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3篇)
海上钢琴师 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电影海上钢琴师影评《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令人惊叹的音乐成为我心中的经典。
这部电影由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改编自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爱情和坚持的故事。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眼睛,我们见证了他与钢琴的深情结合,以及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每一次他的手指触碰琴键,都仿佛传递着他内心的激动和悲伤。
这种情感的传达让我不禁为他的遭遇而感到心痛,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是我最为喜爱的部分之一。
从影片开始的那段动人的钢琴演奏,到整个故事中贯穿始终的美妙旋律,音乐成为了影片的灵魂。
每一首曲子都充满了情感和力量,它们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阿米尔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方式。
每一次的演奏都让我陶醉其中,仿佛能够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力量。
最重要的是,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阿米尔的坚持和对音乐的热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追求,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他面对困难和挫折从不放弃,始终相信音乐能够给他带来力量和希望。
这种坚持和信念深深触动了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梦想。
此外,影片中的情感线也让我感到十分动容。
爱情在阿米尔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与他的爱人之间的故事充满了甜蜜和痛苦。
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如此纯粹和真挚,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迫分离。
这种无法言喻的痛苦和无奈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爱情的可贵和脆弱。
总的来说,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通过音乐和故事情节打动了我的心灵。
它给我带来了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的勇气,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爱情的珍贵和脆弱。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思考。
我相信,它将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激励着我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第一篇:海上钢琴师影评让灵魂栖居在深邃的海洋——《海上钢琴师》影评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
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
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
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
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择。
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
1900选择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
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
他说:“陆地没有尽头。
”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只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后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
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知道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
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来理解大师。
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
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
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
电影海上钢琴师专业影评5篇
电影海上钢琴师专业影评5篇《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
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欢迎阅读分享。
电影海上钢琴师影评1在众多没有获得奖的影片里,往往沙里藏金,也有精品。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当年就没有得什么奖,可是过了许多年以后,我们再回头看看,这部电影却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海上钢琴师》也是一部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电影。
但是当年它诞生的时候,确实也没得过任何奖项。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
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海上钢琴师》的题材和视角都非常独特。
它是意大利的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作品。
在一个,豪华游轮头等舱里,有一个孤儿被遗弃了,这个事发生在1900年,船上的水手把这孩子养大。
由于什么信息也不知道,不知道他爸爸他妈妈是谁,只能按他年代起名,就叫1900。
1900在船上一天天长大,展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
后来他长大了,就在船上的爵士乐队里当钢琴手。
他把这个船当做自己唯一的家,他也不想从这船上走下,来到什么纽约,巴黎,这个船停靠的繁华都市。
他身边有个朋友叫麦克斯,多次劝他,你钢琴弹得这么好,应该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陆地上去。
但是这个1900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为此错过了自己人生唯一一段爱情。
后来隔了多年以后,这麦克斯早已经从船上离开了。
他得到一个消息,说那个游船叫佛吉尼亚号,说最后要把它炸毁了,他才想起这1900是不是还没下船。
他再回到这个船上放起当年1900弹奏的曲子,这1900在一个角落里还出来,还真跟他见面了,说我生在这条船,死也在这条船上,我不下去。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在大屏幕上,我更清晰地看到了那个吹号胖子的弱视问题,他的视线多次失焦和瞳孔频闪,这暗示着他的讲述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想象成分。
