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讨论 - 教育类可能是因为过去我班上的问题学生相对较多,因此对这方面有一些体会。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感受和不成熟思路。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1."残缺家庭"因素"家庭残缺"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
这一因素在当今社会,更加凸显。
由于家庭自然构造的破坏,形成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负担,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互相推委。
主要表现为:外表坚强,内心脆弱,学习勤奋,效率低下。
2."过失家庭"因素指的是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或生活作风问题或因犯罪而被判刑的家庭。
而这些家庭中由于一方的服刑,也多带来了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
孩子被迫交于祖父母或成了孤儿。
这种学生往往成为"问题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敌视社会,是非观混乱。
这类问题学生相对较少,但不可无视。
3."留守孩子"因素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
留守孩子没有良好的引导,也可能成为问题学生。
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
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留守孩"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
这种学生,估计在各个班中都存在。
4、"不当家庭教育"因素〔1〕家庭父母双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恳踏实,且有一番成绩,也看重孩子的成长。
但长期以来,一些父母总是把孩子摆在不平等的位置,总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
有的为了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宽容一次作业忘了做,不能容忍一场考试不及格。
由于教育方法和手段违犯了孩子天性,"问题"也就难免,尤为甚者还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
特别是农村家庭的孩子。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行为上散漫,行动上好动,习惯、情绪、心理调控上有程度不同的适应不良或障碍的初中学生。
据报道,在初中阶段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达15%~20%,主要表现在行为上的偏离、情绪上的不稳定、人际交往上的紧张,易出现焦虑、恐惧、强迫、敌对、自卑、抑郁、孤僻等现象。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有的孩子因为自我调节很差或者自控力很差而成为了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长远的工作。
我认为问题学生的形成的原因虽然很多,但起主要作用还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无动力并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和从事其他的活动一样是需要动力的。
没有动力就会不想学,不想学又不得不到学校学习,到学校后无事情干,上课也不想听,自然要找点事情做,就出现骂人打架,惹是生非,课堂上捣乱,课后东走走西逛逛,甚至谈恋爱打架斗殴等。
由学习差到各方面差,这是相当一部分问题学生走过的路。
对别的学生来说,由于问题学生的存在,给他们造成了一个不良的学习环境,使得部分学生因缺少抵抗力逐渐变成问题学生。
这样他们的队伍会不断扩大。
问题学生的扩大又使得教师感到自己徒劳无功,从而产生沮丧情绪,影响教育效果,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态度。
所谓的差班乱班由此产生。
二、负评定造成的耻辱感丧失。
教师对于学生一般不能一视同仁,以歧视偏见看待那些教师认为“差”的学生,而袒护那些认为好的学生。
这种偏见和歧视往往造成学生敌对情绪的产生。
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正面评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会促使其鼓足干劲,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而当一个人受到负向评价时,心理上就会有挫折感,自尊心受到伤害,情绪变的不稳定,从而本能的回避屈辱,自我防御。
意志坚强者会由此奋斗,以弥补以前的失败,而一般人则会情绪低落,放弃追求。
三、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的逆反心理。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利的补充,而不适合的家庭教育则是问题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小学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及教育对策共5页文档
中小学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及教育对策问题学生是指学校中那些成绩不突出,纪律意识差,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他们有的因家庭困难,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因生活在单亲家庭,性格孤僻;也有的因成绩差,自暴自弃。
他们远离校园活动的中心,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尊重,心理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形成了学校中特有的问题学生。
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点浅显的对应之策。
一、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1.学校因素(1)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其管理理念、校风师德,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有的学校未能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它们只重视对重点学生的培养,对问题学生,则放任自流。
对违反校规,成绩不佳的学生,不去分析具体原因,轻则批评,重则训斥。
这种缺乏艺术的管理方式,为问题学生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土壤。
(2)以成绩论英雄,用表现定优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也是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之一。
有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却漠然视之。
其结果不仅限制了学生特长的发展,而且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久而久之,人为地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直接导致了问题学生的产生。
(3)有些学校的领导,对推行素质教育的动力不足,思想意识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
面对教学质量,不去从创新教育上找原因,却在学生身上找问题,将学生限制于题海会战当中,这种枯燥的训练方式,在客观上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为问题学生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家庭因素(1)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则是学生的首任教师,其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有些家长却漠然视之,他们对社会上发生的不良现象,不正面理解,反而以此来作为教育孩子的典型,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也有一些家长热衷于玩麻将,参与不文明的赌博活动,这种好逸恶劳的行为,给孩子起到了极坏的示范作用,给学校的正面教育造成一定的困难。
