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 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标题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冲破敌阵
导语
渡江概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Nhomakorabea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 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 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朗读课文,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 到达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 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繁茂了。 2)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 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 护。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 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 的无能。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 洁的特点。
不同点:
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人》文统 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 情况作介绍。《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 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 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 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 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人》文有对于敌军的分 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 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部分 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 述部分细致周到,内容充实。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共62张)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共62张)

本文结尾
占领 要塞 (zhànlǐng) 封锁长江
第37页,共62页。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shíjiān)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第25页,共62页。
主体
主体可分为(fēn wéi)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 效果。
第26页,共62页。
找出文章的主体(zhǔtǐ)部分: 从“区域”以后一直到文章的结 尾。
第27页,共62页。
思考:主体部分(bù fen)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
中国共产党表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 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yuàn yì)在惩 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 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 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第8页,共62页。
1、请给下面红色(hóngsè)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è )
芜湖( wú )
荻港( dí)
溃退( kuì )
歼灭( jiān)
绥靖( suí )(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高屋建瓴( líng ) 气势磅礴( páng)( bó)
锐不可当( dāng

第9页,共62页。
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dí)港 获(huò)得
) 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当 (dāng (ruì bù kě dāng) 当(dàng)真

《新闻两则》ppt

《新闻两则》ppt
要塞(sà i) 阻塞(sè ) 堵塞( sè)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溃(kuì )退 匮(kuì )乏 馈(kuì )赠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 高屋建瓴 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阻遏 溃退 悍然
三、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 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四、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 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五、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 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小结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
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 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 时、语言简明准确。 (真实性、时间性、简明性)
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荻港(
è )
dí )
芜湖( wú ) 溃退( kuì ) suí jì ng
歼灭( jīan )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ng )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高屋建瓴( lí
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dí )港 锐不可当(dāng) 获(huò )得 当(dà ng)真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 发电时间和地点。
教学内容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
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 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 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 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 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 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 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 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 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 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 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

❖ 运用所学有关新

闻知识,写一则 新闻,报道发生

在你自己身边的 新鲜事,300字左

右。(注意:要 符合新闻的结构

和要素)
❖ 完成语文作业本
中第一课的作业。
❖ 预习《芦花荡》, 扫清字词障碍。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 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
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
第四层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第五层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在本届雅典奥运会上所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同时也是本届奥运会所产生的第一枚金牌,
杜丽的成绩同时还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501.5环获得银牌,另
一名中国选手赵颖慧获得第四名。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 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 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 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 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 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 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 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 平。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ppt课件4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ppt课件4

“冲破敌阵〞——攻势之利
〔战况〕
“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
2024/3/31
2、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是怎 样衔接在一起的?
*具体表达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 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时间
队伍
地点
渡过兵力
20日夜——21日夜 中路军 安庆——芜湖 30万
21日下午5时起— —22日22时
——
东路军: 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2024/3/31
5、谈谈文中议论部分的作用 。
从敌我双方阐述了渡江战争 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指出国民 党背离历史潮流,有力证实我军 发起渡江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使 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2024/3/31
请理清新闻的结构:
• 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 背景资料: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024/3/31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争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 反动政府依旧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 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 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马上公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黎明 发起了渡江战争。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 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 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 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 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2024/3/31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纳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两则》优秀课件

《新闻两则》优秀课件

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荻港(
è )
dí )
芜湖( wú ) 溃退( kuì ) 锐不可当(dāng )
歼灭( jiān )
时间 :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渡至” 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和 到达两层意思,而且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而且 含有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 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句②则充满了嘲讽,嘲讽汤
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第 二 题 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
的战斗力。句①无感情色彩,
且与上一句重复。
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 的词语。
填一填
已( 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 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收获吗?
布置作业 必做:语文作业本相关作业 选做:收看当天的新闻联播,选择自己最 感兴趣的一则新闻做好记录准备交流
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 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 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 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 要打响。

《新闻两则》ppt

《新闻两则》ppt

词语积累
yú zhuàn
负隅顽抗 撰写
wǎn 古宛县 huáng 潢川 负隅顽抗( xiù 星宿 è

suí wǎn 绥 靖 wén
jì ng
è 阻遏 阌乡 yù lián 濂 聿


角落 )

悍然拒绝( 蛮横的样子 )
课文朗读
自主学习:
1、归纳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 2、根据新闻的结构,划分本文的 结构。 3、思考本文主体可划分几个层次?
4、新闻的语言: 准确性、严密性
5、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 电头写明 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 求明确、简练、突出。
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 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 它根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消
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题部分,也插在 “导语”或“结语”之中。
毛泽东
写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 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 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 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 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 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 统治中心南京。
课文朗读

《新闻两则》PPT

《新闻两则》PPT

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 的重要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语言探究
作者遣词造句是怎样做 到准确精炼,铿锵有力的?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 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 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 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 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 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 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 确精练,铿锵有力。
毛泽东
时代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 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 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 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 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 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 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 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 民党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 决战创造了条件。
背景: 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注意:背景和结语可以暗含在主体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当时战争场面: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三大战役
背景
认真读课文,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说说导语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 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内容: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 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 它根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消 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题部分,也插在 “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 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 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
4、新闻的语言: 准确性、严密性
5、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 求明电确头、写简明练通、讯突社出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
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数之多(兵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攻势之利 “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 (战况)
3.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 如何衔接的呢?
主体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承上启下句 议论句(分析原因)
主体部分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朗读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 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 什么。
①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②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生字词:
鄂 (è )豫(yù)绥靖(suí)
阻遏(zǔ)( è )泄气( xiè )
溃退(kuì)歼灭(jiān)管辖( xiá)
锐不可当( dāng)上当( dàng)
要塞( 阻塞(
sài sè
)瓶塞( )堵塞(
sāi sāi
) )
•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 抵挡。当,抵挡。
• 绥靖:安抚,平定。 • 击溃:打垮,打散。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 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中路军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 东路军 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
毛泽东
写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
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 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 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 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 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 统治中心南京。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2.请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 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 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从人数、 方式、地点三方面展现出震惊中外 的渡江战役概况,揭示了这则消息 的核心内容。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 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课文朗读
1.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 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主 2.请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学 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习 3.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 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 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 简洁的语言。
3、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 想情感。
新闻的相关知识
1、概念
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 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 裁。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 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2、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用事实说话,内 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及时性。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性。语言简明扼要。
3、新闻的写法
消息不是“纯客观”的 报道,它要把作者的立场、 观点、思想感情融入其中。 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 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 何人?(Who?) • 何时?(When?) • 何地?(Where?) • 何因?(Why?) • 何事?(What?) • 如何?(How?)
第二层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 与第一层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层 末尾“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 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 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由“西路军”很巧 妙很自然地转入“东路军”。
质疑交流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 不同的表达效果。)
②句好。
(1)“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表现了战斗 所取得的进展;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 斗之意。
(2)“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 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3)“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 间之短,进军之神速,作战之顺利。用 “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