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组成及生态位[1]

合集下载

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的特征及演化

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的特征及演化

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的特征及演化张绪良;叶思源;印萍;陈东景【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09(018)001【摘要】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进行了分类、分布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自然湿地植被有2个植被亚型、7个群系、51个群丛,分盐生植被、水生植被和湿生植被3类.盐生植被、水生植被和湿生植被分别包括10、19和22个群丛类型.盐生植被和湿生植被的面积各约23万hmz,各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44.76%,水生植被约7.83万hm2,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10.48%.湿地植被的分布受距海远近、黄河河道摆动和人类活动的制约,盐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外缘潮间带滩涂和潮上带外缘的微斜平地,湿生植被、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潮上带中上部的微斜平地、黄河入海河道2侧及古河道、决口扇形地间的河间洼地.受三角洲新生湿地不断形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植被发生顺行演替;受海岸侵蚀、黄河断流、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植被发生逆行演替和次生演替.湿地植被的顺行演替和次生演替使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增强,逆行演替使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减弱.【总页数】7页(P292-298)【作者】张绪良;叶思源;印萍;陈东景【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5【相关文献】1.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J], 刘莉;韩美;刘玉斌;潘彬2.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湿地植被群落光谱特征分析 [J], 秦福莹;金凤;那音太;包玉海;马尔仑3.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原生湿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研究 [J], 张俊4.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南岸湿地植被特征及演化的对比研究 [J], 张绪良;谷东起;丰爱平;夏东兴5.垦殖与自然条件下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J], 邹晓霞;王维华;王建林;姜德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盐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种的生态位

水、盐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种的生态位

水、盐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种的生态位贺强;崔保山;赵欣胜;付华龄【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19)5【摘要】利用排序等方法将黄河三角洲湿地19个植物种在水深和土壤盐分梯度下依次排列,并分别划分为低、中、高水深(或土壤盐分)3个生态种组,分析了水、盐梯度下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水深梯度下,芦苇、盐地碱蓬等中水深生态种组植物种生态位宽度较大,香蒲、穗状狐尾藻等高水深生态种组植物种生态位宽度最小;土壤盐分梯度下,盐地碱蓬、柽柳等高土壤盐分生态种组植物种生态位宽度较大,而中、低土壤盐分生态种组的植物种生态位宽度均较小.水深和土壤盐分梯度下的生态位重叠分别沿着植物种在两种梯度上的排序而规律变化,通常同一生态种组内部植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大,不同生态种组植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小.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种在水深、土壤盐分梯度下的生态位分化现象,可能有助于阐释湿地植物共存及带状分布的形成机制.【总页数】7页(P969-975)【关键词】水深;土壤盐分;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湿地;黄河三角洲【作者】贺强;崔保山;赵欣胜;付华龄【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相关文献】1.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盐影响下灌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J], 刘加珍;李卫卫;陈永金;刘亚琦;徐梦辰;王成祥2.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盐离子沿水盐梯度的变化特征 [J], 赵庆庆;白军红;高永超;王磊磊;郑立稳;王加宁;张树岩3.土壤养分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的生态位 [J], 胡乔木;杨舒茜;李韦;崔保山4.水盐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空间分异规律的定量分析 [J], 贺强;崔保山;赵欣胜;付华龄;熊雄;冯光海5.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氮库沿水盐梯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J], 赵庆庆;白军红;张光亮;王伟;高永超;王加宁;陈贯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三角洲湿地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黄河三角洲湿地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Leabharlann Sc en and i ce Tech nOl I Ogy nno vaton i Her l ad
环 境 科 学
黄 河 三 角洲 湿 地 主要 植 物 种 群 的 生 态位 特 征
李成波 赵先华 ( 山东 黄河三 角洲 国家 级 自然 保护 区大 汶流 管理站
山东 东营 2 0 57 0) 5
理 方 面的一 些 具体 措 施 。 ’
关键词 : 生态位 宽度 生态位重叠 盐地碱蓬 芦苇 柽柳 湿地 黄河三 角洲 中图分 类号 : 8 Q9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7 —0 8 2 1 ) 9 a一0 4 0 1 4 9 x( 0 1 0 () 1 - 3 6 5
义。
主, 灌木 ( 灌木 罗布麻 按草 本进行 统计 ) 半 仅柽 重 要值 分 为0 ~0. 1 0 0l . 0 0 1 0 , . ~0 1 , . 0~0 . 柳一种 , 乔木仅 旱柳一种 , 故每样地 随机取 1 m 2 0.0 .0 0 4 0, 2 ~0 4 , .0~0.0 >0 6 六个 等级。 6 , .0 Xl m调查 样方5 个进行草 本植物调 查 ; 由于研 1 3 2生态位 宽 度 .. 究区内以草本 为主 , 灌木( 灌木罗布麻按 草本 半 采用L vn 提出, o wel e is 经C r l 修正的 公式 计 进行统计 ) 仅柽柳一 种 , 乔木 仅旱柳 一种 , 对于 有柽柳( 灌木 ) 的样地 随机取 1 m ×lm调 存在 0 0 B) : , ( ) × 查样 方5 个进行 柽柳 的数 量统计 ; 对于有 旱柳 算 生态位 宽度 (
生态位 理论 是现 代 生态 学的 重要 理论之 风性气候 区, 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 点。 生态位从 本质上揭 示了种群对 外 围环境 的 区 内四季 分 明, 年平 均气温 1 . ℃ , 2 1 无霜期 1 6 9 适应性 以及种群 之 间相 互作用 的机 理 。 生态位 天 , 年降水量5 16 5 .mm, 年蒸发量为16 mm。 92 区 理论在种 间关系、 群落 结构、 种的多样性及种群 内地势低平 , 自然坡降1 8 0 ~1 10 0土壤质 /00 /2o。 进化 等生态学理 论研究 中得到 了广 泛的应用 , 地以轻壤 土和 中壤 土为主 , 土壤 类型以潮 土和 其在珍稀濒 危植物 保护、 植被恢复、 林业建设等 盐土为主 。 黄河 三角洲水生植 被和盐生 植被丰 方面也具有 重要的 实践 意义 。 富, 主要植物种有芦苇、 穗状狐尾藻、 荻、 柽柳 、 盐