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范文三篇
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范文三篇篇一:随着教育日益普及和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的教育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外界的影响。
下面,我将对其中一些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学生自身的问题是学习的最大阻碍。
比如,某些学生可能存在课堂上缺乏专注力的情况,他们往往会被周围的事物干扰,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不学习。
或许这些学生没有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的重要性,或者他们没有接受到合适的培训和辅导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其次,学生的外界环境也会对学习产生影响。
一个有序、清新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而一个嘈杂、杂乱的学习环境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学习时间、学习质量和与他人的交流亦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学生太过沉迷于社交活动或游戏等,他们就会因为缺少时间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最后,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如果家庭过于重视功利性的成绩,而忽视学生发展自身兴趣的同时,他们就可能因内心的压力而无法真正享受学习过程,甚至会出现对学习的厌恶。
另外,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谐、家庭经济状况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对学生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需要学生个人和学习环境都存在良好状态,同时家庭教育理念也应正确引导学习的重要性,尽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信在这样努力下,学生必定会有更优秀的表现。
篇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随意跟风加上粗鄙的语言难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兴趣与动力,更严重的是成绩的下降。
关于此次原因,我觉得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可能是从小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因为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学习态度缺乏敬畏之心,也没有体验到通过自我控制获得成功的喜悦,而只是被学生被动地说教和灌输,久而久之产生学习疲惫感。
其次,学校的课堂教学中缺乏新颖、互动、多元化的内容,让学生认为在学校的时间并不能让他们真正丰富自我、发现乐趣。
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
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传统称谓是“差生”的缺点或“后进生”的不是,详细说法就是指学生在品行有越轨行为在心理上有障碍,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要求相悖,经常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费事的行为。
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在学校直接影响班风、校风和学风,是老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它,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
所以学校、家庭、社会有必要对教育、转化和矫正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进展深化的研究和重视。
一、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成因研究结果说明,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引起的,概括起来,主要影响因素是集中在学生、学校、社会、老师等四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大量的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因素引起的。
这些因素主要是:自控力、好奇心、学生学业不良、挫折、自卑、人际关系不协调,对老师、家长要求不适应,自以为是,逆反心理等。
这些都会使学消费生挫折感、自卑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偏激、自暴自弃,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响,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情绪反响就会演变为学生的问题行为。
2、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它对孩子的影响突出特点是不受时间、形式的限制,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
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安康成长。
有的家长没有负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问题孩子的思想和学生情况,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要求不严,引导催促不力。
有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对,如粗暴、唠叨或父亲严母亲贯,或母亲严父亲贯,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
有的家庭关系破裂,孩子得不到温暖和教育,给子女造成宏大的心灵创伤。
3、学校老师因素学校老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的影响。
有的老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问题学生冷眼相待,不尊重学生,教育中常采用命令式、强迫、惩罚、动辄训斥的方法,在这种冷漠奚落的态度下生活久了,问题学生便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问题”学生的根源
“问题”学生的根源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校里表现不佳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因为成绩差、行为不当、缺乏自信、缺乏动力等问题而被认为是学习和成长的障碍。
这些问题的根源却是多种
多样的,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根源。
1.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它会对孩子的情感、认知、性格等各个
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家庭因素是造成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家庭不和睦、家
长缺乏关爱、缺乏安全感、缺乏指导和辅导等都可以导致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学业不佳。
其他一些因素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学业不佳,但学校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例如,学校的
教学质量不达标、教师不负责任或者某些学校的管制措施过于严苛都可能对学生的成绩和
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也非常重要,如果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共同协作的话,也很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问题学生的个人因素也是造成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
例如,某些学生可能因为
