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型变换实验

合集下载

[信息与通信]通信原理实验AMIHDB3CMI码型变换波形图

[信息与通信]通信原理实验AMIHDB3CMI码型变换波形图
实验步骤:
1. 将KX01拔去,使CMI编码输入数据悬空(全0码)。测 量TPX05,输出数据为01码,说明具有丰富的时钟信息。 2. 测量CMI译码输出数据是否与发端一致。 3. 观测译码同步信号。
返回
CMI码编码规则测试
7位m序列
15位m序列
返回
1码状态记忆测量
7位m序列,1码是00/11编码,而0码 不编码跟在1码后保持1码的状态
7. 抗连0码性能测试
CMI码编码规则测试
实验步骤:
1. 观测TPX01和TPX05,用TPX01同步,分析编码 输出数据是否与编码理论一致。 2.将KX02设置在1_2位置,重复上一步骤测量。
返回
1码状态记忆测量
实验步骤:
1. 观测TPX01和1码状态记忆输出TPX03,用TPX01 同步,根据观测结果,分析是否符合相互关系。
第四部分 码型变换技术
实验一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
返回
实验一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 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2.熟悉HDB3码的基本特征; 3.熟悉HDB3码的编译码器工作
原理和实现方法; 4.根据测量和分析结果,画出电
15位m序列,1码是00/11编码,而0码 不编码跟在1码后保持1码的状态
返回
CMI码解码波形测试
7位m序列,输入数据与解码数据除时延外一一对应
返回
CMI码编码加错波形观测
加错时的译码输出数据与不加错时不同
返回
CMI码检错功能测试
KX01放在Dt时,TPX06与TPY05
KX01设置在M位置,TPY05无错指示

通信原理实验 HDB3码型变换 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 HDB3码型变换 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班级:第周星期第大节实验名称:HDB3码型变换一、实验目的1.掌握AMI编码规则,编码和解码原理。

2.掌握HDB3编码规则,编码和解码原理。

3.了解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和定时提取原理。

4.了解输入信号对定时提取的影响。

5.了解信号的传输时延。

6.了解AMI/HDB3编译码集成芯片CD22103。

二、实验仪器1.ZH5001A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2.20MHz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内容1.HDB3码变换规则验证(1)通过KX02的设置,产生7位周期m序列。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数据:(3)拔除KD01,输入数据为全1码。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数据:(4)KD01跳线中间接地,输入数据为全0码。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数据:♦输入数据(TPD01),HDB3输出单极性码数据(TPD08)2.HDB3码译码和时延测试(2)KD01设置为M;通过KX02的设置,产生7位周期m序列;KP02设置在HDB3位置。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数据:输入数据(TPD01),HDB3译码输出数据(TPD07)8个时钟周期3.HDB3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1)通过KX02的设置,产生7位周期m序列;KP02设置在HDB3位置;KD01设置为输入m序列;KD02分别设置为单极性码输出和双极性码输出。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数据:♦M序列,单极性码时同步时钟分量(TPP01)♦M序列,双极性码时同步时钟分量(TPP01)♦M序列,双极性码时放大后同步时钟分量(TPP02)(2)KD01设置为输入全1序列。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数据:♦全1序列时单极性码时同步时钟分量(TPP01)(3)KD01设置为输入全0序列。

用示波器观测如下数据:得到了正弦信号。

结论:●HDB3单极性码含有时钟分量;双极性码不含有时钟分量或是较少的时钟分量。

●HDB3码是否含有时钟分量与发送的序列无关,无论是M序列,全0码,全1码4.HDB3译码位定时恢复测量(1)通过KX02的设置,产生7位周期m序列;KP02设置在HDB3位置。

实验-CMI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CMI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CMI码型变换实验实验CMI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码字都能在信道中传输。

例如,含有丰富直流和低频成分的基带信号就不适宜在信道中传输,因为它有可能造成信号严重畸变。

同时,一般基带传输系统都从接收到的基带信号流中提取收定时信号,而收定时信号却又依赖于传输的码型,如果码型出现长时间的连“0”或连“1”符号,则基带信号可能会长时间的出现0电位,从而使收定时恢复系统难以保证收定时信号的准确性。

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还可能提出其他要求,因而对基带信号也存在各种可能的要求。

归纳起来,对传输用的基带信号的主要要求有两点:1、对各种代码的要求,期望将原始信息符号编制成适合于传输用的码型;2、对所选码型的电波波形要求,期望电波波形适宜于在信道中传输。

前一问题称为传输码型的选择;后一问题称为基带脉冲的选择。

这是两个既有独立性又有互相联系的问题,也是基带传输原理中十分重要的两个问题。

传输码(传输码又称为线路码)的结构将取决于实际信道特性和系统工作的条件。

在较为复杂的基带传输系统中,传输码的结构应具有下列主要特性:1、能从其相应的基带信号中获取定时信息;2、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和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3、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的变化;4、尽可能地提高传输码型的传输效率;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等等。