水、盐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种的生态位

水、盐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种的生态位

? ? ? ? ? ? ? ? ? ? ? ? )( 卷
[ ! " #] 象 $ 但这并不能说明生态位理论不适于阐释植
较小的区域, 并综合考虑了湿地类型、 植物覆被、 距 海距离和距黄河距离等因素$ 共布设 ,* 3 6 ,* 3 样 ( 包括半灌木 地 #& 个$ 每样地随机取 ) 3 6 ) 3 草本 罗布麻 ( 941/3.+& :).)(+& ) ) 调查样方 , 个, )* 3 6 )* 3 灌木调查样方 , 个, ), 3 6 ), 3 乔木调查样方 , 个$ 直接计数各植物种的密度, 用米尺测定株高 ( 部分目测估计) , 并目测估计投影盖度$ 综合草本、 灌木和乔木 + 层数据最终作为该样地的植被数据$ 于 ( —)* 月期间每周测定 ) 次水深, 取测定期间各 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水深, 记为 78$ 土壤盐分 的测定于 * 9 %* :3 土层处采集表层土样, 采用便携 式盐度测定仪测定水土比 , ; ) 土壤浸出液盐度, 并 转换为土壤盐分 ( <・=< " ) ) $ (、 )* 月各取土样 ) 次$ 取 % 次测定的土壤盐分平均值, 记为 >> 表示$ !# %" 研究方法 !# %# ! 重要值? 采用相对盖度和相对密度计测各样
!# %# $ 水深和土壤盐分梯度水平的划分 ? 分别将水 深和土壤盐分划分为 )* 个梯度水平 ( 表 )) ,计算 各水平植物种重要值的均值, 据此进行后续生态位 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计算$ !# %# % 水深和土壤盐分梯度下植物种的排序和分组 ? 使用 NEFB:B !1 , 以 #& 个样地 )( 个植物种的重要 值矩阵和 #& 个样地的水深、 土壤盐分环境因子矩阵 进行典范对应分析 ( NNO ) $ 分别计算各植物种点到 水深、 土壤盐分环境因子连线上垂足在第一排序轴 上的坐标, 代表各植物种在水深或土壤盐分梯度上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一、选择题1.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这主要体现了()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活环境的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 D.遗传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分析解答。

【详解】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

说明生物种类很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实用价值【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等。

3.小明把玉米、桃、油松归为一,把衣藻、苔藓、满江红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A.有根或无根 B.有果实或无果实C.水生或陆生 D.有种子或无种子【答案】D【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分类依据很多,要灵活分类,分析解答。

【详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衣藻、苔藓和满江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玉米、桃、油松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植物分类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50%,而现在仅有16.5%,这种变化导致的结果是()A.气候变得更加湿润B.干旱加剧,洪涝减少C.物种减少,甚至灭绝D.耕地增多,粮食丰产【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森林锐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湿地群落种群生态位研究

