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分类表解

合集下载

贫血诊断标准分级

贫血诊断标准分级

贫血诊断标准分级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贫血的诊断标准分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贫血可分为轻、中、重度贫血,下面将详细介绍各个分级的诊断标准。

一、轻度贫血。

轻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但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20g/L至130g/L之间为轻度贫血,而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30g/L至140g/L之间为轻度贫血。

此外,孕妇和老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标准也有所不同。

轻度贫血的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在体力活动或运动时可能会感到乏力、气短等不适。

在诊断时,医生除了检查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二、中度贫血。

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且已经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在90g/L至120g/L之间为中度贫血,而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00g/L至130g/L之间为中度贫血。

中度贫血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明显的疲劳、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皮肤苍白、胸闷、气短等症状。

在诊断中,医生除了检查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外,还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查找潜在的出血病灶、肝脾肿大等情况。

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三、重度贫血。

重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且已经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90g/L为重度贫血,而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00g/L为重度贫血。

重度贫血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如进行性贫血、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在诊断中,医生需要立即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全面的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电解质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贫血

贫血
❖ 2、知识教育:说明贫血的病因及积极根治原发 病的重要意义,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3、指导休息和饮食,预防感染。 ❖ 4、用药指导。
课后练习
李某,男,18岁。因反复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2年,加重 3个月,于1999年3月10日收入院。
体查:T 36℃ P90次/分R 17次/分Bp15/9kPa,神清,发育正常,营养 中等,中度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眼结膜苍白, 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肝脾无肿大,肠鸣音正常。
贫血的共同表现: ⑴最早出现的症状: 软弱无力、疲乏、困倦等
⑵最常见最突出的体征: 皮肤粘膜苍白
正常
贫血
其他:
心悸、气促、头痛、头昏、耳鸣、眼花、注意力 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食欲下降、舌炎、恶心、便 秘、夜尿、月经失调。





【 诊断 】
① 明确贫血的有无及程度(血常规检查) ②明确贫血类型 ③找出贫血的原因(病史、实验筛选检查)
❖护理目标: 病人缺氧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活动耐力恢复正常; 造血营养素缺乏得到纠正。
❖ 护理措施 1.活动无耐力 ⑴ 休息与活动 ⑵给氧
2.营养失调 ⑴ 饮食护理 ⑵输血护理 ⑶预防感染
Contents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定义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
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耗尽,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 减少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IDA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三个阶段 贮存铁耗尽 (铁消耗期ID) 红细胞内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IDE ) 缺铁性贫血期IDA

贫血分型及诊断标准

贫血分型及诊断标准

贫血分型及诊断标准贫血是指机体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血液输送氧气能力下降的一种疾病。

根据贫血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将贫血分为不同的类型,并且根据一定的诊断标准来进行诊断。

下面将对贫血的分型及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贫血的分类。

1. 按照病因可将贫血分为营养不良性贫血、遗传性贫血、获得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四大类。

2. 营养不良性贫血,由于长期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引起的贫血,临床上最为常见。

3. 遗传性贫血,包括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性贫血等,这些贫血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

4. 获得性贫血,由于慢性疾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贫血属于这一类。

5. 溶血性贫血,由于溶血素过多或红细胞受损造成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二、贫血的诊断标准。

1. 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30g/L,女性低于120g/L可诊断为贫血。

2. 红细胞计数,成年男性每升血液红细胞数量低于4000万,女性低于3500万可诊断为贫血。

3. 血红蛋白含量,成年男性每升血液血红蛋白含量低于130g,女性低于120g可诊断为贫血。

4. 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体积低于80fl可诊断为小细胞性贫血,高于100fl可诊断为大细胞性贫血。

5. 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浓度低于15ug/L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6. 骨髓穿刺,对于不明原因的贫血,可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明确贫血的病因。

