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doc
消防燃烧学
消防燃烧学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本质和条件一、燃烧的本质(识记)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强烈放热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游离基的链式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二、燃烧条件及其应用(简单应用)(一)燃烧条件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1.可燃物(还原剂)如氢气、乙炔、乙醇、汽油、木材、纸张、塑料、橡胶、纺织纤维、硫、磷、钾、钠等。
2.助燃物(氧化剂)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
一般‘3.点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摩擦与冲击、自然发热、化学反应热、电火花、光热射线等。
上述三个条件还需满足以下数量要求,并相互作用:(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氢气的体积分数低于4%时,不能点燃;煤油在20℃时,由于蒸发速率较小,接触明火也不能燃烧。
(2)一定的助燃物浓度或含氧量例如,一般的可燃材料在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3%的空气中无法持续燃烧。
(3)一定的着火能量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最小着火能量。
(4)相互作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须相互作用,燃烧才可能发生和持续进行。
(二)燃烧条件的应用根据着火三角形1.控制可燃物2.隔绝空气3.消除点火源4.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根据燃烧四面体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4.化学抑制法第二节燃烧分类与燃烧基本过程一、燃烧分类(识记)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
按照化学反应速度:热爆炸和一般燃烧。
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爆炸燃烧。
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自燃和点燃。
绝大部分物质的燃烧都属于气相燃烧。
物质燃烧剩余的残炭和金属物质的燃烧等是表面燃烧。
二、燃烧的基本过程(领会)(一)可燃固体的的熔化、分解或升华过程燃烧过程中发生熔化的主要是热塑性材料,塑料的熔化没有明确的熔点。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概念和意义1.1 消防安全燃烧的定义1.2 消防安全燃烧的意义第二章火源与燃烧过程2.1 火源的分类与生成机理2.1.1 火源的分类2.1.2 火源的生成机理2.2 燃烧过程及其特点2.2.1 燃烧三要素2.2.2 燃烧的特点第三章燃烧的基本条件3.1 可燃物3.1.1 可燃物的分类3.1.2 可燃物的特性3.2 氧气3.2.1 氧气与燃烧的关系3.2.2 氧气的供应方式3.3 点火源3.3.1 点火源的种类3.3.2 点火源的作用与选择第四章燃烧的支持条件4.1 点火温度4.1.1 点火温度的定义4.1.2 点火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2 燃烧温度4.2.1 燃烧温度的定义4.2.2 燃烧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3 燃烧的活性4.3.1 燃烧的活性定义4.3.2 燃烧的活性测定与影响因素第五章火灾的危害5.1 火灾的危害种类5.1.1 火灾对人员的伤害5.1.2 火灾对环境的影响5.2 火灾的危害机理5.2.1 火灾蔓延机理5.2.2 火灾烟气的危害第六章火灾的防控措施6.1 消防设备与装备6.1.1 消防器材的分类与作用6.1.2 消防器材的使用与维护6.2 消防系统6.2.1 消防水系统6.2.2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6.2.3 消防烟气排烟系统6.3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6.3.1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6.3.2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6.3.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第七章灭火与救援7.1 灭火技术7.1.1 灭火剂的种类和选择7.1.2 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7.2 灭火救援措施7.2.1 火灾现场的初期处置7.2.2 火灾扑救与逃生自救第八章灾害事故的预防与减轻8.1 灾害事故的预防8.1.1 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的关系8.1.2 灾害事故的事前预防8.2 灾害事故的减轻与应急处理8.2.1 灾害事故的事后救援与处理8.2.2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第九章案例分析9.1 火灾事故案例分析9.2 消防安全事故案例分析9.3 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案例第十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未来趋势10.1 消防安全技术的发展10.2 灭火救援技术的发展10.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的创新结语以上是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的大纲,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这个是⼤四考的,他们貌似今年刚学,不知道和我们的⼀样不!⼤家看看吧。
