山东体育大学体适能教学大纲
体适能课程大纲
体适能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体适能课程是针对个体身体机能的全面提升和健康管理而设计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通过有系统的运动训练和综合评估,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水平,增强心肺功能;2. 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与耐力,提升肌肉的爆发力;3. 培养学生的灵敏度和协调性,提高运动技能;4. 增强学生的柔韧性和伸展性,改善身体的灵活性;5. 提升学生的平衡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预防伤害;6.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肺耐力训练- 有氧运动:跑步、游泳、徒步等;- 心肺功能评估与监测;2. 力量与耐力训练- 常见力量训练动作: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 特殊力量训练器械的使用;3. 灵敏度与协调性训练- 敏捷动作练习:跳跃、抓捉、传接球等;- 协调性训练:平衡板、器械练习;4. 柔韧性与伸展性训练- 静态与动态伸展:拉伸、瑜伽等;- 柔韧性评估与监测;5. 平衡能力与身体控制训练- 平衡器械的使用:平衡球、平衡垫等;- 动态平衡练习:木桩走、垂直跳等;6. 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 团队合作项目设计与实施;- 培养领导才能的互动训练。
四、教学方法1. 群体教学法:通过团体进行大面积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意识;2. 示范法:由老师进行正确动作的示范,学生模仿并进行操作;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能力;4. 个别辅导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辅导;5.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和完成训练项目;五、考核与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2. 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3. 课程表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课程作业:学生课外阅读和作业完成情况;5. 期末考试:学生对课程核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山东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山东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根据这一精神2002年8月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从此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定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紧紧围绕育人的宗旨,把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结合到课程教学中。
通过体育教育使全体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增强,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得以促进。
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
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身体锻炼;其次是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打桩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评价方式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二——三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为今后的锻炼打好基础。
其实,体育教育使学生提高其运动参与意识和运动技术技能,都是实现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手段,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学生“身心适”的健康促进。
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培养目标主要由三个三级目标构成,即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性目标。
即健康三维观。
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
大学生公开课体适能教案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适能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社交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地点:操场或体育馆教学器材:哑铃、跳绳、拉伸带、篮球、足球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让学生适应运动环境。
2. 进行关节活动,包括肩、髋、膝、踝等关节的拉伸。
3. 进行全身伸展运动,提高肌肉的伸展性。
二、力量训练1. 哑铃深蹲:每组12次,共3组。
2. 哑铃卧推:每组12次,共3组。
3. 哑铃弯举:每组12次,共3组。
三、速度训练1. 30米冲刺跑:每组3次,共3组。
2. 篮球运球冲刺:每组3次,共3组。
四、耐力训练1. 跳绳:每组1分钟,共3组。
2. 篮球全场跑动:每组2分钟,共3组。
五、柔韧性训练1. 拉伸带辅助的腿部拉伸:每组30秒,共3组。
2. 拉伸带辅助的肩部拉伸:每组30秒,共3组。
六、放松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身放松运动。
2. 学生自行进行呼吸调节,放松身心。
第二课时:一、热身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让学生适应运动环境。
2. 进行关节活动,包括肩、髋、膝、踝等关节的拉伸。
3. 进行全身伸展运动,提高肌肉的伸展性。
二、协调性训练1. 篮球运球:每人进行1分钟,互相交流技巧。
2. 足球颠球:每人进行1分钟,互相交流技巧。
三、团队协作训练1. 篮球三人制比赛:每组进行10分钟比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足球五人制比赛:每组进行10分钟比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运动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体适能的认识。
2. 通过学生的运动表现,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以下是一个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的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协调性。
2.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促进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3.教授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和知识,为他们参与其他体育项目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5.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程内容1.体能测试与评估2.热身与拉伸活动3.有氧运动4.力量训练5.灵活性与协调性训练6.体育游戏与竞赛7.运动知识与营养教育三、教学方法1.讲解与示范2.练习与实践3.小组活动与竞赛4.个体指导与反馈5.多媒体教学与案例分析四、课程评估1.体能测试2.技能评估3.参与度与进步评估4.自我评估与反馈体适能课程教案示例课程主题:力量训练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2.教授学生一些常见的力量训练动作和技巧。
3.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的力量训练动作技巧和呼吸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三、教学方法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2.分组练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3.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热身运动:带领学生进行全身热身运动,如跑步、跳跃等。
2.理论讲解:讲解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原理和注意事项。