综上所述,贫血的分型及诊断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贫血的分型和诊断标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对于各类医务工作者来说,对贫血的分型及诊断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相关知识,提高对贫血的认识水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贫血划分标准

贫血划分标准

贫血划分标准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所致的一组症状。

在临床工作中,对贫血的划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下面将介绍贫血的划分标准。

一、按照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1. 根据红细胞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贫血可分为大小不一的贫血和形态异常的贫血。

大小不一的贫血包括微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形态异常的贫血包括球形细胞性贫血、镰刀细胞性贫血和椭圆细胞性贫血。

二、按照红细胞生成障碍的程度分类。

2. 根据红细胞生成障碍的程度不同,贫血可分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低再生性贫血和正常再生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造血组织功能受损导致的贫血,低再生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生成障碍引起的贫血,正常再生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或破坏增加引起的贫血。

三、按照红细胞色素含量的不同分类。

3. 根据红细胞色素含量的不同,贫血可分为低色素性贫血和正常色素性贫血。

低色素性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引起的贫血,正常色素性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含量正常但红细胞数量减少引起的贫血。

四、按照贫血的病因分类。

4. 根据贫血的病因不同,贫血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等类型。

综上所述,贫血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红细胞形态学分类、红细胞生成障碍的程度分类、红细胞色素含量的不同分类和贫血的病因分类。

通过对贫血的划分,可以
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贫血的划分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医护人员能够加强对贫血划分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对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1 血液贫血的知识

1 血液贫血的知识
贫血总论(Anemia)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
概念
全身循环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 浓度、红细胞计数(RBC)或红细胞比容(HCT) 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在我国 海平面地区判断贫血的标准是:
成年男性Hb<120g/L,RBC<4.0×1012/L或HCT<40% 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 RBC<3.5×1012/L或HCT<40% 孕妇HB<100g/L
图2
图3
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类型 大细胞性贫血 常见疾病 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MCV(fl) >100
MCH (pg) 26~32
正细胞性贫血
80~94
26~32
小 细 胞 低 色 素
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铁<8.95umol/L,转铁蛋白饱度<15%,总铁结 合力>64.44umol/L; 4.骨髓铁染色外铁消失,内铁减少; 5.血清铁蛋白<12ug/L;
6.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6条中任何2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性 贫血。
3.实验室断 (3)提示诊断 (4)髓外疾病的诊断
诊断 (Diagnosis)
3.实验室: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
(1)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铁、叶酸和
VitB12检测和原发病的检查。
(2)失血性贫血的原发病检查
(3)溶血性贫血的检查
(4)骨髓造血细胞的染色体、基因及抗原的检查
诊断 2. RBC代偿性增生证据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职称考点)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职称考点)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职称考点)WBC 白细胞计数(4一10)x10/L LYM 淋巴细胞百分比 20一40% 0.8-4.0*10九次方GRAN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50-70%中值细胞比率正常值 3~8 0.12-0.8*10九次方RBC 红细胞计数男:(4.5一5.5)x10/L女: (3.5一5.0)xl0/LHGB 血红蛋白男: 120一160/L女: 110一150/LHCT 红细胞压积男:(0.42一0.49%)女:(0.37- 0.43%)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82一92FLMCH 平均细细Hb含量 27一31PgMCHC 平均红细胞Hb浓度 320一360g/L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1.6一14.8%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正常参考值35.1-43.9PLT 血小板计数 100一300X10/LW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7-11FLPCT 血小板压积男:0.108一0.272%PDW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15.0-17.0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表1-1 根据MCV、MCH、MCHC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表1-1表1-2 根据红细胞MCV和RDW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表1-2尿尿SG 比重 1.010一1.025 尿蛋白<0.1g/L:-;尿蛋白为0.1—0.2g/L:±;尿蛋白为0.2—1.0g/L:+;尿蛋白为1.0~2.0g/L:++;尿蛋白为2.0—4.0g/L:+++;尿蛋白>4.0g/L:++++尿常规检查项目一般分为以下11类:尿蛋白,潜血等正常值为0血生化酸碱度(PH) 7.35-7.45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5-45mmHg 氧分压(PaO2) 75-100mmHg 碳酸氢根离子HCO3-) 21.3-27.3mmol/L钠离子(Na+) 136-146mmol/L 钾离子(K+) 3.5-5.5mmol/L 氯离子(Cl-) 96-106mmol/L。

