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评估论文
政府工作论文政府绩效评估论文:论第三方评估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实施
![政府工作论文政府绩效评估论文:论第三方评估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fe8a9b13ba1aa8114431d97a.png)
政府工作论文政府绩效评估论文:论第三方评估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实施摘要: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强调顾客取向和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管理,无一不将政府绩效评估放在首要位置,从而改善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
那由谁来评政府绩效,评政府绩效的什么,评政府工作还是评政府本身,怎么样评估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当下应予以重点关注的对象。
本文从第三方评估的重点着手,结合吉林省的“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来说明我国第三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更好的实施第三方评估的对策和方法,从而提高我国第三方评估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政府工作政府绩效评估第三方评估政风行风评议政府绩效管理本身就蕴含着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政府绩效评估就应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的需要和评价为导向,树立公民取向的绩效观。
在我国,民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最好形式就是“第三方评估”。
第三方评估目前在我国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民主评议政风行风”。
由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主要是评价政府工作,其现实目的和效果是推动政风行风建设,回应公众诉求、提高政府服务意识,这些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形式都是相一致的。
所以,我们可以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活动视同为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形式之一,或者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作为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初期形式。
一、第三方评估概述(一)概念“第三方评估”是指与政府无隶属关系、利益关系的第三部门和民间组织实施的评价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的的活动。
主要包括公民个人、社会团体、社会舆论机构、中介评估机构等通过一定程序和途径,采取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正式或非正式地评估政府绩效。
“第三方”是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的,所以一般也会被称为“独立第三方”。
因此,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是第三方评估的特征要求。
不过随着第三方评估的发展和成熟,它的内涵也相应被扩大和开放,如在武汉市硚口区的政府绩效评估中,第三方不仅包括非政府组织,还包括业务协作组织和上级部门,这是很有意义的改革尝试。
绩效评价论文政府审计论文
![绩效评价论文政府审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887838a5e9856a561260d3.png)
绩效评价论文政府审计论文论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的构建[摘要]政府内外部的公共受托责任关系是确定政府绩效评价主体的基本依据。
具体而言,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关系链中不同层次的委托人及其代表均应构成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
在西方,许多国家已经构建起合理的多元化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但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仍然较为单一。
为此,我国应当根据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具体要求,并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从而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价;评价主体;公共受托责任;政府审计;国家审计政府绩效评价主体的研究主要是解决“谁评价”的问题。
作为评价的主导因素,评价主体将对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和实施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其选择科学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政府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主要由上级领导部门推动,公众、立法机关及其他民意代表机构在评价过程中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的意义。
因为,政府绩效评价从根本上来自政府对公众的公共受托责任。
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府绩效评价主体尤其是公众参与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14],但这些研究并未从本源理论出发对评价主体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因此笔者将依据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关系,从理论上分析政府绩效评价主体的合理构成,并在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评价主体构成和我国评价主体的发展变化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确定政府绩效评价主体的基本依据: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石,它不仅构成了政府绩效评价的基本动因和内容,而且其关系链的具体构成是确定政府绩效评价主体和对象的基本依据。
具体来说,在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关系链中,每一层次的委托人都构成了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与之相对应的每一层次的受托人则构成了政府绩效评价的对象。
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探析[优秀范文5篇]
![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探析[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18cc2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d.png)
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探析[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探析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探析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就开始对政府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美国的经验和制定的规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对绩效审计的发展。
后来的英国“政府再造”运动,掀起了大规模的政府绩效评价实践。
我国对地方政府支出实施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
因此,积极分析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某县级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行研究,探析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模式,为构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模式提供实践经验十分必要。
一、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是地方政府依据统一的评价标准,采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政府支出过程及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进行科学、客观的衡量和综合评价,并将考评结果纳入预算编制的财政管理活动。
上世纪80年代初,英国审计委员会将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的“3E”标准纳入绩效审计的框架中,并运用于地方政府以及国家健康服务的管理实践中。
我国的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在实行“拿来主义”的同时,更应该积极探索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才能经济、高效地实现预期目标。
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从操作层面上讲,不仅仅是对地方政府支出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实质上是以地方政府支出效果为最终评价目标,考核地方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也是考核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的情况。