缺乏动机、缺乏自信、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等而导致学业不佳。
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
因为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对自己的学业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而产生了消极因素。
最后,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因素。
例如,社会环境和教育水平等
都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社会和教育环境有待改善,或者有一些社
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也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列举的根源仅是问题学生存在的因素之一,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寻找针对特定情
况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支持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茁壮的发展。
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及应对
孩子的每个行为都是为了寻求 价值感与归属感(安全感)
人的根本的需求
安全感
陪伴、关心 支持、信任
努力让人喜欢我
价值感
认可、鼓励 称赞、嘉许
证明自己足够好
02 问题行为的四个错误目的
只有你关注我,才有安全感 只有我说了算,才有安全感 让你受伤害,我才有价值感 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安抚学生容易犯的错03
评判
应对方法:
01 倾听
02 说出孩子的感受
03 先认同孩子的感受,然后鼓励孩子 和自己一起想办法解决此事
简单的疗愈法:
01 零极限 02 角色互换 03 隐喻
零极限
1.对不起,我错了,如果一切重来,我一定会好 好爱你。
2.我知道,你一定很委屈,我愿意听。 3.不用怕,有我陪着你。
角色 互换
1.对不起,我错了,如果事情重来一次, 我一定不会这样。
2.我知道,你一定很委屈,我愿意听。 3.不用怕,有我陪着你。
体验班 会课
亲爱的同学,让。 我来陪你。
感谢大家的聆听!
“问题学生”的问题根 源及应对
“问题学生” 的问题根 源及应对
思考: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了以 前孩子们普遍存在的服从、 顺从、责任感和上进心?
原因一:人权运动。 鲁道夫克雷德斯说:当父亲失去了 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就 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
原因二: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 任感和上进心。溺爱和过于严格的控制, 都会导致孩子自卑。
03 智慧应对孩子棘手问题
目录:
01 安抚愤怒及悲伤学生 02 疗愈及自我疗愈 03 民主协商
“问题”学生的根源
“问题”学生的根源“问题”学生指的是在学校中出现各种行为问题或学习问题的学生。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缺乏纪律、缺乏专注、不服从教师指导、缺乏学习动力等。
这些问题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也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了解问题学生的根源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问题学生的根源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从家庭环境到学校环境,再到个人成长经历,都可能会对问题学生的形成产生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分析一下问题学生的根源。
家庭环境是问题学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深远。
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关系不和睦,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可能会产生问题行为或学习问题。
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给孩子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这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学校环境也是问题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校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学校的教学方式、教学氛围以及学校的管理制度等等,都可能会成为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个人成长经历也会对问题学生的形成产生影响。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个人的性格和行为。
比如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家庭变故或者其他的创伤事件,可能会对其产生问题学生的行为,比如孤僻、不合群等等。
针对问题学生的根源,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学校与家庭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关注问题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情况。
学校和家庭应该保持联系,及时交流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找出问题学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
教师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力量,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校应该给予教师足够的培训和成长空间,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打造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原因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原因一、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及分析原因近年来,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学生存在的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应试教育导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时间管理困难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1.1 学业负担重学生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学业负担过重。
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他们给孩子制定了繁重的课外班和补习计划,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休息和放松。
1.2 应试教育导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另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应试教育造成了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目前,在中国许多地方仍然以高考为唯一评价标准,学校和家长普遍认为只有通过高分才能成功。
因此,学校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教授应试技巧和死记硬背的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得他们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
1.3 时间管理困难第三个问题是学生存在时间管理困难。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各种娱乐和社交平台层出不穷,诱惑着年轻人沉迷其中。