贫血诊断标准分级

贫血诊断标准分级

贫血诊断标准分级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减少所致。

贫血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而贫血的分级则是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来进行评定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贫血诊断标准分级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世界卫生组织(WHO)贫血分级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贫血分级标准,贫血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其中,轻度贫血的血红蛋白水平在男性小于130g/L,女性小于120g/L;中度贫血的血红蛋白水平在男性80-109g/L,女性80-99g/L;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水平在男性小于80g/L,女性小于80g/L。

二、中国贫血分级标准。

根据中国贫血分级标准,贫血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其中,轻度贫血的血红蛋白水平在男性小于120g/L,女性小于110g/L;中度贫血的血红蛋白水平在男性80-119g/L,女性80-109g/L;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水平在男性小于80g/L,女性小于80g/L。

三、其他贫血分级标准。

除了上述两种常用的贫血分级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贫血分级标准,如根据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来确定贫血的分级等。

在进行贫血分级时,除了血红蛋白水平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综合判断贫血的严重程度,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贫血的分级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轻度贫血患者,可以通过改善饮食、补充营养、调整生活作息等方式进行治疗;对于中度和重度贫血患者,则需要进行更加积极的治疗,如输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总之,贫血的诊断标准分级是临床上评估贫血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贫血分级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医务人员应该熟悉各种贫血分级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贫血分级标准

贫血分级标准

贫血分级标准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疾病。

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贫血分级标准通常是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来确定的,下面将介绍一下常见的贫血分级标准。

一、轻度贫血。

轻度贫血是指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略低于正常范围,但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水平在120g/L以下,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水平在130g/L以下可以被定义为轻度贫血。

轻度贫血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倦、乏力,但通常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中度贫血。

中度贫血是指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已经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水平在80-119g/L之间,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水平在80-129g/L之间可以被定义为中度贫血。

中度贫血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乏力、气短、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三、重度贫血。

重度贫血是指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非常低,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80g/L,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80g/L可以被定义为重度贫血。

重度贫血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乏力、气短、心悸、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根据以上的贫血分级标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来确定贫血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贫血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补充营养素来改善贫血症状;对于中度贫血患者,可能需要口服铁剂或注射铁剂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对于重度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或其他紧急治疗措施来挽救生命。

总之,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程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和影响,因此及时了解贫血分级标准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贫血分级标准,提高对贫血的认识和关注。

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二、临床表现:
血液系统 起病缓,常有面色苍白、乏力、耐力下降、头昏、 心悸等贫血症状。重者全血细胞减少,反复感染 和出血。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消化系统 口腔黏膜、舌乳头萎缩,舌面呈“牛肉样舌”
神经系统 可出现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如振动 感和运动感消失;共济失调或步态不稳;锥体束 征阳性、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等
吸收障碍:①内因子缺乏,如恶性贫血、胃切除、胃黏膜萎缩 等;②胃酸和胃蛋白酶缺乏;③胰蛋白酶缺乏;④肠道疾病; ⑤先天性内因子缺乏或VitB12收障碍;⑥药物(对氨基水杨酸、 新霉素、二甲双胍、秋水仙碱和苯乙双胍等)影响;⑦肠道寄 生虫(如阔节裂头绦虫病)或细菌大量繁殖可消耗VitB12
利用障碍:先天性及药物作用
生素B族,富含于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食品中 吸收与代谢 :
食物中的叶酸经长时间烹煮,可损失50%~90%。 叶酸主要在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吸收 ; 缺乏原因: ①摄入减少:食物加工不当及偏食 ; ②需要量增加: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妇 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感染、肿瘤等; ③吸收障碍:腹泻、小肠炎症等; ④利用障碍:抗核苷酸合成药物如甲氨蝶呤; ⑤叶酸排出增加:血液透析、酗酒可增加叶酸排 出
一、铁代谢
吸收部位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VitB12回肠)
吸收形式 影响因素
食物中铁以Fe3+为主,在酸性环境中或有还原剂如VC 存在下还原成Fe2+便于吸收,动物铁更好吸收
咖啡、蛋类、茶、菠菜等可抑制铁的吸收
转运
转铁蛋白
贮存
贮存形式有两种: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摄入不足 吸收障碍 丢失过多
精神症状 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谵妄、幻觉、妄想甚 至精神错乱、人格变态等

