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如何学习母语的
第一语言习得
1.第一语言习得的过程
习得过程大体上分五个阶段
(1)喃语阶段:又叫语前阶段,6个月到1岁,牙牙学语,模仿大人的 话,能听懂一些词和句子,能用特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意义。 (2)单词句阶段:1岁至1岁半,真正学话,一个词、单词话语。 (3)双词句阶段:1岁半,两个词语在一起(一为轴心词,一为开放 词)。 (4)电报句阶段:2岁半左右,实词句阶段,只用实词,不用虚词。 逐渐开始使用代词、介词、连词、动词词尾、助动词等。
这种机制有一套抽象的,全人类共有的语法系统和类似于 语言学家一样的语言分析能力。儿童语言学习并不是一个 完全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充满床在的过程。儿童接触到 一定数量的承认语言后,LAD就会被激活,儿童就会利用 LAD对这些语言进行分析,并从中概括出具体的语法规则 。这些于语法规则最为一些具体的语言参数,赋值到与生 俱来的、抽象的、人类普遍语法系统上。
1、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认知机制,但这种先天的认知机制不 是乔姆斯基所说的由普遍语法构成的语言能力(即天赋固 有的核)。 2、儿童并没有特殊的语言学习能力。 儿童的语言能力只是 一般人类认知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LAD)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普遍语法→语言习得机制
儿童从有限的话语中学到的是一套完整的语法知识,用有 限 的手段 表达无限的思想。语言的这种“创造性”决不 可能靠“刺激-反应”产生出。然而,先天论过分看重了儿 童的天赋,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忽视反复操练养成习惯 的必要性。先天论与行为主义是两个极端的理论。
3)认知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
认知论把语言习得的发展看作是学习者的内在机制与语言 输入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学习者和他的对话者相 互努力,语言习得的质量才能保证。 皮亚杰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观点:
如何学习母语
如何学习母语学习母语是每一个人从小就开始学习的事情,然而,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语,但是如何学习母语,却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学习母语并不是一些困扰,而是需要苦心钻研的一件事情。
如何才能学好自己的母语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如何学习母语。
一、听学习一门语言,听力是重中之重。
学会母语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听、模仿和直接尝试。
小孩子无论听到什么,都会模仿,认为模仿就是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一开始学习母语的时候,我们要创造其听一些好的声音和语言环境,早期的儿童对环境和语言接收轻松、自然、敏感,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听力训练。
对我们来说,听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必须经过大量的听力训练,才能听懂母语中的不同发音和表达方式。
二、说学会说自己的母语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过程,但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发音、语气、表达方式、语感和语速等。
要想在口语方面进步,我们首先得从日常口头表达中入手,增加口语练习的机会,多交流,多听取不同的发音和语言。
在学说方面,我们要注意到语调、音高、语速、用词、词汇量等细节,尤其是在开口说话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发音和语调。
同时,要暂时忘掉自己的母语,耳濡目染地学习周围人的语言,并进行反复模仿尝试,不断推动自己的语言水平。
三、读读书是学习母语的最好方式之一。
阅读可以加强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词汇,多样化表达方式。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感知、理解和掌握母语的语感和文化内涵。
如果阅读正常的文章比较难,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学习手段。
比如通过听操作系统的机器人朗读文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写写作是母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语言表达方式。
准确地表述一份思想,需要对自己的母语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学好写作需要做两件事:增加词汇量和熟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一些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加表达的通达性,然后,以写作为总结母语学习的方式。
试谈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异同
试谈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异同□田式国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有着许多联系和类似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
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掌握外语学习的特点,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很有必要。
一、母语习得理论简介儿童获得母语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所以,该过程称为“母语习得”。
母语习得包括获得母语听和说的能力和掌握母语中若干相当复杂程度的句子结构,并较为自由地运用母语进行交际。
母语习得的过程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咿呀学语阶段(the babbling stage);独词话语阶段(the holophrastic stage);联词成句阶段(the word-combining stage);语法形成阶段(the grammar stage)。
母语习得理论主要有三种,它们是:行为主义理论;“天性”论;认知理论。
1.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urist theory)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是“强化”论或刺激——反应论,其代表人物是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 Bloomfield)和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人类行为,要观察语言行为就必须找出话语和产生它的环境之间的规律,找出话语和对它作反应的话语之间的规律。
