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_古代诗歌鉴赏_8-6_有答案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8-6含答案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8-6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升起大片阴云,使远处的雪山显得暗淡,孤城戍守,四望荒凉,玉关屹立,显示边塞的荒凉艰苦,写景壮阔悲凉.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的,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E.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更耐吟咏和思索.答案AE解析A项,暗,遮蔽.“使远处的雪山暗淡”是对“暗"的错误理解.E项,结尾直接表明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和必胜的信心。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曲江对酒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①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②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①判:同“拚”,不顾一切,豁出去。

这里是“甘愿"。

②沧州: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C.颔联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写出诗人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这样留意于花落鸟飞的心绪.D.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E.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答案AC解析A项,诗人并不想回去;C项,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_古代诗歌鉴赏_8-5_有答案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_古代诗歌鉴赏_8-5_有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第一板块思想感情类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台①哭所思谢翱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②。

①西台:为汉隐士严光垂钓处,诗人在此设文天祥神位。

②《八哀》:杜甫曾赋五言古诗八首,悼念八位文臣武将。

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哭祭诗,全诗层层展开。

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字里行间。

全诗表达了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悼念之情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解析标题“西台哭所思”,“哭”“思”表达对文天祥的悼念之情;注释中也有交代;第二联写哭,以情感为趋使,发挥想象。

因为他心情沉重,泪水不止,眼看着奔流的富春江,充满感伤,因此觉得前些年在苏州哭文天祥的泪水随江水入海,如今已随着海潮返回来,与现在的泪水融汇在一起。

如此,自己的泪水将无休止地回返,永存世间,自己的悲悼也将永存世间。

第三联由哭转入思。

他是祭悼文天祥,自然地又忆起文天祥就义的场面。

文天祥被杀时,仍然穿着宋朝的服饰,慷慨受刃。

诗因此用“故衣”二字,称赞他忠诚不贰,以苌弘血化为碧的典故,歌颂他忠义浩气,与世长存。

想到文天祥的遭际,他不禁仰天呼吁,无情的皇天大地,为什么如此不爱惜人才,让文天祥落得这样下场。

最后,诗由死及生,由文天祥归到自己,说自己还健在,还没到老年,但一事无成,再也不能有所作为,只能在这山中,写些怀悼忠臣烈士的诗篇而已。

这首诗依题目层层展开,首联点“西台”,次联写“哭”,三、四联写“所思”。

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字里行间。

前人以谢翱西台恸哭比之汉高祖时为田横自杀的五百门客,就是有见于谢翱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而言。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考情把脉][2015·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颔联首先抒写诗人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像是在吹着柳絮游弋玩耍。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为这残春平添了无穷意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风。

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这皇都的风物,所以在诗人笔下,虽然已是暮春,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颈联的“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的寂寞。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鉴赏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鉴赏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1分)曲江①对雨②杜甫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③,暂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

②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

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

③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寮於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墙的景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

B.“林花著雨胭脂湿”景中含情,既描绘出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

C.诗人不说风吹水荇,却言“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

D.本诗先景后情,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后,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

E.本诗多处用典,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

15.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1分)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八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八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专题入门(一)熟悉变化了的高考新题型(明考法)
——新高考命题分析
一、命题形式方面
为顺应全国卷文本材料(文学类、实用类均为必考)增多、题量增多,但考试用时不变、分值不变的实际情
况,以及真正落实“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考纲要求,古诗歌阅读这一考生的难点题型将有所改变,其主要
变化就是由两道主观题变为“一道5选2选择题+一道主观题”的命题形式。

同时,比较鉴赏仍是一个重要的命题选项,应引起考生足够重视。

二、选材范围方面
选材上,全国卷将会遵循在以往只考唐宋诗歌的选材特点的大方向下,拓宽选材范围,其他朝代(如元、明、清等)的诗歌有望进入命题视野。

三、考点题型方面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4大考点保持稳定。

具体到题型上,仍以表达技巧分析题和
情感分析题为主,但随着“5选2综合性选择题”的介入,题型和考点覆盖面将大幅拓宽,呈现出多题型、多
考点的命题新态势。

——新题型试做领悟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塞路初晴
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晚虹”,亦即傍晚的彩虹,是作者在草原上行进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景物。

B.“塞天昏”的“昏”字,表明时间是黄昏时分,首联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图景,是从远处落笔。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诗词鉴赏部分(含赏析)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诗词鉴赏部分(含赏析)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诗词鉴赏部分(含赏析)一、【试题】(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10分)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

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

准拟岳阳楼上。

①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5分)【参考答案】①(2分)d②(3分)苏轼辛弃疾豪放派③(5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赏析一】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八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职。

这首词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

词题一作“阻风三峰下”。

词句亦稍有差异。

他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的黄陵山。

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庙,故称黄陵庙。

可见孝祥在赴任途中曾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

因此词人倾注了浓烈的主观想象色彩。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起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

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

以下转入黄昏阻风情事。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

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

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8-4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8-4 Word版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第一板块修辞手法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九日登梓州城杜甫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三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

