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和分析
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海平面变化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全球海洋环境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研究海平面的变化呢?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1. 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是目前研究海平面变化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卫星搭载的雷达、激光高度计等设备,可以实现对海平面高度的精确测量,从而获得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全球范围、高时空分辨率、连续观测等优点,能够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2. 海洋浮标观测。
海洋浮标观测是另一种重要的海平面变化研究方法。
通过在海洋中布设浮标,可以实时监测海平面的变化情况。
浮标观测数据可以补充卫星遥感数据的不足,尤其在一些边缘海域和深海区域,浮标观测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浮标观测也可以提供海洋环流、海温、盐度等多种海洋参数,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
3. 海岸线变化监测。
海岸线变化监测是从陆地角度研究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海岸线的变化进行监测和测量,可以间接推断海平面的变化情况。
尤其是在一些低洼地区和岛屿地区,海岸线的变化对海平面变化具有较强的响应性。
因此,海岸线变化监测可以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4. 数值模拟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对海洋环流、海洋动力学等进行模拟和预测的方法。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模拟不同情景下的海平面变化情况,探讨海平面变化的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预测能力。
综上所述,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包括卫星遥感技术、海洋浮标观测、海岸线变化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等多种手段。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和协同,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海平面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浙江沿岸海平面研究和变化预测
α第17卷 第4期1999年12月 东 海 海 洋DONGHA IM AR INE SC IENCEV o l117 N o14D ec.,1999文章编号:10012909X(1999)0420001211浙江沿岸海平面研究和变化预测羊天柱1,2,应仁方1,2,张俊彪1,2,马志鑫3,林显钰3(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2;2.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2;3.浙江省水文总站浙江杭州310009)摘 要: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浙江沿岸海平面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海平面上升预测模式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浙江沿岸的海平面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变化曲线浙北、浙中沿岸为单峰型,而浙南沿岸为双峰型,南北地域差异较大。
浙江沿岸过去30a间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163±0106)mm a。
研究还表明,未来浙江沿岸海平面还将上升,按模式计算,至2050年上升29c m,到2100年估计上升值为60c m。
关键词:浙江沿岸;海平面变化;海平面上升速率;预测模式中图分类号:P731123 文献标识码:A近代海平面的变化涉及人类生存环境及其发展前景,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最近几十年来经过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专家们的大量调查和研究,基本上得到趋向一致的认识:即近100a来全球海平面处于上升变化的阶段,平均上升率约在110~210mm a之间。
根据国内专家多次计算和研究[1~8],中国沿岸海平面的平均年变率均出入于此范围中,且不同地区的海平面升降存在显著的差异。
例如,王骥①指出:1950~1990年,从山东半岛到长江口以北海区相对海平面有下降趋势,而中国沿岸其它区域,相对海面趋于上升;根据EO F分析,对于低频海面变化,可把中国沿岸分为辽东半岛到莱州湾、山东半岛(龙口)到长江口以北、长江口及其以南三个区域,它们相对海面的升降速率分别为0117c m a、-0107c m a 和0110c m a。
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中国沿海验潮站最 早建立于 20 世纪初, 1964 年国家海洋局成立后, 中国长期海平面监测系统网 才基本建成[ 15] , 20 世纪 90 年代, 通过几十年的资料 积累, 中国海平面变化研究已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 果。许多专家[ 16-19] 利用中国沿海潮站资料, 对上世 纪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速率进行了分析, 发现: ( 1) 20 世纪 50 ) 90 年代, 从辽宁到广西, 中国沿海海平 面区域变 化差异大, 变化范围在 - 21 1 ~ 10 mm / a 之间[ 16-18] , 全国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 21 5 mm/ a; ( 2) 存在 3 个明 显的海平面上升高值区( 黄河三角 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 ( 3) 发现中国东部沿 海海平面周期变化显著( 主要周期有 01 5、11 0、11 5 ~ 21 7、21 8~ 51 4、81 8、11、181 61、22 a) , 它们基本上 对应一些常用的理论天文周期, 如 2 a 的大气振动 周期、3~ 7 a 厄尔尼诺周期、11 a 太阳黑子周期和 22 a 双太阳黑子周期, 然而大多数潮站以 01 5 和 1 a
但是, 由于 卫星测高资料的时序短( 最长只有 10 年左右) , 无法排除长周期影响因素对海平面变 化带来的干扰, 而且最新资料一般都掌握在国外科 研机构手中, 资料的获取和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1. 3 未来海平面变化的预估
近年来, 不少专家对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趋势 进行了预估研究。其方式主要有气候模型预估、公 式拟合预估和以理论海平面上升值叠加区域地面沉 降速率进行的未来海平面变化预估。
2007 年 8 月 第 27 卷 第 4 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M ARINE GEOL OGY & QUA T ERNARY GEOLOGY
海平面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1]
1 概述海平面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1980年至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9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XX 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最高值,较常年?高122毫米,较2021年高53毫米。
2021年,中国沿海气温和海温分别较常年高0.4℃和0.3℃,气压较常年低1.2百帕.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和时间特征明显。
与常年相比,渤海、黄海、XX海和南海海平面上升幅度均超过100毫米;与2021年相比,XX海海平面上升最为明显,为66毫米,渤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小,为31毫米。
2021年5月、6月、8月和10月中国沿海海平面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值.2021年,受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累积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XX、山XX和XX 等省的部分沿海地区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灾害较为严重,2021年的高海平面加剧了XX、XX和广XX等沿海地区风暴潮的影响,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XX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 本公报将1975~1993年的平均海平面定为常年平均海平面(简称常年);该期间的月平均海平面定为常年月均海平面(简称常年同期)。
2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2.1全海域沿海海平面变化XX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年至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9毫米/年,2021年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最高位(图1和图2).图1 1980~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图21980~2021年中国沿海主要监测站海平面变化示意图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122毫米,较2021年高53毫米.XX 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明显。
与常年相比,渤海、黄海、XX海和南海海平面分别高110毫米、108毫米、122毫米和136毫米;与2021年相比,XX海海平面上升最为明显,为66毫米,南海次之,为56毫米,黄海和渤海海平面分别上升43毫米和31毫米(图3).图3 2021年中国XX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2021年,除4月外,中国沿海其它XX月海平面均较常年同期高100毫米以上,其中5月、6月、8月和10月中国沿海海平面达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分别较常年同期高136毫米、154毫米、159毫米和131毫米(图4)。
海平面升降与气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海平面升降与气候变化
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 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 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 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 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上升幅度达196毫米;2007年,中国沿海 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上升幅度达196毫米;2007年,中国沿海 海平面均高于常年﹡ 海平面均高于常年﹡,受气候变化影响,个别月份较常年异常偏高, 北方沿海省市多为3月和9月,南方沿海省市多为3月和11月。 北方沿海省市多为3月和9月,南方沿海省市多为3月和11月。 2007年,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继续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 2007年,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继续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 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在季节性高海平面和天 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在季节性高海平面和天 文大潮期,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根据海平面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预计未来1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 根据海平面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预计未来1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 比2007年上升32毫米。 2007年上升32毫米。
分析全球海平面上升趋势及其剧变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分析全球海平面上升趋势及其剧变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全球海平面上升是当前全球变暖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且可能引发各种灾害,如海岸侵蚀、洪涝灾害等。
了解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以及剧变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制定有效的适应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
根据国际气候科学界的研究,全球海平面上升主要源于两个因素:海洋膨胀和冰川融化。