而他对 1900 故事的讲述充满细节,特别是他如何能看到 1900 从舷窗里看姑娘,以及台词中反复出现的“他不存在”“只有我知道你的存在”,这些都让人不禁思考,1900 是否真的存在于现实中,还是仅仅存在于号手的想象里。
每个个体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他想过的生活和他实际能过的生活之间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在艺术家身上尤为突出。
许多投身于艺术、创作或创业的人,往往拥有超出庸众的才华,但热爱却远远超过了才华,这种过剩的热爱往往无法弥补才华的不足,反而导致了痛苦的产生。
1900 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最后一年,而维多利亚时代到 1914 年结束。
大致同期的美国则处于镀金时代,横穿大洋往返美欧的豪华游轮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
电影中,上等舱和锅炉房的巨大反差,也影射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
号手虽然眼有残疾,但却在游轮上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也让他有了成就自我的念想。
号手和 1900 的第一次见面,伴随着呕吐和在风浪中荡琴,既象征着生理上的不适,也代表着心理上的狂喜。
当钢琴师开始独奏时,其余乐手停止演奏,暗示着这是同一个人的两项工作。
而那盘唱片也是号手本人的作品,多年后仍能被他流畅地演奏,这也进一步暗示了号手和 1900 之间的紧密联系。
号手在 1933 年突兀地下船,这一年是大危机的最后一年,纳粹上台,暗示着弗吉尼亚号可能已经停止营业,至少已经营了 33 年。
之后,它可能被辗转用于其他用途,如二战期间的医疗船。
号手想过的生活就此幻灭,因此他幻想出了一个从来不下船的 1900。
而“重逢”发生在 1945 年,二战结束后,号手已经成为了一个秃头大叔,这十几年间他所经历的艰辛可想而知。
眼有残疾,无法从军,也很难再找到乐手的工作,他成为了盛世的多余之人。
但他仍然带着那把小号,因为钢琴带不走,这是他与过去的唯一联系。
海上钢琴师 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让人沉浸其中、感动至深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音乐天才在二战期间与他的钢琴一起漂泊在大海上的故事。
导演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和激动人心的世界。
首先,影片的音乐是令人难忘的。
每一曲钢琴曲都充满了深情和力量,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希望。
尤其是在海上漂泊的场景中,音乐更是成为了主人公唯一的陪伴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这种音乐与情感的交融,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其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深入人心的。
主人公通过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诚,展现了一种令人敬佩的品质。
而他与小提琴家之间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纯粹。
同时,影片中对战争的描写也是令人深思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以及音乐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都让观众在思考之余也感受到了一种共鸣。
最后,影片的画面也是令人赞叹的。
导演对海上的描绘,以及钢琴演奏时的镜头处理,都展现了出色的技术和艺术水准。
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海风的呼啸和音乐的魅力,这种视听的震撼让人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充满了情感和力量的电影。
它让观众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爱情的伟大,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好看的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强烈推荐观众观看,相信你一定会被它深深打动。
海上钢琴师 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电影海上钢琴师影评《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在多个方面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这部电影由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根据亚历山德罗·巴里科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位天才钢琴师的故事,他在一艘豪华客轮上与一名神秘女子之间展开的音乐旅程。
首先,这部电影的音乐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
钢琴师在船上的表演场景令人陶醉,他的音乐才华令人惊叹。
音乐不仅是电影的主题,也是角色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
每一次琴键的触碰都传达着深情和内心的痛苦,使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绪。
其次,影片通过展现战争和人性的对比,给人以深思。
故事背景设定在二战期间,钢琴师被迫与家人分离,他们被迫面对战争的残酷现实。
电影通过展现人们在逆境中的反应,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同时,它也传达了对和平和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吁,使观众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此外,影片的摄影和艺术指导也非常出色。
镜头的运用和画面的美感使观众仿佛置身于船上的旅程中。
每一帧都充满了细节和情感,使整个电影更具视觉冲击力。
导演通过色彩的运用和舞台设计,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和奇迹的世界。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影片中的演员表现。
蒂姆·罗斯扮演的钢琴师将角色的内心矛盾和情感纠结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的表演真实而动人,使观众能够与角色产生共鸣。
此外,其他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他们的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都令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通过音乐、战争、人性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点。
这部电影不仅令人陶醉于音乐的美妙,更引发了观众对人性和和平的思考。
它的摄影和演员表现也无可挑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和情感的盛宴。
如果你对音乐、战争和人性的探索感兴趣,这部电影绝对不容错过。
影评 - 海上钢琴师
影评 - 海上钢琴师《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电影,根据亚历山德罗·巴里科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以其深情的故事、精美的画面和令人难忘的音乐而广受赞誉。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一种深刻的感觉,那就是对爱和音乐的无尽追求。
