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与发展规划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与发展规划第一章总论 (3)1.1 项目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2.1 研究目的 (3)1.2.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手段 (4)1.3.1 研究方法 (4)1.3.2 研究手段 (4)第二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4)2.1 建设现状 (4)2.1.1 建设规模与布局 (4)2.1.2 技术创新与应用 (4)2.1.3 产业链延伸与融合发展 (4)2.2 存在问题 (4)2.2.1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5)2.2.2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5)2.2.3 产业链条不完善 (5)2.3 影响因素 (5)2.3.1 政策支持力度 (5)2.3.2 市场需求变化 (5)2.3.3 人力资源与人才培养 (5)第三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原则与目标 (5)3.1 规划原则 (5)3.1.1 科学发展原则 (5)3.1.2 创新引领原则 (6)3.1.3 绿色生态原则 (6)3.1.4 集约高效原则 (6)3.2 发展目标 (6)3.2.1 科技创新目标 (6)3.2.2 产业发展目标 (6)3.2.3 人才培养目标 (6)3.2.4 示范推广目标 (6)3.3 规划期限 (6)第四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内容 (7)4.1 基础设施建设 (7)4.2 主体功能区划分 (7)4.3 技术创新与推广 (7)第五章技术创新与研发 (8)5.1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8)5.1.1 体系建设目标 (8)5.1.2 体系架构 (8)5.1.3 体系建设措施 (8)5.2 研发项目筛选与实施 (8)5.2.1 项目筛选原则 (8)5.2.2 项目筛选流程 (9)5.2.3 项目实施管理 (9)5.3 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 (9)5.3.1 转化与应用目标 (9)5.3.2 转化与应用措施 (9)5.3.3 转化与应用效果评价 (9)第六章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9)6.1 产业链发展现状 (10)6.2 产业链优化策略 (10)6.3 产业链延伸与拓展 (10)第七章产业融合发展 (11)7.1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11)7.1.1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 (11)7.1.2 农业与教育融合 (11)7.1.3 农业与高新技术融合 (11)7.2 产业融合政策与措施 (11)7.2.1 完善政策体系 (11)7.2.2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11)7.2.3 优化产业链条 (12)7.3 产业融合效益分析 (12)7.3.1 经济效益 (12)7.3.2 社会效益 (12)7.3.3 生态效益 (12)第八章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 (12)8.1 人才队伍现状 (12)8.2 人才培训计划 (13)8.3 人才激励机制 (13)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4)9.1 环境保护措施 (14)9.1.1 污染防治 (14)9.1.2 生态保护 (14)9.1.3 环境监测与预警 (14)9.2 资源循环利用 (14)9.2.1 节能减排 (14)9.2.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9.2.3 水资源循环利用 (14)9.3 可持续发展战略 (14)9.3.1 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15)9.3.2 优化产业结构 (15)9.3.3 创新驱动 (15)9.3.4 政策支持与监管 (15)第十章项目实施与保障措施 (15)10.1 项目实施步骤 (15)10.1.1 前期筹备 (15)10.1.2 建设阶段 (15)10.1.3 运营管理 (15)10.1.4 持续优化 (15)10.2 政策与制度保障 (16)10.2.1 政策支持 (16)10.2.2 制度建设 (16)10.2.3 法律法规保障 (16)10.3 资金与风险控制 (16)10.3.1 资金保障 (16)10.3.2 风险评估与控制 (16)10.3.3 应急预案 (16)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现代农业已逐渐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
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实施计划书
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实施计划书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第二章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3)2.1 实施策略 (3)2.2 实施步骤 (3)2.3 技术路线 (4)第三章技术研究与开发 (4)3.1 技术研究内容 (4)3.2 技术创新点 (5)3.3 技术开发计划 (5)第四章农业生产示范 (5)4.1 示范基地建设 (6)4.2 生产模式示范 (6)4.3 产量与效益分析 (6)第五章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7)5.1 技术推广策略 (7)5.2 技术应用范围 (7)5.3 技术培训与交流 (7)第六章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 (8)6.1 质量控制体系 (8)6.1.1 质量标准制定 (8)6.1.2 质量管理组织 (8)6.1.3 质量检查与验收 (8)6.1.4 质量改进与提升 (8)6.2 安全生产措施 (8)6.2.1 安全生产责任制 (8)6.2.2 安全管理制度 (8)6.2.3 安全培训与教育 (8)6.2.4 安全防护设施 (9)6.3 风险评估与应对 (9)6.3.1 风险识别 (9)6.3.2 风险评估 (9)6.3.3 风险应对 (9)6.3.4 风险监控与调整 (9)第七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9)7.1 环境保护措施 (9)7.1.1 污染防治 (9)7.1.2 节能减排 (9)7.1.3 生态保护 (10)7.2 生态建设与修复 (10)7.2.1 生态建设 (10)7.2.2 生态修复 (10)7.3 可持续发展战略 (10)7.3.1 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结合 (10)7.3.2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10)7.3.3 社会参与与政策支持 (10)7.3.4 宣传教育与环境监管 (11)第八章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 (11)8.1 项目管理体系 (11)8.2 组织结构 (11)8.3 协调与沟通 (11)第九章资金筹措与使用 (12)9.1 资金筹措方案 (12)9.2 资金使用计划 (12)9.3 资金监管与审计 (13)第十章项目评估与验收 (13)10.1 评估指标体系 (13)10.2 项目验收标准 (14)10.3 评估与验收程序 (14)、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申报指南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申报指南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阐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为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示范,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而设立的一种特殊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它旨在整合优势资源,集成农业科技成果,为广大农民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平台和窗口。
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可以集聚高水平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和技术专家,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共享和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其次,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可以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服务。
通过组织现场示范、专家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引导农民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此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动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最后,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还具有示范引领和推广示范的作用。
