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的情景模拟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的情景模拟设计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情景模拟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进行情景模拟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 情景模拟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情景模拟设计时,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1 真实性原则情景模拟的设计应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的情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针对性原则情景模拟的设计应针对具体的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使学生在情境中能够自然地接触到所学知识。
1.3 启发性原则情景模拟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情景模拟,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1.4 互动性原则情景模拟的设计应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情景模拟设计的步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情景模拟设计时,教师可以遵循以下步骤:2.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
2.2 选择情景素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情景素材。
情景素材可以包括生活中的实例、数学故事、游戏等。
2.3 设计情景活动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情景素材,设计具体的情景活动。
情景活动应包括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4 制定评价标准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对他们在情景模拟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一年级数学教材网络培训心得体会5篇
一年级数学教材网络培训心得体会5篇刚刚从高年级下来教一年级的孩子,我有许多的不适应:话说的多了,嗓子疼是常事;什么活都亲历亲为,增添了许多疲惫。
更不适应的是上课,教材上就那么一点点内容,却要讲一节课,还要让孩子都会,我该怎么办呢?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特别是一些理论知识丰富了我的课堂实践。
比如:如何把握教材,是意义重要还是算法重要,本节课侧重于哪一方面,这是我从来都没想过的,这些知识开启了我对教材把握的新方向。
还有一年级孩子的经验操作的直观模型(小棒、数线、计数器)这些操作对孩子非常重要,不能忽视。
而我在课堂上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比如:《买铅笔》一节,我特别重视15-9的分成算法,忽略了摆小棒、竖线、计数器这些操作环节。
回来后,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的不足,在上《开会了》我就做了调整,上课前我带孩子们做了一个“抢凳子”的游戏,然后引入新课小朋友们要开会,凳子够不够的问题。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小朋友的个数,凳子的个数,再上下对齐来比较。
孩子的想法都很特别,有用月亮的,圆形的,心形的,太阳的,星星的……自己边操作边说自己的想法。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开心极了,我也少了组织课堂纪律这一环节,心里也有了别样的体会。
这节课上完使我认识到,自己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我会在教学过程中多加探索,做个用心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
xx年3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师校组织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此次培训的形式为视频培训,由教材编写组成员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问题解答,培训结束后我感想很多,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是第一次教一年级,还正赶上教材改版,这对于我来说,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通过上半年的教学情况,面对新教材,我感觉有点无从下手,本身就没有教过一年级,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所以,这次教材培训对我的帮助很大,为我明确了教学的方向。
培训过程中,教材编写组的专家们向大家介绍了编写教材的意图和主旨,这样一来,我们就弄明白了教材中隐藏的一条主线,这样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所有知识有效的穿插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徐斌(特级教师)剖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误区
徐斌(特级教师)剖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误区话题:学生老师教育学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的剖析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徐斌(仙桃市第二实验小学陈雄新老师根据录音整理)一、情境创设为哪般?课标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如一位教师教学《认识乘法》时,3分钟问了3个问题:1、有几种动物(有用的信息)2、鸡和兔是怎样排的?3、我们需要知道鸡、兔各有多少只?你怎么得到?生:1个2,2个2,3个22+2+2……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思维是什么?思维是一种心理活动,思维是内引的心理活动,很难想象一个人在那里跳动着,在那里也不知道在操作着什么,也不知道在说着什么?他能有效的进行数学思维吗?那么,我就对目前一些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表面繁荣现象做了一些分析。
我觉得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一些课堂表面繁象。
第一:过多廉价表扬;第二,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第三,大搞物质刺激。
二、调动积极性是数学目的吗?第一、过多廉价表扬。
廉价表扬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我校的周老师让学生观察那个图,你能发现什么。
有一个学生说:有大树、白云、河流、小桥。
有学生说:我发现水在流动。
老师是怎么评价的,说:你真聪明,观察真仔细,表扬他,(生:啪、啪、啪)。
我们试想一下,只要视力没障碍,智力没障碍,都能发现,这叫很聪明吗?这就是典型的廉价表扬。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的课,只要学生回答了问题,老师总是很好,你真棒,棒极了,表扬他(生:啪、啪、啪),还有双语的Good、Good、VeryGood,什么的。
整堂课充斥的都是这样的廉价表扬。
学生怎能不浮躁呢?第二,不敢批评学生。
这里的批评不是指好像要挫伤学生自尊、自信的那种,是指我们的课堂应该有效地引导。
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真分数与假分数》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但现在有些教师在数学情境下进行教学,总是让情境活动流于形式或太偏重情境活动而忽略知识的掌握,下面我就结合课堂实际教学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二、【案例描述】《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片段一:(在学生经历“把3张饼平均分成4个人,每人分到多少张饼?”“把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多少张饼?”这些分数的产生过程后)师:像14、34、38、58……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像44、54、64、7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像114、124、134……这样的分数叫作带分数。
师: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都和1比,你有什么发现?生讨论后全班交流,一致认为:真分数都比1小,假分数等于1或大于1,带分数大于1。
本节课教师设计的探究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教师有些用新教材走老路,牵着学生走,课下调查发现学生的兴趣一点都不高,对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特点只知道老师是这么说的,我们就这样学、就这样用。
教学片段二:(在学生经历“把3张饼平均分成4个人,每人分到多少张饼?”“把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多少张饼?”这些分数的产生过程后)师:你能把黑板上的分数按一定的标准来分类吗?生自己分分,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1:我把14、34、38、58分一类,44分一类,54、64、74分一类,114、124、134分一类,因为第一类分子比分母小,第二类分子和分母相等,第三类分子比分母大,第四类是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分数。
数学落实目标的主要措施