3.示范与讲解:示范常见的力量训练动作,如深蹲、卧推、引体向上等,同时讲解动作要领和呼吸方法。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力量训练动作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
5.增加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6.放松运动:带领学生进行放松运动,如伸展、深呼吸等。
五、教学总结1.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正确的训练方法。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3.布置课后作业,如自主进行力量训练等。
体适能课程大纲
体适能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体适能课程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身体机能和促进健康的课程。
通过综合运动、锻炼和认知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心肺耐力、肌肉力量、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
本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全面体适能,为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业和运动竞技中提供均衡的身体支持。
二、课程目标1. 提高心肺耐力:通过有氧运动训练和体能测试,培养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健康,提高身体素质。
2. 增强肌肉力量:通过重力训练、核心训练和体态调整,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减少肌肉损伤的风险。
3. 提升身体灵活性:通过瑜伽、伸展训练和关节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关节活动范围。
4. 培养身体协调性:通过平衡训练和多元化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5. 培养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教育和运动知识传授,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1. 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跳绳等,通过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持续运动,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2. 重力训练:采用举重、器械训练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肌肉力量、耐力和爆发力。
3. 瑜伽和伸展训练:通过不同的体位法和伸展动作,促进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平衡和稳定性。
4. 平衡训练:通过单脚站立、平衡球等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5. 多元化活动: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团体项目,让学生在不同的运动环境中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和合作精神。
四、课程安排1. 课程持续时间:本课程为每周3节课,每节课60分钟。
2. 课程阶段划分:a.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阶段(4周)- 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提升,包括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
b. 第二阶段:功能训练阶段(4周)- 重点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包括平衡训练和多元化活动。
c.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阶段(4周)- 综合运用不同训练方法,强化学生各项身体能力以达到整体提升的目标。
3. 课程评估: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简单的体能测试,评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成绩。
《健康体适能》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使用)
《健康体适能》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使用)Ⅰ前言健康体适能课程是以科学干预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要素为出发点,将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身体测量与评价等课程相关知识点合理的综合的运用到健身活动中,从而系统的促进和改善人体健康水平的应用型课程。
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对已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以及对健身指导的实践操作能力,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和参与健身指导有实际意义。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的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要求分了解,熟悉,掌握三个级别。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有重点地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学时为20学时,理论课10学时,实践10学时。
四教材:《健康体适能》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健、何玉秀主编第二版2010年7月。
II 理论部分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的认识体适能在体育教育、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健康体适能的定义及主要内容,清楚学习体适能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的基本概念。
(二)熟悉健康体适能的内容要素。
(三)了解体适能的发展现状及方向。
三教学内容(一)体适能与健康体适能(二)健康体适能的内容要素(三)体适能的发展现状及方向(四)健康体适能要素的评测第二章心肺耐力(心血管适能)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心肺耐力对于健康的重要性,熟悉相关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掌握心肺耐力的测试、评价与改善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心肺耐力相关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
(二)能够完成心肺耐力的测试与评价。
(三)掌握心肺耐力的改善方法。
健康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
Emai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现场及电话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V,实作考核)
使用教材:
教学参考资料:
课程简介: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是人体适应生活、运动与外在环境的综合能力,拥有良好体适能除了可胜任日常工作外,更可以应付突发的紧急情况能力,而健康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由五大要素构成,包括肌力、肌耐力、柔软度、心肺耐力与身体组成,良好的健康体适能水平不仅可提升运动表现,更能达到慢性疾病之预防。
2
健康体适能
进步状况
综合
实训
18
期末补考
2
综合
实训
合计:
28
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形式
评价标准
权重
到堂情况
无故缺课扣五分、早退扣3分、请假扣1分
20%
身体素质
30公里校园跑、立定跳远
40%
期末考核
健康体适能成绩与进步状况
40%
大纲编写时间:2018/3/30
系(部)审查意见:
。
系(部)主任签名:日期:年月日
期初健康体适能检测
2
健康体适能评估的意义与结果说明
综合
实训
6
改善心肺适能的方法(一)
2
健走的技巧与好处
综合
实训
7
改善肌肉适能的方法(一)
2
徒手-肌力运动
综合
实训
8
改善柔软度的方法(一)
2
伸展运动
综合
实训
9
改善心肺功能的方法(二)
2
校园慢跑与健走
大学体育课体适能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材:《大学体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适能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教学重点:1. 体能训练方法与技巧。