全球变暖导致了海洋表面温度升高,从而引起了海洋膨胀。
同时,冰川和极地冰盖的融化也导致海洋中添加了大量的水分。
通过观测和模型预测,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呈现明显的加速趋势。
根据国际沿海观测站的数据,全球的平均海平面每年上升约3毫米。
然而,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加速,一些地区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更快。
尤其是对于低洼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将带来更多的风险。
例如,孟加拉国等低洼沿海国家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海平面上升威胁,因为这将导致海水倒灌、淹没沿海城市和农田。
为了更好地预测和评估海平面上升的剧变风险,建立合理的模型至关重要。
目前,科学家们使用复杂的模型来预测海平面上升的未来趋势。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气候模型和海洋模型的耦合。
这种模型能够考虑到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进而预测海洋的膨胀和冰川融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
另外一种常用方法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来构建统计模型。
科学家们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海平面上升数据,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来预测未来的趋势。
这种方法是根据历史观测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来推断未来的变化。
尽管统计模型在某些方面可能有一定的限制,但它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特别是在短期变化的预测方面。
除了以上方法,科学家们还使用遥感技术来监测海平面上升。
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观测和激光测距等手段对海平面进行准确测量。
这些观测数据可以用于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提供实时的海平面上升信息。
综上所述,全球海平面上升趋势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通过分析海洋膨胀和冰川融化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对于低洼沿海地区的灾害风险。
基于卫星观测数据的南中国海海平面变化与分析
存 在的缺陷。凶此 , 卫星 测高技术 已成为监测海 平面变 化的重
要 手段 之 一 。
美 国 宇 航 局 (A A 和 法 国 航 天 局 (N S 联 合 研 制 了 N S) C E)
T pxP si0 oe/oe n卫 星 _ 后 续 卫 星 Jsn 1测 高 卫 星 f 于 2 0 d l l 的 ao 一 。 J , 01
建行蓬翥 I 版 设业焘 I ‘ 地勘 删 质测 专
基于卫星观测数据的南中国海海平面变化与分析
覃 鸿 毅
摘 要: 本文 利用美 国宇航 局和法 国空间局联 合公布 的最新 版本 Jsn 1卫星高度 计数据 , ao 一 选取 DN C 8模 型为参考 海平面 , S0 计算 了 20 ~ 0 7年共 6年的南中 国海海平面变化和全球 平均海平面变化 , 0 3 20 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提取 出了南中 国海和伞球海 平面变化的长期性 趋势 与季节 性变化特 征, 并分析了两个区域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南中国海长期趋势为 12 e / , .6r a 全球变化长期趋势为 21 / a . mm a ,两个区域之 间的原始海 平面变化时 间序列相 关为 0 , . 而其季节性变化特 征相关性达到 了 09 , 6 7 但受近岸环境影 响, 南中国海局域海 平面 变 化 各项 幅度 均测 商 ; 平 面 变 化 ; 中 国海 Jsn l 卫 海 南
响全球天气及 长期气候 的演变 , 随时 间变 化 , 它 特别是 随季节
的变化规律一直都是海洋学家 、 气象学家和水 文学家所极为关
注 的 焦 点 。 长时 间 以来 , 潮 技 术 在 监 测 全 球 海 平 面 变 化 方 面 验 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其 存 在 有 的 缺 陷 : 潮 站 大 多 分 布 于大 但 验 陆 沿 岸 , 部 分 开 阔海 域 无 法 观 洲 , 外 , 潮 站 所 处 的陆 地 本 大 此 验 身 也 存 在 垂 直 运 动 , 致 其 观 测 的海 平面 变 化 只 是 相 对 于 陆 地 导
海平面上升研究报告
海平面上升研究报告海平面上升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的出现不仅会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据最新研究显示,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和幅度正在迅速加快,危险因素不容忽视。
据国际海洋协会最新发布的报告,全球平均海平面每年约上升3.6毫米,这一速度比过去几十年平均水平快了两倍。
这意味着,到205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可能会达到30厘米,而到2100年,有可能突破一米。
这一趋势与海洋的酸化、冰川消融、海洋内部循环等多个因素相关。
首先是冰川消融。
南极和格陵兰冰盖融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尤为显著。
近期的研究表明,南极冰盖每年融化掉的冰量超过2000亿吨,这一速度比20世纪90年代快了三倍。
而格陵兰也在逐年加速消融,以致相关专家预测,到2100年其融化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可能高达15厘米左右。
除了冰川消融,全球变暖也是海平面上升的重要推手。
由于海水的热胀冷缩性质,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水体积的增加,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
此外,气温升高还会引发极端气象事件,如海啸、飓风等,这些天气灾害都有可能进一步加快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面对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专家们认为,全球应该采取行动,尤其要加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
法国气候变化专家拉菲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否则这种趋势只会愈演愈烈。
”此外,专家们还强调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曾表示:“我们要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打破破坏自然的‘毁天灭地’思维,减少生态破坏,降低自然灾害次数。
”综上所述,海平面上升对全球气候变化、沿海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应尽快采取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平面变化的历史与预测
海平面变化的历史与预测海平面是指海洋表面的平均高度,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海平面的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海平面变化的历史、影响因素以及未来预测等方面展开探讨。
### 海平面变化的历史自地质时代以来,海平面一直在发生变化。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海平面的变化主要受到冰川活动、地球自转、地壳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末次冰盛期的结束,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加剧,海平面开始上升。
据科学家的研究,过去几个世纪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逐渐加快,这与工业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因素海平面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冰川融化、海洋循环等。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大量的冰川水流入海洋,使海平面上升。
此外,海洋循环的变化也会对海平面造成影响。
近年来,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进而加速了海平面上升的过程。
### 海平面变化的预测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和模型预测,未来海平面将继续上升。
预计到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将在0.3米至1.2米之间。
这将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人类居住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一些岛国和沿海城市可能会面临被淹没的风险,海岸线退缩、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加剧。
为了减缓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全球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沿海地区的规划和建设也需要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沿海生态系统,减少灾害风险。
总的来说,海平面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社会行动的综合手段,才能有效地应对海平面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空间。
希望未来能够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中。
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海平面变化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了解气候变化、海洋环境变化以及相关的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海平面变化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就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第一,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研究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海平面变化数据,包括海平面高度、海岸线变化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依据。
第二,测量技术。
测量技术是研究海平面变化的基础。
通过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海平面高度的测量,可以得到海平面变化的数据,从而分析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目前,测量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实现对海平面变化的精确测量和监测。
第三,数值模拟技术。
数值模拟技术是研究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海洋环流模型、海平面变化模型等,可以对海平面变化进行数值模拟,从而预测未来海平面的变化趋势。
数值模拟技术可以为海平面变化的预测和预警提供重要的支持。
第四,地质记录技术。
地质记录技术是研究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地质记录中的海平面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古代海平面的变化情况,从而揭示海平面变化的历史规律和趋势。
地质记录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海平面变化数据,为研究海平面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五,综合分析技术。
综合分析技术是研究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综合利用遥感技术、测量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和地质记录技术等,可以对海平面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全面、深入地了解海平面变化的情况和规律。
综合分析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海平面变化数据,为研究海平面变化提供重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遥感技术、测量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地质记录技术和综合分析技术。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为我们深入研究海平面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中国近海海平面上升研究进展及对策
均线 性增 暖速率 为 0 1 ℃/ 0 , 乎是 近 1 0年平均 上 升率 的 2倍 , .3 1a几 0 而最 近 的 1 2年 中( 9 5 2 0 ) 1 19 - 0 6 有 1年 位列 1 5 8 0年 以来 最 暖的 1 2个年 份 之 中 , 全球 变 暖 已是不 争 的事 实 ¨ . 近百 年 的研 究表 明 , 候 变 化 引起 气 气
水 利 水 运 工 程 学 报
21 0 0年 1 2月
面广 、 间序列 更加 连续 规范 、 时 经济 快捷 .但 是 卫 星测 高 计 资料 是从 1 9 9 2年 开始 的 , 间 序列 太 短 , 时 对海 平
面变 化 中的长 周期影 响 因素无 法排 除.
