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并对相应搭配产生的效果做了一定的分析。
据有关统计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7%。
在看似一路平稳递增的经济增长背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三次较大的调整: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1994~1997 适度从紧适度从紧1998~2003 积极稳健“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994~1997)1、宏观经济背景: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1992年至1993年增速分别为42.6%和58.6%,大大超过以往的增长速度。
投资需求带动了消费需求,当时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双膨胀,加剧了商品供给的短缺状况,造成1993年至1994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上升了13.2%和21.7%,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过快带来的经济过热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社会经济稳定的巨大隐患。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多次出现经济过热现象,为了给经济过热降温,受当时宏观调控经验不足的局限,国家相关部门往往采取“紧缩到底”的政策手段,使经济由过热一下子陷入过冷。
这种热与冷的转换,好像是快速行驶中的急刹车,经济过热是消除了,但又面临着如何启动经济的问题。
热与冷的骤然交替,造成剧烈的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决策部门认识到,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一松就热、一紧就冷”的传统做法,做到既要为经济过热降温,也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速度,防止经济运行中的大起大落现象再次发生。
于是,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中央适时提出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对过热的经济实施恰如其分的宏观调控,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
2、相关措施:1994-1997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财政政策方面结合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控作用,合理压缩财政支出,并通过发行国债,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
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经历了从稳健适度、逆周期调节到积极财政、创新扩大内需的转变。
本文将围绕这些主题,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我国近十年的财政政策进行浅谈。
宏观层面(1)稳健适度财政政策(2010-2012)2010-2012年间,我国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财政政策的目标也主要集中在保持经济稳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这段时间的财政政策主要特点是统筹发展和稳定,尤其是在防范风险、调整收支平衡和推进重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2013-2016)2013年至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尤其是“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执行,使得经济转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之下,财政政策的调整重心在于逐渐从保持经济稳定向预防化解风险,以及加强调控金融市场,避免出现货币紧缩与失业率上升的情况。
(3)积极财政政策(2017-至今)2017年至今,我国已经开始进入中高速增长的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创新复苏和加强内需,从传统的产业向高端和绿色产业方向转型。
为此,财政政策的目标是统筹发展和稳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以扩大内需为核心,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微观层面(1)国家债券市场建设国家债券市场是支持我国国债稳健发展的重要机构。
近十年来,我国财政部门通过逐步完善国债市场制度,推进政府债券的交易安排,深化债券市场的监管机制等手段,使得国债债券市场发展越来越成熟。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潜在市场。
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我国财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和措施,如推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计划、制定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等,不断增强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3)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
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王海英【摘要】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地方财政安全对整个国家财政安全至关重要.当前,世界主要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频现,而我国地方政府也债台高筑,这促使学者们更加关注地方财政问题.文章主要就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现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改善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维护地方财政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议.【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地方财政;收支失衡;挑战【作者】王海英【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石家庄05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2.7近两年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高涨把社会目光聚集于地方财政安全问题。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支矛盾一直困扰着我国地方政府,地方财政收支失衡早已常态化且愈演愈烈。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几年,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增势不减,而地方财政收入持续高增长却具有不确定性。
如何防止地方财政收支关系进一步恶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现状地方政府高额债务的披露打破了我国地方财政多年来看似的平静。
“财政自给能力低,收支矛盾突出;债务规模较大,财政收支严重失衡”的问题暴露无遗,一个真实的地方财政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地方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我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于是,每年各级地方人大会上政府提交的都是一个收支平衡的预算草案。
迄今为止,地方政府在账面上平衡一直没有改变,但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各级地方财政就开始出现赤字。
地方政府性债务就是最好的例证。
2011年,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省、市、县)性债务情况进行的全面审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最早发生在1979年,截至2010年底,只有54个县级政府没有举借政府性债务,县级以上三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共10.7万亿元,约占当年我国GDP的27%。
2003—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与分析
2003—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与分析曾昊(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1、绝对数指标:财政支出总额(规模)2、相对数指标:财政支出总额占GDP (GNP )的比重3、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它即所谓的“同比”增长率。
公式:△G (%)=1-n G G △=1-n 1-n n G G G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之比。
公式:)(△)(△%GDP %G E g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 增长额的关系,即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