在现实的地方政府支出评价中,由于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由支出政策和功能不同所决定的评价目标存在着种种差异,因此,在不同的支出项目中,评价支出是否经济、是否有效率、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并不是机械性地以固定模式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某县级地方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于2011年,政府支出绩效评价范围目前主要还是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财政专项资金。
政府绩效评估论文
![政府绩效评估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df5bee998fcc22bdd10d04.png)
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始尝试进行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活动,如目标责任制、万人评议政府、效能建设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政府绩效评估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制度化及规范化程度不够、考核的技术方法不科学、评估主体缺位与错位等。
其中绩效评估主体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评估主体将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估结果。
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主要以官方评估为主,而且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方式单向、评估过程封闭,这些特征束缚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
因此完善评估主体对于我国政府绩效建设意义重大。
一、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理论概述(一)政府绩效及其评估的含义绩效(performance)一词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
当绩效用于对政府行为效果进行衡量,反映的就是政府绩效,西方国家又称“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
一般认为政府绩效指的是政府成本扣除后的透支或盈余状况的集中反映。
它是指“四E”——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涉及政府管理活动的四个方面:成本、投入、产出、效果。
①从框架上而言,政府绩效主要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
这几方面绩效的大小反映的正是政府能力的大小与强弱。
②有学着指出真正意义的政府绩效所指的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在内。
③政府绩效评估是指行为主体为提高绩效依据绩效指标而采取的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人、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的衡量机制,是由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程序等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此外,有学者认为事实上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从微观层面来说,绩效评估是对个人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从中观层面来说,是对政府各分支机构、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履行被授权职能成效的一种考核,亦可理解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或公共项目的评估;从宏观层面来说,是对整个公共部门(如政府)绩效的测评。
政府绩效评估报告范文
![政府绩效评估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fff4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7.png)
政府绩效评估报告范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政府在推动国家发展、提升民生福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政府的工作是否高效、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既定目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客观评估政府绩效,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下面从多个维度来进行分析和总结政府绩效。
1. 宏观经济管理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职责。
首先,我们可以评估政府在经济增长、就业率等方面的表现。
其次,要关注政府在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等方面的努力。
最后,政府的税收政策、财政支出等也是评估政府绩效的指标。
2. 社会事务管理政府在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工作表现,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的改善。
这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
我们可以关注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情况、教育质量的提升等。
另外,医疗服务的普及程度、医保政策的完善也是评估政府绩效的重要内容。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评估政府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执行情况。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等也是评估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
4. 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方面的工作,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市场的公正。
我们可以评估政府在土地利用、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贫富差距的缩小程度等。
此外,政府在改善农民收入、保障低收入群体权益等方面的努力也是需要关注的。
5. 城乡发展政府应该关注城乡发展的均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评估政府在农业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提供程度等。
6. 各级政府间的协调合作政府层级之间的协调合作是保障政策落地的重要保证。
评估政府在各级层面的协调与合作情况,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部门机构之间的协调等。
7. 政府公信力与廉政建设政府公信力和廉政建设是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
评估政府在反腐败、公共资源分配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等方面的努力,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9fddf30e87101f69e3195f5.png)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论文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评估模式;运行程序论文提要:由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与发达国家的实践相比,“还处在原始的手工业水平上”,存在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因此,本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和运行程序加以设计延伸,以达到缩小该领域内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仍处于过渡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虽然已初步建立,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因此,处于探索阶段的政府绩效评估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表现得很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的实践相比,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在原始的手工业水平上”,具有“自发性”、“盲目性”、“随意性”、“单向性”、“消极被动性”和“封闭神秘性”等特征,这些特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的障碍,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导致政府绩效评估流于形式,甚至步入歧途。
由此,本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和运行程序加以设计延伸。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现状(一)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价值观念的限制,人们缺乏对政府实施监督的意识和行为,相应的,政府的责任意识与创新动力欠缺:政府有强烈的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动力,但在急功近利的赶超心态支配下,往往忽视自身创新,而倾向于寻找普适性的方法与技术:强烈的人文化色彩使得中国人较少有制度意识,对于问题的分析也倾向于进行定性的界定;同时,在党对政府、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与影响方面,党与中央分别借助于自己对于调整两种关系的主动权的掌控,赋予两种关系更多的期权特色。
