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以太网解决方案
车载wifi解决方案
车载wifi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车载wifi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需求。
无论是商务差旅还是家庭出游,车载wifi可以让人们在车上畅享互联网的便利,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信息时代便捷生活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车载wifi的解决方案,从技术、费用和使用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1. 技术方案:车载wifi的实现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网络连接方式和信号覆盖范围。
目前流行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数据卡实现车载wifi,另一种是通过车载路由器实现。
数据卡方案是将一个带有流量套餐的数据卡插入到车载设备中,利用3G或4G网络进行上网。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成本较低,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缺点是受网络覆盖范围的限制,当车辆处于偏远地区或信号较差的地方时,上网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车载路由器方案是将一个专门的车载路由器安装在车辆中,通过连接车载路由器的wifi信号,乘客可以在车上畅享高速稳定的互联网。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信号覆盖范围广,上网速度快,且支持多设备同时连接。
缺点是需要一定的安装和配置过程,成本较高。
2. 费用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车载wifi解决方案时,除了技术方案外,费用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数据卡方案的费用主要包括数据卡的套餐费用和上网流量的消耗费用。
不同的运营商和套餐计划价格不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
而车载路由器方案则需要考虑设备的购买、安装和维护费用,以及上网流量的消耗费用。
综合比较下来,数据卡方案相对来说费用更为灵活和可控。
3. 使用体验:除了技术方案和费用,使用体验也是考虑车载wifi解决方案的重要因素。
数据卡方案的使用体验主要受限于网络信号质量和速度,当车辆行驶在信号较差的地方时,上网速度可能会变慢,甚至无法上网。
而车载路由器方案则可以提供稳定快速的上网体验,无论车辆行驶在何处,乘客都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网络连接。
此外,车载路由器方案还支持多设备同时连接,方便多人共享上网,满足了人们对互联网的多元化需求。
车载以太网讲解及降噪方法
车载以太网讲解及降噪方法一、车载以太网定义车载以太网是一种连接车内电子单元的新型局域网技术,在单对非屏蔽双绞线上可实现100 Mbit/s 甚至1 Gbit/s 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满足汽车行业高可靠性、低电磁辐射、低功耗、带宽分配、低延迟以及同步实时性等方面的要求。
常用的以太网和车载以太网主要是在物理层不同,基本架构依然是MAC+PHY芯片+传输链路。
主要有100M和1G两种标准。
对于100M车载以太网在PHY层主要有两个规范:BroadR-Reach和100Base-T1,两者都是明确为汽车应用设计的,并且它们之间有很多重叠。
而1000Base-T1这是千兆车载以太网的物理层技术标准。
100Base-T1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使用单对差分线实现数据传输,从成本上来说降低了线束的成本和重量。
办公用以太网采用了100Base-TX或1000Base-T标准,而用于汽车的以太网则规定使用100Base-T1或1000Base-T1标准。
二、车载以太网标准车载以太网标准化主要由IEEE802.3 和IEEE802.1 工作组、AUTOSAR 联盟、OPEN 联盟及AVnu 联盟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标准化汇总如下表:三、车载以太网应用车载以太网被定义为下一代车载局域网络技术,短期内无法全部取代现有车载网络。
依据车载以太网在汽车网络上的应用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局部网络阶段、子网络阶段、多子网络阶段。
局部网络阶段:可单独在某个子系统上应用车载以太网技术,实现子系统功能,如基于DoIP 协议的OBD 诊断、使用IP 协议的摄像头等;子网络阶段:可将某几个子系统进行整合,构建车载以太网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的功能,如基于AVB 协议的多媒体娱乐及显示系统、ADAS 系统等;多子网络阶段:将多个子网络进行整合,车载以太网作为车载骨干网,集成动力、底盘、车身、娱乐等整车各个域的功能,形成整车级车载以太网络架构,实现车载以太网在车载局域网络上的全面应用车载作为支持ADAS的设备,各种传感器和摄像头已被逐渐配置于汽车中。
车载以太网解决方案,你了解多少?
车载以太网解决方案,你了解多少?引言:近年来,为了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要求,车载以太网技术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而以太网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车载网络架构的趋势之一,其发展之迅猛,使得各主机厂纷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投入研发。
一为什么使用车载以太网| 对高带宽的要求随着驾驶辅助系统(ADAS)、信息娱乐系统等技术的发展,目前对车载网络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超出了CAN、CAN FD等传统网络的承载能力,由此促进了车载以太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 线束成本传统汽车上的线束相对较多,且布线重量较重。
而博通公司研发的BroadR-Reach技术,采用单对的非屏蔽双绞线进行信号传输,使得电缆重量减轻30%,且降低连接成本可达80%。
| 新的电气架构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已难以承载汽车越来越复杂的功能,而未来则是按照不同功能域集中控制ECU的划分思路,并采用域控制器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车载以太网协议架构和传统以太网相比,车载以太网对物理层进行了修改,引入了新的100BASE-T1、1000BASE-T1。
车载以太网协议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五层协议系统: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每一层都具有不同的功能。
三业务范围风丘科技为您提供全流程的解决方案,覆盖电子电器架构开发、规范定义、原型车辆开发、测试与验证的解决方案,横跨了汽车开发的生命周期。
| 电子电气架构开发电子电气架构开发是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顶层设计,其目的是在功能需求、法规和设计要求等特定约束下,通过对功能、性能、成本和装配等各方面进行分析,以得到更佳的系统方案。
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以下六大部分内容的服务。
| 数据库创建工具VisualXML是网络数据库自动转换工具。
其利用标准的Excel网络调查表来描述ECU的通信矩阵,并且可一键式轻松转换DBC、LDF和ARXML等多种文件格式,还支持CAN/CAN FD、LIN和以太网等总线标准。
车上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车上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第1篇车上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满足用户在出行过程中对无线网络的需求,提高用户乘车体验,本公司决定针对车辆设计一套合法合规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二、项目目标1. 实现车辆内无线网络的全覆盖,确保用户在乘车过程中能够流畅地使用网络。
2. 保障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3. 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项目的合法合规性。
三、方案设计1. 无线网络设备选型(1)车载无线接入点(AP):选用高性能、稳定性强的无线AP,支持802.11ac协议,提供高速无线网络接入。
(2)车载交换机:选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提供高速有线网络连接,满足车辆内部设备的数据传输需求。
2. 无线网络覆盖设计(1)车厢内部:在车厢内合理布置无线AP,确保无线信号覆盖均匀,无死角。
(2)车厢外部:在车辆外部安装天线,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满足乘客在上下车时的网络需求。
3. 无线网络安全设计(1)采用WPA3加密协议,保障无线网络的加密强度。
(2)设置独立无线网络SSID,与公共网络隔离,降低安全风险。
(3)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防止恶意攻击。
4. 合法合规性保障(1)遵循我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个人信息。
(2)取得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合法开展无线网络覆盖业务。
(3)与运营商合作,确保无线网络服务合法合规。
四、实施步骤1. 搭建测试环境,对选型设备进行性能测试,确保设备满足项目需求。
2. 设计无线网络覆盖方案,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进行调整。
3. 与车辆制造商沟通,确保无线网络设备与车辆兼容。
4. 部署无线网络设备,进行现场调试,确保无线网络覆盖效果。
5. 开展无线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
6. 联合运营商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取得相关审批手续。
7. 正式上线运营,持续优化无线网络服务。
一种提升车载以太网抗扰性能的创新解决方案
一种提升车载以太网抗扰性能的创新解决方案
林荣生;张园
【期刊名称】《安全与电磁兼容》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传统以太网模块的布线方法丢包率过高,通过在PCB板布线上采用差分线分段等长(提升差分线共模抑制比)、分段计算走线阻抗(提升阻抗一致性)、隔层回流(提升阻抗一致性)、挖空PCB局部区域(提升外界干扰的平衡性)等4项创新性方案后,大幅度提升了车载以太网的抗干扰性能,顺利通过了测试验证,且做到了丢包率为零的完美结果.
