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2
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2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
2.完成一篇关于二氧化碳的应用实例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空气中某种成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条理性和美观性。板书将包括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等主要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要概念。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使用大号字体,突出重点内容,用箭头或其他符号表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保持板书的整洁和一致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导入方式:
1.生活实例:以日常生活中的空气污染事件为例,如雾霾、汽车尾气等,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问题,激发他们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兴趣;
2.实验现象: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吹气球或排水法收集气体,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气体的存在和变化,引发他们对空气的好奇心;
3.问题驱动: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展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氧气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讲解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让学生理解氧气的特性;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知识竞答:设计有关空气组成和性质的知识竞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说课稿:我们周围的空气
制取氧气
制取H2\CO2其他 化学物质
从知识内涵看
通过实验活动,练习操作 ,加强认识,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
1、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2、对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 3、自我调控能力差,思维有局限性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H2O2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认识 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等知 识点。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操作
在试管中加入5ml5% 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 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取少量的二氧化锰于试 管中,把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试管。 将一号试管加入二号试 管
现象
能产生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原因
放出氧气过少
实验2
产出大量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加入过少的二氧化锰 时溶液分解加速
实验3
四 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 理、仪器装置、及操作的 注意事项,分解反应。
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
1. 教学理念
传授知识,更引导学生去追寻知识 2. 教学方法
启发法、实验法、引导探究法、多媒体教 学法
六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创设情境 引出新课
探究实验
感悟真知
悟性小结
习题巩固
课后作业
温故知新
水 +
氧气
氧气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分解反应:有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 物质的反应。
习题巩固
【练习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氧气 D.只有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设计意图:通过此使学生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练习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硫+氧气 二氧化硫 B.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 氧气+汞 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判断分解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说课稿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展示,回顾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巩固基础知识;
2.结合实例,讲解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对生活的影响;
3.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大气污染物的生成和转化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4.深入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3.组织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五)作业布置
2.多媒体资源:PPT、视频、图片等,用于展示大气污染案例、讲解知识点;
3.技术工具:网络、投影仪等,用于实现课堂实时互动、资源共享。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增强课堂趣味性;直观展示大气污染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课堂时空,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短文;
3.收集生活中关于空气质量的信息,与同学分享。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保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3.小组合作学习:依据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重新认识什么就是化学变化;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重新认识化合反应、水解反应。
(3)重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纪实和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
(2)自学对实验的观测和叙述,从实验中以获取化学信息。
(3)自学从具体内容至抽象化,从个别至通常的概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维持实事求是、认同科学、认同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践行“性质同意用途,用途彰显性质”的实事求是规律的观点。
(4)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2.培育学生由深至浅,由直观至繁杂逐步重新认识物质的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提高兴趣→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录像机、氧气(三瓶)、木条、硫、铝箔、细铁丝、细沙、冷却匙、火柴。
2.学生用具:木条、火柴、木炭。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展现一瓶氧气][设问]该瓶中收集的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气体,你知道它是什么气体吗?空气、氧气还是氮气?[学生摇头][了解]它就是我们展开呼吸作用必不可少的气体氧气。
[板书]课题2氧气[引言]如果我们想要验证它确实是氧气,就必须先了解氧气的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实验、判断。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指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问]通过观察,并结合实际,你能得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生]甲:氧气是无色的。
乙:氧气是气体。
丙:氧气就是无味的,我吸纯氧。
丁:氧气是不溶于水的,如果氧气易溶于水,地壳表面的水早把氧气溶解完了,我们也就没有了可供呼吸的氧气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准确理解。
(2)空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大约在14-1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能够理解抽象概念,但仍然需要具体实例来帮助理解;学习兴趣方面,他们更倾向于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可能缺乏耐心;学习习惯上,他们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时间管理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些前置知识,如对气体、元素的基本了解,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然而,他们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1.对空气组成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混淆空气中各成分的具体含量和作用。
2.对空气重要性的认识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3.实验操作技能可能不够熟练,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精神。
(3)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空气质量,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性质、作用。
(2)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空气对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性。
2.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氧气支持燃烧,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3.空气的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为氮气约78%,氧气约21%,二氧化碳约0.03%,稀有气体约0.94%,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约0.03%。
初中化学说课稿《我们周围空气》
初中化学说课稿《我们周围空气》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帮大家的初中化学说课稿《我们周围空气》,欢送大家提供。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空气、氧气和制取氧气。
