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地球的基本地理概念。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赤道、极半径、赤道半径等概念。

2. 地球的大小: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数据。

3. 地球的地理位置:南北纬度、东西经度、坐标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理位置。

2. 难点:地球形状的理解,地球大小的记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图像和数据。

2. 利用模型、挂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 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理位置,展示相关图像和数据。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演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师点评。

4. 练习:学生完成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形状和大小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形状和大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注意地球的形状、纬度和经度。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地球特征。

2. 活动二:制作地球模型学生分组,利用轻质材料如纸板、气球等制作地球模型。

通过制作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七、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口头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

2. 评估内容:学生对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理位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关爱、耐心、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不断提高地理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理解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掌握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等概念,以及地球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实物模型、动态演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结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计算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增强理解。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设计实践活动,如制作地球仪、绘制地图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地球环境、珍惜地球资源的情感态度。
2.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在地理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地球为什么是椭球体?
b.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c.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对我们了解宇宙有何帮助?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a.画出地球的形状,并标注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
b.计算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c.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举例说明。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等关键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仍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缺乏系统的地理知识。在此基础上,本章节的教学应充分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可能存在误区,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具体实例进行纠正和巩固。
2.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对经纬度、地球仪等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教师应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地球形状与大小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地理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学习,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地球形状证据,如地平线的弯曲、船只的消失等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现象与地球形状的关系。此作业旨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练习题包括:
-判断题: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与否?
-选择题:地球的基本参数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应用题:运用经纬度知识,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等知识要点。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地理学习中。
3.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养学生熟练操作地球仪,进行地理观测和位置判断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如地球仪、卫星图片、动画演示等,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对比地球仪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的球形特征。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理解地球赤道、南北极、经线、纬线等地理概念。

3.掌握了解地球大小、形状测量的方法。

4.掌握如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掌握了解地球大小、形状测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赤道、南北极、经线、纬线等地理概念。

2.掌握如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属于不规则物体。

这种不规则形状是由于地球自旋时所形成的离心率造成的。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球表面的山峰、洼地、水流等物理特征来帮助了解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地球的直径和周长来计算得到,其中的最精确的方法是通过卫星测量。

传统上,我们常说地球的直径为12,742公里,周长为40,075公里。

但是学生需要知道这只是一个近似值,而不是完美的数值。

3.测量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方法目前,我们能够使用各种仪器来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例如:•卫星测量•GPS测量•地球物理学测量4.如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师可以使用各种示意图和演示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例如,使用现实物体来模拟地球的形状,使用动画和视频来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或者让学生自己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等。

五、教学评估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来检查他们是否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例如:•什么是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周长和直径是多少?•如何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是如何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六、教学扩展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其他特征,例如:•地球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地球的气候和环境•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资源七、教学参考资料•《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八、教学环节安排•导入: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初中地理地球形状与大小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形状与大小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形状与大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地球表面积、赤道半径、极半径等基本数据。

(3)理解地球形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教学难点:地球形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

(二)新课讲授1.地球的形状(1)教师展示地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模型的形状。

(3)教师展示地球形状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形状的成因。

2.地球的大小(1)教师展示地球表面积、赤道半径、极半径等基本数据。

(2)学生记录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地球形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教师展示地球形状对地球自转、地球上的气候、海洋洋流等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地球形状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实践活动1.教师发放地球仪和地球模型,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生分组操作,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记录观察结果。

(五)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学生绘制地球形状示意图。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形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家校互动。

4.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地球的不规则椭圆体形状及地球大小数据。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目标】1、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3、通过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用具】地球仪,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启发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热情。

2、阅读课本第3页,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分几个阶段。

(讲述)自从人类产生开始,人们对于地球的形状的探索就从没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视线所限,人们以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圆地方”之说。

后来,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可能是圆的,于是出现了“浑天说”。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1、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浑天说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现代:人类进入太空,精确反映地球的性状(讲述)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这是近代属于第二个阶段,它虽然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不能精确的`反映地球的性状和大小。