满足或部分满足以上特性的传输码型种类繁多,主要有:CMI码、AMI、HDB3等等,下面将主要介绍CMI码。

根据CCITT建议,在程控数字交换机中CMI 码一般作为PCM四次群数字中继接口的码型。

在CMI码模块中,完成CMI的编码与解码功能。

CMI编码规则见表4.2.1所示:表4.2.1 CMI的编码规则输入码字编码结果0 011 00/11交替表示因而在CMI编码中,输入码字0直接输出01码型,较为简单。

对于输入为1的码字,其输出CMI码字存在两种结果00或11码,因而对输入1的状态必须记忆。

码型变换实验

码型变换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2.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3.掌握常用CPLD实现码型变换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观察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2.观察全0码或全1码时各码型波形。

3.观察HDB3码、AMI码、BNRZ码正、负极性波形。

4.观察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经过码型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

5.自行设计码型变换电路,下载并观察输出波形。

三、实验器材1.信号源模块2.码型变换模块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4.频率计(可选)一台5.连接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模块、码型变换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分别桉下两个模块中的开关POWER1、POWER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001、LED002、D900、D901发光,按一下信号源模块的复位键,两个模块均开始工作。

3.将信号源模块的拨码开关SW101、SW102设置为00000101 00000000,SW103、SW104 、SW105 设置为01110010 00110000 00101010。

按实验一的介绍,此时分频比千位、十位、个位均为0,百位为5,因此分频比为500,此时位同步信号频率应为4KHz。

观察BS、FS、2BS、NRZ各点波形。

4.分别将信号源模块和码型变换模块上以下四组输入/输出接点用连接线连接:BS与BS、FS与FS、2BS与2BS、NRZ与NRZ。

观察码型变换模块上其余各点波形。

5.任意改变信号源模块上的拨码开关SW103、SW104、SW105的设置,以信号源模块的NRZ码为内触发源,用双踪示波器观察码型变换模块各点波形。

6.将信号源模块上的拨码开关SW103、SW104、SW10全部拨为1或全部拨为0,观察码型变换模块各点波形。

CMI码型变换实验实验报告_图文

CMI码型变换实验实验报告_图文

CMI码型变换实验实验报告_图文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CMI码型变换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地点,原理验证实验教师,综合设计实验类型, 学生姓名,自主创新学号/班级, 组号,学院, 同组搭档, 专业, 成绩,1. CMI码编码规则测试(1)用示波器同时观测CMI编码器输入数据,TPX01,和输出编码数据,TPX05,。

观测时用TPX01同步,仔细调整示波器同步。

找出并画下一个m序列周期输入数据和对应编码输出数据波形。

根据观测结果,分析编码输出数据是否与编码理论一致。

(实验结果如图,(2)(实验结果如图,2. 1码状态记忆测量(1) 用KX02设置输出周期为15位的序列,用示波器同时观测CMI编码器输入数据,TPX01,和1码状态记忆输出,TPX03,。

观测时用TPX01同步,仔细调整示波器同步。

画下一个m序列周期输入数据和对应1码状态记忆输出数据波形。

根据观测结果,分析是否符合相互关系。

(实验结果如图,(2)将KX02设置在其他位置,重复上述测量。

画下测量波形,分析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3. CMI码解码波形测试用示波器同时观测CMI编码器输入数据,TPX01,和CMI解码器输出数据,TPY07,。

观测时用TPX01同步。

验证CMI译码器能否正常译码,两者波形除时延外应一一对应。

(实验结果如图,4. CMI码编码加错波形观测跳线开关KX03是加错控制开关,当KX03设置在E_EN位置时,左端,,将在输出编码数据流中每隔一定时间插入1个错码。

TPX06是发端加错指示测试点,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加错指示点TPX06和输出编码数据TPX05的波形,观测时用TPX06同步。

画下有错码时的输出编码数据,并分析接收端CMI译码器可否检测出。

(实验结果如图,5. CMI码检错功能测试首先将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X01设置在Dt位置,左端,,将加错跳线开关KX03设置在E_EN位置,人为插入错码,模拟数据经信道传输误码。

(一)码型变换实验

(一)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一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

2. 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

3. 掌握常用CPLD实现码型变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观察NRZ码、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的波形。

2. 观察全0码或全1码时各码型波形。

3. 观察HDB3码、AMI码的正、负极性波形。

4. .观察NRZ码、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经过码型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

5. 自行设计码型变换电路,下载并观察波形。

三、实验器材1. 信号源模块2. ⑥号模块(码型变换)3. ⑦号模块(载波同步)4. 20M双踪示波器5. 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原理(一)基本原理1、数字通信中,有些场合可不经过载波调制解调而让基带信号直接进行传输。

例如,市区内利用电传机直接电报通信,或者利用中继长距离直接传输PCM 信号等。

这种不使用载波调制装置而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为基带传输系统。

它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图1 基带传输系统基本结构结构说明:(1)信道信号合成器:产生适合于信传输的基带信号。

(2)信道可以是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媒质,如能通过从直流到高频的有线线路。

(3)接收滤波器:用来接收信号和尽可能排除信道噪声和其他干扰。

(4)抽样判决器:在噪声背景下判定与再产生基带信号。

2、基带调制与解调(1)数字基带调制器: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成基带信号传输的基带信号。