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anemi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

贫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既可以是原发于造血器官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

如果骨髓生成不能代偿红细胞的破坏或丢失,则任何能损伤红细胞的产生或加速其破坏的情况都会导致贫血。

贫血临床表现及分类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体内器官组织缺氧和机体对缺氧的代偿机制(氧化的血流量增多和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增加)所引起,同时也决定于引起贫血的基础疾病。

由于贫血可影响机体全身器官和组织,其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涉及全身各系统(如下表)。

贫血的临床表现贫血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有不同的分类,主要有按细胞形态学变化、骨髓增生程度及发病机制进行分类。

各类分类法各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常将形态学分类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相结合应用,对贫血进行诊断。

(一)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外周血常规检查是诊断贫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检查,镜下对红细胞形态的认真观察,对红细胞相关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利于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MCV、MCH、MCHC对贫血进行分类同时,通过对镜下红细胞形态的观察,当某类异常形态较多出现时,对贫血的疾病诊断也有重要提示作用。

如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增多时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二)根据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形态学特征对贫血的分类通过对患者骨髓涂片进行检查,可观察红细胞增生情况和形态学变化,对贫血进行分类,可分为:1、增生性贫血: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2、增生不良性贫血: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骨髓红系成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无效性生成):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DS和慢性疾病性贫血。

(三)根据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贫血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可分为骨髓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三大类。

贫血的诊断贫血的正确诊断需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和各种实验室检查才能获得。

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

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失血性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
整理ppt
14
三、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 ⑴年龄 ⑵贫血的程度 ⑶贫血的速度 ⑷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 ⑸患者的体力活动程度 ⑹有无心脑血管的基础疾病
整理ppt
15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心悸、气短、 呼吸困难、困乏、无力、易疲劳、食欲不振、恶 心、腹胀、多尿、月经紊乱 等等
整理ppt
38
2. 形态学分类
从形态学分类上对贫血的类型做出诊断,可以通过四个参数进行分析: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 红细胞平均Hb含量(MCH)、 红细胞平均Hb浓度(MCHC)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ed Cells Volume Distribution,RDW)
整理ppt
39
Hb<110g/L, RBC<4.0×1012/L, HCT<0.37
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
整理ppt
2
二、分类-按形态学分类
类别 大细胞性贫血
MCV(fl) >100
MCHC(%) 32~35
常见疾病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
80~100
32~35
再障、溶贫、急性失血、 骨髓病性
小细胞性贫血
整理ppt
11
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红细胞内在缺陷 1红细胞膜的缺陷 2红细胞酶的缺陷 3珠蛋白肽连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
整理ppt
12
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红细胞外因素 1红细胞被血清中抗体或补体所影响. 2机械性损伤 3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 4脾脏内阻留
整理ppt

贫血的定义和分类

贫血的定义和分类

贫血的定义和分类全网发布:2011-06-23 21:56 发表者:朱雄鹏(访问人次:1011)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故诊断贫血时应找出病因,针对造成贫血的不同病因进行诊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定义]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RBC<×1012/L及(或)HCT<,女性Hb<110g/L、RBC<×1012/L及(或)HCT <就可诊断为贫血。