到了现代,人类进入太空,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测得地球的性状和大小。

板书:2、地球的性状:不规则的球体二、地球的大小阅读第5页地球图,找出三个半径和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板书:1、大小:半径:周长(总结)通过人们的测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但两极和赤道长度不同,即使两极也不对称,北极大约比南极长40米。

因为相差比较少,所以当缩小到地球仪大小的时候,就可以看成一个正球体了。

【作业设置】描绘地球示意图,标出各种数据阅读课本,相互讨论,分成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看课本的插图,讨论什么是天圆地方和浑天说。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了解麦哲伦对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贡献,这属于第二个阶段。

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例如:远方驶来的帆船,月食等。

讨论找出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 ―6371千米。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初中地理教案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初中地理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科领域:初中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地理特征的探究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1. 地球形状的理解。

2. 地球大小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使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 利用模型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探究地球的形状:讲解地球的赤道面和极面,展示地球仪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地球的形状。

3. 讲解地球的大小:介绍地球的半径、表面积、平均海拔等参数,展示相关数据图表。

4. 地球测量方法:介绍地球测量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卫星测距、地球重力场测量等现代测量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地球形状和大小知识。

2. 深入探究地球形状:讲解地球的扁率,解释地球赤道膨胀的原因。

3. 地球大小验证:介绍历史上关于地球大小的验证实验,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观测等。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地球测量实验,验证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四、课后作业1. 绘制地球仪,标注地球的重要参数。

3. 收集有关地球测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绘图能力、写作能力和资料收集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地球仪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图片、数据图表等。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初中地理教案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初中地理教案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初中地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球体。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赤道、极半径、赤道半径。

2. 地球的大小: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3. 地球的地理位置:地轴、南北极、纬度、经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难点:地球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利用地球仪模型,直观地展示地球的地理位置。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讲解地球的形状:介绍地球的椭球体形状,讲解赤道、极半径、赤道半径等概念。

3. 讲解地球的大小:介绍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数据。

4. 讲解地球的地理位置:介绍地轴、南北极、纬度、经度等概念。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利用地球仪模型,观察地球的地理位置。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地球仪模型的使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地球的地理位置这一难点,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使用地球仪模型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地球地理位置的掌握情况。

3.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理专家或科学家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研究成果。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如观测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位置,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了解,养成求真求
实的科学态度。
2.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
的兴趣。
学生初次接触地理,应该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学 学生学习能
生应该了解。通过数据让学生感知地球是个两极略扁、 力分析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教学策略选
观察法、演示法、谈话法、讲述法。
的感受地球的大小吧!
(五)第五展区:感知区
1、科学家精确测量出地球的大小,师生看图片视
频学习。
对比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地球是个怎样的球体?
学生观察后,请你画出地球形状的简图,并在图中
写出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的大小。一名学生在
黑板上完成。
2、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 800 千米的飞机,沿
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多长时间?——50 个小
一都被否定,都不能真正地说服当时的人类,难道就找 不到科学合理的证据?直到 1519 年一个伟大的航海探 险家的出现,他的名字叫麦哲伦。下面我们追随麦哲伦 进入探险区。
(三)第三展区:探险区 麦哲伦是地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只要我沿着一个 方向,一定能回到西班牙。我们一起去听《麦哲伦航海 的故事》,学生边看图片边听教师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 事。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历时 近 4 年,他们终于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 形的。 同学们,麦哲伦船队历尽千辛万苦,最后麦哲伦回 到西班牙了吗?船队在航行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船员 出发和到达的人数有什么变化?最终用实践证明大地 是球形的,对此同学们有何感想? 学生分组拿地球仪沿着麦哲伦航海线路也环球航 行一次,体会这次伟大的实践。(学生在地球仪上画出 麦哲伦航海路线) 过渡: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但是 在当时人们对地球是个怎样的球体,提出争议。师生看 课件图片关于宗教学说、英国牛顿、法国卡西尼对地球 的认识。学生回答。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初中地理教案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初中地理教案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初中地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掌握地球的基本地理概念;3.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地球的形状;2. 利用地理工具,如地图和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大小;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3.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和人类对地球的责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1. 导入:通过地球仪的使用,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2. 讲解:介绍地球的赤道、南北极等基本地理概念;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地球的形状。