名词解释(20选10)1、化学当量⽐:常⽤来定量地表⽰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物的配⽐情况2、空燃⽐: 化学恰当反应时消耗的空⽓-燃料质量⽐,某数值等于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质量3、燃烧焓: 当1mol的燃料与化学当量的空⽓混合物以⼀定的标准参进⼊稳定了流动的反应器,且⽣成物也以同样的标准参考状态离开该反应器,把此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定义为燃烧焓4、平衡常数5、等压绝热⽕焰温度;当燃料/空⽓⽐及温度⼀定时,绝热过程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最理想状态,最⾼温度)6、活化能:活化分⼦所具有的平均能量(E)与整个反应物分⼦的平均能量(E)之差7、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称⽐例常数,是单位质量的反应速率系数,它在名义上与浓度⽆关与温度有关。
8、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成物浓度的变化量9、基元反应:能代表反应机理的由反应微粒⼀步实现的且不通过中间或过渡状态的反应10、链锁反应:⼀种在反应历程中含有被称为链载体的低浓度活性中间产物的反应,这种链载体参加到反应的循环中,并且它在每次⽣成产物的同时⼜重新⽣成11、层流⽕焰传播速度:⽕焰前锋沿法线⽅向朝新鲜⽓传播的速度。
12、湍流⽕焰传播速度:是指湍流⽕焰前沿法向相对于新鲜可燃⽓运动的速度,可⽤流经⽕焰的可燃预混⽓的体积流量Q除以湍流⽕焰的表观⾯积A f来表⽰S T≡Q/A f13、邓克尔Damkohler数14、扩散燃烧:燃料和氧化剂没有预先混合,分别输⼊燃烧室,由扩散过程控制的燃烧。
15、动⼒扩散燃烧:燃烧的快慢既与化学动⼒因素有关,也与混合过程有关16、斯蒂芬stefan流:在相分界⾯处由于扩散作⽤和物理化学过程的作⽤⽽产⽣的垂直于相分界⾯处的总体物质流。
17、费克扩散定律:双组分混合物中,组分A的扩散通散与该组分质量分数梯度绝对值成正⽐,反之相反,⽐例系数称为扩散系数。
2023年消防备考:燃烧基础知识学习
【2016】对于原油储罐,当罐内原油发生燃烧时,不会产生()。
A.闪燃B.热波C.蒸发燃烧D.阴燃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阴燃是固体燃烧特有的形式之一。
闪燃是液体燃烧出现的现象。
热波是原油等重质石油产品燃烧时可能出现的现象,往往导致沸溢、喷溅的发生。
蒸发燃烧是可燃液体燃烧的主要形式。
【2016】汽油闪点低,易挥发,流动性好,存有汽油的储罐受热不会()现象。
A.蒸汽燃烧及爆炸B.容器爆炸C.泄露产生流淌火D.沸溢和喷溅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沸溢、喷溅,是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沥青油等燃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汽油属于轻质油。
【2018】木制桌椅燃烧时,不会出现的燃烧形式是()。
A.分解燃烧B.表面燃烧C.熏烟燃烧D.蒸发燃烧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木质桌椅不会出现熔融蒸发燃烧现象。
硫、磷、钾、钠、蜡烛、松香等可燃固体熔点较低,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
樟脑、萘等易升华物质,在燃烧时不经过熔融过程,但其燃烧现象也可看作是一种蒸发燃烧。
【2019】下列物质中,潮湿环境下堆积能发生自燃的是()。
A.多孔泡沫B.粮食C.木材D.废弃电脑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粮食在潮湿的环境下堆积,会产生大量的热,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燃烧。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时,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燃烧,称为自燃。
【2019】下列物质中,燃烧时燃烧类型既存在表面燃烧也存在分解燃烧的有()。
A.纯棉织物B.PVC电缆C.金属铝条D.木制人造板E.电视机外壳参考答案:AD参考解析: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解、气化反应,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形成气相火焰,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
常见的天然物质,例如,木材、草、棉花、煤等,以及人工合成物质,例如,橡胶、塑料、纺织品等,都能发生分解燃烧。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种燃烧形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些可燃固体的燃烧往往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
消防员基础燃烧学知识
第 七 部分
火焰颜色及显光性
火焰颜色及显光性
火焰是正在燃烧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是 指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
一切可燃性固体和液体燃烧时形成的火焰,都有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 区域。但可燃气体燃烧时形成的火焰,只有内焰和外焰两个区域,而没有焰 心区域。
可燃物的化学组成不同、供氧条件不同,火焰会发出不同的颜色。含氧 量在 50%以上时,发出不显光(光暗或呈浅蓝色光)的火焰;含氧量在 50% 以下时,发出显光(光亮或黄光)的火焰;含碳量大于 60%时,发出显光并 伴有大量黑烟的火焰。有机可燃物火焰的明亮程度和颜色主要由火焰中的碳 粒子决定。
2、火势越大,温度越高, 火风压值越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火风压不仅产生在火灾的 那条巷道里,也会出现在 高温火烟流经的其他巷道 里。特别是高温火烟流经 的上山、下山及垂直巷道 里,影响最大。一条巷道 里产生火风压的大小与该 巷道的标高差、与温度差 成正比,即温度越高火风 压越大;巷道标高差越大, 火风压越大。
添加标题