[分类]贫血的分类通常是根据红细胞形态或引起贫血的原因和发生贫血的病理生理而分类的。

一、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主要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将贫血分为三类表1 贫血的细胞学分类——————————————————————————————————————————类型 MCV(fl) MCHC(%)常见疾病——————————————————————————————————————————大细胞性贫血>100 32~35 巨幼细胞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32~35 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 <32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一)大细胞性贫血 MCV>100fl 。

属于此类贫血的主要有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肝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贫血。

(二)正常细胞性贫血 MCV=80~100fl、MCHC=32%~35%。

此类贫血大多数为正常色素性,少数可有低色素性。

属于此类贫血的主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急性失血性贫血。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贫血的分类方法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贫血的分类方法

贫血的分类方法贫血可以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或发生的原因和发病机理加以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C)。

贫血可分为三类:一、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MCV>95fI。

此类贫血大多为正常色素型,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

二、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MCV=80~95fI,MCHC=0.32~0.36(32~36%)。

属此类贫血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数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及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炎症、感染、尿毒症、肝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等。

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MCV<80fI,MCHC<0.31(31%)。

属于此类贫血者有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采用形态分类法,除计算红细胞指数外,尚应强调血片的观察,因为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在血片中最为分明,正细胞性贫血并不意味着所有红细胞都是正常大小,并且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能很明显,但其平均体积在正常范围内。

大细胞性贫血中也可有不少小细胞出现。

此外,形态改变的异形细胞也只有在血片中能观察到。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分类,贫血可分类如表5-2-3。

以上两种贫血分类法各有局限性。

形态分类法对缺铁性贫血和叶酸缺乏或维生素B12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能提供重要线索,但对正细胞型贫血提不出确切诊断的线索。

病因分类法的优点是对贫血发生的机理有所说明。

但是某些贫血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不能用一种原因阐明发生贫血的全部机理。

表5-2-3贫血的病因分类一、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一)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障碍1、再生障碍性贫血;2、骨髓增生异常性贫血(二)红系祖细胞或前体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发的贫血3、内分泌疾病伴发的贫血;4、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的贫血(三)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2、叶酸缺乏;3、先天性或获得性嘌呤和嘧啶代谢紊乱(四)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性贫血和特发性肺含铁黄素沉积症·地中海贫血(五)多种机制或原因未明·慢性病贫血·骨髓浸润伴发的贫血(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营养缺乏伴发的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二、主要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或丢失所致的贫血(一)红细胞内部异常1、膜缺陷(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3)遗传性棘形红细胞增多症和口形红细胞增多症2、酶缺乏(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2)丙酮酸激酶缺乏和其它酶缺乏(3)卟啉症3、珠蛋白异常(血红蛋白病)(1)镰状细胞病和有关疾病(2)不稳定血红蛋白(3)低氧亲和力血红蛋白病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二)红细胞外部异常1、机械的(1)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和运动性贫血(2)心脏创伤性溶血性贫血(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化学或物理的(1)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感染(1)由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4、抗体介导的(1)由于温反应自身抗体所致获得性溶血性贫血(2)冷凝集素综合征(3)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4)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新生儿同种[异体]免疫性溶血性疾病5、单核巨噬细胞机能亢进脾机能亢进6、失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理颅内压增高综合征hypertensiveintracranialsyndrome凡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颅内容积增加,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超过 1.92kpa,即为颅内压增高,若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视乳头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时,称为颅内压增高综合征(hypertensiveintracranialsyndrome)。

贫血诊断标准分级

贫血诊断标准分级

贫血诊断标准分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诊断标准分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贫血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三个等级的贫血诊断标准。

轻度贫血的诊断标准是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但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根据WHO的标准,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30g/L,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g/L,则被诊断为轻度贫血。