主人公贝尼尼奥·贝尼尼是一位天才钢琴师,他在海上的船上演奏着美妙的音乐。
他的琴声不仅令人陶醉,更是一种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
通过他的音乐,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音乐的狂热。
其次,电影通过贝尼尼奥的故事,展现了二战期间的苦难和人性的光辉。
贝尼尼奥成为了一名海上钢琴师,他在船上遇到了许多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然而,电影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们仍然能够保持希望和温情。
此外,电影的画面和音乐也令人难以忘怀。
导演用细腻的镜头展现了大海的壮丽和宁静,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而配乐更是电影的灵魂,曲调悠扬,旋律动人,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
每一首音乐都似乎是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诠释,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陶醉的电影。
它通过音乐和故事,向观众传递了对爱和音乐的追求,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对战争的反思。
电影的画面和音乐更是令人难以忘怀,让观众沉浸在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中。
这部电影不仅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还与我产生了共鸣。
它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对梦想的追求,使我更加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海上钢琴师影评15篇
海上钢琴师影评15篇海上钢琴师影评(15篇)海上钢琴师影评(一):11月15日《海上钢琴师》将在院线以修复画质重新上映,这部电影是无数人心中的挚爱。
初看时我以为这只是一位虚构艺术家的人生故事,可在了解了爵士乐的发展背景后我才发现这部电影的隐喻,电影的主人公叫1900,那“1900”到底是什么?在一艘横跨大西洋,连通着欧洲与美国,满载着移民的豪华蒸汽游轮里。
一个粗鲁的黑人烧锅炉大叔捡到了一个来路不明的白人弃婴,并为他起名叫做1900。
因为他被捡到的那天正是20世纪第一年的第一天。
1900,在充满着欧洲人、美国人和黑人的移民环境中,被黑人养大,在最底层成长。
直到有一天,1900第一次来到旅客舱,透过毛玻璃看到了钢琴,这是他这一辈子第一次看到钢琴。
玻璃上天使的双手正好抚摸着1900被音乐深深吸引的大眼睛,彷佛预示着这个孩子将会受到艺术天使的眷顾。
而此时让1900沉醉的音乐,正是拉格泰姆。
如果说蓝调是爵士乐之母,那么拉格泰姆就是爵士乐之父。
换句话说,是“拉格泰姆”和“布鲁斯”造就了爵士乐。
而在那艘船上,趁着夜幕,八岁的1900在拉格泰姆音乐的启蒙下,第一次奏响了钢琴,从此一位自学成才的天才钢琴家诞生了。
成年后的他一向留在船上,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一个钢琴师。
之后他遇见了一位从新奥尔良来的白人小号手麦克斯。
在与这位朋友的相处中,1900明白了,他长久以来即兴演奏的那些音乐其实就是外界所谓的“爵士乐”。
他在船里既为头等舱的富人们弹奏爵士,也为三等舱的穷人们弹布鲁斯、民间小曲。
无论贵贱,所有人都爱他......试想,如果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象征,都是隐喻,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1900”可能根本就不是人,他其实是「爵士乐」的拟人化形象。
这个故事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虚拟艺术家的传奇人生,这个电影讲的或许是「爵士乐」从底层诞生,辉煌时人见人爱,最终没落的全部历史!如果“1900”代表着“爵士乐”,那么电影里那一段精彩绝伦的斗琴则又多了另一层深意。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范文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范文这部电影就像是一瓶年份超久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它讲的故事特别简单,又特别复杂。
简单的是,就是一个天才钢琴师1900在船上的一生;复杂的是,这背后藏着的关于人性、孤独、选择的大道理。
先说说咱这主角1900吧。
他简直就是个钢琴界的怪咖,哦不,是天才中的天才。
他没上过什么正儿八经的钢琴课,可那双手往琴键上一放,就跟被上帝亲吻过似的。
他弹出的音乐那可真是绝了,就像能把大海的波涛汹涌、宁静温柔,船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全都装进那一个个音符里。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斗琴那一段,那个爵士乐的创始人上船来找他比试。
刚开始的时候,那家伙弹得确实很酷炫,把大家都镇住了。
可咱1900呢,一开始就像个懵懂的小孩,弹出了那种简单又纯粹的圣诞曲。
我当时都懵了,心想这是咋回事啊?结果呢,到他真正开始反击的时候,那琴键在他手下就跟疯了似的,快得都看不见手指了,那音乐就像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波一波地把在场所有人都给淹没了。
他最后那一曲弹得钢琴都好像要着火了,琴弦发烫,所有人都被震撼得目瞪口呆。
这一段真的是把1900的那种纯粹、不谙世事却又才华横溢展现得淋漓尽致。
1900的孤独也特别让人揪心。
他一辈子都在那艘船上,没下过船。
船对于他来说,既是他的家,也是他的整个世界。
他透过船上的窗户看陆地上的世界,就像在看一个遥远又陌生的星球。
他说陆地上有太多的街道,太多的选择,他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
这种孤独不是那种没人陪的孤独,而是一种灵魂找不到归宿的孤独。
他在船上,周围都是人,他为人们弹奏音乐,可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只有他自己和他的钢琴。
他就像一个孤独的舞者,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翩翩起舞,外界的一切对他来说,既是真实的,又好像隔着一层纱。
电影里那艘船也特别有象征意义。
它就像是一个漂浮在海上的孤岛,载着1900这个独特的灵魂。
船在海上航行,经历风雨,就像人生一样。
1900在船上出生、成长、成名,他的命运和船紧紧相连。
当船要被炸毁的时候,1900还是选择留在船上,这让我特别难受。
2019海上钢琴师电影优秀影评4篇
2019海上钢琴师电影优秀影评4篇《海上钢琴师》它没有恢弘磅礴的气势,没有曲折迷离的情节,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但它却是一部关于内心深处最微妙弦动的灵歌。
小编整理了2019海上钢琴师电影优秀影评4篇,欢迎参考本文内容。
海上钢琴师电影优秀影评1.第三次重温了《海上钢琴师》。
不论第几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读到过看到过的故事里面,许久没有一个人如1900般让我充满了迫切的冲动,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划过键盘流淌出来的音乐,深情,动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达。
他慵懒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纯净的天使面庞,清澈纯净的蓝眼睛······当这样的声音钻进耳朵,这样的画面印入眼帘,总是禁不住心里的激荡,大雨滂沱。
不是难过,是深深的疼惜。
是一种幸好遇见的庆幸与荣幸。
