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分类体系与储量计算

合集下载

矿体储量计算方法

矿体储量计算方法

现在的位置:第四章>>第七节第11页六、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o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o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o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4-7-7所列。

表4-7-7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4-7-3 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

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是采矿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准确评估矿产资源的质量和储量,对于决策采矿规模、投资规划以及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在采矿业中的应用。

一、矿产资源评估方法1. 地质调查法:通过地质调查,获取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形态和产状等信息,基于地质模型进行资源评估。

该方法适用于矿产资源初期评估,但由于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结果需谨慎解读。

2. 统计法:利用现有的矿产产量和储量数据,采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推断和估计。

该方法适用于已有较完善的矿产开发数据的情况,但对于新矿床或矿产类型较为复杂的情况,其准确度有限。

3. 数学建模法:基于矿床的特征和统计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资源评估。

常用的模型包括地统计学模型、地质模型和地软件模型等。

该方法依赖于大量的矿产数据和专业的数学建模能力,适用于较复杂的矿产资源评估工作。

二、储量计算方法1. 直接计量法:通过实地测量、钻探等方法,直接计算矿床中矿物质量和储量。

该方法适用于已经发现的矿床,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储量数据。

2. 空间插值法:在已有的矿床采样数据中,利用插值方法推算未采样地点的矿产储量。

该方法对采样网络要求较高,适用于含金属矿床的储量计算。

3. 概率统计法:利用概率统计理论和随机模拟方法,通过对矿床构造特征和分布的分析,计算矿床储量的概率分布。

该方法适用于矿床高度变异或储量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

三、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的应用1. 资源管理与规划:矿产资源评估可为矿业企业提供准确的资源数据,为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制定开采计划。

2. 投资决策:通过对矿产资源的评估和储量计算,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风险评估和回报预测,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3. 环境影响评价: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有助于预测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制定环保措施。

采矿业中的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方法

采矿业中的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方法

采矿业中的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方法在采矿业中,对矿产资源进行准确评估和储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评估和计算结果对于决策制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采矿业中常用的资源评估和储量计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一、资源评估方法1. 地质学方法地质学是资源评估的基础,通过对地质构造、地质历史和岩矿组合等的研究,可以初步确定矿产资源的潜在规模和潜力。

地质学方法主要包括地质测量、地质制图和地质样品分析等。

2. 矿产地质学方法矿产地质学方法主要通过系统的矿产地调查和矿产地评估,综合分析矿床的地质特征、产状、物性等因素,以确定矿产资源的储量分布和可采性。

矿产地质学方法包括地质勘探、矿石取样和矿床评估等。

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在资源评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采集大量的矿产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矿产资源进行估计和预测。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多元回归分析、高斯模型和变异函数模型等。

二、储量计算方法1. 传统储量计算方法传统的储量计算方法主要依据地质调查和采矿工程测量数据,通过确定矿石体积和附着量,结合矿石的平均品位和开采率等因素,计算矿床的储量。

传统储量计算方法包括岩层法、横断面法和等面积法等。

2. 数学统计储量计算方法数学统计储量计算方法是基于大量的统计和数学模型,利用样本数据对整个矿床的储量进行推断和估计。

这些方法可以考虑不均质性、空间变异性和采矿工艺的因素,提高储量计算的准确性。

常用的数学统计储量计算方法包括克里格插值法、逆距离权重法和地统计学方法等。

3. 3D建模储量计算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3D建模储量计算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矿体进行三维建模,结合地质、测量和统计等数据,可以准确计算矿床的储量分布和可采量。

这些方法具有空间分析能力和可视化效果,有助于资源评估和决策制定。

三、结论资源评估和储量计算是采矿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地质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3D建模等技术手段,可以准确评估和计算矿产资源的潜力和储量。

