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继柏医生和彭坚医生的学徒生涯
全国名老中医熊继柏是这样治愈疑难杂症的!
全国名老中医熊继柏是这样治愈疑难杂症的!展开全文文\熊继柏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面对一个已经高烧昏迷20多天的病人,我们该如何诊治呢?熊老认为:“越是对于复杂的病症,危重的病症,越是要抓住三点。
第一要抓住他的主症是什么,第二,抓住他的病邪性质,第三,抓住他的病变部位。
”我们来看看中医大家熊老是如何凭借这三点而妙手回春的。
昏迷男孩第三个,是一个高热、喘息、昏迷案。
这个病人是2003年的夏天,卫生厅给我打的电话,请我到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去会诊,抢救一个危重病人。
那个时候我刚刚午休起来,他是一边打电话一边车子已经到小区下面的楼下,我起来还是迷迷糊糊的,卫生厅的人就已经来了。
他说没办法,要麻烦你一趟,请你帮忙。
然后就立马上车,又坐火车,到半夜才到病房。
这是一个领导的小孩,24岁,大学刚毕业,姓罗,男。
患什么病呢?高烧昏迷20多天,不到一个月,烧到什么程度呢?高热持续在40~41℃,每天下午高一点,上午低一点,一摸其身上高热烫手。
病人完全昏迷,呼吸迫促,喉中痰鸣,自汗。
身上插了很多管子,我问插这么多管子干嘛。
主任给我讲,第一根管子是呼吸机,呼吸机只要一拿下来,两分钟就会死人。
第二根是鼻子插的管子,我说干嘛呢?吸氧的。
第三根呢,鼻子里还有一根管子,鼻饲用的。
第四、第五根管子就是在胸部,一个是抽水的,一个是排气的。
病人又是胸水,又是气胸。
手上插一根管子,是输液的。
小便一根管子是导尿的,总共七根管子。
我说插七根管子,怎么这么严重不往省医院转呢,他们说这种情况太危险,根本无法转送。
已经从省里请了六七位教授会诊,诊断是病毒性肺炎。
我顺带问了一句吐什么痰?回答:吐的痰就跟那黄土一样的,有时带血丝。
再看舌头,舌红少苔,根部有黄腻苔,薄黄腻苔,脉象是个促脉。
高热,舌红,苔黄,脉促,其舌色深红,前半部无苔。
什么是促脉呢?就是数中时止,一呼一吸的一息之中脉跳六至七至,并且时而歇止。
当时他们中医科的主任和医生都在那儿,我告诉他们,这是促脉,还超过了七至,肯定是危险的脉象。
著名老中医彭坚,学中医师从伯父,他总结了学习中医的一条捷径
著名老中医彭坚,学中医师从伯父,他总结了学习中医的一条捷径彭坚,男,1948年出生,湖南省长沙市人,祖籍湖南岳阳县。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名老专家、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省政协常委,知名中医临床家。
出生于湖南著名的中医世家,70年代师从伯父,成为湘雅医学院中医顾问彭崇让教授的学徒,1979年考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学校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
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我是铁杆中医》一书,以60万字的篇幅总结了彭教授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擅长运用经方、古方、家传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用药简便验廉,深受患者欢迎。
“铁杆中医”, 原是邓铁涛老对青年一代中医的期许, 也是邓老一生行医的自况。
然而面对邓老的呼吁, 又有几个人能像彭坚先生那样, 心雄胆壮地站出来说:“我是铁杆中医!”捷径:学医要会“偷”30多年以前,彭坚跟随伯父彭崇让先生学徒时,伯父已经70多岁,正逢“文革”时,无法带彭坚上门诊看病。
在家中授课时,伯父经常教诲:“学医要会'偷’,要能'夺人之长’!偷谁的?偷古今名医成功的治疗经验。
治病完靠自己在临床摸索,几十年也出不了头,只有怀着谦虚之心,好学之志,偷学的本事,实施的勇气,多读书,勤实践,善于将别人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才能打破常规,迅速成才。
不会'偷’的医生,一辈子不会有出息。
”对中医而言,有时候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还重要。
比如,在年轻时,因为临床的时间短,见识少,必然有很多病从未见过,完全靠自己从头摸索,会耽误病情,走许多弯路。
如果读的书多,发现古今名医有类似的治疗经验,拿来运用,则可以用来弥补自己直接经验的不足。
铁杆中医, 就是磨砺的中医。
俗语有“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这种功夫就是磨砺的过程。
中医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摸爬滚打, 不断地探索创新, 才有可能积累经验, 锤炼技术, 提高认识, 升华智慧, 使中医继续发扬光大, 老树新芽。
国医大师熊继柏:8剂经方治愈4年疑难怪病
国医大师熊继柏:8剂经方治愈4年疑难怪病盛某,女,46岁,农民。
初起头晕目眩,心悸不宁,肢体困倦,逐渐卧床不起,畏光惧明,将自己关在黑房子里面,门窗紧闭,如此竟达4年之久,饮食、二便均在暗室之中。
她为什么要将自己关在房子里面呢?第一,她不能见光,她说一见到光线,眼睛就要胀出来;第二,她不能动,她说每天胸中闷痛,好像有大水撞心,像河水撞到石头上那样凶,稍微动作则这种症状明显加剧,如果躺在床上不动就稍微好一点;第三,她恐惧害怕。
如此4年多,不能开窗,也不能点灯,四年来给她看病的医生已有数十人。
家属找到我的时候,我还不太敢去,因为早就听说有这样一个患者,而且很多医生都没有给她看好,那时候我还年轻,当然不敢去,但是家属一定要我去,于是就去了。
诊时见患者声音洪亮,神智清楚,耳朵很灵,吃饭、睡觉、大小便都正常。
我就要人抬她出来,但患者说如果抬出去就会死掉,于是我只能叫人强行把她抬出屋外。
为什么定要抬出来呢?第一,我要看人;第二,我要望面色;第三,我要望舌苔。
刚刚抬到门口,患者就大呼心中难受,待抬出屋外,患者大喊:“我要死了!”喊了两三声,突然不喊了,也不动了。
当时我也很紧张,一摸四肢厥冷,但把手放在鼻前发现还有气息,于是扎了两针合谷,灌了一点姜水,大约一分钟后苏醒了。
