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现代交换技术中ATM技术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对现代交换技术中ATM技术的理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07级计信学院通信2班刘健
摘要:本文讨论了ATM技术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ATM技术在数字通信、帧中继等业务中的应用。
关键词:异步转移模式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网间协议帧中继公众交换电话网/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1 ATM技术的介绍
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顾名思义就是异步传输模式,•就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标准,实际上在80年代中期,人们就已经开始进行快速分组交换的实验,建立了多种命名不相同的模型,欧洲重在图象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异步时分复用(ATD)美国重在高速数据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快速分组交换(FPS),国际电联经过协调研究,于1988年正式命名为AsynchronousTransferMode(ATM)技术,推荐其为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的信息传输模式。
ATM是一种传输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信元,因包含来自某用户信息的各个信元不需要周期性出现,这种传输模式是异步的。
ATM信元是固定长度的分组,共有53个字节,分为2个部分。前面5个字节为信头,主要完成寻址的功能;后面的48个字节为信息段,用来装载来自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信息。话音,数据,图象等所有的数字信息都要经过切割,封装成统一格式的信元在网中传递,并在接收端恢复成所需格式。由于ATM技术简化了交换过程,去除了不必要的数据校验,采用易于处理的固定信元格式,所以ATM交换速率大大高于传统的数据网,如x.25,DDN,帧中继等。另外,对于如此高速的数据网,ATM网络采用了一些有效的业务流量监控机制,对网上用户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把网络拥塞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对不同业务赋予不同的"特权",如语音的实时性特权最高,一般数据文件传输的正确性特权最高,网络对不同业务分配不同的网络资源,这样不同的业务在网络中才能做到"和平共处"。
2 ATM技术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异步转移模式(ATM)是为B-ISDN提供的一种快速分组传送技术。B-ISDN的目标是要实现现有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电信业务的综合。B-ISDN的基本构成包括宽带传输/交换网络、接入网络和网络管理系统。传输网络由采用同步数字系列(SDH)或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光纤网络构成;交换网络主要由ATM骨干交换机构成;接入网络以ATM接入设备为基础,采用多种接入方式如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光纤分配网络、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接入以及无线接入等方式。以ATM为基础的B-ISDN具有与传统的电话网络和分组网络显著不同的特点:首先,B-ISDN的网络实现与业务无关,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
率;其次,B-ISDN采用统计复用方式,灵活分配各种资源,可保证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QoS);此外,ATM信元采用定长短分组技术,实现了信息的高速交换,因此,使网络功能大大简化。
为了推动以ATM技术为基础的B-ISDN的发展,ITU-T在80年代中期开始制订有关B-ISDN的规范,目前已为B-ISDN及ATM研究制订了大体完善的建议,内容涉及B-ISDN网络总体、性能、网络互通、资源管理、信令、网络接口(UNI/NNI)、OAM、ATM适配等各个方面。同时,ITU-T和ATM 论坛不断对公众和专用宽带UNI进行了标准化。利用这些建议和标准,供应商已能够在这些接口上实现互通,服务提供者可以开始提供高速数据和类似专用线路的传输业务。尚需标准化的是为支持交换式多媒体业务环境的信令、高层应用协议和更为先进的操作、网管能力。围绕着建设B-ISDN,世界各国对ATM进行了内容广泛的研究和验。目前,ATM技术已经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商用化ATM产品大量出现,很多国家已建设了ATM骨干网络,并提供多种高速、实时业务。ATM的应用同时也进入到局域网、无线网络和卫星网络等领域。
但是,以ATM为基础的B-ISDN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国的B-ISDN发展也不平衡。除政策原因外,还存在技术原因:(1)ATM技术还无法经济地支持话音等低速率业务。人们期望ATM技术能够同时支持话音和数据业务,但不够灵活的适配方式以及由ATM网引入的相对较大的时延使得ATM对话音业务的支持不能令人满意。(2)尽管ATM技术的标准已经基本齐备,但部分技术内容仍不完善,限制了ATM网络作为整个主干网络为用户提供端到端可保证QoS和灵活业务的能力,特别是在网络管理、业务量控制及对无连接数据业务的支持等方面还需做大量工作。(3)ATM的统计复用特性使业务量特性变化繁多,基于业务量统计特性的控制也就变得愈发复杂,因此ATM的流量和拥塞控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4)网络技术的发展使ATM技术受到了来自其它技术的竞争,如千兆比以太网的出现使ATM技术更难在局域网范围内得到采用。目前还没有针对于ATM的“致命应用”。
针对这些问题,致力于ATM的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这些努力包括:简化信令和网络控制;提出新的ATM适配方式;将ATM技术与IP、智能网(IN)、网管相结合,以灵活提供各种业务。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拓宽了ATM技术在宽带通信及互联网中的应用,也使该技术能够在窄带业务(帧中继、PSTN/N-IS-DN等)领域发挥优势。
3 ATM与IP技术的结合
以IP为基础的Internet的发展出乎许多人的预料,短短几年内已迅速席卷了全球,对传统的电信运营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引发了一场关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是以B-ISDN为基础还是以Internet为基础的争论。计算机业界一致看好Internet。但无论如何,Internet原本是为了把已存在的众多局域网络连接成一个统一的网络。随着网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网络的业务类型不断增加以及网络用户的增长,Internet 中必然会出现网络拥塞、带宽资源紧张和用户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Internet网络终究要实现宽带化。Internet要使用公共通信网资源,仅仅依靠IP协议并不能解决传输宽带化的问题,还要解决怎样利用新的传输设备来提供高带宽。
ATM技术的出现为Internet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IP技术只有与ATM技术相结合才可能在Internet上提供大范围的宽带业务。目前,电信和Internet业界都已认定未来的宽带骨干网应基于ATM技术。国外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正在研究下一代Internet(I2)。在I2总体结构中,ATM和SONET作为骨干技术用于连接各个千兆比接纳点。利用ATM构造宽带Internet的骨干网,不仅可解决Internet骨干网的带宽问题,也为其提供高QoS的IP业务奠定了基础。尽管受到其它网络技术的竞争,许多人仍认为ATM不仅是电信网也是Internet骨干网的最终解决方案。
目前,在宽带计算机通信领域中与ATM技术竞争的技术主要是千兆比以太网(GE)。由于其对原有局域网技术的兼容性,用户可以很低投入获得网络性能的大幅提高,这使其在宽带局域网互联中被广泛采用,许多对QoS要求不高的城域网及企业网也开始采用千兆比以太网技术。但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技术,ATM的性能显然优于千兆比以太网,它具有无限缩放性,可用于局域、城域直到广域网环境,并且由于拥有QoS保证,可以说ATM几乎是未来多媒体业务的唯一选择。
ATM技术与IP技术的结合存在许多困难,其中关键问题是地址解析和QoS。ATM与IP的差别是有目共睹的,ATM是面向连接,有自己的信令、选路规程和地址结构;IP是面向无连接的,也有其特有的寻址方式和选路功能。ATM与IP技术的结合实际上就是如何在ATM上承载IP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