儿童学话要经过模仿——强化——成形三个步骤。
他们模仿周围的语言,对环境和成人的话语作出反应。
如果反应是正确的,成人就给予赞扬或物质鼓励等,这就是强化,即肯定了儿童说话的正确性。
儿童为了得到更多的赞扬和鼓励,便会重复说过的话。
这样,就逐步形成习惯,并将其巩固下来。
儿童言语行为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直到其习惯与成人说话的方式相吻合。
行为主义理论虽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出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和心理特点,但它解释了一些母语习得的现象,反映了母语习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天性论”(innateness theory)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N. Chomsky)和马克奈尔(D. McNeill)。
结合指南谈谈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
结合指南谈谈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儿童学习语言是一个非常迷人和有趣的过程,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1.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儿童语言习得存在一个关键期或敏感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对语言输入特别敏感,学习语言的能力达到了高峰。
大多数研究认为,这个关键期大约在出生后的6个月到6岁之间。
在这个时期,儿童可以通过听觉和环境语言输入,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的发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
2. 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区别儿童习得母语和习得第二语言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母语习得是一个自然、无意识的过程,儿童无需特别的努力就可以掌握母语。
而第二语言习得则需要有意识的学习和训练,需要通过规则和指导来掌握。
因此,母语习得比第二语言习得更加自然和高效。
3. 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习得至关重要。
富有语言刺激的环境可以为儿童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相反,贫乏的语言环境则会阻碍儿童的语言习得。
研究发现,与儿童进行积极沟通交流,使用丰富、准确的语言,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 语言发展的阶段性儿童语言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存在着不同的阶段。
从出生到2岁,儿童处于语前期,主要通过发出各种声音来表达需求。
2岁左右进入单词期,开始说出单词。
3岁左右进入句子期,能够说简单的句子。
4-5岁左右进入复杂句子期,语法和词汇逐渐完善。
6岁左右进入成人语言期,语言能力接近成人水平。
5. 个体差异虽然儿童语言习得存在一些共同规律,但每个儿童的语言发展速度和方式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源于先天因素(如智力、听力等)和后天因素(如语言环境、教育方式等)。
因此,在指导儿童语言习得时,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
6. 语言习得与认知发展的关系语言习得与儿童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语言不仅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也影响着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儿童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记忆力等认知能力也会获得发展。
学前儿童学习汉语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学习汉语的认知发展学前儿童学习汉语是他们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汉语作为母语的儿童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教材来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学习汉语的认知发展,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学前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正在逐渐形成和巩固。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意象思维阶段:学前儿童主要以感觉和形象为基础进行思维活动,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主要依靠直观的印象和感受。
2. 简单逻辑思维: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因果思考和类比思维。
3. 概括和分类能力:学前儿童逐渐具备将事物进行概括和分类的能力,能够通过相似性和共性将事物进行归纳和划分。
4. 语言能力提升:学前儿童逐渐习得汉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并开始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学前儿童汉语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为了促进学前儿童汉语学习的认知发展,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有效的教学方法:1. 游戏式教学:学前儿童喜欢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索,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游戏和互动活动帮助他们学习汉语。
例如,可以通过唱歌、表演、做手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学前儿童学习汉语需要将语言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使用汉语。
例如,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
3. 多元教材选择:学前儿童学习汉语的教材应该多样化,既包括语言启蒙的故事、儿歌,也包括相关的游戏和图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选择适合的教材。
4. 激发学生兴趣:学前儿童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三、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家庭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是如何学习母语的
