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报告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报告
1. 引言
本文档是对某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价的报告。
地质灾害是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区域
本次评价研究的区域为某地区,该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建筑物和居民生活受到了较大的威胁。
3. 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次评价使用了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野外调查、遥感技术和历史资料分析等。
通过对地质构造特征、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了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结果。
4. 风险评估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本次评价得出如下地质灾害风险评
估结果:
- 地震风险:该地区位于地震带上,地震风险较高;
- 滑坡风险: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使得该地区滑坡风险较大;
- 泥石流风险:临近山区和河流的地理条件导致该地区泥石流
风险较高;
5. 风险管理建议
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风险管理建议:
- 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增强地震应急响应能力;
- 采取合适的土地利用规划,在高风险滑坡区域限制建设活动;
- 加强水资源管理,防止山区泥石流对河流水质和水量的污染
和破坏。
6. 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报告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这对于相关决策制定和风险应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希望能够对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安全产生积极影响。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综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综述摘要:目前我国呈现出来的地质灾害特征即种类多、发生频繁、危害大,并且地域广。
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我国在地震灾害中所死亡的人数较大,所以,切实可行的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区分,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势在必行。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急剧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已有资料和目前的地质现象,并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来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得到灾害发生的难易程度,帮助有关部门方便获得其所要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评估结果,为有关部门的灾害预测和提出有效、科学的防灾、减灾及救灾措施提供依据,这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地质灾害风险程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条件:首先,地质灾害活动的动力条件,包括地质条件(岩土性质与结构、活动性构造等)、地貌条件(地貌类型、切割程度等)、气象条件(降水量、暴雨强度等)、人为地质动力活动(工程建设、采矿、耕植、放牧等)。
通常,地质灾害活动的动力条件越充分,地质灾害活动越强烈,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灾害风险越高。
其次,人类社会经济易损性,即承灾区生命财产和各项经济活动对地质灾害的抵御能力与可恢复能力,包括人口密度及人居环境、财产价值密度与财产类型、资源丰度与环境脆弱性等。
一般情况下,承灾区(地质灾害影响区)的人口密度与工程、财产密度越高,人居环境和工程、财产对地质灾害的抗御能力及灾后重建的可恢复性越差,生态环境越脆弱,遭受地质灾害的破坏越严重,所造成的损失越大,地质灾害的风险越高。
上述条件分别称为危险性和易损性,它们共同决定了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
因此,地质灾害的风险要素亦由危险性和易损性两个要素系列组成。
其中,危险性要素系列包括地质条件要素、地貌条件要素、气象条件要素、人为地质动力活动要素及地质灾害密度、规模、发生概率(或发展速率)等要素。
灾害地质灾害评估技术研究
灾害地质灾害评估技术研究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
其中,崩塌、滑坡、岩体坍塌等灾害,不仅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安全和生产,还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因此,如何准确评估灾害风险,成为了灾害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2. 灾害评估技术的研究现状灾害地质灾害评估技术主要包括:定量预测方法、定性识别方法和可视化评估方法。
1) 定量预测方法:包括物理模拟方法、统计预测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
其中,物理模拟方法采用模型模拟灾害地质过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风险。
统计预测方法通过对灾害地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利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和方法,来预测灾害的风险。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根据随时间变化的输入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将其与输出进行比较得出灾害风险预测结果。
2) 定性识别方法:包括专家评估法和层次分析法。
专家评估法是利用专家知识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对灾害风险的预测结果。
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来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3) 可视化评估方法:包括三维可视化评估方法和虚拟现实技术。
三维可视化评估方法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将灾害地质数据进行表达和展示,并通过切片、缩放等方式,对灾害进行可视化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和虚拟环境技术,实现对灾害地质情况的真实感受和模拟体验。
3. 灾害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1) 综合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应用:现有的灾害评估技术基本上都是单一的评估方法,因此需要进行综合评估。
利用多种评估方法的优势,综合评估能够提高灾害预测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物理模拟方法相结合,能够较好地预测未来灾害风险。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灾害地质数据也越来越大。
因此,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灾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例如,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提高灾害识别的准确率。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技术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技术研究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层或地下由于地质构造、地貌发育或自然力的作用导致的,对人类活动和财产造成威胁的各种不利的地质现象。
由于地质灾害的严重性,为了减少损失和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地质灾害在特定区域发生的概率以及带来的损失进行定量化的研究。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评估出特定区域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1. 预警系统技术研究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对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预警系统需要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地形变化、地震活动等指标,通过数据模型和预警算法,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相关单位和民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工程措施技术研究地质灾害防治需要采取各种工程措施,包括抗滑堆石墙、植被恢复、土地整治等。
抗滑堆石墙是一种常用的防治技术,通过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建立抗滑堆石墙,可以有效减少滑坡和崩塌等问题。
植被恢复则可以通过植被的根系阻止土壤的侵蚀,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 人工影响技术研究除了工程措施,人工影响技术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通过人工降雨来调节地下水位,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此外,利用人工地震、爆破等手段,改变地下断层或地质构造,消除地震产生的危害。
4. 社会管理技术研究地质灾害防治还需要社会管理的参与和支持。
