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为了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鼓励医务人员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进一步规范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保证医疗安全,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开展新技术的条件:每项新技术的开展应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成熟的技术力量,并拥有与开展新技术相应的设施、设备及实验室条件。
(二)安全防范措施:新技术的开展,应当考虑当病人或医务人员出现意外损害时,本院应具备处理该种损害的专业或学科,心及相应的医疗设施。
(三)开展的新技术必须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四)新技术的审批程序:每项新技术的开展,各有关科室应进行论证,开展科室将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医务科,论证内容包括技术人员资质(学历、职称、资历、技术水平)、所需的设施设备、开展新技术学术带头人工作经历、风险预测及预防措施等。
经医务科同意批准后方可实行,必要时报请医院学术委员会批准。
(五)新业务的审批程序:新开展的专业或需准入的新的技术项目的开展,需经医务科签署意见后,送医院学术委员会审批符合要求后再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六)评价制度:并开展新技术实行年报告制度,科室每半年一次小结,年终总结,上交医务科存档。
医务科定期对开展新技术进行质
量、疗效评价。
【推荐】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推荐】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1. 引言医院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单位,应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业务,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然而,不合理的引入可能会带来风险和负面影响。
为了规范医院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准入管理,保障患者权益、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院新技术和新业务准入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切身利益和医院的声誉。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引入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管理工作。
4. 审批程序医院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准入管理审批程序如下:(1) 提出申请科室负责人、医院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可以提出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准入申请。
申请内容应包括技术资料、临床试验结果、市场需求分析、风险评估及预期效果等。
(2) 申请评估医院应设立技术评估小组,由相关专家组成。
技术评估小组将对申请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患者受益等方面。
(3) 临床试验如果申请的新技术或新业务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医院将组织相应的试验工作。
(4) 决策审批在评估和试验阶段完成后,医院管理层将组织决策审批会议,由相关领导和专家参与,对申请进行决策审批。
(5) 准入管理如果申请通过审批,医院将按照规定程序将新技术或新业务纳入医院的准入管理范围,并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培训和指导。
5. 相关责任(1) 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负责申请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准入,并配合技术评估小组的工作。
(2) 技术评估小组技术评估小组负责对申请进行评估和审批,并向医院管理层提供评估报告和建议。
(3) 临床试验组织者负责组织临床试验工作,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4) 医院管理层医院管理层负责组织决策审批会议,对申请进行最终决策,并负责准入管理的实施。
6. 监督和评估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已经准入的新技术和新业务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7. 其他事项本管理制度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
1、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有完善的申报程序。
由开展科室护士填写“申请表”,经科主任、护士长签字同意,递交护理部,护理部组织相关专家,对新开展科室护理人员资质能力,资质条件进行评估核准。
2、申报表内容应包括:开展项目、应用范围、应用前景、使用材料(设备)、操作规程(流程)、操作人员培训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发生并发症等。
3、制定操作规程(或流程):护理部协助科室制定出新项目操作规程(流程)和相关护理常规、管理制度等。
4、培训考核新项目开展之前,必须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
5、跟踪监管:获准开展的新项目在实施全过程中,护理部应由专人跟踪指导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项目顺利开展。
6、总结完善:对开展的新项目应自始自终给予重视关注,不断总结、完善,制定出可行的护理常规、完善的操作流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日益竞争,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出现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由于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对其进行准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能否有效应对市场风险、保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定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和业务层出不穷,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因此,制定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坚持创新、保持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持。
二、制度目标1.规范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程序,确保决策的透明性和科学性;2.全面评估新技术新业务带来的风险和收益,降低市场风险;3.提升新技术新业务的研发和推广能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4.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三、制度内容和流程1.新技术新业务提出与申请对于新技术新业务的提出,应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提交书面申请,并附上详细的说明和分析报告。
申请内容应包括技术或业务的概述、目标、市场研究、竞争分析等。
2.评审与审批根据申请的内容,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新技术新业务评审委员会,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组成。
评审委员会根据申请材料进行评估和讨论,并综合考虑市场前景、技术成熟度、竞争态势、公司资源情况等因素,作出是否批准的决策。
3.实施和控制批准通过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应进行详细的实施计划制定,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同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调整。
4.监测和评估四、制度执行和效果评估为了确保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执行细则,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制度的执行和效果评估应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定期进行。
同时,应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环境的变化。
五、制度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建立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开发和推广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新业务新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新业务新技术准入管理制度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挺重要的话题,就是“新业务新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别看名字听起来有点儿生硬,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让新兴的业务和技术能顺利地进入市场,过程中还得保证安全、合规。
想想吧,这就像给新朋友入伙一样,得先了解他们,看看他们是不是靠谱。
大家想想,咱们身边新出现的那些技术,有的真是神乎其神,有的却可能暗藏风险。