儿童是如何学习母语的?薛瑞萍(安徽)第一部分什么是母语?一、出生之前,母语是母亲说话时体内的振动人有五种感觉:听、视、嗅、味、触。
这五感的获得和发展并不是同步的。
国际著名右脑专家七田真认为,五感之中首先开始的是听觉,然后是触觉。
医学观察证明:婴儿出生之前,耳朵就已经长成了,7个月的早产婴儿耳朵已经发育,完全可以使用了。
娇弱的胎儿在子宫里的处境是绝对安静、温暖、舒适的。
子宫和羊水把胎儿与外界的一切侵扰、病害、噪音隔离开来。
在获得听觉之前,发育中的胎儿的耳朵最初感知到的并非声音,而是母亲在说话时带来的体内的振动。
每一个民族的母语都具有特定的波长范围和频率范围的,儿童对于母语特定节奏和频率的感知和认同其实从胎儿期就开始了。
法国心理学家、音响音声学权威托马提斯认为,体内振动音是语言的母体。
“胎儿在子宫内通过感知母亲说话的声音学习语言,在这一时期,语言被记忆,而说话机能的形成也是在这一时期。
”儿童是怎样学习说话的?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经常这样回答:他们天生就有理解人类语言的能力。
这个答案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因为婴儿周围有上千种声音,他们却只学到了人类的声音,只对人说话的声音格外敏感,这是为什么?多种声音之中的海洋里,只有人类的语言给婴儿留下的印象最深,如同一座光明的岛屿,以它奇异的风光,极为强烈地吸引着婴儿那没有意识的心灵,促使婴儿的神经系统产生热情,在内心激起情感共鸣,进而促使他们发出相同的声音。
这股强大的热情和共鸣的洪流,其源泉就是出生之前胎儿对于母亲体内振动声的熟悉。
早在出生之前,孩子就对将要学习的母语有了亲切甜美的感知了,就归依母语了。
母语作为人类永久的精神家园,是从出生前就注定了的事情。
所以,母语只能叫做母语,而不能叫做父语。
二、一到两岁时期,母语是婴儿耳朵浸泡其中的温暖话语爱,尤其是母爱,乃是学习母语和其他一切生存能力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从前我们的母亲在我们出生之初是一刻不离地把我们带在身边的,哪怕自己在辛苦的劳作中,也要把宝贝背在背上。
母语式的学习方法
母语式的学习方法篇一:母语式英语学习法著名语言学家Greg Thomson说的:“外语学习的原理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掌握语言的过程又是如此之简单,以至于不需要说清楚。
”讨论语言学习的原理,是件非常复杂的事,在下当然也没把握能描述得很清楚。
而且因为外语学习就连学术界都存在很多尖锐的争论,本人也不敢说自己有把握能把争论化解。
但还是决定先从简单入手,做些抛砖引玉的工作吧,探讨一下外语学习的真谛,特别是对大家在外语学习上普遍存在的误解进行分析和澄清,希望能对外语学习者有所帮助,对外语教学工作着有所启发,就知足了。
本人多年来一直在给各高校,企业和其他英语学习者做英语学习方法讲座。
讲时从不煽情,从不靠表演噱头,也不搞励志,每次必将严肃的科学依据送给大家。
近五年来听众过万,还比较受欢迎,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能够非常理解和赞同并提出了很多尖锐问题和改进意见,在此表示深深感谢。
曾有很多人奉劝在下以此演讲能力,把风格改为煽情鼓动式,定能红遍全国和累积财富。
本人对名无兴趣,否则早就这么做了。
也不愿胡说八道而误人子弟。
至于财富吗,不是不喜欢,而是已经有够多的了。
所以本人很幸运,现在可以摆脱金钱的烦恼,静下心来读书和思考了。
现在把以前演讲的部分内容整理一下发在这里,希望和大家探讨。
对外语学习的主要误区我们普遍对学外语学习方法的认识是:1.要有语言环境, 多跟外国人交流,最好是能出国,不久自然就能会说了。
2.学习外语要多记多背,也就是说是用记忆学语言。
3.想纠正发音,一定要专听和模仿纯正的发音,比如BBC 或VOA那种。
4.要学习外语语法,如果语法熟练,说句子就正确了。
5.要有词一定词汇量,要大量背单词。
但背英语单词很难。
6.以前学的是书面语或过时的英语,和现在口语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口语不好。
7.学外语必须非常刻苦,长时间反复练习。
“全错!而且不但错,事实正好相反!”您没看错,我说的正是:“以上这些结论不但是错误的,而且基本上与事实是正好相反的。
有关儿童学习语言和成年人学习语言
有关⼉童学习语⾔和成年⼈学习语⾔⼉童(母语)1.听→说→读→写成年⼈(⾮母语)1.先输⼊:听→跟读(模仿)读→外⽂原版书籍(⼤量输⼊)后输出:说→写转载⼀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很多⽼外学起中⽂来都是觉得很困难,很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中国的⼉童⼀开始学中⽂就顺顺利利,⽽外国的成年⼈学起中⽂来反⽽很困难,这是为什么呢?1.⼉童学习母语和成⼈学习第⼆外语的不同学习的主体不同, 理解和接受能⼒不同。
第⼀语⾔学习的主体是⼉童 ,从⽣理上讲, ⼉童的发⾳器官、肌⾁还没有定型 , 可塑性强, 模仿能⼒强, 可以学习地道的发⾳:⼤脑尚未固定化, 短时记忆能⼒强, 长时记忆能⼒差, 接受能⼒强。
智⼒还没有完全发育起来, 有⼀定的归纳推理能⼒ , 但演绎推理能⼒差 ,不善于抽象思维,⾃我意识不强, ⾃尊⼼不容易受到伤害 , 因此学习的主动性强。
⽽第⼆语⾔学习的主体⼤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 他们的发⾳器官、肌⾁已经定型 , 模仿能⼒差些 , 不容易学到地道的发⾳:⼤脑已经定型, 智⼒发育健全 , 演绎推理、抽象思维能⼒强;在第⼆语⾔学习中, 能够充分概括和归纳, 综合处理语⾔材料; ⾃我意识强, ⾃尊⼼容易受到伤害; 不同的学习主体在⽣理、⼼理、智⼒上⼆都有差异。
2.⼉童学习母语和成⼈学习第⼆外语的不同学习的起点不同。
⼉童在习得第⼀语⾔之前, 没有任何语⾔, 他是通过所谓" 语⾔习得机制" 来接触和使⽤第⼀语⾔, 从⽽认识它的。
成年⼈在学习第⼆语⾔之前 , 已经掌握了第⼀语⾔ , 他是通过对第⼀语⾔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来接触和使⽤第⼆语⾔, 从⽽认识它的。
学习起点不同决定了学习⽅法上的差异。
3.⼉童学习母语和成⼈学习第⼆外语的不同学习的条件、学习环境、学习⽅式不同。
⼉童总是处于⼀种⾃然的语⾔环境之中, 不受时间限制,⼤量地接触⾃然的语⾔:语⾔环境⽐较纯, 没有第⼆语⾔的⼲扰。
第⼆语⾔学习⼀般在正式场合 ( 课堂 ) ⾥进⾏, 时间有限。
汉语拼音婴儿启蒙教育
汉语拼音婴儿启蒙教育婴儿期是宝宝语言启蒙的关键时期,而汉语拼音作为汉语学习的基础,对于婴儿早期语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在婴儿期进行有效的汉语拼音启蒙教育,对于宝宝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父母要注重宝宝的语言环境。
婴儿期的宝宝是非常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模仿和感知来学习语言。
因此,父母应该在宝宝的生活中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可以通过给宝宝讲故事、唱歌、说笑话等方式来引导宝宝接触汉语拼音。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宝宝听一些带有汉语拼音的儿歌、故事,让宝宝在愉快的氛围中接触汉语拼音,潜移默化地学习。
其次,父母要注重亲子互动。
在宝宝的语言启蒙教育中,亲子互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父母可以通过和宝宝一起玩拼音拼图、拼音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汉语拼音。