温升高 的直 接结 果就 是海 平 面上升 , 已成 为倍 受社 会关 注 的 问题 . 这 我 国沿 海地 区人 口相 对集 中 、 经济 比较 发达 , 国家 政 治 、 济 、 化 和 社 会发 展 的重 要 战 略 区域 , 该 是 经 文 但 地 区地 势低 平 , 海拔 一般 只有 2~ n, 容易 遭受 海平 面 上升 的影 响 . 5i 最 海 平 面上升 分为 绝对 海平 面上 升 和相对 海 平面 上升 两 个方 面 . 对 海平 面上 升 是指 理 论 上 的全 球 平 均 绝
1 1 数 据 来 源 .
研究 近代 短尺度 上 海平 面变 化 的数据 资料 主要 可分 为两 种 : 验潮 站 数据 资料 和卫 星高 度计 数据 资料 . 验 潮站数 据是 以 固定在 陆地 上 的水 准点 为基 准测量 得 到 的海 面 高度 , 由于 这 些水 准 点 随地 壳 运 动会 有垂 直 升 降, 因此分 析验 潮站 资料 得到 的海 平面 为相 对海 平 面 . 潮站 资料 时 间序 列 比较 长 , 的超 过 2 0年 , 验 验 有 0 但 潮 站全 球分 布很 不均匀 , 长 时间 序列 资料 的验 潮站 大 多集 中在北 半球 . 星 高度计 数据 资 料是 利用 卫星 高 有 卫
全球海平面上升调查报告
全球海平面上升调查报告全球海平面上升是当前全球变暖趋势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情况,我们展开了一项调查研究,并在此报告中总结和归纳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1.评估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和趋势;2.分析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海岸线和岛屿等地区的影响;3.探究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4.提出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综合的调查方法来获得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数据获取全球范围内海平面高度的变化情况;2.现场测量:选择多个海岸和岛屿进行实地测量,以验证遥感数据的准确性;3.分析模型: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以预测未来的海平面走势。
三、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情况如下:1.速度和趋势:过去一百年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约20厘米,且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更为明显。
2.影响区域:海平面上升对海岸线和岛屿地区的影响非常显著。
沿海城市常常受到洪水的威胁,沿海湿地和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小型岛屿甚至有可能被淹没。
3.主要原因:全球海平面上升主要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洋膨胀、地下水抽取等现象,进而造成海平面上升。
4.应对措施:为了减缓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海岸防护工程建设,促进生态恢复等。
四、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全球海平面上升是一个严重的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
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海平面上升的监测和研究,以便更好地预测海平面的未来变化。
通过本次调查报告,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全球海平面上升问题的关注,同时也希望政府和各界能够采取积极的行动,共同应对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保护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海平面变化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和趋势,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未来的海平面变化情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包括测量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模拟预测方法。
首先,测量海平面变化的方法是研究海平面变化的基础。
目前,科学家们主要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来测量海平面的变化。
卫星携带着高精度的雷达测高仪,可以实时监测全球范围内的海平面高度,并将数据传输回地面站进行处理和分析。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可以通过浮标、潮汐站和激光测距仪等设备来进行海平面变化的实地观测,以验证卫星遥感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数据分析是研究海平面变化的重要环节。
科学家们需要对海平面高度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他们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海平面高度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周期性分析,以确定海平面变化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变化。
此外,他们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海平面变化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地区海平面变化的差异和规律。
最后,模拟预测是研究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们可以利用数值模型对海平面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
他们可以通过建立海洋环流模型和气候模型,模拟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从而预测未来海平面的变化趋势。
此外,他们还可以利用全球变化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海平面变化进行预测,以评估不同因素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测量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模拟预测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平面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挑战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海平面变化的研究中,共同为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近海海平面季节变化研究
------------------迟永祥
中国近海海平面季节变化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实测数据,T/P 数据以及温度数据,得到东中国海海平面的季 节变化规律; 并运用海洋数值模式分析局地风应力对东中国海海平面季节变化的 影响,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东中国海 T/P 海平面, 季节变化明显。 冬季和夏季空间分布相似, 位相相反, 夏季基本为正异常,冬季基本为负异常;春季和秋季空间分布相似,位相相反, 春季正异常从南北两端向中部传播,秋季负异常从南北两端向中部传播。EOF 分析结果得出,前两个模态为季节模态,累计贡献率为 51.81%,第三到第五模 态为年际变化,空间分布相似,累计贡献率约为 11%。 东中国海热比容海平面与 T/P 海平面变化类似,季节变化明显,热比容海平 面高度略低于 T/P 海平面,季节空间分布两者类似。EOF 分析结果显示,前两个 模态都为季节模态,累积贡献率为 71.3%,第三模态为 ENSO 模态,累计贡献率 为 6.3%。分析热比容海平面与 T/P 海平面的相关系数空间分布。渤黄东海的相 关系数比较高,达到 0.7 以上,台湾岛东部及南部相关系数在 0.4~0.6 之间,靠 近台湾岛尤其台湾海峡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低于 0.2。 分析热比容对 T/P 海平面的贡献, 渤海和黄海东北部热比容对 T/P 海平面的 贡献最高,达到 80%左右,黑潮路径热比容的贡献超过了 50%,其余地区热比 容贡献均不到 50%。四个季节热比容海平面对 T/P 海平面都具有一定的贡献。 运用数值模式,如果将东中国海的局地风去掉,海平面仍具有季节变化。去掉局 地风,闽浙沿岸流区域海平面异常消失,从沿岸向大洋的变化减弱。春季南北海 平面高于中部现象消失, 秋季南北海平面低于中部的现象也消失。在没有局地风 强迫的情况下,从近岸向大洋年较差渐变的过程几乎消失,整个渤黄海,年较差 几乎一样。 在没有局地风强迫的海平面年较差分布占有风强迫的海平面年较差分 布的比率,从近岸到台湾琉球群岛逐渐减小。 关键词:海平面;比容;季节变化;数值模拟
海平面上升60米后的中国
海平面上升60米后的中国海平面的上升是全球变暖带来的一大挑战,尤其对于处于海洋沿线的国家而言,其中中国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
海平面上升60米后的中国将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它将对中国的地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海平面上升将导致中国的陆地面积大幅减少。
中国沿海地区是其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海平面上升将使海岸线不断后退,沿海地区的土地将受到严重冲击。
大量的城市和重要的经济区域将受到淹没,居民将不得不向内陆转移。
这将对中国国内的人口分布和资源配置产生重大影响,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其次,海平面上升也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中国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区域,许多重要的港口和经济特区位于沿海地区。
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港口设施受到破坏,各类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受到严重影响,给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此外,沿海地区的农田、渔场等资源也将受到严重威胁,给中国的农业和水产业带来巨大困扰。
另外,海平面上升对中国的社会稳定也将带来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数以百万计的居民被迫离开沿海地区。
这将给中国的社会秩序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
无家可归者的增加、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将可能引发混乱和社会动荡。