比如说,最近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简直是让人惊叹的存在,但如果不加以管理,那可就真成了“无头苍蝇”,到处乱飞。
就像咱们家里养的宠物,刚开始觉得可爱,没几天就发现它把沙发啃得稀巴烂,这可怎么办呢?所以,得有个流程,让大家都能放心地使用新技术。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想象一下,一个新业务刚上线,大家都热火朝天地想尝鲜,结果却发现它的安全性不过关,这时候真是想哭都找不到泪。
这就是为什么准入管理制度显得格外重要。
这个制度就像是一个把关的老者,睁大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它的任务就是审核新业务和技术的风险,确保它们不会给市场带来麻烦。
再说了,咱们这制度可不仅仅是个形式,它还得考虑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
你想,金融科技和娱乐行业,风险可不是一个级别的,前者可真是个危险的游戏,稍不留神就可能翻船。
而娱乐行业,虽然看似轻松,但也得防止诈骗、侵犯隐私等问题。
这就像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同时,制度也得灵活,不能死板。
毕竟,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可不是一般快。
就拿电动车来说,刚开始大家都在犹豫,这东西安全不安全。
结果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大家都爱上了这玩意儿,街头巷尾全是电动车。
这就需要准入管理制度能及时跟上脚步,别让好东西因为流程繁琐被挡在门外。
实施这个制度的过程也不能忽视人性化。
咱们都知道,流程再好,若是太复杂,大家也会心生抵触。
就像上班签到,有的人宁愿多走几步,也不想在复杂的系统里折腾半天。
所以,制度设计得简单明了,方便大家去理解和遵循,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别让新技术因为“手续繁琐”就被打入冷宫,这可不是咱们想看到的。
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ppt
-
• (七)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项目时限期满后(一般为1~2年)或开 展例数≥10例,科室写出总结报告,经医教科报院领导批准后转 成常规技术项目。
-
• 一、总 则
• (一)目的是为了促进医疗业务的不断发展,实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 有专长”的目标,达到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 (二)医教科负责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项目管理。建立新技术、新业务的医疗 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价机制,组织医院专家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进 行评估、立项,全面监督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
• 4、拟开展的新项目所使用的药品须有《药品生产许可证》、 《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进口药品须有《进口许可 证》,并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齐 的药品开展新项目,一律不准进入。
-
• (二)准入程序 • 1、申报者应具有主Biblioteka 医师或相当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的本院临床、医技、护理人员。 • 2、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之前,申报者应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著
-
• 三、准入制度
• (一) 准入条件
•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 章制度,应遵守国家伦理道德要求,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 择权,实行新技术、新业务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制度。
• 2、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应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 创新性和效益性。
• 3、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所使用的医疗仪器须有《医疗仪器 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 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并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 查;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医疗仪器开展新项目,一律拒绝进入。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三篇篇一: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为确保新技术、新业务开展达到既定目标,满足医院对其预期的要求,最大限度提高医疗水平,早期识别在新技术、新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规避医疗风险,特制定本规定。
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一)在本学科领域中尚属首创,医院拟在学科领域内开展的技术、业务项目。
(二)在学科领域内已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拟在院内范围内开展及推广实施。
二、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其最终目的是将新技术、新业务在院内全面落实。
外院专家仅可介入开发过程早期的传、帮、代工作,技术业务的最终推广实施必须由本院人员完成。
认真填写《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在完成初期的调研、评估及开发策划工作后,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二)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的特点、复杂程度,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
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5.根据基本情况明确划分开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以及各阶段期实现的目标,应从人员的技能水平、学科建设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增长、知名度的提高等方面加以论述。
6.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部门及科室的接口关系及配合要求予以阐明,其目的是保持新技术、新业务实施过程中工作的有效衔接,信息得到及时、准确的交流。
7.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和各种支撑条件,相关部门及人员在各阶段的职责和权限。
8.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知情同意文件等。
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
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护理作为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护理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管理制度也需要随之更新。
本文将重点探讨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制度。
护理新技术的管理制度是指对护理新技术的使用、推广、培训和监管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的总称。
在一个医疗机构中,引进护理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护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至关重要。
首先,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起科学的护理技术评价体系。
这个体系可以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定期对护理技术进行评估,以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了解自己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技术能力。
其次,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
护理新技术的引进需要医护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医疗机构应该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
同时,医护人员也应该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该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护理新技术的管理需要医护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有效沟通。
医疗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岗位,负责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
同时,医护人员也应该主动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对于护理新业务的管理制度,同样也需要重视。