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可以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经验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农民和农业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
总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申报和建设示范基地,可以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申报指南。
首先,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进行简要的概述,介绍其定义和作用。
接着,阐明了本文的结构,说明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及运营模式设计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及运营模式设计第一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3.1 研究内容 (3)1.3.2 研究方法 (3)第二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概述 (4)2.1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概念与特点 (4)2.2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类型与功能 (4)2.2.1 类型 (4)2.2.2 功能 (5)2.3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现状 (5)第三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规划 (5)3.1 建设原则与目标 (5)3.2 规划布局与分区 (6)3.2.1 规划布局 (6)3.2.2 分区规划 (6)3.3 建设规模与投资估算 (6)3.3.1 建设规模 (6)3.3.2 投资估算 (6)第四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 (7)4.1 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7)4.2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7)4.3 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8)第五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技术研发与推广 (8)5.1 技术研发方向与目标 (8)5.2 技术研发机构与团队 (8)5.3 技术推广与服务 (9)第六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产业发展 (9)6.1 产业发展方向与策略 (9)6.1.1 产业发展方向 (9)6.1.2 产业发展策略 (10)6.2 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10)6.2.1 产业链构建 (10)6.2.2 产业链优化 (10)6.3 产业融合发展 (10)6.3.1 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10)6.3.2 农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 (10)6.3.3 农业与环保、循环经济的融合发展 (11)第七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运营管理 (11)7.1 运营管理模式选择 (11)7.1.1 概述 (11)7.1.2 常见的运营管理模式 (11)7.1.3 选择运营管理模式的依据 (11)7.2 运营管理机制创新 (11)7.2.1 创新背景 (11)7.2.2 创新内容 (12)7.2.3 创新路径 (12)7.3 运营管理风险防范 (12)7.3.1 风险类型 (12)7.3.2 风险防范措施 (12)第八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政策与法规 (13)8.1 政策支持与优惠 (13)8.1.1 政策支持的背景 (13)8.1.2 政策支持的措施 (13)8.1.3 政策支持的成效 (13)8.2 法规体系构建 (13)8.2.1 法规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3)8.2.2 法规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13)8.2.3 法规体系构建的成效 (14)8.3 政策与法规实施 (14)8.3.1 政策与法规实施的措施 (14)8.3.2 政策与法规实施的效果 (14)第九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案例分析与启示 (14)9.1 典型案例介绍 (14)9.1.1 项目背景 (14)9.1.2 项目建设内容 (14)9.1.3 项目运营模式 (14)9.2 案例分析与评价 (15)9.2.1 成功经验 (15)9.2.2 存在问题 (15)9.3 启示与借鉴 (15)9.3.1 政策支持 (15)9.3.2 产学研结合 (15)9.3.3 农民培训 (15)9.3.4 产业链建设 (15)9.3.5 创新运营模式 (15)9.3.6 扩大影响力 (15)第十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前景与建议 (15)10.1 发展前景 (15)10.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6)10.2.1 挑战 (16)10.2.2 机遇 (16)10.3 发展建议 (16)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1.1 项目背景 (4)1.2 建设目标 (4)第2章建设区域与规模 (5)2.1 建设区域 (5)2.2 建设规模 (5)第3章技术选择与示范 (5)3.1 技术筛选原则 (5)3.1.1 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研究为基础,选择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农业技术,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6)3.1.2 需求导向原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现状、资源条件和农民需求,选择适应当地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技术。
(6)3.1.3 效益优先原则:优先选择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提高示范基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6)3.1.4 创新性原则:关注国内外农业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农业技术,提升示范基地的技术水平。
(6)3.1.5 系统集成原则:注重各项技术的集成配套,形成完整的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技术示范的协同效应。
(6)3.2 示范技术内容 (6)3.2.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6)3.2.2 精准施肥技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智能施肥等技术,实现肥料精准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6)3.2.3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6)3.2.4 高效栽培技术:推广设施农业、立体种植、间作套种等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品质。
(6)3.2.5 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6)3.2.6 农业信息化技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6)3.2.7 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质能源等技术,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追求,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可以推广农业现代化生产技术、培养优秀农业企业和农业创新人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现代化、科技化、规模化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内的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举措,带动周边农民转变传统农业观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三、项目内容1.选址: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地区作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的选址。
2.规划设计:根据项目目标和选址条件,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农田布局、种植结构、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基础建设等。