此外,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如疲劳、头晕、心慌等症状,以及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中度贫血的诊断标准是指血红蛋白浓度进一步下降,已经影响了机体的正常功能。

根据WHO的标准,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00g/L,则被诊断为中度贫血。

此时患者可能出现更明显的贫血症状,如气短、头晕、心慌、皮肤苍白等。

诊断中度贫血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贫血的疾病,如出血、溶血等。

重度贫血的诊断标准是指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下降,已经对机体造成了严重影响。

根据WHO的标准,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80g/L,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70g/L,则被诊断为重度贫血。

此时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如严重的气短、心悸、乏力、甚至心脏功能不全。

诊断重度贫血时,需立即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以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总之,贫血诊断标准分级是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和临床表现进行评估的,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贫血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和诊断贫血,对于早期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因此,对于可能患有贫血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贫血,以维护身体健康。

贫血分级标准是什么

贫血分级标准是什么

贫血分级标准是什么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因素等。

贫血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分级标准进行评定,这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贫血的分级标准是什么,以及不同分级所代表的意义。

一、贫血分级标准。

1. 轻度贫血,轻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但仍在90g/L以上。

此时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疲倦,但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

2. 中度贫血,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在60-89g/L之间。

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疲乏、乏力,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 重度贫血,重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60g/L。

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包括晕厥、呼吸困难、心悸、皮肤苍白等,严重影响生命安全。

二、不同分级的意义。

1. 对于轻度贫血患者,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轻度贫血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中度或重度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中度贫血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包括补充铁剂、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寻找并治疗贫血的原因,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3. 重度贫血患者需要立即就医进行治疗。

重度贫血可能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组织缺氧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一旦发现重度贫血,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三、结语。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了解贫血的分级标准对于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寻求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在诊断贫血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级评定,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贫血分级标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贫血疾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几乎人类各组织系统和器官疾病均可能表现有贫血,但其本身极少独立地作为疾病诊断。

贫血既可原发于造血器官及血液系统疾病,也可是某些系统疾病的伴发症状,应积极寻找贫血的病因,针对不同病因进行诊治,才能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故而贫血的诊断至少应包括两部分内容:①确定贫血的有无、程度及类型;②查明贫血的原因或原发病。

【诊断】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红细胞(RBC)计数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42 %,女性Hb<110g/L、RBC<4.0×1012/L及(或)HCT <37%即可诊断为贫血。

1、国内诊断标准[1] 国内标准都按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Hb)量低于正常参考值95%的下限,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

综合国内报告,在海平面地区,多数掌握在男性成人Hb<120g/L,女性成人(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作为诊断标准。

[2] 国内划分贫血严重度的血红蛋白标准如下:Hb≤30g/L为极重度,Hb在31-60g/L为重度,Hb在61-90g/L为中度,Hb在90g/L与正常参考值下限之间为轻度。

[3] 贫血细胞形态学分类的诊断标准如表1-1。

表1-1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类型MCV(fl) MCH(pg) MCHC(g/L)大细胞性贫血 >100 >34 320-360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27-34 320-360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27 320-360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7 <320注:以血细胞分析仪法为准[4] 骨髓细胞形态学分类:(1)增生性贫血: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2)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三系都有巨幼细胞的变化。

贫血分类及诊断标准

贫血分类及诊断标准
4. 分类诊断,根据红细胞形态学、红细胞生物化学和病因学检查,对贫血进行分类诊断。
5. 治疗效果观察,对治疗后的贫血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综上所述,正确分类和诊断贫血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在诊断贫血时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诊断,并根据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贫血分类及诊断标准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特征是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数目减少。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贫血可被分为多种类型。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分类和诊断贫血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对贫血的分类及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贫血的分类。
1. 根据红细胞形态学可将贫血分为:
(1)小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2)正常细胞性贫血,MCV为80-100fl,主要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等。
(3)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2. 根据贫血的病因可将其分为:
(1)缺铁性贫血,由于缺乏铁元素而导致的贫血,常见于儿童、孕妇及慢性失血患者。
(2)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过早破坏导致的贫血,常见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3)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导致的贫血,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二、贫血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贫血患者可出现乏力、疲劳、心慌、头晕、贫血面色等症髓穿刺等。
3. 病因诊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相关检查,确定贫血的病因。