最重要的是,海平面上升将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中国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湿地资源,这些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然而,海平面上升将导致这些沿海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珊瑚礁、海洋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空间将受到严重威胁,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连锁反应。
面对海平面上升60米后的中国,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首先,必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通过建设海洋保护区和禁渔区等方式来保护沿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还应加强海岸线管理和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建设,降低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
此外,应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海平面变化情况及发展建议分析
中国海平面变化情况及发展建议分析海平面是海的平均高度。
指在某一时刻假设没有潮汐、波浪、海涌或其他扰动因素引起的海面波动,海洋所能保持的水平面。
一、沿海海平面变化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
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3毫米,比2019年略高,为1980年以来第三高。
2020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分别高86毫米、60毫米、79毫米和68毫米,渤海沿海海平面偏高最明显。
与2019年相比,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略有上升,其中渤海和黄海沿海海平面均上升12毫米,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均下降9毫米。
1980-2020年,渤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6毫米/年;黄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2毫米/年;东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南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5毫米/年。
浙江沿海海平面偏高明显,较常年分别高88毫米、98毫米、85毫米和88毫米;江苏和广东沿海次之,海平面较常年分别高74毫米和71毫米;福建和广西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分别高58毫米和51毫米。
二、海平面与气候变化全球海平面上升主要由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增温膨胀、陆地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造成。
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1993-2020年上升速率为 3.3毫米/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9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沿海海温和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海平面上升。
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温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27℃/10年和0.39℃/10年;气压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14百帕/10年。
2020年,中国沿海海温较常年高0.9℃,与2019年基本持平,处于1980年以来最高位;气温较常年高0.8℃,较2019年低0.1℃,与2017年和2007年并列为1980年以来第二暖年;气压较常年高0.3百帕,比2019年高0.4百帕;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3毫米,为1980年以来第三高。
全球及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趋势研究进展及展望
常乐,孙文科. 2021. 全球及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趋势研究进展及展望.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52(3):266-279. doi :10.19975/j.dqyxx.2020-028Chang L, Sun W K. 2021.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sea level changes of global and China nearby seas. Reviews of Geophysics and Planetary Physics,52(3): 266-279. doi:10.19975/j.dqyxx.2020-028全球及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趋势研究进展及展望常 乐1,2,孙文科2*1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2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摘要:海平面变化是全球气候系统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也会影响沿海区域及岛屿的生态环境甚至存亡. 全球海平面变化由海水质量变化和比容海平面变化构成. 海水质量变化主要是由于两极冰盖和高山区的冰川融化流入海洋所致;比容海平面变化是由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变化所引起的,其中温度变化是最主要的因素. 本文介绍了海平面变化各种监测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对海平面变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所有研究成果均表明,近100多年以来,全球海平面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近几十年以来,海平面呈现加快上升并且越来越快的趋势. 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海平面变化规律,对未来海平面变化预测有较大不确定性;深海缺乏实测数据;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海平面的影响;GRACE 陆地与海洋信号无法完全分离以及GRACE 与GRACE-FO 之间的一致性分析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关键词:全球海平面;海水质量;比容海平面;GRACEdoi :10.19975/j.dqyxx.2020-028 中图分类号:P229 文献标识码:A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sea level changes of global and China nearby seasChang Le 1,2, Sun Wenke 2*1 College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Computational Geodynamic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Abstract : Sea level change is a part of global climate system change. It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affect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oastal areas and islands. Global sea level change is com-posed of sea water mass change and steric sea level change. The change of sea water mas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water produced by melting of polar ice sheets and glaciers in high mountain areas flowing into the ocean; the steric sea level change is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sea 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while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he study of sea level chan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cience and society. For a long time, scientists hav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carried out a lot of research and made important progresse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sea level change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ea level change. All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n that the global mean sea level has been rising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In recent decades, the sea level has been rising faster and fast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cluding (1) people have not fully understand the law of sea level change and there is a great uncertainty in收稿日期:2020−12−27;录用日期:2021−02−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74093, 41774088, 41331066, 41474059);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资助项目(QYZDY-SSW-SYS003)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41974093, 41774088, 41331066, and 41474059) and the Key Research Program of Frontier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ant No. QYZDY-SSW-SYS003)第一作者:常乐(1991-),男,讲师,主要从事海平面变化及卫星重力应用的研究. E-mail :**********************通讯作者:孙文科,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震位错理论及应用、重力变化的观测与解释、重力卫星GRACE 的应用研究. E-mail :************.cn第 52 卷 第 3 期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Vol.52 No.32021 年 5 月Reviews of Geophysics and Planetary PhysicsMay, 2021the prediction of future sea level change; (2) measured data in deep sea are not enough; the law of ENSO and its impact on sea level is still not clear; (3) land and ocean signals in GRACE cannot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and the consistency analysis between GRACE and GRACE-FO needs to be developed. These problems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Key words: global sea level; seawater mass; steric sea level; GRACE0 引 言海平面变化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沿海区域.