黄河三角洲湿地群落种群生态位研究

度 和 生 态位 重 叠进 行 了分 析 , 果表 明 : ) 结 ( 芦苇 、 肇 、 蓬 、 大豆 的 生 态位 宽 度 值较 大 , L值 依 次 为 0 72 0 56 0 53和 0 1 萝 碱 野 B . 6 、. 3 、. 3 . 4 4B s i 依 次为 08 70 72 O 70和 06 1 2物 种 的 生 态位 重 叠值 较 高 , 态位 重 叠值 大 于 0 8的 物 种 有 : 蓬 和 柽 柳 5 ; (w)值 .2 、.2 、. 2 . 6 。( ) 生 . 碱 (.2 ) 香 蒲 和获 (. 9 )碱 蓬 和 狗尾 草 (.7 ) O9 5 , O 89 , O 8 9 。生 态 位 宽 的物 种 于 其他 物种 的 生 态 位 重 叠并 不 一 定 高 。 关键词 : 河三角洲; 地群 落; 黄 湿 种群 ; 态位 生
资 源 位 上 的 重 要 值 占它 所 在 全 部 资 源 位 上 重 要 值 的 比例 ; r 为 资 源 等 级 数 , 文 中 为样 方 数 。 本
2 4 生 态 位 重 叠 .
温 带半 湿润 气候 。全 年 平 均 气 温 1.3℃ , 端 最 高 气 温 达 2 极 4 .9℃ , 端 最 低 气 温 一 2 .3℃ , 均 无 霜 期 2 0d, 1 极 3 平 1 降水 量 5 2 ~ 8 2mm , 集 中 在 夏 季 , 6 .9 4 .3 4 多 占 3 , 蒸降比 年 3 .6 :。 区 内 人 少 地 多 , 地 广 袤 , 壤 以 滨 海 盐 土 和 滨 海 1 土 土
个 具 有 典 型 代 表 意 义 的样 方 。采 取 样 带 与 样 方 的方 法 对 草
本层 进 行 测 量 。样 带 沿 垂 直 黄 河 的 方 向设 置 , 样 带 上 每 隔 在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修复技术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修复技术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修复技术
张建锋;张旭东;周金星
【期刊名称】《中国造纸学报》
【年(卷),期】2004(019)0z1
【摘要】黄河三角洲湿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分布不均,水分补给差,土壤盐碱化,植被稀少,逆向演替.由于新生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植被以草甸为主,天然植被主要有湿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两种类型,包括10余种群落;其特点是群落稳定性差,种类组成单调,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由此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不稳固,生态功能脆弱.进行生态修复应当因地制宜,保障水源补给,保护原生植被,并进行人工辅助繁育更新,引种和选育耐盐植物,增加植被种类,提高植被覆盖率.【总页数】3页(P336-338)
【作者】张建锋;张旭东;周金星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北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位于中国东部旱热带,是商业、农业和开发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此外,它还是一个生态宝藏,拥有丰富的植物物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湿地之一。

本文将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分类进行研究,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为湿地的管理、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首先,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研究,可以为湿地生态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湿地植物类群不仅受到气候、土壤、植物类群空间分布的影响,还受到植物类群的种类组成、植物组成的空间结构、植物类群的演替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类群空间分布、植物类群的演替、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以及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以期更深入地研究三角洲湿地植物类群的分布组成和结构特征。

其次,本文还将从分类角度探讨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功能。

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功能特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气候、土壤和植物类群等影响。

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功能包括水文调节、水资源保护、植物净化、土壤侵蚀控制、土壤保湿等。

本文将从分类角度探讨各种植物群落的功能特征,探讨不同种类组成的植物群落对环境和湿地管理的影响,以期为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最后,本文还将研究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及其对湿地管理的影响。

湿地的植物类群演替是指因外来物种的入侵或者植物类群内部的自然变化而导致的变化,它会影响湿地的水文调节、水资源保护、土壤侵蚀控制以及植物净化等功能。

本文将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及其对湿地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湿地管理、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总之,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是湿地生态学工作的基石,本文从分类角度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类群空间分布、植物类群的演替、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以及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研究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功能及其演替过程,以期为湿地的管理、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梯度变化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梯度变化