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复习考试等任务。
这使得许多学生很难合理安排时间来平衡学习和娱乐活动。
缺乏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导致学生焦虑、效率低下甚至身心俱疲。
二、对于上述问题的分析原因2.1 教育体系问题首先,教育体系问题是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一大原因。
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应试评价,并且重视知识面积而忽略了素质教育。
这使得学校面对大量内容时,只能通过高强度课程来传授学术知识。
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其他重要的东西,例如创造力和领导力等。
2.2 家庭环境问题其次,家庭环境问题也是导致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很高,希望他们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为此,他们给孩子安排了大量的课外班和补习班,以确保孩子能够在竞争中胜出。
然而,这种过度的关注与压力可能反而妨碍了学生自主发展和兴趣培养。
“问题”学生的根源
“问题”学生的根源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可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关。
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不够用心,没有及时完成作业,没有系统地复习所学知识,缺乏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
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可能没有掌握好学习的方法技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内容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比如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对某些知识点理解困难,或者缺乏学习动力等。
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可能需要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问题可能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有关。
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堂上缺乏主动学习的态度,没有认真听讲,可能是因为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
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动力上面临问题,比如学习压力大、生活情绪不稳定、家庭环境不和谐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
要解决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问题,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等方面入手,找出问题的根源。
与同学发生矛盾的问题可能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特点有关。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内向、自尊心强、适应能力差等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缺乏沟通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情绪控制能力差等因素造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导致与同学发生矛盾。
解决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的问题,需要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缺乏自信的问题可能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有关。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自卑、害羞等因素造成缺乏自信。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在学习或生活中屡遭挫折,导致对自己缺乏信心。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等原因缺乏自信。
解决学生缺乏自信的问题,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可能涉及到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生人际关系、人格特点、心理素质、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
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
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学生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探讨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学习压力过大1. 学业竞争激烈:现代社会注重综合素质培养,高考等入学考试成为衡量标准之一,导致学习压力加大。
2. 家长期望与社会焦虑:家长普遍希望孩子有一个好未来,营造出浓厚竞争氛围。
3. 不良校园文化:目标决定行为,追求卓越放在首位,忽略了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
三、心理健康问题1. 自我认知不稳定:年轻人面对选择时常常感到迷茫不安。
2. 情绪波动频繁:由于课业压力和应付各种挑战,在情绪管理上容易发生紧张和焦虑。
3. 社交与人际关系问题:由于沉溺于网络世界,学生可能存在沟通困难和孤独感。
四、身体健康问题1. 锻炼不足:长时间的坐姿和缺乏体育锻炼使得学生容易出现腰酸背痛等问题。
2.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良的用眼习惯和长时间充斥在电子设备中,对眼睛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五、原因分析1. 教育制度问题:过分注重成绩与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
2. 社会观念问题:普遍追求功利主义价值观导致社会对成功定义的理解偏颇。
3. 家庭教养方式问题:过于关注成绩而忽略对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等能力培养。
4. 现代科技侵入: 科技高速发展导致大量依赖手机、电脑等以至于沉溺其中。
六、解决方案1. 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并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挑战。
2. 引导正确评价标准:鼓励家长和社会关注素质教育,给予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机会。
3. 家庭教育理念转变:为孩子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在关心学业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
4. 合理使用科技产品:对于电子设备使用时间进行限制,并倡导定期锻炼身体。
七、结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压力过大、心理健康问题和身体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制度问题、社会观念问题、家庭教养方式问题以及现代科技侵入。
有关“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有关“问题学生”成因分析的文献综述1、“问题学生”的界定1。
1 对“问题学生”的定义这里所指的“问题学生”并非那些有犯罪经历或精神上有严重疾病必须经过医治才能正常生活的学生,而是指那些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经常出现某些障碍的学生。
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些角度来看,“问题学生"是指在一定情境或某个时期中,暂时遇到自己独立无法解决的困惑,从而与自己平常表现相“异常”的学生。