这样的基础限定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与路径,使其呈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之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存在如下问题:(1)有关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不足;(2)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还不够:(3)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实际应用有误区;(4)政府绩效评估的体系不够健全;(5)政府绩效评估设计的内容和构架不够科学。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政府绩效管理论文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政府绩效管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373e3b58fb770bf78a559c.png)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政府绩效管理论文PDCA视角下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其消解摘要:随着和谐社会的发展,公共部门也开始引入绩效管理。
和私人部门不同,公共部门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兼顾效率和公平。
由于社会环境的多变性、行政事务的复杂性和行政人员自身能力的有限性,所以难以对公共部门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
文章试图利用戴明循环——PDCA对公共部门绩效进行分析以期有所收获。
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壁垒;路径思考一、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与PDCA的结合绩效管理一般是指通过协议,达成关于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的统一框架,然后通过相互能力理解的方式,使组织、群体、个人取得理想结果的一个过程。
PDCA模型是管理学中一个通用模型,最早是由休哈特(WalterA.Shewart)提出的,1950年在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tsDeming)进一步研究下,质量环被广泛应用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
PDCA循环不是原地周而复始的运转,而是每一个循环都有新目标,每一次循环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绩效的提高。
实现戴明循环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公共部门行政效率和效益。
从行政伦理的角度看,两者结合有利于保证行政人员在行政过程中行为的正当性,达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
二、PDCA视角下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问题的背景绩效管理在我国各部门、各行业试行也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相关理论体系不健全,导致绩效管理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最近几年频繁出现的“矿难”、“自焚”等事件将公共部门推向了风口浪尖,违规开采、强制性拆迁以及种种环境污染使公共部门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应单以GDP这个指标来进行衡量,社会经济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价值梳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为公共部门提高执政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导,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手段正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有力工具。
政府绩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政府绩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0d074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8.png)
政府绩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政府绩效是政府实现目标和使命的关键,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政府绩效越来越受到关注。
政府绩效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目标导向、缺乏监测和评估机制以及管理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绩效存在的问题1.缺乏目标导向政府绩效评估的关键在于政府能否制定战略目标和具体指标。
然而,在实践中,政府往往缺乏目标导向,缺乏将任务与目标相结合的能力。
这就导致了政府工作缺乏可度量性,审计机构难以评估其业绩。
2.缺乏监测和评估机制政府绩效评估需要监测和评估机制来确保政府不断完善自身内部机制和流程。
但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缺乏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导致政府在绩效方面缺乏适当的管理。
3.管理体系不完善政府绩效取决于其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
然而,在实践中,政府的管理体系往往存在缺陷。
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同,导致合并和重叠的工作,而且政策难以协调和执行。
二、政府绩效的对策1.建立目标导向政府需要将目标和任务以及绩效目标联系起来。
政府绩效评估的整个过程必须集中在政府的目标制定和任务分配上。
此外,政府需要将其策略目标与全球化的经济和社会趋势联系起来。
2.实施绩效管理政府需要制定透明的绩效管理,以提高政府绩效。
这意味着必须将政府管理和透明度,机制设计和实施方法的质量,以及决策和人员招聘的公正联系起来。
3.改善管理体系政府需要改善其管理体系,以便更好地体现政府责任和效率。
这可能需要重组一些政府机构,以避免重叠和较低的绩效和产品质量。
此外,政府需要更加协调和跨部门合作,以确保政策执行更为有序。
4.加强监测和评估政府需要实施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以及更好的投资、持续监测和确定政策及行动结果。
这个过程需要精密的数据、可靠的方法和透明的结果,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效率。
政府需要通过完善监测和评估体系,适度提升政策执行的效率。
总之,政府绩效是政府实现目标和使命的关键,同时也是处理经济、社会和全球问题的关键。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f20160afad6195f312ba6e8.png)
某某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学号:姓名:年级:系别:专业: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浅析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内容摘要:政府绩效评估是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中, 面临着职责不清、管理不规范、绩效评估中信息不健全、绩效评估内容缺乏科学的制定标准,管理制度尚未建立等诸多困境。
因此, 本文认为, 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制化、确立正确的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和发展观,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采取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推进策略是走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困境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现状问题对策目录一、政府绩效和政府绩效评估 (1)二、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 (2)三、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存在的问题 (2)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对策研究 (6)(一)、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制化 (6)(二)、建立与完善绩效评估信息系统 (6)(三)、确立正确的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和发展观 (7)(四)、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7)(五)、加大对绩效评估的投入但应该注重对绩效成本的控制 (7)(六)、构建绩效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8)(七)、运用先进的评估技术手段,培养专业的评估人才 (8)(八)、建立一个良好的绩效评估环境 (8)(九)、科学合理运用评估结果,强化评估的激励作用 (8)(十)、在绩效评估过程中,以公共责任,公众满意度为导向 (9)(十一)、采取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推进策略 (9)参考文献 (10)一、政府绩效和政府绩效评估政府绩效,在西方国家又被称为“公共生产力”、“政府生产力”、“政府业绩”等。
国内外许多专家从结果上、过程上、功能上等多种角度对政府绩效做了归纳和定义,反映出在理解这一概念上还存在明显的分歧。
我国学者大都赞同政府绩效包括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就政府绩效的多维度性达成了一致。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9abbdc1d770bf78a64295480.png)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论文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完善论文摘要: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规范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系权重设置不合理等等问题。