在互动中,父母要给予宝宝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宝宝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宝宝学习的兴趣。
此外,父母要注重情感交流。
在宝宝的语言启蒙教育中,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可以通过亲吻、抱抱、温柔的语言等方式来表达对宝宝的关爱,让宝宝在温馨的氛围中学习汉语拼音。
在情感交流中,父母要给予宝宝足够的耐心和关怀,让宝宝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呵护。
最后,父母要注重榜样示范。
在宝宝的语言启蒙教育中,父母是最重要的榜样。
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示范正确的汉语拼音发音和运用,让宝宝在模仿中学习汉语拼音。
在示范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做到言传身教,让宝宝在父母的示范下学会正确的汉语拼音发音和运用。
总之,汉语拼音婴儿启蒙教育是宝宝语言发展的重要环节,父母要注重宝宝的语言环境、亲子互动、情感交流和榜样示范,为宝宝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宝宝在快乐中学习汉语拼音,为将来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学好英语母语者
如何学好英语母语者在学好英语的过程中,其实并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努力才能取得进步。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母语者学习英语有所帮助。
一、注重英语听力和口语对于母语者来说,最容易掌握的就是英语的听力和口语。
尤其是在学习英语的初期阶段,可以通过大量地听英语音频和看英语视频来提升自己的听力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化、实用性强的英语视频来观看,比如英语教学视频、纪录片、电影或者英语新闻等。
通过不断地听和模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表达形式和语音规则,并且逐渐培养自己的语感。
另外,在口语方面,可以通过参加英语口语练习班或者找一位外教进行口语对话练习。
通过与外国人交流,可以更快地掌握英语口语表达的方式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口语交流能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在线语音对话软件,比如Skype、WeChat等,找一些外国朋友或者语伴进行交流,帮助自己更好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除了听力和口语,阅读和写作也是我们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能力。
在阅读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英语原著小说、英语报纸或者英语杂志来阅读,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注意积累一些常用的词汇和短语,多读多写,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在写作方面,可以通过模仿一些优秀的范文或者进行写作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可以尝试写一些日记、文章或者博客,记录自己的生活感受或者写一些观点文章,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另外,还可以参加一些英语写作比赛或者写作培训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表现,可以更好地检验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且得到他人的反馈和指导。
三、背单词和语法知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背单词和掌握语法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利用一些背单词软件或者词汇书进行单词的积累和背诵,每天坚持背诵一些新的单词,可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另外,可以通过一些语法书籍或者在线课程进行语法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掌握英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
如何帮助孩子掌握汉语拼音?
如何帮助孩子掌握汉语拼音?如何帮孩子完全掌握汉语拼音:教育专家的视角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基础,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儿童来说,掌握它尤为关键。
然而,汉语拼音的学习并非易事,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帮助孩子成功掌握。
作为教育专家,我建议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注重兴趣激发,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可以从游戏、歌曲、动画等多种形式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汉语拼音的兴趣。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汉语拼音学习要按照由简入难,从简到繁的原则。
可以先从简单的声母和韵母开始,逐步过渡到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避免超前或滞后。
三、注重发音训练,纠正错误发音汉语拼音学习重点在于发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际发音训练,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
同时,也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发音,避免形成错误的语音习惯。
四、结合识字教学,运用自如汉语拼音是学识字的基础,学习汉语拼音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紧密结合,引导孩子将汉语拼音运用到识字实践中,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拼音。
五、运用多元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依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比如,建议使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语拼音。
六、了解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取得进步。
七、注重家庭配合,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需要家庭的配合。