1900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黑人煤矿工在一架钢琴上发现了他。
因为是新世纪的第一天,养父丹尼给他起名叫1900。
由于没有相关的出生证明,丹尼担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从来没有离开过船舱。
他就在这船一样大的摇篮里长大,他不知道海的尽头还有其他世界。
就像他单纯地以为“妈妈”是一匹马,一匹跑得很快的马,一匹好马。
尽管如此,有养父丹尼的疼爱与照顾,1900的世界是温情的。
可就在1900 八岁的时候,唯一能够给他庇佑的养父意外去世。
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经历了生离死别。
丹尼的葬礼上,迷茫无措的1900听见远处隐约传来一阵动人心魄的声音。
身边的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就此注定,他此生将与音乐结下深深的不解之缘。
2.一天夜里,1900溜进了餐厅,坐在了为贵族游客弹奏的钢琴前,顾自弹了起来。
就这样,艳惊四座。
从此,1900成了弗吉尼亚号游轮上的钢琴师。
他从不曾下过船,却早已声名远扬。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他遇见了一生的知己麦克斯。
他带着晕船的麦克斯坐在钢琴前,在倾斜摇晃的船舱里,弹奏一曲又一曲快乐的乐章。
海上钢琴师 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电影海上钢琴师影评《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令人沉醉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和激情的世界。
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被这部电影所带给我的感觉和共鸣点深深打动。
首先,这部电影的音乐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
从一开始,钢琴的旋律就像一阵魔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神奇的音乐世界。
每一次琴键的触碰都仿佛在触动观众的心弦,让人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特别是主人公亚历山大的演奏,他的技巧和激情将音乐的力量完美地传递给观众,让人们不禁为之动容。
其次,电影通过亚历山大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人对于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亚历山大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梦想,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钢琴承载着他的希望和梦想,成为他逃离现实的途径。
这种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让观众感到无比的共鸣,也让我们反思自己对于梦想的态度和对艺术的理解。
此外,电影还通过亚历山大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他与船长的深厚友谊以及与其他船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让观众感受到了友谊的力量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支持。
这种情感的交流和互动让电影更加真实和感人,也让观众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它通过深情的音乐、艺术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感动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友谊和人性的探索。
它让观众思考自己对于梦想的坚持,对于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永远留在观众的心中,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海上钢琴师》影评5篇
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是典型的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影片,其反工业文明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价值观)的倾向非常的明显。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海上钢琴师》影评5篇,希望你喜欢。
《海上钢琴师》影评1很多人看完此片,都有一个疑问:钢琴师为什么不肯下船。
如果你问错了问题,又怎么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呢?要想搞明白钢琴师为什么死守那破船,必须先问:那是一艘怎样的船?那是一艘横穿大西洋的游轮,无数欧洲旧世界的人通过这艘船,摆渡到了新世界——美国。
这艘船上坐过许多许多的人,有钱人、穷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大部分都是失意的可怜人,他们带着失望和心碎离开欧陆,在航船靠岸的时候,带着希望大叫:美国!这艘船上坐过许多名人,电影里有一组对钢琴师房间的特写镜头,其中有些镜头扫过墙上挂着的照片,照片中能看到爱因斯坦和他合奏过,许多欧洲的文化名人也和他在同一张照片中。
这些伟大的欧洲名人,带着曾经辉煌的欧洲文明坐在这艘船上,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欧洲大陆,奔赴美国。
你留意到吗?钢琴师非常反感爵士乐,20世纪是所谓的爵士时代,而爵士正是美国人发明的独特音乐,是新世界文化的代表。
还记得专门登船挑战海上钢琴师的那个黑人吗?这家伙是那么装逼,小门牙还是分开的。
但是这家伙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但真人是个白人,电影为什么改成黑人?因为,黑人文化是美国特有的文化,欧洲是纯粹的白人文明,但美国文明则混入了黑人的血统。
所以,导演将这个人物处理得那么不堪,是可以理解的,这个穿一身白衣服的黑人,就是美国文明的象征。
而且,在电影开头,导演就吐槽了爵士乐: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演奏什么,那就是爵士。
但海上钢琴师手上的每一曲,都是为了某一个人,某一种情绪而弹。
所以,这是一艘不同寻常的船,它像一面镜子,洞照着欧陆文明的垂垂老矣,也洞照着美国新大陆的冉冉升起。
导演是意大利人,作为一个二十世纪末的欧洲人,回望百年前,也只能有这种浓浓的乡愁吧。
影评:海上钢琴师
影评:海上钢琴师《海上钢琴师》:一曲动人心弦的电影之旅作为一位电影评论家,我有幸观赏了由贝尔纳多·贝托鲁奇执导的《海上钢琴师》。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音乐剧,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感性之旅,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触和深刻的共鸣。
首先,电影以其精美的画面和出色的音乐为人所称道。
从片中的第一幕开始,我就被那美轮美奂的海洋景色和优美动听的钢琴旋律所吸引。
贝托鲁奇巧妙地将音乐与画面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奇妙的视听体验,令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中的每一个场景。
每一次琴键的触碰,都伴随着情感的流淌,每一次音符的奏响,都让人心生共鸣。
其次,电影通过主人公托马斯的音乐人生,展现了人与艺术之间的纠葛和追求。
托马斯是一位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才华无人能及,但他却选择在一艘海上轮船上漂泊。
这种选择背后隐藏着他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以及对社会束缚和艺术价值的思考。