空气和氧气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当前空气污染是全世界的三大问题之一,因此本单元内容是历年中考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中考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性质实验、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操作为核心,考查观察能力、描述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还联系各地空气污染的问题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认识纯洁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并应用3、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并通过与许多物质反响认识其化学性质比拟活泼4、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5、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方案选择;6、认识化合反响、分解反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2、通过制氧方案的比拟、鉴别,学会选择最正确原料、条件、原理、装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空气的污染源、严重危害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2、通过对制取氧气的实验的探究,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重点: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氧气的.含量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化合反响与氧化反响的关系。
催化剂的概念。
难点突破: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要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从而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原理,并感悟到化学实验要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的正确。
中考考点和题型本单元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应用题等形式出现,多考察气体的制取及空气污染与防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性质和用途等作为切入点进行考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性质、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空气的影响等知识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周围空气的复杂性,增强环保和节约用气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及重要性;–了解空气的污染源以及人类活动对空气的影响;–学会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语句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课堂讲解和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重要性的掌握;–人类活动对空气的影响的认识。
2.教学难点:–对空气的复杂性的理解;–如何保护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城市空气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并进行讨论。
2. 知识讲解与拓展(1)空气的组成与性质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并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性质。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的比例大约为78%和21%,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较少。
空气透明,有质量,能够承载声音和传播光线。
(2)空气的重要性和污染源•探究人类对空气的需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人类对空气的需求和依赖,如呼吸、燃烧等。
•讲解空气的污染源: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污染源,如工业排放、车辆尾气和生活垃圾燃烧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污染源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
3. 学习与应用(1)合作小组活动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污染源,通过调研、讨论和总结的方式,探究并报告该污染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同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措施。
(2)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与分享,让全班学生了解不同污染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共同探讨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1课时一、教案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案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
2、学情分析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案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3、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体验探究乐趣。
(3)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4、教案方法: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案方法。
(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题1空气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
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创意”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依据学情说教材《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
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
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2和课题3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说教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五课。
本课共三个教学环节:我们知道的空气、空气存在吗、比较空气和水。
在第三个环节当中涉及到了水,本课又是空气部分的开始一课,所以它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单元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二、说学情“空气”这是一既熟悉又抽象的东西,它与我们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呢?它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仍充满着好奇。
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的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放开,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氧气”这一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2的内容。
本课题在《空气》之后,在《制取氧气》之前,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重点认识氧气的性质:包括对氧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并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碳、硫、磷、铁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和文字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动手,观察许多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材改进】【实验2-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检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试管迅速把快要熄灭的木条伸进管口。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利用光合作用制备氧气待用。
(装置如图)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教学图片、资料和实验准备。
二、教学内容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碳、硫、磷、铁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和文字表达式。
三、教学任务分析【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学生已知道了氧气的用途,通过实验建立感性认识,可总结出氧气的性质。
学生的能力状况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学习热情很高。
氧气又是学生熟悉的物质,因此本节课很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教情分析】该课题是概念讲解课,按传统的教育方式,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若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一是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容易记住实验的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你们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同时,我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他们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的地方。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说课稿
依次回答以下3个问题: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对第二单元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空气及其中气体的认识。主要知识点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常见的气体及其性质和用途、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等。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教学内容,例如讨论空气质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验现象来加深对空气成分和性质的理解。
3.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填空题和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空气组成、气体性质和用途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气体实验,如氧气的助燃性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知识。
3.小组讨论:针对空气污染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可能的防治措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第一篇:《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的说课分为四部分: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生分析;三是设计理念;四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五课。
本课共三个教学环节:我们知道的空气、空气存在吗、比较空气和水。
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部分。