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地质灾害防治的规划和政策,并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培养专业的地质灾害防治人才,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地质灾害的科普宣传。
结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技术的研究对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研究一、引言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系统,地质灾害便是其中之一,其灾害性质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
本文旨在探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研究。
二、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是指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等自然灾害的一种,常常会引起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的防治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还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对地质灾害的防治进行科学评估和预测显得极为重要。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地质灾害的各种基础数据和信息,建立客观、科学、可靠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潜在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核心。
基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和规律,构建合理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是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是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量化指标,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
评估指标一般分为影响因素指标、危害性指标和风险指标三类。
四、地质灾害预测地质灾害预测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危害程度进行预估的过程。
(一)地质灾害预测方法地质灾害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感知性因素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信息模型法等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
(二)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监测是指为实现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通过采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对指定区域、指定地质体和指定地质现象进行长期观测和监测。
五、结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测是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科学防治的前提和基础,其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使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地质灾害预测技术,能够更好地评估和控制地质灾害风险,减轻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刨根问底,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被发现并接连而起。
地质灾害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一类灾害,它们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各种危害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2019年印尼板块隆起等等,都给周边地区造成了很大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于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风险评估显得极为必要。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前兆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监测和分析,对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进行量化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应急措施的一种科学和系统的评估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在灾害发生前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可能的灾害概率和范围,以便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要同时考虑地质灾害的特点、演化规律和爆炸和发展的途径,以及不同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建立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指标,进而提出合理的预测模型,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不仅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地质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地球构造的一部分,它的发生和演化包含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将多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以研究特定地区的地质灾害领域,为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灾害规律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
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需要不断地推广和完善。
现在,许多国家、地区、城市等都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建立了基础的数据档案和预测模型,并制定了相应的防灾减灾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要强化和完善对于灾害的监测和预测防范能力,提高对于灾害的预测准确度和响应速度。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发展,让这个工作走向更加成熟。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研究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给人类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地质灾害,科学的风险评估及研究是十分关键的。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和较大破坏性的特点,因此有效的风险评估对于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通过对地质灾害潜在风险的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并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1.数据收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需要大量的地质、地理、气象和地震等数据,以及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为后续的评估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2.灾害历史分析:通过对过去地质灾害事件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空间分布特征和频率等,可以揭示地质灾害的规律性,为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3.灾害潜势评估:通过对地质灾害潜势进行评估,可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区域和风险等级。
常用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质工程调查和数值模拟等。
4.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核心。
通过对灾害潜势、暴露度和脆弱性等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 quantitive assessment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geological hazard,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地质灾害研究的意义1.深入了解地质灾害: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过程,为灾害预警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2.优化防灾减灾措施:地质灾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并提高社区和居民的抵御能力。
3.应对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地质灾害频发,研究地质灾害可以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供借鉴和启示。