醒后就呼天喊地,说眼睛要炸了,心脏要炸了。
查舌质淡红,舌苔灰白,脉象弦而且一息有五至。
在床上待了4年的患者,居然是弦而数的脉,这意味着什么?“大水撞心”、眼睛欲裂,而且还有恐惧,这是什么病呢?我突然想到,患者讲水往上撞,但未必是水啊,而且发作欲死,马上就联系到了《金匮要略》中讲到的奔豚病:“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所以说中医的经典著作是我们的基础和工具,一定要熟,如果我没读过《金匮要略》,或者读得不熟,是不可能马上想到的。
患者没读过《金匮要略》,她不可能按照书上进行描述,但她所描述的症状不正是气上冲心、发作欲死吗?想到奔豚后,就马上想到张仲景治疗奔豚病的三个方:桂枝加桂汤、苓桂甘枣汤、奔豚汤。
长沙出名的老中医
之青柳念文创作一、熊继柏擅长:外科疑难杂症挂诊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束缚中路217号浏城桥下鸿富大大厦一楼号称:长沙名望最大的中医熊老从医已有50年,熊继柏传授星期天、三上午坐诊,星期五下午坐诊.来找熊先生看病得提前一天挂号,他的号,提前一天是20元,当天他挂能够就会被票贩子炒到50元了,60号以后挂号费涨至100元.说到票贩子,大家请想想巢娭毑的火爆场合排场.听说,熊老看恶性肿瘤和妇科最有一手,许多人从外地赶过来看病.熊老最特殊的履历是2006年曾被奥秘差遣到阿尔及利亚,给他们的总统看病,“两天半后”把阿谁总统的胃溃疡治好了.上过《天天向上》,大家可以搜来看看.. 出过书《一名真正的名中医》二、曹忠生擅长:骨科师从:长沙知名武师柳森严诊所地址:化龙池,接近大古道巷的交叉路口(开了19年)(由于曹老医生以退休,找不到其自己的照片.)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是坐办公室的人的通病啊,亲,你能想象得到,工作时,坐着浑身不舒服的,想躺着又要面对被扣钱的痛苦吗?难熬难过啊!!曹老先生曾治愈了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周里,还有毛致用.当年毛致用患的是椎间盘突出,听闻这是曹老先生的强项,便来求医.听说后来,毛致用退休后还能在老家下地种些菜,干起体力活来,杠杠滴!!已经90岁高龄的曹老先生已经基本不出诊了,现在出诊的是他的儿子,也是60余岁的老中医.相信社区的绝大部分用户都是办公室一族吧,留着,即使现在没用,日后肯对有用..二、单先麟(已故,徒弟应该在)擅长:皮肤科、挂诊地址:开福区的十间头巷17号号称:长沙最大牌的中医单先生天天只看5个病患,号称长沙最大牌老中医.你要看病,对不起,请提前N+1天预约.单老先生就在自己栖身的院子里开诊所,想想,这是何等的自信..不怕你找上门..单老先生的治愈史实在是太强大了:患肺结核者、肝癌患者、白癜风者,血小板减少患者、皮肤病患者,肝腹水患者...等等,让我喘口吻先,一口吻说不完...好了,继续:单老先生相对是名声在外,不但仅是长沙当地的患者,很多来自益阳和衡阳等地均来找其治病.遗憾的是单老已经分开了我们.. 四、谢剑南和匡继林(师徒关系)擅长:妇科挂诊地址:湖南省中医院.90多岁了,人称谢娭毑,又称送子观音,看不孕不育很利害,现代人这个弊端多.谢剑南现在在家坐堂问诊,挂号费50元,需要提前一天挂号.据她的徒弟说,谢老一年只休正月初一到初三这三天.匡继林是经国家中医管理局和国家卫生部准备的谢剑南学术继承人. 如果没有挂上谢老的号,挂她徒弟匡继林的号也蛮好的.每周一三五坐诊于营盘路的湖南省中医院.五、张涤擅长:儿科顾诊地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医生出生于中医世家.擅长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对小儿咳嗽、哮喘、疳症、夏季热等疾病的治疗,很有心得.张涤医生的门诊实行限号,上午40个,下午30个. 六、欧阳恒擅长:治疗白癫风、银屑病,皮肤疮疡疑难杂症.顾诊地址:湖南中医院欧阳医生每周星期二四五六上午在湖南中医院救治,挂号费50元 .现任全国中医皮肤疮疡医疗中心主任、国家二部一局批准的全国第二、三批中医学术继承指导教师、“上海市中医紧缺专科临床人才”班皮肤科指导教师....都说西药治标,中医治本.咱不是说中医就比西医利害,只是希望大家千万不要放弃治疗.很多被医学上宣布已经无药可治的顽疾,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某个疙瘩里的老中医给治好了.。
国医大师熊继柏:在临床实战中“摸爬滚打”,坚守中医正道
国医大师熊继柏:在临床实战中“摸爬滚打”,坚守中医正道他是从基层走出来的国医大师。
他的人生箴言是“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
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在基层悬壶济世。
60年来他救治病人100多万人次,发表医学论文100多篇,出版医学专著20多部,授课8000多学时。
今天小编带你一起走近养天和名医录湘籍国医大师熊继柏。
在湖南长沙,有一位誉满三湘的名医,他悬壶济世60年,活人无数;教书育人38载,桃李芬芳。
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治病救人,二是教书育人。
他就是第三届国医大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教授。
他用一生孜孜以求的精神,践行了“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用一颗“大医精诚”的仁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 熊继柏题写的字吃苦耐劳尊师重道“当一个好中医,必须三具备:第一,扎实的理论功底;第二,丰富的临证经验;第三,敏捷的思维反应。
”熊继柏常对身边的学生说,学中医首先要熟读经典,要多读、多背,要肯下苦功夫。
熊继柏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得益于他少年时代的2位老师。
1954年熊继柏12岁,因体质差干不了农活,爷爷逼着他学医,读的第一本书是王叔和的《脉诀》。
小熊继柏喜欢一边背书一边提问,身为骨伤科医生的爷爷常常被问得哑口无言,于是带他拜常德名医胡岱峰为师。
学医的第一件事,就是背书。