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
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新版教材把水和空气放在一个单元,第5、6、7课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并把空气和水联系起来对比观察,这一课也是这样,而且内容丰富了不少。
教材上的每个实验设计有水也有空气的观察,编者是独具匠心的。
《水》在老教材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认识的,《空气》则是三年级下册来学习的,而在新教材中,水和空气合并在一个单元里,这样对于空气的认识更有帮助,且三年级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放在一起来探究更为系统。
二、学生分析“空气”这是一既熟悉又抽象的东西,它与我们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大概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它了。
然而,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呢?这种物体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仍充满着好奇。
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的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搀扶下逐渐放开,先大胆猜测空气的存在再动脑筋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课能产生的现象,然后思考着去进行亲历实验的过程,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通过先动脑筋想再动手做,动口说,多方位强化学生对空气存在的体验与感悟,增进对空气存在的认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2.学习兴趣: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对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质量等。
3.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来获取知识。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主动探究等。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视觉化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准备板书草稿,上课时逐步呈现,并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板书内容。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实验操作不熟练、理论知识难以理解等。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的新课导入方式将采用情境导入法。首先,我会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空气质量问题的新闻报道或社会现象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空气质量问题对生活的影响。随后,我会提出一些与空气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认为空气质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空气污染有哪些来源?”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新课内容的兴趣。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初中化学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的组成: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说课稿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性质与制法的要素等初三化学重要知识 ,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
“科学探究〞教学法:通过对教材P13页观察思考5的质疑 ,设计实验探究用蜡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既紧扣可乐瓶的妙用,又复习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相关知识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得出多种不同的鉴别方法。
实验法:自己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使挑战升级,让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法:学会和他人合作,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 , ,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六、教学流程分析教学流程图:环节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问题1】:观察可乐瓶 ,它可以代替我们实验室的哪些仪器?【设计意图】:为后面学生用可乐瓶完成不同的实验打下伏笔。
【过渡】:展示一瓶可乐 ,我们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中有哪些课用到了它?【生】:CO2的性质 ,水的净化〔活性炭的吸附〕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设计意图】:知识再现 ,复习相关知识。
【问题2】你知道有哪些反响可以得到二氧化碳。
【生】:书写方程式【问题3】: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可乐瓶使用1】:利用可乐瓶完成灭火小实验实验药品:碳酸氢钠、稀盐酸、蜡烛实验器材:可乐瓶、葡萄糖酸锌小药瓶创新之处:1、实验用品来自生活 ,常见易得 ,表达了环保意识;2、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设计意图】复习初三化学所学得到二氧化碳的相关反响 ,小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复习课更有兴趣的投入化学学习中。
【过渡】可乐瓶的上局部相当于实验室的钟罩 ,钟罩是在什么实验中使用过?【生】: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可乐瓶使用2】利用可乐瓶的上局部设计实验完成用蜡烛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药品:蜡烛、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器材:可乐瓶、水槽、剪刀、瓶盖、量筒创新之处:1、一高一低两支蜡烛尽量消耗完装置内的氧气;2、实验操作便捷。
【设计意图】复习空气中氧气测定实验的相关知识。
【过渡】大家还记得可乐瓶的底部和瓶口局部我们曾经做过哪个实验?【生】: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师】:这一类实验我们在设计探究实验过程中有哪些考前须知?【可乐瓶的妙用3】根据试验盒中的药品设计实验探究报告实验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氧化铜、锈铁钉、生土豆、熟土豆。
初中化学说课稿:《我们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说课稿:《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单位教材状态和rolenn周围的空气是九年级的第二单位。
该模块包括三个主题,即空气,氧气和氧气。
空气和氧气是自然维持生态平衡的条件,是化学生产的廉价资源。
它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
目前的空气污染是世界上的三个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这个单位的内容是日历年的优先事项之一。
近年来,在空气中进行测试以确定氧含量,实验氧气性质,氧气制备和操作原理为核心,检查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能力,探索实验,但是也接触空气污染问题的周围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学目标(A)知识和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n2,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applicationnn3,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与许多物质反应,了解其化学性质更加活泼,理解实验室和工业氧气的原理不同; nn5,知道氧气药物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安装,操作,气体收集和程序选择; nn6,理解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B)工艺和方法nn1,通过测量空气中的氧含量实验,学习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nn2,通过氧程序比较,鉴定,学习选择最佳原料,条件,原理,装置(C)情绪,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世界三大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源,严重危害和预防,培养爱好自然关注的环境情绪; nn2,通过研究氧气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
第三,重重困难:焦点:空气的组成,各种成分的使用,氧含量和空气污染和预防。
氧的化学性质。
氧实验室方法。
困难:空气中氧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和原因的误差。
化学反应与氧化反应之间的关系。
突破:确定空气中的氧含量,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和分析,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并认识到化学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详细是正确的。
在检查点和类型这个单位经常出现多选题的形式,填空题和综合应用问题等形式,更多地研究天然气生产和空气污染防治,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和普通的使用作为检查的入口点。
教学方法与教师和学生互动启发,讨论,参与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记忆知识和应用知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2
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对于本单元,我说课的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第一部分说课标化学科的课程目标分为三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做了明确要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认识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体验,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在探究中保持和增强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进对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关注社会热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的科学品质,正确认识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
2、内容标准第二单元要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动手实验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学习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强化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
第二部分说教材1、编写特点:新人教九年级化学的编写特点一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二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学科发展历史,从中体会科学探究精神,进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树立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说课稿