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研究的挑战1.数据不完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现实中往往存在数据缺失和不准确的情况。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研究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减灾和防灾工作中的应用。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对某一地区地质灾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
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潜在因素,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状况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如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等。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前预警和采取有效的防灾措施,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预测是指通过对地质体内部物理特性和变化进行观测和分析,提前判断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趋势。
预测方法包括地震预测、滑坡预测、泥石流预测等。
通过监测地震活动、地表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指标,可以预测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地质灾害预测的研究对于社会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近年来,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预测精度不断提高。
同时,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对地质灾害潜在区域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测成为可能。
例如,通过对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的分析,结合历史地震数据的统计,可以评估某一地区未来地震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破坏程度。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的研究对于减灾和防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评估和预测,可以提前对潜在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认识,从而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科学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测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不合理的建设和开发,减轻灾害风险。
此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的研究也对灾后救援和灾害重建具有指导和参考作用。
然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研究
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研究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财产造成危害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以评估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威胁程度。
这对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布局、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概率分析、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等。
通过对历史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事件的数据统计及模拟,可以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
这使得我们能够提前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并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二、地质灾害防范措施研究的进展地质灾害防范措施研究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改变或加强地质体的工程结构,来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例如,在高地震活动区域,可以采用加固建筑物的结构、规划合理的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等措施来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然而,单纯的工程措施并不能根本解决地质灾害问题。
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非工程措施的重要性。
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建立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教育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的自救能力和应对能力,以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地质灾害防范措施研究的挑战与前景地质灾害防范措施的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需要进行综合研究和综合防控。
其次,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准确度较低,防范措施难以精确把握。
此外,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环境破坏等,也会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地质灾害问题的逐渐重视,地质灾害防范措施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对策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对策研究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由于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规模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防灾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概率分析和风险评价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地质构造、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其中,地质构造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山体滑坡通常发生在构造复杂、岩性差异大的山区,而地面塌陷则与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松软等因素有关。
气候变化也是影响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加、融雪期提前等现象频繁发生,导致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人类活动也是导致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乱砍滥伐森林、建设大规模水利工程等都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引发地质灾害。
二、防灾对策研究防灾对策研究是指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其目的在于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需要制定相应的防灾对策。
例如,在山体滑坡防治方面,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减少土方工程等措施;在泥石流防治方面,可以采取加固沟道、建设拦砂坝等措施;在地面塌陷防治方面,可以采取加强监测、控制地下水位等措施。
此外,防灾对策研究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在制定防灾对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平衡,避免过度开采和过度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
总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对策研究是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建设安全、和谐的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地质灾害是指地球物质运动或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由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性和不可预测性,对其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成为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相关研究。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系统地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评估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步骤包括:灾害概率分析、危害程度评估和风险等级划分。
1. 灾害概率分析灾害概率分析是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地质勘察和数学模型等手段,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和估计。
这需要对灾害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2. 危害程度评估危害程度评估的目的是对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量化。