为了加强和改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我们应该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规范化程度,逐步建立多重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要使用科学和合理的评估技术和方法等。
当今对于公共部门绩效问题并未有太多的关注,公共部门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需对其绩效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涵美国国家绩效管理小组在《美国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最佳实践》中指出,绩效评估是测量达到既定目标的情况――包括将资源转化为公共物品及服务(产出)的效率、产出的质量(他们向顾客提供服务的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结果(行为的实际效果与其预期目标相比较)、及其在达成计划目标的过程中政府运作的效率――的一个过程。
1997年,美国公共生产力研究中心出版《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简要指南》一书中,概括性地提出了政府绩效评估的生产力、效果、质量和及时性等四大主题标准。
根据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我们也可以这样定义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对广义的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公共企业等特定的社会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时间与效益、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的基础上,获得的公共产出进行评审。
二、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现状(一)当前我国行政体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作为后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具有自身的特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很难在短期内消失,各经济体的自由环境相对狭窄;企业与政府受利益驱动,经济失控现象大量存在。
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性,也决定了许多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不明晰,导致政府行为价值选择的扭曲2、公平与效率难以统一,导致政府部门在具体管理操作上产生困境3、管理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使行政管理体制无法克服传统体制的弊病(二)我国实行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的可行性1、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成功实践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而我国的基本国情也决定了绩效管理在政府管理模式中有运行的空间宏观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的现实要求我国公共部门注重效能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机关的效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与改善
![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与改善](https://img.taocdn.com/s3/m/494b912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6.png)
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与改善地方政府是国家政治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机构。
地方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和责任。
然而,有些地方政府存在工作能力不足、职责落实不到位、财政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社会公众对其不信任、不满意,影响了地方政府形象和政治支持。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改善,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
一、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对地方政府工作进行系统、科学、客观评价的过程。
它既关系到地方政府的发展水平和形象,也是提高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已经进入了普遍实行的阶段,但不同地区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不足。
一些地区的评估指标存在缺失、权重分配不合理、评估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也未能真正发挥评估对政府工作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二、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意义1、提高政府效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效能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它有助于政府部门自我审视和发现工作中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和提高。
评估结果还可以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提供重要依据,加强政府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增强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和责任感。
2、增强政府公信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让政府部门在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评估过程中,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评价。
评估结果与城市居民的诉求和期望接轨,使政府能够及时对市民关注的社会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得到提高。
3、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也是提高政府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它有助于政府了解并掌握城市发展的动态,从而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民生、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评估结果也可以为政府解决具体问题和推动公共事务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方向,同时也可以为政府的变革和创新提供启示和动力。
政府绩效管理论文-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政府绩效管理论文-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522cfc1ca300a6c30c229f40.png)
政府绩效管理论文-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摘要: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和以正确政绩观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模式,是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问题。
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包括标准、指标、政绩考核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如何谋划科学发展上,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思想、制度保障和动力机制。
关键词:政府绩效;科学发展观;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问题,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科学发展的政绩导向机制对在科学发展中处在决策位置的领导干部的思想与行为发挥着导向作用、激励作用。
缺乏科学的政绩考评体系,形不成科学发展的政绩导向机制,也就使科学发展观很难落到实处。
建立科学发展政绩导向机制,能促使领导干部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和配套措施,使领导执政行为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符合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为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提供价值导向,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为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各级政府的业绩和成就作出尽可能科学准确的考核评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政府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一、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政绩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客观体现,也是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评价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是密切相关的。
