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学科课程标准吉林财经学校电子教研室《电工基础》学科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为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及计划性,本着及时反映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随着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原则特指定本课程标准。

要求授课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1.体现21世纪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2.体现能力本位的职教特色.3.吸收了本课程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考虑中专学校的教学实际,力求内容简洁、重点突出。

4.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强提高应用能力的实验.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同时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常用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熟悉常用设备和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3。

实际电路的分析以及故障排除。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2。

能阅读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3.具有查阅手册等资料的能力;4.能处理电器及电工设备的简单故障。

(三)思想教育目标1.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2.使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科学态度;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4。

教学中要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课程编码:Z108404K0开设时间:第1学期学时数:84一、课程概述《电工基础》是针对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类专业开设的电类基础课程,此课程有助于培养轨道交通岗位技能人才所必须具有的电工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所必备的电路、电工的基本理论及其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常用的最基本的电信号的基本规律和表示方法,熟练使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进行设备安装、维护与检修,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从事轨道交通类电气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深刻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

熟练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参数与电压、电流关系。

(2)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理的应用,深刻理解电阻电路及电源电路的等效变换概念。

(3)熟练掌握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的应用(4)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特性及其储能特征。

(5)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特征(6)掌握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电流、电压、功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7)掌握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电流、电压、功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8)了解磁与电磁的基本概念,掌握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应用。

(9)了解电路的过渡过程,掌握换路定律,深刻理解时间常数的意义。

(10)掌握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11)了解直流激励下的RC、RL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过程。

(二)能力目标(1)能熟练使用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等方法分析与计算线性直流电路的电压、电流与功率。

(2)能熟练分析与计算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电流、电压与功率。

(3)能熟练分析与计算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电流、电压与功率。

(4)能熟练掌握变压器的变压、变流与阻抗变换功能,判别变压器的同名端。

(5)能熟练使用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的暂态过程。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对电气技术类、电子技术类和自动化类相关专业开设,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是上述各专业第一门电类课程。

因而是最重要也是最先行的职业基础课,是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课程作用:本课程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用电工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本课程为电类各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必要的电工基础理论、电路分析计算能力及电工测量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本课程为电类各专业的后续课程,包括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能力基础。

(3)本课程以供用电系统运行操作岗、过程检测仪表、控制仪表安装、检修和维护岗、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维护岗为工学结合平台,融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为一体,使电类各专业学生,开始接触电专业课程时就形成良好的重实践、重技能、重工程应用的理念和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科学分析等职业素养。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坚实的基础。

1.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开发基于面向电气技术类、自动化类、电子类等多个电力类专业开设的《电工基础》课程。

根据以上各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按照“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为载体,以真实工作环境为依托,以完整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为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及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各知识模块学时分配上既考虑电气技术类、自动化类、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性。

确定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重点放在“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上。

通过教学要实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方面的教学目的,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基础》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高等数学》,并为后期技能素质课程《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也为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性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理论基础知识,为后期技能素质课程《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经实习即可胜任电气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2)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3)掌握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以及电路的暂态分析;(4)掌握磁路等理论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1)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从实际的工作中抽象出理论并解决工程问题;(2)学会使用常用电工仪表。

3.素质目标(1)遵守操作规程,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2)养成良好的安全用电习惯;(3)养成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4)养成吃苦耐劳、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动脑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合作的能力;(7)具有较高的学习创新能力;(8)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心;(9)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三、参考学时64四、课程学分 4五、课程内容和要求1.教学方法(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这部分的课程重点是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电源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基本教学方法是多媒体结合板书,并利用云空间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外辅助教学。

(2)电路的分析方法,这部分课程的重点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以及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难点是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以及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电工基础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定律、分析方法和电气工程实践中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磁感应、欧姆定律、功率因数等基本概念和定律;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及其特性;掌握简单电路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电工工具和仪表进行电路的连接和测试,掌握电气安全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电路配置;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注重实践操作中的安全和规范;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电路分析基础: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能够运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了解电路元件及其特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

2. 复杂电路:掌握电阻并联和串联的规律,能够进行电阻的串并联计算和分析;了解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感。

3. 交流电路:掌握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交流电路的计算和分析;了解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进行功率因数的补偿。

4. 电气设备与安全:了解常用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电气设备;注重电气安全操作,遵循电气安全规程;掌握电气火灾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5. 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实验和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要求学生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仪表进行电路的连接和测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3.0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3.0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气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电工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

为学习后续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等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毕业后继续学习及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须具备高等数学、物理课程中的相关知识。