(2)基带解调器器:把信道基带信号变换成原始数字基带信号。

(3)对传输用的基带信号的主要要求(4)对代码:将原始信息符号编制成适合于传输用的码型;(5)对码型的电波形:电波形适宜于在信道中传输。

(二)编码规则1、NRZ码NRZ (Noreturn-To-Zero)码,全称是单极性不归零码,在这种二元码中用高电平和低电平(这里为零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信息“1”和“0”,在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

例如图2:图2 NRZ码2、RZ码RZ (Return-To-Zero)码,全称是单极性归零码,与NRZ码不同的是,发送“1”时在整个码元期间高电平只持续一段时间,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到零电平。

实验四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四码型变换实验

④BRZ码 BRZ码的全称是双极性归零码,与BNRZ码不同的是,发送“1”和“0”时, 在整个码元期间高电平或低电平只持续一段时间,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 到零电平。例如: 1 0 1 0 0 1 1 0
+E 0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3、AMI编码规则
⑤ AMI码 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其编码规则如下:信息码中的“0”仍变换 为传输码的“0”;信息码中的“1”交替变换为传输码的“+1、-1、+1、- 1、…”。例如:
⑧ CMI码 CMI码的全称是传号反转码,其编码规则如下:信息码中的“1”码交替用 “11”和“00”表示,“0”码用“01”表示。例如:
代码:
1
1
0
1
0
0
1
0
CMI码: 11 00 01 11 01 01 00 01
这种码型有较多的电平跃变,因此,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该码已被ITUT推荐为PCM四次群的接口码型。在光纤传输系统中有时也用CMI码作线路传 输码型。
代码:
1
1
0
0
1
0
1
双相码: 10 10 01 01 10 01 10
BPH码可以用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与位同步信号的模二和来产生。 双相码的特点是只使用两个电平,而不像前面二种码具有三个电平。这种码 既能提取足够的定时分量,又无直流漂移,编码过程简单。但这种码的带宽 要宽些。
4.6、CMI编码规则
4.4、HDB3编码规则
⑥ HDB3码 HDB3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其编码规则如下:将 4 个连“0 ”信息 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V”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 码 时 取 代 节 为 “ 0 0 0 V”; 有 偶 数 个 信 息 “ 1 ” 码 ( 包 括 0 个 ) 时 取 代 节 为 “ B00V”,其它的信息“ 0”码仍为“ 0 ”码,这样,信息码的“ 1 ”码变为带 有符号的“1”码即“+1”或“-1”。例如:

AMI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AMI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AMI码型变换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数据信号的AMI码型变换原理和方法,了解其优点和缺点,并熟练掌握实现过程。

二、实验原理:AMI码型(Alternate Mark Inversion码型)是数据通信中常用的一种码型。

它的规则是:编号0以正脉冲表示,编号1以负脉冲表示,而编号0的相邻两个1之间的位置需要置零,这就是所谓的“交替出现”;三、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平判决电路、串行传输线路。

四、实验步骤:1.将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正确连接,并设置示波器触发源为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

2.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一组矩形波信号,频率为1kHz,幅度为5V,并将输出的电平切换为AMI码型。

3.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经过电平判决电路,观察并记录判决电路的输出结果。

4.将示波器连接至电平判决电路的输出端口,观察并记录示波器上的波形。

5.将判决电路的输出经过串行传输线路,利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在传输线路上的波形。

五、实验结果:经过上述实验步骤之后,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经过电平判决电路后,在电平判决电路的输出端口得到了经过判决后的二进制数据,即AMI码型的数字信号;2.经过示波器的展示,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AMI码型的波形特点,即交替的正负脉冲;3.经过串行传输后,在传输线路上得到了经过信号传输后的波形,也是交替出现的正负脉冲。

六、实验总结:1.AMI码型的交替正负脉冲特点实现了时钟同步性能的提高,避免了NRZ码型可能出现的时钟漂移问题;2.AMI码型相比NRZ码型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因为NRZ码型在连续1的情况下没有电平变化,无法表征有效数据;3.实验结果表明,AMI码型通过交替出现的正负脉冲实现了数据的可靠传输,波形特点明显、易于辨识。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AMI码型变换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数据信号的不同编码方式,对AMI码型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亲手操作实现了AMI码型的转换,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HDB3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HDB3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HDB3码型变换实验报告实验报告:HDB3码型变换实验摘要:本实验通过使用HDB3编码技术实现了二进制数据的高密度编码和解码。

通过此实验,我们了解了HDB3编码的原理和过程,并验证了其在数据传输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一、引言HDB3码型(High Density Bipolar Three Zero)是一种高密度双极三零编码方法,主要用于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将二进制串转换为双极信号传输。

HDB3码型通过对数据串进行特定规则的编码,使得传输的信号中没有长时间的直流成分,从而提高了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本实验通过编写程序,模拟HDB3编码过程,并通过软件实现数据的编码和解码。

二、实验原理1.编码过程HDB3编码过程中,每四个连续的0通过特定规则映射为一个与前面信号相反的双极信号,并在此信号的前后分别插入额外的零信号。

具体编码规则如下:-如果输入数据位为1,则保持信号不变。

-如果输入数据位为0,并且前面连续的0的个数为偶数,则将该输入数据位变换为与前面信号相反的双极信号。

-如果输入数据位为0,并且前面连续的0的个数为奇数,则将该输入数据位变换为与前面信号相同的双极信号,并在这个信号的前后分别插入额外的零信号。

2.解码过程HDB3解码过程中,根据出现的信号序列对双极信号进行解码,并还原为二进制数据串。

具体解码规则如下:-如果连续出现的双极信号为0,则输出0。

-如果连续出现的双极信号为正或负信号,则输出1,并通过观察插入的零信号个数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数据位反转。