公式:MGP=GDPG △△根据以上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作出如下具体分析:1、根据绝对数指标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发展变化表12003—2013年我国GDP 总额与财政支出总额(亿元)年份GDP (亿元)财政支出G (亿元)2003135822.824649.952004159878.328486.892005184937.433930.282006216314.440422.732007265810.349781.352008314045.462592.662009340902.876299.93201040120289874.1620114715641089302012519322117210201356884513970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从表1可以看出,2003年—2013年,我国GDP 快速增长,同时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也随之扩大。
2、根据相对数指标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发展变化图12003—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结合表1、图1可以看出,2003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财政支出增长率有高有低,呈现出波动的趋势。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分析财务管理内容摘要: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原因与趋势,探讨财政支出重大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关键词:财政支出变化原因趋势合理性不合理性Abstract: this article an alyzes the cha nges of the fiscal spe nding of China in the last ten yearsa nd finds the causes and predicts the tren ds, in the same time, discuss ing the rati on ality and irrati on ality of the major cha nges.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财政支出是国家实施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手段。
中国财政支出大体可分为基础经济建设、一般公共服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费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其他费用。
本文结合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财政年鉴相关数据,纵观财政支出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财政变化的原因,从根源里寻找出财政支出分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提出一些关于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一、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情况1、财政支出相关数据图1 : 1980-2009年财政各项主要支出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T-经汾建讼费TB-社会文製费一*-国防费—行政宜理费-------- 技他主出图2:2001-2012中国经济GDP增长速度走势图47 2^WB7T -*• JKJOJJ 甜巴丿一 WT 一2001200Q 2003 冷M 20C62006 £CO7 2 畑 200«SOU ^012表3:社会保障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重一览表年伪财政总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上匕重2000 1588^^0 1922.37 12.10% 2C01 18002.581387.40 10.51%2002 22053.152636.2211.95%2003 24S49.95 2S55.91 10. 2001 23436.69 3116.0510.94% 2005 33030.23 逅日& S510.90% 2006 40422. V3 4961. 78 10.79% 2007 49731.356447.1& 10.94%2006 e2E92.es6804. 29 10.87%20007S299.937606.689.57%进料来源|根据相关国家統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相黄数据整理得出. 2、财政数据分析回顾中国2003-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百分之十左右, 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则达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2007、2008、2009、2011四年均超过百分之二十,2007-2008年,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加大(表 1、图1)。
近10年财政支出现状
近10年财政支出现状近10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围绕财政支出的总体增长、支出结构变化和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进行分析,以探讨过去10年财政支出的现状。
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财政支出在过去10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财政部的数据,从2011年到2020年,我国财政支出从11.74万亿元增长到25.84万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9.5%,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其次,支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过去10年中,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逐渐实现了从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倾斜的转变。
在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下,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发展的均衡。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逐年增加。
例如,在过去的10年中,教育支出年均增长率超过10%,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率也在8%左右。
另外,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财政支出逐渐聚焦于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等领域。
特别是自2013年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以来,投入科技创新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力度持续加大。
同时,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包括生态补偿、环保设施建设等方面。
此外,扶贫攻坚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大力投入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区域发展方面,中央财政支持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力度也不断加大,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近10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呈现稳步增长、支出结构发生变化和支出重点领域不断调整的态势。
财政支出的增长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发展的均衡,也推动了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的改善。
未来,我国财政支出将继续加大对创新、环保、脱贫以及区域发展领域的支持力度,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一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财政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
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
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896亿元,同比增加3216亿元,增长9.8%;地方本级收入32581亿元,同比增加3931亿元,增长13.7%。
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05亿元。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8%;非税收入8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主要收入项目:国内增值税增长2.7%,国内消费税增长85.3%(剔除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的增收因素后增长7%左右),营业税增长18.2%,企业所得税增长3.2%,个人所得税增长6.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4.6%,关税下降16.2%,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47.9%,车辆购置税增长17.5%。