通常采用数学模型和地质工程经验,结合目标区域的人口、经济等条件,来评估灾害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3. 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划分是根据研究结果对可能发生的灾害风险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便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
通常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以指导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决策和行动。
二、地质灾害管理地质灾害管理是指在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策略来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
其关键包括预防、监测和应急响应。
1. 预防预防是最有效的地质灾害管理方法之一。
通过对潜在灾害点的识别和分类,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和政策法规来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
预防包括规划控制、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
2. 监测监测是实施地质灾害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地质监测系统,对地质灾害的预警和动态监测进行及时响应。
监测手段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传感器等。
3.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是在地质灾害发生后,迅速采取措施减轻灾害影响、救护受灾人员和恢复受灾地区的能力。
应急响应包括组织救援、撤离人员和提供紧急救助等。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重要性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对于保障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规划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规划研究地质灾害是由于地球自然作用或人类活动引发的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规划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与危害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多种类型。
这些地质灾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生产设施损毁等重大危害。
因此,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规划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与步骤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系统评估,以确定风险大小,并为灾害防范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步骤包括:确定研究区域的范围、收集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确定研究区域的脆弱性、计算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危险度、评估风险的大小等。
三、防灾规划的重要性与内容防灾规划是指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害防范方案和措施,减轻灾害的损失以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
防灾规划的内容包括:制定地质灾害防范政策和法规、建立灾害预警和监测系统、修建抗灾设施和工程、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开展灾后恢复工作等。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危害。
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规划的应用实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规划的研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地震为例,在评估地震风险时,可以通过研究历史地震数据、构建震源活动区时空模型、分析地震波传播规律等方法,得出地震发生的概率和震级范围,进而评估地震对人口、建筑物等的危害。
而在防灾规划方面,可以制定建筑物抗震标准、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等,提高社会对地震的应对能力。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规划的研究进展与挑战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规划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存在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一是数据的不完备和不准确。
地质灾害的发生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而且部分数据存在不确定性。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估研究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估研究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且具有巨大破坏力的现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科学家们对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评估。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点、空间分布规律、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探讨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估研究。
首先,地质灾害根据其形成原因可分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塌陷等多种类型。
每种地质灾害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也有所不同。
例如,地震是指地壳内部岩石破裂释放能量形成的一种地质现象,其破坏性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倒塌、地面破裂等方面;滑坡是指受到外力作用的岩土体在表面或较浅的深度上发生滑动的现象,给山区地区的交通、水利、农田等带来很大的破坏。
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有着不同的成因机制与特点,因此它们的空间分布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其次,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质构造、岩性与地形地貌是影响地震发生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地壳板块边界、断裂带等地质构造较发达的区域,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的发生概率较高。
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和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地势陡峭的山区容易发生滑坡,而降雨过程中陡峭山坡上的积水会形成泥石流。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分布产生着一定影响。
例如,过度采矿、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随着地质灾害风险的不断增加,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风险评估方法以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应对能力。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灾害概率评估、易损性评估与风险价值评估。
灾害概率评估主要通过历史灾害数据、地质构造等因素预测未来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易损性评估则是评估目标物体在地质灾害下的脆弱性;风险价值评估将灾害发生的概率与损失的程度结合起来,综合反映灾害的风险。
这些评估方法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估研究对于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研究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以及防灾减灾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风险评估的概念、方法、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防灾减灾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风险评估的概念与方法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灾害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来确定潜在风险的过程。
其核心是通过收集地质灾害相关数据、分析数据以及建立灾害模型,来计算出地质灾害风险水平。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评估主要是基于专家经验,通过判断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程度,来进行风险评估。
而定量评估则是通过收集大量的地质灾害历史数据,应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来进行定量计算,得出准确的风险水平。
二、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人类活动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人类活动可以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不当的情况下,城市扩展到易发地质灾害区域,如河道两侧、山坡等,增加了人类在地质灾害区域内的暴露度。
