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校准规范

合集下载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6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6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1总则正确使用配备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并对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标识、量值溯源、维护修理、降级或报废等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有效控制状态、所有标准物质均可溯源到国家基准。

2职责2.1化验室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核准周期、内校程序的技术审核。

2.2化验室设备使用者负责实施仪器设备的核准(包括内校)。

2.3化验室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申购、停用、报废的技术审核。

2.4化验室室负责仪器设备申购、保管、使用、维护、修理。

3仪器设备分类3.1计量标准;3.2计量器具;3.3实验装置或实验设备;4仪器设备内校原则4.1化验室根据监测方法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仪器设备内校方案,污水处理厂对内校方案进行审核。

4.2仪器设备内校原则(1)当地无法外校的仪器设备采用内部校准。

(2)本化验室有能力开展内校,且校准方法稳定可靠的仪器设备采用内部校准。

(3)校准频度高,使用频繁的仪器设备,在外校期间可开展内部校准。

5仪器设备内校管理5.1严格执行设备管理相关制度,确保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购置、验收、标识、流转、使用、维护、修理、报废等环节受控。

5.2使用者按内校程序或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校准仪器设备,并做好内校登记。

5.3精密贵重设备要做到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校准、专人维护。

5.4仪器设备保管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精密贵重和影响监测结果的主要仪器设备应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并按时实施。

维护过程和结果应记录。

化验室负责人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状况进行监督抽查。

6不合格仪器设备的控制6.1任一仪器设备发生以下情况时,为不合格仪器设备:(1)过载或误操作;(2)显示的测量结果可疑;(3)已损坏;(4)通过检定(验证)、校准、比对等方式证明其有缺陷;(5)无任何校准状态标识;(6)检定/校准有效期外或已停用的测量设备。

6.2一旦发现不合格仪器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贴红色“停用”标志,可能时应将其转移至非监测场所并进行有效隔离,严禁使用。

设备定期检查和校准制度

设备定期检查和校准制度

设备定期检查和校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故障率,公司制定设备定期检查和校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校准工作,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

二、设备检查和校准的组织与管理1. 公司成立设备检查和校准领导小组,负责设备检查和校准工作的组织与监督。

组长由公司专职安全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各公司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各公司安全专职管理人员。

2. 设备使用部门应设立设备管理员,负责本部门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

3. 设备检查和校准工作应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 设备检查和校准记录应详细记录,以便分析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设备检查和校准的内容与要求1. 设备检查内容:(1) 设备的机械结构是否完好,是否有异常磨损或损坏。

(2) 设备的电气系统是否正常,包括电源、控制电路、信号电路等。

(3) 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包括防护罩、防护栏等。

(4) 设备的操作界面是否清晰,显示是否正常。

(5) 设备的周围环境是否整洁,是否有杂物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2. 设备校准内容:(1) 对设备的测量系统进行校准,包括长度、角度、温度等。

(2) 对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行校准,确保控制精度。

(3) 对设备的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校准,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3. 设备检查和校准要求:(1) 设备检查应按照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环境条件确定检查周期。

(2) 设备校准应按照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校准规范进行。

(3) 设备检查和校准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检查和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设备检查和校准的实施与监督1. 设备检查和校准工作应按照制定的计划实施,各部门设备管理员负责本部门设备的检查和校准工作。

2. 设备检查和校准记录应由设备管理员负责填写,记录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检查日期、检查人员、检查结果等信息。

3. 设备检查和校准领导小组定期对设备检查和校准工作进行检查,对未按照计划执行或检查结果不合格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

设备校准管理规定(3篇)

设备校准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生产、检测、试验等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需要进行校准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检测设备、试验设备、计量器具等。

第三条设备校准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确保校准工作合法合规。

2. 科学严谨:校准工作应科学、严谨,确保校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适时性: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精度要求,定期进行校准。

4. 可追溯性:校准过程应记录完整,便于追溯。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设备校准管理小组,负责设备校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设备校准管理小组的职责:1. 制定设备校准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组织制定设备校准计划,确保校准工作按时完成。

3. 负责校准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和验收。

4. 组织校准人员培训,提高校准人员素质。

5. 对校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校准质量。

6. 处理校准工作中的投诉和纠纷。

第六条设备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设备校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 负责本部门设备的日常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提出校准计划,并报设备校准管理小组审批。