熊继柏家境贫困,睡觉是裹着一床破棉絮,吃饭是红薯加玉米糊,哪里有钱买书?于是,熊继柏就借来老师的藏书,用毛笔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
每抄一本,经老师点校,就背一本。
熊继柏记忆力惊人,很快,《医学三字经》《药性歌括四百味》《时方妙用》《汤头歌诀》等,年幼的熊继柏均熟记于心。
胡岱峰很喜欢这个勤奋聪慧的“伢子”,于是教他读《伤寒论》《金匮要略》。
“我当时不懂事啊,很不高兴。
这么多同学都不读《伤寒论》,不读《金匮要略》,偏偏只要我一个人读,并且还要背,这不公平啊。
”不情愿归不情愿,熊继柏还是将两本经典背得滚瓜烂熟。
还有一件趣事,让熊继柏记忆犹新:当时班上有个孩子,一天晚上喊全班同学去池塘偷鱼,吩咐熊继柏负责盯梢。
惠泽民生方为医
熊继柏故事链接:
“醍醐灌醒”植物人
熊继柏行医数十年,救死扶伤,活人无数,有很多起死回生的经历。这也是他被誉为“熊神仙”的原因。
水电八局有个叫邓理平的工人,23岁那年,在桃源修电站,一根钢筋从三楼掉下,将他的肋骨打断、头骨也被打缺了一块,与此同时,一颗六帽丝从他的前颈穿透到后颈。送到医院后,动了几次手术,虽然大难不死,但却成了一个植物人。
1962年,熊继柏从进修班结业,以优异的成绩,满载着新的收获回到乡联合医院。这个时候的他才感到真正有了底气。
乡村医院初试妙手
熊继柏回到乡联合医院的时候,正赶上麻疹、流脑、乙脑大流行,由于当时医疗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低,医疗条件落后,死了很多人。尤其是流脑、乙脑,只要染上这些流行病,就好像与死神签约,难逃厄运。
临近考试,熊院长派人来通知熊继柏。从县里走到熊继柏家,爬山越岭,一路坎坷,约有7、80里山路。
他于是出山参加了考试。第一次是县考,150人取8名,以第一名的成绩胜出;第二次是地区考试,在常德举行,又取得第一的成绩。
两次考试,熊继柏以湖南省第一的成绩名列榜首。
1979年10月,湖南省人事厅和湖南中医学院联合下发调令,调只有完小毕业的熊继柏到湖南省中医学院当教师。调令下到石门,被扣两个多月。熊继柏蒙在鼓里,浑然不知。
在水电八局的医院里昏迷了一年三个月后,水电八局医院的院长听湘雅医院医生说,熊教授曾多次起死回生,就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请他前去诊治。
多年后熊继柏仍然记得第一次见到邓理平时候的样子:鼻子里插了两个管子,一根输氧,一根输营养液。父母悲伤而绝望地守护在他的身边。看到他来,眼里燃起一丝希望的光彩。
会诊后,熊继柏说:“对这种病,我从未医过,因此没有半点把握治好,我只能帮你们想想办法。”
国医大师熊继柏一生名医亦名师
名医坐堂国医大师熊继柏 一生名医亦名师■ 环 亚这是一位中医临床大家,也是一位熟谙中医经典的名家。
他行医六十载,诊治病患数不胜数;通晓中医经典原著,让理论和实践互参互证。
他在大学讲授中医经典理论30年,专著被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列为藏书。
他就是国医大师熊继柏。
早上7点,在位于湖南长沙市中心的养天和中医馆,熊继柏的70个专家号已挂满。
一个坐轮椅的中年男子来到熊继柏跟前,神情十分凝重。
他患有多发性骨髓瘤,腰痛了5个月,近来双腿已不能站立行走。
熊继柏把脉问诊,开出药方,随后又追问一句:“你是哪里人?”“郴州嘉禾。
”“来一次长沙不容易,我给你开30服药。
别着急,抓紧治,有办法的。
”熊继柏轻声安慰着病人。
听到这句话,男子如释重负,热泪盈眶。
从农村医生成长为大学教授、国医大师,熊继柏的人生颇有传奇色彩。
如今,年过古稀的他坚持出诊、讲学、撰写著作。
他说:“我一生只做两件事:倾力临床、治病救人,传承经典、教书育人。
”勤学苦读,练就中医“童子功”熊继柏熟谙中医四大经典和临床诸家典籍,早年间去各地讲学,总有人问生僻的中医经典“冷题”,考验他的理论功底。
可他思维敏捷、反应很快,听课者不仅不再为难他,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问不倒”。
“勤奋读书、刻苦实践是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
”熊继柏的话掷地有声。
1942年,熊继柏出生于湖南石门县的山区农村。
13岁那年,他拜常德地区有名的老中医胡岱峰为师。
全班36名学生一起学习,没法做到人手一本书,胡先生就要求他们抄一本、读一本、背一本。
熊继柏记忆力强,老先生规定一个月内背完的《雷公炮制药性赋》,他才学习了4个早晨,就能做到一字不漏背诵。
先生知道后大吃一惊,自此对他区别对待,开小灶、加新码。
不到一年,《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脉诀》等中医基础著作,已被熊继柏“消化吸收”。
班上同学尚在中医基础著作里咬文嚼字时,胡老先生已让熊继柏学习《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理奥意深的医学古典。
国医大师系列——熊继柏谈怎么学中医?
国医大师系列——熊继柏谈怎么学中医?大医双合 DaYi Shuanghe第109期每天一期,弘扬中医导读:熊老十六岁开始行医,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年,中医高等教育三十多年。
对于中医从什么书入门学起,师承派和学院派各自优劣,老先生以朴实的语言讲解,给予年轻医生和中医爱好者诸多启示,也让更多人思考如何在学院派的时代洪流中学习和传承中医。
我不讲规律,我就讲讲我是怎么读书的。
我的第一个老师,胡岱峰老师,他是清朝秀才,古文功底好得不得了,他的古文真是学究式的。
他说我能读书,不能跟大家一起读,要开小灶,因为我们那时候是一个班。
让我开小灶就是学习《伤寒论》,读的是《伤寒论新注》。
开始是读原文,老师的标准就是背。
第一,读的是原著,没有水分,至少没有现在的书这么多水分。
我不是读的现在的书,我读的是原著,这是第一。
现在的教材里面有很多是人为的错误,人为的复杂。
第二,我读中医书,并且读得比较熟。
恐怕大部分人虽然读是读过,但没有读得这么深,读得这么熟,尤其是现在科班出身的,尽管对某一门很熟,比如讲《金匮》的对《金匮》不是很熟,讲《伤寒》的对《伤寒》不熟。
我的第一位老师教我通读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到1961年,我又拜第二位老师了,他是陈文和老师,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毕业的,他是在国内学中医,然后到日本去深造。