《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周围的空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安排在第二单元。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物质、理解化学变化以及培养化学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首先介绍了空气的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和性质。
接着,通过实验探究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然后,讲述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最后,介绍了化学反应的概念以及氧化反应的类型。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图片、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身边的物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但是,对于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等具体的化学知识还了解较少。
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阶段,喜欢动手实验和观察现象。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从直观现象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3)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理解氧气的用途以及与性质的关系。
(5)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氧化反应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空气成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针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复习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单元处于九年级上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部分,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的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或者是对实验操作的不熟悉。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应对:对难以理解的概念提供具体例子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实验操作进行分解示范,并安排学生分组练习。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针对学生的弱点提供额外的辅导和练习;定期回顾和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如气体收集装置、量筒、滴定板等,用于进行空气成分的实验。
2.多媒体课件:包括空气组成的动画、空气污染的图片和视频等,用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3.互动白板:用于实时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以及教师对讨论内容的点评和总结。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促进知识的吸收和记忆,同时为学生的探究和讨论提供工具和平台。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空气质量报告、气候变化等,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知识的重要性。
2.设计互动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空气污染的看法和感受,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3.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性质和变化,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对于本单元,我说课的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第一部分说课标
化学科的课程目标分为三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做了明确要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认识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体验,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在探究中保持和增强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进对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关注社会热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的科学品质,正确认识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
2、内容标准
第二单元要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动手实验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学习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强化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
第二部分说教材
1、编写特点:新人教九年级化学的编写特点一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二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学科发展历史,从中体会科学探究精神,进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树立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2、编写体例:新人教九年级化学在编写体例上分为四小部分:(1)单元章首图、目录;(2)主课题;(3)单元小结;(4)实验活动。
单元章首图与目录相配合,为教师导入新课提供材料和供学生自己预习;
主课题分正文、自学、正文边空、习题四部分:正文有讨论、活动与探究、学完本科你应该知道,各栏目以问题、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和合作交流空间;正文边空由阅读资料、调查与研究、化学技术科学组成,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正文边框也就是书下面的注释,有助于学生理解正文中的某些问题;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是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以达到复习巩固与综合应用的目的;
单元小结以知识结构图、表格对比法梳理本单元知识,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整体把握教材;
实验活动比旧教材的拓展性课题更加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
新人教九年级化学课本在编排上特别注重了生活、化学、社会的联系,更加注重让学生从生活视角、化学视角、社会视角认识物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编写意图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在编写意图上首先是优化教学类容,在内容编排上通过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理解来学习化学物质,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使学生学习更富有兴趣化;其次,优化学习过程方式,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生通过学习,有了社会问题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事实求是的科学意识,并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自主的精神使师生形成课堂互动;再次,优化情感价值,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具有社会、环境和求真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科学、人文精神;最后,优化学习评价方式,通过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其成长,通过自我评价,寻找自身缺点,改进学习方法。
4、知识与技能
第二单元有两大部分:自然界的空气和氧气。
第一部分自然界的空气首先让学生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
史,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空气的成分组成,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提出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通过对各成分重要性的学习知道要保护空气,寻找大气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
第二部是氧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药品(催化剂)、原理、装置、检验等;氧气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以几个实验得出,用途在空气各成分用途中已经了解,最后是实验活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
第三部分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1、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全面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2、重视情境教学。
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二)下面就针对实际的课堂教学谈谈我的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两方面,一个是教,一个是学。
如何教,首先教师要起到正确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如何学,学生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和教师都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可以布置问题,学生通过资料、讨论、化学.技术.社会、社会调查等来收集资料;课堂活动可以由教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艺术欣赏等手段来引导学生,同时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帮助其提高,我校主要以导学案形式来完成此次向工作。
总之只有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来构建课堂过程,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评价建议:
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对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生中的课程资源(亲身体验和生活信息);教师中的课程资源(自身特长和教学反思);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场所、设施和人文资源);重视校外资源;关注现代信息资源。
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是和谐的课堂;每个学生每段时间都有事做;有足够的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是充实的课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形动(动手)、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是活动的课堂。
和谐、充实、活动的课堂才是我们理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