解决了政绩标准问题,就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如何谋划科学发展上,就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思想、制度保障和动力机制。
第一,政绩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机统一的政绩。
第二,政绩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政绩。
政府绩效评价分析论文
![政府绩效评价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becd6d1a37f111f0855ba2.png)
政府绩效评价分析论文一、新形势下构建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新形势下政府实现职能转变、改变行政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我国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它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改革瓶颈制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民主化法制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具体可体现在:1.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2.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建立政府与民众广泛沟通的有效渠道,落实公共利益、广泛接受社会民众监督的有效途径;3.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深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效调动国家行政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基本途径;4.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深化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立政府绩效目标管理的切入点;5.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政府行政寻求社会民众支持、获取民心、建立政府威信的有效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二、新形势下构建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几点基本思路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全面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首先要以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坚持以实现公共利益、民众满意为标准;以注重实绩、体现作为为导向;以职能转变、增强服务为理念;以系统全面、突出重点为基础;以民主公开、群众公认、社会广泛参与为要求;以提高效率、增强政府执政效能为动力。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强化政府责任,体现全方位、多层次,适宜中国特有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争避免片面追求形象业绩,建立政府绩效综合评价制度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理念,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化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执政效能,这是新形势下构建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最基本原则。
绩效评价体系应以目标管理为基点,全面评价各级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行政职能履行情况和工作状况,重点考评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重大事件处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履行情况。
关于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的课程论文
![关于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的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9530d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e.png)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的探讨会计学院 08会计三班田禹【摘要】政府绩效是现在经济的产物,也是我国加入WTO后的必然要求,同时更是当代中国公民当家作主,对我们的人民公仆——政府的要求。
在西方,许多国家已经构建起合理的多元化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但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仍然较为单一。
为此,我国应当认清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从而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
【关键词】政府绩效管理现状建议一.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政府绩效是指政府的工作成就或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由于不同的考核的客体可以分为多种绩效考核。
根据考核的内容政府绩效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
经济绩效是政府绩效的核心,在这个政治体系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
社会绩效是政府绩效体系中的价值目标。
保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政治绩效是这个政府绩效的中枢。
实现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需要政治绩效作为法律和制度的保证。
提高政府绩效的目标是用同样或更少的资源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政府绩效可分为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其中组织绩效通常是指某一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绩效水平,而个人绩效往往是指公务员个人的绩效水平。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早期关注的都是公务员个人的绩效,并且在公务员个人绩效考核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政府的整体绩效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从1993年我国正式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始,政府就开始对公务员个人进行绩效考核。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种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变化,政府的整体绩效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方面,我国的各级政府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政府绩效评估和改进的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很多政府机构实行了目标责任制、问责制,珠海、洛阳等一些城市还发起了“万民评议政府”的活动。
此外,很多地方和政府机构还开始借鉴在企业和国外政府机构中常用的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和平衡计分卡技术,来设计和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论文】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问题的对策分析
![【论文】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问题的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e435e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7.png)
摘要政府绩效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近几年来在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中外政府绩效评价的实践证明,开展政府绩效评价可以促进政府改进管理、提高绩效以及改善政府的信誉和形象,强化政府的责任。
政府绩效评价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价的核心和前提。
进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有利于建立经济化、法制化、可操作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系。