陈老师发现我读书读得好,但有明显的缺陷,第一,没学过温病学;第二,没读《内经》。
温病学和《内经》讲些什么东西,我确实都不知道。
我后来见到我第一位老师胡老师时,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教我读《内经》?他说:“你那么小,读什么《内经》,那是你读的啊?到时候你自然就可以读。
”我问他要到什么时候?“当几年医生以后,到20多岁30岁时再读吧”,这是胡老师跟我讲的,他叫我到二三十岁再读《内经》。
在陈老师那里,他就教我读《内经知要》,其实我原来真正的《内经》功底就是《内经知要》,温病功底就是《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拿到手以后,我的感觉就不一样,这都是我原先不知道的。
国医大师熊继柏:我读的中医书籍不多,推荐这几本…
国医大师熊继柏:我读的中医书籍不多,推荐这几本…熊继柏,国家级名中医,医疗威望享誉海内外,经常被各大媒体报道。
熊继柏13岁当学徒,16岁当医生,21岁时逢乙脑流行,病死者无数,他用温病理论指导诊治,让患者起死回生,随后医名大振。
(熊继柏在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谈中医)2017年6月2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熊继柏“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
很多人认为,熊继柏医术如此高明,学医时肯定读了很多书,而他自己却说:“给大家交个底,其实我并没有读很多书,只是我读得比较熟,读得比较细。
”不用读很多书医术却能很高明,这不就是小编一直追求的吗?于是小编四处打听查询,国医熊继柏学医时,到底读了哪些书?皇天不负有心人,小编终于找到了!整理到这里跟大家分享,还可扫码免费收听,每本书对应的音频噢第一本书:《药性赋》熊继柏当学徒时读的第一本书叫做《药性赋》,这本书将中药按药性分为寒、热、温、平四类,熊老只用了四个早上就把它背完了,一个早上背一个药性。
第二本书:《药性歌括四百味》背完了《药性赋》接着就是《药性歌括四百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学习中药的一本启蒙读物,比较容易背诵记忆。
第三本书:《医学三字经》熊老读的第三本书叫做《医学三字经》,那时,师傅并没有给他解读清楚,但是他也全背,而且一直记到现在。
据说现在如果谁要他默写,他也可以一个晚上写出来,而且绝对没有错。
第四本书是《脉诀》、第五本书是《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这两本书讲的都是诊断学。
之后就是方剂学,熊老背了《汤头歌诀》和《时方歌括》,这两本书的方剂歌到现在他还能全背。
读完方剂后开始读内科学的书。
内科学重点读的是《伤寒论》,按熊老的说法,《伤寒论》对当时的他来说是一本“搞不懂的书”,但即使这样,他还是把它背下来了。
最后一本书:《金匮要略》《伤寒论》读完了,接着就是《金匮要略》,同样是要求背,熊老用了半年时间把它背了下来。
中医从什么书读起--熊继柏
中医从什么书读起【本文摘自《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讲讲中医从什么书读起,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有人曾采访过我,问我是什么派的。
我说我既是学徒派,又是学院派。
我为什么这么讲呢?我是学徒派,谁都知道,现在有句笑话,叫“地球人都知道”,因为我讲真话,从不隐讳我的出身,讲假话我不会的。
问我是什么文化水平,我说我就是学徒出身。
十三岁当学徒,当到十六岁当医生。
当学徒的时候,什么事我都干过,给老师提尿壶,那是常事;打洗脸水、倒洗脚水,那也是常事;在药铺里下梭板,打扫卫生,扫厕所,这些事我都搞。
这个学徒派读书和我们现在科班派读书有区别。
这就是我要讲的核心,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我记得二十年前,我校的彭坚教授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们湖南中医应该研究熊继柏现象。
”他说应该研究一下我的现象。
他说你为什么会讲课,为什么会看病,为什么会写书,他说我们值得研究一下这个现象。
确实是学徒出身,我倒不在乎什么研究我的现象,也没有谁研究过我的现象。
但是我琢磨,因为我在农村公社卫生院工作了20多年,我对农村的情况特别了解,我在城市又当了30多年医生,我对城市医疗也很了解,但更重要的是我在高等学府教了30多年书,退休后几乎跑遍全国,全国许多大的中医院校我都去过,如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给全国的名医班讲课,所以我对上面的情况很了解,我对基层的情况很了解,像我这样的人确实不多,所以我就琢磨中医的教育问题,我在考虑这个问题。
我不讲规律,我就讲讲我是怎么读书的。
第一本书——《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我四个早上把它背完,一个早晨背一个药性,寒、热、温、平,就四个早上背完了,白天我就玩,没事干。
背完了接着就是《药性歌括四百味》,当时背了,但现在我不一定还记得。
四大药性赋我还能背,要我写我还能写下来。
《药性歌括四百味》我就写不下来了,连接不起来了。
这就是第二本书。
第三本书——《医学三字经》。
要说明的是,我读的书都是抄来的,不是原版的。
《赵洪钧医学真传(续)
《赵洪钧医学真传(续)编者按:此内容是赵洪钧老师新著《赵洪钧医学真传(续)——方药指迷》的内容。
七、人参败毒散[1]此方命名也是人参打头,故重在扶正。
今教材说其功效是: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其实方中的羌活、独活首先是温热药,没有湿象的虚人外感也可以用此方。
换言之,它和桂枝汤的治法略同。
以下试举此方验案。
案1:感冒(王九峰医案)脉体尺寸俱浮,证势头身俱痛,翕翕发热,啬啬恶寒。
禀赋虽充,寒邪甚厉。
星驰无寐,二气乖违,正逢月廓空虚,遂罹霜露之疾。
谨拟南阳败毒散(即本方),驱邪返正,得汗便解。
人参败毒散加生姜,长流水煎。
昨进南阳法,汗出,诸证悉平。
惟胸次不舒,不思饮食。
溲色澄清,大便未解。
余气未尽,尚宜和里。
益气健脾丸加炒谷芽、神曲、制半夏。