【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林荣生;张园
【作者单位】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博通致力车载以太网的应用和创新 [J], 张颖
2.智能网联、信息安全、车载以太网,汽车电子行业热点趋势大探讨——2016(第四届)国际汽车电子创新技术论坛暨汽车电子创新产品评选颁奖典礼在沪举办[J], ;
3.捷豹路虎选择思博伦车载以太网一致性测试解决方案 [J], ;
4.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J],
5.思博伦推出业界第一种汽车以太网测试解决方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五章 车载以太网【车载网络及信息技术】
车载以太网
• 由于车载以太网的特点,在车辆上主要作为信息主干网络和车载 信息系统的通信网络,图5-1是一个以车载以太网为骨干网的车 上通信网络示例。
• 其中,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动力传动系统以及车身控制等这些要 求实时性可靠性高、传输的数据短、数据量少的系统会仍继续使 用CAN、FlexRay等网络
第五章 车载以太网
• 车载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从串行通信,到工业总线,再到 总线网络。随着车载电子控制和信息装置的增加以及信 息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更高级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是 必然的。
• 多媒体、电子地图、INTERNET网络信息等在车上的应用 • 在车上使用以太网,并对其适当修改,既要保持以太网
的优势特点,又要满足车辆环境的要求,这就是所谓车 载以太网
• 7) 媒介访问方式为CSMA / 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 测),原理简单,技术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地位平等, 不需集中或优先级控制;
• 8) 传输速度为10 Mbps,100 Mbps或以上,目前千兆以太 网和万兆以太网已经投入使用;
• 9) EMC性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计, 以满足OEM的EMC要求。
Ethernet Ethernet
Ethernet
6
图5-1:以车载以太网为骨干网的车上通信网络架构
7
第一节 以太网简介
➢一、定义 • 符合IEEE802.3规范的计算机网络就称为以太网。以太网最
早由Xerox(施乐)公司推出,于1980年DEC、Intel和Xerox 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 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 (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它们都符合 IEEE802.3。
360全景泊车以太网环视系统解决方案
360全景泊车以太网环视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采用以太网技术,通过将摄像头连接到车辆的以太网网络中,实现多个摄像头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这种以太网环视系统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保证实时的图像显示和多摄像头的协同工作,提供全景监控效果。
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摄像头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
摄像头模块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摄像头应安装在车辆的前、后、左、右和顶部,可以通过广角镜头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并具备夜视功能,以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和可视范围。
以太网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摄像头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摄像头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到车辆的以太网网络中,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图像数据,这种以太网通信方式可以保证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的连接。
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处理从摄像头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将多个摄像头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并合成成全景图像。
同时,该图像处理模块还可以进行图像变形校正、图像增强和噪声抑制等处理,以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图像显示效果。
显示模块是该系统的输出部分,将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全景图像显示在驾驶员的车辆显示器上,驾驶员可以通过该显示器实时观察车辆周围环境,辅助进行泊车操作。
显示模块还可以提供多种显示模式,例如分割模式、叠加模式和全景模式,以满足驾驶员的不同需求。
360全景泊车以太网环视系统解决方案的应用前景广阔。
它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准确地观察车辆周围的环境,提高泊车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与其他驾驶员辅助系统集成,例如倒车雷达、电子稳定系统等,提供更全面的驾驶员辅助功能,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360全景泊车以太网环视系统还可以与自动驾驶系统集成,实现车辆的自动泊车功能,大大提高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总之,360全景泊车(高级驾驶员辅助)以太网环视系统解决方案是一种创新的技术,通过全景监控车辆周围的环境,帮助驾驶员进行泊车操作,并提高驾驶安全性。
汽车以太网的做法和原理
汽车以太网的做法和原理
汽车以太网(Automotive Ethernet)是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汽车网络通信标准。
它的做法和原理如下:
1. 物理层:汽车以太网使用双绞线作为物理层的传输媒介,通过行车总线(Cable Harness)将以太网线缆连接到车辆内部的各个模块或者外部的设备。
2. 数据链路层:汽车以太网使用802.3协议定义的数据链路层,通过以太网帧格式来传输数据。
其中,以太网帧头部包含目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以及以太网协议类型等字段。
而在传输速率上,汽车以太网通常采用的是千兆以太网(1 Gbps)或者万兆以太网(10 Gbps)。
3. 网络层:汽车以太网可以使用标准的TCP/IP协议栈来实现网络层功能。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车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还可以连接到外部的服务器或者云平台。
4. 应用层:汽车以太网支持车载设备和车辆控制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
通过以太网接口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例如远程诊断、软件更新、娱乐系统等应用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汽车以太网通常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来增强通信性能,如时间敏感网络(Time-Sensitive Networking,TSN)、故障容错等。
总的来说,汽车以太网的做法和原理类似于传统以太网,但针对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改进,以满足车辆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的需求。
车载WiFi系统应用解决方案
车载WiFi系统应用解决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和需求分析1.1项目背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台式电脑的3.80亿,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中提到,在选取的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50个主要城市中,居民平均单行上班时间要花39分钟。
而大部分上班族选用的上班交通工具均为公交车,而且途中都在使用手机、Pad等上网浏览新闻、刷微博、听音乐、看视频等。