会导致人员窒息、中毒,甚至死亡。目前,已知的燃烧产物中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或成分达数十种( HCL、
H2S、 HCN、 SO2、光气、醛类气体等)。 烟气的危害:烟气是一种不完全燃烧产物,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固(液)体颗添粒加以标及题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氯化氰等有毒有害气体组成。首先,它会造成消防人员灼伤、中毒、窒息(在无防护的情况
下,人在充满烟气环境中停留 1~ 2min 就可能昏倒,停留 4~ 5min 就可能死亡);其次,火灾烟气具有较 强的减光作用,影响被困人员安全疏散,阻碍救援人员接近着火点和添救加人标;题第三,火灾烟气具有流动性,高
温烟气在流动过程中能引燃流经途中的可燃物,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第四,密闭空间里,烟气大量聚集易
消防学习资料----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常识
24
三、燃烧产物
烟气的减光性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火灾 的施救。烟气中的烟粒子对可见光有完全的遮 蔽作用,烟气弥漫时,可见光受到烟粒子的遮 蔽而大大减弱,能见度大大降低,并且烟气对 人的眼睛有极大的刺激,使人不能睁开眼睛, 人在疏散中就影响着行进速度。
燃烧常识 2
主要内容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燃烧过程 燃烧产物 燃烧类型 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火灾的发展和变化 灭火的基本方法 复习思考题
3
燃烧常识
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燃烧的本质 燃烧的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发生作
用的放热反应,通常伴随有火焰、发光和发烟 现象。
燃烧氧说理论: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
燃烧常识 26
四、燃烧类型
部分常见易燃和可燃液体的闪点
名称 汽油 煤油 柴油 乙醇 苯 乙醚
燃烧常识
闪点(℃) -50 37.8~73.9 60~110 12.78 -14 -45
27
四、燃烧类型
部分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名称 蜡烛 纸张 木材 布匹 聚乙烯 聚氯乙烯
燃烧常识
燃点(℃) 190 130 250~300 200 341 391
30
五、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火灾的定义
凡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 造成的灾害,称为火灾。
--《消防基本术语》GB5907-86
燃烧常识
31
五、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火灾分类
A类:可燃固体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
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 麻、纸张火灾等。
消防燃烧学
04
空气需要量是 燃烧控制的重 要参数,关系 到燃烧效率和 污染物排放。
燃烧产物生成量
燃烧产物:二氧化 碳、水蒸气、氮氧 化物等
01
生成量与燃烧条件 有关:如温度、压 力、氧气浓度等
02
04
燃烧产物的利用: 如二氧化碳用于合 成燃料、氮氧化物 用于制造化肥等
03
燃烧产物对环境的 影响:如温室效应、 酸雨等
两者关系
01
空气需要量: 燃料燃烧所需
的氧气量
02
燃烧产物生成 量:燃料燃烧 后产生的气体、
烟尘等物质
03
关系:空气需 要量与燃烧产 物生成量成正 比,即空气需 要量越大,燃 烧产物生成量
越多
04
影响:空气需 要量不足会导 致燃烧不充分, 产生有毒气体 和烟尘,影响 环境质量和人
04
确认周围环境安全,确 保自身安全
灭火措施
冷却灭火:降低 温度,使可燃物
无法继续燃烧
窒息灭火:隔绝 氧气,使可燃物
无法继续燃烧
隔离灭火:将可 燃物与火源隔离,
阻止火势蔓延
化学抑制灭火: 使用灭火剂,使
燃烧反应中断
逃生技巧
保持冷静:遇到 火灾时,保持冷 静,不要惊慌失 措。
寻找逃生路线: 观察周围环境, 寻找最近的逃生 路线,如安全出 口、楼梯等。
利用消防设施: 使用灭火器、消 防栓等消防设施 进行灭火,为自 己争取逃生时间。
保护呼吸系统: 用湿毛巾或衣物 捂住口鼻,防止 吸入有毒气体。
匍匐前进:在浓 烟环境中,尽量 匍匐前进,避免 吸入过多有毒气 体。
寻求帮助:如果 无法自行逃生, 可以拨打119报警 电话,寻求消防 员的帮助。
《消防燃烧学》讲义(DOC)
第一部分绪论第一节前言一、《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形成与发展背景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火灾,它是最常见的灾害之一。
消防燃烧学是研究火灾的发生、发展和熄灭的基本规律,以及防火、防爆和灭火的一般原理的科学。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不仅火灾发生的频率增加,而且火灾向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由其引起的直接损失及其防治费用均呈上升趋势。
仅在我国,每年发生火灾十几万起,有6 千人死于火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 亿以上。
因此,预防和控制火灾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预防和控制火灾,不仅要增加监测和扑救的人力和装备,更要研究火灾燃烧发生、发展和熄灭的基本规律及防火、防爆和灭火的一般原理,把火灾防治建立在对火灾燃烧过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为火灾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基础数据,以不断适应当今消防科技发展进程中火灾认识科学化和火灾预防与控制工程化这一深刻变革,顺应新形势下消防工作对高素质、专家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所有这些,为《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现实背景。