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帮助孩子完全掌握汉语拼音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真心投入,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掌握汉语拼音,为学习汉语打下良好基础。
热爱母语,学好母语,较好母语
热爱母语,学好母语,教好母语2学好母语是一个人成才的第一要素。
因为母语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参加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第一本领,是做人的灵魂。
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母语,学好母语,教师要教好母语。
一、母语教育的失落1“外语热”“母语冷”。
我先介绍一个材料:国外许多中学、大学开设汉语课。
如在美国有3000多所大学,开汉语课程的就有800余所;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中学有150多所,有的大学还设有汉语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在德国将汉语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在亚洲的国家学汉语的人就更多了。
由中国政府主导实施,以教授汉语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院”建设项目,正纷纷在世界各大洲落地生根。
这些都说明“汉语热”在全球逐渐升温,是一件大好事。
当然,这和我们国家的和平发展是分不开的。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我想:外国人都那么热衷于学习汉语,而我们自己对母语的学习热情如何?很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在国内正和国外形成反差,“外语热”,“母语冷”。
在我们的教育中出现了学习母语的失落态势?主要表现在:城市小学过早的普遍开设外语课。
有的城市纷纷成立“双语学校”,甚至有的幼儿园也开外语课。
更有甚者,小学原定三年级开外语课,可是有的城市从一年级就开了外语课,一二年级要求学口语,可是有的学校自行加码,要求背单词。
这样一来,学生的负担加重,只能牺牲母语学习。
从研究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有几所学校实验是完全必要的。
现在的问题是不管有无条件都攀比着开外语课,有的学校不具备开课的条件,只要挂出“双语学校”的牌子,就可以梧桐引凤般地诱使许多家长带孩子报名,交出高昂的学费。
这样不但提升了学校的声誉,而且也会有一笔不少的收入。
这样阴错阳差的后果,既影响母语教学的质量,也降低了外语教学的实效。
因为时间是常数,把时间用在学外语上,必然会减少学习母语的时间。
2、国内外学习外语的比较。
现在从学校到家长对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远远超过母语的学习。
我们可以做一对比,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在小学就开外语课?我还没有发现,国外大都是在高中开外语课。
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语言发展是他们成长和学习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他们习得了母语的基本规则和结构,建立起了基础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本文将探讨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
一、语音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语音发展是指他们学习和运用不同音素的过程。
在语言习得的早期阶段,儿童通过模仿和重复来学习各种声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能够准确地发出和区分不同的音素。
例如,一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能够发出单音节词语,如“妈妈”、“爸爸”等。
到了三岁左右,他们的发音逐渐变得清晰,可以发出更多音节的词语和简单的句子。
二、词汇发展词汇发展是指学龄前儿童学习新词汇和使用词汇的过程。
在早期阶段,孩子们主要通过模仿和重复来学习词汇。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和运用更多的词汇。
一到两岁的时候,孩子们的词汇量通常在几十个到一百个左右。
到了三岁,他们的词汇量通常能够达到几百个。
此时,孩子们开始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开始了解词汇之间的关系。
三、语法发展语法发展是指学龄前儿童学习和运用语法规则的过程。
在早期阶段,孩子们主要通过模仿和重复来学习语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能够掌握更复杂的语法规则。
例如,到了三岁左右,孩子们能够运用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并使用语法成分(如形容词、副词等)来增强句子的表达能力。
此外,他们还开始能够理解和使用不同的时态和语气。
总结: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
他们通过模仿和重复来学习语言,并逐渐掌握了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结构。
他们在语音发展方面逐渐准确地发出和区分不同的音素;在词汇发展方面逐渐学习和运用更多的词汇;在语法发展方面逐渐掌握更复杂的语法规则。
这些语言发展的过程为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和交流奠定了基础,也为他们之后的语言能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 Tomasello M. (2003). Constructing a Language: A Usage-Based Theor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 冯乐芬, 林玲, 王岩. (2005). 儿童语言发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孩学汉语最好的方法
小孩学汉语最好的方法小孩学汉语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1. 阅读:阅读是学习汉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家长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阅读,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书籍,用清晰、慢速的语调朗读,并鼓励孩子参与阅读过程。
2. 交流:与孩子进行日常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进行对话,教他们正确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孩子进行一些语言游戏,如词语接龙、造句等,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听力:听力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家长可以通过播放汉语儿歌、故事等音频材料,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汉语语音和词汇。