指数 与 P e l o u均 匀 度 指数表 现为波动性的下降趋势 ,而 S i m p s o n 优势度指教则表现为 波动性的上升趋势;( 3 )
群 落的 1 3多样性 变化格局也 不完全相 同,其 中相 异性 系数呈波动性降低趋 势 ,C o p y指数 则表现为先升 高再 降 低 的变化趋 势。黄 河三角洲典型湿地植 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主要与生境变化有关。 关键词 :物种 多样性 ;群 落组成 ;典型 湿地 ;黄河三角洲 自然保 护 区
( S h a n d o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Ag r i c u l t u r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 J i n a n 2 5 0 1 0 0 , S h a n d o n g C h i n a )
c y l i n d d r i c a v a r . m a j o r , w h i l e t h e r e wa s t h e l o we s t s p e c i e s r i c h n e s s i n t h e c o mmu n i y t o f As s . S u a e d a
t h e h i g h e s t s p e c i e s r i c h n e s s i n t h e c o mmu n i y t o f As s . S c l z ma t s u d a n a - Ph r a g mi t e s a u s t r a l i s — I m pe r a t a
要:以黄河三 角洲 自 然保护 区典型湿地群 落为研究对 象,探讨其物种组成及物种 多样性 的梯度 变化规律 。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梯度变化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梯度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种丰富度变化
沿群落I-群落V所调查的5个样点24个样方中出现的物种数如图1A所示,由图1A可以看出在上述
环境梯度上,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波动性变化,其中旱柳-芦苇-白茅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出现了
11个物种,其次是芦苇-柽柳-翅碱蓬群落、芦苇-香蒲群落、柽柳-翅碱蓬群落,翅碱蓬群落的物
﹒137﹒
n
D i 2 i 1
相异性系数:CD=1-2c/a+b Copy 指数:βT = [g(H)+l(H)]/2=(a+b-2c)/2
式中,a 和 b 分别为两群落的物种数,c 为两群落的共有种数。
所获数据用 Excel、SPSS11.5 和 Origin7.5Minitab 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苇群落、柽柳群落和翅碱蓬群落分布较广。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设置与调查方法 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样地,沿着由内陆到沿海(土壤含盐量
逐渐增加)的方向,按照沼泽植被、落叶阔叶林、草甸植被、盐生灌丛、盐生草甸土壤含盐量逐渐增
加的环境梯度,选择芦苇-香蒲群落(I)、旱柳-芦苇-白茅群落(II)、芦苇-柽柳-翅碱蓬群落(III))、
柽柳-翅碱蓬群落(IV)、翅碱蓬群落(V)5 个典型群落。采取样线和样方组合的方法。每个样地设
置 2 条样线,样线的布设以涵盖上述梯度类型为原则,每条样线上按上述梯度类型设置样点,每个样
点随机布设 3~5 个小样方,样方大小按乔、灌、草三种类型分别为 10 m×10 m、2 m×2 m、1 m×1 m
芦苇3种植物丰富度较高。
2.2 群落I-群落 VIII 梯度上 α 多样性变化
α多样性是指某个群落或生境内部的物种多样性[10—11],可以用P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刘莉;韩美;刘玉斌;潘彬【摘要】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以野外实测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Landsat-8影像数据和土壤各因子检测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分析各遥感因子与实测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生物量模型,进行生物量的定量反演.通过研究生物量与土壤、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影响生物量的关键因子,进而分析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干重与各遥感因子的相关性较高;以NDVI、EVI、MSAVI、DVI、RVI、Band1、Band2、Band3、Band4、Band6共10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建立的反演模型最优;反演计算的生物量干重分为5个等级区,最低的1级区和最高的5级区面积较小,为82.23、72.16 km2,分别占研究区湿地植被总面积的13.35%、11.71%.生物量干重适中的2、3、4级区所占面积较大,为211.99、136.39、113.29 km2,分别占研究区湿地植被总面积的34.41%、22.14%、18.39%;在各环境因子中水深对芦苇生物量干重影响最大,土壤含水率对碱蓬生物量干重影响最大,水、盐条件是导致优势种植被生物量干重出现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植被生物量干重呈现由陆向海减小,由黄河河道两岸向外递减的趋势.%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area,and the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data measured in thefield,landsat-8 image data acquir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and soil factor test data obtained by laboratory test were used as the data sources.The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and the quantitative biomass inversion model has been conducted by analyzi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Landsat-8 images,vegetation indices,and biomass measured in the field.By study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and soil water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vegetation biomass were selected,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ules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were analyzed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remote sensing factors (band and vegetation indices) is relatively higher.The optimal inver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using 10 facto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including 5 vegetation indice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index,EVI;modified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MSAVI;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and 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 and 5 bands (Band1,Band2,Band3,Band4,andBand6).The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s obviously divided into five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inversion calcul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The least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s categorized as Class 1,and the highest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s categorized as Class 5,both of which occupied small areas.Class 1 and Class 5 areas are 82.23 km2accounting for 13.35% and 72.16 km2 accounting for 11.71% of the total area of wetland vegetation in the study area,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area of the other classes (Class 2,Class 3,and Class 4) is larger than Class 1 and Class 5,and their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s moderate.Moreover,Class 2,Class 3,and Class 4 areas are 211.99 km2accounting for 34.41%,136.39 km2accounting for 22.14%,and 113.29 km2 accounting for 18.39% of the total area ofwetland vegetation in the study area,respectively.Among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water depth has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dry weight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biomass.In addition,soil water has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dry weight of Suaeda glauca biomass.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river water,groundwater,and seawater led to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alinity.Water and salt conditions are the leading factors causing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he predominant dry weight of vegetation biomas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The dry weight of vegetation biomas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 tends to decrease from land to ocean from the river course of the Yellow River to both riverbanks.【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7(037)013【总页数】10页(P4346-4355)【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空间分布【作者】刘莉;韩美;刘玉斌;潘彬【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最具生产力的三大生态系统,虽然与后两者相比湿地在全球景观生态系统中占有较小的比例,但却起着无可替代的生态作用,有“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之称。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及利用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及利用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及利用
赵延茂;吕卷章
【期刊名称】《山东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及利用赵延茂吕卷章朱书玉赵连生魏原光杜相海(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东营257091)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新生的湿地生态系统,作为这一新生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赵延茂;吕卷章
【作者单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
【相关文献】
1.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构建探索 [J], 张媛
2.深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J], 王佐霖;黄钰辉;杨龙;孙彩歌;孙宏斌;刘旭拢;张卫强;甘先华
3.深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J], 王佐霖;黄钰辉;杨龙;孙彩歌;孙宏斌;刘旭拢;张卫强;甘先华;
4.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 [J], 陶君; 陈福均
5.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探讨 [J], 孙萍;罗杰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的双变量主坐标排序