矿产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 法等等。

(一) 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1. 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 2. 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3. 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块段 编号 资源储量级别 块段 面积 (m 2)平均厚度(m ) 块段 体积 (m 3)矿石体重(t/m 3) 矿石储量(资源量) 平均品位(%) 金属储量(t ) 备注123 45678910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 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一、储量级别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个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三) 制定品位指标的方法
1.类比法(经验法): 根据现有类似矿床实际生产的品位指标和有关统 计资料分析对比确定的方法。
适用条件:
• 有用组分简单,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不复杂的矿床; • 急待建设,来不及取得试验资料的小型矿山
• 详查阶段计算储量时应用
优缺点:
优点:简单,节省人力、时间。
缺点:选取的指标难以准确。
2)基础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 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 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 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 经济基础储量 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即经预 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属于经济的,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扣除 之后为储量)。 又可分为3个类型,与储量中的3 个类型呈对应关系,探明的 (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 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 (一)矿床工业指标的概念和内容 •1
• 矿床工业指标,简称工业指标,它是指在现行的技术 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 件所提出的要求,即衡量矿体是否具有开采利用价值 的综合性标准。 • 它是圈定矿体和计算资源储量所依据的标准。也 是评价矿床工业价值、确定可采范围的重要依据。。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 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 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
– 矿体圈定及块段划分 –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 储量计算方法 – 储量精度估计及其评价方法
一. 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1.资源及储量的地质研究可靠程度 我国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17766-1999)中,则分为勘探、详查、普查和 预查4个调查阶段。相应的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 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编码依次为1,2,3,4。 2.矿床技术经济研究程度 可行性研究(1)预可行性研究(2) 概略研究(3) 3.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 经济的(1);边际经济的;(2M)次边际经济的 (2S);内蕴经济的(3);经济意义未定的(?)

矿石分类与储量计算

矿石分类与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的原则和要求
原则
储量计算应遵循客观、准确、可验证的原则,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要求
储量计算过程中,应充分收集地质资料,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和分析,采用科 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
储量计算的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传统方法基于几 何学原理,通过测量矿体的三维尺寸来计算储量;现代方法 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结合地质统计学等 方法进行储量估算。
露天开采
溶浸采矿
通过剥离覆盖层,将矿石从地表开采 出来。这种方法适用于埋藏较浅的矿 石。
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将矿石中的有价 成分溶解,然后回收。这种方法适用 于低品位矿石。
地下开采
通过挖掘矿井和巷道,将矿石从地下 开采出来。这种方法适用于埋藏较深 的矿石。
矿石的加工和利用技术
破碎和磨碎
将大块矿石破碎成小块,再将小块矿石磨碎成粉 末。这是选矿和冶金处理的第一步。
能源矿床分类
根据矿石的能源价值进行 分类,如煤、石油、天然 气等。
02
储量计算基础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储量计算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储量计算是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确定矿床中可采矿石的数 量,为后续的采矿和选矿设计提供依 据。
意义
储量计算的结果直接影响到矿山企业 的投资决策、生产计划和经济效益, 是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选矿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矿石中的有价成分分离出 来。常用的方法有重选、浮选、磁选和电选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冶金处理
将选矿得到的精矿进行高温熔炼或化学处理,提 取出有价金属。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矿产资源评估和储量计算是采矿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对于决策制定、投资评估和资源管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采矿业中矿产资源评估与储量计算的方法和流程,并介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矿产资源评估的方法与流程1. 采集数据在进行矿产资源评估之前,首先需要采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化学等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矿石的成分、品位、分布情况以及矿床的地质特征等。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地质勘探、钻探、实验分析等方式进行。

2. 数据整理与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处理,以便于后续的评估工作。

数据整理包括数据的统计、分类和编码等,数据处理则包括数据的清洗、校验和插值等。

通过整理和处理,可以得到一组完整、准确的数据,为后续的评估工作提供基础。

3. 资源分类根据矿石的性质和品位,将其分为不同的资源类别。

矿产资源的分类可以根据金属或非金属矿石、不同的成矿类型等来进行。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资源的性质和特征,并为后续的储量计算提供参考。

4. 资源评估资源评估是根据已有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对矿产资源进行定量的评价。

资源评估工作需要运用各种数学和统计方法,包括概率统计、空间插值、回归分析等。

评估的结果通常以资源量的形式呈现,包括可探明储量、可能可探明储量和推测储量等。

5. 资源报告编制完成资源评估后,需要将评估结果整理成资源报告。

资源报告应包括资源的分类、评估结果、数据来源和评估方法等。

资源报告通常由专业人员编制,且需遵守相应的国际或行业规范。

二、矿床储量的计算与估算1. 储量计算方法矿床储量的计算是根据已知的地质数据和资源评估结果,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推算。