2. 体能训练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体能训练的科学性。
2.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准备活动1. 热身跑:慢跑5分钟,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
2. 基本动作练习:头部运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正压腿运动、侧压腿运动、活动膝盖、手腕、脚踝。
二、教学内容1. 敏捷训练:采用折返跑、穿梭跑、T字跑等练习,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
2. 力量训练:进行深蹲、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习,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
3. 爆发训练:进行跳箱、立定跳远等练习,提高学生的爆发力。
三、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训练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四、课后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进行体能训练,记录训练成果。
第二课时一、准备活动1. 热身跑:慢跑5分钟,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
2. 基本动作练习:头部运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正压腿运动、侧压腿运动、活动膝盖、手腕、脚踝。
二、教学内容1. 体能训练方法与技巧的巩固练习。
2. 体能训练比赛:进行接力跑、拔河等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训练方法和技巧的巩固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进行体能训练比赛,教师组织评分和颁奖。
四、课后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体能训练的持续性和科学性。
3. 布置课后作业:继续进行体能训练,记录训练成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适能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体能训练中的表现。
3. 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喜爱程度。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体适能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适应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体育锻炼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心肺耐力、肌肉力量、灵敏度和柔韧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爱,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项目提供团队协作的机会。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抵抗力和适应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水平。
5.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领导能力,通过小组项目提供领导和组织能力的发展机会。
三、课程内容1. 热身运动:通过热身运动激活学生身体,准备接下来的运动活动。
2. 基础训练: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3. 技能训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各类体育项目的技能训练。
4. 团队合作项目:通过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提供团队合作和协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5. 个人表现项目:通过个人项目(如瑜伽、跳绳等),提供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6. 休闲活动:课程结束前适当安排休闲活动,缓解学生的疲劳,增强身心放松。
四、课程安排1. 上课时间:每周一、三、五,每次90分钟,共计30周。
2. 上课地点:学校体育馆或指定的室外运动场地。
3. 课程形式:课程采取集体训练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老师进行动作的示范,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2. 游戏化教学法:将运动项目融入游戏中,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
3. 个别辅导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技能水平。
六、教学评估1. 综合评价:考虑体适能课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表现、进步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2. 定期测试:每学期进行一次身体素质测试,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身体适应能力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大学体育体适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耐力素质,提高心肺功能。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耐力训练的理论知识2. 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技巧3. 耐力训练的实践练习4. 耐力训练的恢复与调整三、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场地田径场、体育馆六、教学器材秒表、计时器、跳绳、哑铃、瑜伽垫等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热身活动- 时间:10分钟- 内容:慢跑、关节活动、拉伸等2. 理论讲解- 时间:10分钟- 内容:耐力训练的概念、重要性、分类、训练方法等3. 实践练习- 时间:30分钟- 内容:a. 慢跑:每组400米,共4组,每组间隔2分钟休息b. 跳绳:每组1分钟,共4组,每组间隔2分钟休息c. 哑铃深蹲:每组20次,共4组,每组间隔2分钟休息4. 恢复与调整- 时间:10分钟- 内容:静态拉伸、呼吸调节、放松心情等第二课时:1. 热身活动- 时间:10分钟- 内容:慢跑、关节活动、拉伸等2. 实践练习- 时间:30分钟- 内容:a. 徒手跑:每组800米,共3组,每组间隔3分钟休息b. 瑜伽垫练习:平板支撑、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每组20次,共4组,每组间隔2分钟休息3. 恢复与调整- 时间:10分钟- 内容:静态拉伸、呼吸调节、放松心情等4. 总结与反馈- 时间:5分钟- 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反馈学生在训练中的表现八、教学评价1.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程度。
3. 学生对耐力训练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耐力训练知识时,要注重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实践练习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次数。
3. 加强对学生耐力训练后的恢复与调整,避免过度训练。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体适能课程二、课程性质:选修三、适学对象:本校各年级学生四、课程目标:1.了解及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包括跑、跳、投等;2.提高学生体能水平,增进身体素质;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领导力;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教学内容:1.基本运动技能训练:包括跑步、跳跃、投掷等项目的基础训练;2.体适能理论知识:介绍体适能的相关理论知识,如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3.团队合作训练:通过合作游戏及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4.体能测评:定期进行体能测试,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