另外,出口退税6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相应减少财政收入。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规模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见表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财政快速增长是中央和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从总体来讲是快于地方的(见表二)。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财政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年平均增速:“六五”时期为11.6%,“七五”时期为7.9%,“八五”时期为16.3%,“九五”时期为18.7%,“十五”时期为18.7%。
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十年回顾
对此,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 对此,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上表现为稳健货币 政策中的“适度从紧” 具体表现为:一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政策中的“适度从紧”。具体表现为:一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2003年9月21 年 月 日起,把原来6%的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 的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7%, 日起, 日起,把原来 的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 ,2004年4月25日起,再把准备金 年 月 日起 率从7%提高到 提高到7.5%)。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从2004年4月25日起, )。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日起, 率从 提高到 )。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年 月 日起 将资本充足率低于 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 个百分点。 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 个百分点。三是建立再贷款浮动制 日起, 度,2004年3月25日起,在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 年 月 日起 在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 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同时决定,将期限在1年以内 年以内、 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同时决定,将期限在 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 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 统一加上0.63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 个百分点, 统一加上 个百分点 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27个百分 个百分 四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年第一季度, 点。四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2004年第一季度,央行通过债券市场公开市 年第一季度 场操作(卖出债券)回笼基础货币2810亿元。五是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 亿元。 场操作(卖出债券)回笼基础货币 亿元 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例如,央行于2004年1月18日下发通知,要求商业 日下发通知, 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例如,央行于 年 月 日下发通知 银行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热”行业的贷款, 银行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热”行业的贷款, 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 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扩大消费和增加就业等方面 的贷款支持。 的贷款支持。 年至今, 从2005年至今,在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货币政策表现为“紧缩性” 年至今 在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货币政策表现为“紧缩性” 包括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方面。 的,包括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方面。
新中国60年财政支出收入以及详细的分析
作业:09级财政2班詹旭290706225 1950-2008年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60年来,财政支出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最大的变化是,财政运行模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建设财政,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
2008年,全国财政用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达到19959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31.9%。
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安排上述民生支出24610亿元,同比增长23.3%。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对“三农”、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
这个趋势在近几年尤为明显。
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财政累计支出38625.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146.15亿元,增长22.7%。
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安排中,仅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就达到24610亿元,比2008年增长25.1%。
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7161亿元,增长20%以上。
改革开放前30年的财政支出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的30年,由于经济处于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加上其间发生了“大跃进”、“文革”等重大事件,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增长速度不快,部分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1950年,财政支出总额仅有68.08亿元(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1994年之后的收支数字不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1951年超过100亿元,此后长期在数百亿元徘徊,至“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财政支出规模为843.53亿元,这也是改革开放前支出总额的最高点。
其中,1957年、1961年、1962年、1967年、1968年、1974年、1976年财政支出较上年均为负增长。
从财政支出的结构看,这30年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以经济建设支出为主的“大而宽”格局。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国家财政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形成了以经济建设支出为重点、大而宽的支出格局。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一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财政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
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
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896亿元,同比增加3216亿元,增长9.8%;地方本级收入32581亿元,同比增加3931亿元,增长13.7%。
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05亿元。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8%;非税收入8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主要收入项目:国内增值税增长2.7%,国内消费税增长85.3%(剔除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的增收因素后增长7%左右),营业税增长18.2%,企业所得税增长3.2%,个人所得税增长6.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4.6%,关税下降16.2%,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47.9%,车辆购置税增长17.5%。