在播放音频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听,并鼓励他们模仿语音和语调。
4. 学习拼音:学习拼音是学习汉语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学习拼音,孩子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的发音和拼写规则。
家长可以在孩子学习拼音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逐步掌握拼音的拼读和书写方法。
5. 汉字学习:汉字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汉字,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家长可以在孩子学习汉字时采用多种方法,如使用汉字卡片、汉字积木等教具,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汉字。
6. 语法学习: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和框架。
通过学习语法,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结构和用法。
家长可以在与孩子交流时使用正确的语法结构,并逐步引导孩子理解语法的规则和用法。
7. 语境创设:创设汉语语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汉语环境,如在家里贴上汉字标签、使用汉语日常用语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到汉语。
总之,学习汉语需要长期坚持和实践,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汉语。
语言习得理论4
2)先天论也受到不少批评:
①
首先这一理论是思辨的产物,无法证明儿 童头脑中是否存在语言习得机制,这只是 一种假说。有人说这是一个天才的假说, 人们既无法证明它,也无法否定它。 是否存在着普通语法,这也是一个争 论的问题,如果说儿童 一生下来头脑中 就有普遍语法的范畴和规则,很难解释儿 童后来学习语法要花那么多时间。很多人 接受先天学习语言能力,但不同意有普遍 语法。
③
3、认知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论)
(1)理论基础 1)认知论以瑞士著名的儿 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 “认知论”为理论基础, 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 天生的能力与客观的经 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儿 童的语言学习是建立在 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基 础上的。
2)这种理论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认知能力
(功能不变式),这种能力随着躯体内部 组织的成熟决定,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 环境学习,作为向环境学习的结果,形成 了一定的“认知结构”。(认知图式)这 种“认知结构”随着儿童的发展而变化, 他的认知能力也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一级 阶段发展。
⑤家庭和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
响儿童的语言水平(缺乏语言交际 环境的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要比 正常儿童推迟一年多)。
2)刺激—反应论的不足:
①
言语行为十分复杂,既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部因素, 也很多难于观察、测量心理因素,不同于一般的动物 行为,不能只用“刺激-反应”来解释。外因论他们只 承认言语行为,不承认有复杂的符号系统的存在,把 言语混同于语言。他们看不到语言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体系,言语行为受规则支配,把言语行为简单地等同 于其他行为,甚至等同于动物的行为,将动物的实验 结果简单地推广到儿童的语言学习中,强调刺激与反 应在直接情境中的固定的、机械的联系,否定了人的 语言潜能和言语行为的特殊性,否定大脑加工外部信 息的能动性,把主体当作被动消极的语言训练对象, 这不符合儿童习得语言的基本事实,因而不能解释实 际存在的许多问题。
第一讲 母语习得
第一节第一语言获得语言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当然也是语言学、特别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语言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
根据所学习的目标语言的顺序,可以分为第一语言学习、第二语言学习等;根据所学习的目标语言是否母语,可以分为母语学习(母语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因此母语学习又可分为标准语学习和方言学习)、本国的外族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等;根据所学习的目标语言是口语还是书面语,又可分为口语学习和书面语学习等;根据学习者是否有语言障碍,可以分为一般语言学习和特殊人的语言学习,如盲、聋、失语症等人的语言康复等。
只有对这些各种各样的语言学习类型进行研究,才能对人类的语言学习能力有较为全面而深刻的把握,得到语言学习的理论和规律;也只有在这样的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规律的指导下,才能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本书主要讨论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关的问题。
本节讨论第一语言学习。
一、第一语言获得理论第一语言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生下来所学习的第一种语言。
由于第一语言多是母语,所以第一语言学习常称为母语学习。
许多学者认为,第一语言是儿童自然而然学会的,所以第一语言学习又称为第一语言获得或第一语言习得。
第一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因此又称为第一语言发展。
比较其他语言学习,第一语言学习是最为成功的语言学习。
儿童的智力比较低下,也没有学习语言的经验,没有正规的语言教师、教材和课堂,但是一般说来,没有语言学习障碍的儿童,大都能在四五年的时间里学会用地道的母语进行日常交际。
这种语言学习成绩是任何成年人都无法企及的。
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对儿童学习语言的这种神奇现象非常重视,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并由此产生了许多关于第一语言获得的理论。
这些理论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一)后天环境论后天环境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