湖风扶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拟人化的动作,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解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诗句,“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中“扶”的意思是“扶起”,“暗”的意思是“使……昏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湖风把柳树扶起,江雨使山楼昏暗”,景物的阴暗,烘托了凄凉忧伤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前五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抓住琉璃钟(杯)、琥珀浓(酒)、真珠红(酒)、“烹龙炮凤”(肴馔)、罗帏绣幕(宴庭陈设)等物象描绘了筵席的华贵丰盛。

主要采用了夸张、借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宴席上的欢乐沉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深眷恋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的情景,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

前五句写筵宴之华贵丰盛:杯是“琉璃钟”,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

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令人心醉,无以复加。

【全品高考】2018年新课标语文:专题8-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含答案)

【全品高考】2018年新课标语文:专题8-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含答案)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真题指导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 分)
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内容。
高考真题指导
真题体验
1. [2016·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曹将军霸: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 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的“貌不同”,第二是真马的雄俊神奇。
[读懂诗歌] 见本讲“现场指导”。
高考真题指导
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 分) 鹊桥仙 陆 游 轻舟八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2018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2018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功”“片 刻 间 九 天 龙 马 就 在 绢 上 显 现
马 首 先 凝 神 构 思 , 苦 心 布 局 , 然 后 落 笔 挥 洒 , 一 气 呵 成 。
7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2. 为 了 突 出 曹 霸 的 高 超 画 技 , 诗 人 作 了 哪 些 铺 垫 ? 请 简 要 分 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1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原 文 翻 译
开 元 时 先 帝 的 天 马 名 叫 玉 花 骢 , 多 少 画 家
画出 的 都 与 原 貌 不 同 。 那 天 玉 花 骢 被 牵 到 殿 前 红 色 台 阶 下 , 昂 首 站 立 宫 门 给 人 万 里 生 风 之 感 。 皇 上 命 令 将 军 你 展 开 白 绢 作 画 , 你 匠 心 独 运 、 苦 心 构 思 。 片 刻 间 九 天 真 龙 就 在 绢 上 显 现 , 一 下 比 得 万 代 凡 马 皆 成 了 平 庸 。
② ③ ①
(节 选)
, 画 工 如 山 貌 不 同 。

, 迥 立 阊 阖 生 长 风 , 一 洗 万 古 凡 马 空 。

诏 谓 将 军 拂 绢 素 , 意 匠 惨 淡 经 营 中 。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注] ①曹 将 军 霸 : 即 曹 霸 , 唐 代 著 名 画 家 , 官 卫将军。②玉 花 骢 : 唐 玄 宗 御 马 名 。 一 会 儿 。 色台阶。④阊 阖 : 传 说 中 的 天 门 , 这 里 指 宫 门 。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8-3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8-3 Word版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第一板块炼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闲,意为悠闲、自在,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春草之闲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解析“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

“东风”句,侧重在望中所见。

卢纶是河中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起思乡之情。

“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妙。

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的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思寄子由黄庭坚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元丰四年,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志。

在草木枯黄的晚秋季节,他思念起好友子由(苏辙),此时苏辙被贬筠州(今江西高安),两地相隔不远。

请简要分析一、二句中的“知”“催”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看到叶黄,“知”晓已是晚秋,“催”字写出了时间的紧迫,这两字,看似写景,实际上诗人是融情于景,表达自己落魄无依的郁闷和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的感慨。

解析此题为炼字题。

答题格式基本为:字的含义+句中意义+作者情感。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统计考试范围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E)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

B项,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

诗歌的第三句用“衔枚”来形容考生肃静的状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

E项,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作者自己体弱多病。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这句诗可以拆分为“下笔”“春蚕食叶声”两部分,思考两者的联系可知,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春蚕食叶声”来比喻考生下笔写字的声音,以此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

作者用“春蚕食叶声”来反衬考场的安静,运用了动中见静的方法。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 :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1. (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 (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 (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古诗词鉴赏6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古诗词鉴赏6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古诗词鉴赏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2)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1)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物诗一般要有所寄托,这首诗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寄托,历来没有定论。

你认为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寄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和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两天,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佐自己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

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死。

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喻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杜陵】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共144张PPT)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共144张PPT)
高考语文
(江苏省专用)
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1.(2017江苏,10—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秋 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迮:狭窄。
解析 (1)“山静似太古”一句,用远古时期,万物沉静,仿佛一切都不存在来形容此时的“山 静”,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光阴,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没有名利的诱惑、人事 的烦扰,仿佛一切都沉静下来,都已凝固,作者借写山间宁静来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己的精神 世界一如这宁静的山峦一片澄静,一尘不染。 (2)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如“世味”指的是世道人心、世态炎凉,“门常掩”意为 “世味进不来,远离人间是非”;“簟”为“竹席”,“时光簟已便”是说盛夏虽炎热难耐,但醉 卧竹席,却感到十分舒适。通过“门常掩”这一动作和“簟已便”这一感受,传达出诗人此刻厌 恶“世味”官场、世嚣,追求恬淡、舒适生活的心境。 (3)从题干“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来看,需结合文本谈哪些是平淡简约之笔,其蕴 含着怎样的激烈情感。诗中有“馀花”“好鸟”等美好闲适的意象,给人一种简约淡雅之意,虽 春意阑珊,花已凋零,只剩几朵留在枝头,但诗人对着枝头的几朵残花,照样喝得痛快;鸟啼也不妨 碍诗人酣眠,将门关上可以挡住官场的污秽和世上的诸多烦扰;躺在凉席上便感到舒适、顺畅。 整首诗都显得平淡无奇,但是从最后一句可知,诗人内心仍有幽愤不平之气,“梦中频得句”似 得而实失,“忘筌”一语双关,暗合庄子“得鱼忘筌”的典故,“拈笔又忘筌”表现乍得忽失的 惆怅,这首诗又是作者在谪居惠州时醉后所作,可见诗人平时生活虽平淡、舒适,但总掩饰不住 内心的愤愤不平之气。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8-2含答案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8-2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E(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解析(1)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2)本题重点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