三、实验步骤1.编写HDB3编码程序,实现编码过程。

2.编写HDB3解码程序,实现解码过程。

3.设计测试数据,包括正常数据和噪声数据,用于验证编码和解码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运行编码程序,将测试数据进行编码,并输出编码结果。

5.运行解码程序,将编码结果进行解码,并输出解码结果。

6.对比解码结果与原始数据,验证编码和解码的正确性。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准确的编码和解码结果,与原始数据完全一致。

(一)码型变换实验

(一)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一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

2. 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

3. 掌握常用CPLD实现码型变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观察NRZ码、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的波形。

2. 观察全0码或全1码时各码型波形。

3. 观察HDB3码、AMI码的正、负极性波形。

4. .观察NRZ码、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经过码型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

5. 自行设计码型变换电路,下载并观察波形。

三、实验器材1. 信号源模块2. ⑥号模块(码型变换)3. ⑦号模块(载波同步)4. 20M双踪示波器5. 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原理(一)基本原理1、数字通信中,有些场合可不经过载波调制解调而让基带信号直接进行传输。

例如,市区内利用电传机直接电报通信,或者利用中继长距离直接传输PCM 信号等。

这种不使用载波调制装置而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为基带传输系统。

它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图1 基带传输系统基本结构结构说明:(1)信道信号合成器:产生适合于信传输的基带信号。

(2)信道可以是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媒质,如能通过从直流到高频的有线线路。

(3)接收滤波器:用来接收信号和尽可能排除信道噪声和其他干扰。

(4)抽样判决器:在噪声背景下判定与再产生基带信号。

2、基带调制与解调(1)数字基带调制器: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成基带信号传输的基带信号。

(2)基带解调器器:把信道基带信号变换成原始数字基带信号。

(3)对传输用的基带信号的主要要求(4)对代码:将原始信息符号编制成适合于传输用的码型;(5)对码型的电波形:电波形适宜于在信道中传输。

(二)编码规则1、NRZ码NRZ (Noreturn-To-Zero)码,全称是单极性不归零码,在这种二元码中用高电平和低电平(这里为零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信息“1”和“0”,在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

例如图2:图2 NRZ码2、RZ码RZ (Return-To-Zero)码,全称是单极性归零码,与NRZ码不同的是,发送“1”时在整个码元期间高电平只持续一段时间,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到零电平。

hdb3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hdb3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hdb3码型变换实验报告HDB3码型变换实验报告引言:HDB3码型是一种高密度双极性三零码,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信号编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HDB3码型的变换过程进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HDB3码型的变换过程,并了解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HDB3码型是一种基于双极性三零码的信号编码方式。

它的原理是通过对信号进行特定规则的变换,将原始数据转换为HDB3码型。

在HDB3码型中,每个数据位通过特定规则的变换后,可以表示为正脉冲、负脉冲或无脉冲。

这种编码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传输线上的直流成分,并提高传输效率。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计算机、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2.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并设置合适的参数。

3. 打开计算机上的信号发生器软件,并选择HDB3码型。

4. 输入原始数据,并观察示波器上的信号波形。

5. 分析示波器上的波形,观察HDB3码型的变换规律。

6.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将原始数据转换为HDB3码型,并观察到了信号波形的变化。

根据实验数据和示波器上的波形,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HDB3码型的变换规律:根据HDB3码型的规则,连续两个零位之间的脉冲数目不能超过三个。

当连续两个零位之间的脉冲数目为偶数时,HDB3码型中会插入一个反向脉冲,以保持脉冲数目为偶数;当连续两个零位之间的脉冲数目为奇数时,HDB3码型中会插入一个反向脉冲,并使其后的一个脉冲变为无脉冲,以保持脉冲数目为偶数。

2. HDB3码型的优点:HDB3码型通过特定的编码规则,使得信号波形中的直流成分降低,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

同时,HDB3码型具有较好的抗噪声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

3. HDB3码型的应用:HDB3码型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中,特别是在高速传输环境下。

它可以用于数字电话网络、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领域,有效地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实验2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实验2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a、AMI码的编码规则
b、AMI码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缺点
c、HDB3码的编码规则
d、HDB3码的优缺点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输入:信号源的拨码开关SW04、SW05设置为00000101 00000000,500分频;
SW01、SW02、SW03设置为01110010 00110000 00101011
1、数字基带波形编码实验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通信原理实验室实验日期:年月日
学院
班级、组号
姓名
实验项目名称
码型变换实验
指导
教师
成绩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仪器
四、实验原理(参考实验指导书P47实验九)
1、几种常见的数字基带波形(NRZ码、RZ码、BNRZ码、BRZ码)
2、两种常见的基带传输码(AMI码、HDB3码)
NRZ码输入波形:
RZ码输出波形:
BNRZ码输出波形:
BRZ码输出波形:
2、数字基带波形解码实验(与NRZ码输入波形双踪)
NRZ码输入波形:
RZ码解码输出波形:
BNRZ码解码输出波形:
BRZ码解码输出波形:
3、传输码编码实验(与NRZ码输入波形双踪)
NRZ码输入波形:
AMI码编码输出波形:
HDB3码编码输出波形:
4、传输码解码实验(与NRZ码输入波形双踪)
NRZ码输入波形:
AMI码解码输出波形:
HDB3码解码输出波形:
七、实验思考题
1,已知信息代码为100000000011,求相应的AMI码、HDB3码
八、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是描述使用码型变换所获得的结果的一种实验报告,码型变换实验报告中包含了码型变换的具体步骤、新码的性能分析以及使用码型变换的目的等内容。