3.农业科技研发: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聘请专业的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4.推广示范:通过在基地内种植特色农产品、示范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吸引农民和农业企业参观学习,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5.人才培养:建立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中心,组织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提升其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6.农业产业链延伸:与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引导农民将农产品加工成深加工产品,增加附加值。
7.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基地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行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项目计划1.年度计划:制定每年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计划,包括种植计划、科技研发计划、培训计划和推广计划等。
2.投资计划:根据建设规模和项目需要,编制详细的投资计划,包括设施建设、科技研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投资。
3.建设进度:按照年度计划,制定详细的建设进度安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五、项目组织1.项目领导小组:成立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领导小组,由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7.23•【字号】武政办〔2021〕75号•【施行日期】2021.07.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7月23日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人民政府有关要求,为推动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农创中心)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科技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和农业新兴业态。
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武汉农创中心建设,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解决科研与产业“两张皮”问题,引领带动华中地区及全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的“武汉样板”,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五个中心”作出贡献。
(二)目标定位。
以建设立足武汉、带动全省、辐射华中、联动全国、面向世界的农创中心为目标,促进资源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推动实现科技与产业、企业、技术、人才、科技(即上中下游)等要素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科研中心、转化中心、研发中心、人才中心、企业中心为一体的“五大中心”,形成区域性“农业硅谷”和经济增长极。
分阶段目标如下:二、空间布局按照“中心提升、资源整合,极点带动、辐射周边”的空间导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合理错位分工,引导资源集聚,着力构建武汉农创中心“一核两翼一芯两园多基地”总体空间架构,形成“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示范”全产业服务链。
农业行业: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方案
农业行业: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联盟建设背景 (2)1.2 联盟建设意义 (3)第二章:联盟组织架构 (3)2.1 联盟成员构成 (3)2.2 联盟运行机制 (4)2.2.1 联盟决策机制 (4)2.2.2 联盟协调机制 (4)2.2.3 联盟合作机制 (4)2.2.4 联盟激励机制 (4)2.2.5 联盟监督机制 (4)第三章:科技创新资源配置 (4)3.1 人才资源整合 (4)3.1.1 人才资源现状分析 (4)3.1.2 人才资源整合策略 (5)3.2 技术资源整合 (5)3.2.1 技术资源现状分析 (5)3.2.2 技术资源整合策略 (5)3.3 资金资源整合 (5)3.3.1 资金资源现状分析 (5)3.3.2 资金资源整合策略 (6)第四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6)4.1 成果转化机制 (6)4.2 成果转化路径 (6)第五章:农业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7)5.1 平台建设目标 (7)5.2 平台建设内容 (7)5.2.1 基础设施建设 (7)5.2.2 技术研发与创新 (7)5.2.3 成果转化与推广 (8)5.2.4 人才培养与交流 (8)5.2.5 国际合作与交流 (8)第六章: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环境 (8)6.1 政策支持体系 (8)6.1.1 政策制定与实施 (8)6.1.2 政策支持内容 (9)6.1.3 政策优化与调整 (9)6.2 创新环境建设 (9)6.2.1 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9)6.2.2 创新氛围营造 (9)6.2.3 创新环境优化 (9)第七章:农业园区科技创新联盟管理 (10)7.1 联盟内部管理 (10)7.1.1 组织架构 (10)7.1.2 管理制度 (10)7.1.3 人力资源配置 (10)7.1.4 成果共享与利益分配 (10)7.2 联盟外部协作 (10)7.2.1 政产学研合作 (11)7.2.2 国际交流与合作 (11)7.2.3 社会资源整合 (11)第八章: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绩效评价 (11)8.1 评价体系构建 (11)8.2 评价方法与指标 (12)第九章: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可持续发展 (13)9.1 可持续发展战略 (13)9.1.1 战略目标 (13)9.1.2 战略路径 (13)9.2 长期合作机制 (13)9.2.1 建立紧密的联盟组织架构 (13)9.2.2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13)9.2.3 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 (14)9.2.4 建立联盟自律机制 (14)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4)10.1 联盟建设成果总结 (14)10.2 联盟发展前景展望 (14)第一章:引言1.1 联盟建设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园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汇编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汇编第1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概述 (4)1.1 园区建设背景 (4)1.2 园区建设目标 (4)1.3 园区建设原则 (4)第2章园区规划与布局 (5)2.1 园区选址与规划 (5)2.1.1 选址原则 (5)2.1.2 选址结果 (5)2.1.3 规划设计 (5)2.2 功能区划分 (6)2.2.1 核心区 (6)2.2.2 示范区 (6)2.2.3 辐射区 (6)2.3 基础设施规划 (6)2.3.1 交通物流 (6)2.3.2 水电供应 (6)2.3.3 信息服务 (7)2.3.4 环保设施 (7)2.3.5 公共服务 (7)第3章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 (7)3.1 主导产业选择 (7)3.2 产业发展规划 (7)3.3 产业技术创新 (8)第四章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 (8)4.1 农业科研体系建设 (8)4.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8)4.3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9)第五章农业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9)5.1 产业链构建策略 (9)5.1.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产业链发展方向。
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链核心环节,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9)5.1.2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强化产业链各环节间的联系,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9)5.1.3 引入高新技术,提升产业链技术水平。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9)5.1.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产业链主体力量。