公共交通系统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为了提供给乘客更智能、更舒适、更便捷的乘车环境和相关设施,将无聊的上班时间变得有趣而且有用,结合目前已经日益成熟的3G无线信息系统,希望在载客运输的基本职能上给乘客带来出更多有价值的增值服务,要求能够通过3G和wifi覆盖的内部网或者因特网发布影视、广告、宣传片、管理条例、紧急预警、积极通知等各类多媒体信息。
既是提高企业形象、口碑和提供统一的管理平台,也是一种便民措施,受益的用户群不仅涵盖乘客、广告商等同时也包含公交系统企业内部。
架起了内部员工之间、与客户之间的多媒体信息桥梁。
从受众的视听感受来看,音视频往往会更加形象、便于记忆,达到更准确、及时的传播今天,信息全球化已不再是一个停留在纸面上的名词或概念,它已经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越来越大的效应,并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发展趋势。
基于国内运营商3G网络建设的特殊情况,三家主要运营商分别持有不同制式的3G网络牌照,而为了更好的占领数据网络用户端市场,弥补3G网络现有速率、容量、覆盖率的不足,各家运营商都在建设WLAN网络作为补充。
对于中国联通而言,目前WCDMA制式3G网络的高速率与稳定性是相对于其他运营商的明显优势,但在WLAN的建设速度和覆盖水平则和移动与电信有一定差距,但由于3G网络的优势,因此并没有对现有业务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目前的影响主要是在品牌方面。
博通BroadR、Reach汽车以太网解决方案
第一种电路原理: AC220V电压经D3半波整流、C1滤波后得到约+300V电压,一路经开关变压器T初级绕组L1加到开关管Q2 c极,另一路经启动电阻R3加到Q2 b极,Q2进入微导通状态,L1中产生上正下负的感应电动势,则L2中产生上负下正的感应电动势。
L2中的感应电动势经R8、C2正反馈至Q2 b极,Q2迅速进入饱和状态。
在Q2饱和期间,由于L1中电流近似线性增加,则L2中产生稳定的感应电动势。
此电动势经R8、R6、Q2的b-e 结给C2 充电,随着C2的充电,Q2 b极电压逐渐下降,当下降至某值时,Q2退出饱和状态,流过L1中的电流减小,L1、L2中感应电动势极性反转,在R8、C2的正反馈作用下,Q2迅速由饱和状态退至截止状态。
这时,+300V 电压经R3、R8、L2、R16对C2反向充电,C2右端电位逐渐上升,当升至一定值时,在R3的作用下,Q2再次导通,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形成自激振荡。
在Q2导通期间,L3中的感应电动势极性为上负下正,D7截止;在Q2截止期间,L3中的感应电动势极性为上正下负,D7导通,向外供电。
图1 中,VD1、Q1等元件组成稳压电压。
若输出电压过高,则L2绕组的感应电压也将升高,D1整流、C4滤波所得电压升高。
由于VD1两端始终保持 5.6V的稳压值,则Q1 b极电压升高,Q1导通程序加深,即对Q2 b极电流的分流作用增强,Q2提前截止,输出电压下降若输出电压降低,其稳压控制过程与上述相反。
另外,R6、R4、Q1组成过流保护电路。
若流过Q2的电流过大时,R6上的压降增加,Q1导通,Q2截止,以防止Q2过流损坏。
第二种电路原理:220V交流输入,一端经过一个4007半波整流,另一端经过一个10欧的电阻后,由10uF电容滤波。
这个10欧的电阻用来做保护的,如果后面出现故障等导致过流,那么这个电阻将被烧断,从而避免引起更大的故障。
右边的4007、4700pF电容、82K Ω电阻,构成一个高压吸收电路,当开关管 13003关断时,负责吸收线圈上的感应电压,从而防止高压加到开关管13003上而导致击穿。
车载以太网AVB技术让汽车车联网无限可能
车载以太网AVB技术让汽车车联网无限可能讨论车载以太网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以太网的发展过程及现状,1963年“The Intergalactic Computer Network”的概念被认为是现代Internet的起源;1969年“Th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ARPANET) ”是第一个执行TCP/IP的网络,也是“global Internet”的起源;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以太网技术经历了多次技术突破与革新,传输介质涵盖了光纤、双绞线、无线等,带宽已经达到10Gbit/s;尽管以太网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以太网与生俱来的“simpler, faster, and cheaper”的特点始终伴随着以太网的进步,如今以太网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所有生活;行业发展脉络渐趋清晰早在2015年1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工信部就研究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其中指出要“加快基于IPv6、工业以太网、泛在无线、软件定义网络(SDN)、5G及工业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工业互联网部署”,“推动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在工厂无线应用、标识解析、工业以太网、IPv6应用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该行动计划的制定,无疑会加快车载以太网技术的研发工作。
时间来到2010年,以太网与生俱来的特点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引起了汽车及汽车电子行业的注意,“The OPEN Alliance (One-Pair Ether-Net) Special Interest Group (SIG)”应运而生专门从事以太网在车辆应用的研究;2015年左右随NXP、Broadcom等芯片制造商完成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研发和量产,以太网“上车”的愿望得以落实,车载以太网依旧继承了“simpler, faster, and cheaper”的特点,并且将其与车辆的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结合。
干货汽车以太网互联技术
干货汽车以太网互联技术成长在三交· 链接你我他网卡初步认识网络适配器又称网卡或网络接口卡(NIC),英文名Network Interface Card.它是使计算机联网的设备.平常所说的网卡就是将PC机和LAN连接的网络适配器.网卡(NIC) 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数据在计算机总线中传输是并行方式即数据是肩并肩传输的,而在网络的物理缆线中说数据以串行的比特流方式传输的,网卡承担串行数据和并行数据间的转换.网卡在发送数据前要同接收网卡进行对话以确定最大可发送数据的大小,发送的数据量的大小,两次发送数据间的间隔,等待确认的时间,每个网卡在溢出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数据量,数据传输的速度.它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带宽,总线方式,电气接口方式等.它的基本功能为:从并行到串行的数据转换,包的装配和拆装,网络存取控制,数据缓存和网络信号.网卡的主要工作原理:发送数据时, 计算机把要传输的数据并行写到网卡的缓存,网卡对要传输的数据进编码(10M以太网使用曼切斯特码,100M 以太网使用差分曼切斯特码), 串行发到传输介质上.接收数据时, 则相反.1. 网卡的基本构造以最常见的PCI 接口的网卡为例,一块网卡主要由PCB 线路板,主芯片,数据汞,金手指(总线插槽接口) ,BOOTROM,EEPROM,晶振,RJ45接口,指示灯,固定片等等,以及一些二极管,电阻电容等组成.网卡包括硬件和固件程序(只读存储器中的软件例程),该固件程序实现逻辑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控制的功能,还记录唯一的硬件地址即mac地址,网卡上一般有缓存.网卡须分配中断irq及基本i/o端口地址,同时还须设置基本内存地址(base memory address)和收发器(transceiver)1.网卡的控制芯片:网卡中最重要元件,是网卡的控制中心,有如电脑的cpu,控制着整个网卡的工作,负责数据的传送和连接时的信号侦测.早期的10/100Mbps的双速网卡会采用两个控制芯片(单元)分别用来控制两个不同速率环境下的运算,而目前较先进的产品通常只有一个芯片控制两种速度.常见的 10/100/1000M bps自适应网卡芯片有 Intel 的8254* 系列,Broadcom 的BCM57**系列,Marvell的88E8001/88E8053/88E806*系列,Realtek的RTL8169S-32/64,RTL8110S-32/64(LOM),RTL8169SB,RTL8110SB(LOM) ,RTL8168(PCI Express) ,RTL8111(LOM,PCI Express) 系列,VIA 的VT612*系列等等.2.晶体震荡器:负责产生网卡所有芯片的运算时钟,其原理就象主板上的晶体震荡器一样,通常网卡是使用20或25hz的晶体震荡器.千兆网卡使用62.5MHz或者125MHz晶振.3.boot rom插槽:如无特殊要求网卡中的这个插槽处在空置状态.一般是和boot rom芯片搭配使用,其主要作用是引导电脑通过服务器引导进入操作系统.boot rom就是启动芯片,让电脑可以在不具备硬盘,软驱和光驱的情况下,直接通过服务器开机,成为一个无硬盘无软驱的工作站.没有软驱就无法将资料输出,这样也可以达到资料保密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节省下购买这些电脑部件的费用.在使用boot rom时要注意自己使用何种网络操作系统,通常有boot rom for nt,boot rom for unix,boot rom for netware等,boot rom启动芯片要自行购买.4.eeprom:从前的老式网卡都要靠设置跳线或是dip开关来设定irq,dma和i/o port等值,而现在的网卡则都使用软件设定,几乎看不见跳线的存在.