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医疗机构不断开展新业务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对于这些新业务的管理,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医疗机构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服务方案。
新业务的开展需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否则很可能面临成功率低、效益差的问题。
因此,医疗机构应该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
其次,医疗机构应该加强新业务的宣传和推广。
对于患者而言,他们可能对新业务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和认可度。
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
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医院面临着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引入和应用。
为了有效管理和推动这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医院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介绍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2. 管理目标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新技术和新业务的有效管理和运营,以提升医院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具体管理目标包括:•确保新技术和新业务的顺利引入和应用;•确保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研究和开发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提供良好的资源管理和协调,以支持新技术和新业务的运作;•监督和评估新技术和新业务的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供培训和指导,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顺利应用新技术和新业务。
3. 管理职责为了有效管理和推动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医院需要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责和责任。
主要的管理职责包括:3.1 技术评估和引入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技术评估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对新技术和新业务进行评估和筛选。
具体职责包括:•收集和研究市场上的新技术和新业务;•进行技术评估和风险评估,包括临床实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筛选并推荐具有潜力和优势的新技术和新业务;•协调和沟通与供应商的合作和谈判。
3.2 研究和开发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研究和开发部门或团队,负责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设定研究和开发的目标和计划;•研究并开发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应用方案和流程;•编制研究和开发报告,包括技术规范、操作指南等;•协调和推动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
3.3 资源管理和协调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资源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新技术和新业务的资源管理和协调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管理相关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资源;•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和调度;•确保相关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运作;•定期评估和调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3.4 监督和评估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监督和评估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对新技术和新业务进行监督和评估。
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应用管理制度
1、在院长、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医务科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和实施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引进新技术、新业务之前,科室要提出申请,医务科组织专家论证后拿出可行性报告,由院长办公会对新技术、新业务的研究方向、业务的开展、资金的投入、项目的引进及配套设施等进行讨论审批。
并报请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2、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科室要有发展规划及阶段总结。
每年度医务科对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进行评估检查,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的综合目标检查项目中。
3、严格筛选新技术、新业务项目。
要求科室学科带头人既要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又要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指导制定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规划;后备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积极认真地协助科主任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4、根据医院及科室的建设发展需要,对新开展的具有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能够提高医院和科室两个效益的项目,医院在引进政策上予以倾斜、优先,保证专款专用。
5、对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评价,发现医疗技术风险或隐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医疗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
6、每年度各科室要对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进行阶段总结。
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要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综合目标检查中。
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模板范本】
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1)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认定(2)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的必备条件(3)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分级(4)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小组职责(5)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申请人职责(6)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申报及准入流程(1)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认定凡是近期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在院内尚未开展和未使用的临床护理新手段被认定为护理新技术、新业务.(2)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的必备条件①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②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效益性.③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所使用的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必须具有《医疗仪器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并提交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存档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全的医疗仪器不得在新项目中使用。
④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所使用的各种药品须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进口药品须有《进口许可证》,并提交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存档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全的药品不得在新项目中使用。
⑤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不得违背伦理道德标准。