3. 配合校准人员完成设备校准工作。

4. 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确保校准数据准确可靠。

5. 对校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设备校准管理小组。

第三章设备校准计划第七条设备校准计划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精度要求、校准周期等因素制定。

第八条设备校准计划的制定程序:1. 设备使用部门根据设备使用情况,提出校准计划。

2. 设备校准管理小组对校准计划进行审核,确保计划合理、可行。

3. 设备校准管理小组将审核通过的校准计划报公司领导审批。

4. 校准计划经审批后,由设备校准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第九条设备校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

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规定

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规定

1.范围适用于公司检测、计量仪器、器具检定、校验和校准。

2.目的规范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程序,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使得检测数据和结果具有良好的溯源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3.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国家计量局[1987]量局法字第188号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国家计量局[1987]量局法字第188号发布4.术语和定义4.1检定:查明和确认检测计量仪器、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或出具检定证书。

4.2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4.3溯源性:测量结果或标准量值的属性,它使测量结果或标准量值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与给定的参考标准联系起来,给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或国际标准,比较链中的每一步比较都有给定的不确定度。

5.工作职责5.1 检测中心:负责对检测中心、生产部所使用的检测仪器、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及校准管理,设备检定和校准过程文件存档管理。

5.2 检测中心经理:负责对检测室内的检测仪器、计量器具的检定及校准申报和证书存档。

6.工作内容6.1检测、计量设备的检定6.1.1检测中心设备保管人收集需要检定的计量设备(如分光光度计、天平、恒温干燥箱、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分类整理,交《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计划表》给检测中心化验主管确认后报检测中心经理审核。

6.1.2 生产部收集需要检定的计量设备,交《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计划表》报检测中心经理审核。

6.1.3 对非强制检定设备(如温度计、刻度吸管、移液管等),可以由检测中心采用市级以上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计量设备进行校准。

(目前尚无计量设备的可委托第三方检定)6.1.4强制性检定计量器具由检测中心联系县级计量检定中心检定或校准,检定或校准合格后领取合格证书及合格证标签,合格证标签粘贴于相应的计量设备上,合格证书留设备使用部门存档备查。

仪器设备校准规程

仪器设备校准规程

仪器设备校准规程1. 引言仪器设备校准是确保仪器设备能够正常、准确地进行测试和测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校准,可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测试和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本文档旨在规范仪器设备校准的过程和要求,确保校准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 校准范围校准范围应包括所有需要测试和测量的参数和特性。

校准范围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仪器设备的设计和使用目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和规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

校准范围的确定应由专业的技术团队或校准实验室进行,以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校准标准和方法校准标准和方法是进行仪器设备校准的依据。

校准标准应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和规定,并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

校准方法应科学、合理,能够准确测量和校准仪器设备的参数和特性。

校准标准和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仪器设备的类型和特性;•校准实验室的能力和设备;•校准结果的要求和使用环境。

校准标准和方法的选择应由专业的技术团队或校准实验室进行,以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校准过程校准过程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准备工作:包括校准设备、工具和材料的准备,校准环境的准备,校准样品的准备等;2.校准操作:根据校准方法,进行仪器设备的标定、调整和检验;3.校准记录:记录校准操作的详细过程和结果,包括校准设备信息、校准参数和特性、校准日期和时间等;4.校准评定:根据校准结果,评定仪器设备的校准状态,包括合格、不合格和待修复等;5.校准报告:对校准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制校准报告,包括校准结果、评定结论和建议等。

校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校准标准和方法进行,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和质量控制,确保校准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5. 校准周期和追踪校准周期是指进行仪器设备校准的时间间隔。

校准周期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和频率;•校准结果的要求和使用要求;•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检测仪器校准规程

检测仪器校准规程

检测仪器校准规程文件审批表日志检测仪器校准规范1、目的:为了确定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测量系统所测试的量值,是否偏离正常状态、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测量设备自校准使用,并开展自行校准的专用检验、测量设备周期校准、日常校准和不定期的校对,具体有:光时域反射仪、CD300、光纤几何尺寸测试仪、光纤综合参数测试仪、游标卡尺等检测设备。

3、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3.1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等。

3.2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质检部指派专人进行操作。

3.3校准后将校准记录记录在校准表上,该纪录由质检部保管,保管期为1年。

3.4当校准结果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向质检部长汇报,并把该校准设备进行隔离并标识其检验状态。