码型变换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已有的码信号进行改变,使其适应新的传输或接收系统等要求,并能够较好地传输数据信号。

为了使码型变换有效,必须先理解该码的特性,然后根据码的特性和新系统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变换。

一般情况下,码型变换实验报告将提供一下内容:
第一,码型变换的目的:码型变换的目的是根据新的系统要求,对原有的码型进行变换,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第二,码型变换的步骤:码型变换的具体步骤一般有以下几步:(1)研究原有码制,弄清其特性;(2)根据新的系统要求,挑选最佳的码型;(3)对原有码信号进行码型变换;(4)测试新的码的性能,比较原有码的性能,以确定新码的性能提升情况;(5)将新码应用到新系统中。

第三,新码的性能分析:新码的性能比原码的性能有所提升,但具体提升情况应根据新码的特性和新系统的要求进行分析,以确定新码的性能提升情况。

第四,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码型变换能够有效改善系统的性能,而且能够满足新系统的要求。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码型变换实验报告主要用于描述使用码型变换所获得的结果,包括码型变换的具体步骤、新码的性能分析以及使用码型变换的目的等内容。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的作用在于帮助研究者清楚地了解码型变换的效果,为采用码型变换提供科学的依据。

实验15、码型变换_

实验15、码型变换_

实验 15 码型变换一、实验目的1.熟悉 RZ、BNRZ、BRZ、CMI、曼彻斯特、密勒、PST 码型变换原理及工作过程;2.观察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变换测量点波形。

二、实验工作原理1.码型变换原则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在选择传输码型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原则:(1).不含直流,且低频分量尽量少;(2).应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以便于从接收码流中提取定时信号; (3).功率谱主瓣宽度窄,以节省传输频带;(4).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的变化;(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即码型具有一定规律性,以便利用这一规律性进行宏观检测;(6).编译码简单,以降低通信延时和成本。

2.常见码型变换类型(1)单极性不归零码(NRZ 码)单极性不归零码中,二进制代码“1”用幅度为E的正电平表示,“0”用零电平表示,如下图所示。

单极性码中含有直流成分,而且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

图 15-1 单极性不归零码示意图(2)双极性不归零码(BNRZ 码)二进制代码“1”、“0”分别用幅度相等的正负电平表示,如下图所示,当二进制代码“1”和“0”等概出现时无直流分量。

图 15-2 双极性不归零码(3)单极性归零码(RZ 码)单极性归零码与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区别是码元宽度小于码元间隔,每个码元脉冲在下一个码元到来之前回到零电平,如下图所示。

单极性码可以直接提取定时信息,仍然含有直流成分。

图 15-3 单极性归零码(4)双极性归零码(BRZ 码)它是双极性码的归零形式,每个码元脉冲在下一个码元到来之前回到零电平,如下图所示。

图 15-4 双极性归零码(5)曼彻斯特码曼彻斯特码又称为数字双相码,它用一个周期的正负对称方波表示“0”,而用其反相波形表示“1”。

编码规则之一是:“0”码用“01”两位码表示,“1”码用“10”两位码表示,如下图所示。

例如:图 15-5 曼彻斯特编码(6)密勒码米勒(Miller)码又称延迟调制码,它是双向码的在一种变形。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

码型变换实验报告码型变换实验报告摘要:码型变换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不同码型的技术,可以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本实验通过使用不同的码型进行传输,比较它们的性能差异,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实验结果表明,码型变换在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引言: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码型变换成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手段。

码型是指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编码方式,常见的码型包括非归零码(NRZ)、归零码(RZ)、曼彻斯特码等。

不同的码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因此研究码型变换对于优化数字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设计:本实验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个基本的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包括信源、信道和接收器。

然后,我们分别使用NRZ、RZ和曼彻斯特码进行传输,并比较它们的误码率、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实验结果与分析:1. NRZ码的特点是简单、直观,但是它的传输效率较低,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

实验结果显示,NRZ码的误码率较高,且在高噪声环境下容易发生误码。

2. RZ码通过在每个位周期的中间位置加入一个归零点,使得接收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每个位的开始和结束。

实验结果显示,RZ码相比于NRZ码具有更低的误码率和较高的传输效率,但是在高噪声环境下仍然存在一定的误码问题。

3. 曼彻斯特码将每个位周期分为两个时段,通过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沿来表示位的取值。