二、《消防燃烧学》课程的主要内容1、物理、化学基础——包括燃烧反应速度、热量传递和物质传递理论以及燃烧有关参数的计算等内容。
2、着火、灭火理论——包括可燃物着火方式、热着火理论、链锁反应理论、着火和灭火条件、着火感应期、最小引燃能以及火焰传播等内容。
3、可燃物质燃烧特点——包括可燃气体爆炸条件、爆轰理论、有关参量计算及其预防措施;可燃液体闪燃规律、石油及其产品着火后的沸溢和喷溅问题;可燃固体的燃烧模式、阻燃机理、粉尘和火炸药爆炸问题。
4、室内火灾燃烧特征——包括室内火灾燃烧的主要特点、发展阶段、轰燃的本质与特点、烟气的流动特征、室内火灾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火灾模化相似理论等。
5、火灾燃烧实验技术——包括各类可燃物质燃烧或爆炸的特性及有关参数测定;火灾模化实验;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等。
《消防燃烧学》-绪论+火灾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工程—《消防燃烧学》—对应“考试院”指定用书考点类别—考试大纲—识记、领会、基础应用、综合应用重点说明—重点标注—对应具体教材页数—重要知识例题绪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体系的着火过程都应满足:热释放速率大于热损失速率消防燃烧学在消防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容易考)消防燃烧学基本理论是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消防燃烧学基本理论是火灾扑救的基础消防燃烧学基本理论是火灾原因鉴定的基础消防燃烧学基本理论是消防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消防燃烧学基本理论是消防工程设计与评估的基础消防燃烧学的特点(了解)研究对象很广泛、实践性很强、交叉性很强、发展性很强、古老而年轻。
当今消防科技的根本变革:是火灾认识的科学化和火灾防治的工程化。
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1.识记:火灾燃烧的定义(P25)(容易考)(1)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强烈放热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领会:燃烧的过程(P25)(1)燃烧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2)燃烧反应的实质:游离基的链式反应,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3.简单应用:燃烧条件在消防中的应用(P26-27)(容易考)(1)燃烧的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2)具备以上3个条件也不一定会发生燃烧,所以燃烧4个充要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助燃物浓度或氧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相互作用①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②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一定要注意助燃物不一定是氧气。
③点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点火源。
(3)持续燃烧的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游离基(自由基)在燃烧区域必须存在适当种类和数量的游离基(自由基)“中间体”。
游离基又叫自由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题库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题库在消防工作中,燃烧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消防员必须掌握燃烧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识,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火灾事故。
下面是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题库,每个题目都有详细的答案解释。
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什么是燃烧?答:燃烧是一种物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和光,同时产生气体、水和固体产物。
2. 烈性物质和常温物质的区别是什么?答:烈性物质指在常压、常温下易于挥发、易于燃烧的物质,如酒精、汽油、天然气等;常温物质指在常压、常温下不易挥发、不易燃烧的物质,如水、石墨、金属等。
3. 火焰是什么?答:火焰是一种可见的燃烧现象,是由燃料在氧气中的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火焰是由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发光而成。
二、燃烧的主要条件4. 燃烧的主要条件有哪些?答:燃烧的主要条件有:燃料、氧气和热源三个因素。
缺一不可。
其中,燃料和氧气是燃烧的基本条件,热源是促进燃烧的必要条件。
5. 什么是自燃?答:自燃是指物质在无外界能量及外部热源影响下发生的自身燃烧现象,如油棕榈、纸张、木材等。
6. 什么是闪点?答:闪点是指液体燃料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时,会产生可燃性蒸汽,这些蒸汽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可以燃烧,这个温度就是闪点。
三、燃烧的种类7. 根据燃料状态,燃烧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答:根据燃料状态,燃烧可以分为固体燃烧、液体燃烧和气体燃烧。
8. 什么是气体燃烧?答:气体燃烧是指气体在氧气或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耗散能量,释放光线和热能的过程。