⑥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应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严格遵守知情同意原则。
(3)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分级按该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将新项目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院级。
①国家级:具有国际水平,在国内医学领域尚未开展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②省级:具有省级水平,在省内医学领域尚未开展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
③市级:具有市级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业务,在本市医学领域尚未开展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④院级:在本院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
(4)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领导小组职责①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甲医院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管理制度
三甲医院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管理制度
1.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范围:在本学科领域中属首创或已经开展,拟在院内范围开展及推广的护理业务和技术项目。
2.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安全性。
3.拟开展的护理新业务新技术需完成初期的调研、评估及开发策划工作。
4.向医务部领取“新技术、新业务”申请表,填写后将策划方案和人员培训记录作为文件附录一并提交医务部。
5.医务部经初审确认后提交科教部,科教部组织医院学术委员会及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论证,评审通过经院长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6.批准后的新业务新技术必须按计划实施;实施前要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患者安全,并做好记录。
7.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新业务新技术开展过程中的监管和评价。
8.项目完成后形成总结报告,经医院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评审、院长审批同意后,视为常规在全院开展。
护理部建立新的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
护理专项技术管理制度.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护理专项技术管理制度(1)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一、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分级按该项口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将新项□分为国家级、市级、院级。
(一)国家级:具有国际水平,在国内医学领域尚未开展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
(二)市级:具有重庆市先进水平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在本市医学领域尚未开展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
(三)院级:在本院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
二、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的必备条件(一)拟开展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口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拟开展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冃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效益性。
(三)拟开展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所使用的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必须具有《医疗仪器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并提交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存档备査,使用资质证件不全的医疗仪器不得在新项目中使用。
(四)拟开展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所使用的各种药品须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进口药品须有《进口许可证》,并提交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存档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全的药品不得在新项目中使用。
(五)拟开展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不得违背伦理道德标准。
(六)拟开展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应征得患者本人同意,严格遵守知情同意原则。
三、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申报及准入流程(一)申报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人员应认真填写《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申报审批报表》,经本科室小组讨论,科室护士长及科室主任签署同意意见后报护理部。
(二)护理部组织人员讨论并同意后,申请院领导审批。
(三)拟开展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经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审批后,进行可行性论证, 内容主要有新技术、新业务的来源,是否符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目前在国内外开展的现状以及新项目方法、质量指标、保障条件、经费、预期结果、效益等。
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准入、评审、追踪管理制度
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准入、评审、追踪管理制度新技术新业务系指在医院开展的最新的,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持续性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诊断手段或使用先进设备,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加强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促进我院医疗技术发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原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修订原《XX 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修订)》文件,制定本制度。
一、准入原则1、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以及符合伦理的原则;2、鼓励研究、开发和应用新的医疗技术,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3、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需要淘汰或技术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患者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
二、组织机构1、医院成立医疗高级专家库,原则上从我院医疗高级专家库中分组各抽取相关专业专家7名对新技术新业务进行准入、评奖、质量监督和控制(项目主持人回避),评奖前一周提请专家盲审,充分体现公平、公正。
2、科室核心小组负责本科室新技术新业务计划申报与评奖申报的审核、批准及签字,同时负责本科室开展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3、医务处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项目计划的备案,协助医疗工作高级专家库成员进行准入初审和年度评奖,对已申报和开展的医疗新技术新业务进行追踪、评估,及时帮助解决进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三、准入程序每年对计划申报的新技术新业务进行准入(每季度一次),经准入同意后的项目科室方可开展。
各科室对临床实用性强的医疗新技术,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伦理、道德等方面评定的基础上,应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指导临床实践,同时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人员和设施。
㈠准入新技术新业务的分类:1、探索使用技术,指引进或自主开发的、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含设备);2、限制使用技术,指需要在限定范围和具备一定条件方可使用的新技术新业务,其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3、一般诊疗技术,指除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使用外的常用诊疗项目。