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元化经营主体参与产业链建设,提升产业链运营效率。
(10)5.1.5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产业链构建提供有力保障。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
(10)5.2 产业链优化升级 (10)5.2.1 加强产业链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的意见
政策规划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建立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工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现就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基地的重要意义1.建设创新基地是充分发挥科技资源聚集优势,支撑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创新基地可以搭建起政府与农业科教单位、推广单位以及各类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新型经营主体协同攻关、合力推广的工作平台,是“体系工作法”在基层一线实践的具体体现,可以有效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提高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加快区域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水平。
2.建设创新基地是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的重要探索建立特色鲜明的创新基地,可以引导优势农业科教单位和专家学者走出象牙塔,深入生产一线,及时发现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农业科研更有针对性,科研成果更符合生产需求和使用习惯,更便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这对于促进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破解长期制约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3.建设创新基地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推动美丽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在创新基地开展研究、集成、示范和培训,对于提高其产品竞争力乃至生产经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而辐射带动提高当地农民科学种田、规模养殖水平。
以创新基地为依托,既可以传播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科技成果,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又可以发展农村社会文化事业、继承发扬当地农耕文化,带动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文章标题: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概要:本文旨在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实施方案,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融合。
文章将从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背景和意义入手,接着详细介绍了基地的规划和组织架构,以及核心实施步骤和关键支撑措施。
本文将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在挑战进行全面分析,以提供对决策者和农业科技专家有价值的指导和建议。
1. 建设背景与意义1.1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的关系1.2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意义1.3 示例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借鉴2. 基地规划与组织架构2.1 基地规划目标和范围2.2 基地的选址与用地规划2.3 基地组织架构与职责3. 核心实施步骤3.1 科技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3.2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3.3 实验示范与技术推广3.4 农民参与与产业化转化4. 关键支撑措施4.1 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4.2 建立创新合作机制4.3 数据共享与信息平台建设4.4 完善评估与监管体系5. 发展方向与挑战5.1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创新方向5.2 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5.3 解决挑战的可行策略与措施观点与理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这样的基地,有助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实际的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基地的建设还可以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培养出更多的农业科技专家和人才。
基地将成为农民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然而,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
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是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建立合理的创新合作机制和完善的评估监管体系也是保证基地运行效果的关键。
另外,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适应当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创新方向,以及如何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确保科技创新成果的可持续推广和应用。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3)1.1 项目背景 (4)1.2 建设意义 (4)1.3 建设目标 (4)第2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4)2.1 自然条件 (4)2.2 经济条件 (5)2.3 社会条件 (5)2.4 政策条件 (6)第3章总体规划与布局 (6)3.1 规划原则 (6)3.2 功能区划分 (6)3.3 空间布局 (7)第四章农业科技创新与研发 (7)4.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7)4.1.1 创新主体 (7)4.1.2 创新机制 (7)4.1.3 创新方向 (7)4.1.4 创新平台 (8)4.2 研发机构建设 (8)4.2.1 机构设置 (8)4.2.2 人才团队 (8)4.2.3 条件保障 (8)4.2.4 项目支持 (8)4.3 技术引进与转化 (8)4.3.1 技术引进 (8)4.3.2 技术筛选 (8)4.3.3 技术转化 (8)4.3.4 成果推广 (8)第五章农业产业链构建 (9)5.1 产业链设计 (9)5.1.1 产业链整体布局 (9)5.1.2 产业链环节协同 (9)5.1.3 产业链支持体系 (9)5.2 种植业发展 (9)5.2.1 品种选择与布局 (9)5.2.2 种植技术创新与应用 (9)5.2.3 种植业配套设施建设 (9)5.3 养殖业发展 (9)5.3.1 养殖品种选择与布局 (9)5.3.2 养殖技术创新与应用 (10)5.4 产后处理与加工 (10)5.4.1 产后处理设施建设 (10)5.4.2 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 (10)5.4.3 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 (10)第6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10)6.1 农业信息化建设 (10)6.1.