9. 火焰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答:火焰可以分为大火焰、小火焰和蓝焰、黄焰、红焰等不同颜色的火焰。
四、火灾与灭火10. 什么是火灾?答:火灾是指物质在热源、氧气和可燃物质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和光,并持续蔓延的事件。
11. 灭火的原则是什么?答:灭火的原则是战略性灭火优先,战术性灭火实施。
12. 灭火剂的种类有哪些?答:灭火剂可以分为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泡沫灭火剂、水喷雾灭火剂、滤沙灭火剂等多种类型。
第二章 燃烧学基础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一、燃烧的定义在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将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应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物质。
燃烧不仅在空气(氧)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
二、燃烧的本质近代连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连锁反应(也称链反应),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
游离基又称自由基或自由原子,是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强,在一般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容易自行结合成稳定分子或与其他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新的游离基。
当反应物产生少量的活化中心——游离基时,即可发生链反应。
只要反应一经开始,就可经过许多连锁步骤自行加速发展下去(瞬间自发进行若干次),直至反应物燃尽为止。
当活化中心全部消失(即游离基消失)时,链反应就会终止。
链反应机理大致分为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综上所述,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可燃物质的多数氧化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中间反应阶段,不是氧化整个分子,而是氧化链反应中间产物——游离基或原子。
可见,燃烧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三、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和引火源。
上述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
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江苏自考12406消防燃烧学重点复习
江苏自考12406消防燃烧学重点复习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一、填空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四种防火方法。
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四种灭火方法。
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燃烧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按照化学反应速度大小分类,燃烧可分为热爆炸和一般燃烧;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种类分类,燃烧可分为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反应燃烧两类;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分类,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燃烧可分为自燃和点燃等形式。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7、释放热量和产生高温燃烧产物是燃烧反应的主要特征。
8、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浮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紊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
9、物质A在物质B中扩散时,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B中A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个梯度可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浓度梯度、分压梯度和质量分数梯度。
10、管道高度越高,管道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
11、烟气是火灾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
烟气具有的危害性包括: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爆炸性;烟气的恐怖性;热损伤作用。
12、烟气的主要成分:CO、CO2、HCI、SO2、NO2、NH3等气态产物。
二、简答1、燃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的特征:燃烧时可以观察到火焰、发光、发烟这些特征。
例如:蜡烛燃烧时可以观察到花苞型火焰,实际火灾中的火焰呈踹流状态;停电时蜡烛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周围,实际火灾中物质燃烧的火光能够照亮夜空;蜡烛棉芯较长时很容易观察到火焰上方有黑烟冒出,在蜡烛上方放置冷瓷器时,可以观察到烟炱,实际火灾中更可以观察到浓烟滚滚的现象。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题库.