第二课时:地球的大小1. 导入:通过地图和地球仪,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2. 讲解:介绍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等基本地理概念;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地球的大小。

三、教学资源:1. 地球仪、地图;2. 实验器材:如绳子、球体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价学生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地球的形状是什么;2. 讲解:介绍地球的赤道、南北极等基本地理概念;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地球的形状;第二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提问地球的大小;2. 讲解:介绍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等基本地理概念;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地球的大小;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 利用实验和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动手能力;3. 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有效甚至高效。
描述地球的大小片段:依据老师给出的情景问题,
分小组合作探究,依据赤道周长计算出赤道半径; 教学过程
掌握表述地球大小的几个指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计算。并对计算正确的
同学给予鼓励。
“你学会了吗?”,由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堂课的
目标达成情况。
(1)你了解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了吗?
课例研究综
(2)你知道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吗?
反思: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课程教学要选择
适合学生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思
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材分析
是学习地理课的开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并能够提来自供实例证明地球是球形天体。
教学目标
2、能够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养成
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生学习能
学生在本课中所需学习方法是看图分析法和合作
力分析 探究法。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发言。
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采用有效的方法让学
生学习更快乐,掌握知识更牢固,学到的知识更多。本 教学策略选
次课采用合作探究教学实施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 择与设计
主动学习、主动交流、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初中地理教案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初中地理教案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初中地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赤道、极半径、赤道半径等。

2. 地球的大小: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

3. 地球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划分、经纬网、地球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地理意义。

2. 难点:地球的椭球体形状及地球仪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利用地球仪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 采用小组讨论、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讲解地球的形状:介绍地球的椭球体形状,讲解赤道、极半径、赤道半径等概念。

3. 讲解地球的大小:介绍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数据。

4. 地球的地理意义:讲解地球的划分、经纬网、地球仪等概念。

5.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3. 地球仪操作:检查学生使用地球仪的能力,以及他们对地球地理意义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地理专家或探险家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第一手经验。

初中地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
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
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
1、天圆地方
2、浑天说
3、麦哲伦环球航行
4、地球卫星照片
5、地球是圆的
6、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
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
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
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
附:板书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
3、纬线和经线
4、经纬网定位
环节五、作业布置:练习册第一节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熟悉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也即初中义务教育时期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是其中的起首章。

由此本课假想通过量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设计动手探讨活动来激发学生探讨地球隐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爱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让学生明白地球是个不规那么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和赤道的周长2.进程与方式通过设计讨论地球形状的活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式证明地球的形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讨地球隐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爱好,体验科学探讨的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熟悉教学案例[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讨头像及欢迎词:欢迎进入地理知识殿堂!上课:欢迎大伙儿进入咱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教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合格地球人的考察]:1. 你观看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2. 小时候你是不是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3. 此刻你以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4. 你能用数听说明描述地球的大小吗?这些问题能够指定学生回答,也能够大伙儿讨论回答,回答的进程确实是谈话的进程,是师生交流的进程,那个进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进程。

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石圆的,引申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刻形状不同,事实上也是球体,至于什么缘故不一样,有的同窗说的出,有的同窗说不出来也没关系,以后咱们是要讨论的;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只是离咱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舞学生多观看,多试探。

问题3:球体,这一点学生已经明白,什么缘故呢?不同窗生取得的来源不同,尽情表达,重在激发爱好,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若是只是依照你观看的现象,你以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前人也和你们有一样的方式,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咱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讨进程。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课题】七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课型】新授课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课,主要安排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大小”两方面学习内容,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将这两个课标点整合成一课时,目的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情感态度的升华,养成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为学习后面的章节打好基础。