政府绩效评估在评价政府能力、监督行为、提高政府部门绩效、改进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府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已开始尝试进行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必要在借鉴西方国家绩效管理的基础上,推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府绩效、指标体系Abstract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s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tool, in recent years i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utilities subject to a wide range of areas of concern and attention. Chinese and foreig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an facilitate the Government to improve management,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to improve the credibility and image,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 core premise.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s conducive to establishing a regular, legal and operational indicator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government capacity, and supervision, improve the technical school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public sector and improve govern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blic, such 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continued to deepen the level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ome local governments and departments have begun to attempt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actice,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Western countries need to draw on the basis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promoting China's development.key words:local governments, government performance, the index system目录前言....................................................................1一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现状..........................................2 (一) 目标责任制..................................................2 (二) 效能建设....................................................2 (三) 万人评价政府................................................2 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3 (一) 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认识上存在的问题..........................3 (二) 政府绩效评估体制上存在的问题................................3 (三) 政府绩效评估技术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4 三西方国家的绩效评价对我国借鉴意义.....................................5 (一) “3E”评价法..................................................5 (二) 标杆管理法..................................................6 (三) 平衡记分卡法................................................7 (四) 意义........................................................9 四推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的对策..................................11 (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1(二) 建立健全绩效评估的信息系统.................................11 (三) 加大政府绩效评估的实施力度.................................11 五结论及启示.........................................................12 (一)结论........................................................12 (二)启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前言政府绩效评价指运用科学的评价工具,对政府的行政行为、公共产出及其效益进行客观、公正的测试、分析和比较,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政府绩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政府绩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8f359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9.png)
政府绩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一、引言政府作为社会运行的重要组织之一,其绩效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政府绩效存在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政府工作的效果,也损害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满意度。
本文将探讨政府绩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要问题1. 绩效指标不合理政府工作是复杂多元的,但目前的绩效评价体系往往只关注经济增长和财务数据,忽视了公共服务、社会安全等方面的考量。
这种单一的指标体系使得政府内部更注重追求表面上看起来好看的数字,在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上缺少真正有效的努力。
2. 绩效评价方式简单粗暴目前很多地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绩效评价,但却存在着评价过于主观,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等问题。
此外,评价结果往往只是为了达到考核目标而人为添油加醋,并且容易被滥用,导致政府工作的真实水平无法得到准确反映。
3.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现行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过于单一,主要以晋升和奖金作为激励手段。
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对绩效考核结果的人为干预,导致政府工作人员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公共利益。
同时,对于工作成果缺乏及时的激励和奖励,也使得员工积极性下降。
4. 绩效公开与透明度不足政府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多政府部门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工作情况公之于众。
这导致了政府绩效评价结果难以为外界所知晓,并且无法对政府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和问责。
三、对策1.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注重从经济增长、财务数据到公共服务、社会安全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衡量。
引入多元化措施,充分考虑各项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性与权衡,确保评价体系客观准确。
2. 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加强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引入先进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升评价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同时,建立监督机制,严格审核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3. 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应该建立全面多元化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不仅注重层级晋升和奖金激励,还要加强对工作成果的及时反馈和肯定。
地方政府绩效综合评价论文
![地方政府绩效综合评价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938f10ff00bed5b9f31d57.png)
浅析地方政府绩效综合评价摘要:多指标综合评价在政府绩效评估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发展至今,常规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仍有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本文将主成分分析法引入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之中,以期能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多指标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权重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033-03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改革运动风起云涌,逐渐把政府绩效管理活动的核心——绩效评估推到了前台。