三.课时:64学时四.学分:4学分五.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

熟练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理想电压源及理想电流源的参数与电压、电流关系。

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2.熟练掌握直流线性电阻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特别是能正确应用节点法、回路法、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

3.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角频率、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相量的概念;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相量形式的KCL和KVL。

复阻抗、复阻纳的概念。

能熟练计算阻抗串、并联电路和作出相量图。

掌握互感电路的同名端和互感系数的概念。

4.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线电流与中线电流的关系。

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

5.了解非正弦周期量的谐波分析;有效值的概念;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于线性电路的计算。

6.掌握铁磁性物质的磁化及磁滞回线、基本磁化曲线,铁心损耗、交流铁心线圈的基本关系。

了解恒定磁通的磁路计算。

7.学会使用各种常见的电工仪表和常用的电工实验设备;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线路。

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排除故障。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学科课程标准吉林财经学校电子教研室《电工基础》学科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为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及计划性,本着及时反映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随着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原则特指定本课程标准。

要求授课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1.体现21世纪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2.体现能力本位的职教特色。

3.吸收了本课程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考虑中专学校的教学实际,力求内容简洁、重点突出。

4.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强提高应用能力的实验。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同时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熟悉常用设备和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3.实际电路的分析以及故障排除。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2.能阅读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3.具有查阅手册等资料的能力;4.能处理电器及电工设备的简单故障。

(三)思想教育目标1.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2.使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科学态度;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4.教学中要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基础》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 108学时适应专业:应用电子专业长沙工商职业中专赵浩2010年6月《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04适应专业: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一、课程概述本学习领域是针对电子企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安全用电、触电急救、电气线路的安装于应用、电气设备检修调试等专业能力而设计的学习领域课程,同时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是以行动领域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综合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的,安排了6个学习情境:用双联开关在两地控制一盏灯的安装、白炽灯照明电路安装与测试、日光灯电路的分析与制作、照明配电箱的安装、吊扇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分析与制作。

本课程的前设课程为《初中数学》、《初中物理》。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等。

二、课程目标1.专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1)基本知识点:a.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b.理解电压源、电流源概念,掌握其等效变换的方法。

c.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电量。

d.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交流电路。

e.理解并掌握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f.了解串联、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g.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线的作用和负载的正确接法。

h.了解分析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的概念和方法。

i.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机械特性、经济运行和额定值等。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工基础》二、对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三、课时:108课时四、学分:6分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必备的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5.1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

2.熟悉电路、磁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方法。

3.熟悉常见电工仪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熟悉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测量方法。

4.初步具有识读电路图的能力。

5.初步具有分析计算电路的能力。

6.具有使用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能力。

7.初步具有实施实验过程的能力。

8.初步具有运用电气测量技术检测、调试一般电路和排除简单的电路故障的能力。

9.初步具有学习和应用电气电子工程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5.2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3.具有质量、安全意识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为后续的专业课服务,有一定的的实践教学内容,但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把重点放在后续专业课有用的知识点,结合专业特点,教学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因此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使每一教学内容有具体的目的、明确的任务,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专业课的的紧密联系,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

七、内容要求课程内容和要求八、教学情境设计与建议1、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进行备课。

备课中应明确教师讲授的内容;明确学生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的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

2、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成就感。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002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学时/学分: 52/4适用专业:电力工程学院一年级学生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力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习了中学数学及物理课程、具备了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及物理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改造与维修、电路设计与检修、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工作岗位,通过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分析、三相交流电路分析、暂态电路分析、磁路分析、电工安全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从事电类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电路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数字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课程内容学习奠定基础的主干课程。

1.2课程定位本课程对接的工作岗位是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高技能电工人才,为后续数字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课程提供理论基础,为获取电工类职业资格证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及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使用电工常用仪器仪表对电路进行故障排查、故障处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严谨精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电工职业素养。

具体目标按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2.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定律。

3.掌握安全用电,电路安装、测量规范操作的基本常识。

4.掌握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5.具备基本电工电路的识图与绘图能力。

(二)技能目标1.能独立学习,具备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工基础课程学时:IOO学时适用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二、说明(-)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初中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

2.能使用万用表正确测量电阻、电流、电压和电位。

3.能分析简单直流电路。

4.能正确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

5.了解电容的性质和用途。

6.能熟练运用右手螺旋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7.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8.会分析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路和R1C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及功率。

9.认识三相交流电路并会简单分析。

共IOO学时,其中理论80课时,实践课20课时。

(三)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分二个学期。

课程重点是第二章直流电路中的简单直流电路和第四章磁场与电磁感应部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电路的能力。