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的双变量主坐标排序

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的双变量主坐标排序熊雄;贺强;崔保山【期刊名称】《生态学杂志》【年(卷),期】2008(27)9【摘要】利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分类技术将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然后应用双变量主坐标分析(double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DPCoA)法对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在物种组成上,芦苇+盐地碱蓬群落为芦苇群落和盐地碱蓬+芦苇群落、盐地碱蓬群落、盐地碱蓬+补血草+碱蓬群落、补血草群落的过渡类型,而芦苇+穗状狐尾藻群落与其他群落类型差异较大;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的分布主要与土壤因子中的土壤盐分、土壤pH等紧密相关,而与土壤全磷、全氮、有机质等养分无显著相关关系。

将DPCoA和其他一些常用的植被排序方法进行了比较,相对于主分量分析(PCA)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而言,DPCoA信息保留量更高,能够将物种组成和类别上较为接近的植物群落聚集在一起,而将差异较大的植物群落在排序图中分散开来,在揭示群落间相互关系以及植被与环境之间关系上可能更为有效。

【总页数】8页(P1631-1638)【关键词】主坐标分析;植被排序;二次熵;湿地;黄河三角洲【作者】熊雄;贺强;崔保山【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相关文献】1.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J], 梁玉;房用;王月海;刘月良2.基于高分一号 WFV 卫星影像的黄河口湿地草本植被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 [J], 王建步;张杰;马毅;任广波3.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J], 房用;梁玉;刘月良;杜相海4.人为干扰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典型植被生长的影响 [J], 宋红丽; 牟晓杰; 刘兴土5.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景观类型影响下植被与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J], 路景钫;石洪华;孙辉;李捷;黄建涛;刘译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作者:曹爱兰李艳冯光海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9期摘要:将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植物群落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分别是柽柳-翅碱蓬-青蒿-补血草-碱蓬群落、柽柳-翅碱蓬-芦苇群落、芦苇-罗布麻-苣荬菜-翅碱蓬-柽柳群落和芦苇-香蒲-狐尾藻群落。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各个群落之间相互转换,说明黄三角湿地生境脆弱,非常容易盐碱化,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芦苇环境梯度黄河三角洲湿地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0(b)-0000-001 研究区概况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37°40′- 38°10′,E118°41′-119°16′)地处我国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总面积153000hm2,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

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

四季分明, 冷热干湿界限极明显, 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凉爽多晴天, 冬寒少雪多干燥。

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196天,年平均降水量551.6mm,年均蒸发量1962mm。

实验区位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南侧。

随机布设5m*5m样地共24个,每个样地随机取50cm*50cm调查样方5个。

2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研究群落Ⅰ柽柳-翅碱蓬-青蒿-补血草-碱蓬群落:该群落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未恢复区,是典型的柽柳灌木丛群落。