医疗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医疗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一、准入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新技术层出不穷。
这些新技术有可能推动医疗领域的发展,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医疗质量。
然而,也存在一些新技术缺乏充分验证,潜在风险较大等问题。
为了确保新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相应的准入管理制度。
准入管理制度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对新技术、新业务的准入进行规范和评价,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疗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准入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鼓励医疗机构、企业进行创新,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准入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技术评估和安全评价对于新技术、新业务的准入,首先需要进行技术评估和安全评价。
技术评估主要针对新技术的技术成熟度、可行性和效果等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安全评价主要针对新技术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确保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对于新技术、新业务的准入,如果需要在临床应用中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则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的过程需要严格遵循伦理要求,确保试验对象的权益和安全。
实验研究则是对新技术进行基础研究和探索,为临床试验提供科学的依据。
3.审批和准入管理准入管理制度还需要明确新技术、新业务的审批和准入的具体流程和程序,确保准入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审批机构需要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对于符合准入条件的新技术、新业务,审批机构可予以准入,同时对准入的新技术、新业务进行后续监测和评估。
4.信息公开和宣传为了确保准入过程的透明和公正,以及相关参与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准入管理制度需要规定信息公开和宣传的要求。
准入申请材料和审批结果等信息应及时向公众公开,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以便公众了解和选择相关医疗服务。
三、准入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准入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等多方合作。
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需要制定和发布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明确准入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
一、根据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建立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体制和申报、准入流程,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和常规,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展。
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参见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二、护理部负责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的管理。
三、各科室拟开展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必须逐级报批。
四、批准后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实行护士长或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按计划具体组织实施,护理部负责协调与保障,以确保此项目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五、护理部将组织专家对新项目的进展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六、护理部对获得资助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进行通报并将相关资料存档,同时按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一、新技术、新业务的概念凡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的新项目 (即通过新手段取得的新成果 )本院尚未开展过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临床医疗、护理新手段,称为新技术、新业务。
二、新技术、新业务的分级对开展的新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按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分为国家级、省级、院级。
(一)国家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国内医学领域里尚未开展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业务。
(二)省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省内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业务。
(三)院级具有省内先进水平,在本市及本院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业务。
三、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的必备条件(一)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拟开展的新项目应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
(三)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所使用的医疗仪器须有《医疗仪器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并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医疗仪器开展新项目,一律拒绝进入。
(四)拟开展的新项目所使用的药品须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进口药品须有《进口许可证》,并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药品开展新项目,一律不准进入。
四、新技术、新业务的准入程序(一)申报申报者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本院临床、医技、护理人员,须认真填写《新技术、新业务申请书》,经本科讨论审核,科主任签署意见后报送医务科。
(二)审核医务科对《新技术、新业务申请书》进行审核合格后,报请医院技术委员会审核、评估,经充分论证并同意准人后,报请院长审批。
(三)审批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报院长和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后,由财务科负责向市物价部门申报收费标准,批准后方可实施;医保报销与否,由医保办上报上级医保部门审批。
五、可行性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技术、新业务的来源,国内外开展本项目的现状,开展的目的、内容、方法、质量指标,保障条件及经费,预期结果与效益等。
六、监察措施(一)新技术、新业务经审批后必须按计划实施,凡增加或撤销项目需经技术委员会审核同意,报院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二)医务科每半年对开展的新项目例行检查 1次,项目负责人每半年向医务科书面报告新项目的实施情况。
(三)对不能按期完成的新项目,项目申请人须向技术季员会详细说明原因。
技术委员会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对项目申请人提出质疑批评或处罚意见。
(四)新技术、新业务准人实施后,应将有关技术资料妥善保存好;新项目验收后,应将技术总结、论文复印件交医务科存档备案。
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新技术、新业务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产物。
为更好地、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一、集体讨论制度(一)新技术、新项目提出后,为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之前,有关医师应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著作及文献,并收集、整理,写出书面综述或报告 (附相关资料 ),制定各种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并提交科主任进行全科集体讨论。
(二)全科讨论由科主任主持。