4、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周期校准校准规程4.1OTDR校准规程4.1.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购、使用中和修理后的OTDR的校准。

4.1.4校准方法4.1.4.1打开OTDR主机,预热30分钟后进行;4.1.4.22根据《光时域反射仪操作指导书》规定进行操作,测量标准光纤的1310nm、1550nm衰减值,并确认标准光纤需设定量程、脉冲等测量参数;4.1.4.3将实测值与标准光纤的标准值及该设备的修正值进行比较其测试误差是否在其精度范围内。

4.1.5校准时间4.1.5.1连续上班,OTDR连续开机时,由每白班检验员于早10:30前进行OTDR校准测试并及时填写OTDR日校准表;4.1.5.2OTDR不连续开机时,由开机检验员在开机后半小时进行OTDR的校准测试并及时填写OTDR日校准表。

4.1.5.3OTDR除每天校准外,应在每年3月份进行一次全面比对校准测试外,还应定期进行运行检查,以判断测量设备能否用于规定的测量活动,并保存自校记录。

4.1.5.4运行检查规定每季度末进行一次设备运行检查,用本年度比对标准光纤进行设备测试,通过对比标准标准光纤,确定被检设备结论,当一旦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可追溯至已检产品。

环境监测设备校准规范

环境监测设备校准规范

环境监测设备校准规范一、引言环境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设备校准的规范和步骤,以确保准确的监测数据。

二、校准目的和原理1. 校准目的环境监测设备校准的目的是确定仪器的准确性和是否满足监测要求。

通过校准,可以修正设备的偏差,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校准原理环境监测设备的校准原理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校准原理包括比较方法、回归方法和校准源法。

校准过程中,应使用具备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校准源,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三、设备校准的准备工作1. 校准设备和校准源选择根据设备类型选择适当的校准设备和校准源,并确保其具备相关资质和认证。

校准设备和校准源应定期进行检验和维护,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校准标准和要求根据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确定设备的校准标准和要求。

标准和要求应包括测量范围、准确度等参数,并根据监测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3. 校准计划和记录制定设备的校准计划,并对校准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

记录应包括校准日期、操作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以便后续的追溯和分析。

四、设备校准的步骤1. 校准前准备检查设备和校准源的状态,确保其工作正常。

查看相关文件,了解校准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2. 校准操作按照校准操作要求和标准,进行相应的校准操作。

校准操作应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确保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 校准记录根据校准计划和要求,记录校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结果。

记录的内容应详细、准确,并包括相关的控制限制和不确定度分析。

4. 校准结果评估根据校准结果评估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校准结果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重新进行校准。

五、设备校准的质量保证措施1. 校准设备和校准源的管理对校准设备和校准源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设备和校准源进行追踪和记录管理。

计量设备校准规范

计量设备校准规范

上海华庆焊材技术有限公司质量手册计量设备校准规范HQ/OR-QC-110-A一、目的制定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用的所有计量设备仪器的校准规范。

二、范围适用于xxx公司生产过程中用的所有计量仪器设备。

包括品管部(Q)和生产部(P)的所有计量仪器设备。

详见《计量仪器设备台账》。

三、校验程序1. 内校2. 外校四、校验部门1.内校:华庆焊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用的所有计量仪器设备的内校工作均由品管部门负责。

2.外校:均由市专业校验工作人员统一负责。

五、校验周期六、内校6.1. 电子天平1.内校方法:①置天平于平稳的,无震动的位置。

②避免安置于阳光直射,剧烈的温度波动和有强烈空气对流的位置。

③环境温度:10℃~30℃;相对湿度:15%~80%;海拔标高:最高2000m。

④天平置零,按下校准键,待天平显示满量校准值时,放入标定的对应的砝码。

⑤待天平显示到正常的称量模式时,再放入之前的砝码,读出误差范围。

2.接受标准:6.2 台秤(电子秤):1. 内校方法:①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