实验结果显示,曼彻斯特码具有较低的误码率和较高的抗干扰能力,但是由于每个位周期需要传输两个信号,因此其传输效率相对较低。

结论: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码型变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2. 不同的码型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3. 码型变换是数字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优化系统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望: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码型变换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的码型变换技术,并结合其他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hdb3码型变换实验实验报告

hdb3码型变换实验实验报告

hdb3码型变换实验实验报告HDB3码型变换实验实验报告引言:HDB3码型变换是一种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用于在数字通信中传输数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索HDB3码型变换的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纵,了解HDB3码型变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其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HDB3码型变换是一种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用于在数字通信中传输数据。

它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将其转换为特定的信号格式,以便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HDB3码型变换的原理基于两个基本概念:零值替代和脉冲宽度调制。

在HDB3编码中,连续的零值被替换为特定的非零值,以保持传输信号的直流平衡。

同时,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用于保持信号的稳定性,通过对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调整,确保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完整性。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计算机、HDB3码型变换器等。

2. 连接计算机和HDB3码型变换器,确保信号传输的正常连接。

3. 打开HDB3码型变换器软件,进入编码界面。

4. 输入待编码的原始数据,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编码方式。

5. 点击“编码”按钮,开始进行HDB3码型变换编码。

6. 观察编码结果,并记录下来。

7. 进行解码实验,将编码结果输入到解码界面。

8. 点击“解码”按钮,进行HDB3码型变换解码。

9. 观察解码结果,并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

10.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HDB3码型变换的特点和应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组编码结果和解码结果。

经过对比和分析,我们发现HDB3码型变换具有以下特点:1. HDB3码型变换能够有效地保持信号的直流平衡,避免了传输过程中信号的漂移和失真。

2. HDB3码型变换通过替换连续的零值,减少了传输信号中的冗余信息,提高了信号传输的效率。

3. HDB3码型变换的解码过程较为简单,能够快速还原原始数据。

码型变换实验

码型变换实验

码型变换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工作原理 (2)1.码型变换原则 (2)2.常见码型变换类型 (2)3.码型变换原理 (5)4.实验框图及功能说明 (6)5.框图中各个测量点说明 (6)三、实验任务 (6)四、实验步骤 (7)1.实验准备 (7)2.单极性不归零码(NRZ 码) (7)3.双极性不归零码(BNRZ 码) (9)4.单极性归零码(RZ 码) (11)5.双极性归零码(BRZ 码) (13)6.曼彻斯特码 (15)7.密勒码 (17)8.成对选择三进码(PST 码) (18)9.关机拆线 (20)五、实验报告分析 (20)一、实验目的1. 熟悉 RZ、BNRZ、BRZ、CMI、曼彻斯特、密勒、PST 码型变换原理及工作过程;2. 观察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变换测量点波形。

二、实验工作原理1.码型变换原则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在选择传输码型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原则:(1).不含直流,且低频分量尽量少;(2).应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以便于从接收码流中提取定时信号;(3).功率谱主瓣宽度窄,以节省传输频带;(4).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的变化;(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即码型具有一定规律性,以便利用这一规律性进行宏观检测;(6).编译码简单,以降低通信延时和成本。

2.常见码型变换类型(1) 单极性不归零码(NRZ 码)单极性不归零码中,二进制代码“1”用幅度为E 的正电平表示,“0”用零电平表示,如下图所示。

单极性码中含有直流成分,而且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

图2-1 单极性不归零码示意图(2) 双极性不归零码(BNRZ 码)二进制代码“1”、“0”分别用幅度相等的正负电平表示,如下图所示,当二进制代码“1”和“0”等概出现时无直流分量。

图2-2 双极性不归零码示意图(3) 单极性归零码(RZ 码)单极性归零码与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区别是码元宽度小于码元间隔,每个码元脉冲在下一个码元到来之前回到零电平,如下图所示。

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一 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HDB3码的编码规则,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2. 通过测试电路,熟悉并掌握分析电路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学会分析电路工作原理,画出关键部位的工作波形。

3.了解关于分层数字接口脉冲的国际规定,掌握严格按技术指标研制电路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可完成以下实验内容:1.调测HDB3编、译码电路。

2.调测位定时提取电路及信码再生电路。

各部分的输出信号应达到技术指标的要求,同时做到编、解码无误。

三、基本原理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时不经过数字基带信号与信道信号之间的变换,只由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与数字基带信号之间的变换,然后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

数字基带信号的形式有许多种,在基带传输中经常采用AMI码(符号交替反转码)和HDB3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1.传输码型在数字复用设备中,内部电路多为一端接地,输出的信码一般是单极性不归零信码。

当这种码在电缆上长距离转输时,为了防止引进干扰信号,电缆的两根线都不能接地(即对地是平衡的),这里就要选用一种适合线路上传输的码型,通常有以下几点考虑:(1).在选用的码型的频谱中应该没有直流分量,低频分量也应尽量少。