(《王九峰医案·伤寒》)洪钧按:人参败毒散一服大好,足见虚人外感初起即应补益。
案中的“星驰”指夜间,“二气乖违”指阴阳失调。
人参败毒散首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不知王氏南阳败毒散是何来历。
我建议读者写病[1]人参败毒散:柴胡(去苗)、甘草(焙)、桔梗、人参(去芦)、芎穷、茯苓(去皮)、枳壳(去觚,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各三十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薄荷少许,煎至七分,寒多热服,热多寒服【按:1两≈39.6g;1钱≈4g】案时尽量语言通俗。
案2:大头瘟(叶橘泉医案)治一人病头面项喉俱肿大,恶寒,医疑有异疮。
此所谓时毒似伤寒者。
丹溪曰:五日不治杀人。
急和败毒散加连翘、牛蒡子、大黄下之,三日愈。
(《名医类案·大头天行》)洪钧按:有人考证,大头瘟是腮腺炎(痄腮)或头面丹毒。
橘泉翁用表里急攻而效佳。
盖热毒甚必需苦寒攻下泻毒火。
看来,治大头瘟不一定用普济消毒饮。
附:门人梁小铁看到此案后,做了以下补充。
由于内容翔实,全文附在下面。
熊继柏的大头瘟案例(详见附文)很有意思。
网上查了一下,发觉此病古人早有记录,辨证也很明确: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长沙出名的老中医
之阳早格格创做一、熊继柏擅少:内科疑易纯症挂诊天点:湖北省少沙市解搁中路217号浏乡桥下鸿富大大厦一楼号称:少沙名气最大的中医熊老从医已有50年,熊继柏熏陶星期天、三上午坐诊,星期五下午坐诊.去找熊先死瞅病得提前一天登记,他的号,提前一天是20元,当天他挂大概便会被票市井炒到50元了,60号以去登记费涨至100元.道到票市井,大家请念念巢娭毑的火爆局里.传闻,熊老瞅恶性肿瘤战妇科最有一脚,许多人从中天赶过去瞅病.熊老最特殊的经历是2006年曾被秘稀派遣到阿我及利亚,给他们的总统瞅病,“二天半后”把那个总统的胃溃疡治佳了.上过《天天进取》,大家不妨搜去瞅瞅.. 出过书籍《一名真真的名中医》二、曹忠死擅少:骨科师从:少沙出名武师柳森宽诊所天点:化龙池,靠近大古讲巷的接叉路心(启了19年)(由于曹老医死以退戚,找不到其自己的照片.)椎间盘超过、颈椎病等是坐办公室的人的通病啊,亲,您能设念得到,处事时,坐着浑身不惬意的,念躺着又要里临被扣钱的痛苦吗?易受啊!!曹老先死曾治愈了曾任湖北省委书籍记的周里,另有毛致用.当年毛致用患的是椎间盘超过,听闻那是曹老先死的刚毅,便去供医.传闻厥后,毛致用退戚后还能正在故乡下天种些菜,搞起体力活去,杠杠滴!!已经90岁下龄的曹老先死已经基原不出诊了,当前出诊的是他的女子,也是60余岁的老中医.疑赖社区的绝大部分用户皆是办公室一族吧,留着,纵然当前出用,日后肯对于有用..二、单先麟(已故,徒弟该当正在)擅少:皮肤科、挂诊天点:启祸区的十间头巷17号号称:少沙最大牌的中医单先死每天只瞅5个病患,号称少沙最大牌老中医.您要瞅病,对于不起,请提前N+1天预约.单老先死便正在自己居住的院子里启诊所,念念,那是何等的自疑..不怕您找上门..单老先死的治愈史真正在是太强盛了:患肺结核者、肝癌患者、黑癜风者,血小板缩小患者、皮肤病患者,肝背火患者...等等,让我喘心气先,一心气道不完...佳了,继启:单老先死千万于是名声正在中,不但是仅是少沙当天的患者,很多去自益阳战衡阳等天均去找其治病.遗憾的是单老已经离启了咱们.. 四、开剑北战匡继林(师徒闭系)擅少:妇科挂诊天点:湖北省中医院.90多岁了,人称开娭毑,又称收子瞅音,瞅不孕不育很锋利,新颖人那个毛病多.开剑北当前正在家坐堂问诊,登记费50元,需要提前一天登记.据她的徒弟道,开老一年只戚正月月朔到初三那三天.匡继林是经国家中医管制局战国家卫死部准备的开剑北教术继启人. 如果不挂上开老的号,挂她徒弟匡继林的号也蛮佳的.每周一三五坐诊于营盘路的湖北省中医院.五、弛涤擅少:女科瞅诊天点:湖北中医药大教第一附属医院弛医死出死于中医世家.擅少治疗小女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徐病.对于小女咳嗽、哮喘、疳症、夏季热等徐病的治疗,很有心得.弛涤医死的门诊真止限号,上午40个,下午30个. 六、欧阳恒擅少:治疗黑癫风、银屑病,皮肤疮疡疑易纯症.瞅诊天点:湖北中医院欧阳医死每周星期二四五六上午正在湖北中医院便诊,登记费50元 .现任世界中医皮肤疮疡调理核心主任、国家二部一局接受的世界第二、三批中医教术继启指挥熏陶、“上海市中医紧缺博科临床人才”班皮肤科指挥熏陶....皆道西药治标,中医治原.咱不是道中医便比西医锋利,不过期视大家千万不要搁弃治疗.很多被医教上宣布已经无药可治的顽徐,也许不经意间便被某个疙瘩里的老中医给治佳了.。
熊继柏
熊继柏
华侨医院学术高级总顾问、全国知名老中医
湖南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常德石门县维新人,师承名门,自学成才,大医精诚;自幼研究岐黄,通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药性赋》等中医古典书籍,经20年孤灯寒窗之苦,1972年参加,“全国一万名中医自学考试”选拔,脱颖而出,录用为中医师,随即调入湖南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和中医临床工作,擅长诊疗风湿病、癫痫病、心脑血管病、类风湿病、颈肩腰腿疼痛、颈椎病、腰椎病、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中风偏瘫、胃肠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贫血、骨质增生、慢性肩周炎、肺炎、胆囊炎、支气管炎、哮喘、肝胆结石等疑难杂症而闻名国内外。
湖南名医熊继柏教授的几则精彩医案
湖南名医熊继柏教授的几则精彩医案熊继柏医案---红眼病治验姚某,男,63岁,湖南人。
患者双眼红赤、痒涩、眵多、畏光,视蒙,10余日,3日前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诊为“急性结膜炎(双)”,给予银翘散5剂,内服“强的松”,用药3天,略有好转,但眼红赤各症不退,二便可,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热毒壅盛。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方: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