①这些学生的“问题”只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某种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并不是天生愚顽,不可救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漠视校规校纪、法制观念淡薄、是非观念不强,在学业、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偏差或不足。
1.2 “问题学生”的主要特点和其他学生相比,这些“问题学生”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逆反心理强。
常常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总想显示与众不同的自我表现,渴望被人关注,以放弃学习,违纪捣蛋、顶撞他人,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英雄壮举"来引起老师和同学、家长们的注意。
其次,意志薄弱,不求上进。
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即使他们知道对错,有时也有强烈的进步意识,但由于受到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束缚,他们在转化过程经常出现反复重犯的现象。
久而久之,由于缺乏毅力,他们便产生了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
再次,极度自尊和极度自卑并存。
这类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自尊心,甚至自尊心会更强些。
但是由于学习或者思想方面的障碍,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在内心深处有着严重的自卑情绪,而表面上又往往表现为傲慢无礼,自以为是,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常常表现为行为偏激,经常不遵守学校纪律,有逃学、打架等不良行为习惯。
2、“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车文博教授认为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在成长过程中在中小学学生身上常见的各种不利于品格发展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它是品德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的对象。
南京师大孙煌明教授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偏差行为。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原因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原因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复杂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个人因素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学生存在问题及分析原因方面,以下是一些我个人认为比较普遍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学习压力大学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可厚非,在学习中面对很多的作业、考试等,这个时候会感到很大的学习压力,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负担。
原因分析:1.教育部门的过重的布置功课、设置考试等等,导致学生不能享受真正的学习,反而占用了他们的课余时间,导致学生无法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进行适当的运动调整心态。
2.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为此希望孩子们压力巨大的考高分、获取优越的成绩。
3.学生自身的焦虑和压力,天性内在也可能是敏感的或者比较脆弱的,个人的情感化常常会导致学习上的不自信和劣迹斑斑的表现。
二、网络沉迷随着科技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孩子们更愿意玩手机和电脑游戏而非看书学习,这种趋势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原因分析:1.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和电脑游戏更加的具有吸引力,可以随时随地的玩耍,对大部分的年轻人来说,可以成为时间的杀手或者是抒发情绪的方式。
2.由于学校中的课程负担过重,让学生产生了学习无聊和枯燥的感觉,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渴望寻找新的刺激,激发出一些创造性的思维或者是成就感。
3.家庭教育水平较低或缺失家庭教育,父母对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监管不足,导致孩子片面追求玩伴,而忽视了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自信心不足这是学生发展时最大的问题之一,也是令家长和老师担忧的现象,自信心不足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常丧失动力,影响学业成绩和个人口碑,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存在将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原因分析:1.受教育制度中标准化考试的影响,一味地追求成绩单上的高分数,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了解和开阔专业领域的多方位优势而导致空虚感和归属感的缺失。
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范文三篇
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范文三篇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范文一: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学习习惯不好。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良好的习惯,比如拖延学习、不做作业、不复习等。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无法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还包括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
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了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还包括学习方法不当。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学习和应对各种学习任务。
学习方法不当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最后,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还包括外界环境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受到很多外界环境的干扰,比如家庭环境、社交媒体、游戏等。
这些干扰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学习方法不当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动力和兴趣,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指导。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范文二: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将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学习动机不足是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的动力,只是应付考试或追求学习成绩。
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和热情,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学习和应对各种学习任务。
班级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