各种网卡的状态和网卡的信息等数据都存在这颗小小的eeprom里,通过它来自动设置.里面记录了网卡芯片的供应商ID,子系统供应商ID,网卡的MAC地址,网卡的一些配置,如SMI总线上PHY的地址,BOOTROM的容量, 是否启用BOOTROM引导系统等东西.5.数据汞:这是消费级PCI 网卡上都具备的设备,数据汞也被叫做网络变压器或可称为网络隔离变压器.它在一块网卡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传输数据,它把PHY 送出来的差分信号用差模耦合的线圈耦合滤波以增强信号,并且通过电磁场的转换耦合到不同电平的连接网线的另外一端;一是隔离网线连接的不同网络设备间的不同电平,以防止不同电压通过网线传输损坏设备.除此而外,数据汞还能对设备起到一定的防雷保护作用.6.rj-45和bnc接头: rj-45是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网卡接口,在100mbps网中最常应用.bnc是采用细同轴电缆作为传输媒介.7.信号指示灯:在网卡后方会有二到三个不等的信号灯,其作用是显示目前网络的连线状态,通常具有tx和rx两个信息.tx代表正在送出资料,rx代表正在接收资料,若看到两个灯同时亮则代表目前是处于全双工的运作状态,也可由此来辨别全双工的网卡是否处于全双工的网络环境中.也有部分低速网卡只用一个灯来表示信号,通过不同的灯光变换来表示网络是否导通.8.WOL:有些网卡会有WOL的功能, WOL网络开机的功能(wake on line).它可由另外一台电脑,使用软件制作特殊格式的信息包发送至一台装有具wol功能网卡的电脑,而该网卡接收到这些特殊格式的信息包后,就会命令电脑打开电源,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网卡支持网络开机的功能.2. 网卡的分类•以传输速率可分为:10Mbps网卡,100Mbps网卡,1000Mbps网卡,10GMbps网卡.目前常见的三种架构有10baset,100basetx与base2,前两者是以rj-45双绞线为传输媒介,传输速率分别为10Mbps和100Mbps.而双绞线又分为category 1至category 5五种规格,分别有不同的用途以及频宽,category通常简称cat,只要使用cat5规格的双绞线皆可用于10/100mbps的网卡上.而10base2架构则是使用细同轴电缆作为传输媒介,传输速率只有10Mbps.这里提到的10Mbps或100Mbps是指网卡上的最大传送速率,而并不等于网络上实际的传送速度,实际速度要考虑到传送的距离,线路的品质,和网络上是否拥挤等因素,这里所谈的bps 指的是每秒传送的bit(1个byte=8个bit).而100Mbps则称为高速以太网卡(fast ethernet),多为PCI/PCI-E接口.当前市面上的pci网卡多具有10/100/1000Mbps自动切换的功能,会根据所在的网络连线环境来自动调节网络速度.1000 Mbps以太网卡多用于交换机或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高速链路或backbone.•以接口类型可分为:ISA接口网卡,PCI/ PCI-X/ PCI-E接口网卡,USB接口网卡和笔记本电脑专用的PCMCIA接口.现在的ISA接口的网卡均采用16bit的总线宽度,其特性是采用programmed i/o的模式传送资料,传送数据时必须通过cpu在i/o上开出一个小窗口,作为网卡与pc之间的沟通管道,需要占用较高的cpu使用率,在传送大量数据时效率较差. PCI接口的网卡则采用32bit的总线频宽,采用bus master的数据传送方式,传送数据是由网卡上的控制芯片来控制,不必通过i/o端口和cpu,可大幅降低cpu的占用率,目前产品多为10/100Mbps双速自动侦测切换网卡.•以传输方式可分为:半双工网卡,全双工网卡.半双工网卡无法同一时间内完成接收与传送数据的动作,如10base2使用细同轴电缆的网络架构就是半双工网络,同一时间内只能进行传送或接收数据的工作,效率较低.要使用全双工的网络就必须要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线才能达到,并且也要搭配使用全双工的集线器,要使用10base或100basetx的网络架构,网卡当然也要是全双工的产品.•以传输介质可分为:rj-45双绞线的网卡与bnc的同轴电缆两种,有的网卡同时具有两种接头,可适用于两种网络线,但无法两个接头同时使用.另外还有光纤接口的网卡,通常带宽在1000 Mbps.•其它网卡:从网络传输的物理媒介上还有无线网卡,利用2.4GHz的无线电波来传输数据.目前ieee有两种规范802.11和802.11b,最高传输速率分别为2Mbps和11Mbps,接口有PCI,USB和PCMCIA几种.Mac与Phy组成原理的简单分析1. general下图是网口结构简图.网口由CPU、MAC和PHY三部分组成.DMA控制器通常属于CPU的一部分,用虚线放在这里是为了表示DMA控制器可能会参与到网口数据传输中.对于上述的三部分,并不一定都是独立的芯片,根据组合形式,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CPU集成MAC与PHY;2.CPU集成MAC,PHY采用独立芯片;3.CPU不集成MAC与PHY,MAC与PHY采用集成芯片;本例中选用方案二做进一步说明,因为CPU总线接口很常见,通常都会做成可以像访问内存一样去访问,没必要拿出来说,而Mac与PHY 之间的MII接口则需要多做些说明.下图是采用方案二的网口结构图.虚框表示CPU,MAC集成在CPU 中.PHY芯片通过MII接口与CPU上的Mac连接.在软件上对网口的操作通常分为下面几步:1.为数据收发分配内存;2.初始化MAC寄存器;3.初始化PHY寄存器(通过MIIM);4.启动收发;2. MIIMII接口是MAC与PHY连接的标准接口.因为各厂家采用了同样的接口,用户可以根据所需的性能、价格,采用不同型号,甚至不同公司的phy芯片.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MII接口中的收发两组总线实现.而对PHY芯片寄存器的配置信息,则通过MII总的一组串口总线实现,即MIIM(MII Management).下表列出了MII总线中主要的一些引脚PIN Name Direction DescriptionTXD[0:3] Mac to Phy Transmit DataTXEN Mac to Phy Transmit EnableTXCLK Mac to Phy Transmit ClockRXD[0:3] Phy to Mac Receive DataRXEN Phy to Mac Receive EnableRXCLK Phy to Mac Receive ClockMDC Mac to Phy Management Data ClockMDIO Bidirection Management Data I/OMIIM只有两个线, 时钟信号MDC与数据线MDIO.读写命令均由Mac发起, PHY不能通过MIIM主动向Mac发送信息.由于MIIM只能有Mac发起, 我们可以操作的也就只有MAC上的寄存器.3. DMA收发数据总是间费时费力的事,尤其对于网络设备来说更是如此.CPU做这些事情显然不合适.既然是数据搬移,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让DMA来做.毕竟专业的才是最好的.这样CPU要做的事情就简单了.只需要告诉DMA起始地址与长度, 剩下的事情就会自动完成.通常在MAC中会有一组寄存器专门用户记录数据地址, tbase与rbase, cpu按MAC要的格式把数据放好后, 启动MAC的数据发送就可以了.启动过程常会用到寄存器tstate.4. MACCPU上有两组寄存器用与MAC.一组用户数据的收发,对应上面的DMA;一组用户MIIM,用户对PHY进行配置.两组寄存器由于都在CPU 上,配置方式与其他CPU上寄存器一样,直接读写即可.数据的转发通过DMA完成.5. PHY该芯片是一个10M/100M Ethernet网口芯片PHY芯片有一组寄存器用户保存配置,并更新状态.CPU不能直接访问这组寄存器,只能通过MAC上的MIIM寄存器组实现间接访问.同时PHY芯片负责完成MII总线的数据与Media Interface上数据的转发.该转发根据寄存器配置自动完成,不需要外接干预.以太网芯片MAC和PHY的关系问:如何实现单片以太网微控制器?答:诀窍是将微控制器、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器(MAC)和物理接口收发器(PHY)整合进同一芯片,这样能去掉许多外接元器件.这种方案可使MAC和PHY实现很好的匹配,同时还可减小引脚数、缩小芯片面积.单片以太网微控制器还降低了功耗,特别是在采用掉电模式的情况下. 问:以太网MAC是什么?答:MAC即Media Access Control,即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协议.该协议位于OSI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的下半部分,主要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在发送数据的时候,MAC协议可以事先判断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如果可以发送将给数据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最终将数据以及控制信息以规定的格式发送到物理层;在接收数据的时候,MAC协议首先判断输入的信息并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则去掉控制信息发送至LLC层.该层协议是以太网MAC由IEEE-802.3以太网标准定义.最新的MAC同时支持10Mbps和100Mbps两种速率.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其实包含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一块以太网卡MAC芯片的作用不但要实现MAC子层和LLC子层的功能,还要提供符合规范的PCI界面以实现和主机的数据交换.MAC从PCI总线收到IP数据包(或者其他网络层协议的数据包)后,将之拆分并重新打包成最大1518Byte,最小64Byte的帧.