另外,出口退税6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相应减少财政收入。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规模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见表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财政快速增长是中央和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从总体来讲是快于地方的(见表二)。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财政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年平均增速:“六五”时期为11.6%,“七五”时期为7.9%,“八五”时期为16.3%,“九五”时期为18.7%,“十五”时期为18.7%。
我国财政收支与GDP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
标题: 我国财政收支与GDP 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摘 要要国内生产总值是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和国力与财富,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开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常被公开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优指标。
在经济发展快速的时代,影响财政收支的因素也不少。
本课题主要研究财政收支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政收支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根据我国根据我国200420042004年到年到年到201320132013年中国财政收支数据与之相年中国财政收支数据与之相应的应的GDP GDP GDP的数据发展的情况,对我国财政收支与的数据发展的情况,对我国财政收支与GDP GDP的增减作了较为准确的分析。
揭示财的增减作了较为准确的分析。
揭示财政收支与政收支与GDP GDP GDP之间存在的数据规律及相关问题,进一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之间存在的数据规律及相关问题,进一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有助于提高财政收支结构的效力、使财政收支达到预期的合理的配置。
所以研究财政收支的增减变化就显得更加必要。
关键词:财政收支;财政收支;GDP GDP GDP;实证分析;建议;实证分析;建议;实证分析;建议目 录录摘要…………………………………………………………………………………………摘要…………………………………………………………………………………………1 1 目录…………………………………………………………………………………………目录…………………………………………………………………………………………2 2引言…………………………………………………………………………………………引言…………………………………………………………………………………………3 3 第1章 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3 3 1.1选题的背景…………………………………………………………………………选题的背景…………………………………………………………………………3 3 1.2选题的意义…………………………………………………………………………选题的意义…………………………………………………………………………3 3 第2章 剖析中国近十年来财政收支的特点分析…………………………4 2.1 2.1 我国近十年来我国近十年来GDP 的发展速度及变化…………的发展速度及变化………… …………………………………………………………………………44 2.2我国十年来财政收支的发展速度及变化……………………………………………5 2.3财政赤字……………………………………………………………………………财政赤字……………………………………………………………………………6 6 第 3 3 章章 财政支出与GDP 的实证分析……………………………………………………7 3.1 3.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7 7 3.2 3.2 财政收入与财政收入与GDP 的相关分析………………………………………………………的相关分析………………………………………………………8 8 3.3 3.3 财政支出与财政支出与GDP 的相关分析…………………………………………………………9 3.4 3.4 影响财政收支与影响财政收支与GDP 的因素分析……………………………………………………10 第4章 建议……………………………………………………………………………建议……………………………………………………………………………11 4.1 4.1 国家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11 11 4.2 4.2 努力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11 4.3 4.3 调整税收征管重心,加强税收征管工作……………………………………调整税收征管重心,加强税收征管工作……………………………………12 结束语……………………………………………………………………………………结束语……………………………………………………………………………………12 12致谢...................................................................................................致谢...................................................................................................13 1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313)我国财政收支与GDP 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引言财政是一项政府性活动,是政府职能的根本体现,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
近10年财政支出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方面:
首先,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
以2010年为基准,2019年我
国政府财政支出总额达到了26.6万亿元,相比于2010年的8.04万亿元
增加了将近230%。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建设发展的需求逐渐增加,包括基
础设施投资、社会保障开支、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支出逐年上升。
其次,社会保障领域的支出向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口老
龄化加剧,人民对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支持需求逐渐加大,这也促
使政府部门相应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力度。
例如,从2010年到2019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6.2%。
另外,随着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价格逐年上涨,财政部门也相
应增加对民生领域的补贴,以帮助居民降低生活成本。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居民生活的压力,增强了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度。
最后,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政府宏观调控思路日趋成熟,财政支
出不断增加对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结构转型的支持力度,加快了一些新兴产
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背景下,政府持续加强
对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产业研发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
转型和升级。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发展态势良好,不仅投入领域涵盖
面不断拓展,而且在投入方向和结构方面也逐步得到优化,为经济发展提
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度。
各国财务现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财务状况的分析已成为评估国家经济实力、政策效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将对主要国家的财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财政收支、债务水平、经济增长状况、货币政策等方面,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美国财务现状分析1. 财政收支美国财政赤字在近年来持续扩大。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数据,2020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3.1万亿美元,占GDP的14.8%。
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导致的政府支出增加和税收收入减少。
2. 债务水平美国国债规模庞大,截至2021年,美国国债总额已超过28.9万亿美元,占GDP的120%。
高额债务使得美国政府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和债务风险。
3. 经济增长状况美国经济在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但随后逐步复苏。
2021年,美国GDP增长5.7%,但仍低于疫情前的增长水平。