由于沿海区域土地肥沃、交通方便、沿海和深海渔业发达以及更多娱乐休闲设施,吸引了全球数亿人前往沿海地区生活. 此外,众多的人口生活在海拔只有几米的岛屿上,而且世界上许多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坐落在沿海地区,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在沿海城市建设了重要的基础设施. 全球海平面上升及其对沿海区域的影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之一,对沿海区域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Church et al., 2013),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国许多城市和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区域,这里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战略区域. 海平面的上升将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先后发布了五次工作报告,均对海平面变化问题进行了描述,强调了海平面变化研究的重要性. 在1990年IPCC第一次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100年里,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1.0~2.0 mm/a,表明海平面上升速度并不明显(Warrick and Oerlemans, 1990). IPCC第二次工作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00年里,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0~25 cm,这比第一次报告给出的范围更大,并指出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可能是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因素(Warrick et al., 1996). IPCC第三次工作报告预测21世纪全球平均温度会引起海平面变化加速上升(Church et al., 2001). 在2007年IPCC第四次报告最终确定20世纪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7 mm/a (Bindoff et al., 2007). 1993年以后,卫星测高的出现增加了海平面的观测手段. IPCC第五次报告指出,1993~2010年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2 mm/a,与海水温度和陆地冰川融化的贡献之和相等,到20世纪末海平面将会上升0.52~0.98 m(Church et al., 2013). 全球温度变化是影响海平面变化最主要的因素,它会影响海水体积的膨胀速率以及冰川的融化速率,进而影响海平面的变化速率,说明全球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变化具有正相关性. 2016年签订的《巴黎协定》中给出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 ℃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 ℃以内(Agreement, 2016).目前陆地淹没、生态系统改变和侵蚀要比盐渍化和不断上升的水位受到更多的关注(Church et al., 2010).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海水污染陆地淡水(Hay and Mimura, 2005). 沿海区域不断地出现湿地丧失,需要不断的调整来应对更高的海平面(Gardiner et al., 2007)、陆地盐度增加、海滩和较软的悬崖被侵蚀和海水流入地下水中(Ranjan et al., 2006)等长期影响. 平均海平面的上升也会导致极端水位现象发生的频率增加(Araújo and Pugh, 2008),比如飓风携带大量海水到陆地等. 目前全球有超过2亿人居住的区域容易受到极端水位的影响(Mimura, 2001). 由于向沿海区域迁移的人口数不断增加,到2080年沿海生活人口总数将会上升到8亿(Nicholls, 2004). 海平面上升导致中国淹没范围最大的可能是江苏和上海等长三角地区(高超等,2019).海平面高度的定义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于固体地球表面的相对海平面;另一种是相对于椭球参考系的绝对海平面. 验潮站固定在固体地球表面,测量的是海平面相对于固体地球的变化,称为相对海平面. 卫星测高得到的是相对于椭球参考系海平面高度,称为绝对海平面. 海平面变化的原因有很多: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会引起海水体积的变化、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地下水的开采、水利水坝的修建、海水的蒸发与渗透、海洋环流和大气压力的变化、全球冰川均衡调整(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 GIA)、板块运动和沉积等都会影响区域和全球平均海平面的变化. 综合上述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海水体积变化引起的比容海第 52 卷 第 3 期常乐,等:全球及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趋势研究进展及展望• 267 •平面变化及海水质量变化引起的海平面变化(Cazenave and Nerem, 2004). 定量研究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变化,揭示海平面变化规律和特征,探索影响海平面变化的因素,对于理解和认知海平面变化机理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1 海平面变化监测技术与研究方法发展概述1.1 验潮站观测验潮站的相应设备是观测海平面及其变化的最早的观测手段. 第一次很重要的发展是罗伯特马里在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Moray, 1665),在文章中他建议使用固定的水井来精确测量海平面的高度. 固定的水井是一个垂直的管,在其底部有一个小孔,管里的水面高度与外面的高度是相同的. 管子上的小孔起着一个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消除了高频运动的影响,从而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平静的水面高度. 直到1830年代,自动记录水面高度的仪器才产生. 这种仪器仍然使用固定的水井,井内有一个浮标,浮标上连接了一个带滑轮的笔,这样记录笔就可以随着潮起潮落而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在旋转的纸上绘制潮汐水位高度变化曲线,纸的旋转速度是根据一个精确的时钟而设定的. 因此可以记录一个连续的随时间变化的相对海平面高度. 到19世纪末,类似的仪器已经安装在世界各地的港口,并且这种技术一直应用到20世纪下半叶,从而提供了一系列的相对海平面观测资料,目前仍有很多科学家在使用这种数据(Woodworth and Monmonier, 2015).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许多这样的仪器已经被基于压力、声学和雷达的设备所取代,它们不需要固定的水井. 验潮站资料成为了海平面高度测量的基本数据来源,是海平面变化研究的首要资料,为海平面的确定、高程基准的建立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支持,至今验潮站的测量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目前全球有超过2 000个验潮站,它们采集数据的时间序列长度也各有不同,从几十年到几百年不等. 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的组成部分就是由290个验潮站组成的全球核心网,这些验潮站都进行了长期的气候变化与海平面监测. 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全球和区域的海平面观测网,用于气候、海洋和区域海平面变化的研究.1.2 卫星测高卫星测高技术是研究海洋面变化的极其重要的观测手段. 它的潜在价值在1969年的威廉斯敦讨论会上首次被高度重视. 卫星测高以卫星作为载体,借助微波和电子、激光以及空间等高新技术来测量全球海平面高度,使得人们对全球海平面有了全面的认识(Fu and Cazenave, 2000). 50多年来,卫星测高技术经历了试验、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技术和性能也逐渐成熟,测量精度也由最初的米级到现在的厘米级,分辨率由最初的百千米到现在的几千米,观测对象由最初的海洋扩展到冰面和陆地沙漠等全球区域. 卫星测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海洋区域,全天候的重复、准确地观测并提供连续观测数据,使我们可以系统地进行相关研究工作,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地球的认知和理解.卫星测高原理很简单:卫星上搭载的雷达高度计向海面发射雷达辐射微波,当微波到达海面后,部分会被海面反射到卫星上的接收器. 根据微波在海面和卫星之间的传播时间及传播速度,卫星到瞬时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来. 人们感兴趣的海平面到固定参考表面的几何距离,传统的固定参考表面是参考椭球体. 这个距离可以由卫星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与微波传播距离之差求得. 为了得到高精度的测量结果,整个测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必须充分地考虑,严格地改正. 首先是仪器的误差:质心改正、跟踪系统偏差、波形样本放大校准偏差、时间标志偏差、天线采样模式误差、多普勒频移和振荡器漂移等误差;其次是传播过程中的误差:大气介质误差、电离层改正、干对流层改正、湿对流层改正、电磁偏差及液态水测量改正等;最后是固体地球物理模型改正误差:海潮改正、固体潮改正、反气压改正及海潮负荷改正等.1.3 海水温度/盐度测量海洋表层以下的探索开始于19世纪,在1873年开始了全球范围的温度/盐度探测. 