柽柳为建群种,翅碱蓬、青蒿、二色补血草、碱蓬等草本斑块状伴生于柽柳的下层。

仅样地9中出现假苇拂子茅,且没有碱蓬和青蒿。

该群落类型中各植物种的优势度从大到小为:柽柳>翅碱蓬>二色补血草>碱蓬>青蒿>假苇拂子茅。

群落Ⅱ柽柳-翅碱蓬-芦苇群落:该群落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未恢复区和恢复区过渡地区,由于土壤盐分过高,该地区仍以盐土生植物为主。

黄河三角洲植物生态位和生态幅对物种分布-多度关系的解释

黄河三角洲植物生态位和生态幅对物种分布-多度关系的解释

黄河三角洲植物生态位和生态幅对物种分布-多度关系的解释袁秀;马克明;王德【摘要】物种分布与多度间的正相关格局非常普遍,但该格局的生态机制却一直不太明确.提出了很多假说来解释这种分布-多度关系,其中物种的生态幅和生态位(资源可利用性)机制的研究较多.为了验证物种的生态幅和生态位是否能解释物种的多度-分布格局,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植物分布、多度、生态位和生态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物种分布与多度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生态幅显著正相关,物种分布与生态位显著负相关,但物种多度与生态位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物种的分布越广,其多度越高,环境容忍度越大;而可利用资源更多的物种分布更广,环境容忍度越大的物种多度越多,资源可利用性对该区物种多度影响不大.说明物种生态幅能解释物种分布.多度正相关格局,而生态位假说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一格局;应该还有其他因素一起解释这一物种分布-多度正相关格局.【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07【总页数】7页(P1955-1961)【关键词】多度;分布;机制;黄河三角洲;植物【作者】袁秀;马克明;王德【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264003【正文语种】中文物种分布和多度(分布-多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不同分类群(从昆虫、动物到植物)和不同尺度都广泛存在[1-2]。

有很多生态学家在不同分类群中都对这一现象的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可能支持这一格局的机制假说[3-7]。

然而,支持这一现象的机制还不是很明确[8-10],对不同地区中分布-多度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该格局存在的可能机制。

对于分布-多度格局呈正相关关系的主要解释有9种[4]:(1)采样过程[11],(2)动植物种类的系统发生(phylogenetic)的非独立性,(3)物种的分布范围,(4)聚集的空间分布,(5)生态幅,(6)资源可利用性,(7)密度制约生境选择,(8)异质种群变化,(9)存活率。

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组成及生态位[1]

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组成及生态位[1]
1 D ong ting L ake S tation for W etland Ecosystem R esearch, Key L abora tory for A gro2ecolog ica l P rocesses in S ubtropica l R eg ion, Institute of S ubtropica l A gricu lture, CAS, Hunan 410125, Ch ina
生态位宽度的计算采用 Levins提出 、经 Corwell修正的公式进行 [ 15 ] :
2 Graduate S chool of Ch inese A cadem y of S ciences, B eijingog ica S in ica, 2009, 29 ( 11) : 6257~6265.
Abstract: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oor measurement, the composition of aquatic p lants and the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 inant species in wetlands of the Yellow R iver Delta were studied using Levins and Pianka formulas. A total of 34 species, belonging to 16 fam ilies and 26 genera were observed in the investigation p lots.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om inant community 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investigation regions. H igher species numbers and richer community types were observed in the regions with longer formation time. For emergent p lants, Ph ragm ites australis ( 01905) and Scirpus triqueter ( 0. 127 ) had the maximum and the m inimum niche breadths respectively. For submerged macrophytes, Chara sp. ( 0. 783) , M yriophyllum spica tum ( 0. 673) , R uppia m aritim e ( 0. 669) and N ajas m inor ( 0. 640) had relatively higher niche breadths and Cera tophyllum dem ersum had the m inimum niche breadth ( only 0. 100) . The niche overlap values among Potam ogeton pectinatus, N a jas m a rina and V a llisneria na tans and the value between Potam ogeton m a laianus and Potam ogeton cripus were relatively higher, indicating that they had sim ilar capacity to acclimate to the environment. Species niche breadth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ts distribution range and salt2tolerance ability. Therefo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salt contents in the soil and water are the key factors determ ining the niche differentiation among aquatic p lants in the Yellow R iver Delta.