难点是第二章中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和第五章单相交流电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实物进行直观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指导学生加深理解和知识的连贯性,提高动手能力。

(五)实践环节课程实践主要内容与要求积极参加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提升电工基础的实践知识,锻炼学生安装、调试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电工基础知识,使知识水平达到中级维修电工中对本课程的的要求。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机电技术运用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电力拖动》、《机床电气维修》等课程的必修基础课程,为毕业后继续提升能力学习及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学习领域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工具与仪器仪表使用、安全用电、触电急救、电路识图与分析、电器器件检测与识别、电气线路安装与应用、电器设备检修与调试等专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职业道德、6S标准化管理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学习领域的学习项目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轨道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结合职教学生的特点,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需要,以8个真实的工作项目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设计了8个主题教学单元,将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分解到8个难易不同的项目中,融教、学、做于一体。

通过“一做、二讲、三练、四评、五拓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职业习惯。

“一做”,指项目制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制作,培养技能,形成感性认识,并将安全生产、现场“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融入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职业习惯。

“二讲”,指相关知识学习。

教师针对本教学单元所涉及到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项目制作中相关的其他方法等进行介绍,使学生对制作的项目形成理性认识,掌握相关知识点和相关方法。

“三练”,指技能训练。

针对本教学单元要求掌握的技能、必备的态度(敬业态度、团队协作、安全生产,“6S”管理等),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并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职业习惯。

“四评”,指考核评价。

针对上述三个环节,对学生完成和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不仅要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考核学生安全生产、现场“6S”管理等职业习惯和规范,而且还要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资料检索、实训报告撰写和答辩能力。

“五拓展”,指拓展提高。

一是针对本教学单元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补充,二是针对本项目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与练习,三是针对本教学单元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产品等进行介绍。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中等应用人才所必需的安全用电、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变压器、仪器仪表、元器件等知识和仪表使与制作,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单相交流电路的安装与测试等技术。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形成电路的制作、安装和测试能力为目标,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能力和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关联度。

2。

学习项目的选取依据本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编排依据职业所持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

3。

课程按照学习项目的内容量和地位分配。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2.能阅读一般电路图;3.会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4.会识别和正确选用电气元件;5.能选用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器仪表;6.会对电路故障进行判断并能排除。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一安全用电任务一安全用电操作1.了解各种电气符号的含义2.知道安全用电的要求3.遵守安全电压的规定4.熟悉安全接地的方法5.会采取预防触电的措施任务二触电急救1.知道触电的种类和方式2.会分析触电的常见原因3.能对触电现场进行处理4.会快速实施人工急救项目二常用直流电表的使用与制作任务三常见电阻器的识读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2.了解常见电阻器分类3.会识别常见电阻器任务四伏安法测电阻1.会测量电流、电压和电位2.会选用和使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3.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任务五直流电压表的制作1.理解串联电路及其规律2.能测定表头内阻和满偏电压3.了解电压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会扩大电压表的量程任务六直流电流表的制作1.理解串联电路及其规律2.理解基尔霍夫定理3.能测定表头内阻和满偏电流4.了解电流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会扩大电流表的量程任务七电桥制作与测试1.进一步了解串、并联电路规律2.掌握电桥的工作原理3.能制作简易直线电桥4.会用电桥测量电阻任务八简易欧姆表的制作1.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了解戴维南定理2.了解欧姆表的工作原理3.能设计欧姆表的测量线路,会制作简易欧姆表项目三常用电磁装置的测试与使用任务九电磁式继电器的测试与使用1.了解电流的磁效应2.了解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会正确使用电磁式继电器并制作简单继电器控制电路任务十磁电式测量机构1.了解磁电式测量机构的结构和原理2.能简单分解和重组磁电式测量机构3.能正确使用磁电式测量机构任务十一常见电感器的识别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自感现象2.理解电感的概念3.能识读常见电感器项目四单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任务十二电工基本操作1.熟悉常用电工工具的名称及作用2.了解电工基本操作工艺要求任务十三白炽灯照明电路的制作与测试1.了解正弦电路的基本概念2.理解交流电的三要素3.了解白炽灯照明电路的工作原理4.能正确安装白炽灯照明电路5.会分析并排除电路常见故障任务十四日光灯电路的制作与测试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2.能正确安装日光灯电路3.会分析和排查故障任务十五常见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1.理解电容的概念和电容串、并联规律2.能对不同常见电容器进行归类3.会识度并检测常见电容器任务十六提高电路功率因素1.理解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和功率因数2.会测量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因数3.能提高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因数任务十七变压器的测试与使用1.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2.了解阻抗匹配的原理和意义3.能正确使用变压器4.能利用自耦变压器进行阻抗变换,实现阻抗匹配任务十八感应式电度表的安装与测试1.了解感应式电度表的结构和原理2.了解单相电度表的使用方法3.会安装感应式电度表四、课程教学建议(二)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1、总目标学生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熟悉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通用电路的组成与特性;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学习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课程教学各模块目标模块1直流电路分析(一) 知识目标1.了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电阻的概念和与温度的关系;2.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电压的计算公式,欧姆定律;3.理解电动势、电位的概念。