最初的测量方法是将压力保护温度计悬挂在由蒸汽动力绞车降下的电缆上. 在1930年代,可扩展深海温度计(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 XBT)处于开始研发阶段(Shor and Rand, 1978). 由于发明了XBT,研究船进行观测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随着XBT的出现,• 268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 年对海洋上层温度进行系统和定期的观测成为了可能. XBT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部署在任何类型的船舶上,包括正在航行中的商船. 因此,XBT技术使得在任何有船舶航行的地方收集温度剖面成为可能. 更进一步,科学家们开始设计一个监测网来研究大规模海洋气候变化. 在1990年代,全世界每年大约部署70 000个XBT,许多跨洋的商业航运路线都安装了仪器,其测量的剖面在全球分布也有了改善. 然而,在南大洋仍有大片未观测采样的区域,整个南半球的采样比北半球少. XBT的局限性在于它的观测深度范围小,缺乏盐度测量,以及在时间与深度转换上的不确定性大. 研究船水文考察的顶峰是在1991~1997年实施的世界海洋环流试验(World Ocean Circulation Experiment, WOCE). WOCE对从表层到海底的温度、盐度剖面和地球化学示踪剂进行了全球调查.WOCE不仅对全球海洋进行测量,它还开发了未来海洋观测的新技术,特别是包括自动剖面浮标(Davis et al., 2001),它后来成为全球浮标阵列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计划的基础. 在1997年WOCE的讨论中,提出了建立一个全球3 200个剖面浮标阵列的观测计划.经过多国的努力,Argo浮标在1999年底开始部署. Argo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利用电池驱动的自动浮标从2 000 m以上的全球无冰和中等深度的海洋中收集高质量的温度和盐度数据. 到2005年,已经基本实现全球覆盖;2007年才达到预期目标,即全球有大约3 200个浮标组成的阵列每年提供了10万个温度与盐度剖面和海流速度测量数据,以平均3°的空间间隔分布在全球海洋上. Argo观测深度为2 000 m,每10天提供一组观测数据. Argo建立在其他上层海洋观测网络的基础上,在空间和时间上扩展了原有网络的覆盖范围,扩大了它们的深度范围和精度,并通过增加盐度和速度测量来增强观测网. 不同于其他上层海洋观测网络,Argo实现了定期观测.Argo浮标的工作原理:首先浮标在海平面上向卫星传送数据,大约需要6~12小时;然后下降到等密度层,大约1 000 m左右,在这个等密度层漂流大约9天;然后下沉到2 000 m左右的深度开始准备数据采集,浮标在上升的过程中采集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数据,6小时左右可以到达海表面,然后再向卫星传送数据.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周期测量,大约需要10天左右.1.4 重力卫星重力卫星也是海洋面及其变化的重要观测手段之一. 经过了30多年的理论研究、技术设计和试验,重力卫星计划得以实施,主要的卫星项目有C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和GOCE(Gravity field and stead-state Ocean Circulation Explore). CHAMP是由德国研制的世界上首颗采用高低卫星测距跟踪SST-HL(High Low, HL)技术的重力卫星,它是重力卫星的开拓者. GRACE采用的是低低结合高低卫星测距跟踪SST-LL/HL技术,可以高精度地探测地球重力场的中长波信号及其时变信息. GOCE是首颗搭载重力梯度仪(Spanceborne Gravity Gradiometry, SGG)的重力卫星,它采用SST-HL/SGG技术,可以探测到地球重力场的中短波信息. 重力卫星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广泛而且深远,尤其是在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学以及大地测量学等领域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重力卫星提供的重力场模型和大地水准面模型,可以为地球内部物理现象提供新的解释,包括结合岩石圈变形、上地幔流变和板块俯冲等地球动力学问题;首次给出精确的海洋大地水准面,为研究绝对海洋环流和热传送提供基础;估算极地冰质量变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全球统一高程参考系统. 目前我们主要使用GRACE数据解算的全球时变重力场模型来研究地球上的质量迁移问题(Wahr et al., 1998; Fu and Cazenave, 2000; Tapley et al., 2004),也可以用于估计海水质量变化(Caze-nave and Chen, 2010; Chen et al., 2013).自从GRACE成功发射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陆地水储量. 利用GRACE解算的时变重力场估算全球、区域和流域等各种较大尺度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例如,亚马逊流域的水储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Syed et al., 2008; Chen et al., 2010)、华北平原地下水有较大亏损(Feng et al., 2013)、印度的地下水严重亏损(Rodell et al., 2009; Tiwari et al., 2009)、加州地下水有较大的亏损(Famiglietti et al., 2011)、两河流域地下水发生亏损(Joodaki et al., 2014). 这些变化都通过GRACE观测数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估计和解释.(2)冰川质量变化.冰川质量变化直接影响到海平面的变化,它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2003~2009年全球高山冰川的加速融化,对全球海平面的贡献为0.73±0.10 mm/a第 52 卷 第 3 期常乐,等:全球及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趋势研究进展及展望• 269 •(Matsuo et al., 2010);2002~2005年阿拉斯加冰川融化速率为101±22 Gt/a(Chen et al., 2006). 2003~2014年全球陆地水和冰川对海平面贡献为2.09±0.54 mm/a(冯贵平等,2018).(3)同震/震后重力变化. GRACE 可以检测到大型俯冲型地震的同震及震后重力场变化. GRACE 相继检测到了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M W9.3)(Han et al., 2006)、2010年智利地震(M W8.8)(Heki and Matsuo, 2010; 周新等, 2011)以及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M W9.0)(Cambiotti et al., 2011)的同震/震后重力和大地水准面变化,为反演地震断层滑动分布以及解释地震变形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1.5 研究方法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海平面变化的方法也不断进步. 1990年代以前,验潮站是唯一可以测量海平面变化的方法,数据相对较少,且无法测量非沿海区域的变化. 1990年代以后,卫星测高的出现使全球海平面观测成为了可能,使人们能够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海平面的变化规律. GRACE重力卫星的出现使海水质量变化的研究成为了可能,可以从物理的角度了解海平面变化的构成因素. 全球海洋质量变化可以用GRACE来直接估算. 由于在沿海区域受到陆地信号的影响,所以对海水质量变化的计算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种方式是去除靠近陆地300 km或者500 km以内的数据(Johnson and Chambers, 2013);另一种是利用正演模型(Chen et al., 2013). Argo浮标出现以后又可以使我们可以了解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进而掌握其对海平面的影响. 现在主要有两种途径可以研究全球海平面变化(重力卫星加上盐温;测高),同时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检核,相互验证. 一方面,观测技术带动了研究方法的进步;另一方面,研究方法的进步也推进了观测技术的进步.2 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2.1 总体海平面变化验潮站资料的时间序列较长,但是自身也存在较多缺点. 首先,验潮站只能分布在大陆边缘沿海地区和岛屿附近,没有远海的观测数据,使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估计和预测与真实的海平面存在一定的偏差. 其次,验潮站得到的海平面数据是以固定在陆地上的水准点为基准,基准点又会受到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于宜法,2004;吴涛等,2006),从而得到的是相对海平面的高度. 另外,不均匀的空间覆盖也是全球平均海平面计算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直到1990年代,大多数基于验潮站数据计算的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估算都是基于一小部分站点数据的线性趋势平均出来的(Douglas, 1991; Peltier and Tushingham, 1991). 这样计算最大的误差是每个站点的陆地垂直运动没有进行改正,之后这种改正也仅考虑了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Peltier, 2001). Wahr等(2000)利用1900~1979年84个验潮站的数据估计了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1.7±0.4 mm/a. Miller和Douglas(2004)利用9个验潮站的数据计算了20世纪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1.5~2 mm/a. 后来一些学者试图利用“重建”技术来推算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Church et al., 2004; Church and White, 2006),该重建技术是利用自1993年以来的卫星测高数据确定的海洋面高变化率的经验正交函数作为基础函数. IPCC(2007)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总结,并达成共识,即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或者半个世纪海平面上升速率大约为1.7 mm/a(Church et al., 2004; Holgate and Woodworth, 2004; Church and White, 2006).海平面变化并不是平稳不变的,从一些较长的验潮站数据就可以看到从19~20世纪的海平面是加速上升的. Church和White(2006)利用1870~2001年的数据得到全球海平上升的加速度为0.013±0.006 mm/a2,且主要的加速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 Woodworth等(2009)利用验潮站数据对19~20世纪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给出了详细的讨论,发现较大的速率发生在1930年以后的几十年和1980年代以后,较小的速率发生在1960年代. 