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0)6.1.2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建设 (10)6.1.3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10)6.2 智能农业技术应用 (11)6.2.1 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 (11)6.2.2 智能农业机械设备 (11)6.2.3 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 (11)6.3 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11)6.3.1 农业大数据采集与处理 (11)6.3.2 农业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 (11)6.3.3 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11)6.3.4 农业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1)第7章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1)7.1 环境保护措施 (11)7.1.1 农业污染防治 (12)7.1.2 生态环境保护 (12)7.2 资源循环利用 (12)7.2.1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7.2.2 水资源循环利用 (12)7.3 生态农业发展 (12)7.3.1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12)7.3.2 发展循环农业 (12)第8章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 (13)8.1 培训体系建设 (13)8.1.1 培训目标与原则 (13)8.1.2 培训内容 (13)8.1.3 培训方式 (13)8.1.4 培训师资 (13)8.1.5 培训基地建设 (13)8.2 推广模式摸索 (13)8.2.1 政产学研用相结合 (13)8.2.2 创新推广方式 (13)8.2.3 示范基地建设 (13)8.2.4 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 (14)8.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14)8.3.1 成果筛选与评估 (14)8.3.2 成果转化政策支持 (14)8.3.4 成果推广与普及 (14)8.3.5 成果转化效果评价 (14)第9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9.1 投资估算 (14)9.1.1 估算依据 (14)9.1.2 估算范围 (14)9.1.3 估算方法 (14)9.1.4 投资估算结果 (15)9.2 资金筹措 (15)9.2.1 资金来源 (15)9.2.2 资金筹措方式 (15)9.3 资金使用计划 (15)9.3.1 资金使用原则 (15)9.3.2 资金使用计划 (15)9.3.3 资金监管 (16)第10章项目实施与组织管理 (16)10.1 实施步骤 (16)10.1.1 前期筹备阶段 (16)10.1.2 设计与招投标阶段 (16)10.1.3 施工建设阶段 (16)10.1.4 验收与移交阶段 (16)10.1.5 运营与维护阶段 (16)10.2 组织架构 (17)10.2.1 决策层 (17)10.2.2 管理层 (17)10.2.3 执行层 (17)10.2.4 监督层 (17)10.3 运营管理 (17)10.3.1 制度建设 (17)10.3.2 人力资源管理 (17)10.3.3 财务管理 (17)10.3.4 技术创新与推广 (17)10.4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7)10.4.1 政策风险 (17)10.4.2 市场风险 (17)10.4.3 技术风险 (18)10.4.4 财务风险 (18)10.4.5 管理风险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1.1 项目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任务 (3)第2章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4)2.1 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4)2.1.1 国际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4)2.1.2 国内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4)2.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2.2.1 创新能力不足 (4)2.2.2 科技投入不足 (5)2.2.3 人才队伍短缺 (5)2.2.4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不完善 (5)2.2.5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健全 (5)2.2.6 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 (5)第3章示范区建设总体思路 (5)3.1 建设原则 (5)3.2 建设目标 (6)3.3 建设内容 (6)第四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6)4.1 创新主体培育 (7)4.1.1 农业企业 (7)4.1.2 科研院所与高校 (7)4.1.3 农民群众 (7)4.2 创新平台建设 (7)4.2.1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地 (7)4.2.2 建立农业科技园区 (7)4.2.3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8)4.3 创新政策与环境优化 (8)4.3.1 政策支持 (8)4.3.2 环境优化 (8)第5章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 (8)5.1 研发方向与重点领域 (8)5.1.1 研发方向 (8)5.1.2 重点领域 (8)5.2 研发组织与管理 (9)5.2.1 研发组织 (9)5.2.2 管理机制 (9)5.3 推广体系构建与运行 (9)5.3.1 推广体系构建 (9)5.3.2 推广体系运行 (9)第6章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 (9)6.1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机制 (9)6.1.1 构建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政策体系 (10)6.1.2 建立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协同机制 (10)6.1.3 强化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金融支持 (10)6.2 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创新 (10)6.2.1 种业创新 (10)6.2.2 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10)6.2.3 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 (10)6.2.4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 (10)6.3 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 (10)6.3.1 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10)6.3.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0)6.3.3 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10)6.3.4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11)第7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11)7.1 转化体系建设 (11)7.1.1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11)7.1.2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 (11)7.1.3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 (11)7.2 转化模式与机制 (11)7.2.1 创新成果转化模式 (11)7.2.2 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 (11)7.2.3 加强产学研合作 (11)7.3 成果推广与应用 (11)7.3.1 开展科技成果推广活动 (12)7.3.2 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12)7.3.3 加强成果应用示范 (12)7.3.4 完善成果应用服务体系 (12)第8章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与引进 (12)8.1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2)8.1.1 设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基金 (12)8.1.2 加强农业学科建设 (12)8.1.3 推进产学研结合 (12)8.1.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2)8.2 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13)8.2.1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 (13)8.2.2 设立人才专项奖励 (13)8.2.3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3)8.3 人才队伍建设与优化 (13)8.3.1 强化人才团队建设 (13)8.3.2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13)8.3.3 加强人才流动与共享 (13)第10章示范区建设保障措施与实施策略 (13)10.1 组织管理与协调机制 (13)10.2 投融资保障 (14)10.3 政策支持与监管 (14)10.4 实施步骤与评估考核 (14)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核心三区”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核心三区”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3.22•【字号】津南政发〔2019〕4号•【施行日期】2019.03.