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题“对雪”,暗示诗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对点集训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升起大片阴云,使远处的雪山显得暗淡,孤城戍守,四望荒凉,玉关屹立,显示边塞的荒凉艰苦,写景壮阔悲凉。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的,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

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E.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更耐吟咏和思索。

答案AE解析A项,暗,遮蔽。

“使远处的雪山暗淡”是对“暗”的错误理解。

E项,结尾直接表明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和必胜的信心。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曲江对酒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①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②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①判:同“拚”,不顾一切,豁出去。

这里是“甘愿”。

②沧州: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

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C.颔联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写出诗人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这样留意于花落鸟飞的心绪。

D.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E.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

答案AC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

B.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罪杨贵妃。

即“女人祸水”之意。

C.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

D.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

E.袁诗属古体诗,李诗属近体诗。

答案BE解析B项,两诗立意并不相同;E项,袁诗为七绝,也属于近体诗。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崔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华清宫:唐代宫名。

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

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

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吴诗“四郊”二句,是说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乌云密布,但只有落在华清宫中的雪即刻就融化了,点出了宫内与宫外的不同。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明月”二句,诗人描绘了多情的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玉阑纵存,已无人相依,突出了荒凉寥落的氛围。

E.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以“明月自来还自去”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答案BE解析B项,诗歌所表达的并非“赞美之情”,而是对统治者腐朽生活的“愤恨之情”;E项,“明月自来还自去”,不是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而是巧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因历史巨变而引发的苍凉之感。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秋水》,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E.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答案CE解析C项,错在典故,应该是出自《庄子·逍遥游》;E项,表述错误,应为“作者在尾联自比鲲鹏,将感情推向高潮”。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谢公亭李白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谢亭:即谢公亭,在安徽宣城城北,南齐著名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谢脁在此送别过友人。

A.起句因地及事,次句触景生“愁”。

同是一个谢公亭,风景也依然如旧,但在此送别友人的谢脁已不可得见,睹物思人,不能不生人事变迁、古今茫茫之慨叹。

B.“客散”“山空”照应起句“离别”,“青天月”“碧水流”照应次句的“风景”,借清新飘逸的画面,进一步渲染惆怅的氛围。

C.颈联是实写想象中的情景,借春秋两季景物的不同变化来展现此处的人事沉沦与寂寞,令人于自开自落的荷花和飒飒秋风中的竹声里领略到“风景每生愁”的真切内涵。

D.“今古一相接”,表明诗人与谢脁有着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其言外之意是,谢脁之外,再无可引为知音的人了。

“相接”指精神相通,志趣投合。

E.尾联下句是说长久的郁积化为浩然长歌,诗以此作结,不仅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高情逸趣,而且鲜明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潇洒伟岸的形象。

答案BC解析B项,是旷远寂静,不是清新飘逸;C项,是虚写,不是实写。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

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C.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

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D.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E.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答案AD解析A项,五六句并非以滕王阁为描写对象;D项,“阁外有一深潭”错,滕王阁下临“赣江”。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A.一、二句写山中秋景。

“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暗示了傍晚的到来。

B.三、四句主要写裴迪: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看渡头落日。

安闲的神态,潇洒的闲情,颇有陶潜之风。

C.第七句中“复”是“更加”的意思,“值”是“正碰上……的时候”,这一句表示作者既赏佳景,更遇良朋的喜悦心情。

D.接舆是春秋时代楚国的狂士,五柳指陶渊明。

这里作者均用来自比。

E.全诗在写作顺序上风光和人物交替出现,相映成趣,抒写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意。

答案BD解析B项,这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的形象;D项,诗人自比陶潜,而把沉醉狂歌的裴迪比作接舆。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咏物诗。

B.首句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的史实起笔,一“破”一“归”,尽显勾践大败夫差的八面威风。

C.接下来的两句从战士和宫女入手,衣锦荣归,美艳如花,极言勾践破吴后的繁盛景象。

D.末句用“至今”表现时间之长,用“惟有”表现落差之大,目睹此景,令人嘘唏。

E.全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及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案AE解析A项,是咏史诗;E项,诗中没有拟人手法。

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元好问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

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答案CE解析C项“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错;E项本诗没有采用“比兴”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