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包括容积法、堆积曲线法和三维建模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矿床的地质特征和资源评估结果进行的。

2. 储量估算的准确性控制储量估算的准确性对于采矿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控制储量估算的准确性,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同时考虑到地质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一、矿体厚度计算1、单工程矿体厚度a 、真厚度m :m =L(sinα·sinβ·cosγ±cosα·cos β)或 m =L(cosθsinβcos γ±sinθcosβ)式中:m ——矿体真厚度;L ——在工程中测量的矿体假厚度; β——矿体倾角;α——切穿矿体时工程的天顶角(工程与铅垂线的夹角);θ——工程切穿矿体时的倾角或坡度(工程与水平线的夹角)。

γ——工程方位角与矿体倾斜方向的夹角。

注:上列两式中,凡工程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相反时,此处用“+”号,反之用“-”号。

b 、水平厚度m s : m s =m/sinβ c 、铅垂厚度m v : m v = m/cosβ2、平均厚度a 、算术平均法如果揭露矿体的勘探工程分布均匀、或者勘探工程分布不均匀,但其厚度变化无一定规律时,块段或矿体的平均厚度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nmnm m m n∑=++=21cp M式中:M cp ——平均厚度;m 1、m 2……m n ——各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

n ——控制工程数目。

b 、加权平均法当厚度变化稳定并有规律的情况下,如果勘探工程不均匀时,平均厚度应用各工程控制的长度对厚度进行加权平均:nm l l l l m l m l m nnn ∑=++++=212211cpM式中L 1、L 2……L n ——各工程控制长度(相邻工程间距离各一半之和)。

二、平均品位的确定1、单项工程平均品位计算a 、算术平均法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取样的情况下,若样品长度相等,或不相等,但参予计算的样品较多,且样品分割长度与品位间无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尽可能的使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品位:nn∑=+++=C C C C C n21cp式中:C cp ——平均品位;C 1、C 2……C n ——各样品的品位; n ——样品数目。

b 、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采样的情况下,若样品分割长度不等,且样品数量不多或分割长度与品位之间呈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以取样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LCL L L L L C L C L C C 212211cp nnn式中:C 1、C 2、……C n ——各个样品的品位;L 1、L 2、……L n ——各个样品的分割长度。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是在矿产勘探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计算,是评价矿产资源的量化标准。

它以定量的方式表达矿床的可采资源,反映矿床的实际储量情况,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正确准确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规划,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矿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基本原理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是根据具体矿产资源情况,结合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按照国家规定的储量分类标准,采用均差法、编制分析法、统计比例法、基础数据法、抽样法等综合计算的结果性的评价方法,通过能源估算、可采容量估算以及具体矿床经济效益评价,定量计算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

计算步骤(1)源勘探结果调查。

根据相关的资料来收集每一个矿产资源的勘探及状况,主要包括:资源种类、结构形态、矿物特征、找矿概率、储量及储量率、埋藏特征等。

(2)择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有很多计算法则和方法,其中主要有:均差法、编制分析法、统计比例法、基础数据法、抽样法。

需要根据具体矿床的情况,选择比较合适的方法或法则,以适应不同矿床状况。

(3)立矿床经济效益评价模型。

建立经济评价模型处理矿床经济效益评价,该模型应考虑到全部经济因素,如:矿产资源种类、储量大小、埋藏条件、采掘条件、经济指标等。

(4)源估算和可采容量估算。

根据矿床勘探情况,结合声纳定位、地质测量资料,估算矿床可采资源的能源和可采容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采掘方案。

(5)制计算结果。

根据以上步骤,按照国家发布的储量分类标准,结合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编制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结果。

结论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是评价矿产资源的量化标准,它需要从各方面考虑矿床的情况,采用多种计算法则和方法,结合经济效益评价模型,进行定量计算求出具体的结果,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助于矿业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是矿产勘探分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计算中心。