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津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核心三区”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各街镇,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核心三区”建设实施意见》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19年3月22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核心三区”建设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抢抓建设绿色生态屏障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助力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国家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印发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国科发农〔2018〕31号)和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强化绿色发展导向,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瞄准高端,用好资源,发挥优势,集约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引导、示范与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集聚区,促进我区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和效益的提升。
二、总体布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发展思想,结合市委市政府绿色生态屏障规划管控决策部署,以我区现有农业园区、合作社为基础,坚持产城融合、科技示范、产业联动、特色引领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核心三区”的农业产业布局。
“一核心”: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
“三区”:按照全区发展规划,以涉农镇现有各类农业园区、合作社为重点,根据业态和产品定位,规划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现代渔业养殖示范区、现代产业特色品牌示范区。
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意义 (3)1.3 项目目标 (3)第二章现代化智能化种植技术概述 (4)2.1 智能化种植技术简介 (4)2.2 现代化种植技术特点 (4)2.3 技术发展趋势 (4)第三章基地规划与布局 (5)3.1 基地选址 (5)3.2 基地规划原则 (5)3.3 基地布局设计 (5)第四章设施建设与设备选型 (6)4.1 设施建设标准 (6)4.1.1 总体要求 (6)4.1.2 建设内容 (6)4.1.3 建设标准 (7)4.2 关键设备选型 (7)4.2.1 自动化控制系统 (7)4.2.2 传感器设备 (7)4.2.3 信息化设备 (7)4.2.4 灌溉设备 (8)4.2.5 仓储设备 (8)4.3 设备采购与安装 (8)4.3.1 设备采购 (8)4.3.2 设备安装 (8)第五章智能化控制系统 (8)5.1 控制系统设计 (8)5.1.1 设计理念 (8)5.1.2 设计原则 (8)5.1.3 实施方案 (9)5.2 数据采集与处理 (9)5.2.1 数据采集方法 (9)5.2.2 数据处理技术 (9)5.2.3 数据应用 (9)5.3 控制策略与实施 (9)5.3.1 控制策略设计 (9)5.3.2 控制策略实施 (10)第六章种植管理与技术培训 (10)6.1 种植管理策略 (10)6.1.1 建立科学的种植计划 (10)6.1.2 优化种植技术 (10)6.1.3 建立健全种植管理制度 (10)6.2 技术培训与推广 (11)6.2.1 建立培训体系 (11)6.2.2 推广新技术 (11)6.2.3 建立技术支持体系 (11)6.3 质量控制与监测 (11)6.3.1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 (11)6.3.2 加强质量监测 (11)6.3.3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12)第七章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12)7.1 环境保护措施 (12)7.1.1 污染防治 (12)7.1.2 水土保持 (12)7.1.3 生态修复 (12)7.2 资源高效利用 (12)7.2.1 土地资源 (12)7.2.2 水资源 (13)7.2.3 能源资源 (13)7.3 生态农业建设 (13)7.3.1 生态农业模式 (13)7.3.2 生态农业技术 (13)7.3.3 生态农业政策 (13)第八章经济效益分析 (13)8.1 投资估算 (13)8.1.1 项目总投资 (13)8.1.2 资金筹措 (14)8.2 成本分析 (14)8.2.1 直接成本 (14)8.2.2 间接成本 (14)8.3 经济效益预测 (14)8.3.1 项目收益 (14)8.3.2 投资回收期 (15)8.3.3 盈利能力 (15)第九章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 (15)9.1 项目实施步骤 (15)9.2 进度安排 (16)9.3 项目验收与评估 (16)第十章建设方案总结与展望 (17)10.1 建设方案总结 (17)10.2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7)10.3 发展前景与展望 (18)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现代化已逐渐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平台现状分析研究
我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平台现状分析研究文/ 孙康泰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加速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新时期。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紧迫任务。
围绕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面向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产业科技创新新态势、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新调整、科技体制改革新进展,加快构建适应农业科技新特点、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平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发展需求,布局建设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平台、基地和载体,推动重大农业科技创新突破,支撑和引领农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培育高端农业产业,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现状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构建形成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组成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截至2019年,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498个,其中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53个(学科类21个,企业16个,省部共建15个,港澳共建1个),占总数的10.6%;布局建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8家,其中农业领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家,占总数的20.6%;布局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0家,其中农业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4家,占总数的23.1%;布局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46家,其中农业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6家,占总数的24.6%。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0.04.20•【文号】农办科〔2020〕6号•【施行日期】2020.04.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的通知农办科〔202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有关单位: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企,充分展示部分地区先进农业技术生产模式和发展经验,我部在全国遴选了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名单见附件1),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发挥基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基地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先进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推动先进农业技术传播,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示范展示平台。