②校准基准:选用外校合格的砝码。

③检查内校台秤(电子秤),台秤外观是否清洁,刻度是否清晰;电子秤开关是否完好,电力是否充足,显示是否明亮完整;电源线变压器,表面有否损坏。

④将电子秤置于平台上,将其调整到水平。

⑤用外校合格的标准砝码对电子秤进行校验,比较,分别取电子称量秤的20%,50%,90%为校准点。

⑥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或戴手套拿取,轻拿轻放,防止掉落地上。

⑦电子秤若有数字显示不良或其他异常时,需判定是否暂停使用,维修或外校。

⑧标准砝码取用后放回原处保管。

2. 接受标准:6.3 温湿度计:1. 内校方法:①检查温湿度计是否干净、无污渍、锈迹,读数显示是否清晰。

②把外校标准的温湿度计放在车间,看与被校的温湿度计是否相差,记录读数。

2. 接受标准:6.4 游标卡尺:1. 内校方法:①环境条件必须是恒温恒湿,清洁卫生。

②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仪器设备校准规程

仪器设备校准规程

仪器设备校准规程一、目的与范围本规程旨在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校准过程的标准化指导,适用于所有公司内的仪器设备。

二、定义1. 校准: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对,确定仪器设备的准确度和误差,以达到符合要求的校准状态。

2. 校准标准:用于校准仪器设备的已知准确值,可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或公司内部标准。

三、校准的原则1. 单一校准原则:每次校准只针对特定参数进行校准,避免同时校准多个参数而导致混淆。

2. 校准间隔原则: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特性,合理设定校准的时间间隔。

3. 校准环境原则:校准过程中,应当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

四、校准程序1. 校准准备a. 检查仪器设备的外观,并清洁仪器上的污垢。

b. 检查校准标准的有效期,确保其仍处于有效期内。

c. 准备校准记录表格,以记录校准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

2. 校准操作a. 打开仪器设备并进行预热、稳定化等操作,确保仪器达到工作状态。

b. 将校准标准与仪器设备接触,根据校准标准的准确值,对仪器进行校准调整。

c. 重复校准操作,直至仪器设备稳定并符合校准标准要求。

d. 记录每次校准的数值和结果,并进行签名确认。

3. 校准验证a. 使用独立的校准标准,对校准后的仪器设备进行再次校准,验证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b. 记录验证的结果,并与初始校准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校准是否有效。

五、校准结果评定与处理1. 校准结果评定应根据仪器设备的规格要求进行判断,通常包括误差范围、精度等指标。

2. 如果校准结果超出规格要求范围,则需要进行调整或修理,并重新进行校准。

3. 对于校准合格的仪器设备,应进行标识,明确校准日期、有效期和负责人信息。

六、校准记录与管理1. 每次校准均应记录校准日期、校准者、校准标准、校准结果等信息。

2. 校准记录应存档并进行合理的管理,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 定期对校准记录进行审核,确保校准的可靠性和符合要求。

七、培训与资质要求1. 校准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校准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范本(3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范本(3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范本1. 目的仪器设备校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测试、检测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的各种仪器设备的校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试验设备、测试设备、分析设备等。

3. 校准机构选择实验室应选择具备资质并经过认可的校准机构进行仪器设备的校准工作。

校准机构应具备国家相关资质认证,并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校准结果。

4. 校准计划制定与执行实验室应根据各仪器设备的校准周期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校准计划。

校准计划应包括校准日期、校准内容、校准方法等信息,并及时进行执行。

5. 校准文件管理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的校准档案,包括校准证书、校准记录、校准结果等信息,并进行存档管理。

校准文件应具备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6. 校准操作与记录校准操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按照校准方法和要求进行。

校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校准规程执行,记录校准的各项数据和结果。

7. 不合格仪器设备的处理如果校准结果显示某个仪器设备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实验室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设备,并进行维修、更换或重新校准等处理,直到设备符合要求为止。

8. 校准结果的评定与追溯校准结果应进行评定,并在校准证书上进行记录。

校准结果的追溯应确保仪器设备的校准过程可追溯到校准机构和标准器具。

9. 校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验室应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0. 周期性的校准验证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校准验证工作,评估校准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记录校准验证的结果。

11. 制度的宣传与培训实验室应向相关人员宣传和培训仪器设备的校准制度,提高操作人员对仪器设备校准工作的认识和重要性。

12. 监督与改进实验室应定期对仪器设备校准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校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为仪器设备校准制度的范文,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要求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确保制度的实施符合实际情况和实验室的要求。

设备校准的操作规程

设备校准的操作规程

设备校准的操作规程一、概述设备校准是确保设备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设备校准的过程,确保校准操作的准确性和统一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设备校准的场合,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生产线、测试中心等。