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及类型条件几何图形法储量计算的原理和一般

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及类型条件几何图形法储量计算的原理和一般

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几项工业指标是: 1)边界品位: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 作为区分矿与非矿的分界标准。 它直接影响着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矿石平均品位的高低、矿石与金属 储量的多少。它一般界于尾矿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 2)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对工业可采矿体、块段或单个工程中有用组分平 均含量的最低要求,亦即矿物原料回收价值与所付出费用平衡、利润率为 零的有用组分平均含量。 它是划分矿石品级,区分工业矿体(地段)与非工业矿体(地段)的分 界标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业矿体边界特征和储量的多少。它常高于边 界品位,在圈定矿体时,往往与边界品位联合使用。 3) 最小可采厚度,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单层矿 体的最小厚度。原是区分能利用储量与暂不能利用储量的标准之一。 4)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允许夹石厚度)是指在储量计算圈定矿体时,允 许夹在矿体中间非工业矿石(夹石)部分的最大厚度。 大于这一厚度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小于(等于)此厚度的夹石则合并于 矿体中连续采样计算储量。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10
5.6.4
矿体圈定
(一) 矿体边界线的种类 零点边界线:矿体尖灭点的联线。 一般情况下,它与矿体自然边 界(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或外边界线一致,表示各矿体大致分布范 围。 可采边界线:是指可供开采利用的矿体(矿块或块段)边界线 内边界线:连接边缘见矿工程所形成的边界线,表示由勘探工程 外边界线:用外推法确定的矿体边界线,表示矿体的可能分布范 围;它与内边界线间的储量的可靠程度要低于内边界线范围内的储量。 资源储量类别边界线:以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圈定,表示不同类别资 源储量分布范围的边界线。 自然(工业)类型边界线—以矿石自然(工业)类型划分标准确 定的边界线。 工业品级边界线—在能分采矿石工业类型边界线内,以工业品级 划分标准确定的边界线。

矿产资源分类体系与储量计算

矿产资源分类体系与储量计算

第十二讲矿产资源分类体系与储量计算要点:1)理解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工业指标等相关概念;2)新旧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的内容与对比;3)工业指标的内涵4)储量计算方法与过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矿床工业指标类型以及相关确定的方法;重点掌握新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块断法储量计算的方法与过程。

1 旧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体系1.1 相关概念1)矿产储量:简称储量。

指已被地质勘探工程(探槽、井探、钻孔)揭露的并已基本控制的矿产资源的蕴藏量。

包括两部分:探明储量和远景储量。

2)探明储量:指地质勘查达到一定探矿工程控制程度,经过计算得到的储量。

包括:A+B+C+D3)远景储量:是指有一定勘探工程控制,但达不到D级储量条件的那一部分经过计算得到的储量。

4)预测储量(资源量):是基于一般地质知识和理论推测存在的资源(推测储量)。

5、表内储量:又称可利用储量。

是指符合当前的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和相关法规、政策,可以被工业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

6、表外储量:是指不符合当前的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和相关法规、政策,暂时不能被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

或因品位偏低,或因厚度偏小,或因开采条件复杂,或因外部条件不允许,或因工业加工技术未解决等。

7、可采储量:指能利用储量中(表内)扣除开采、设计损失的那部分储量后,可以实际经济开采的那部分储量。

1.2 分类依据地质可靠程度:主要指可度量的工程控制程度。

i)矿体外部形态要素(形状、产状、空间位置)的控制与研究程度ii)矿体内部结构要素(矿石类型、品级、品位变化及夹石种类产出特征、分布)的控制和研究程度;iii)对影响和破坏矿体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控制和研究程度。

1.3 固体矿产储量的分类分级分类:两类:表内储量、表外储量分级: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五级:A级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的,其矿体形态、产状、空间位置及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品级等均准确控制或完全确定,可以作为矿山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

B级储量:详细控制矿体的构造、形状、产状及空间位置,对矿石类型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经确定的、对破坏矿体的地质构造、岩浆岩体和夹石分布已基本查明的矿产储量,也是在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