建设主体要按照有一定面积规模、有综合引领性配套技术、有稳定科技支撑团队、有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四有”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建设,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先行区域,打造优质品种和绿色技术的展示窗口,搭建农技推广服务和农民及新型经营主体观摩学习的优质载体。
要进一步强化突出科技对基地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体现现代农业技术的先进性、集成性、综合性,发挥好基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落实好基地建设运行各项任务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基地当作引领当地农业发展的高标准样板,推进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农民培训在基地融合贯通,组织基地建设主体编制工作方案、协调科技合作、指导开展建设并给予积极支持。
建设主体根据基地主导产业,加强与科技支撑单位的对接协作,提升自身技术应用和转化能力,确定示范展示的先进技术模式,在基地开展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展示,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在基地转化应用并加强推广。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和集成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集成的步伐,国家将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以示范、推广现代农业生产理念、技术和经验,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目标本方案旨在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实现以下目标:1、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2、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3、引领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4、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稳定和农民福利,促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向纵深发展。
5、加强区域内农业科技创新协调、合作,促进农业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
三、建设任务1、选址: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现状,选择地理位置合适、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基地。
2、机构建设:设立农业科研机构、企业和生产基地,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和集成的联合实验站,共享科技和人力资源。
3、技术集成:选取代表性农产品,整合相关农业技术和创新成果,建设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园,推广应用先进的农田水利、科技肥料、植保措施、农机自动化技术等。
4、科研创新:新品种选育、种植技术改进、耕作方式创新、农产品加工设备开发、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等科技创新成果,加强合作研究,探索农业科技的新模式、新领域和新思路。
5、产业化:促进相关农业企业发展壮大,完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展农产品订单生产和直接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6、宣传推广: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全面宣传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的成果、经验和效益,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集成示范基地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建设实施1、地方政府负责建设规划和选址,组织协调各方面资源,制定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农业科教动态(2014年第2期)农业部科技教育司2014年3月10日编者按:为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重点工程,搭建长期、稳定、高效的技术支撑平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持续提高,农业部决定从2014年起在全国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
张桃林副部长在方案上明确批示:“很好!望科学规划布局、精心设计部署、扎实有效实施、形成长效机制”。
现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发布,请各有关单位参阅并落实相关工作。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业部决定从2014年起在全国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
通过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工程有效实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一、建设目标紧紧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和“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任务,遵循“体系工作法”,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工程为重点,在综合考虑我国农业区划和农牧渔优势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优先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市县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等现有基地资源,遴选建设100个区域代表性强、产业链条完整、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有特点的创新基地。
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明确目标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绩效管理,促进科技与生产、集成与示范、培训与推广的紧密结合,力争把创新基地建成科学研究试验田、人员培训观摩田、生态农业样板田和农业决策参考田。
二、建设原则(一)统筹规划,建设综合性基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创新基地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以区域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建设集自主创新、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致力于解决全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
(二)立足现有,建设永久性基地。
依托现有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继承已有农业科技成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完善功能,将创新基地建成综合为主、各具特色的永久性基地。
在全国发挥农业科技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功效。
(三)择优委托,建设开放性基地。
遵照创新基地建设总体规划,紧紧依靠中央和地方各有关单位,择优确定创新基地建设主体和共建单位。
创新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创新基地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研发成果和信息平台等向社会开放,加快形成社会各方力量联合攻关、协同推广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格局。
三、建设任务(一)抓好“四个一”。
一是制定一个规划。
根据每个创新基地的功能定位和服务需求,分别制定到“十三五”末的建设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技术集成方向、推广服务重点、人员培训模式、组织管理制度等具体建设内容,引导创新基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组建一支专家队伍。