三、设备校准流程1. 检查设备:在进行校准前,首先要检查设备本身的状态,确保设备无损坏或故障,并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设备的清洁度,确保没有灰尘或污染物影响测量。

2. 确定校准标准:根据设备类型和用途,选择相应的校准标准。

校准标准应与被校准设备具有一致性和可追溯性,确保校准结果准确可靠。

校准标准可以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其他可信的标准。

3. 准备校准设备:按照校准标准的要求,准备好用于校准的设备、仪器和材料。

确保这些校准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4. 进行校准操作:根据设备的测量范围和要求,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校准操作。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校准设备的精确使用,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性。

5. 记录校准结果:在校准操作完成后,及时记录校准结果。

记录应包括被校准设备的标识、校准标准的信息、校准操作的日期和操作员信息等。

同时,记录设备校准前的状态,包括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6. 评估校准结果:根据校准标准和设备的要求,评估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校准结果不符合要求,需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重新进行校准操作。

7. 校准证书和报告:对于通过校准的设备,根据需要出具校准证书和报告。

证书和报告应包括设备的标识、校准结果、操作过程和评估结论等内容,确保校准结果可追溯和证明。

8. 校准后维护:设备校准结束后,应及时对校准设备进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进行设备的再校准或维护,以保持设备的准确可靠。

四、注意事项1. 校准操作应由经过培训和合格的操作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2. 在进行设备校准时,要注意环境条件的控制,包括温度、湿度等。

环境条件变化可能会对校准结果产生影响,应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校准。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2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2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是指机构或组织为确保仪器设备的测量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而制定的规范和程序。

这个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校准范围:明确需要校准的仪器设备范围,包括所涉及的测量参数和测量范围。

2.校准频率:根据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条件,确定校准的时间间隔。

3.校准标准:设立适当的校准标准,确保校准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可以使用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或自定义标准进行校准。

4.校准程序:编制详细的校准程序,包括校准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记录和报告等。

5.校准资质:确定校准人员的资质要求,包括教育背景、培训和经验等。

6.仪器设备管理: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保存、维护和报废等。

7.校准记录和报告:记录校准过程中的关键数据,编制校准报告并保存,以备查证或追溯。

8.内部审核和评审: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审,确保校准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9.外部评审和认证:通过外部机构的评审和认证,证明校准制度符合相关国际或行业标准。

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校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产品质量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同时也符合质量管理体系和评审要求。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二)一、目的为确保仪器设备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测量数据的可比性,制定本校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仪器设备的测量、测试、检验等工作。

三、校准要求1. 仪器设备应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进行校准。

2. 校准应由经过资质认证的专业校准机构或资深的专业人员进行。

3. 校准周期应基于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环境条件和重要程度进行评估确定。

校准周期一般为12个月,特殊情况下可适当调整。

4. 校准应记录并保存校准结果、校准日期、有效期等相关信息,并注明校准机构或人员的资质证书编号、签名和盖章。

四、校准程序1. 确定校准需求:根据工作需要和相关标准规定,确定哪些仪器设备需要进行校准。

2. 选择校准机构或人员:选择符合要求的校准机构或人员进行校准。

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文件(2

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文件(2

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文件(2)一、温度参数校准方法1. 准备工作(1)标准温度计(一级或二级);(2)温度巡检仪;(3)温度传感器(符合设备要求);(4)绝缘电阻表;(5)屏蔽线;(6)设备操作手册。

2. 校准步骤(1)将标准温度计和温度传感器固定在设备工作空间的适当位置,确保传感器与被校准设备充分接触。

(2)连接温度巡检仪,将温度传感器与巡检仪相连接,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设置巡检仪参数。

(3)开启设备,设置所需校准的温度点,等待设备达到设定温度并稳定。

(4)记录标准温度计和温度巡检仪显示的温度值,计算二者的差值,即为该温度点的校准偏差。

(5)重复步骤(3)和(4),分别对设备的其他温度点进行校准。

(6)根据校准结果,调整设备温度控制参数,直至各温度点的校准偏差在规定范围内。

二、湿度参数校准方法1. 准备工作(1)湿度标准仪器(一级或二级);(2)湿度传感器(符合设备要求);(3)设备操作手册。

2. 校准步骤(1)将湿度标准仪器和湿度传感器固定在设备工作空间的适当位置,确保传感器与被校准设备充分接触。

(2)开启设备,设置所需校准的湿度点,等待设备达到设定湿度并稳定。

(3)记录湿度标准仪器和湿度传感器显示的湿度值,计算二者的差值,即为该湿度点的校准偏差。

(4)重复步骤(2)和(3),分别对设备的其他湿度点进行校准。

(5)根据校准结果,调整设备湿度控制参数,直至各湿度点的校准偏差在规定范围内。

三、校准结果判定与处理1. 温度校准结果判定(1)若各温度点的校准偏差均在设备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则判定温度参数校准合格。