六、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教师示范基本运动技能动作,学生观摩并模仿练习;2.分组训练:分小组进行集体训练及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3.多元化教学:结合游戏、趣味活动等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4.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锻炼。
七、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表现态度等;2.体能测试:定期进行体能测试,考核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情况;3.期末考核:举行期末考核,考核学生对于体适能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八、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体适能教学指导与实践》;2.参考书目:《体适能学习手册》、《运动学习指南》等。
九、备注:1.本大纲各项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2.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以上是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愿每位学生在体适能课程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体适能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全面发展。
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教师在教授体适能课程时的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式,以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体育锻炼和培养身心健康的目标。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水平,包括力量、速度、柔韧性和持久力等。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增强身体的协调和反应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运动的耐力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集体活动和竞技运动。
5.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
三、课程内容1. 基础训练- 身体状况评估:通过测试和测量学生的身体数据,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为后续训练提供参考。
- 力量训练:包括身体各个肌肉群的训练,通过力量器械或自身重量训练来提高力量水平。
- 速度训练:采用多种方式如短跑、徒手操等训练,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 柔韧性训练:通过拉伸运动和瑜伽等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
- 持久力训练:采用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2. 运动技能- 球类运动:学生将学习和练习各种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提高学生对球类运动的掌握能力和技术水平。
- 田赛项目:包括跳远、投掷、赛跑等项目,培养学生的跳跃力、力量和速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 体操和舞蹈:通过学习和练习基本的体操动作和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动作敏捷度。
3. 健康教育- 营养指导:向学生介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搭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心理健康:教授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学生处理压力和情绪,促进健康的心理发展。
- 性教育:开展科学的性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性观念和行为,预防性病和青少年不良行为。
- 安全知识:教授学生基本的安全知识,包括急救技能和灾难逃生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合理论和实践,采用讲授、示范、指导和反馈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山东体育大学体适能教学大纲
山东体育大学体适能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体适能是指除足以胜任日常工作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压力与突如其来的变化的身体适应能力,但是个体的体适能必须是全面的,它包括身体的、心智的、情绪的、精神的和社会的要素,缺其一就无法达到整体的健康。
体适能是人们从事需要速度、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等身体活动的能力。
体适能课程主要教授与健康体适能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体育活动对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
二、编写依据:根据 2008 版《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以及新形势的需要而制定。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
【学分】: 2 学分【总学时】: 32 学时三、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一)本课程为体育专业的选修课课。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体适能的提高方法,掌握体适能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
(三)帮助学生发展有助于形成体力充沛、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
(四)逐步培养学生对身体锻炼的浓厚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身体运动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手段。
四、内容纲要及基本要求(一)绪论健康和体适能掌握体适能的概念、各组成要素;科学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含义;熟悉生活方式的目标和行为方式;终身体适能目标。
了解体育活动和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影响体适能和健康的因素;体适能测评的发展简史及趋势。
(二) FMS 评估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功能性运动检测,简称 FMS) 是一套被用以检测运动员整体的动作控制稳定性、身体平衡能力、柔软度、以及本体感觉等能力的检测方式;通过 FMS 检测,可简易的识别个体的功能限制和不对称发展。
FMS 是由 Gray Cook与 Lee Burton 在 1995 年提出,而且自 1997 年起即被广泛应用,也是目前国际网球协会 ITF与 ATP所使用的身体评估标准,但是 FMS一直到2006 年才在运动科学的学术期刊中被发表出来(Cook, Burton, & Hogenboom, 2006),最近则有不少相关的研究成果。
《体适能》教学选修大纲
《体适能》教学选修大纲前言(Preface)体能亦或是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 Or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最早发展壮大于美国(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首先应用于竞技体育领域,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Performance)而闻名。
因为其专业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很快被引进国内,于2008年,帮助中国国家队实现金牌数和总奖牌数的双重突破。
而后,被推广到青训队伍,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让我们看到了体能训练在青少年领域的潜力。
随着近些年基础学科研究的深入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体能训练所涉及的广度被不断放大,逐渐覆盖了幼儿时期,少儿时期以及青春期早期(U3-U12)的相关身体能力(Physical literacy)的训练,结合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以及健康水平不断下降的国情,因此大量的专家,教授,教练,科研机构甚至体科所投入极大的精力研究青少年的体能训练,以期改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让孩子因为运动而受益终生。