方药: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薄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蒲公英10克,天葵子10克,地丁10克,野菊10克。
5剂,水煎服,日1剂。
0.25%氯霉素眼水、15%斑马眼水,交替点眼,每日5~6次。
二诊:上法治疗5天,诸症悉解,视力完全恢复。
按风热外袭,上攻于目,壅阻目络,气血瘀滞,故有目红痒涩诸症,舌脉证候均显热象较盛,故以疏风清热之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以增清热解毒之效,则风热毒邪全消,病愈。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李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熊继柏名医工作室熊继柏医案---眼睑痒疮治验程某某,男,55岁,湖南人。
2009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诉双眼睑皮肤瘙痒、红疹,20余天,伴眼胀、视蒙、久视则疲劳1年多,西医诊断为“神经性皮炎”,内服抗过敏片剂、霜剂,并涂消炎药膏,无效。
舌红,舌苔白腻,脉细。
查眼睑皮肤潮红、粗糙、有黄白色皮屑附着,无破损,无溃脓。
辨证:风热血燥。
治法:疏风散邪,清热养血。
主方:消风散加减。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苦参10克,苍术10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知母10克,石膏20克,牛蒡子10克,通草10克,银花15克,丹皮10克,甘草6克。
5剂,水煎服。
外擦0.5%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每日2次。
二诊:眼睑皮疹全消,皮面色泽正常、光滑,且眼胀、酸涩诸症均消。
按风邪上受,客于胞睑,搏于睑肤,伤津化燥,则有睑红、脱屑;风盛则痒,故见眼睑瘙痒。
风热血燥为其主要病机,治当祛风清热、凉血止痒,方选消风散加减,方证对应,效如桴鼓。
恩师彭坚教授学术思想荟萃之:我的学徒生涯。。。
恩师彭坚教授学术思想荟萃之:我的学徒生涯。
一、我的学徒生涯1.家学渊源我出生于中医世家,不过并非书香门第。
祖上是农民,原籍湖南岳阳彭家大垸。
清朝道光年间,曾祖父彭吟樵不满包办婚姻,从老家出走,一担青菜挑进长沙,成了城里的“打工仔”。
有一次,看到钉马掌的工匠在削马蹄皮,突发奇想,他将削下的马蹄皮放在新瓦上焙枯,调上冰片、麻油,试着用来治疗臁疮(这是一种当时劳动群众最常见、最不易治愈的小腿胫部溃疡,俗称“烂脚杆子”病)。
岂知真的有效,一炮打响,由此起家,俨然当起了“外科医生”,当然,按大清律例或现时标准,只能算作“江湖郎中”。
从此,彭氏医生的招牌在长沙市白马巷64号一挂就是70余年,直到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烧起为止。
祖父这一辈,有五人行医,以大伯祖父彭韻伯的名气最大。
他专攻叶天士的学说,一部《临证指南医案》,读得滚瓜烂熟,用得出神入化。
上个世纪30年代,湖南省政府主席、军阀何某的父亲从乡里头次进城享福,不到半月,即卧床不起,高烧不退,群医束手。
伯祖父以上等高丽参一枝烧炭、加保和丸煎汤,一剂而热退身凉。
明明是一个消化不良引起的“滞烧”,用几分钱一帖的消滞药就可以解决问题,偏偏就难倒了众多名医,不知如何既能照顾到病情,又能照顾到大人物的面子,让善于玩“脑筋急转弯”的伯祖父捡了个便宜。
经何某一褒奖,伯祖父于是乎就“饮誉三湘”了。
我的父亲排行第四,学医的是二伯、三伯。
二伯彭崇让生于1902年,家境贫寒,只念了四年私塾,全靠博闻强记,苦读成才,青年时即医名鹊起。
50年代初,本拟调中国中医研究院,恰逢得了肺结核,未能成行。
后来入聘湘雅医学院,担任中医顾问、教授、1959级西医学习中医班导师。
二伯曾多次为来湘的中央领导人看病。
徐特立先生的夫人患有一种西医称作“癔病性昏厥症”的疾病,得病已经40余年,每次发作即昏不知人,遍访全国名医,用任何药物都无效,过几天就会自动苏醒。
1964年初,徐夫人在长沙发病,二伯用黄芪一两、防风五钱,浓煎鼻饲,半个小时就醒了。
中医圈并没有玄门正宗...
中医圈并没有玄门正宗...话说我最近遇上这么一件事:上周我写了一篇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注明消渴)的文章,里面的方子是从江苏已故中医大家印会河那里搜来的,目的是希望患者读读,做到明知自己病情。
当然,更希望自己写写,能对糖尿病有一个细致了解,毕竟抄一遍等于读十遍嘛。
但是,不巧却遇上这么一位“仁兄”,底下留言道:用这些方子治糖尿病,一个都治不好,六经辨证才靠谱!我说过,我已经注明西医糖尿病可以参考中医病名消渴治疗。
而这位“仁兄”说来说去,最后落脚点还是六经辨证。
后面的画外音我们仿佛能听到:只有我傷寒门派的武功才是武林正派,你们其他的都是邪魔外道,根本不行。
这种话,我想立身中医圈的很多人听的是越来越多,许多所谓的“大师”也在不遗余力吹嘘仲景大大,什么金元四大家,嗯...不行,什么温病派...嗯...更不行。
行的,只有张仲景,因为我一辈子全心研究张仲景,所以张仲景行,我还能差到哪去吗?肯定比你们一般人强啊...所以,我们的师父一辈子潜心研究仲景,我们就把他封神...师父封神了,我做徒弟的也就厉害啦...说来说去,反正是仲景牛我就牛,吹仲景就是吹我自己,把仲景封神了,我这种小跟班起码也得位列仙班了吧...那么对待中医圈里其他门派呢?黑啊,使劲黑他们...叶天士,哼...算什么东西...南方派都是小儿科...李东垣...哼,只会歪曲经旨...朱丹溪...哼...连提鞋他都不配...癌症?哼,大陆的中医...行的只有三个半...台湾的中医...哼,张步桃只能算半个经方家...这不禁让我想起早些年读过的金庸武侠,总是有一些浓眉大眼的全真派的道士,一身道袍,随风飘飘,拔剑挺立,义正言辞的对其他门派的人说:我们才是玄门正宗,你们全是邪魔外道,你们怎么配与我们相提并论啊...热闹,真是热闹呀。
据统计,现在注册的中医师27万,真正执业的不超过15万。
最近又听了个新闻,说全国宗教事务登记在职人员41万,包括神父、僧侣等等。
掰着手指头算算吧。
来拜师!国医大师收徒啦!