(2)若任一温度点的校准偏差超出允许误差范围,需分析原因,对设备进行调整或维修,直至校准合格。

2. 湿度校准结果判定(1)若各湿度点的校准偏差均在设备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则判定湿度参数校准合格。

(2)若任一湿度点的校准偏差超出允许误差范围,需分析原因,对设备进行调整或维修,直至校准合格。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前言化验室是实验室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为了保证化验室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校准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确保校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一、校准目的设备校准是为了保证化验室仪器设备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通过校准,可以确认仪器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以确保仪器的使用精度满足实验要求。

二、校准范围校准范围依据化验室内各类设备的类型、用途和重要性进行划分和确定。

校准范围的确定需根据化验室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仪器:如光谱仪、色谱仪等;2.电子测量设备:如电子天平、电位计等;3.温度与湿度控制设备:如恒温槽、恒温培养箱等;4.试剂溶液的配制设备:如电子天平、计量容器等。

三、校准周期和方法校准周期的确定根据设备类型、使用频率和要求的准确度进行评估和决定。

一般来说,校准周期应控制在设备使用寿命内,并根据使用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校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根据设备的校准要求和程序,准备所需的校准工具、标准样品等;2.校准前检查: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校准前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前处理;3.进行校准:按照校准步骤和方法,对设备进行校准操作;4.结果分析和判定:根据校准结果进行分析和判定,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或修正设备;5.校准记录和报告: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校准记录表中,并制作校准报告。

四、校准人员和责任化验室设备校准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进行。

校准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求:1.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2.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技巧和经验;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4.完成校准工作后,及时填写校准记录表和制作校准报告。

校准人员负责对需要校准的设备进行校准,并保证校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校准管理校准管理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标准,明确校准的程序和要求,确保校准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管理的具体内容如下:1.校准计划和安排:根据校准范围和周期,制定校准计划和安排,并确保按时进行;2.校准记录和档案:校准人员应及时填写校准记录表,并将其归档保存;3.校准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对校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设备或采取其他措施;4.校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对校准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5.校准质量管理:建立校准质量管理体系,对校准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校准操作的质量。

测量设备校准与规范要求

测量设备校准与规范要求

测量设备校准与规范要求测量设备在各个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用于确保产品质量、监测工艺过程以及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校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测量设备校准的意义、流程以及校准所需满足的规范要求。

一、测量设备校准的意义测量设备校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的目的是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找出测量设备的系统误差并进行修正,从而消除或减小测量误差。

准确的测量结果对于产品的合格性判断、工艺参数的控制以及科学研究的可靠性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测量设备校准的流程1. 确定校准对象首先需要确定要进行校准的测量设备。

校准对象可以是各种物理量的测量设备,例如长度、温度、压力、电流等设备。

2. 确定校准标准与方法校准标准是进行校准的依据,它们通常由国家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并通过实验室的标准设备来保证其准确性。

确定合适的校准方法是根据校准对象的特性和测量要求进行选择,常见的方法包括比较法、曲线法、电桥法等。

3. 进行校准操作校准操作是根据确定的校准方法对测量设备进行操作,其中包括将被校准设备与校准标准进行比较,并记录下两者之间的差异。

4. 分析校准结果校准完成后,需要对校准结果进行分析。

如果校准结果与标准值之间存在差异,则需要修正测量设备,以消除误差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发布校准证书最后,校准结果需要进行整理并发布校准证书。

校准证书是对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正式记录,它包括被校准设备的详细信息、校准结果的数据以及校准日期等内容。

三、测量设备校准的规范要求为了确保测量设备的校准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满足一些规范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范要求:1. 鉴定和跟踪能力校准实验室应具备鉴定和跟踪能力,能够确定校准标准的准确性并追溯到国家或国际标准。