2、要做到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教学过程要开放灵活,组织形式要宽松、民主、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3、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科学合理的小组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建立一种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使用儿童化语言,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根据信息窗给出的信息,能正确发现信息窗中的信息,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措施: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小组互评、个人自评,老师评价等方式。课上注重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勇于质疑,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品质。
落
实
目
标
的
主
要
措
施
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推理轻应用,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被动学习,缺乏探究性和主动性。
作为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者,要用智慧和激情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数学课堂,真正让数学课堂散发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味数学,喜爱数学,得到发展,得到进步。
教师该如何创造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呢?一、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之后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盛开的向日葵、五颜六色的花、雷达的接收器、电磁波、光环……再动画演示“在平静的水面投进一颗小石子,水面荡漾出美丽的圆形波纹”。
同时配上教师生动而且富有诗意的解说,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世界上因为有了圆才变得如此美妙!教学中渗透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获得知识和美的双重享受。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教学《估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如下的开放性问题:妈妈带了100元钱到商店买三样东西,买哪三样东西妈妈带的钱够?买哪三样东西带的钱不够?商品的价格如下:花生油48元,麦片28元,蛋黄派10元,洗发水39元,被单56元,大米62元……熟悉的情景,开放的题型,学生积极参与,运用估算很快找到答案。
这样让学生体验到买东西之前进行估算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如此再现了自己与家人平时购物的情景,学生倍感兴趣,学习自然积极主动。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基础上,我出示3/4和3/5让他们进行比较。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数据收集整理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数与代数: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图形的运动1、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2、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量的计量: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 千克=1000 克。
数学广角——推理1、简单的推理2、列的变化规律二、课程内容: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课程实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复习题(含答案)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复习题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理思维、启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环节。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深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下面我们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来描述一节数学课的情景教学。
1. 营造情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或者设置丰富多彩的情景环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树林里寻宝的游戏中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游戏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
2. 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在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分数卡片,让学生动手比较分数的大小,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分数的大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数的比较大小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识别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比较,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识别能力。
4. 启发性提问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一个长方体,折叠时哪些线是折叠的痕迹?表面积是如何计算的?”这样的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 实践操作数学学习需要实际操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神奇。
在学习测量长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长度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体验测量的乐趣,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
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应用数学。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经验和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在动手操作中学数学、用数学,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而且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习惯和主动深入问题的探究精神。
一、开放组织形式,留给学生创造机会有一位教授曾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让孩子在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里,体现数学应用的成功。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课中,我设计了如下的动手实践体验,深化认识的教学片段:让同学们拿出已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把萝卜切成了一个个长方体,随后引导学生把长方体切成近似正方体。
然后把切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小组集中,要求小组同学都闭上眼睛摸一摸,想一想,感受长、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各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操作,摸一摸来感受明白:长、正方体都是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二、开放学习空间,让学生体会数学应用价值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明白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枯燥的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来自你我的生活。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如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表后,我安排了一个课后作业,让三四个学生组成一组,利用课后统计一天所吃的蔬菜种类,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尝试[论文]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尝试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而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
只有学生主动地学,才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体现教师是服务者。