内容摘要: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将于(A)正式实施。
A、2009年5月1日B、2009年8月1日C、2009年9月1日2、下列(AE)火灾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A、含碳固体可燃物B、易燃液体C、可燃气体D、可燃金属E、带电物体燃烧3、下列(ABCD)情况容易导致电气线路火灾?...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将于(A)正式实施。
A、2009年5月1日B、2009年8月1日C、2009年9月1日2、下列(AE)火灾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A、含碳固体可燃物B、易燃液体C、可燃气体D、可燃金属E、带电物体燃烧3、下列(ABCD)情况容易导致电气线路火灾?A、用金属线捆扎绝缘导线或把绝缘导线挂在钉子上。
B、电源过电压。
C、带电作业。
D、在线路上接入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电气线路的负载能力。
E、连接点由于热作用或长期震动使接头松动。
F、用铜丝、铁丝代替熔断器的熔丝。
3、在设有车间或仓库的建筑内(B)宿舍。
A、不得设置员工B、严禁设置C、不得设置员工集体D、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后,可以设置4、发生火灾被火围困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CDE)。
A、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
B、进入电梯,乘电梯到底层。
C、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
D、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或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
E、白天,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晚上,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敲击东西,吸引救援者的注意。
5、下列对新《消防法》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C)。
A、在没有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设施可以作为它用。
B、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可以先动火再补办审批手续。
C、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D、因发展经济的需要,建设单位可以边设计、边施工、边办理相关的消防手续。
6、根据刑法规定,失火罪处以(C)年有期徒刑。
消防燃烧学
消防燃烧学学习笔记;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一、填空;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7、释放热消防燃烧学学习笔记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一、填空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四种防火方法。
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四种灭火方法。
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燃烧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按照化学反应速度大小分类,燃烧可分为热爆炸和一般燃烧;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种类分类,燃烧可分为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反应燃烧两类;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分类,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燃烧可分为自燃和点燃等形式。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7、释放热量和产生高温燃烧产物是燃烧反应的主要特征。
8、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浮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紊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
9、物质A在物质B中扩散时,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B中A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个梯度可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浓度梯度、分压梯度和质量分数梯度。
10、管道高度越高,管道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
11、烟气是火灾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
烟气具有的危害性包括: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爆炸性;烟气的恐怖性;热损伤作用。
消防燃烧学(新)
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一、填空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四种防火方法。
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四种灭火方法。
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燃烧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按照化学反应速度大小分类,燃烧可分为热爆炸和一般燃烧;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种类分类,燃烧可分为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反应燃烧两类;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分类,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燃烧可分为自燃和点燃等形式。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7、释放热量和产生高温燃烧产物是燃烧反应的主要特征。