对于这种速率的变化,Merrifield等(2009)认为其中一些变化可能是由于验潮站的空间采样限制造成的. Church和White(2011)利用验潮站数据计算了全球海平面的变化:1880~1935年为1.1±0.7 mm/a,1936~2009年为 1.8±0.3 mm/a,1993~2009年为2.8±0.8 mm/a. 目前一些验潮站配备了GPS观测,从而可以精确地测定陆地的垂直位移,为验潮站数据提供了有效的改正.自1992年海洋测高卫星发射以后,对全球平均海平面进行可靠的估算成为了可能. 利用高精度• 270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 年的卫星测高数据得到1990年代以后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平均大约为3 mm/a(Legeais et al., 2018; Nerem et al., 2018),加速度约为0.084±0.025 mm/a2(Nerem et al., 2018). 然而对区域海平面变化而言,变化速率和加速度可能与全球估计有很大差别,某些地区海平面变化的速率最高可达全球平均海平面的4倍(Palanisamy et al., 2015; Hamlington et al., 2016; Royston et al., 2018). 目前有几家机构提供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它们在处理测高数据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最重要的区别是各种地球物理校正,如大气传播延迟、海洋状态偏差、海洋潮汐和海洋对大气压和风的响应. 总的来说,各机构计算的全球平均海平面的长期变化趋势吻合较好,差别在0.2 mm/a以内,误差主要来自对流层矫正的不确定性,10年期间仪器漂移不确定度范围为0.2~0.3 mm/a(Legeais et al., 2018). 在卫星测高前10年的不确定性较大,Topex-Poseidon(T/P)测量在气候尺度上显示出较大的误差,例如,在没有GRACE数据的情况下计算重力场解,使得轨道解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由于TOPEX-A测高仪的零点漂移,前6年结果误差最大. 最近,通过将卫星测高数据计算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与验潮站测量的数据相比较,再次确认了这种零点漂移的误差(Watson et al., 2015; Ablain et al., 2017; Chen et al., 2017).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Beckley等(2017)认为这种误差是由于机载校准参数不正确造成的. 据估算,TOPEX-A的漂移改正接近1.5 mm/a,不确定度为±0.5~±1.0 mm/a (Watson et al., 2015; Chen et al., 2017; Dieng et al., 2017).本文采用目前四家机构提供的最新的测高数据计算了最近20多年的平均海平面变化. 这四家机构分别为: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CSIRO(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AVISO (Archiving, Valid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其海洋测高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93年1月至2019年10月. 利用上述各种观测数据和数据处理方法,我们计算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其结果在图1中给出. 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海平面在1993~2019年的上升速率约为图 1 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及不同时段上升速率Fig. 1 Global mean sea level change time series and rising rate in different periods第 52 卷 第 3 期常乐,等:全球及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趋势研究进展及展望• 271 •。
我国近年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和分析
收稿 日期 :0 8- 2—1 20 0 6 作者简介 : 张亚彪 ( 9 1一) 男 , 江磐 安 人 , 理工 程 师 , 18 , 浙 助 主要从 事海洋水文研究工 作。
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本文根据我国近年海平 面的变 化趋 势 , 研究 了海平 面变 化 的成 因 , 析了对 分 我国沿海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我 国沿 海海 平面 变 化趋 势
中国陆架 和 边缘 海 是 西 太 平 洋 沟 一弧 一盆 系的
三维模型的建立最终 目标是生成 网格化 的 Gi 重要组成部分。沟 一 一 系是 当前地球科学前沿 r d 弧 盆 数据。由离散数据获得网格数据 , 采用数值分析的方 课题之一 , 也是推动地球科学产生重大理论变革的重 法, 通过一种可靠的、 限接近真实度 的插值方法由 要研究领域。西太平洋沟 一弧 一 无 盆系所在区域 , 国 在 离散数据计算 出每个网格节点的坐标 与 z值 。本 系 防建设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海洋测绘必须紧跟地学 统用 A c a 生成 网格数据 , r p m 生成的网格数据以三 维 研 究 步伐 和充 分运 用其 研 究成 果 。在一 定意义 上 , 中 图形的形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模 型建 立的结果 国海洋地貌数据库系统的研究 , 也是此项前沿课题的 就是生成了 D M数据 , E E D N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存储 组成部分 , 尽管数据库还有 待进一步完善 , 但该数据 设备上, 如果提供给用户使用 , 必须 同时提供一个 图 库的完成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必将对海洋测 形化的界面, 把三维数据显示 出来 , 扩展标准 的操 绘工 程 建设有 着 深远 的影 响 。 并 参考文献 作接 I, : 以便用户通过鼠标键盘等计算机输入设备对 I
现代中国海平面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的初步分析
现代中国海平面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的初步分析
张业成
【期刊名称】《灾害学》
【年(卷),期】1991(006)004
【摘要】本文根据对大量实际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认为:中国区域海面里缓慢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不同地区升降趋向和幅度差异巨大;控制海面变化的因素具有多元化特点;在今后数十年内,气候和海平面的自然变化不剧烈,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幅度不超过1~2mm/a。
【总页数】7页(P18-23,42)
【作者】张业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23
【相关文献】
1.中国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周期与世界未来海平面变化规律 [J], 毕福志;袁又申;林耀光;温庆兰
2.中国近海海平面高度异常特征的初步分析 [J], 王建;沙文钰;卢军治;陈希
3.中国沿岩现代海平面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 [J], 于道永
4.现代海平面上升对广西沿海影响的初步分析 [J], 莫永杰;廖思明;葛文标
5.中国闽粤沿海现代海平面上升的海岸地貌响应 [J], 白鸿叶;王晓岚;邱维理;李容全;朱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近年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和分析张亚彪 孙昊 杨波(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 天津 300450)摘 要:文章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 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论述了我国沿海海平面近年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海平面 变化趋势 成因分析 经济建设 影响 对策1 引言海平面上升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由它带来的严重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在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当前全球环境状况∀就指出:!全球变暖将会加速海平面升高,会引起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会威胁低洼岛屿及疆海地区∀。
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更是呼吁各国政府要重视海平面变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并希望将其纳入!政府决策进程∀。
而在2006收稿日期:2008-02-16作者简介:张亚彪(1981-),男,浙江磐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水文研究工作。
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召集了法国、美国、日本、中国等29个国家、40个国际组织的163位科学家,在巴黎举行了专门针对海平面上升与变异问题的研讨会。
同时我国政府和科学家们对海平面上升的问题也极为重视,国务院领导曾专门对我国海平面研究工作做了重要批示,国家海洋局也根据此批示进一步加强了海平面上升监测、预测及影响评价业务化工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本文根据我国近年海平面的变化趋势,研究了海平面变化的成因,分析了对我国沿海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趋势性库信息查询空间地理位置;根据地理分布查询地貌属性库信息。
通过图形或功能菜单查询海岸地貌、海洋底质相关内容。
5.3 三维地形图形生成技术三维模型的建立最终目标是生成网格化的Gr i d 数据。
由离散数据获得网格数据,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通过一种可靠的、无限接近真实度的插值方法由离散数据计算出每个网格节点的坐标与Z 值。
本系统用A rc m ap 生成网格数据,生成的网格数据以三维图形的形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模型建立的结果就是生成了DE M 数据,DE M 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如果提供给用户使用,必须同时提供一个图形化的界面,把三维数据显示出来,并扩展标准的操作接口,以便用户通过鼠标键盘等计算机输入设备对数据进行诸如放大、缩小、查询等基本的操作。
