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一轮复习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考点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教育事业的发展(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相关考点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4.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第三次科技革命)

6.李四光(选修4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了解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基本观点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重点梳理

[复习要点]科技战略科技成就作用

【突破】材料一: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文选》第3卷)材料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

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1)60年代我国制定“两弹一星”科技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分析】第一,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第二,“两弹一星”计划的重大成果。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第一枚中国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我国在核科学的发展中,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造福的一贯立场。

(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有那些新突破?我国在核安全问题上维护世界的主要做法如何?

【分析】突破:中国在“两弹一星”之后,不断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在核科学和空间技术上硕果累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神舟”5号飞天的巨大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举措:对核的研究应用于和平事业,如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并网发电,表明了中国一贯坚持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突破】材料一:恩格斯说:“在中世纪的黑暗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那么我们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三: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公斤,1998年达到450公斤,增长了3.2倍。在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

(1)请回答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分析】重大影响:18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从手工时代推进到了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了电器时代;20世纪中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推进到信息技术、计算机时代。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分析】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分析】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的,反过来科技的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和促进。

【突破】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分析】区别及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80年代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补充]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①建立科研机构(中科院),建立科学研究体系。

②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远景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

(2)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阶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导弹和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育成功等。

(3)第三个阶段是1978年“文革”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①19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