贫血分类及概述

贫血分类及概述

一、贫血概论:首先要知道贫血是临床症状,不是一种疾病。

Hb、压积、红细胞数、MCV、MCH和MCHC的定义、参考值和换算一定要会,贫血的严重度划分要知道。

(一)分类1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和小细胞低色素性。

具体内容在血液检验中再说2病因学:1)生成减少:a原料减少:缺铁、叶酸和VB12。

b造血功能障碍:造血组织减少―――再障造血功能异常―――MDS造血功能受抑制――白血病、转移癌至骨髓和骨髓瘤等2)破坏过多:a内在缺陷:遗传因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酶的缺陷蛋白合成障碍--地贫b外在因素:PNH自身免疫性机械因素-血管生物因素-蛇毒理化3)丢失过多:急性――正细胞正色素性慢性――小细胞低色素性有些疾病同时可以有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例如PNH既有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的内在因素,又有补体敏感这一获得性的外在因素。

(二)临床表现:贫血的症状特异性不好,而且通常混有原发疾病症状,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组织缺氧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脑、肾和消化道等脏器缺氧都会产生相应症状2机体代偿导致:例如贫血可以引起循环血量代偿性增加,使心负荷增加,在中重度贫血尤其明显,因此引起一系列症状。

二、缺铁性贫血(IDA):(一)体内的铁60%以上存在RBC内,HB和肌红蛋白等所含铁合称为功能铁。

衰老死亡RBC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解(主要部位在脾),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称为储存铁,成年男性大约1000mg、女性300-400mg。

每天食物中大约含铁10-15mg(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被人体吸收1mg左右,每天从脱落上皮等丢失大约1mg的铁,所以铁的来源主要是自体衰老死亡的RBC,处于一种闭式循环,因此单纯的饮食缺乏不容易引起铁缺乏。

(二)原因:1、丢失过多:女性月经过多最常见(青年多为功血、中年多为子宫肌瘤)、内痔、消化性溃疡、钩虫慢性小量出血也是常见原因。

2、生理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儿童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3、吸收不良:胃大切、长期严重腹泻、长期饮浓茶(多为女性同时伴有月经丢失过多)、胃酸缺乏等(三)实验室检查:1、血清铁(SI):反映转运铁,是可利用铁。

各类贫血血液学特征

各类贫血血液学特征

各类贫血血液学特征贫血是指全血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疾病,它是很多疾病或原因引起的血液学异常。

不同类型的贫血具有不同的血液学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各类贫血的血液学特征进行介绍。

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其主要特征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

由于缺乏铁元素的供应,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导致红细胞形成减少,进而引起贫血。

此外,缺铁性贫血还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MCV降低)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降低(MCH降低)。

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红细胞体积异常增大的贫血类型。

在这种贫血中,红细胞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超过正常范围,但血红蛋白浓度往往正常。

这种贫血可能源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也可能与遗传疾病(如巨幼红细胞贫血症)有关。

三、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或过量溶解导致的贫血类型。

这种贫血的血液学特征包括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降低,以及血清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升高。

此外,溶血性贫血还可能伴随有红细胞形态异常和脾脏肿大。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的贫血类型。

在这种贫血中,全血细胞计数(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降低。

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还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即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比例增加。

五、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红蛋白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这种贫血的特征是α或β链合成异常,导致体内血红蛋白的合成受到影响。

血液学特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同时红细胞形态异常,出现目视下可见的青铜色皮肤。

六、白血病相关贫血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常常与贫血相关。

在白血病患者中,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殖,占据了正常造血细胞的位置,导致正常红细胞的生成减少。