电影通过托马斯的音乐表达了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并让观众深思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否也被现实的琐碎所遮掩。
此外,电影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无常。
故事中的托马斯与一位年轻女子相遇,他们之间的感情发展令人动容。
然而,命运的无情使得两人在短暂的相处后被迫分离。
这种瞬间的美好与永恒的遗憾,使得观众深刻体验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电影通过这个故事情节,向观众传递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爱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陶醉的电影作品。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梦想和生命的电影。
它以其精湛的制作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激起了对自由、梦想和爱情的思考。
我相信,它也会给每一个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共鸣。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这是一部让我在看完后感到汹涌的悲伤和无尽惋惜的电影,就像眼睁睁地看着一位交情深厚的朋友沦陷、死去,而我却只能作为旁观者,充满无力和悲伤。
那种感觉真的让人讨厌,尤其是无力感带来的绝望。
大一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宿舍看这部电影,当时的我并不理解1900 为什么不上岸。
然而,一年后的今天,当我重新审视这部电影时,除了感受到旁观者的无力和悲伤,我也开始理解 1900 内心的恐慌与不安。
1900 从小生活在船上,与大海为伴。
大海的声音时而平静惬意,时而惊涛骇浪,这种变化让他时刻感到不安。
就像我们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的冲动,想要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但家人和师长的求稳思想以及成长环境却成为了我们尝试的阻碍。
曾经的天真、无邪和不可一世,如今已变成了对未知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安。
我们习惯将自己置于可控的生活中,这样才能有安全感。
如果无法掌控生活,却又不愿放弃,那么必然会有一个不安的灵魂。
在某个难以入眠的夜晚,当我们抬头望着天花板发呆时,不安的灵魂就会躁动起来。
或者,那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思绪万千。
我想问自己,现在的你是否还好?是否走得太快,灵魂已经跟不上?1900 面对无尽的琴键感到恐慌,而我们在面对广阔的世界时也会感到不安。
但我们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不能让灵魂落后。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人生的选择和内心的渴望。
我们是否应该勇敢地面对未知,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还是应该被恐惧和习惯束缚,过着平淡而无趣的日子?1900 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内心,与他所热爱的大海和音乐为伴。
他在有限的琴键上创造出了无限的音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也许我们不能像 1900 那样决然地选择,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快乐。
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期望所左右,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电影,它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选择,都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勇气,让灵魂与我们同行。
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10篇)
《海上钢琴师影评》海上钢琴师影评(一):《海上钢琴师》不愧为一部经典影片。
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的一生。
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主人翁(名叫1900)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不舍,可能类似于我们对于故土的一种眷恋。
生于斯,长于斯,故土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愿离开他的故土,纵然那土地贫瘠,荒凉,甚至充满危险,纵然外面的世界纷繁多彩,金银遍地,他们从不离开故土一步。
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那里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
能够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
所以即便是最后一刻,他仍然不会选取离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
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能够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能够驾驭这种有限,在那里,他就是他。
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能够选取,他没有办法去驾驭。
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
他只能选取他能够选取,能够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
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我想这也许是他不选取离开的第二个理由。
他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
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乎左乎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
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齐。
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
我想,他的内心里,也必须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电影影评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他,生于船,死于船,1900是他独有的名字,钢琴是他终生的伴侣,大海是他灵感的源泉,宽广的大海赋予了他活力、生命,以及如同海一般透彻的心灵,他的手随着波涛的摇曳尽情演奏,心却神游大地,无所不往,他便是这样一位特殊而又神秘的海上钢琴师。
1997年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将这位赋予传奇色彩的钢琴师的一生搬上了电影荧幕,也造就了一段电影史上的经典,传奇的海上钢琴师有太多的别于常人的地方,这也让观者能够无限的思索、探寻,以至于反思人生应该如何生活。
人生应该如何栖居?人应该如何存在呢?亦或是人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影片《海上钢琴师》没有给我们最终的答案,尽管如此,它却指引我们去思考这一切。