参与人员应包括科室大部分正 (副 )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认真讨论,并对讨论内容应有详细书面记录,其结果由开展项目负责人写出书面报告,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医务科。
二、报批程序经全科人员讨论同意后,应详细填写《新技术、新业务申请书》 (见附表 ),并附报告及相关资料送医务科;医务科对《新技术、新业务申请书》进行审核合格后,报请院技术委员会审核、评估,经论证同意后,报请院长审批。
院长审批后,由经财务科负责向市物价部门申报收费标准,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知情同意程序为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实行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患者 (家属 )知情同意制度。
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详细交待病情,重点交代新技术、新疗法给患者带来的好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尊重患者及委托人意见,并在有关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患者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实施。
四、疗效的分析评价程序对于新技术、新疗法,一经开展即应完善对疗效的评价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使其更加完善。
(一)认真记录病历资料,随访观察疗效。
(二)定期总结病历,与常规操作进行比较。
(三)检索文献、查阅资料,与其他医院进行比较。
(四)写出报告或文章。
(五)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患者安全应急办法。
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因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等原因,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事先难以预料的情况。
一旦发生紧急意外情况,立即启动《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应急处理,经现场经治医师采取补救后仍难以处理时,即刻向上级医师报告,若上级医师处理不了时,则迅速上报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院领导。
得到指示后,还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能继续进行治疗。
治疗紧急意外情况所需设施,由经治医师或其委派本院医师负责联系以满足诊疗要求。
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新技术全程追踪管理评价办法一、目的为了加强新技术管理,确保医疗质量,促进技术发展,最大限度降低医疗风险,制定本办法。
二、新技术范围本办法所指的新技术是指本院医疗、医技、护理、药学等专业从未开展过的技术项目,包括下列内容:(一)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二)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三)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四)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五)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六)组织、器官移植技术项目;(七)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三、准入管理立项开展的新技术必须通过本院技术委员会或新技术评估小组集体评估,达到下列要求:(一)该技术项目符合国家技术准入管理规定;(二)本院人员资质、设备条件等亦符合准入规定;(三)需要另行注册的符合登记注册要求。
四、优化实施条件,完善应用能力(一)完善设备、药品、试剂、场地等综合配套条件;(二)专项培训配套人才;(三)制定培训技术操作规程,达到熟练掌握;(四)制定并培训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明确协作关系;(五)制定并培训质量与安全保障措施;(六)建立技术风险预警实施和技术损害处置方案;(七)引进、推广、协作开展的新技术项目,必须认真学习原始资料,熟练掌握其技术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求、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等全面情况,并争取主创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对协作开展的科研和新技术项目,还应当与对方签定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等有关事宜。
(八)开展市场调查,做好舆论宣传,扩大病人来源。
五、加强应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一)认真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特别注意病人的安全保障;(二)严格遵守医疗和科研道德规范,注意新技术可能引起的社会伦理道德反应,及时加以正确的疏导;(三)密切观察并规范记录各种原始资料,注意积累该项技术的适应范围、应用效果、质量、安全、并发症、不良反应等方面经验和教训,并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四)定期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总结新技术项目的社会价值;(五)职能部门定期(每月一次)监督检查,及时反馈改进,对改进情况追踪检查;(六)定期(每年或每半年一次)进行评价,对该项新技术的应用价值、应用能力、临床疗效、综合效益、不良反应、伦理道德、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存在的缺陷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改进;(七)认真执行技术风险预警实施方案,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降低技术风险,防止技术损害和医疗事故发生;(八)认真执行技术损害处置方案,客观、公正、积极、稳妥、及时处理技术损害;(九)新技术项目评估应注意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适应社会伦理性、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中安全性包括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注意事项、设备条件及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做过预实验、项目负责人和组成人员技术掌握是否熟练、出现问题紧急处理预案等。
所开展的新技术出现下列情况时,按照本院《诊疗技术终止、评估与重新开展制度》规定,经医院评估小组专家集体评估认定后,停开该项新技术项目:1 、技术项目本身实际应用效果不确切;2 、发生与该项技术本身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3 、技术项目本身存在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4 、技术项目本身存在伦理道德缺陷;5、本院人员、设备等主要技术保障条件发生改变或出现困难,短时间内又难以解决,致使该技术项目无法正常开展。
上述缺陷消除或条件具备后,经过评估认定方可重新开展。
(十)完善记录,建立健全新技术档案。
按照新技术建档制度对新技术的技术原理、实施方法、质量标准、操作要求、所需设备、药品、试剂、场所等条件,运行情况、评估、中止与重开记录,患者例数、病情、并发症、剂量、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都需认真登记或记录,广泛积累,记录在案,及时整理归档。
医疗新技术建档制度一、医疗新技术范围本办法所指的医疗新技术是指本院医疗、医技、护理、药学等专业从未开展过的技术项目,包括下列内容:(一)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二)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三)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四)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五)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六)组织、器官移植技术项目;(七)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二、医疗新技术档案归档内容(一)医疗新技术临床试用准入申请书,包括:1 、新技术项目名称;2 、申请单位,技术负责人(技术职称、专业年限),申请时间;3 、技术项目来源(首创、推广、引进、协作、承担科研任务、上级指令等);4 、技术项目适用对象和范围;5 、技术原理:(包括理论依据、技术方法、所采用的设备器材,以及设备器材准入情况);6 、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在国内外应用的时间、范围、例数及获得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准入情况;7 、新技术在本院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患者需求,社会价值,医学价值,本院总体业务量与此项技术相关医疗需求状况,开展前景等);8 、新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卫生经济学“投入/产出”测算,及其与现有同类技术的比较(需有相关的指标说明,并提供国内外应用实践的数据支撑);9 、人员及设施、设备条件(包括开展该项技术的相关设施、设备情况、学科和人员资质条件及与应用该项技术有关人员的学习、培训情况等);10 、新技术应用方案(包括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操作规范、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11 、需要医院或其他科室支持配合的事项;12 、科室承诺事项(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医德规范,以及达到数量、质量、安全、科研、卫生经济、资料积累、规范管理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