这个帧里面包括了目标MAC地址、自己的源MAC地址和数据包里面的协议类型(比如IP数据包的类型用80表示).最后还有一个DWORD(4Byte)的CRC 码.可是目标的MAC地址是哪里来的呢?这牵扯到一个ARP协议(介乎于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协议).第一次传送某个目的IP地址的数据的时候,先会发出一个ARP包,其MAC的目标地址是广播地址,里面说到:”谁是xxx.xxx.xxx.xxx这个IP地址的主人?”因为是广播包,所有这个局域网的主机都收到了这个ARP请求.收到请求的主机将这个IP 地址和自己的相比较,如果不相同就不予理会,如果相同就发出ARP响应包.这个IP地址的主机收到这个ARP请求包后回复的ARP响应里说到:”我是这个IP地址的主人”.这个包里面就包括了他的MAC地址.以后的给这个IP地址的帧的目标MAC地址就被确定了.(其它的协议如IPX/SPX也有相应的协议完成这些操作.)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关联关系保存在主机系统里面,叫做ARP表,由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完成.在Microsoft的系统里面可以用arp-a的命令查看ARP表.收到数据帧的时候也是一样,做完CRC以后,如果没有CRC效验错误,就把帧头去掉,把数据包拿出来通过标准的借口传递给驱动和上层的协议客栈,最终正确的达到我们的应用程序.还有一些控制帧,例如流控帧也需要MAC直接识别并执行相应的行为.以太网MAC芯片的一端接计算机PCI总线,另外一端就接到PHY 芯片上,它们之间是通过MII接口链接的.问:什么是MII?答:MII即媒体独立接口,它是IEEE-802.3定义的以太网行业标准.'媒体独立'表明在不对MAC硬件重新设计或替换的情况下,任何类型的PHY设备都可以正常工作.它包括一个数据接口,以及一个MAC和PHY 之间的管理接口.•数据接口包括分别用于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两条独立信道.每条信道都有自己的数据,时钟和控制信号.MII数据接口总共需要16个信号,包括TX_ER,TXD<3:0>,TX_EN,TX_CLK, COL,RXD<3:0>,RX_EX,RX_CLK,CRS,RX_DV等.MII以4位半字节方式传送数据双向传输,时钟速率25MHz.其工作速率可达100Mb/s;3:0>3:0>•MII管理接口是个双信号接口,一个是时钟信号,另一个是数据信号.通过管理接口,上层能监视和控制PHY.其管理是使用SMI(SerialManagement Interface)总线通过读写PHY的寄存器来完成的.PHY 里面的部分寄存器是IEEE定义的,这样PHY把自己的目前的状态反映到寄存器里面,MAC通过SMI总线不断的读取PHY的状态寄存器以得知目前PHY的状态,例如连接速度,双工的能力等.当然也可以通过SMI 设置PHY的寄存器达到控制的目的,例如流控的打开关闭,自协商模式还是强制模式等.不论是物理连接的MII总线和SMI总线还是PHY的状态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都是有IEEE的规范的,因此不同公司的MAC和PHY一样可以协调工作.当然为了配合不同公司的PHY的自己特有的一些功能,驱动需要做相应的修改.MII支持10Mbps和100Mbps的操作,一个接口由14根线组成,它的支持还是比较灵活的,但是有一个缺点是因为它一个端口用的信号线太多,如果一个8端口的交换机要用到112根线,16端口就要用到224根线,到32端口的话就要用到448根线,一般按照这个接口做交换机,是不太现实的,所以现代的交换机的制作都会用到其它的一些从MII简化出来的标准,比如RMII,SMII,GMII等.RMII是简化的MII接口,在数据的收发上它比MII接口少了一倍的信号线,所以它一般要求是50MHz的总线时钟.RMII一般用在多端口的交换机,它不是每个端口安排收,发两个时钟,而是所有的数据端口公用一个时钟用于所有端口的收发,这里就节省了不少的端口数目.RMII的一个端口要求7个数据线,比MII少了一倍,所以交换机能够接入多一倍数据的端口.和MII一样,RMII支持10Mbps和100Mbps的总线接口速度.SMII是由思科提出的一种媒体接口,它有比RMII更少的信号线数目,S表示串行的意思.因为它只用一根信号线传送发送数据,一根信号线传输接受数据,所以为了满足100Mbps的总线接口速度的需求,它的时钟频率就达到了125MHz,为什么用125MHz,是因为数据线里面会传送一些控制信息.SMII一个端口仅用4根信号线完成100Mbps的传输,比起RMII差不多又少了一倍的信号线.SMII在工业界的支持力度是很高的.同理,所有端口的数据收发都公用同一个外部的125MHz时钟.GMII是千兆网的MII接口,这个也有相应的RGMII接口,表示简化了的GMII接口.MII总线在IEEE802.3中规定的MII总线是一种用于将不同类型的PHY与相同网络控制器(MAC)相连接的通用总线.网络控制器可以用同样的硬件接口与任何PHY .GMII(Gigabit MII)GMII采用8位接口数据,工作时钟125MHz,因此传输速率可达1000Mbps.同时兼容MII所规定的10/100 Mbps工作方式.GMII接口数据结构符合IEEE以太网标准.该接口定义见IEEE 802.3-2000.发送器:•GTXCLK——吉比特TX..信号的时钟信号(125MHz)•TXCLK——10/100Mbps信号时钟•TXD[7..0]——被发送数据•TXEN——发送器使能信号•TXER——发送器错误(用于破坏一个数据包)注:在千兆速率下,向PHY提供GTXCLK信号,TXD,TXEN,TXER信号与此时钟信号同步.否则,在10/100Mbps速率下,PHY提供TXCLK时钟信号,其它信号与此信号同步.其工作频率为25MHz(100M网络)或2.5MHz(10M网络).接收器:•RXCLK——接收时钟信号(从收到的数据中提取,因此与GTXCLK 无关联)•RXD[7..0]——接收数据•RXDV——接收数据有效指示•RXER——接收数据出错指示•COL——冲突检测(仅用于半双工状态)管理配置•MDC——配置接口时钟•MDIO——配置接口I/O管理配置接口控制PHY的特性.该接口有32个寄存器地址,每个地址16位.其中前16个已经在'IEEE 802.3,2000-22.2.4 Management Functions'中规定了用途,其余的则由各器件自己指定.RMII(Reduced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简化媒体独立接口是标准的以太网接口之一,比MII有更少的I/O传输.RMII口是用两根线来传输数据的,MII口是用4根线来传输数据的,GMII是用8根线来传输数据的.MII/RMII只是一种接口,对于10Mbps线速,MII的时钟速率是2.5MHz就可以了,RMII则需要5MHz;对于100Mbps线速,MII需要的时钟速率是25MHz,RMII则是50MHz.MII/RMII用于传输以太网包,在MII/RMII接口是4/2bit的,在以太网的PHY里需要做串并转换,编解码等才能在双绞线和光纤上进行传输,其帧格式遵循IEEE 802.3(10M)/IEEE 802.3u(100M)/IEEE 802.1q(VLAN).以太网帧的格式为:前导符+开始位+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长度+数据+padding(optional)+32bitCRC 如果有vlan,则要在类型/长度后面加上2个字节的vlan tag,其中12bit来表示vlan id,另外4bit表示数据的优先级!问:以太网PHY是什么?答:PHY是物理接口收发器,它实现物理层.IEEE-802.3标准定义了以太网PHY.包括MII/GMII(介质独立接口)子层,PCS(物理编码子层),PMA(物理介质附加)子层,PMD(物理介质相关)子层,MDI子层.它符合IEEE-802.3k中用于10BaseT(第14条)和100BaseTX(第24条和第25条)的规范.PHY在发送数据的时候,收到MAC过来的数据(对PHY来说,没有帧的概念,对它来说,都是数据而不管什么地址,数据还是CRC.对于100BaseTX因为使用4B/5B编码,每4bit就增加1bit的检错码),然后把并行数据转化为串行流数据,再按照物理层的编码规则把数据编码,再变为模拟信号把数据送出去.收数据时的流程反之.PHY还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CSMA/CD的部分功能.它可以检测到网络上是否有数据在传送,如果有数据在传送中就等待,一旦检测到网络空闲,再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后将送数据出去.如果两个碰巧同时送出了数据,那样必将造成冲突,这时候,冲突检测机构可以检测到冲突,然后各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重新发送数据.这个随机时间很有讲究的,并不是一个常数,在不同的时刻计算出来的随机时间都是不同的,而且有多重算法来应付出现概率很低的同两台主机之间的第二次冲突.许多网友在接入Internt宽带时,喜欢使用”抢线”强的网卡,就是因为不同的PHY碰撞后计算随机时间的方法设计上不同,使得有些网卡比较”占便宜”.不过,抢线只对广播域的网络而言的,对于交换网络和ADSL这样点到点连接到局端设备的接入方式没什么意义.而且”抢线”也只是相对而言的,不会有质的变化.现在交换机的普及使得交换网络的普及,使得冲突域网络少了很多,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带宽.但是如果用HUB,或者共享带宽接入Internet 的时候还是属于冲突域网络,有冲突碰撞的.交换机和HUB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构建点到点网络的局域网交换设备,一个是构建冲突域网络的局域网互连设备.除此之外PHY还提供了和对端设备连接的重要功能并通过LED灯显示出自己目前的连接的状态和工作状态让我们知道.当我们给网卡接入网线的时候,PHY不断发出的脉冲信号检测到对端有设备,它们通过标准的”语言”交流,互相协商并却定连接速度、双工模式、是否采用流控等.通常情况下,协商的结果是两个设备中能同时支持的最大速度和最好的双工模式.