1900的人生是一场喜剧,也是一场悲剧,上帝赐予了他天才的灵感以及一双无可媲美的灵巧双手,大海与他融为一体,使得他足以在有限的琴键上驰骋,演奏出无限的乐曲,你会认为他是上天的宠儿,但他却是一名社会的弃儿,从小成长与船上,养父丹尼因他没有任何出生证明文件,害怕被人抢走,以至于不允许他离开船半步,他没有做为社会存在的证明,船上的旅客只是他人生的匆匆过客,1900仅是他们记忆中的一瞬,随着他们的远行而淡忘,1900仅有一位朋友小号手麦可斯,在船上同甘共苦的岁月使得他们互相依存,但这微薄的依存是无法证明1900的存在的,以至于与世界隔阂,这正是他的可悲之。
,他曾试图下船,却又退却了,理由很简单,却很真实,因为那无限蔓延的城市让他看不到尽头,下船之后他不知该走向何方,这种茫然的恐惧围绕着他,终究酿成与弗吉尼亚号共赴大海的惨剧。
1900的乐曲不应在凡世,应该留于天堂,他的音乐才华不仅使他的名字流传于弗吉尼亚号上,也惊动了当时物欲横流的世界,爵士乐的始祖慕名向他挑战,在波涛汹涌的邮轮上,一场较量无可避免,这不仅是名利之心与纯净心灵的较量,还是凡世乐音向天堂之声的冲击,事实证明,纯洁的心灵才能谱写动人音符,挑战者在嘲讽声中狼狈地逃离,1900的音乐也因此为世人所追捧,名利、金钱的诱惑也随之而来,然而正如1900能在乐队演出中喊出的:“Fucktheregulations!”,将规定抛之于脑后,面对社会的诱惑,他只回应了一句:“音乐是不能和演奏者分离的”,将已将录制好的乐曲夺走,选择了孤独的音乐,放弃了名利的世界,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回答,他鞭笞了当时的拜金主义思想和对权势的狂热,引出了埋藏于人内心深处的呐喊,纯净的心灵容不得玷污!麦克斯曾试图用财富以及名利劝说1900下船,而1900做了真实的回答:“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优秀影评精选5篇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优秀影评精选5篇赏析的目的是加深对重点影片的记忆和理解,并不完全是拿来模仿的范文,而是作为发散思维的起点。
还是常说的,总结关键词,思考影片表达,回味艺术手法,结合自己心得,总结归纳,根据老师要求,完成一篇有想法、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的艺考应试影评。
小编整理了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精选5篇,欢迎参考本文内容。
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电影叙事结构介绍影视艺术诞生不久,叙事性就开始被引入影视。
电影叙事学(narratology),以叙事电影为研究文本,探讨叙事电影中的叙述者与接受者,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视点与结构等叙事问题。
在电影叙事学的诸多研究中,电影的叙事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电影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以及蒙太奇分切与组合的自由多变让银屏时空设计更加灵活自如,从而使电影的叙事结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电影叙事结构为戏剧式结构,即以戏剧冲突的规律为结构的原则,因此有一个矛盾冲突发展的过程,遵循的是开端、发展、结局的纵向路径,其结构按故事的时空进展安排情节。
但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经验的积累改变了其对世界的看法。
所以“作家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写法,按时间的顺序,遵循贯穿的情节,必然捉襟见肘、施展不开。
因此不能不想方设法打破三维空间和时间的直线延续的传统观念,去寻找新的办法来处理作品中的时空关系。
”新办法导致的变化首先体现在电影结构的安排上。
套层时空结构在这一背景下逐渐显影,这是一种突破文学与戏剧的模式,按照电影艺术本身的特点来进行总体安排的结构方式。
“电影的叙事时空与电影的表达密切相关。
选择一种叙事时空,就选择了一种电影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方式即携带了电影的某些风格特征。
”套层时空结构并不排斥故事和情节,它把重点转向了如何讲故事,如何讲述复杂的、有意味的故事。
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穿插起来安排结构。
一般都含有几个叙述层面,让不同时空的故事交替行进中互有渗透。
2024年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感想(三篇)
2024年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感想电影《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关于天赋与命运的故事。
主角1900,一个自幼被遗弃于蒸汽船上的孤儿,被一位善良的烧炉工收养。
不幸的是,烧炉工在一次事故中去世,1900再度沦为孤儿。
凭借过人的天赋,他自学成才,成为一名卓越的钢琴家。
他对陆地生活充满了恐惧,始终未能踏出船舱一步。
1900对陆地的畏惧并非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劣,而是因为船上形形色色的人,每次承载的2000名乘客,每次都是不同的人群。
1900对未知的未来充满恐惧,担心在广阔的陆地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在挣扎与努力之后,他选择了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一种纯粹、自由的音乐。
生活的无奈让1900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他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
尽管有人可能认为他缺乏勇气,但他的生命意义在于在船上创作出触动人心的音乐,没有世俗的干扰,没有名利的侵蚀。
当1900与维吉尼亚号一同沉入海底,他的传奇人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这艘船、这个弃婴、这架钢琴,命运之手将它们紧密相连,死亡也无法将它们分离。
1900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命运,他的生命与这艘船紧密相连,直至船毁人亡。
正如林黛玉所言:“质本洁来还洁去,休将白骨埋污淖。
”一个人能从容面对死亡,对自己热爱的事物不离不弃,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并留下一段令人回味的故事,这样的生命便不算虚度。
愿1900在天堂仍能拥有那架自如演奏的钢琴,演绎他独特的天堂人生。
2024年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感想(二)在城市之上,灰蒙蒙的烟雾弥漫,冷峻的高楼大厦与机械的轰鸣声交织,勾勒出工业文明的时代画卷。
在这座城市中,巨型客轮弗吉尼亚号穿梭于大西洋两岸,搭载着无数追逐利益的人们,却无人为其停留。
在这艘船上,有一个人,用一生的时光,在钢琴上谱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这位名叫1900的钢琴天才,自幼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上,成为那个追逐“美国梦”时代的独特符号。
他的名字取自他出生的年份,一生都在海上漂泊,从未涉足陆地。
他精湛的技艺,通过钢琴演奏出船上每一个过客的故事,那些跳跃的音符,仿佛承载着他们的人生起伏和内心世界的矛盾。
《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4篇)
《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4篇)海上钢琴师影评这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述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
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我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