未来,美国经济增长将受到债务压力、政策调整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
4. 货币政策美联储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包括降息、量化宽松等,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复苏。
然而,长期低利率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三、欧盟财务现状分析1. 财政收支欧盟财政状况整体较为稳定,但成员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2020年,欧盟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为6.3%,较2019年有所扩大。
主要原因是成员国应对新冠疫情的财政支出增加。
2. 债务水平欧盟成员国债务水平较高,其中希腊、意大利等国的债务风险较大。
2020年,欧盟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为94.5%,较2019年有所上升。
3. 经济增长状况受新冠疫情影响,欧盟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冲击。
2020年,欧盟GDP下降6.8%,为历史最低水平。
2021年,欧盟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但复苏速度可能不及美国。
4. 货币政策欧洲中央银行(ECB)在疫情期间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包括降息、量化宽松等。
然而,ECB在应对成员国债务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论“瓦格纳法则”在中国的适用性 论文 财政学(个人论文)
二、论证过程
(一)以江苏省为例,探究其几十年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瓦格纳法则”。
江苏省部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306.6748
197.4291Leabharlann 0.89367.30407
5.76304
7.03877
注:本表速度指标中,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指标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支出从绝对量上来说呈现持续增长趋势,1978年中国财政支出仅为l122.09亿元,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为89874.16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80倍。1978年中国人均财政支出为116.57元,到2011年人均财政支出为8403.67元,比1978年增长了72倍。无论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又或者其他指标的增长都能佐证“瓦格纳法则”在中国的适用性,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和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比率开始逐渐上升。其次我们小组在分析支出上升的原因,我们又会发现,这些支出用于社会福利、科技穿心、教育、娱乐、社会管理等一些方面的份额相较于以前比例大大增加。瓦格纳法则在中国经济中的合理性得到验证。
583.2
287.7
93.1
13.1
14.2
14.5
14.1
第三产业
7608.8
1448
544
257.4
96.3
13.3
14.5
13.6
14.4
财政(亿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我国近十年财政收入变迁的统计分析
我国近十年财政收入变迁的统计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前进,国家财政收入较之前有大的改变,从财政收入比重,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总量上都有很大的改变。
特别是近些年的发展,财政收入的总量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在总量上有了显著的增长。
财政收入近年来发展也是高于GDP的增长,相较于从前,呈现出增长态势。
一、财政收入总量变迁特征分析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财政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上看都有了很明显的增长。
伴随着这种增长态势,说明我国财政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很强。
1、财政收入总量的提高图1在十年的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财政收入的提高也是相应的快速提高。
我国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8903.64亿元到2011年的103874.43亿元,十年中的发展中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近5.5倍。
相较于改革初期,财政收入的稳步发展主要可归结于两个原因:其一是在经历了二十年的经济建设以来国民经济基础有了很大飞跃;其二是在1998年明确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政策之后伴随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能力的提高。
其两点是稳固财政收入增长和保障其平稳发展的原因。
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增长在近十年的发展中财政收入能保持稳步发展,总量不断提高,作用于经济建设能力逐渐增强的主要原因是依赖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稳步不断提高,而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随之不断提高。
图2图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15.71%到2011年的21.96%,从图2 中可以看到,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
GDP中财政收入的比重是一项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宏观赋税的指标,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赋税的总量是不断提高的。
但是从表3中可以看到的是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是在不断下降的,可以看出国家是在调整税收体系,在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减轻赋税。
二、财政收入结构变迁特征分析1、中央与地方财政年份财政收入(亿元)比重 (%)中央地方中央地方2002 18903.64 10388.64 8515.00 55.0 45.0 2003 21715.25 11865.27 9849.98 54.6 45.4 2004 26396.47 14503.10 11893.37 54.9 45.1 2005 31649.29 16548.53 15100.76 52.3 47.7200638760.20 20456.62 18303.58 52.8 47.2 2007 51321.78 27749.16 23572.62 54.1 45.9 2008 61330.35 32680.56 28649.79 53.3 46.7 2009 68518.30 35915.71 32602.59 52.4 47.6 2010 83101.51 42488.47 40613.04 51.1 48.9 2011103874.43 51327.3252547.1149.450.6表4表5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总来看在近十年来都在提高,中央财政所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常年保持在50%以上。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并对相应搭配产生的效果做了一定的分析。
据有关统计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7%。
在看似一路平稳递增的经济增长背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三次较大的调整: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2000~2003 积极稳健2004~2007 积极淡出稳健趋紧2008年开始稳健从紧2000~2003年底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1、宏观经济背景: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有相当大的比重来之于外贸出口,进而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民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把宏观政策的定位转为扩大内需方面。
国内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使本应再次回升的经济出现了新变化,经济存在振荡衰退、大幅下滑的危险。
上次调整的力度过大,虽然通货膨胀得到治理,实现了“软着陆”,但宏观调控的惯性下滑,加之外部的冲击,使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幅度降低。
为此国家不得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以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2、具体措施:针对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问题,政府实施了以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为目的的“双松”政策。