这种贫血可表现为全血细胞计数的降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 低不一。 2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常为正常。核分裂细胞多见。骨髓涂片作 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缺少。3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以血 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改变明显,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的增高表示血红素的合成有障碍,缺铁或铁利用障碍时,FEP都会增高 。
1.外周血急性失血早期 肝脏小胆管内可见黄绿色球状物,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才逐渐下降,出血后2-3天最为显著贫 血是正常细胞和正常色素贫血。网织红细胞在急性失血后2-3天内开始升高,6-11天达高峰但一般不会超过15%~30%。白细 胞也迅速增高可达(10~20)×109/L,最高可达5×109/L,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甚至出现幼粒细胞。血小板开始 升高,个别可达1000×109/L。白细胞和血小板多在3~5天恢复正常白细胞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持续升高者,必须排除潜在出 血的可能。2.骨髓象骨髓可呈增生象主要是幼红细胞增生,呈正常幼红细胞型。3.游离胆红素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结合珠 蛋白降低加上网织红细胞增多。
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地贫)
一、血象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低。2.白细胞正常或减少。 3.血小板正常或减少。4.成熟红细胞可见正常及低色素性变化同 时存在,可见嗜碱性点彩虹细胞、有核红细胞及少数靶形红细胞。铁染色后可见铁粒红细胞和铁粒幼红细胞。 二、骨髓象1. 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幼红阶段增高为主,部分幼红细胞发生巨幼样改变,并可见核固缩、胞质出现空泡等形态异常者,可 见双核幼红细胞。2.粒细胞系一般正常。3.粒、红比值减低。 4.巨核细胞系多正常。三、细胞化学染色及生物化学检查1.铁 染色骨髓细胞外铁增多。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2.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增高,血清总铁结合力减低。 3.血清胆红素增 高。 4.尿中尿胆原增高。 5.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6.红细胞内游离原啡含量增加。
MCV:80-100f1 MCH:26-32Pg MCHC:32-35%
MCV>100f1 MCH>32Pg MCHC正常
巨幼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1.血象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100fl)血象往往呈现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均可减少,但比贫血的程度为 轻。血涂片中可见多数大卵圆形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可有5叶或6叶以上的分叶。偶可见到巨大血小板网织,红细 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骨髓象骨髓呈增生活跃,红系细胞增生明显增多各系细胞均有巨幼变,以红系细胞最为显著。红系 各阶段细胞均较正常大,胞质比胞核发育成熟(核质发育不平衡),核染色质呈分散的颗粒状浓缩。类似的形态改变亦可见于 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以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更为明显 3.生化检查 (1)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仅可作为初筛试验 。(2)红细胞叶酸测定:小于227nmol/L(100ng/ml)时表示有叶酸缺乏。(3)血清高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水平测定:
肝疾病 一、血象 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 二、骨髓象大多数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检出小巨核细胞是MDS的支持诊断指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之一。血小板体积大,颗粒少。
MCV<100f1 MCH<32Pg MCHC正常
MCV<100f1 MCH<32Pg MCHC<32%
小细胞性正色 素贫血
慢性病贫血
红细胞体积参 数
检测值
类型
病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均在正常范围 内
正细胞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其他检测项目
血象具备下述三项中的两项:①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X109/L 。②中性粒细胞<0.5X109/L.。③血小板<20X109/L。骨髓 增生广泛重度减低。
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下降,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2、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3、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4、 骨髓象(1)增生明显活跃。(2)粒红比值明显减低或倒置。(3)红细胞系显著增生,幼红细胞百分比常>O.50,以中幼红细胞 为主,其他阶段的幼红细胞亦相应增多,易见核分裂象。成熟红细胞中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Howell-Jolly小体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5)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5、特殊试验: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 胞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自溶血试验;异丙醇试验及(或)热变性试 验;血红蛋白电泳和抗碱血红蛋白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