4.掌握电压、电流及它们的参考方向,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

5.掌握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6.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戴维南定律。

(二) 技能目标1.具备连接电路的能力。

2.具备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的能力。

3.具备分析直流电路特性的能力。

(三) 素质目标1.进一步认识电工元器件及导线特点。

2.能够进行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电路的能力。

模块2交流电路分析(一) 知识目标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2.掌握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振幅、角频率、初相位。

3.理解交流电的周期、频率、有效值、相位与相位差等概念。

4.掌握正弦交流电流、电压的表示法(解析式、波形图等)。

5.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交流特性。

6.掌握 RLC 、RL、RC串联电路与了解RLC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理解阻抗与相位角的物理意义。

7.了解 RLC 串联谐振电路与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8.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以及功率因数的概念。

9.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和特点。

10.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11.掌握对称三相负载 Y 联结和 △联结时,负载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12.掌握对称三相功率的计算方法。

(二) 技能目标1.具备使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交流电的能力。

2.具备分析与计算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等的能力。

(三)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能用公式、图象等形式表示正弦交流电。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1、总目标学生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熟悉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通用电路的组成与特性;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学习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各模块目标模块 1 直流电路分析(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电阻的概念和与温度的关系;2.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电压的计算公式,欧姆定律;3.理解电动势、电位的概念。

4.掌握电压、电流及它们的参考方向,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

5.掌握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6.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戴维南定律。

(二)技能目标1.具备连接电路的能力。

2.具备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的能力。

3.具备分析直流电路特性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进一步认识电工元器件及导线特点。

2.能够进行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电路的能力。

模块 2 交流电路分析(一)知识目标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2.掌握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振幅、角频率、初相位。

3.理解交流电的周期、频率、有效值、相位与相位差等概念。

4.掌握正弦交流电流、电压的表示法 (解析式、波形图等)。

5.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交流特性。

6.掌握 RLC 、RL、RC 串联电路与了解 RLC 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理解阻抗与相位角的物理意义。

7.了解RLC 串联谐振电路与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8.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以及功率因数的概念。

9.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和特点。

10.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11.掌握对称三相负载 Y 联结和△联结时,负载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12.掌握对称三相功率的计算方法。

(二)技能目标1.具备使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交流电的能力。

2.具备分析与计算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等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能用公式、图象等形式表示正弦交流电。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电工技术基础,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从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电路原理、电气设备、电机原理等内容;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三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能够在电工作业中做到安全第一,防止事故的发生;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体系。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电路基本理论、电气设备、电机原理、电工工具和设备、电工作业安全等内容。

其中,电路基本理论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的基本定律等内容;电气设备包括开关、插座、电灯、电动机等电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电机原理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等电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电工工具和设备包括电工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电工作业安全包括电工作业的基本安全知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

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

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讲解、教材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习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际工作实习,使学生了解电工作业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

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实验评价、实习评价等。

考试评价主要是通过笔试、实验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实验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实习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授课班级:13机电(中)1、2班授课地点:2号教学楼303、309授课教师:李春菊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

本课程是《电机与变压器》、《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 坚持中职性,体现中职人才培养的特色中职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

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

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 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 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生产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生产岗位任务为基础选定学习项目、组织学习内容,以具体的生产岗位为单元模块,把电工基础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整体性地呈现。

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知识拓展的形式,注重补充生产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设计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电工电路设计、制作、测试与调试等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铙工作任务完成的需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向导,根据行业专家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所涵盖的的岗位群体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识规律,紧密集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2. 课程框架结构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导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一)素质目标1. 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规范和道德2. 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3. 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4. 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敢于创业的意识5. 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二)知识目标1. 理解电路组成及其基本物理量2. 知道欧姆定律的基本内容以及使用方式3. 理解基尔霍夫定理4. 理解电容及其充放电过程5. 理解电磁感应与楞次定律6. 了解电感及其使用7.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8. 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三要素以及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概念9. 了解电路的频率特性10. 了解三相交流电及三相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接法(三)能力目标1. 能阅读一般电路图2. 能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3. 会识别和正确选用电阻、电容及电感等元件4. 会正确选用和使用测试仪器仪表对电路进行测量和调试5. 能独立进行简单电路设计能对电路故障进行判断并加以解决三、内容标准(一)项目一参观并认识实训室教学目标:认识电工电子实训室、电气控制设备与成产线实训室、维修电工中高级考核实训室、液压实训室、维修电工安装调试实训室、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自动化仪表实训室、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电子产品调试安装实训室、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实训室、电子产品生产及维修实训室、电力微机保护实训室、单片机与PLC实训室、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室、电力电子实训室、高低压电器安装与维修实训车间;常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