这个技术被称为AutoNegotiation或者NWAY,它们是一个意思–自动协商.具体传输过程为,发送数据时,网卡首先侦听介质上是否有载波(载波由电压指示),如果有,则认为其他站点正在传送信息,继续侦听介质.一旦通信介质在一定时间段内(称为帧间缝隙IFG=9.6微秒)是安静的,即没有被其他站点占用,则开始进行帧数据发送,同时继续侦听通信介质,以检测冲突.在发送数据期间,如果检测到冲突,则立即停止该次发送,并向介质发送一个“阻塞”信号,告知其他站点已经发生冲突,从而丢弃那些可能一直在接收的受到损坏的帧数据,并等待一段随机时间(CSMA/CD 确定等待时间的算法是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在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进行新的发送.如果重传多次后(大于16次)仍发生冲突,就放弃发送.接收时,网卡浏览介质上传输的每个帧,如果其长度小于64字节,则认为是冲突碎片.如果接收到的帧不是冲突碎片且目的地址是本地地址,则对帧进行完整性校验,如果帧长度大于1518字节(称为超长帧,可能由错误的LAN驱动程序或干扰造成)或未能通过CRC校验,则认为该帧发生了畸变.通过校验的帧被认为是有效的,网卡将它接收下来进行本地处理. 问:造成以太网MAC和PHY单片整合难度高的原因是什么?答:PHY整合了大量模拟硬件,而MAC是典型的全数字器件.芯片面积及模拟/数字混合架构是为什么先将MAC集成进微控制器而将PHY 留在片外的原因.更灵活、密度更高的芯片技术已经可以实现MAC和PHY的单芯片整合.问: 网卡上除RJ-45接口外,还需要其它元件吗?答:PHY和MAC是网卡的主要组成部分,网卡一般用RJ-45插口,10M网卡的RJ-45插口也只用了1,2,3,6四根针,而100M或1000M 网卡的则是八根针都是全的.除此以外,还需要其它元件,因为虽然PHY 提供绝大多数模拟支持,但在一个典型实现中,仍需外接6,7只分立元件及一个局域网绝缘模块.绝缘模块一般采用一个1:1的变压器.这些部件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护PHY免遭由于电气失误而引起的损坏.另外,一颗CMOS制程的芯片工作的时候产生的信号电平总是大于0V的(这取决于芯片的制程和设计需求),但是这样的信号送到100米甚至更长的地方会有很大的直流分量的损失.而且如果外部网线直接和芯片相连的话,电磁感应(打雷)和静电,很容易造成芯片的损坏.再就是设备接地方法不同,电网环境不同会导致双方的0V电平不一致,这样信号从A传到B,由于A设备的0V电平和B点的0V电平不一样,这样会导致很大的电流从电势高的设备流向电势低的设备.为了解决以上问题Transformer(隔离变压器)这个器件就应运而生.。
MATEnet:TE汽车以太网连接解决方案
TE Connectivity(TE) ;i f,车 事 业 部 是 TE Connectivity最 大 的 事 业 部 , 致 力 于 为 整 车 和 汽 车 零 部 件 企 业 提 供 连 接 和 传 感 领 域 完 备 的 解 决 方 案 。TE 汽 车 事 业  ̄I3A0,产 品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汽 车 动 力 系 统 、安 全 系统 、车 身 和 底 盘 系 统 、驾 驶信 息 和 舒 适 系统 ,包 括 领 先 业 界 的 端 子 和 连 接 器 、传 感 器 、 专 为新 能 源 汽 车 开 发 的 高 压 产 品 、可提 升 驾 乘 体 验 的高速数据传输解决方案 、高效 节能 的氛围灯产品 , 以 及 继 电 器 、中 央 电 器 盒 、特 殊 线 组 和 热 缩 套 管 等
MATEnet产 品 线 是 一 套 全 面 的 以 太 网 连 接 解 决 方 案 , 其 支 持 目 前 百 兆 乃 至 将 来 干 兆 级 别 的 车 内 主 干 网 络 连 接 趋 势 ,是 构 建 具 有 中 等 规 模 数 据 吞 吐 量 和 低 延 时 传 输 要 求 的 下 一 代 汽 车 主 干 网 的 最 经 济 、 最 高 效 的 解 决 方 案 。
MATEnet专 为 JEEE和 Opl-N 联 盟 汽 车 以 太 网 协 议 要 求 开 发 , 该 产 品 线 依 靠 汽 车 级 、 小 型 化 、 久 经 验 汪 的 NanoMQS端 子和 TE优 秀 的高频 产 品设计 白 力 ,为 客 户 提 供 了 具 备 高 带 宽 、高 EMC 应 对 灵 活 性 、
汽 乍观察
M A T Enet:
TE汽车 以太 网连接 解 决方案
360全景泊车 (高级驾驶员辅助) 以太网环视系统解决方案
360全景泊车 (高级驾驶员辅助) 以太网环视系统解决方案因交通事故频发,目前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成为全球一快速增长的应用,而ADAS 中360度全景泊车更是成为关注热点。
中国市场已有的360度全景泊车主要基于模拟摄像头和模拟线传输的解决方案,其分辨率低,抗干扰的能力差。
用户要求高分辨率的摄像头来实现环视系统,由于以太网满足了高分辨率和大信息量的要求,因此成为环视系统中汽车高带宽总线的最好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基于以太网的360度环视解决方案,整个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四到五个以太网摄像头,千兆以太网Switch 和主控芯片组成。
以太网摄像头将高清数据通过百兆以太网传输给千兆以太网Switch,数据再从以太网Switch一个接口传输给主控芯片。
以太网摄像头主要由FSL公司的Qorivva系列微控制器MPC5604E、Broadcom以太网PHY(BCM89610,100Mbps)和OV(OV10630/0V10635,1.2M像素)组成。
Qorivva 32位MCU SPC5604E具有CMOS传感器的接口,其MJPEG单元可以处理高达1.2M 像素的图像。
一旦捕捉到视频图像,将通过最低延迟MJPEG压缩功能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然后通过以太网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数据。
支持硬件辅助A VB的时间戳功能可以确保实现准确的实时通信以及摄像头曝光同步。
MPC5604E把摄像头的数据通过以太网SWITCH传给中央处理器i.MX6。
i.MX6系列包括基于ARM Cortex-A9架构的单核、双核和四核家族。
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处理图像的能力,做360度环视系统中图像的整合拼接工作。
方案优势:∙支持高分辨率CMOS摄像头,高达1.2M像素∙结构灵活,安装方便,可以支持多个摄像头系统∙以太网非屏蔽双绞线成本低,重量轻,抗干扰性能好∙MPC5604E专用以太网芯片,支持MJPEG格式和AVB功能∙i.MX6强大处理图像能力,可以同时支持环视和车载娱乐系统。
车载以太网解决方案
车载以太网解决方案首先,车载以太网提供了高速互联网连接。
传统的车载网络采用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或FlexRay总线来传输车辆的数据。
这些传统的总线虽然已经满足了车辆内部的实时数据传输需求,但是无法满足车辆外部的大数据传输需求。
而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百兆比特甚至千兆比特的级别,可以满足车辆对高速互联网连接的需求。
其次,车载以太网支持多种数据传输协议。
以太网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支持多种数据传输协议,车载以太网可以同时传输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多种类型的数据,满足车辆对不同类型数据传输的需求。
在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车辆需要不断地接收、处理和传输大量的传感器数据,车载以太网的多种数据传输协议可以为这种需求提供便利。
此外,车载以太网支持车辆之间的通信。
随着智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之间需要进行实时的通信,以实现车队协作和协同驾驶等功能。
车载以太网可以提供高速、可靠的通信手段,为车辆之间的通信提供支持。
另外,车载以太网可以与云端服务相连。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辆需要与云端服务进行连接,以获取更多的智能化功能和服务。
车载以太网可以为车辆提供与云端服务的连接,将车辆的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更多的智能化服务。
然而,车载以太网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可靠性问题。
车载以太网需要保证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以满足车辆对高质量数据的需求。
然而,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如电磁干扰等,可能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或中断。
因此,车载以太网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此外,车载以太网也需要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车辆通过以太网连接到互联网,可能会面临来自网络攻击的威胁,如黑客入侵、恶意软件注入等。
车载以太网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加密传输等,来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总的来说,车载以太网是一种为车辆提供高速互联网连接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车辆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支持多种数据传输协议,为车辆之间的通信和与云端服务的连接提供支持。