【课标要求】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并学习前人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难点)
2.学会运用赤道周长、表面积和平均半径等数学参考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重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法、演示法、画图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地球卫星照片
【教学过程】
投影“麦哲伦”及环球航行路线图,指
进一步质疑:这次环球航行就一定
思考交流: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
极半径短一些,赤道半径长一些。

1)在400多年前,麦哲伦船队从的西班牙出发,开始了那次永载史册的航海行动。

麦哲伦船队离开欧洲后,依次经过的大洋是洋洋、洋,最后又回到。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初中教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初中教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地球的基本地理概念。

2. 能够描述地球的椭球形状,了解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3. 了解地球表面积、平均海拔和最大周长等基本数据。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基本地理概念。

教学难点:1. 地球椭球形状的理解。

2. 地球表面积、平均海拔和最大周长的记忆。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2.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相关图片和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地球仪或地球模型,引起学生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地球有多大呢?二、地球的形状(10分钟)1. 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微扁平的椭球体,赤道略微膨胀,两极稍扁。

2. 解释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3.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地球模型,加深对地球形状的理解。

三、地球的大小(10分钟)1. 介绍地球的表面积: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2. 介绍地球的平均海拔:地球的平均海拔约为840米。

3. 介绍地球的最大周长: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

4. 引导学生记忆地球的大小数据,可以使用口诀或图表帮助记忆。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地球仪或地球模型,测量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2. 学生分组,每组计算地球的表面积、平均海拔和最大周长。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回答学生的疑问,巩固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手测量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计算地球的表面积、平均海拔和最大周长,加深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观察能力。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并能够提供实例证明地球是球形天体。

2.能够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难点: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辅助工具】1.多媒体课件。

2.表演用道具。

【主要训练形式】1.小组研讨。

2.道具演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周一升旗仪式在操场举行,直观感受操场的地表形态是平的。

但我们的知识告诉我们,人类生活的大地是球体。

古人的科技水平低,无法直接看到地球的形状,所以,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经历了几千年。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二、教学过程(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1、古人对大地形状的直观感受----盖天说(1)古代诗歌《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了解古人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

(2)“天圆地方”解释不了天与地结合部位的问题,开始猜测“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3)图片展示“盖天说”---天总是在地的上方,“天上地下”2、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臆想---地球是曲面的。

(1)张衡提出“浑天说”(图片展示)---天是包着地的圆球,“天外地内”(2)亚里士多德观察日食(动态图片展示),猜测地球是曲面的。

(3)毕达哥拉斯海岸观船(图片展示),猜测地球是曲面的。

(4)道具演示小船在平面和曲面上的运动。

3、麦哲伦环球航行,亲身验证地球是球体。

(1)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

(2)动画展示环球历程,了解经过的大洋。

4、宇航员拍摄地球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

图片展示1、太空第一人:加加林;2、航拍仪拍摄地球照片。

5、小结:图片展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基本过程。

(二)描述地球的大小。

1、给地球量“身材”,先量“腰围”---赤道。

初一地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初一地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

通过序言部分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后续具体知识的学习中,也要沿袭这一目标,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轻松有趣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图片和录像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学会联系实际感受地球的形状,寻找生活中不易被人发现的证明地球真正形状的蛛丝马迹。

【课程标准要求】●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的大小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学方法】用事实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去观察地理现象,了解和探索地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

通过序言部分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后续具体知识的学习中,也要沿袭这一目标,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轻松有趣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和录像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学会联系实际感受地球的形状,寻找生活中不易被人发现的证明地球真正形状的蛛丝马迹。

【课程标准要求】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大小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方法】
用事实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去观察地理现象,了解和探索地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
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去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视频短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没有视频也可以参考课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课本p3-4两个例证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4.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想: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被推翻,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深更
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

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

[老师展示图一组数据]:
记忆技巧: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教学反思和后记】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谈话式教学,学生感到很亲切,课堂气氛一直很平和,讨论、发言都很热烈,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