来拜师!国医大师收徒啦!中医怎么才能成才?熊继柏老师之前说过的中医成才三要素:一,不蠢,二不懒,三老师不糊涂。
果然一语中的!在我的理解,熊继柏老师说的不蠢就是指需要有悟性吧。
中医的文化与哲理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发展来的,中医的智慧都藏在古文之中,想要明白其真正的含义,必须要先理解前辈的想表达的意思,需要先悟出文言文中的理论加上临床实践才能摸得出门道。
既要思维敏捷,又要有悟性。
要悟得透,要悟得到。
如果悟性不行,那么学中医着实会寸步难行!第二个不懒应该很好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非常庞大,想要成才,没有满腹经纶也得学富五车,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人类的身体也会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不断变化。
针对于医学上的发展我们要跟得上进度。
要多读书,读大量的书,读专业的书。
至少最基本的经典书都需要熟记于心,“不懒”就是要勤奋读书、刻苦实践。
第三个就是老师不糊涂。
老师不糊涂,换句话讲就是要有明白的老师,要真正成为中医临床人才,还必须要有名师来指点你。
这个老师是带路的啊!老师不仅是带路的,而且是发蒙解惑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更重要的是解惑啊!他能解惑,这个就是名师,这是高级的。
所以说要真培养人才,就要按照熊教授的三点去要求。
中医的真传就在师传之中,全国众多的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工程院士......前辈们的临床摸索中总结出很多宝贵经验,我们有了前辈们的经验加持之后就可以是我们更快的走进临床,打开中医的瑰门。
现在就有机会拜师国医大师的机会,跟师学医,如果您想来,就联系我们吧!国医大师收徒拜名师当名医《中医薪火传承班》是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主办的中医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旨在响应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提出的“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增加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号召。
优秀学员培养计划为了更好的培养中医药人才,建立中医药优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符合条件的优秀学员,可免费申请一位指导专家跟师跟诊,成为老师学术传承人,认真学习中医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成为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继柏谈中医读书(一):苦抄与背诵丹道养生中医书友会公众号熊继柏2015-05-20 10:16文/熊继柏讲讲中医从什么书读起,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有人曾采访过我,问我是什么派的,我说我既是学徒派,又是学院派;问我是什么文化水平,我说我就是学徒出身。
我记得二十年前,我校的彭坚教授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们湖南中医应该研究熊继柏现象。
”确实是学徒出身,我倒不在乎什么研究我的现象,也没有谁研究过我的现象,我一直在考虑的是中医的教育问题,我不讲规律,我就讲讲我是怎么读书的。
苦抄与背诵:打好中医基础《医学三字经》成为熊继柏学医的启蒙学中医之初,虽然有着师傅的指导,但是打好基础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我用的方法是苦抄与背诵。
第一本书——《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我四个早上把它背完,一个早晨背一个药性,寒、热、温、平,就四个早上背完了,白天我就玩,没事干。
背完了接着就是《药性歌括四百味》,当时背了,但现在我不一定还记得。
四大药性赋我还能背,要我写我还能写下来。
《药性歌括四百味》我就写不下来了,连接不起来了。
这就是第二本书。
第三本书——《医学三字经》。
要说明的是,我读的书都是抄来的,不是原版的。
第一,没有书买;第二,买不起。
都是抄师傅的,抄了有错别字,师傅给你改正,改过来后再教一遍,让你去读,就这样的。
《四大药性赋》师傅没讲,《药性歌括四百味》也没讲,《医学三字经》讲了,讲得似懂非懂。
“医之始,本岐黄”,岐伯和黄帝,就这么讲,那时我哪知道岐伯、黄帝是谁啊?“灵枢作,素问详”,灵枢是什么,素问又是什么,那时全不知道。
“难经出,更洋洋”,“难经”是什么不知道,现在知道了。
那时《医学三字经》全背。
现在如果谁要我抄,我可以一个晚上给抄出来,不仅不要书本,而且绝对没错。
这是第三本书。
第四本书是《脉诀》,包括《王叔和脉诀》和《濒湖脉诀》两本脉诀,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诊断学。
这是第四本书。
第五本书是《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讲的是诊断学。
归纳起来,我当初苦抄和背诵下的中医基础分为中药学、三字经、诊断学三类。
师傅领进门:学习方剂与内科学和解藿香正气汤,苏叶白芷共藿香打下这三类书的基础后,我开始学方剂。
首先是《局方》。
《汤头歌诀》读完了,读陈修园的《时方歌括》,这两本书的方剂歌括我全能背,比如藿香正气汤:“和解藿香正气汤,苏叶白芷共藿香,陈半茯苓大腹草,厚朴桔梗引枣姜。
”这是《金鉴》的。
“藿香正气白芷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腹皮加姜枣,感伤岚障并能驱。
”这是《时方歌括》的。
这两本方剂书我都能背。
读完方剂后开始读内科学的书。
内科第一本书是陈修园的《时方妙用》。
“中风……风者,主外来之邪风而言也。
中者,如矢石之中于人也。
”像这样的话都要背,这就是接触内科学。
接触内科学以后,老师就开始跳跃式地教我了,这是我的第一个老师,胡岱峰老师,他是清朝秀才,古文功底好得不得了,他的古文真是学究式的。
他说我能读书,不能跟大家一起读,要开小灶,因为我们那时候是一个班。
让我开小灶就是学习《伤寒论》,读的是《伤寒论新注》。
开始是读原文,老师的标准就是背。
背的同时也讲,比如给我讲猪肤汤,我问过一个问题,我问老师:猪肤是不是就是猪皮,老师回答说是,我说:“那是不是随便哪里的皮都可以?”“哎呀,你怎么问这样的问题呢?”老师说:“你怎么问这样的话,你问得出奇呀。
”他感到奇怪。
又比如“五苓散,白饮和服”,我问“白饮”是什么,老师说:“白饮就是米汤啊。
”就问这些东西,都是当时读书的灵感,所以永远都记得。
就这样《伤寒论》我背下来了,背下来后就觉得这书读得差不多了,这样的书都能背下来,而且是搞不懂的书。
我为什么现在始终念念不忘我这个老师,就是因为我这个老师引我入正门。
如果没有这样的老师,我对经典不可能读得这么好。
《伤寒论》读完了,接着就是《金匮要略》,又是要求背。
我一年内把这两本书背完,半年背一本,其中《金匮要略》好背,就是《伤寒论》不好背,尤其是太阳篇,把人背得晕头转向。
这两本书读完后,赶上1958年开始“大跃进”,我就当医生去了。