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我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
即使在最终生与死的选取中,他也选取了与船共生死。
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
、并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取,怎样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回到他的船再不后悔。
这,便是他的选取!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取的是忠于自我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仅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
这是他的世界。
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
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毅然决然,再不后悔。
”人生能够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取: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我的方式来诠释了自我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我的路,我们都要透过电影去反映自我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我,他孤独,他对感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我,我们自我,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世界很大,可是属于自我的很少。
怎样为自我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下,不要离开,留在那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我的空间!海上钢琴师影评故事是从这艘船上讲起,也是在那里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3篇)海上钢琴师影评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
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
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
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
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自由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
然而这个小插曲却能够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
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
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
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
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经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我的追求,他有自我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max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欢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
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
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
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可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以往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可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
”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吹着康恩牌小号的max也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他引导着我们进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着1900传奇的一身,新的出发,他用他的小号成功的在船上谋得了职位,晕船让他偶遇了1900,最终的卖小号让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
让他跟1900有牵扯不断的联系。
有时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为吸引我们眼球的一个卖点,正是因为天才的陨落才让我们感到扼腕叹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没有理解专业训练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乐。
这个在影片中仍然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因为导演的没有直接点出我们才能更加的迷恋这个弹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赛又一个成为我们了解他技艺的媒介,与钢琴大师的比试,虽然一开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发展走向,可是令我惊叹的是影片中的演员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将钢琴演奏的如此之极致,或许是作为一个钢琴的外行人来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场景的演出。
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一段也十分紧张,会让看的人一时喘可是起来,似乎到处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围一种从两个比赛者身上散发出来逼人的气场,他们那时候是强大的,异常是1900的表现,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轮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个影片也是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发生的人们因踏上陆地而兴奋,而他电影的主人公1900却选择永远的留在船上,等着时间流逝等着船渐渐老化,等着人们渐渐遗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静静的消失,就像他静静的躲藏在废弃的游轮中等待毁灭,在油轮中成长,在游轮中度过他的欢乐时光,海是寂静的又是波涛汹涌的,他是属于大海的,辗转于各个国家,却从未离开船一步,那最漫长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间的停顿,陆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可是就像中国的浮萍一样,离开了船离开了海他就没有了根,在期间也有动摇是不是他的胆量不够,没有人清楚,也没有人会理解,在影片的开始他了句话是从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也不会被人忘记”。