班级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但由于生源素质、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产生的不同影响,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
而教育则是要对每一学生负责,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把学困生的转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一、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1、家庭教育上的偏差家庭氛围,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文化程度对学困生的心理,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据有关调查资料可以看出,生活在父母不和、离异家庭和专制家庭中的学生易形成孤僻、冷酷、消极、自卑的心理倾向。
从而不利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的家庭重智轻德,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或者进行非打即骂的棍棒教育,或者丧失信心、热心,不管不问,不负责任的推给学校,所有这些违背教育规律、方法的做法,不但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且易激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造成学生心理偏差,行为放荡。
2、学校教育中的不当因素当前,由于种种原因,素质教育还没真正落实,德育工作还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还在影响着人们。
还没有真正走出以成绩评校评师的怪圈。
这种不当的教育价值观使许多老师侧重于抓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了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关心,在影响学困生的诸多因素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师的过激行为。
第二不正当的成绩评定。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公共场所,如舞厅、网吧等纷纷出现,这些对于丰富人们的生活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管理跟不上,致使许多学生沉迷于此而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上不良风气,格调低下的书刊,暴力影视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产也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另外,学困生自身特殊心理,诸如,有上进心而懒于行动,渴望得到尊重又不注意自我尊重,好胜而不能取胜,想改而意志薄弱等等都影响学困生的发展。
高校“问题学生”成因分析
高校“问题学生”成因分析[关键词]高校;问题学生;成因一、高校“问题学生”的界定高校“问题学生”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因社会、学校、家庭等不良因素影响及自身存在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自卑、自闭、自傲、抑郁、厌学等心理疾病和出现打架、逃课、偷盗、酗酒、网瘾成疾等行为疾病的学生。
二、高校“问题学生”的成因(一)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高校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从而成为“问题学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将未经筛选的不健康的信息呈现在了涉世未深、鉴别力不强的大学生面前,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社会本身发展太快,人们的观念转变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社会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和宽容化,社会没有一个稳定的价值观念,社会可以接受那些“另类”的人和他们表现的行为。
这就为大学生们成为“问题学生”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在很多高校,不能将“以生为本”“全员育人”贯穿于教师职业的始终,存在着德育和智育“两张皮”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两课”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关自己的事,那只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而已。
因此并不需要也不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自己只负责上好政治课,其他的一概不管。
总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认为圆满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标准只是上好专业课而已,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教育、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都不在自己应尽的职责之内,管不了也不愿意去管。
青年大学生有事只能去寻求辅导员的帮助,学生如果出现问题,一般都会认为那就是辅导员的失职。
从而导致学生在认知、情感、道德、感恩等方面存在教育确实,逐步演变为“问题学生”。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种教育就是家庭教育。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处理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处理策略现代班主任经常花费大量精力处理问题学生,这已成为他们的心病。
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好与不好、高与低的差别,因此必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他们会“拖班级的后腿”,成为“麻烦的制造者”。
为了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需要积极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问题学生的成因包括学生自身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等。
学生自身原因可能是因为智力水平落后或研究基础差,导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或者在相应时间内不能有效掌握知识,形成恶性循环。
家庭原因也可能导致问题学生的出现。
例如,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或过低,或者家庭经济条件过于优越,导致孩子缺乏自我约束力和持续性。
针对问题学生,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策略。
对于学生自身原因,可以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研究计划,帮助他们克服研究上的困难。
对于家庭原因,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家庭作业,同时加强家庭教育。
总之,处理问题学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了解孩子的多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缺乏知识,我们就会变得自大;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就会有偏见。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们可能会陷入思维定势,认为他们教学生的时间越长,就越能了解学生,越有资格给学生下结论。
实际上,时间的累积并不代表了解的加深。
首先,教师的工作只能探测到学生某一时段或某一领域的能力,而不是全方位的;其次,学生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而约束自己,伪装自己,教师所看到的并不见得是学生真实的状态。
实际上,“差生”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差,多数“差生”仅是某一方面落后。