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
只有学生主动地学,才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服务,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和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认识概率》时,引导学生做一个游戏。
一个袋中有2个黄球和2个红球,任意摸出一个球后放回,再任意摸出一个球,求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在做游戏中学数学,在游戏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这种做法非常好。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个人要成才,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性思维。
”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同时教师最好是以学习者的面目出现,和学生一起学习,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思考、发现、评判的权力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超越教师。
这样学生并不会认为自己比教师差,而是感到“我能行,我进步了,竟然超过了老师”。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1.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学习数学。
如:在教学《米和千米的认识》时,让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操场上,用自己准备好的卷尺测量出一米的长度,观察一下,感觉一下,建立一米到底有多长量感,再让学生量出100米的长度,自己走一下。
最后让他们量出1000米的长度。
当学生量出1000米的长度时,每个学生都很吃惊,感觉1000米怎么有那么长?在教学米与千米的进率时,学生经历了学的过程,很快得出了结论。
由心理发展特点可知,四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此时也有所分化,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但感知了1米与1千米的长短,还记得很牢。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体验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增添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走出教室,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机械性的训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一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并感到数学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
2.正确运用学具认识理解抽象数必须使用学具:人们要在大脑中认识形成一个抽象概念,首先要有关于这一概念的一些具体实物的直观感受经验,然后通过大脑的表象作用把这些具体实物形象化后,再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等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从而在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
“具体―形象―抽象”是人的大脑思维发育阶段规律,是指人的大脑发育要经过婴幼儿时期的必须有具体实物的直接操作时才能进行思维的具体思维阶段,到少儿时期的需要有实物演示、模型操作或影视图形展现时才能通过表象进行思维的形象思维阶段,再到只要有语言文字描述就能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抽象思维阶段这样三个发展时期。
小学儿童正处在具体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小学儿童适于在具体形象中学习,适于在有具体操作或有活动画面的场合下学习。
小学生数学课程
小学数学课程(一)情境创设流于形式现象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情境的强调主要集中在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在第一学段中对于情境的强调,同时,标准还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为了课程标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但是,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情境的强调,以致于认为离开了情境就不是新课改中的数学课,于是就费尽心机地为自己的教学设计了很多不切实际流于形式的情境。
这些情境往往在短暂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就让他们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之外例如,有些数学教师喜欢将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西游记人物、奥特曼、虹猫蓝兔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引用到教学过程中,这无疑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是这些人物的引入往往只是为了简单的呈现一个题目和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关联很小。
这种对于教学方法的尝试固然重要,但是这种流于表面的应用,不仅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上,反而是他们对于动画人物进行了过多的联想浪费了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效率。
这种流于形式的情境创设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而且表现于教学手段上。
目前,多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在很多学校的优质课程的评比都将多课件作为必备的条件毫无疑问,多教学对于学生注意力的唤起与维持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的老师在多使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老师对于多效果的过分追求降低了自己的实际教学内容,减少了对于教材内容的思索。
ﻭﻭﻭ(二)对合作交流掌控不当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种对于数学教学中合作交流的强调,目的在于减少我们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的“一言堂”.增强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但是在我们日常施行的过程中却出现很多的问题。
教师为了体现自己对课程理念的,对课程内容不加区分的进行小组讨论。
数学课堂上的情境创设
数学课堂上的情境创设一、情境创设的概念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中创造出一种生动的、具体的环境,使学生在其中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释、应用等活动,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可以是真实的环境,也可以是虚拟的环境;可以是教师创设的,也可以是由学生共同创设的。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可以是将数学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力量;也可以是通过设想的情境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无论是哪种情境创设,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情境创设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在生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地去感知、认知、理解、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商品的价格、比较商品的性价比等,这样的情境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又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实际用处,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通过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
在教授平面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际建筑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的建筑情境中去感受、观察、分析、推理,从而深入理解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上,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生动、具体、有趣的情境创设,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去主动地探索、学习、应用数学知识。