这是因为终端机输出电路或再生中继器都是经过变压器与电缆相连接的,而变压器是不能通过直流分量和低频分量的。

(2).传输码型的频谱中高频分量要尽量少。

这是因为电缆中信号线之间的串话在高频部分更为严重,当码型频谱中高频分量较大时,就限制了信码的传输距离或传输质量。

(3).码型应便于再生定时电路从码流中恢复位定时。

若信号中连“0”较长,则等效于一段时间没有收脉冲,恢复位定时就困难,所以应该使变换后的码型中连“0”较少。

(4).设备简单,码型变换容易实现。

(5).选用的码型应使误码率较低。

双极性基带信号波形的误码率比单极性信号的低。

根据这些原则,在传输线路上通常采用AMI码和HDB3码。

2.AMI码我们用“0”和“1”代表传号和空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报告成绩:指导教师审核(签名): 2012年 5 月 30 日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

2.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

二、实验内容1.观察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的波形。

2.观察全0码或全1码时各码型波形。

3.观察HDB3码、AMI码、BNRZ码正、负极性波形。

4.观察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经过码型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

三、实验器材1.信号源模块2.码型变换模块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4.频率计(可选)一台5.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原理1.编码规则①NRZ码NRZ码的全称是单极性不归零码,在这种二元码中用高电平和低电平(这里为零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信息“1”和“0”,在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

例如:②RZ码RZ码的全称是单极性归零码,与NRZ码不同的是,发送“1”时在整个码元期间高电平只持续一段时间,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到零电平。

例如:③BNRZ码BNRZ码的全称是双极性不归零码,在这种二元码中用正电平和负电平分别表示“1”和“0”,与单极性不归零码相同的是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因而在这种码型中不存在零电平。

例如:④BRZ码BRZ码的全称是双极性归零码,与BNRZ码不同的是, 发送“1”和“0”时,在整个码元期间高电平或低电平只持续一段时间,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到零电平。

例如:⑤AMI码AMI码的全称是信号交替反转码,其编码规则如下:信息码中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信息码中的“1”交替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

例如:代码:100 1 1000 1 1 1 …AMI码:+100 -1 +1000 -1 +1 -1 …AMI码的主要特点是无直流成分,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也能正确判断。

译码时只需把AMI码经过全波整流就可以变为单极性码。

由于其具有上述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该码有一个重要缺点,即当用它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⑥HDB3码HDB3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其编码规则如下:将4个连“0”信息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V”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000V”码;有偶数个信息“1”码(包括0个)时,取代节为“B00V”,其它的信息“0”码仍为“0”码,这样,信息码的“1”码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

例如:代码:1000 0 1000 0 1 1 000 0 1 1HDB3码:-1000 -V +1000 +V -1 +1 -B00 –V +1 -1 HDB3码中“1”、“B”的符号符合交替反转原则,而“V”的符号破坏这种交替反转原则,但相邻“V”码的符号又是交替反转的。

HDB3码的特点是明显的,它除了保持AMI码的优点外,还增加了使连0串减少到至多3个的优点,而不管信息源的统计特性如何。

这对于定时信号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

HDB3码是ITU-T推荐使用的码之一。

本实验电路只能对码长为24位的周期性NRZ码序列进行编码。

⑦BPH码BPH码的全称是数字双相码,又叫分相码或曼彻斯特码,它是对每个二进制代码分别利用两个具有不同相位的二进制新码去取代的码:或者可以理解为用一个周期的方波表示“1”码,用该方波的反相来表示“0”码,其编码规则之一是:0→01(零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1→10(π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

例如:代码: 1 1 0 0 1 0 1双相码:10 10 01 01 10 01 10BPH码可以用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与位同步信号的模二和来产生。

双相码的特点是只使用两个电平,而不像前面两种码具有三个电平。

这种既能提取足够的定时分量,又无直流漂移,编码过程简单。

但这种码的带宽要宽些。

⑧CMI码CMI码的全称是传号反转码,其编码规则如下:信息码中的“1”码交替用“11”和“00”表示,“0”用“01”表示。

例如:代码: 1 1 0 1 0 0 1 0CMI码:11 00 01 11 01 01 00 01 这种码型有较多的电平跃变,因此,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

该码已被ITU-T推荐为PCM四次群的接口码型。

在光纤传输系统中有时也用CMI码作线路传输码型。

实验报告成绩:指导教师审核(签名): 2012 年 5 月 30 日实验报告2.电路原理将信号源产生的NRZ和位同步信号BS送入U900(EPM7128SLC84-15)进行变换,可以直接得到各种单极性码和各种双极性码的正、负极性编码信号(因为FPGA的I/O口不能直接接负电平,所以只能将分别代表正极性和负极性的两路编码信号分别输出,在通过外加电路合成双极性码),如HDB3的正、负极性编码信号送入U901(4501)的选通控制端,控制模拟开关轮流选通正、负电平,从而得到完整的HDB3码。

解码时同样也需要先将双极性的HDB3码变换成分别代表正极性和负极性的两路信号,再送入FPGA进行解码,得到NRZ码。

其它双极性码的编、解码过程相同。

①NRZ码从信号源“NRZ”点输出的数字码型即为NRZ码,其产生过程请参考信号源工作原理。

②BRZ、BNRZ码将NRZ码和位同步信号BS分别送入双四路模拟开关U902(4052)的控制端作为控制信号,在同一时刻,NRZ码和BS信号电平高低的不同组合(00、01、10、11)将控制U902分别接通不同的通道,输出BRZ码和BNRZ码。