本文摘自熊继柏著《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中医真谛访谈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
由腾讯道学整理发布。
【听】一位中医的学徒生涯(感人肺腑,字字珠玑,必转!)2015-07-04彭坚▶中医书友会第659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第二节中,能体会到二伯和彭老师无所保留的分享,对于有志于毕生学医行医的同道,值得反复听。
作者/彭坚⊙主播/曹易伦⊙编辑/王超一、家学渊源我出生于中医世家,却并非书香门第,祖上是农民,原籍湖南岳阳彭家大院。
清朝道光年间,曾祖父彭银樵不满包办婚姻,从老家出走,一担青菜挑进长沙,成了城里的打工仔。
有一次,看到钉马掌的工匠在削马蹄皮,突发奇想,他将削下的马蹄皮放在新瓦上焙枯,调上冰片、麻油,试着用来治疗臁疮:一种当时劳动群众最常见、最不易治愈的小腿胫部溃疡,俗称“烂脚杆子”病。
岂知真的有效,一炮打响,由此起家,俨然当起了“外科医生”。
当然,按大清律例,现时标准,只能算作“江湖郎中”。
从此,彭氏医生的招牌在长沙市白马巷64号一挂就是70余年,直到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烧起为止。
祖父这一辈,有5人行医,业务涵盖了中医各科,以大伯祖父的名气最大。
他老人家专攻叶天士的学说,一部《临证指南医案》,读得滚瓜烂熟,用得出神入化。
上个世纪30年代,湖南省政府主席、军阀何键的父亲得了病。
老爷子从乡里头次进城享福,不到半月,一病不起,高烧不退,群医束手。
伯祖父以上等高丽参一枝烧炭、加保和丸煎汤,一剂而热退身凉。
明明是一个消化不良引起的“滞烧”,用几分钱一帖的打滞药就可以解决问题,偏偏就难倒了众多名医,不知如何既能照顾到病情,又能照顾到大人物的面子,让善于玩“脑筋急转弯”的伯祖父捡了个便宜。
经何键一褒奖,伯祖父于是乎就“饮誉三湘”了。
我的父亲行四,学医的是二伯、三伯。
二伯彭崇让生于1902年,家境贫寒,只念了4年私塾,全靠博闻强记,苦读成才,青年时即医名鹊起。
20世纪50年代初,本拟调中国中医研究院,恰逢得了肺结核,未能成行。
后来入聘湘雅医学院,担任中医顾问,教授,1959级西医学习中医班导师。
二伯曾为胡耀邦、叶剑英、王震、陶铸、杨得志等来湘的军政大员多次看病。
徐特立先生的夫人患有一种“癔病性昏厥症”,每次发作即昏不知人,任何药物无效,过几天就自动苏醒。
1964年初,徐夫人在长沙发病,二伯用黄芪一两、防风五钱,浓煎鼻饲,旋即苏醒。
徐老先生大为惊叹,问原因。
二伯回答:这个病中医古有记载,名“尸厥”,《史记》扁鹊传中,晋国大夫赵简子得的就是这种病,扁鹊凭脉断定三日后复苏,未尝用药;《旧唐书》许胤宗传中,柳太后得此病,御医用黄芪、防风煎汤数斛,置于床下,熏蒸而醒;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新瓶子装旧酒而已。
听得徐老先生感慨不已,不久,亲自提名二伯为第三届省政协常委。
对于先人的这些轶闻趣事,虽然从小耳熟能详,但到后来从事医学史研究时,我还是正经八板地考证了一番。
结果发现:用马蹄皮焙枯治臁疮,方书有载;人参烧炭消滞,经传无考;即使是将赵简子、柳太后、徐夫人,千年故事一勺烩,也似乎有马嘴驴唇、移花接木之嫌,不那么绝对科学严谨的。
我这几位可敬的先辈,除了敢于实践、胆识过人之外,还有一股子灵性,也就是中医常讲的悟性,所谓“医者,意也”,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与诗品中的心有灵犀、画论中的形神兼备、文章中的妙手偶得、佛学中的境由心生等等,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
但悟性这东西,用讲究实证的现代科学方法,大概找不着形态,它却是渗透于中国古代文化各门学科的灵魂,而一个缺少悟性的中医,永远只能在低层次的临床实践中徘徊。
二、入门之阶最初跨进中医这个门槛,远没有听故事那么开心浪漫。
我开始为徒学医,已过弱冠之年,背书的“童子功”自然是没有了,对中医的了解,也近乎一张白纸。
二伯递给我一本张仲景的《伤寒论》,嘱咐不许看注解,以免受干扰,要把原文反复读熟,仔细体会,直至倒背如流,全部刺进脑子里,溶进血液中。
二伯是有名的伤寒大家,平日里说起《伤寒论》来,口若悬河,纵横千古,这时节却来了个“沉默是金”,把我打入冷宫,令我独学无友。
莫可奈何,我整日在《伤寒论》中遨游爬疏,苦思遐想,围绕着这本小册子,搬来一大堆中基、方剂、中药、内科著作,像无头苍蝇一样,瞎冲乱撞。
王国维讲的读书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是我当年啃这397条简牍的真实写照。
大约半年后,当我还在这两层境界中熬煎度日时,二伯把我带上了临床,一经点化,全盘皆活,我逐渐明白了《伤寒论》的价值,享受到思维的乐趣。
当然,到蓦然回首,见灯火阑珊、佳人俏立时,已经在很多年以后了。
至今为止,没有哪本书读得像这本书这么苦,也没有哪本书像这本书那样使我获益终生。
三、最后一课就这样,白天抄方看病,晚上读书讲经,我在伯父身边度过了五年典型的中医师徒相授的学习生涯。
二伯最后一次教我,是临终前的一刻。
那是1978年1月17日,春寒料峭,二伯病危,等我赶到他身边时,经过他学生们的抢救,能坐起来了,面色潮红,精神尚好,大家松了一口气,二伯一会儿嚷着肚子饿,要吃荷包蛋下面,一会儿喊我接尿,我刚把尿壶凑上去,忽然抓住我的手,叫我摸他背上的汗,连声问:“摸到没有?摸到没有?这就是绝汗,绝汗如油啊!”话音刚落,气绝而亡。
二伯用他生命迸发的最后一闪火花,为我上了最后一堂课。
这是怎样的一堂课啊,刻骨锥心,终生难忘!后半部分请点击上面的第二个音频。
四、医学箴言作为湖南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二伯始终没有公开出版过著作。
他为1959级西医学习中医班的学生们授课时,编写过中医内科、伤寒、金匮等教材,也为我和表姐郭先岱、表哥彭尚武留下一部手写的临床笔记,但都没有刊行。
每当问及著述一事,二伯总是宣称:“我治病能有所疗效,不过是勤读古人的书,善用古人的方,拾古人的余唾而已,我本人并没有什么创造性的成就,不值得留言后世。
只要善于把古人千百年来积累的成果,灵活地转用于自己的临床,就能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医生,不可奢谈创新与突破。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观点难免有清高和守旧之嫌,但是相对于中医这样一门特殊的学科而言,谁都知道:至今这仍不失为一句实话。
亲情加师徒的特殊关系,使得二伯可以对我直抒胸臆,表达他对人生、对学中医的看法。
他的许多教诲,不管在旁人看来,是对也罢,错也罢,在我的医学生涯中,确实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甚至决定了我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为什么一开始学医,我就让你苦读《伤寒论》?清末陆九芝说过:‘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学习任何一门新知识,总是最初接触的东西印象最深,这叫先入为主。
《伤寒论》是中医的临床圣典,言简意赅,朴实无华,不奢谈理论,紧扣临床实践,把一个疾病从开始到完结的全部过程,有序地展示出来,以错综复杂的文字,归纳了疾病千变万化的各个方面,完美地、灵动地、全方位地表达了辨证论治的思想,是中医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临床著作,是中医临床思维科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