海上钢琴师影评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
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理解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样明白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此刻面前的,绝不仅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分个性的主角,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
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
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妈妈”,不明白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明白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
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能够“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我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
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
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感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
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我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
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完美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我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
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个性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
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
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我儿子说有好东西大家一齐分享。
期望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朋友闲来看一看《海上钢琴师》,是为共享。
海上钢琴师影评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
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
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
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取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
托纳托雷想透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取。
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取,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取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
1900选取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
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
他说“陆地没有尽头。
”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仅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终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
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明白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
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我的目光来理解大师。
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之后一浪。
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可是是大师的铺垫罢了。
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能够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
美国的西部片中,快枪手一对一的较量很是惹眼,但欧洲人能够用钢琴当武器。
让人喘可是气来的钢琴比赛才结束,1900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出此刻了舷窗外,他弹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内,柔情似水。
这一幕,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的浪漫经典,这一曲,也必将成为传世之音。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
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留意,时而大胆,时而活力,时而委婉。
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可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我的音乐一齐翱翔。
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先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其实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
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终,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还有的就是影片最终的结局—1900和麦克斯的谈话!我喜欢这个情节的原因不是因为1900怎样选取他的生活,怎样选取他的死!相反我很不赞同他不下船的解释!因为这是一种不负职责,对生活不用心的看法!可是最终1900跟麦克斯开的玩笑才真正让我明白1900为什么这样选取,因为他死后到天堂还是想弹钢琴,弹只属于自我的曲子,因为没人能用两只右手弹琴!如果1900下船估计他会和杰里一样,不再会为自我喜欢而弹琴,而是为了别人或钱而弹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1900如果下船再也没有灵感弹出属于他自我的曲子了!简单说1900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不简单啊!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