车联网的解决方案
车联网的解决方案第1篇车联网的解决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车联网技术逐渐成熟,为我国交通出行带来了新的变革。
车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通过将车辆、路侧基础设施、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进行有效连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安全驾驶、便捷出行等功能。
为充分发挥车联网的技术优势,提高道路交通运输效率,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合法合规的车联网解决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高道路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2. 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升道路安全水平。
3. 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智能信息交互。
4. 推动车联网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解决方案1. 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1)在道路两侧部署智能路侧单元(RSU),实现与车辆的信息交互,为车辆提供实时交通信息、道路状况、预警提示等服务。
(2)搭建车联网云平台,负责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为政府、企业和用户提供决策支持。
2. 车载终端设备部署(1)在车辆上安装车载终端设备(OBU),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信息交互。
(2)车载终端设备应具备以下功能:实时采集车辆运行数据、接收路侧信息、实现车辆定位、驾驶辅助、紧急救援等。
3. 车联网应用服务(1)智能交通管理: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交通信号灯控制、拥堵路段疏导、交通组织优化等功能,提高道路交通运输效率。
(2)安全驾驶:利用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碰撞预警、驾驶员疲劳监测、异常驾驶行为预警等功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3)便捷出行:为用户提供实时导航、停车场信息、充电桩查询等服务,提高出行便利性。
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1)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对车联网数据进行严格保护。
(2)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3)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实现数据合规使用。
5.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1)制定车联网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车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责任主体和监管机制。
捷豹路虎选择思博伦车载以太网一致性测试解决方案
和适合汽车环境的全新物理层连接能力。
为协助开发和验证汽车以太网系统,并选择适合车辆的
最 佳 以 太 网 设 计 ,捷 豹 路 虎 汽 车 选 择 了 思 博 伦 C50 和
领先的车联网和自主驾驶技术测试解决方案供应商思
博伦通信近日宣布,捷豹路虎汽车已选择思博伦测试解决方
案验证其新一代汽车以太网车载联网技术。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Policy No.4
SPECIAL TOPIC
监测报警的准确度。
5
除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使用外,目前电子围网还
拓展到了智慧城市、边海防要地监控、港口等众多领
电子围网应用实践
域,应用于大连环渤海边海防建设、厦门金砖国家安
中的强健以太网技术,并且添加了一些专门针对汽车的协议
水平。”
·2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Abstract: As an innovative smart city application, electronic fence has important research and promotion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oncepts, features, application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ypical practices.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是国内第一个明确采用电
保、哥伦比亚海防监控等国内外重大项目。
子围网进行海关特殊监管的区域,之前所有类似监管
电子围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广阔,应尽快推进电子
整车通讯系统——车载以太网系统系列文章(第一篇)
整车通讯系统——车载以太网系统系列文章(第一篇)摘要:伴随着智能汽车、万物互联、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车载通讯系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智能硬件和物联系统的不断扩展,汽车产品已经成为当今对物联系统最佳的试验田,以太网应用于生活领域、工业领域已经有很长的时间,并且已经成为成熟的网络通讯技术。
以太网应用于汽车领域是近阶段才发展起来的大趋势,并逐渐开始在汽车领域发挥着中心骨架的作用。
基于汽车领域的特殊性,以太网转而应用于汽车工业还需要在常规以太网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适应汽车产品的特质。
本文将着重阐述车载以太网系统的物理层,数据链层,对十兆、百兆、千兆以太网的传输介质、比特流、传输过程以及拓扑结构等进行梳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涉及各层的协议。
关键字:车载以太网、拓扑结构、传输方式、协议栈。
第一章:车载以太网应用的基本情况1.1 什么是车载以太网车载以太网是一种用以太网连接车内电子单元的新型局域网技术。
与普通的以太网使用4对非屏蔽双绞线(UTP)电缆不同,车载以太网在单对非屏蔽双绞线上可实现100Mbit/s甚至1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还应满足汽车行业对高可靠性、低电磁辐射、低功耗、带宽分配、低延迟以及同步实时性等方面的要求。
车载以太网的物理层采用了博通公司的BroadR-Reach技术,BroadR-Reach的物理层(PHY)技术已经由单线对以太网联盟(One-Pair Ethernet Alliance,OPEN)标准化,因此有时也称车载以太网为BroadR-Reach(BRR)或OABR(OpenAlliance BroadR-Reach)。
车载以太网的MAC层采用IEEE 802.3的接口标准,无需做任何适配即可无缝支持广泛使用的高层网络协议。
1.2以太网应用于汽车领域的主要原因1.2.1数据带宽需求汽车上的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控制系统以及传感器的使用越来越多,车内的各种处理器和域控制器需要更多的数据交互,这种大量的数据交互对于车内数据传输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
泰克推出首个多千兆位汽车以太网一致性测试解决方案
行业视点佳的品质因数Rsp(Rdson*area)o NVBG015N065SC1, NTBG015N065SC1.NVH4L015N065SC1和NTH4L015N0 65SC1采用D2PAK7L和To247封装,具有市场最低的Rdson(12mOhm)。
这技术还优化能量损失品质因数,从而优化了汽车和工业应用中的性能。
内置门极电阻(Rg)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大的灵活性,而无需使用外部门极电阻人为地降低器件的速度。
更高的浪涌、雪崩能力和短路鲁棒性都有助于增强耐用性,从而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长的器件使用寿命。
安森美半导体先进电源分部高级副总裁Asif Jak-wani在发布新品时说:"在现代电源应用中,如电动汽车(EV)车载充电器(OBC)和可再生能源、企业计算及电信等其他应用,高能效、可靠性和功率密度是设计人员一直面临的挑战。
这些新的SiC MOSFET比同等的硅开关技术显著提高性能,使工程师能够满足这些具有挑战性的设计目标。
增强的性能降低损耗,从而提高能效,减少热管理需求,并降低电磁干扰(EMI)。
使用这些新的SiC MOSFET的最终结果是更小、更轻、更高效和更可靠的电源方案新器件均为表面贴装,并提供行业标准封装类型,包括TO247和D2PAKo泰克推出首个多千兆位汽车以太网一致性测试解决方案泰克日前宣布推出TekExpress TM多千兆位汽车以太网一致性测试解决方案,这是满足复杂汽车设计要求的首个市场解决方案。
随着自动驾驶、5G和互联汽车解决方案等新的汽车技术的发展,必须测试承载支持这些技术所需的大量数据的路径,以确保汽车各子系统之间可靠的数据传输。