此外,人类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如露天采矿、水库建设等,也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加剧。
另一方面,地质灾害也对人类活动带来了重大影响。
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导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人类需要通过研究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来保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三、防灾减灾的策略为了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减灾策略。
首先,对于潜在地质灾害区域,人类需要进行灾害易发性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限制或禁止人口和建设活动在易发区域内。
其次,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方面。
例如,地震工程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治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治研究地质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治研究成为了当代重要的研究领域。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需要结合地质学、地理学、土力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和成因。
地质灾害可以分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多种类型。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不同,所以导致的地质灾害类型也各有特点。
例如,地震灾害主要由地壳运动引起,而滑坡灾害则与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
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后,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大量的地质数据来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
地质数据包括地质构造、断裂带、地震活动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现场观测、地质勘探和遥感技术获取。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和可能发生的概率。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地下水开采、土壤填土、挖掘等工作可能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因此,在风险评价中,考虑人类活动的因素对于准确评估灾害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在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减少灾害的发生。
这些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防御工程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等。
例如,在地震灾害防治方面,我国实施了“防震减灾十五年规划”,并建立了完善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供人们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和防治研究都需要依靠科技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地质仪器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地质数据,为风险评价和防治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同时,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也需要与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交叉应用。
例如,利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地质灾害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为灾害防治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
煤矿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煤矿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煤矿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某煤矿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和对环境的保护。
1.研究背景某煤矿位于某省某市,年产煤量为XXX万吨,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由于地质灾害的影响,该煤矿在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此,本次评估旨在全面了解该矿区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为矿方提供科学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
2.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地质调查、遥感技术、工程勘查等,结合历史数据和现场实地考察,对煤矿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评估。
3.评估结果基于对煤矿地质情况的综合分析与评估,得出以下结果:(1)煤层地质条件:煤层倾角较大,分布不均匀,有一定的构造变形。
(2)地下水情况:煤矿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涌出较为频繁。
(3)断层活动情况:矿区附近存在多条断裂带,断裂带活动频繁,易引发地震。
(4)岩层稳定性:部分矿井周边存在岩层开裂、塌陷等现象,岩层稳定性较差。
(5)矿井气体情况:煤矿内存在一定量的甲烷气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4.风险评估根据煤矿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估结果,我们对该矿区的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估:(1)矿井坍塌风险:矿井周边存在岩层稳定性差的问题,易发生坍塌事故。
风险等级:高。
(2)爆炸风险:煤矿内存在大量的甲烷气,如果不及时排放或泄漏,可能导致爆炸事故。
风险等级:中。
(3)水灾风险:煤矿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涌出较为频繁,可能引发水灾事故。
风险等级:中。
(4)地震风险:矿区周边存在多条活动断层,易产生地震,对矿井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风险等级:中。
5.风险防控建议鉴于上述风险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来降低煤矿地质灾害风险:(1)加强岩层支护:对矿井周边的岩层进行有效的支护,确保岩层稳定,降低坍塌风险。
(2)加强瓦斯管理:加强甲烷气的排放和检测工作,加大通风设施的投入,确保井下瓦斯浓度低于安全标准。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综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成果,涵盖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发生原因和危害程度等方面。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比较,总结了前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并指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和减灾能力。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危害程度、未来展望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变化,给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的现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对于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成果,总结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并探讨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综述1、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震等。
其中,滑坡和泥石流是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
这些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质条件、降雨、地震等因素密切相关。
2、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地震、地形地貌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采、土地利用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
3、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程度十分严重。