特别是在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通过情境创设,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发展。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情景教学法是一种生动形象、情感和启发性强的教学方法,它把学习活动融合到具体场景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知识,从而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教学法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语境教学法:语境教学法是一种以语言学习为基础、以情境为媒介的教学方法,它将语言活动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词汇、语法和语用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等手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小学生认识平面上的几何图形时,可以使用基础的三角板和正方形拼图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认识图形。
2、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故事情节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利用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教学法可以利用童话、寓言等形式来引出数学知识,例如通过《小猪佩奇》中的故事情节,介绍数字的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和增减法的运用。
3、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既有趣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利用有规则的游戏来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同时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各种数学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例如“数学捉迷藏”、“数学抢答”等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动手操作的方式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实施实验教学法,例如通过模拟比例尺度的原理完成实际长度的测量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5篇_1
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5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
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
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2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境互动数学》的教育活动总结7篇
《情境互动数学》的教育活动总结7篇篇1一、引言《情境互动数学》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情境模拟和互动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效果。
本文将对本次教育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活动的成效、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未来的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二、活动基本情况本次《情境互动数学》教育活动于XXXX年XX月XX日在XX小学举行,为期XX天。
活动面向该校XX年级的学生,共有XX名学生参与。
活动内容包括数学情境模拟、互动游戏、小组合作等环节,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三、活动成效1.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情境模拟和互动游戏,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数学知识,增强了学习动力。
2. 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中设计了多种思维训练环节,如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等,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中的小组合作环节,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四、活动亮点1. 情境模拟真实生动。
活动中的情境模拟环节,通过实物道具、音响效果等手段,营造出真实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
2. 互动游戏富有创意。
活动中的互动游戏环节,设计了多种富有创意的游戏形式,如数学接力赛、数学猜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3. 小组合作效果显著。
活动中的小组合作环节,通过分工协作、互相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启发,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效果。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 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活动中,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等原因,参与积极性不高。
建议在未来活动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由于活动内容丰富多样,部分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活动进度紧张。
建议在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时间安排问题,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长度。
3. 教师指导力度不够。
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模拟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
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模拟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数学是一门需要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它常常被认为是枯燥难懂的。
然而,通过情景模拟法的运用,数学教学可以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数学知识。
情景模拟法,是指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出具体的情境或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情景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说明情景模拟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以“购物打折”为题。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个“商场购物活动”来运用情景模拟法。
在这个情景中,学生可以扮演购物者的角色,根据不同商品的价格和折扣,计算实际支付的金额。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对打折计算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消费意识和计算能力。
其次,我们以“图形的投射”为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投影仪的制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投影仪。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调整镜面的角度和位置,观察到不同图形在投影中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图形的投射原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再次,我们以“计算面积”为题。
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内的一块空地,进行面积计算的实地教学。
在这个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了解到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这样的实地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面积计算的技巧,还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证能力。
最后,我们以“投资理财”为题。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虚拟的投资理财项目,让学生在班级中进行模拟投资体验。
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和理财产品,进行资金的投入和收益的计算。
通过这样的模拟体验,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投资理财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决策能力。
通过上述的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情景模拟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的小鱼 , 举起沉甸甸 的鱼篓 , 同分享成 功的喜悦 。课 共 堂一下子变活 了 , 们在做游戏 的过程 中 , 固了所 同学 巩
学的知识 , 形成 了良好的人际关 系。
知识和能力 。” 在学 习新知的过程 中, 我遵循 低年级学
根据 自己的形状去 “ 钓鱼” 。同学们在动听的音 乐中游 戏, 个个 神采奕奕 , 小组成员分_合作 , T 钓起一条又一条