作为一种自动一致性测试应用,泰克TekExpress多千兆位汽车以太网一致性测试解决方案可以快速、准确、可靠地验证和调试多千兆位以太网芯片组和电子控制单元(ECUs),满足高达10Gb/s的物理媒体连接(PMA)发射机测量要求。
全自动一致性测试解决方案完全符合当前最新版IEEE802.3ch MultiGBASE -T1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载以太网解决方案
近年来,为了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要求,车载以太网技术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而以太网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车载网络架构的趋势之一,其发展之迅猛,使得各主机厂纷纷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投入研发。
一、为什么使用车载以太网
⚫对高带宽的要求
图片来源:Electronicdesign 随着驾驶辅助系统(ADAS)、信息娱乐系统等技术的发展,目前对车载网络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超出了CAN、CAN FD等传统网络的承载能力。
这也促进了车载以太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线束成本
图片来源:Mentor 传统汽车上的线束相对较多,并且布线重量较重。
而博通公司研发的BroadR-Reach技术,采用单对的非屏蔽双绞线进行信号传输,使得电缆重量减轻30%,降低连接成本可达80%。
⚫新的电气架构
@WINDHILL
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已经难以承载汽车越来越复杂的功能,未来则是按照不同功能域集中控制ECU 的划分思路,采用域控制器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二、车载以太网协议架构
和传统以太网相比,车载以太网对物理层进行了修改。
引入了新的100BASE-T1、1000BASE-T1。
车载以太网协议通常被认为是一个5层协议系统: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每一层都具有不同的功能。
@WINDHILL
三、业务范围
@WINDHILL 我们公司提供全流程的解决方案。
覆盖电子电器架构开发、规范定义、原型车辆开发、测试与验证的解决方案。
横跨了汽车开发的生命周期。
1.电子电气架构开发
电子电气架构开发是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顶层设计,其目的是在功能需求、法规和设计要求等特定约束下,通过对功能、性能、成本和装配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得到最优的系统方案。
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以下六大部分内容的服务:
@WINDHILL
数据库创建工具:
⚫VisualXML是网络数据库自动转换工具。
利用标准的Excel网络调查表来描述ECU的通信矩阵,一键式轻松转换DBC、LDF、ARXML等多种文件格式,支持CAN/CANFD、LIN、以太网等总线标准,由Conversion、Split、Verification、Contrast、Editor五大功能组成。
@WINDHILL
⚫VisualODX软件是ODX诊断数据自动转换工具。
利用标准的Excel诊断调查表来描述ECU的诊断规范,且通过该工具将Excel文件自动转化为ODX/PDX数据文件。
该软件操作简单方便,一键式转化,功能强大大大减少人力投入,同时高效快捷从而加快开发进度。
@WINDHILL
2.原型车辆开发
⚫整车电子电气功能测试是原型车辆开发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整车项目开发过程中都需要对整车所有电子电气功能进行测试,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我们根据整车厂所制定的规范,搭建车载以太网demo台架,集成100BASE-T1/1000BASE-T1/CANFD协议,支持以太网的SOME/IP、DoIP、AVB等协议。
以下图片是车载以太网演示系统的案例。
@WINDHILL
@WINDHILL
3.ECU开发
⚫网关控制器软件:网关控制器是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中的核心部分,它连接着车上各个通信子网,可将CAN、LIN、MOST、FlexRay等在不同网络中的数据进行路由。
网关控制器保障了整个汽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我们可以配合客户的整车开发计划,提供低成本、高可靠性、快捷的以太网网关设计方案,大大的加快网关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WINDHILL
NXP MPC5748G安全以太网网关参考设计
⚫AUTOSAR基础软件:AUTOSAR的传统平台(Classic Platform)解决了嵌入式ECU需求,但是随着驾驶辅助系统(ADAS)、信息娱乐系统等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无法满足ECU的需求。
所以需要在车辆上使用完全兼容、绝对安全、复杂度高以及计算资源需求量大的软件。
因此,AUTOSAR建立了第二个软件平台,AUTOSAR自适应平台(Adaptive Platform)。
我们将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基于符合AUTOSAR CP 和AP平台的基础软件,包括SOME/IP、DoIP、AVB等。
@WINDHILL 传统平台自适应平台
⚫Upper Tester/Lower Tester开发服务:汽车开放系统架构联盟(AUTOSAR)制定的车载以太网规范包括TCP/UDP/IP协议栈。
而在制定的规范中提出了Upper Tester和Lower Tester的重要测试概念。
Upper Tester/Lower Tester是Tester与DUT的被测核心功能模块之间的中介,可以辅助完成测试。
我们将为您提供Upper Tester/Lower Tester的开发服务,可以更加简单的实现在DUT上测试相关协议栈。
@WINDHILL
3.测试与验证
⚫OptoLyzer Studio是一款用于车载以太网分析、仿真与测试的软件。
它可以提供消息记录、图形化、活动区、过滤、消息注入、书签并且支持多种协议。
@WINDHILL
-支持多种数据库格式:*.dbc、*.ldf、*.xml、*.arxml、*.bsdconfig、*.fdepl、*.fidl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文件的导入导出:*.blf、*.asc、*.csv、*.pcap、*.pcapng、*.olsreplay、*.olslog、*.img、*.k2llog
-消息显示Trace/发送Send
-信号显示Data
-曲线显示Graph
-仪表盘Panel:Gauge Tile、Activity Tile、Text Tile、Progress Bar Tile、Image Tile
-总线统计Statistics
-编程:C#支持更多的功能组建,实时性更高
-过滤功能Filter
⚫Q-Tester是一款简易使用的诊断协议软件。
该诊断协议采用ODX(ASAM MCD-2 D/ISO 22901-1)方案,诊断仪与ECU间的数据交互,依赖于核心的ODX诊断数据库。
该方案的好处是,在功能方面确定并完成相关开发工作后,就无需再对软件进行维护,对于新车型、新平台的支持通过升级ODX数据库的形式来完成,而维护数据库的工作量相对于维护软件而言,则会小很多。
这无形之中就减少了供应商的工作量,以及OEM的成本。
@WINDHILL
⚫Q-Automation作为一款自动化的测试软件,用于测试电子控制单元(ECU)。
Q-Automation支持ASAM ATX标准,可以与其他工具共享数据。
它可以用来定义测试规范、定义测试准备、测试执行、测试评估等。
@WINDHILL
⚫VIN|ING系列接口卡是应用创新概念的通信接口卡。
VIN|ING 2000是一款基于DoIP的可移动VCI设备。
不仅支持通过Wi-Fi或USB连接电脑的标准应用,而且也可以支持远程诊断任务和独立操作。
这是通过内置于设备中的新Softing SDE实现的-将经过验证、测试的标准基础通信组件与功能访问接口相结合。
因此,PC上的所有标准序列和功能都可以直接在VCI上重复使用,无需WLAN连接,不再有Wi-Fi连接和带宽或延迟的问题。
@WINDHILL
⚫Technica公司从2008年以来便与BMW共同合作,一起研发了BroadR-Reach技术、车载以太网及其协议等技术开发标准测试。
其团队根据对车载以太网的深入学习研究,设计研发了一系列测试的硬件、软件工具。
通过这些产品,用户可以方便的实现车载以太网相关产品的仿真、测试、调试、监听数据等强大的功能。
@WINDHILL
⚫德国IPETRONIK公司成立于1989年,多年来一直致为汽车行业提供安全、专业、可靠的记录仪,因其卓越的硬件品质、丰富的协议兼容、高精度的测量记录,使其得到了许多汽车企业的高度评价。
根据需求,IPETRONIK提供了多款以太网记录仪以供选择。
延续了以往的优点的同时,记录仪支持高速以太网的协议标准、更快的数据写入、取出速度,使得车载以太网测试可以顺利进行。
@WINDHILL ⚫由Open Alliance发布的TC8规范定义了ECU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测试条目,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车载以太网ECU之间的通信质量以及ECU之间的兼容性。
我们与Rohde&Schwarz、Spirent Communications 以及Technica公司共同合作提供符合TC8规范和AUTOSAR规范的车载以太网第一层到第七层的协议测试。
@WIND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