根据创新基地建设需求,组建一支由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相关企业等人员共同参与的专家团队。
在首席专家的带领下,对基地农业产业发展、科学技术试验示范、农民生活条件改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方面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日常指导。
三是集成示范一批技术。
根据创新基地服务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充分梳理、继承现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集成组装并示范应用一批技术,切实解决当前国家或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
四是对接一个企业。
立足主导产业发展特点,通过市场手段,促进每个创新基地(企业性质的创新基地除外)至少与一个企业有机对接,充分发挥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二)构建“五个机制”。
一是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政府择优委托的科研立项机制。
农业部和地方政府组织各建设单位开展科技需求调研,明确科研目标,确定重点任务,制定建设规划,合力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二是建立以首席专家为创新基地主要负责人的业务指导机制。
农业部和地方政府根据创新基地发展需要,以建设依托单位为主,确定创新基地首席专家。
首席专家负责创新基地的科研示范、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总体安排和业务指导。
三是建立以“政府+基地+专家(农技员)+企业(规模经营组织)+农民”模式为主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地方政府主导,将农民需要的技术在创新基地中进行研发、集成试验示范,由科技专家或基层农技员将该技术推广到企业或其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技术用户,进而辐射到普通农民。
四是建立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绩效管理机制。
制定创新基地绩效管理办法,将创新基地促进国家或所在区域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并做到奖罚分明,引导创新基地的各建设单位和人员全心全意为产业服务、为农民服务。
五是建立以政府引导性支持和社会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自我发展机制。
农业部和地方政府在创新基地建设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组织相关的各级各类科研和推广项目向创新基地予以倾斜,并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创新基地将不断强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创新工作,积极吸引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投入创新基地建设,促进创新基地高效可持续发展。
四、基本条件—基地主体。
基地建设主体可为县级政府农业部门或农业科研单位、教学单位、推广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组织。
—基地规模。
基地应具有较大规模的、长期固定的集科研、示范、推广、培训功能于一身的场地以及必要的生活设施、试验器材、培训设备和现代化通讯手段。
—智力支撑。
基地应具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齐全的、能够长期提供支撑的技术团队。
—研发实力。
基地应具有各级各类科研或推广项目的实施基础,能够系统解决当地主导产业链条中各关键环节的共性技术问题,并已有成型集成技术正在示范、推广、应用。
—联企共建。
基地应具有与企业合作的经验,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责权利清晰合理,且正在与至少1家企业合作。
—政府扶持。
基地所在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积极整合资源、探索机制、加大投入,切实在衔接科研和推广体系工作方面成效显著。
五、遴选程序(一)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制定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组织部内各有关司局、事业单位以及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实施方案和现有基地基础协商产生创新基地。
(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对协商产生的创新基地进行汇总、分析,并开展全面调研、论证,提出100个创新基地建设名单。
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前提下,确定名单并进行社会公示。
六、进度安排2014年2-3月,完成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起草工作。
2014年3-4月,完成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和创新基地推荐工作。
2014年4-5月,完成创新基地调研和论证工作。
2014年5-6月,完成100个创新基地的认定工作。
2014年6-8月,完成100个创新基地建设规划工作。
2014年8-9月,完成创新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制定工作。
2014年9-12月,完成创新基地的阶段性总结、宣传和明年的工作计划。
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唐珂司长总牵头,刘艳副司长、杨礼胜副巡视员负责创新基地建设规划、遴选、挂牌、运行管理等具体指导工作。
技术推广处、条件建设处负责具体工作,各处配合。
设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起草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实施方案以及开展相关调研等工作。
各分工安排要做到定期督办,及时汇报进展。
各省(区、市)及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科教单位要设专人负责相关具体工作,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二)明确权责分工。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负责创新基地建设统筹规划,制订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加强政策、项目扶持,遴选和考核基地,指导协调基地运行管理中有关重大问题。
地方农业部门,负责创新基地推荐,委托创新基地开展相关研究、推广、培训等工作,对基地日常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管。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提供基地建设用地和其他配套设施,协调落实基地应享有的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有关扶持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中的有关问题。
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负责牵头组建专家团队,制定基地发展规划和技术方案,提供有关科研成果及技术指导、培训与推广服务;依法获得相应知识产权及成果转让或投资收益。
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负责收集提供有关技术需求,承接创新基地科技成果并大面积示范推广,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并享有经营收益,按照法律法规及约定方案将产生的部分效益合理返回基地。
(三)加强资源整合。
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安排、延伸绩效管理等措施,加强农业科教环能系统资源向创新基地倾斜整合。
推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948计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等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推广、资环和能源生态项目,在顶层设计上,以择优委托的形式强化对创新基地建设的支持。
引导国家各级各类涉及农业生产、质量保障、信息服务、市场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资源和科技成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创新基地倾斜、延伸,切实提高创新基地的示范带动能力和效率。
(四)加强绩效管理。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全程跟踪检查创新基地从选择到建设的各项工作,对创新基地的组织领导和产业链、创新链、管理链中各环节进行全面督促指导。
创新基地建设质量和运行成效将和相关农业科技类、农业资源环保和农村能源类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挂钩,切实保证创新基地发挥其应有功能,并取得切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