生的认知规律 和爱玩 、 好动的特点 。为他们提供观察 、
操作 、 流 、 交 探索的机会 丰 富学生的感性 认识 , 让学生 经历从 形象到表象 , 由表象到认识 , 逐步 由感性认 识上
奋, 而且 还会使他们把学 习当作一种 自我需要 , 自然地 进入新知的探 索学 习中。加入少先队 , 戴上鲜艳 的红领 巾是一年级小 学生学 习生活 中的一件大事 、 高兴事 。数 学课伊始 , 师创设的情境使他们 兴奋与 自豪 , 教 自然而
然地进入了学 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 的情境之 中。 二、 学知——创设活动情境
饰, 桌上放 着贴有小鱼图片的各种形状物 品。“ 小猫” 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儿童 的思维 是从动作 开 “ 始的 , 切断动作与思维 的联系 , 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 思
由此可见 , 活动是联 系主客体 的桥梁 , 是学 生认知发展
的直接 源泉 。《 数学课程标 准》指 :低年级学生主要 “ 通过对实物 和具体模 型的感知 和操作 获得基本的数 学
的单位元 、 角之间的关 系。我设计 “ 到一元商店购物” 的 活动 。选 两个小组 的同学当售货员 ,其他 同学拿着 1 元
或几角 的钱到商店买东西 。学生在购物 的过程 中了解 到1 元的物品 , 以有多种付钱的方 法。 可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6篇)
初三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
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而绞尽脑汁,但结果事与愿违。
这种现象若任其自然发展,不仅影响数学教学质量,还会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
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怎样精心创设?一、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地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我在引出倍这个概念时,首先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今天我们二一班的学生去春游,那里有许多玩的项目,我们就去划船,可是船很少,我们只能三个人坐一条船,18人坐几船呢?同学们很快跟着你的思路进入状态,然后我就说:“一条船上有三个人,就是一个三,乘法算式是13,2条船,就是有2个3,2某3=6或3某2=6、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找出了规律,得到了倍的初步概念。
二、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请你们仔细观察,有几条黄船,船上有几人,就是几个几?绿船人数是黄船人数的加倍,把黄船人数看作一份,绿船上的人数有这样的两份,两个3也表示3的两倍。
所以,绿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人数的两倍,这里的心知是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自于我们身边,使学生了解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并且学生通过同一情景图的不同思维,确定不同的一份量,得到不同的乘法算式,既培养了发散思维,又加深了对乘法含义、乘法交换率初步认识。
三、情境的形式要有所变化。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这一观点出发,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感受数学有趣
1.摄取学生熟悉的、现实中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信息,让学生愿意学,而不是强迫学生去学。
教师要精心设计双边活动,寓所教知识于游戏和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从心里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最佳动力。
有时,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往往要比老师强行灌输有效得多。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从这一点上说,作为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充满艺术的吸引力。
几年前我曾接手过一个一年级班,当时有位老师告诉我,某某同学太“笨”了,一年级都念了一学期了,“2+3”还不知道等于几。
第一节课正好是数学,我设计了几道非常简单的口算题,并有意把”2+3”掺在
其中让这个同学口算,他果然算不出,当时我的态度非常温和,问他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他回答得很好。
我又问他家都有哪些小动物,他高兴地告诉我家里有鹅,我问有多少只,他说有8只,我说:“老师家有3只鹅,如果也送给你家就是多少只了?”他想了想说:“那就11只了”,我又说:“如果老师自己留一只,只给你2只是多少只?”他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说“10只”,我立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接着我又提了几个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小问题,他虽然费了很大的劲,但基本都答对了。
随即,我又对他进行了表扬和鼓励,看得出他非常高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天天放学把他单独留下来补课,每次都是从生活中的小问题入手逐渐由形象到抽象,结果一学期下来,他竟然成了班级里的优等生。
可见,这个学生原来不会算“2+3”并不是他的错,而是他对抽象的“2+3”不感兴趣,他不会算抽象乏味的“2+3”却会算生活中的“8+3”,这不能不引起教师的深思。
2.淡化抽象的算理复述,强化直接生活经验,领悟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复述思考过程,进行所谓的“算理”式分析,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基础,反而会把学生带进“死胡同”,使本来容易理解的知识,人为地复杂化,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深不可测,产生厌学情绪。
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例题:饲养场养白兔12只,黑兔7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学生回答:12-7=5(只)
有些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说出算式中的12、7、5只表示的意思,并且必须要这样叙述:12表示12只白兔,7表示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7只;白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从12只白兔里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7只,就是比黑兔多的5只。
生硬地用严密的、抽象的语言分析题意、理解题目,失去的是解题能力,留下的是无效的、无味的空洞文字复述,这样教下去,学生越学越糊涂。
从儿童的生命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感受数学有用
1.开设数学实践课,创造应用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设生活数学实践课,是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的地面面积,让学生把在校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中,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确有好处,同时又能诱发要解决实际问题,还需探索更加丰富的知识,感到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从而增强继续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
把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精心组织的数学交流活动,融入实际中,应用于生活中。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开展了“看谁拼图形最巧妙”的活动;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后,开展“学生优秀统计员”活动;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开展了“学做售货员”活动;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和“土地面积单位”知识后,开展“农田计算员”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行业,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同时领悟到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无穷,同时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虽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出所有答案,意义在于乐在寻求多个答案的过程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造性。
如果我们用全部的真诚和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一定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一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个学生都材尽其用,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对每个教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