他们把语言看作是一种习惯,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学习母语,从语言开始
学习母语,从语言开始学习母语是人类最早期、最自然、最重要的学习过程。
人类语言是指人类群体使用的表达思维、情感和文化的符号系统。
无论是孤立的部落还是众多国家的人民,都有他们自己的母语,并且认为自己的母语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人类的母语是基于语言环境、文化传统和个体的语言类别而形成的。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开始接触到自己所在的语言环境。
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他们逐渐学会了各种各样的单词和短语,一步步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学习母语的过程,从开始的模仿声音,到理解语调和韵律节奏,到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过程是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
母语的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需要孩子们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不断的接受教育和锻炼。
孩子学习母语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规律,而这些规律就是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语言规律。
规律包括:1.语言习得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2.孩子学习母语的时候,需要理解句法结构和语法规则,这种理解是通过模仿语言输入并进行辨别和分类来实现的;3.句法结构和语法规则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基础,它们被应用于形成良好的表达,并且是孩子们发展出创造性和适应性思维的基础;4.声音和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单元,孩子们在习得语言的时候,把声音和意义联系起来,并且把它们组织在一起,形成词汇和短语。
我们可以从孩子学习母语过程当中发现,语言习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非刻意学习。
相对于人工的学习,自然的学习更为有效和容易,因为孩子自然习得语言的过程是基于他们与外界的互动和互动而生的。
那么,语言习得的自然性及其基础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问题。
观察儿童学习母语的情境,我们发现,孩子们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儿童具有天生的语言学能力,无需意识地去学习语言知识,而是自然地探索和运用语言知识。
2. 儿童在学习语言时,可以快速、精确地理解语言输入,并且对语言输入做出正确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是如何学习母语的?薛瑞萍(安徽)第一部分什么是母语?一、出生之前,母语是母亲说话时体内的振动人有五种感觉:听、视、嗅、味、触。
这五感的获得和发展并不是同步的。
国际著名右脑专家七田真认为,五感之中首先开始的是听觉,然后是触觉。
医学观察证明:婴儿出生之前,耳朵就已经长成了,7个月的早产婴儿耳朵已经发育,完全可以使用了。
娇弱的胎儿在子宫里的处境是绝对安静、温暖、舒适的。
子宫和羊水把胎儿与外界的一切侵扰、病害、噪音隔离开来。
在获得听觉之前,发育中的胎儿的耳朵最初感知到的并非声音,而是母亲在说话时带来的体内的振动。
每一个民族的母语都具有特定的波长范围和频率范围的,儿童对于母语特定节奏和频率的感知和认同其实从胎儿期就开始了。
法国心理学家、音响音声学权威托马提斯认为,体内振动音是语言的母体。
“胎儿在子宫内通过感知母亲说话的声音学习语言,在这一时期,语言被记忆,而说话机能的形成也是在这一时期。
”儿童是怎样学习说话的?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经常这样回答:他们天生就有理解人类语言的能力。
这个答案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因为婴儿周围有上千种声音,他们却只学到了人类的声音,只对人说话的声音格外敏感,这是为什么?多种声音之中的海洋里,只有人类的语言给婴儿留下的印象最深,如同一座光明的岛屿,以它奇异的风光,极为强烈地吸引着婴儿那没有意识的心灵,促使婴儿的神经系统产生热情,在内心激起情感共鸣,进而促使他们发出相同的声音。
这股强大的热情和共鸣的洪流,其源泉就是出生之前胎儿对于母亲体内振动声的熟悉。
早在出生之前,孩子就对将要学习的母语有了亲切甜美的感知了,就归依母语了。
母语作为人类永久的精神家园,是从出生前就注定了的事情。
所以,母语只能叫做母语,而不能叫做父语。
二、一到两岁时期,母语是婴儿耳朵浸泡其中的温暖话语爱,尤其是母爱,乃是学习母语和其他一切生存能力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从前我们的母亲在我们出生之初是一刻不离地把我们带在身边的,哪怕自己在辛苦的劳作中,也要把宝贝背在背上。
到了我们做母亲的时候,开始听到一种新的理论,鼓励父母早点放开孩子紧紧搂住自己的臂膀,掰开孩子紧紧牵着我们的小手,软硬兼施地逼迫孩子独自睡觉。
可是,在我们学习西方人,让孩子很小离开母亲独自睡觉之前,作为医学博士和幼儿教育专家的蒙台梭利利就提请西方母亲反思自己的做法。
“有人说,西方国家的儿童比较爱哭”,蒙台梭利说:“儿童经常哭,性格暴躁、动辄发脾气,表明他们处于精神饥饿的状态。
”孩子其实是在用哭泣要求着母亲的拥抱,抚摸和喁喁絮语。
在孩子的婴儿幼期,尽量多地和孩子待在一起,并非出于理智的思虑,而是服从天赋的本性。
当母亲把孩子当作体外胎儿倍加呵护、母子一体的时候,既满足了孩子的需要,也满足了母亲情感和天性上的需要。
从前的母亲是这样做的,将来的母亲也应当这样做。
孩子出生之初的一两年内,耳朵就浸泡在母亲温暖的话语里,从前在母亲腹内就熟悉了的振动和节奏,随着婴儿耳朵的发育,正在变成一天比一天明晰的话语,正在变成一天比一天清晰的意义,这种连续可靠的亲切感、喜悦感、清晰感,就是促使儿童学习语言的甜蜜而强劲的诱惑。
从这个意义上说,母语只能叫做母语,而不能叫做父语。
三、母语应当是滋养健康的生命之树的沃土6岁以后,儿童开始具有独立意识和一定的行动能力,他们的脚步迈出家门,耳朵就更多听到了庭院以外的声音。
作为小学生,他们也开始了书面语言的学习。
这时候,社会提供给他们的母语环境应当是滋养健康的生命之树的沃土但就在此刻,就在今天,从报纸到杂志到影视到网络到街头巷尾的张长李短,包围着我们的那些文字和话语,垃圾并不为少。
这些谣言、绯闻、脏话和那些冠冕堂皇的大话、官话、套话等,正无情地侵犯着儿童的视听,正在把我们的儿童往低级、恶俗、丑陋的方向拉。
它们是不是母语?或者说,在今天,我们的母语环境怎么了?母语还是我们可以归依的家园吗?在当地,我的写作和讲演是数一数二的,但我从来不担任演讲和征文比赛的评委。
因为我不能、不忍、不敢听见小小的孩子,被我们的教师,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训练得只会说成套的假话、空话、废话。
小小年纪,就准备了两张脸,一登台就是一副慷慨激昂的样子,一下台,又完全是另一副面孔。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既怜悯,又害怕。
夺人性命尤可恕也,夺人慧命不可恕也。
当一个孩子因为我们的母语教学,变得不会好好说话,不会说自己的话的时候,这实际上就是在精神上彻底杀死了一个人。
一群游客来到太平洋上的一座岛屿,见一个孩子爬上了高高的槟榔树,一个土著妇女在树下大叫。