2. 校准设备的选择与管理校准实验室应选择与校准对象相匹配的设备,并建立设备的管理制度,包括定期维护、检修和校准。

仪器设备校准规程

仪器设备校准规程

仪器设备校准规程本规程的目的是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校准。

三、校准周期所有仪器设备应按照以下校准周期进行校准:1. 一般仪器设备:每年进行校准一次。

2. 关键仪器设备:每半年进行校准一次。

3. 紧急关键仪器设备:每季度进行校准一次。

四、校准过程1. 选择正规的校准机构进行校准,确保其具有国家认可的资质和资质证书。

2. 提前通知校准机构,安排校准时间并确认校准范围。

3. 在校准前,仪器设备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并根据校准机构的要求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4. 校准过程应有专人负责监督,确保校准过程符合标准和要求。

5. 校准后,校准机构应出具校准证书,并在设备上贴上校准标识。

6. 对于发现的不符合问题,应及时处理并记录,并跟踪整改情况。

五、校准记录对于每次校准,应建立校准记录,包括校准日期、校准内容、校准结果等信息,确保校准过程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六、校准跟踪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校准跟踪系统,及时查看和更新仪器设备的校准状态,并按时安排下一次校准。

七、执行所有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校准应按照本规程执行,确保校准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对违反本规程的行为应给予相应的纠正和处理。

八、附件1. 仪器设备校准记录表2. 仪器设备校准跟踪表九、附加说明本规程的解释权归实验室负责人所有。

对本规程的修改和调整应经实验室负责人审批。

仪器设备校准是实验室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工作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本规程对仪器设备校准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以确保校准工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校准是通过与已知标准比较来确定仪器设备的测量误差,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符合规定的准确性要求。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仪器设备能够提供可靠的测试结果,以满足实验室工作的需要。

而校准的周期性和跟踪则是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能够持续保持。

校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校准机构。

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范文

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范文

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规范设备检定校准工作,保证检定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检定校准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设备、实验仪器、测量工具等。

三、基本原则1. 确保检定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检定校准。

3. 定期进行检定校准,确保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四、检定校准的责任部门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设备的检定校准工作。

2. 质量检测部门负责制定检定校准方案和流程,组织实施检定校准。

五、检定校准的周期1. 新购设备在接收后需进行首次检定校准。

2. 日常设备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设备性能要求进行定期检定校准。

3. 在设备受到外部冲击、环境变化或重大维修后需重新进行检定校准。

六、检定校准的操作流程1. 制定检定校准计划,确定检定校准的设备、时间和方式。

2. 检定校准前,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3. 按照检定校准方案对设备进行检定校准,记录检定校准结果。

4. 检定校准后,进行数据分析,确认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5. 根据检定校准结果,确定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下一步的维护措施。

七、检定校准记录的保存和管理1. 对检定校准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设备信息、检定校准时间、检定校准人员等。

2. 检定校准记录需保存至少5年以上,并定期进行归档和备份。

3. 检定校准记录需经过审核确认后方可生效。

八、检定校准的技术要求1. 检定校准需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检定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定校准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严格按照检定校准方案进行操作。

3. 对于需要外部检定校准的设备,需选择有资质的检定校准机构进行。

九、设备检定校准后的处理1. 对于检定校准合格的设备,需在设备上进行相应的标识,以示合格。

2. 对于检定校准不合格的设备,需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的维修和调整。

十、检定校准的监督和考核1. 设备管理部门需对检定校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检定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本规程旨在规范和指导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工作,保障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化验室内的各种仪器设备的校准工作。

3. 校准周期根据各设备的不同特点和使用频率,校准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或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4. 校准过程(1)校准之前,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选择合适的校准标准物质或量值,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3)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校准操作,注意细节和要求。

(4)记录校准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结果,以备查档和追溯。

5. 校准结果(1)校准结果应该符合设备的精度要求,否则需要对设备进行调整或维修。

(2)校准报告应当详细记录校准过程和结果,并由负责人签字确认。

6. 校准记录每次校准结束后,应当及时更新设备的校准记录和证书,并保存至设备档案中。

7. 校准负责人化验室内应当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负责设备校准工作,负责制定校准计划和监督校准过程。

8. 校准流程化验室内设备校准应当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确保每一步操作规范和严谨。