8、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浮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紊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
9、物质A在物质B中扩散时,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B中A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个梯度可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浓度梯度、分压梯度和质量分数梯度。
10、管道高度越高,管道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
11、烟气是火灾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
烟气具有的危害性包括: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爆炸性;烟气的恐怖性;热损伤作用。
12、烟气的主要成分:CO、CO2、HCI、SO2、NO2、NH3等气态产物。
二、简答1、燃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的特征:燃烧时可以观察到火焰、发光、发烟这些特征。
例如:蜡烛燃烧时可以观察到花苞型火焰,实际火灾中的火焰呈踹流状态;停电时蜡烛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周围,实际火灾中物质燃烧的火光能够照亮夜空;蜡烛棉芯较长时很容易观察到火焰上方有黑烟冒出,在蜡烛上方放臵冷瓷器时,可以观察到烟炱,实际火灾中更可以观察到浓烟滚滚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这个是大四考的,他们貌似今年刚学,不知道和我们的一样不!大家看看吧…。
…名词解释(20选10)1、化学当量比:常用來定量地表示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物的配比情况2、空燃比:化学恰当反应时消耗的空气-燃料质量比,某数值等于l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耍的空气质量3、燃烧焙:当lmol的燃料与化学当量的空气混合物以一•定的标准参进入稳定了流动的反应器,且牛成物也以同样的标准参考状态离开该反应器,把此反应释放出來的热量定义为燃烧焙4、平衡常数5、等压绝热火焰温度;当燃料/空气比及温度一定时,绝热过程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最理想状态,最高温度)6、活化能:活化分子所具有的平均能量(E)与整个反应物分了的平均能量(E) Z差7、化学反应速率估数:乂称比例常数,是单位质量的反应速率系数,它在名义上与浓度无关与温度有关。
8、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9、基元反应:能代表反应机理的由反应微粒一步实现的且不通过中间或过渡状态的反应10、链锁反应:一种在反应历程中含有被称为链载体的低浓度活性中间产物的反应,这种链载体参加到反应的循坏屮,并且它在每次生成产物的同时又重新生成11、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前锋沿法线方向朝新鲜气传播的速度。
12、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是指湍流火焰前沿法向相对于新鲜川燃气运动的速度,可用流经火焰的对燃预混气的体积流量Q除以湍流火焰的农观而积Af來表示ST三Q/Af13>邓克尔Damkohler数14、扩散燃烧:燃料和氧化剂没有预先混介,分别输入燃烧室,由扩散过程控制的燃烧。
15、动力扩散燃烧:燃烧的快慢既与化学动力因素冇关,也与混合过程冇关16、斯蒂芬stefan流:在相分界面处由于扩散作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作用而产生的垂直于和分界面处的总体物质流。
17、费克扩散定律:双组分混合物中,组分A的扩散通散与该组分质量分数梯度绝对值成正比,反之和反,比例系数称为扩散系数。
18、可燃极限:在一左的温度或压力条件下,并不是所冇混合气成分都能够着火,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浓度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混合气就不对能着火19、蒸发常数k20、淬熄距离dq:当管径或容器尺寸小到某个临界值时,曲于火焰单位容积的散热量太人,生热量不足,火焰便不能传播。
这个临界管径叫淬熄距离dq二.简答题(20选8,简单请尽量详细)1、试说明等压绝热火焰温度计算过程2.试说明温度与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W二绝热燃烧(火焰)温度(匚丿Adiabatic flame temperatures当燃料和空气的初始狀态,即燃料/空气温度一定时,绝热过程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劉礎畑,巖誰哇). 对等压燃烧,第一定律可以表示为:其中T-耳分别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温虞,有> H十右观reac瓦(疏括显焙和生成蜒一般产物的组分扌旨的是化学平衡时的组分,而它与产物本身的温度有关。
所以求解能量方7 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
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两点结论:(1)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力将使化的离解减弱;(2)压力不变时,增畑度促使化的离解。
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经历一个变化时,系统的平衡状态将朝着削弱该变化的方向移动。
因此,压力升高时,平衡狀态移动使系统摩尔数减少。
对摩尔数守恒的化学反应而言,压力的变化对平衡状态没有影响。
当温度升高时》平衡状态向消耗热量的方向a.压力升高,平衡态朝体积减小方向进行b.温度升高,平衡态朝吸热方向进行3、什么是离解?试说明离解对火焰温度的影响?离解是燃烧产物的分子在高温下吸收热量而裂变为简单分子或原子的现象影响:离解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髙,压力越低,离解程度越大,吸热也越多。
这是由于燃烧反应而放出的的热量将重新又吸回分子中去。