例如,滑坡和泥石流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房屋破坏、交通中断等;地震可以引起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这些灾害不仅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4、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方法主要是通过专家判断、历史经验等方法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定量方法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概率统计等方法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进展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进展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或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和破坏性强等特点,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应运而生,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和意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对特定区域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的可接受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制定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通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程度,为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土地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在高风险区域进行不必要的开发活动;同时,也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储备救灾物资、组织人员疏散等提供决策支持,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效果。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历程早期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主要基于经验判断和定性分析,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逐渐向定量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国外开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工作,主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进行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兴起,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开始将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评估的精度和效率。
进入 21 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
例如,基于物理机制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和影响范围;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整合多种类型的数据,为风险评估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一)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判断,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
第18卷第4期灾 害 学V o l.18N o.4 2003年12月JOU RNAL O F CA TA STRO PHOLO GY D ec.2003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卢全中,彭建兵,赵法锁(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摘 要:回顾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总结并讨论了地质灾害风险的概念、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分析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P64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11X(2003)0420059205地质灾害是在地质作用下,地质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过程或现象,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损毁的地质事件[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非工程性重要措施,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区域发展及中长远规划提供基础背景资料;为评价建设工程用地的适宜性及基础设施布设提供依据;为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制定应急措施以及为保障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工作基础;直接为科学而经济地组织实施防灾减灾工程服务;为灾害保险及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及损失提供参考依据[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也是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认识地质灾害灾情、制定防灾政策、规划防治区域、实施防治措施以及优选防灾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在一些领域进行的灾害评估,已经在减灾、防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我国一些区域或城市完成的洪水灾害评估、地震灾害评估等,不但为国家经济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直接指导了减灾工作[1]。
我国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价)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富成果,然而还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薄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4期灾 害 学V o l.18N o.4 2003年12月JOU RNAL O F CA TA STRO PHOLO GY D ec.2003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卢全中,彭建兵,赵法锁(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摘 要:回顾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总结并讨论了地质灾害风险的概念、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分析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P64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11X(2003)0420059205地质灾害是在地质作用下,地质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过程或现象,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损毁的地质事件[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非工程性重要措施,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区域发展及中长远规划提供基础背景资料;为评价建设工程用地的适宜性及基础设施布设提供依据;为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制定应急措施以及为保障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工作基础;直接为科学而经济地组织实施防灾减灾工程服务;为灾害保险及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及损失提供参考依据[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也是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认识地质灾害灾情、制定防灾政策、规划防治区域、实施防治措施以及优选防灾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在一些领域进行的灾害评估,已经在减灾、防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我国一些区域或城市完成的洪水灾害评估、地震灾害评估等,不但为国家经济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直接指导了减灾工作[1]。
我国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价)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富成果,然而还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薄弱。
各专业灾害评估(价)仍处于日益深入的探讨和总结过程。
1 风险及地质灾害风险的概念关于风险的定义,不同部门的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至今尚未统一,它的定量表达仍在探索之中。
韦伯字典将风险定义为“面临的伤害或损失的可能性”。
在保险业中则定义为“灾害或可能的损失”。
在金融投资风险的概念中,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风险就是实现预 收稿日期:2002_05_20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 作者简介:卢全中(1971-),男,湖北鄂州人,讲师,博士生,现从事地质工程和岩石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106 灾 害 学 18卷 期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第二种认为风险应是投资结果损失的可能性;第三种认为风险是与不确定性和相应的不利投资后果同时相联系,只有在不确定性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时,或者说,只有在投资损失具有不确定性时,才构成投资风险,通常以一定置信水平下投资工具所可能发生的最大投资损失计量风险。