游客中一个母亲说:“她在喊孩子,快下来,当心摔坏了!”翻译颇为惊讶:“她喊的正是这些话,难到您懂得当地方言?”“不。
是母亲都会这样说。
”母语——妈妈说的话——“是母亲都会这样说”的话。
温柔、慈爱、关切、呵护,如此深切、真诚地表达了人类对于爱和被爱的渴望的,才是母语温暖的内核;忠诚、坚贞、奉献、公正,如此深切、真诚地传达了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的,才是母语的力量的泉源。
母语教学的境界,就是教师的人格境界。
如果没有了真诚、善良、美好、趣味作为内核,一个人再怎么口若悬河,再怎么下笔千言,也只是噪音发声器垃圾制造者或者环境污染源。
我所拥有的对于本该纯净温暖的母语的虔诚,好比是满把的种子,我对面对的孩子就是我的福田。
当我们播下的母语的种子在他们那里生根,当他们长大,连同语言能力、思辩能力、语言素养、语言品质一起获得更新和提高的,也是他们的精神境界——想到这一点,就会为自己从事的教师这一职业感到自豪。
第二部分儿童是如何学习母语的?儿童学习母语要经历口语和书面语两个阶段。
儿童是如何学习母语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儿童是如何学会说话的?一、儿童是如何学会说话的?这是一个迄今为止没有达成共识的问题,也许永远没有确定的答案可以找到,人们能做的只是观察和猜测。
——10个月的时候,儿童开始意识到听到的声音具有某种意义,有了学习说话的内驱力。
观察显示:婴儿出生之前,耳朵就已经长成了,婴儿10个月的时候,开始意识到听到的声音具有某种意义。
当父母对他们说话的时候,婴儿知道这些话表达某种意义,并努力去理解其中的意思。
这个时候在儿童的心里,说话具有神奇的力量——如“要有光,就有了光”是一样神奇的。
自然赋予人类的学习语言的能力,好比一粒种子,需要落在适宜的土壤,才能顺利发芽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成人,尤其是双亲的爱,是儿童学习语言和其他能力必不可少的力量来源。
很多有着语言障碍的孩子,其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和大脑机制都没有问题,所以造成自闭、口吃,胆怯,不敢、不会说话,是因为在出生之初,遭受到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心理创伤。
——儿童一般1岁左右开始说话。
此时需要营养丰富的语言环境,需要听见符合标准的语言。
这时候,儿童开始意识到语言与事物的联系,学习语言的愿望日益强烈,他们试图冲破过去的无意识状态,趋近意识状态。
就这样,儿童将经历人生发展中的第一次冲突。
他们有强烈的交流欲望,但因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而苦恼,于是他们在潜意识里加紧学习,不久就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就。
灵魂和意志冲破婴儿肉身的束缚,要用语言来呈现自己。
儿童到一岁半左右,就意识到每样东西都有名称,每个东西都由一个特定的词来表示。
也就是说,他能从听到的词语中分别出一些具体名词,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进步啊!刚开始说话的儿童,只会说单个的名词,心理学家称这些名词为“一个词的句子”。
有时侯,我们看到大人与一岁左右的孩子对话,往往会心一笑,觉得这个成年人童心未泯,其实我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此时所遇到的困难,没有意识到应当给予儿童提供学习正规语言的机会。
——儿童2岁后不久,进入语句爆发期。
这个词语爆发期又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词汇的爆发,第二阶段是思想的爆发。
在第一阶段的词汇爆发期,3-4岁的孩子会指着见到的每一样东西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在第二阶段的思想爆发期,孩子则会问:为什么?因为随着语言能力的增长,思维能力在增长,随着词汇的丰富,思维也在丰富。
0-3岁的儿童在无意识地学习语法。
凭着无意识的心灵对环境的吸收能力,儿童从海量的,没有解释的话语中,一个接一个地理解了那么多词语的意思,并且抽象出语法规则。
用于表达自己的愿望。
在利用意识学习的成人看来,在我们目前以理解为中心的学校教育看来,这是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儿童一般在3岁左右完全学会了说话。
儿童一旦开始说话,就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再依赖别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经是人类成员之一,因为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儿童掌握了语言,就开始了社会交流。
3-6岁的儿童对词汇兴趣盎然,学习起来不知疲倦,学会的词汇也不易忘记,并在以后的岁月里,能够很流利地使用这些词汇。
可是到了下一个发展阶段,情况就不同了,儿童的发展方向转向其它能力,学习词汇变得困难起来。
所以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是3-6岁。
这时候,日常语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对于词汇的渴求,怎么办?大手小手同捧一本书,为孩子朗读起来。
阅读,听读,最迟从三岁开始。
当然,我们不能对儿童强行灌输词汇,而要把词汇与实物结合起来,进行户外活动,对词汇的学习与实践经验应保持同步。
比如,向孩子们展示花草昆虫的标本,让他们看到实物,或者给孩子们看地球仪,与此同时讲述一些地理知识。
只要对照实物、图片、图表,儿童学习起来就不会有困难,而且很容易记住单词。
二、6岁基本决定了人的一生儿童最初2—3岁的生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所受影响将会影响到他的一生。
假如儿童0—3岁的发展遇到障碍,形成了心理和人格上的缺陷,进行治疗的最好时期是3—6岁。
因为在此期间,大自然正在全面培养和完善儿童的各种能力。
如果0—3岁造成的缺陷在3—6岁得不到更正,这些缺陷就会一直保留下去,而且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到6岁以后,这个儿童就会形成人格偏差,影响儿童是非观念的形成。
这样的孩子身上,就不会出现这个年龄应有的道德特征,而且智力也会低于正常人,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性格,难于适应学习的要求。
这如同蝴蝶的生长过程,不论外形还是生活习性,蝴蝶和幼虫都大不相同,可是蝴蝶的美丽取决于幼虫的形态,而不是对其他蝴蝶式样的模仿。
这一事情告诉学校和教师:既不要贪天之功,也不要过于苛求自己。
永远不要强求一致,永远不要为班级,为具体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设定目标。
我们要做的,只是为他们的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让花朵美丽,让树木参天,让草色青青——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原。
三、阅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阅读开始于什么时候?阅读开始于手指的触摸。
阅读开始于完全没有任务和压力的聆听。
经过了书籍融入人的内部,是从双手不为阅读的触摸开始的。
开始对图书,对图书上的画面和文字的触摸。
如果那种触摸发生在双亲的怀抱和膝盖,如果触摸的同时,孩子听见父母的朗读,那么他就会不被告知地意识到:文字是有好听的声音和有趣的故事藏在里面的,图书是如同爸爸的怀抱妈妈的声音一样让人觉得甜蜜亲切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