我们应该警醒自己,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或摇头叹息。
我们应该摸索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而不是只看到一方面。
三、信任和期待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和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学生”成因分析及对策金华九年制学校窦琪云一“问题学生”的界定1、对“问题学生”的定义这里所指的“问题学生”并非那些有犯罪经历或精神上有严重疾病必须经过医治才能正常生活的学生,而是指那些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经常出现某些障碍的学生。
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些角度来看,“问题学生”是指在一定情境或某个时期中,暂时遇到自己独立无法解决的困惑,从而与自己平常表现相“异常”的学生。
①这些学生的“问题”只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某种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并不是天生愚顽,不可救药。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漠视校规校纪、法制观念淡薄、是非观念不强,在学业、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偏差或不足。
2 、“问题学生”的主要特点和其他学生相比,这些“问题学生”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逆反心理强。
常常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总想显示与众不同的自我表现,渴望被人关注,以放弃学习,违纪捣蛋、顶撞他人,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英雄壮举”来引起老师和同学、家长们的注意。
其次,意志薄弱,不求上进。
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低下。
即使他们知道对错,有时也有强烈的进步意识,但由于受到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束缚,他们在转化过程经常出现反复重犯的现象。
久而久之,由于缺乏毅力,他们便产生了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
再次,极度自尊和极度自卑并存。
这类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自尊心,甚至自尊心会更强些。
但是由于学习或者思想方面的障碍,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在内心深处有着严重的自卑情绪,而表面上又往往表现为傲慢无礼,自以为是,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常常表现为行为偏激,经常不遵守学校纪律,有逃学、打架等不良行为习惯。
二、“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车文博教授认为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在成长过程中在中小学学生身上常见的各种不利于品格发展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它是品德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的对象。
南京师大孙煌明教授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偏差行为。
可见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学生问题行为定义。
但从行为学的角度可把他们的“问题行为”归属如下几类。
一是“懒惰型”。
这些学生的行为表现为上课心绪不定,学习情绪化比较严重,不热心公务,考试作弊,有的甚至连作业都懒得做。
为了应付作业检查或老师及家长的要求而出钱请人代劳。
二是“暴力型”。
这些学生的行为表现为好冲动、行为鲁莽、固执,做事随心所欲,时常为一些小事骂人、打架,喜欢无论什么事都用武力解决问题。
三是“冷热型”。
这些学生的行为表现为做事凭兴趣,对感兴趣的事情积极、主动得可爱,对不感兴趣的事情无动于衷,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小动作多、干扰其他的同学学习,有时别人去做时反而会嘲笑,甚至阻止或捣乱。
四是“离群型”。
这些学生生性孤僻、不合群、胆怯、害羞、自卑、自责感强,做事缺乏信心,不敢试验。
总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如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
三、“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对引起问题行为的原因,很多学者都进行来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其观点可以概述如下:绝大多数学者都充分认识到问题行为的成因极其复杂,它既受社会环境境和学校教育条件所制约,也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有关,因此它是行为主体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和环境与教育等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学生的行为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外在因素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人类也不例外。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它们都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影响着人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环境的影响要比自然环境大得多。
而学生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决定了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
其中社会环境包括具体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等等,本次主要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区环境对我国“问题学生”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2、家庭环境——重要作用霍金芝等人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与儿童问题行为高度相关,父母文化程度低或个体经营者家庭、住房条件差、经济水平低、有不良生活习惯、与长辈共同抚养子女和对子女无社会交往培养等都是我国中小学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极为不利因素。
赵克林也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方法以及行为的影响,是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根本问题。
可见,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关重要的。
王玉凤等人的研究发现,主干家庭②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低,核心家庭③次之,单亲家庭④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
主干家庭规模比较大,人际关系较为复杂。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需要扮演多种角色。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进行换位思考,体谅他人;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等等。
单亲家庭不论是父母病逝还是离婚,都会给儿童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缺少健全的父母保护和家庭成员之间友好相处的体验,因此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恐惧或忧郁心理,进而出现行为问题。