这一趋势对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顾绩效评估的研究历程,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经历了探索阶段、研究拓展阶段,正在进入系统化、细化、创新的阶段。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实证检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方法体系。
但美中不足的是,该方法在权数的确定和指标的综合上仍有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对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探讨从权数的确定来看,迄今为止主观权数的研究在整个绩效评估体系中占了主导的地位。
在众多的主观权数研究之中,较为典型的是彭国甫、李树丞与盛明科(2004)提出的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
这一方法的提出使得主观权数的确定有了一个标准的方法和规范的程序。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其如何的客观规范始终难以避免权数由人们主观判断这一事实,这使得其无法避免主观权数几个与生俱来的缺陷。
其一,权数的产生带有评判者的主观意识,缺乏严谨性;其二,主观权数的产生过程是不可见的,得出的数据无法使人信服。
从指数的综合来看,现行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仍以简单的线性加权平均为主要方法,其缺陷在于无法避免指标间信息的重叠。
而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如何剔除这些交互影响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为了选择合适的指标,学者们不得不对可用的指标进行复杂的筛选,并且直到现在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
这两个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关于行政绩效的论文
![关于行政绩效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36be2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2.png)
关于行政绩效的论文关于行政绩效的论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行政绩效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提要】如何提升公民的社会主人感、存在幸福感是公共行政面临的课题。
公共行政绩效考评是推进公共行政提供优良公共产品和优质公共服务的最有效的办法。
按照“公民第一,效益至上”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主旨的要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努力实现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和社会性。
同时,发挥绩效考评的激励和价值引导功能,促进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上水平。
【关键词】公共行政绩效考评公共行政绩效考评是探讨公共管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优质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对行政责任心里认同的一项评价活动。
该活动是“本世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管理课题①”,是公共行政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展现行政效率、引导行政目标、完善行政考核办法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手段。
在政府绩效考评发源地的英国,“绩效评估已经成为一种国家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②”。
在现代民主国家,公共行政更加注重民主取向和公共利益、更加注重公共产品质量和社会效益的价值追求。
我们研究和力求落实“公民第一,效益至上”的绩效管理原则和绩效示标来促进公共事务优化,不仅成为公共行政绩效考评的目标,而且也是管理考核体系的核心内容。
一、公共行政绩效考评的意义我们探讨公共行政绩效考评,是为了追求公共行政的人本价值,实现考评的设定目标,努力做到绩效考评的客观性、科学性,使绩效考评的方案实用、有效。
因此,做好公共行政绩效考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社会意义。
在理论方面,通过探索公共行政绩效考评的特征及实现途径,我们可以理解现代公共行政治理所具有的系统工程的科学性和民生工程的社会性,懂得公共行政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把握公共行政绩效考评实现的一般理论途径,在“公民第一,效益至上”现代公共行政治理主旨引导下,创新设计出既有公共服务,又有公共行政;既有公平利益,又有对话协商;在考评上经济、效率、效益、质量及环境等考查因素和谐发展的示标体系,为实际操作找出更可行的方案、做出科学的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始尝试进行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活动,如目标责任制、万人评议政府、效能建设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政府绩效评估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制度化及规范化程度不够、考核的技术方法不科学、评估主体缺位与错位等。
其中绩效评估主体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评估主体将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估结果。
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主要以官方评估为主,而且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方式单向、评估过程封闭,这些特征束缚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
因此完善评估主体对于我国政府绩效建设意义重大。
一、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理论概述(一)政府绩效及其评估的含义绩效(performance)一词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
当绩效用于对政府行为效果进行衡量,反映的就是政府绩效,西方国家又称“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
一般认为政府绩效指的是政府成本扣除后的透支或盈余状况的集中反映。
它是指“四E”——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涉及政府管理活动的四个方面:成本、投入、产出、效果。
①从框架上而言,政府绩效主要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
这几方面绩效的大小反映的正是政府能力的大小与强弱。
②有学着指出真正意义的政府绩效所指的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在内。
③政府绩效评估是指行为主体为提高绩效依据绩效指标而采取的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人、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的衡量机制,是由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程序等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此外,有学者认为事实上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从微观层面来说,绩效评估是对个人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从中观层面来说,是对政府各分支机构、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履行被授权职能成效的一种考核,亦可理解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或公共项目的评估;从宏观层面来说,是对整个公共部门(如政府)绩效的测评。
对于宏观层面上的政府绩效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效率方面和公共责任方面。
④(二)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含义与特征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过程的组织、团体或个人;是政府绩效的评估者,是指对政府绩效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体或组织。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一般分为两类:内部主体与外部主体。
在我国评估主体中,内部分为三种:纵向评估主体、横向评估主体、自我评估主体。
外部包括权力机关、政协、司法机关、审计部门、公众和企业、中立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和大众媒体。
纵观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发展状况,本文将从政府自身、公众以及专业评估组织方面进行论述。
在选择政府绩效的评估者时,最佳的评估主体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独立性:评估主体在评估活动中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独立地、客观地做出判断。
包含身份的独立和财政的独立。
2.专业性:评估主体要具有特定领域的知识,能对各领域的信息进行理论和现实的分①沈群芳:《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推进效能建设的关键》,《世纪桥》2008年第4期。
②张玉学:《基于政府信息化的政府绩效提升研究》2007年第5期。
③臧乃康:《论政府绩效》,《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第11期。
④王爱冬:《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及其在中国的构建》,《河北学刊》2006年第26卷第6期。
析、综合,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3.权威性: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权威表现在:能够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评估主体能够监督评估客体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评估结果还能够为“二次政府绩效评估”提供权威性的蓝本。