9. 校准风险控制校准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操作失误和设备损坏,必要时可以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

10. 质量控制化验室内设备校准工作应当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1. 后续处理对于校准结果不合格的设备,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12. 审查和改进根据校准过程中的经验和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审查和改进,不断提高校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以上为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化验室的校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化验室中,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化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因此,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施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3. 人员培训和资质化验室内设备校准的工作由专门的人员负责,需要具备相应的培训和资质。

测量仪器校准方法的规范要求

测量仪器校准方法的规范要求

测量仪器校准方法的规范要求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中,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仪器的校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讨论测量仪器校准方法的规范要求,包括校准程序、设备要求以及校准结果的报告与记录等方面。

一、校准程序校准程序应按照国际标准或相关规范进行。

首先,校准前必须对仪器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仪器运行正常、零件完好,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维护与校正。

接下来,校准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1. 环境准备:确保校准环境满足相关要求,如温度、湿度、气压等,以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

2. 校准方案选择:根据仪器类型、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校准方法和校准器具。

3. 校准对象准备:对需要校准的仪器进行检查,并排除任何异常或不稳定因素。

根据校准标准,调整仪器的相关参数。

4. 校准操作:根据校准标准,进行一系列操作,包括输入输出检测、量程检查、误差测定等。

确保每一步操作准确、规范。

5. 数据处理:对校准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仪器的误差、精度以及不确定度等指标。

6. 校准结果判定:根据校准结果与预设的准确性要求,判断仪器是否符合规范,是否需要调整或修理。

7. 报告撰写:将校准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包括校准日期、校准环境、校准对象、校准方法、校准器具、校准结果等详细信息。

二、校准设备要求校准设备是进行校准的工具,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校准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校准设备的规范要求:1. 校准器具选用:校准器具应具有比被校准仪器更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选用的校准器具必须经过相关认证和校准,并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

2. 校准设备维护:校准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并随校准结果一起报告。

3. 校准设备环境:校准设备应处在稳定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环境下,以避免环境因素对校准结果产生影响。

4. 设备标识:校准设备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校准日期、校准有效期等信息,以便于使用者正确识别和使用。

机械工程师在设备校准中的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师在设备校准中的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师在设备校准中的规范要求在机械工程中,设备校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它确保设备在操作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机械工程师在设备校准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以保证校准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就机械工程师在设备校准中的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校准准备在进行设备校准之前,机械工程师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仔细阅读设备的使用手册和校准方法,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校准步骤。

其次,需要检查校准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工具的状态良好并进行必要的维护。

最后,机械工程师还需清理和准备校准现场,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安全。

二、校准程序在进行设备校准时,机械工程师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以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校准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和工具;根据设备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校准参数和参考标准;准备好所需的校准样品和参考物;根据校准方法,按照正确顺序进行校准操作;记录校准结果和校准数据;进行校准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三、校准记录校准记录是设备校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记录了校准的详细过程和结果。

机械工程师在进行设备校准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记录。

校准记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校准日期和时间;校准人员的姓名和资质;校准设备和工具的信息;校准样品和参考物的信息;校准步骤和操作过程的详细描述;校准结果和数据的记录;校准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四、校准不确定度评定在设备校准中,校准不确定度评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用于评估校准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机械工程师在进行校准不确定度评定时,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

评定校准不确定度需要对校准设备、校准样品、校准操作等一系列因素进行考虑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不确定度范围和评定结果。

五、校准结果的处理在设备校准完成后,机械工程师需要对校准结果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处理校准结果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识别任何可能的问题或故障。

校准结果的处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校准数据的整理和归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根据分析结果评估设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识别并记录任何问题或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实验室认可证书附件
(AS L1746)
名称: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认证与测量工程部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563号
签发日期:2010年01月22日有效期至:2013年01月21日
附件1-1 认可的检测能力范围
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 APPENDIX OF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ERTIFICATE
(No. CNAS L1746)
NAME: Certification Inspection, Measuring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Testing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DDRESS:No.563, Nantian Road,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Date of issue: 2010-01-22 Date of expiry: 2013-01-21 APPENDIX1-1 LIST OF ACCREDITED TESTING SCOPE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实验室认可证书附件
(AS L1746)
名称: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认证与测量工程部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563号
签发日期:2010年01月22日有效期至:2013年01月21日
附件1-2 认可的校准能力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