当然,任何一种家庭模式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所以父母要注意扬长避短,尽量发挥家庭特有的优势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3、学校环境——主导作用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场所,意味着学校为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教育工作上的错误,如少数教育工作者由于教育观点上的错误,教育方法上的不当,也可能给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蔓延与恶化提供条件。
总之,学校教育不能凌驾于儿童发展规律之上,而是要关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地位。
现存的学校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弊端:(1).盲目的分数主义、升学主义。
多数中小学生生活在焦虑紧张之中有碍身心发展。
很多学校不是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标准,而是以分数和成绩为指挥棒,“重教书、轻育人”,忽视对学生特别是对存在这样或那样缺点错误的“问题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品德行为的严格训练,那么学生便成为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
(2).课外活动功能不强。
没有适当和足够的课外休闲活动,活动场所也缺乏,使学生过多精力无处宣泄,造成三五成群,闲荡冲突,惹事生非。
(3).师生关系日渐淡薄。
师生关系疏远、沟通不足,教师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动向,导致无法有效地实施辅导,而学生的思想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4).同伴团体的影响。
结交品行较差的同伴,受到不良影响。
( 5).“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
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难于管理,做到面面俱到。
往往容易产生放弃部分“问题学生”的思想,最后导致学生也自暴自弃。
4、社区环境——长期作用“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究其原因,是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下、在不正常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下,由各种消极因素随着身心的成长而长期缓慢发展的结果。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欺蒙拐骗有所蔓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有所泛滥,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腐朽没落文化和有害信息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时刻腐蚀着学生的心灵。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盲目追求时尚、个性,偏离了正常的学生生活。
5、小结这些外在因素是相互影响的,不能任意将其中一种因素的作用绝对化。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必须有机结合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利用、整合、优化它们的积极因素,控制其中的消极因素,这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更有效的作用。
6、内在因素“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用心、精力不集中,没有耐心,纪律松散。
一些“问题学生”内心深处也有要求上进的愿望,但缺乏持久的动力和毅力。
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动摇后退,结果良好的愿望总是不能如期实现。
有的学生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遇到困难和矛盾,便手忙脚乱,想不出应对的措施,只好采取消极应付或过激的办法。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养成了他们处处自我为中心,不能从他人或社会的位置去换位思考和处理问题。
正是由于这些内在的因素,导致这些学生遇到不顺之事,不能以平常心坦然处置,而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从而成为“问题学生”。
四、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针对以上“问题学生”成因的分析,我国学者提出了很多转化“问题学生”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爱的教育,了解、宽容学生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的实验启示告诉我们,永远对学生抱着期待,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更是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爱心和期待,相信他们会不断进步,那么老师对他们的情感和教学行为都是积极的,就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如果教师抱着失望的态度,就等于是对这些学生贴上落后的标签,而教师对该学生的消极态度和情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热爱孩子。
这种爱不仅仅是责任和义务,而且这种爱本质上是无私的,因而神圣的。
尤其是“问题学生”,他们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往往对身边的人存在不信任和排斥,行为上拒绝合作。
这时我们不妨来个换位思考,揣摩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缺点,俯下身来听听他们怎么说,这样做能最大限度给他们以尊重,让他们从心底里接纳了你,把你当作了朋友,教育转化工作便有了成功的可能。
2、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理念统一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
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相互支持的教育体系是当今大教育的任务和使命。
(1)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孩子又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仅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
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和配合。
尤其是在某些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绝大多数隐瞒在校的真实情况而不愿让家长知道,家长对子女的表现情况不清楚,最终导致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脱节。
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康发展。
比如,可以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等等。
家校合作教育就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
(2)从学校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
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的根源都是家庭,不同的家庭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所以学校必须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最大程度上与家长达成教育理念上的一致,取得家长的支持,减轻学校教育的难度,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改善教育策略,强化教育效果。
(3)从社会教育的现状来看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学校的人才培养策略、培养目标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学生的素质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