概述(Overview)青少年的体能训练(U3-U12)不同于专业运动员,青少年的体能训练应该以长周期发展模型(Long-terms Athlete Development)为基础,结合结合身体素质的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s)通过动作技能(Movement Skills)和运动技能(Sports skills)的学习改善身体形态(Posture),身体机能(Body Function)以及身体素质(Physical Literacy)以获得身体的全面发展(Integrated Development)因此,青少年的体能训练应该作为基础训练(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一方面为专项练习(Specialized sports)做准备,另一方面独立成体系,全面提升孩子的强健水平。
大学体适能教学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体适能授课班级:体育与健康学院2022级本科1班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6日(星期四)第3、4节课授课教师:张华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体适能的概念、分类、作用及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体适能训练方法,提高身体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体适能的概念、分类及作用2. 基本体适能训练方法:有氧耐力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速度与爆发力训练3. 体适能训练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体适能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体适能的认识和了解。
二、理论讲解1. 体适能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教师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体适能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 基本体适能训练方法- 教师分别讲解有氧耐力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速度与爆发力训练的方法。
- 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三、实践操作1. 有氧耐力训练-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快走等有氧耐力训练。
- 学生跟随教师,按照要求完成训练。
2. 力量训练- 教师讲解哑铃、杠铃等力量训练器材的使用方法。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力量训练。
3. 柔韧性训练-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拉伸、瑜伽等柔韧性训练。
- 学生跟随教师,按照要求完成训练。
4. 速度与爆发力训练- 教师讲解跳绳、立定跳远等速度与爆发力训练方法。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速度与爆发力训练。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体适能训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出勤率、参与度、训练态度。
2. 学生训练效果:身体素质的提高、体适能训练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哑铃、杠铃、跳绳等训练器材备注:1. 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训练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体育大学体适能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体适能是指除足以胜任日常工作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压力与突如其来的变化的身体适应能力,但是个体的体适能必须是全面的,它包括身体的、心智的、情绪的、精神的和社会的要素,缺其一就无法达到整体的健康。
体适能是人们从事需要速度、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等身体活动的能力。
体适能课程主要教授与健康体适能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体育活动对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
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以及新形势的需要而制定。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
【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
三、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一)本课程为体育专业的选修课课。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体适能的提高方法,掌握体适能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
(三)帮助学生发展有助于形成体力充沛、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
(四)逐步培养学生对身体锻炼的浓厚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身体运动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手段。
四、内容纲要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健康和体适能
掌握体适能的概念、各组成要素;科学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含义;熟悉生活方式的目标和行为方式;终身体适能目标。
了解体育活动和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影响体适能和健康的因素;体适能测评的发展简史及趋势。
(二)FMS评估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功能性运动检测,简称FMS) 是一套被用以检测运动员整体的动作控制稳定性、身体平衡能力、柔软度、以及本体感觉等能力的检测方式;通过FMS检测,可简易的识别个体的功能限制和不对称发展。
FMS是由Gray Cook与Lee Burton在1995年提出,而且自1997年起即被广泛应用,也是目前国际网球协会ITF与ATP所使用的身体评估标准,但是FMS
一直到2006年才在运动科学的学术期刊中被发表出来(Cook, Burton, & Hogenboom, 2006),最近则有不少相关的研究成果。
它简便易行,仅由7个动作构成,可以广泛用于各种人群的基础运动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评价。
测试的方法的学习
(三)两人的被动拉伸方法
1. 静态牵拉下肢肌肉的方法
(1)牵拉腘绳肌,俗称扛大腿,
(2)牵拉臀大肌,
(3)牵拉梨状肌和臀中肌
(4)牵拉大腿内收肌
(四)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
核心稳定性即指人体在完成功能性动作时(坐、站立、走、跑…)维持腰椎骨盆髋部复合体稳定的能力。
(五)心肺机能及其改善
掌握运动锻炼中的超负荷原则和特殊性原则;测量心肺机能的意义;心肺机能运动计划的一般步骤;提高心肺机能运动处方的制订。
熟悉制定以提高心肺功能为目的的运动处方。
了解心肺机能和健康的关系,心肺机能测试的重要性以及测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六)肌肉力量和耐力及其改善
掌握抗阻训练的方法及其训练法则;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理论基础;制订增加肌肉力量训练计划和提高肌肉耐力训练计划。
熟悉运动训练的超负荷原则、特殊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及与抗阻训练的关系。
了解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定义;力量和耐力训练中强度、重复次数、训练组数和间歇时间的相互关系。
五:学时分配表
六、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30分):
(1)上课表现和课外锻炼活动情况:满分为15分,积极10—15分,一般9—11分,较差1—4分,不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上课者,每次扣2分。
(2)上课考勤:满分为15分,全勤15分,旷课一次扣5分,事假一次扣3分,病假一次扣2分,严重迟到或早退(超过20分钟)一次扣2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
2.身体素质
(1)被动拉伸的实践运用占30分
(2)瑜伽球上的跪立支撑
男生1分钟为满分女生40秒为满分差10秒扣两分占20分
(3)瑜伽球上俯卧撑
男生60个满分女生40个满分55个15分女生30个15分每五个减五分直到扣完占20分
参考文献
《现代大学体育教程》,陈智勇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