但这种权威性大小还要受制于政府的态度。
4.成熟的政治理性:它要求指导评估主体的唯有理性和科学,是基于社会的责任感而做出的独立、客观的评估。
5.评价成本的低廉性:绩效评估的执行者应该尽量降低评价成本,包括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公共权力和公共关系等资源。
①这个“最佳评价主体”主体资格的设定在我国还是处于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当前还难有一种主体完全符合上述资格。
但最佳评估主体所应具有的条件,对于改进评估主体又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确认和完善的重要意义为确保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首先必须明确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构成,即明确“由谁来给政府打分评估”的问题。
评估主体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政府绩效的评估来说,它是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是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准确的保证,有利于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只有多元化的评估主体,才可能对政府工作的各环节、政府绩效的各方面做出全面的评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管理活动分别做出评价,防止领导者的主观倾向甚至个人意志左右评估结果。
其次在于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绩效、维护政府信誉和形象,有利于服务型政府转型目标的实现乃至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传统的政府自身评估体制下,被评估者总是想方设法让其上司满意,而没有真正关注百姓的民生。
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公民、民间组织参与到评估中,政府的工作重心会越来越倾向于人民,从而可以真正意义上达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改善政府的信誉和形象,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
最后在于监督政府行为,实现公民、社会的监督,发展民主政治。
把公众和民间组织等外部主体纳入到政府绩效的评估主体是实现对政府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公民、组织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实现自己利益的方式,有利于社会主义中国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发展。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评估主体的构成单一,并存在错位、缺位,评估结果信度不高1.政府内部评估为主,且多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评估我国各地区政府绩效评估中,广泛存在着由政府担任主体,自上而下进行为主这样的状况。
这样我国真正有效的主体就只有上级部门这一评估主体,其它评估主体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对于被评估对象以及活动的执行者——政府来说,对自身的评估存在着对信息资源尤其是内部业务和技术方面的信息掌握比较完全和充分的优势,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也有利于上级对下级政府之间的监督与指导,对于政府目标的实现起着很大作用。
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内部主体将依然是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形式之一。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当前政府在发挥评估主体的作用时存在的问题。
政府组织也是“经济人”,其工作人员——公务员群体也是一个利益集团,无论是上级评估还是自体评估,评估主体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利益相关者,很难排除自身利益的考虑,导致政府部门及成员唯上是从,忽视社会各界和群①谢吉晨:《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资格”探微》,《探讨与争鸣》2007年第3期。
众的意见,有时甚至只是走过场。
“政府本位”的评估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有些类似于“运动员”自己当“裁判”。
最终容易造成评估结果的不科学、不准确,信度不高。
①2.外部评估主体的缺失,公众、专家、社会组织没有广泛参与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近期的目标责任制、万人评议政府、效能建设等活动是公民外部主体作为主体评估公共部门绩效的具体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外部评估主体的参与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需要加强和改进。
首先,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公众等外部评估主体完全缺失的状况,政府自身是其绩效评估的唯一主体。
其次,公众等外部主体参与评估的地方政府和部门,评估多停留在对一些具体的公共服务项目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政府整体绩效的满意程度等这样一些具有明显的感觉特征的定性评估方面,这意味着公民仅在监督结果环节只担当了“消息供给者”的角色,评估内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参与层次也比较低。
至于重大问题的决策基本上取决于党政主要领导的意愿或自觉,公民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决策共享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方评估机构也没有在我国的绩效评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目前所进行的“第三方”评估大多是研究机构接受政府委托开展的,这种委托关系实际上很难真正做到评估内容和评估结果使用的客观真实。
(二)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缺乏独立性1.政府内部评估中,不管是上级、同级还是下级的评估,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而且目前大多数采用的上级评估下级方式更加容易造成绩效评估主体和被评估对象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使得内部评估主体在评估过程中带有很强的本位、主观色彩,难以保持态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也就缺乏了唯理唯实的评估态度和依据。
2.我国专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刚刚起步,目前所进行的“第三方”专业评估在经济和权威性上的不足,实际上很难真正做到评估内容和评估结果使用的客观真实。
另外,我国政府行政过程的较强的封闭性,很难使独立的评估机构从政府获取所需的绩效信息。
因此可以说我国缺乏建立在科学基础的专门独立的绩效评估组织,或者说我国专门的绩效评估组织缺乏独立性。
3.公众在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时,往往受到一些政府官员等评估对象的干扰,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普通的民众易受到一些小恩小利的诱惑从而使其对政府绩效评估产生影响,无法独立地反映其真实的意愿。
另外我国政府的评估活动往往是由政府发起和主导的,公众在活动中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导致公众在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缺乏独立性,最终影响评估结果。
(三)外部评估主体的评估参与渠道不畅通现阶段我国公民主要以个体形式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而且以主观态度的表达为评估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这类评价中,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以至于个人偏好都可能会影响到评估结果。
民意测验表、街头发放的调查问卷、网络调查等形式的评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公众的态度,但也并不完全可靠,其中往往搀杂许多非理性的因素。
而且此类评估往往容易使评估者只着眼于近期效益而无视长远利益,这无疑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四)外部评估主体评估结果在使用时的权重配比低,且各地差异大①崔丹丹:《浅谈政府绩效评估的双面主体》,《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2007年第2期。
不同的权重配比可以产生不同的最终评估结果,会对政府的行政行为造成不同的制约,直接影响其价值取向。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各个评估主体的权重比例没有明确规定,外部评估主体所占权重配比低、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一部分评估者在评估中的作用名存实亡。
在各地政府的评估实践中,评估主体构成参差不齐,能够起到多大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全凭领导的素质和重视程度。
更有政府出于自身利益,为了形式上过得去,把评估进行的民意测验当成一张废纸,形同虚设。
另外,各地之间权重配比差异很大。
所幸的是总体上都呈现出逐步加大的势头。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现状之原因(一)我国的国情和发展历史1.我国目前还处于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型之中,存在法治方面的缺陷我国整体法治建设相对落后,法治思想相对缺乏,使得政府绩效评估方面法治建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