X通道的4个输入端X0、X1、X2、X3分别接-5V、GND、+5V、GND,在控制信号控制下输出BRZ码;Y通道的4个输入端Y0、Y1、Y2、Y3分别接-5V、-5V、+5V、+5V,在控制信号控制下输出BNRZ码。

解码时通过电压比较器U907(LM339)将双极性的BRZ和BNRZ 码转换为两路单极性码,即双(极性)—单(极性)变换,再送入U900解码,恢复出原始的NRZ 码。

③RZ、BPH码这两种码型的编、解码方法与BRZ和BNRZ是一样的,但因为是单极性的码型,所以编、解码过程可以直接在U900中完成,在这里不再赘述。

④AMI编码由于AMI码是双极性的码型,所以它的变换过程分成了两个部分。

首先,在U900中,将NRZ 码经过一个时钟为BS的JK触发器后,再与NRZ信号相与后得到控制信号AMIB,该信号与NRZ码作为控制信号送入单八路模拟开关U905(4051)的控制器,U905的输出即为AMI码。

解码过程与BNRZ码一样,也需先经过双—单变换,再送入U900进行解码。

⑤HDB3码HDB3码的编、解码框图分别如图3-1、3-2所示,其编、解码过程与AMI码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图3-1 HDB3编码原理框图图3-2 HDB3解码原理框图⑥CMI码由于是单极性波形,CMI码的编解码过程全部在U900中完成,其编码电路原理框图如图3-3所示:图3-3 CMI编码原理框图五、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模块、码型变换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分别桉下两个模块中的开关POWER1、POWER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001、LED002、D900、D901发光,按一下信号源模块的复位键,两个模块均开始工作。

3.将信号源模块的拨码开关SW101、SW102设置为00000101 00000000,SW103、SW104、SW105设置为01110010 00110000 00101010。

按实验一的介绍,此时分频比千位、十位、个位均为0,百位为5,因此分频比为500,此时位同步信号频率应为4KHz。

观察BS、FS、2BS、NRZ各点波形。

4.分别将信号源模块和码型变换模块上以下四组输入/输出接点用连接线连接:BS与BS、FS与FS、2BS与2BS、NRZ与NRZ。

观察码型变换模块上其余各点波形。

5.任意改变信号源模块上的拨码开关SW103、SW104、SW105的设置,以信号源模块的NRZ码为内触发源,用双踪示波器观察码型变换模块各点波形。

6.将信号源模块上的拨码开关SW103、SW104、SW105全部拨为1或全部拨为0,观察码型变换模块各点波形。

六、输入、输出点参考说明1.输入点说明FS:帧同步信号输入点。

BS:位同步信号输入点。

2BS:2倍位同步频率方波信号输入点。

NRZ:NRZ码输入点。

2.输出点说明(括号中的码元数为与信号产生的NRZ相比延迟的码元数)RZ:RZ编码输出点(半个码元)。

BPH:BPH编码输出点(半个码元)。

CM1:CM1编码输出点(一个码元)。

HDB3-1:HDB3编码正极性信号输出点。

HDB3-2:HDB3编码负极性信号输出点。

HDB3:HDB3编码输出点(八个半个码元)。

BRZ-1:BRZ单极性输出点。

BRZ:BRZ编码输出点。

BNRZ-1:BNRZ编码正极性信号输出点(与NRZ反相)。

BNRZ-2:BNRZ编码负极性信号输出点(与NRZ相同)。

BNRZ:BNRZ编码输出点。

AMI-1:AMI编码正极性信号输出点。

AMI-2:AMI编码负极性信号输出点。

AMI:AMI编码输出点。

ORZ:RZ解码输出点(一个码元)。

OBPH:BPH解码输出点(一个码元)。

OCMI:CM1解码输出点(两个码元)。

OBRZ:BRZ解码输出点(半个码元)。

OBNRZ:BNRZ解码输出点(半个码元)。

OAMI:AMI解码输出点(半个码元)。

OHDB3:HDB3解码输出点(八个半个码元)。

七、实验思考题在分析电路的基础上回答,为什么本实验HDB3编、解码电路只能在输入信号是码长为24位的周期性NRZ码时才能正常工作。

答:因为它需要对连续是四个码计数,看看是不是连续的4个0,因此必须是4的倍数,如果不是周期信号的话我们不便于观察规律八、实验结果记录双踪显示NRZ码输入波形与其FS:(记录NRZ的频率和峰峰值,FS给出帧的起始位置,给出一个完整帧的NRZ码波形)双踪显示NRZ码输入波形与其RZ码输出波形:(记录各自的频率和峰峰值,给出一个完整帧)双踪显示NRZ码输入波形与其BNRZ码输出波形:(记录各自的频率和峰峰值,给出一个完整帧)双踪显示NRZ码输入波形与BRZ码输出波形:(记录各自的频率和峰峰值,给出一个完整帧)双踪显示NRZ码输入波形与BNRZ码解码输出波形:(注意时延)双踪显示NRZ码输入波形与BRZ码解码输出波形:(注意时延)双踪显示NRZ码输入波形与AMI码编码输出波形:(注意时延)双踪显示NRZ码输入波形与HDB3码编码输出波形:(注意时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