黄河三角洲湿地两岸植被特征分析

黄河三角洲湿地两岸植被特征分析

黄河三角洲湿地两岸植被特征分析
梁玉;刘月良;房用;于海龄;王月海;单凯
【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37)010
【摘要】为了研究黄河两岸植被的差异性,更好的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植被资源,在黄河两岸分别选取较为典型的地区,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黄河北岸的物种多样性略高于南岸.根据重要值、生态位宽度以及生态位重叠几个指标的计算,可以看出芦苇在两岸的群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两岸调查区域内的群落主要构建种.黄河北岸的植被主要以盐生植被为主,由于在黄河南岸实施恢复工程,南岸的植被中则出现了香蒲等物种,代表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演替的一个方向.
【总页数】3页(P16-17,25)
【作者】梁玉;刘月良;房用;于海龄;王月海;单凯
【作者单位】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14;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5
【相关文献】
1.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J], 梁玉;房用;王月海;刘月良
2.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J], 刘莉;韩美;刘玉斌;潘彬
3.人为干扰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典型植被生长的影响 [J], 宋红丽; 牟晓杰; 刘兴土
4.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景观类型影响下植被与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J], 路景钫;石洪华;孙辉;李捷;黄建涛;刘译蔓
5.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不同水期土壤-植被重金属分布特征 [J], 曾淼;张厚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张晓龙;李萍;刘乐军;李培英;单凯【期刊名称】《海岸工程》【年(卷),期】2009(028)003【摘要】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繁殖地和中转站,具有典型的原生性、脆弱性,稀有性等特征,其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野生动物1 543种,种子植物393种,鸟类28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9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41种.该湿地的研究和保护,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鸟类保护提供巨大支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台.近年来的调查发现,三角洲区域油田开发对湿地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少,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实施的一系列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区内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黄河三角洲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进一步加强.【总页数】7页(P33-39)【作者】张晓龙;李萍;刘乐军;李培英;单凯【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环境学院,山东,烟台,264005;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环境监测中心,辽宁,大连,116023;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东,东营,257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6;P748【相关文献】1.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努力建成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的典范 [J],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刘月良2.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探索 [J], 赵珊珊3.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微生物多样性及其驱动因子 [J], 李金业;陈庆锋;李青;赵长盛;冯优;李磊4.积极推动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的经验 [J], 刘国强5.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J], 朱书玉;王伟华;王玉珍;单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9 卷第 11 期 2009年 11月
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 ICA
Vol. 29, No. 11 Nov. , 2009
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组成及生态位
李 峰 1, 2 , 谢永宏 1, 3 , 陈心胜 1 ,邓正苗 1, 2 ,李 旭 1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洞庭湖湿地生态研究站 ,湖南 410125;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2006CB403301) 收稿日期 : 2009205205; 修订日期 : 2009207228 3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2mail: yonghongxie@163. com
http: / / www. ecolog ica. cn
Com position of aqua tic plan ts and the ir n iche character istics in wetlands of the Y ellow R iver D elta
L I Feng1, 2 , X IE Yong2Hong1, 3 , CHEN X in2Sheng1 , D EN G Zheng2M iao1, 2 , L I Xu1
近代黄河三角洲 (N: 36°55′~38°12′, E: 118°07′~119°18′)是指自 1855年黄河从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 流路形成的以宁海为顶点的扇面 ,西起套尔河口 ,南抵淄脉沟口 ,面积约 6000km2 。行政区域包括山东省东营 市的大部分辖区及滨州市沾化县的一部分 。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多年平 均气温 11. 7~12. 6℃,降雨量为 530~630mm ,蒸发量为 1750~2430mm[ 10 ] 。全区共有种子植物 189种 ,隶属 于 40科 120个属 [ 11 ] ,以草本植物为主 ,木本植物缺乏 ,主要的水生植物群落为芦苇 ( Phragm ites australis) 、川 蔓藻 (R uppia m a ritim e) 、穗花狐尾藻 (M y riophy llum spica tum ) 、狭叶香蒲 ( Typha angustifolia)等 。 1. 2 研究方法 1. 2. 1 野外调查
水生植物作为湿地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对水文条件 、环境变化比较敏感 ,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9 ] ,同 时作为初级生产者 ,不仅为湿地动物提供食物及栖息环境 ,而且在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及维持整个生态系统平 衡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 ,目前在黄河三角洲湿地 ,水生植物的研究十分匮乏 ,已有的也只是附 带测定 ,未有针对性 。因此本文试图以 2007~2008年度对整个近代黄河三角洲的野外调查资料为依据 ,运用 生态位理论 ,对水生植物的组成及主要物种的生态位进行研究 ,以期为认知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的分布 现状 、种间关系及阐明水生植物的演替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 1 自然概况