在国外,早期D evin,等[3]涉及到的风险表达式为“易损性=风险×敏感性”。
B laik ie,等提出的风险表达式为“风险=危险性+易损性”。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于1992年公布了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风险是在一定区域和给定时段内,由于特定的自然灾害而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活动的期望损失值,并采用了“风险度(R)=危险度(H)×易损度(V)”的表达式。
Shook进一步解释了风险表达式中为什么危险度和易损度只能相乘而不能相加的问题[4]。
设想某地的易损度存在某一数值,但该地不存在泥石流灾害,即该地的泥石流危险度为0,如果两者相加就会产生某一大于0的数值,意味着该地仍可能遭受泥石流灾害损失,存在泥石流风险,显然这是不合逻辑的,两者相乘就排除了出现这一问题的可能[5]。
蒋维,等[6]曾论述到,“风险是指可使未来的管理遭受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是指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风险就是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
”他们将风险的定义表达式写成:风险(后果 时间)=频率(事件数 单位时间)×危害度(后果 每次事件)。
汪敏,等[2]认为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
在对风险概念的众多论述中,可以认为风险是不确定性结果的一种度量,所谓不确定性就是一个问题的结果存在两个或更多的选择。
风险的不确定性突出在两个方面,即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具有客观性,其大小随时间延续而变化,是一定时期内的风险。
虽然风险的定性描述有了较大的统一,但风险的定量表达仍在探索之中。
显而易见,风险是针对不确定事件而言的,在许多情况下,灾害是不确定事件。
这就提出了灾害风险和灾害风险分析的问题。
罗奇峰[7]认为灾害风险分析是对一定时期内某种灾害在某一地区可能发生的概率和这一灾害发生时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的危害作出评价,并强调风险评估应是动态变化的。
唐少卿,等[8]认为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是对某一区域一种或多种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将对社会经济及人员造成危害的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包含两个主导因素,即某种灾害事件的发生概率和事件的后果。
张梁,等[9]将地质灾害风险定义为:地质灾害发生并导致一定损失水平的可能性。
地质灾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并重,因此,地质灾害的风险特征一方面是自然属性,表现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内在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内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得人类无法准确预测和完全控制,这就构成了风险的自然属性。
第二方面是社会属性,表现为地质灾害的危害对象——受灾体的承受能力的不确定性,各种防灾工程的可变性,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日益加剧而导致不确定性增加等,构成了风险的社会属性。
地质灾害发生和危害的不确定因素是导致地质灾害风险的主要原因,地质灾害风险是地质灾害发生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是风险源的数量、价值和脆弱性以及人类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人类的管理和政策水平等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汪敏,等[2]认为滑坡灾害风险就是斜坡破坏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即滑坡灾害风险包括胁迫发生破坏的可能性及其所产生的后果(损失)两方面。
其风险表达式可表示为:R=f (p,c),其中,R为滑坡灾害风险,p为斜坡发生破坏的概率,c为滑坡灾害产生的损失。
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内容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于1992年公布的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风险评价包括危险度评价和易损度评价。
刘希林[10]据此对四川省泥石流进行了风险评价。
史培军[11]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灾害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灾情(灾害损失)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其轻重取决于孕灾环境的稳定性、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及承灾体的脆弱性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罗元华,等[1]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分为四个方面,即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和防治工程效益评价构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并认为危险性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地质灾害的活动条件,确定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规模)、频度、密度、危害范围;易损性评价的基本任务是划分受灾体类型,统计分析可能受灾损失数量、损失程度,并核算价值;破坏损失评价的基本任务是核算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程度,评定灾度等级和风险等级;防治工程效益评价的基本任务是分析地质灾害的可防治性,评价防治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以上4个方面的评价工作中,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是灾害风险性评价的基础,破坏损失评价是灾害风险评价的核心,防治工程效益评价是灾害风险评价的应用。
张梁,等[9]认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定量评估与制图,一般包括风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受险对象的易损性评价和可能灾情(期望损失)评价三个部分。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风险决策和管理。
向喜琼,等[12]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一般步骤分为五步:①风险鉴别(鉴别风险的来源、范围、特性及与其行为或现象相关的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界定了风险的本质特征);②风险量化与度量(利用主客观概率评估产生灾害的可能性,模拟风险源与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之间的关系,得出各种可供选择的风险概率);③风险评价;④风险接受和规避(代表风险决策。
它针对每一决策,对所有成本、效益和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各种决策的成本核算,可能导致的社会经济、环境或政治问题,以及目前的决策对今后的选择可能产生的影响,即得出风险的可接受程度,相应也得出风险的不可接受程度);⑤风险管理(是一套用来处理风险的方法的总称)。
3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随着风险评价研究的进展,研究方法也不断发展,除了灾害动力学分析外,开始融入多种数理分析和社会经济评价方法。
如极值分析、概率分析、相关分析、趋势分析、聚类分析、数值分析、系统分析、层次分析、工程分析、价值分析、模糊分析、神经网络分析、信息分析和G IS 计算机技术分析等,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不断向定量化发展。
运用最早、最多的方法当属概率分析法。
蒋维,等[6]提出了灾害概率风险的概念,并用L 表示自然灾害损失指标,记为:L ={l 1,l 2,…,l n },设损失超越l i 的概率为p i ,i =1,2,111,n ,则称概率分布P ={p 1,p 2,…,p n }为灾害概率风险。
如简单的记为:L ={l },P T ={p (l ) l ∈L },则称P T 为T 年内关于L 的灾害概率风险函数,而称p (l )为灾害概率风险。
概率风险评估(PRA )这种传统的方法实际上提出了如下三个基本问题:①失事的对象是什么?②失事的可能性(失事概率)多大?③失事会带来什么样的损害(失事后果)?失16 4期 卢全中,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 26 灾 害 学 18卷 事概率与失事后果的乘积是一个“预期值”,可用来作为风险的度量[13]。
黄崇福[14]分析指出,由于概率风险评价没有考虑灾害描述(包括致灾因子特征的描述和承灾体脆弱性的描述)的模糊不确定性,在用于实际风险估算时,可行性和可靠性仍存在问题。
由此他们引入了灾害可能性风险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G IS技术和全球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学者对G IS在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区划制图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靠的成果。
2000年国际滑坡会议所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就是滑坡灾害风险评价与G IS技术,其报道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由灾害评价向灾害管理研究方向逐步发展的趋势。
运用G IS系统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大致过程是:建立完善的研究区综合地学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和范围划定;研究分析地质灾害风险因子;进行风险评估和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