三维模型显示系统采用ESR I 公司的A rc Objects+VBA 开发,功能包括常用的菜单操作、三维数据的导航、飞行、缩放、观察点设置、以目标为中心缩放、视野缩放、平移、数据属性查询等功能。
6 结束语中国陆架和边缘海是西太平洋沟-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沟-弧-盆系是当前地球科学前沿课题之一,也是推动地球科学产生重大理论变革的重要研究领域。
西太平洋沟-弧-盆系所在区域,在国防建设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海洋测绘必须紧跟地学研究步伐和充分运用其研究成果。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海洋地貌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也是此项前沿课题的组成部分,尽管数据库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该数据库的完成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必将对海洋测绘工程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 朱世立.电子海图应用系统设计[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7[2] 王伟长.地理信息系统控件(Acti ve X)[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81我国近年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和分析 张亚彪 孙昊 杨波D oc u C o m P D F T r i alww w .p d f w i z a r d .c o m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指出:最近3年来,中国全海域海平面都高于常年,其中2006年更是比常年高出71mm 。
中国全海域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mm /年,高于全球1.8mm /年的平均值,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分别为2.2mm /年、2.5mm /年、3.1mm /年和2.4mm /年。
与2003年相比,近3年中国全海域海平面变化呈起伏上升趋势,其中,大部分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域海平面变化趋势与全海域一致,天津呈持续上升趋势,上海和广西低于2003年,呈波动起伏状态。
资料同时还显示,预计未来3至1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比2006年上升9~31mm 。
3 海平面变化成因分析海平面上升成因非常复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绝对海平面上升,即气候变暖引起的极地冰盖和陆源冰川冰帽融化、海洋热膨胀等,直接造成了全球性的海平面上升。
在未来100年间,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存在,中国沿海的海平面变化将受其直接影响。
二是相对海平面上升,即地面沉降、河流、季风和海流等变化引起区域性的海平面上升。
如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天津、上海和广州等,位于河口淤积平原,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大型建筑物群增加的地面负载,加速了地面沉降,造成了海平面相对上升。
但往往某个区域的海平面上升同时包括了全球性因素和区域性因素,全球性和区域性各因素本身变化情况、对海平面上升影响的贡献大小、影响方式等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了海平面上升成因分析的不确定性。
4 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岛屿国家和沿海地区带来的灾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使沿海地区灾害性的风暴潮发生更为频繁,洪涝灾害加剧,沿海低地和海岸受到侵蚀,海岸后退,滨海地区用水受到污染,农田盐碱化,潮差加大,波浪作用加强,减弱沿岸防护堤坝的能力,迫使设计者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增加工程项目经费投入,还将加剧河口的海水入侵,增加排污难度,破坏生态平衡。
而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6%,全国大城市有70%以上、全国总人口的41%以上、社会总财富的60%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区。
同时 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指出:在2004-2006年期间,我国沿海遭受海洋灾害的频度和强度都重于常年,特别是环渤海地区及江苏、海南沿海部分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和海岸侵蚀呈上升和加剧的趋势更加明显。
因此,研究海平面上升对这些地区造成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通过近几年不断地监测和研究发现,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1 海岸侵蚀加剧海平面上升,加强了海洋动力作用,使海岸侵蚀加剧,特别是砂质海岸受害更大。
据统计,2004-2006年,山东烟台、青岛、威海、日照等地区海水入侵累计面积己达649km 2;龙口至烟台海岸侵蚀长度约30km,累积最大侵蚀宽度达57m;上海市崇明岛东岸侵蚀长度达8.14km,最大侵蚀宽度67m;海南全省遭受侵蚀的海岸线长度己达300km,三亚湾和亚龙湾最为严重,侵蚀速度为每年1m ~2m,使当地海岸工程设施和海滨旅游区受到严重威胁。
4.2 风暴潮灾害加剧海平面上升是气候变暖产生的结果,而气温上升将会导致台风强度的增加,使一些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频发。
同时随着海平面的升高,风暴潮位也会相应抬升,使原有的海堤和挡潮闸的防潮能力受到减弱,增大了遭受风暴潮灾害袭击的可能性和破坏的影响力。
如2003年渤海湾沿岸部分地区受风暴潮的袭击,发生了海水倒灌和海水漫堤现象,使受淹地区的积水深度达0.5-0.8m 。
而在2004-2006年期间登陆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台风风暴潮竟达17次之多,其中2005年8月的台风!麦莎∀,给浙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5.6亿元人民币;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期间更是碰上了天文大潮期和季节性海平面最高期,沿岸多个站的潮位都超过当地历史最高水平,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3 港口功能减弱海平面上升降低了港口码头及仓库的标高,增加了遭受风暴潮淹没的次数,使港口功能日益减弱,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例如,天津港老码头泊位和仓库的标高已较原设计标准降低0.5-0.8m,码头最低处已降至历史最高潮位以下近1.0m,因此1992年的台风暴潮给港口老码头造成4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为此,天津市现提高了城市防护工程设计标准,加固了139km 的海挡,同时还在尚未封闭的16.2km 的海岸线上新建海挡,以保障该地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4.4 土地流失严重、盐碱化加剧海平面上升造成了海岸线后退,导致土地流失严重、盐碱化加剧。
如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沙螺寮村到2005年被淹没的土地面积达4.2k m 2,造成100多户村民迁移。
2004#2006年期间,秦皇岛市海82天津航海 2008年第2期D oc u C o m P D F T r i alww w .p d f w i z a r d .c o m港区和抚宁县部分地段海水入侵长度已达32km,造成300多平方公里面积土地盐碱化;海口市海甸岛和新埠岛长约6k m 岸线因海岸侵蚀损失土地约1.5k m 2。
4.5 城市供水不畅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影响沿海平原的陆地径流和地下水的水质,海水随河流侵入内陆,使地下水水质咸化、盐度升高,影响城市供水和工农业用水,同时造成现有的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不畅和报废。
虽然我国部分城市正在逐步的完善沿海海防设施,使沿海地区防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大幅提高,但受天文大潮、季节性海平面升高和干旱等因素影响,咸潮入侵频度和程度不断加重。
近年,上海市由于受咸潮频繁入侵的影响,地下水盐渍加重,城市供水系统遭到破坏,严重危害了当地的水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
珠三角地区也相继发生了多次严重的咸潮入侵,使当地地下水的盐度升高,影响了当地的供水系统。
5 关于海平面上升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发达、高速发展的地区。
海平面缓慢而持续上升将成为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既需要有长远规划和打算,又需要及早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响,以达到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持续、高效、协调发展的目的。
为此建议:5.1 提高设计标准,加强抵抗风暴潮和洪水的能力由于我国沿海地区可参考的历史资料比较缺乏,许多早期堤防工程的设计标准较低,能抵御百年以上洪水或风暴潮灾害的不多。
海平面上升将导致围堤防御能力降低,使原设计能抗百年一遇的工程只能抵御20年一遇的甚至10年一遇的灾害。
鉴于近年我国沿海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建设得到巨大发展,同样的风暴潮灾害会带来比以往更多倍的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确保沿海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应按照经济发展程度,采用不同的工程标准,把加高加固沿海和大河口的堤防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5.2 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地面沉降及海岸侵蚀专家认为,比起冰川融化、海水上涨,更为可怕的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大幅度地面沉降,它正使一些沿海地区一步步!滑向大海∀。
要想遏制和减缓未来海平面的上升势头,除了全球共同努力减轻温室效应外,当务之急还须对由于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沿海地区,要有规划地、合理地、有控制地利用地下水,并持续进行人工回灌,控制地面沉降;对沿海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区,采用海水替代地下水,减少或不采用地下水作为注水采油的水源,以缓解地面沉降;对海岸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要加强对沿海湿地、河口和洪积平原的保护,减缓其破坏程度,提高自然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