近代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在不同年份冲积成的多个亚三角洲组合而成 ,为此把它看作是一个长达 150a (1855年 ~至今 )的水生植物演替序列 。根据不同的历史形成期 ,将其划分为 10 个区域 ,进行分区调查 (图 1) 。每个区域被认为是演替中的一个资源状态 。调查时间选择在 2007年 , 2008年的 7、8月份进行 ,因此时 水生植物种类最为丰富 。调查共进行 2次 ,具体方法如下 :在每个调查区域隔 1~2km 设置一大小为 1m ×1m 的样方 ,记录样方内各物种名称及其个体数 、高度 、盖度 、多度等指标 ,野外测定部分水体数据 ,同时采集相应 的土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 ,样方总数为 214个 ,每区的样方数为 18~25个 。水生植物的界定参照 库克的《世界水生植物 》进行 [ 12 ] 。 1. 2. 2 土壤及水体理化性质的测定
6258
生 态 学 报
Key W ords: composition of aquatic p lants; niche; water and soil salinity; the Yellow R iver Delta
29卷
黄河三角洲地处渤海之滨的黄河人海口 ,由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而成 ,为全国最大的三 角洲 ,也是我国温带最广阔 、最完整 、最年轻的湿地 [1 ] 。境内湿地总面积为 747139. 4hm2 ,且类型多样 ,可分为 河流 、沼泽草甸 、沟渠 、滩涂 、浅海 、水库湖泊等 ,以浅海 、滩涂湿地为主 [2 ] 。由于地处海陆交接地带 ,地理位置 独特 ,使得这一新生湿地系统表现出易变性 、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同时石油工业的发展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导致黄河三角洲的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 ,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更 好的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 目前关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生物的多样性 [ 1, 3 ] 、植物区系成分及演替规律 [ 4 ] 、土壤盐分 的空间变异性 [ 5, 6 ] 、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 [ 7 ] 、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 [ 8 ]等几个 方面 ,这些研究对于认知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促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都具 有重要意义 。
摘要 :通过大范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 , 运用 Levins及 Pianka公式 , 对近代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的构成及主要物种的 生态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调查样方内共有水生植物 34 种 ,隶属于 16科 26属 ;各调查区域间物种组成和群落类型具有一 定的差异性 。区域形成的年份越久 ,其物种数和群落类型就越丰富 ;挺水植物中以芦苇的生态位宽度最大 , 为 0. 905, 藨草的 最低 , 为 0. 127; 沉水植物中轮藻 、穗花狐尾藻 、川蔓藻及小茨藻的生态位宽度较大 , 分别为 0. 783、0. 673、0. 669和 0. 640, 金 鱼藻的最低 ,仅为 0. 100。龙须眼子菜 、大茨藻和苦草间 , 马来眼子菜和菹草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 , 说明这几种植物具有相似 的环境适应能力 。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及耐盐区间的大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由此可以断定土壤和水体盐 度是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生态位分化的关键因子 。 关键词 : 水生植物组成 ;生态位 ;水体和土壤盐度 ;黄河三角洲 文章编号 : 100020933 (2009) 1126257209 中图分类号 : Q143 文献标识码 : A
生态位宽度的计算采用 Levins提出 、经 Corwell修正的公式进行 [ 15 ] :
2 Graduate S chool of Ch inese A cadem y of S ciences, B eijing 100049, China A cta E co log ica S in ica, 2009, 29 ( 11) : 6257~6265.
Abstract: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oor measurement, the composition of aquatic p lants and the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 inant species in wetlands of the Yellow R iver Delta were studied using Levins and Pianka formulas. A total of 34 species, belonging to 16 fam ilies and 26 genera were observed in the investigation p lots.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om inant community 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investigation regions. H igher species numbers and richer community types were observed in the regions with longer formation time. For emergent p lants, Ph ragm ites australis ( 01905) and Scirpus triqueter ( 0. 127 ) had the maximum and the m inimum niche breadths respectively. For submerged macrophytes, Chara sp. ( 0. 783) , M yriophyllum spica tum ( 0. 673) , R uppia m aritim e ( 0. 669) and N ajas m inor ( 0. 640) had relatively higher niche breadths and Cera tophyllum dem ersum had the m inimum niche breadth ( only 0. 100) . The niche overlap values among Potam ogeton pectinatus, N a jas m a rina and V a llisneria na tans and the value between Potam ogeton m a laianus and Potam ogeton cripus were relatively higher, indicating that they had sim ilar capacity to acclimate to the environment. Species niche breadth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ts distribution range and salt2tolerance ability. Therefo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salt contents in the soil and water are the key factors determ ining the niche differentiation among aquatic p lants in the Yellow R iver Del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