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取消贷款限额控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连续5次下调存贷款利率,逐步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等一系列措施;在财政政策方面,大力发行国债;大规模地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投资力度;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工资,开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扩大转移支付;实施财政赤字政策。
3、效果分析:这次调整是上次调整的继续和深化,力度温和没有造成大的波动:第一、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一方面,每年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投资大量的项目,直接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中央政府每年发行1000亿—15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仅从1998年至2004年7月间,累计发行9100亿元。
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
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摘要】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财政收支变化、主要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也存在财政政策的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应着重优化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发展。
对于全球经济,我国的财政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需与国际接轨,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经验与教训将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引言、背景、目的、意义、正文、宏观调控、财政收入、支出、变化、主要措施、影响、不足、改进方向、结论、总体成效、未来发展方向、建议、全球经济、启示1. 引言1.1 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可以说是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下进行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财政政策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也对我国的财政政策提出了巨大挑战。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给我国的外部环境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必须通过财政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可以说是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之间寻求平衡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政策,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目的和意义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有效引导经济发展,保障国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调节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的包括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国内经济稳定增长,还在于应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我国财政收支与GDP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论文
标题:我国财政收支与GDP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国内生产总值是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和国力与财富,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开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优指标。
在经济发展快速的时代,影响财政收支的因素也不少。
本课题主要研究财政收支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2004年到2013年中国财政收支数据与之相应的GDP的数据发展的情况,对我国财政收支与GDP的增减作了较为准确的分析。
揭示财政收支与GDP之间存在的数据规律及相关问题,进一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有助于提高财政收支结构的效力、使财政收支达到预期的合理的配置。
所以研究财政收支的增减变化就显得更加必要。
关键词:财政收支;GDP;实证分析;建议目录摘要 (1)目录 (2)引言 (3)第1章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3)1.1选题的背景 (3)1.2选题的意义 (3)第2章剖析中国近十年来财政收支的特点分析 (4)2.1 我国近十年来GDP的发展速度及变化 (4)2.2我国十年来财政收支的发展速度及变化 (5)2.3财政赤字 (6)第 3 章财政支出与GDP的实证分析 (7)3.1 研究方法 (7)3.2 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分析 (8)3.3 财政支出与GDP的相关分析 (9)3.4 影响财政收支与GDP的因素分析 (10)第4章建议 (11)4.1 国家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11)4.2 努力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11)4.3 调整税收征管重心,加强税收征管工作 (12)结束语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3)我国财政收支与GDP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引言财政是一项政府性活动,是政府职能的根本体现,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
国家财政参与社会的产品分配所获得的收入是财政收入,是实现国家能力与财力的保证。
财政支出是国家财政把筹集起来的资金再进行分配使用,来满足经济建设和事业的需要,它的性质是政府的公共支出。
我国近十年经济政策2023
我国近十年经济政策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近十年来经济政策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政策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等主要政策,分析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及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经济政策的发展趋势。
一、引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经济政策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政策经历了许多重大调整和变革,这些政策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对于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近十年来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节:1. 增加政府支出:政府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2. 减少税收:政府通过减少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鼓励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
3. 债务管理: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地方债等债务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政府刺激了经济增长,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2. 通货膨胀:通过债务管理,政府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保持了物价稳定。
3. 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三、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和汇率,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我国近十年来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节:1. 利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2.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3. 汇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汇率水平,影响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利率水平调整:通过利率政策的调整,中央银行保持了利率水平的稳定,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合理的投资和消费环境。
2. 信贷规模控制: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中央银行控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防范了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