活动安排:带学生到电工电子参观认识各实训室,教学生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

教学方法及手段:借助电工电子实训室进行观摩学习。

考核要求:本部分主要采用实践考核,如询问学生各个实训室的用途;考核学生使用电工工具及仪器仪表,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相关实践知识:常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项目二安全用电常识教学目标:知道安全电压、人体触电类型及常见原因、预防触电的保护措施;文明操作的相关安全要求、操作技术的相关安全要求、电气设备安装维修的相关安全要求、家庭用电的相关安全要求;触电的现场处理措施。

活动安排:通过一些短片,带学生认识安全用电、触电急救。

教学方法及手段:老师讲解,播放短片,学生现场演习。

考核要求:本部分主要采用理论考察,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考核手段主要采用小组模拟演习自查和老师提问考核。

相关实践知识:触电的现场处理措施。

(三)项目三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电路构成及电路模型,理解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会用万用表测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

活动安排:观察生活中的电路,学习电路模型,使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和电流。

教学方法及手段: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总结评价,学生实践操作(使用万用表测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

考核要求:本部分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考核一体化的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本部分基础知识的测试、每次实验实训报告的成绩、阶段小结(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等。

相关实践知识: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四)项目四电阻及其测量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电阻的读数及其测量方法,欧姆定律及其计算,电阻串、并联及电路特点,会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

活动安排:借助多媒体、电阻实物观察生活中的电阻;分组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搭接小电路研究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从而引出欧姆定律,通过习题让学习练习欧姆定律应用;让学生分组检测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阻值,电阻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及功率的关系,通过习题让学生学会分析、计算串、并联电路;通过小实验引出电路的通、短和断的三种状态。

教学方法及手段:学生分组实验,老师总结评价,学生分组测量,老师出题学生解答。

考核要求:本部分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考核一体化的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本部分基础知识的测试、每次实验实训报告的成绩、阶段小结(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等。

相关实践知识:万用表的使用方法,电路的连接。

(五)项目五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教学目标:理解支路、节点、回路等基本概念,理解基尔霍夫两定律所阐述的内用,应用基尔霍夫两定律进行计算。

活动安排:通过实验演示或举例分析,导出基尔霍夫定律的具体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并详细讲解在列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的方程式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字母前正负号的确定,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释疑解难、突破难点,学好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实验演示,举例分析,小组综合讨论,习题练习。

考核要求:本部分主要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考核的方法,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基础知识的测试、阶段小结。

相关实践知识:万用表的使用方法,电路的连接。

(六)项目六电容教学目标: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电容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平行板电容器的特性,电容的测量。

活动安排:通过多媒体演示或实物展示让学生对电容器有一个感性认识,引入电容器概念和它的组成。

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容器介绍给学生。

然后引入电容的物理意义,使学生清楚电容大小与电容器存储电荷本领之间的关系。

最后,着重介绍平板电容器的基本特性,介绍平板电容器电容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明确各个因素的具体意义。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老师讲解,学生讨论,习题练习。

考核要求:本部分主要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考核的方法,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基础知识的测试、阶段小结。

相关实践知识:万用表的使用。

(七)项目七磁场、电磁感应教学目标:理解磁场及其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理解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掌握电磁感应定律。

活动安排:通过实验演示或举例分析,导出磁场的概念及其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进而引入磁场的相关概念、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通过电磁感应实验引出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考核要求:本部分主要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考核的方法,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基础知识的测试、阶段小结。

相关实践知识:(八)项目八电感教学目标:了解实际电感元件,了解电感的概念,会识别电感器;能判断电感器好坏,了解其应用。

活动安排:通过图片或实物图让学生认识电感,进而学习电感参数及主要应用。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老师讲解,学生讨论,习题练习。

考核要求:本部分主要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考核的方法,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基础知识的测试、阶段小结。

相关实践知识:电感的认识。

(九)项目九单相正弦交流电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交流电,它与直流电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熟悉反映正弦交流电变化快慢、交流电大小的物理量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关系;会使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