燃烧产物离解使燃烧不完全,放热量减少,从而使燃烧温度降低4、试说明反应级数、质量作用立律、反应分子数间的关系1反应级数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呈现幕指关系。
适用于整个反应质量作用定律描述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简单的速度与各反应物的浓度的乘积成止比其幕指等于各口的化学计量系数。
只适用于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概念只能用于一个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则是化学动力学实验测定的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总结果。
简单反应的级数常与反应式中作用物的分了数相同。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的用途不同。
反应级数通常不是整数,反应分子数一定是整数对基元反应來说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是同义词。
质量作用足律和反应分子数的概念均不适用于总反应5、试说明准稳态假设的思想,及其意义。
由于自由基是非常活泼的,它极不稳定,只要一碰上其它分子就要发生反应,他们的寿命极短,可以近似认为,在反应过程中它们的浓度是很小的,变化达到稳态时,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意义:①能根据一套经试验验证的的复杂机理模式导出某些组分的反应速率的封闭表达式,很冇用。
②在感应期及活性中间体的积累期内不适用;③局限:很难进行严格验证——对简单反应机理,可与分析解精确值比较,对复杂反应机理,进行计算模拟以提供基础。
P其反应速度可以表示成6、某一反应曲bO二C,ln(d[F]dt) InA aln[F] bln[0] ERTd[E]ab A[F] [0] eExRpT(dt或/),试设计实验求解该反应的反应级数a, b以及活化能E。
d[F]dt提示:进行单因素实验,改变某个变量,比如改变反应物浓度[F],测量具反应速率量结果画在图上(d[F]dt,将这些测~[F]),其斜率即为反应物的反应级数b。
其他以此类推。
7、试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实验获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捉示:比如第6题,或热重试验。
8、试说明多组分反应流体一维流动守恒方程各符号、各项的物理意义。
()(u )+二)+St XXX ④①②③%1时间导数项②对流项③扩散项④源项质量守恒时二1, S=0组分守恒时二wi, =pD, S=qm, i9、已知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计算公式:SL (2(n 2)/2,n为反应级数服从如下关系:SI pDT fRR) 0. 5,试证明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与压力Z间10、、试说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计算中分区思想,及其给求解问题带来的方便。
将火焰前锋分为两个区域——预热区和反热区。
在预热区内忽略化学反应的影响,对流项等于扩散项:而在化学反应区忽略混气木身热焰的增加,对流项为0,扩散项等于化学反应生热量。
11、试说明影响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决定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索是混介气的化学反应速率和热扩散系数,所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热扩散系数的物理化学参数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而影响化学参数的是混合比(在化学恰当比或者燃料稍富2的混气中,火焰传播速度达到最大)和混气性质(导温系数增加,活化能减少或火焰温度增加时,火焰传播速度增人。
氧浓度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增人)惰性气体或添加剂的影响。
影响物理参数的是压力(压力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较小)初始温度(初温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增加)火焰温度(火焰温度增加按指数规律影响火焰传播速度)12、有哪些着火理论或模型?点火有两个基木机理:链锁机理、热机理。
着火模型:链式分支点火模型、均匀热点火模型、局部热力点火模型。
13、试说明连锁反应理论的思想(三个阶段),以及发生爆炸的临界条件。
%1链引发:借助光照和加热等方法使反应物分子断裂,产生自由基的过程;%1链传递:自由基-与反应物分子发生反应的过程;%1链终止:自由基与器堂碰撞,两个自由基复合或气相销毁。
发生爆炸的临界条件:通过链分支反应的链载体的净生成率正好等于通过链终止的净除去率。
14、在讨论热口燃机理时,作如下假设:%1体积为V,表而积为S;%1内部气体温度为T,且各处均相同;%1内部无对流,容器与环境存在对流换热,对流换热系数保持不变;%1着火前后物质浓度变化很小。
试说明所做假设给处理问题时带來的便利与不足。
15、试用热自燃理论解禅可燃极限随压力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当温度或压力降低时,着火界限缩小,当压力或温度下降到某一•数值时,着火界限缩成一•点,如果压力或温度继续降低任何混合气成分都不能着火如图:16、试解释防冋火网能阻止火焰传播的原理%1管径减小小于淬熄距离,火焰区单位容积的农而积增人,因而通过管壁的散热率增大;%1管径减小小于淬熄距离,火焰传播的活性小间产物碰壁销毁的儿率增人。
17、试说明三类不同湍流预混火焰模型的划分原则①当湍流长度IK层流焰而厚度1为小尺寸湍流,反Z为人尺寸湍流;②当瞬时脉动速度U、>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为强湍流,反之为弱湍流;18、试说明影响湍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1)雷诺数 Re t -* Ut t (2)压力 Pt f -*Ut t (3)温度 T t -Ut t (4)脉动速度 U' f-Utt (5)混气浓度(化学恰当比或偏富时速度最大)19、试用图描述层流同心射流火焰的火焰结构,即氧化剂浓度、燃料浓度、燃烧产物的浓度分布。
20、试解释层流扩散火焰锋血上氧化剂与燃料浓度都为零,及火焰锋面为化学当量比为1的点构成。
层流流动时,混合以分子扩散的形式进行,在两股对流交界面上,燃烧向空气射流扩散,空气向燃料射流扩散,在a =1.0 (化学当量比)处,形成火焰锋而。
在火焰锋而处,氧气燃料完全反应,在“快速化学反应”的极限条件下,化学反应吋间tchen«ttramsport (流动特征时间)=tdiffusion所以燃料和氧化剂浓度在此处为零。
燃烧产物浓度到达最大值,然后向两侧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