第八章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第八章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 当矿床主要用水平坑道勘探时,它是水平断面法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主要图件。
• 一般比例尺1∶500—1∶1000(图8-3)。
• 图8-3 矿体水平断面图
第八章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 (三)矿体垂直(纵)、水平投影图
• 矿体纵投影图是在与矿体延长方向(走向)平 行的垂直或水平投影面上表示矿体内各类储量与 矿石品级分布和工程控制程度。
• 例如在确定氧化带与原生带的边界时,必须考虑 氧化带和原生带的界线主要是地下水位控制着, 而地下水面在较短的距离内可以视为水平的,因 此其边界正确的划法应是水平的。
第八章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 (四)储量类别边界线的圈定 • 即按不同储量类别条件所圈定的界线,例如储量、
基础储量和资源量的分界线。 • (五)内边界线与外边界线 • 内边界线是矿体边缘见矿工程控制点连接的界线,
第八章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 第一节 矿产资源/储量单位及工业指标
• 一、矿产资源/储量单位
• 矿产资源/储量的单位,对于不同矿产往往不同,还有 重量和体积单位之分。多数矿产以重量计算,通常单位 为吨(t),如黑色金属(铁、锰、铬)、一般非金属 (磷灰石、钾盐、石棉等)、稀有分散元素(铌、钽、 锗等)、一般有色金属(铜、铅、锌等);稀少的贵金 属(金、银等)常以公斤(kg)为单位;一般建筑材料、 石英砂等非金属矿通常只计算体积,单位为立方米 (m3)。
• 厚度大于或等于这一指标的夹石,应予剔除,反 之,则合并于矿体中连续采样估算储量。
第八章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 第二节 矿产资源/储量边界线的圈定
• 和资源/储量估算图纸
•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是在矿体的一定界线内进行 的,故在估算之前,须在资源/储量估算图纸上 按工业指标圈出这些资源/储量边界,将矿产资 源/储量估算的范围确定,这项工作称为矿产资 源/储量边界的圈定。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矿产资源储量是指地下含有经济利用价值的矿石或矿床的总量。

确定储量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基本原则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通常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定义确定性:储量计算应严格以定义矿床的质量和数量为基础,不应含糊或模糊。

2.可量度性:储量应可量化为具体的数字,方便计算和比较。

3.可靠性:储量计算应基于充足、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4.透明度:储量计算过程应透明,以便其他人能够验证和复制计算结果。

储量计算的步骤储量计算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矿床描述:对矿床进行详细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描述,包括矿床的空间分布、形状、规模和矿石性质等。

2.样本采集:通过采集矿床的岩石、土壤或矿石样本来获取有关储量的信息。

采样应具有代表性,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样本分析: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岩石化学成分、矿石品位等。

分析结果将用于计算储量。

4.储量计算:根据采样数据和统计方法,计算矿床的储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体积法、重量法和金属当量法等。

5.储量分类:根据储量的可信程度和经济可开采性,将储量分为不同等级,常见的分类包括proved reserves、probable reserves和possible reserves等。

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1. 体积法体积法是最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矿床的几何形状和岩石的平均密度,通过测量矿床的体积和岩石的平均含量来计算总储量。

计算公式如下:Total reserves = Volume of deposit × Average grade2. 重量法重量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特别适用于黑色金属矿床等。

该方法基于岩石或矿石的平均密度和岩石或矿石的平均品位来计算总储量。

计算公式如下:Total reserves = Total weight of deposit × Average grade3. 金属当量法金属当量法是用于计算多金属矿床的储量的一种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引言矿产资源是地球上蕴藏着的珍贵财富,对于各国经济和工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矿产资源储量作为国家或地区宝贵的经济资源之一,对于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矿产资源储量的定义、分类、评估方法以及全球常见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

矿产资源储量的定义矿产资源储量是指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并具有开采经济价值的部分数量,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通常包括矿床地质矿物学特征、规模、品位和成矿条件等内容。

储量的确定能够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矿产资源储量按照其性质和开采状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探明储量、潜在储量和预测储量。

探明储量是指通过勘探工作获得了确切数据并具有相当确定性的储量,潜在储量是指未来可能继续勘探和开发获得的储量,预测储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模型和计算等方法预测获得的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方法评估矿产资源储量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地质勘查、地质模型建立、资源量计算和投资审查等。

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着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全球矿产资源储量情况全球各国的矿产资源储量悬殊巨大,其中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等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储量。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或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相对较少。

全球矿产资源储量的分布不均衡,国家之间的资源竞争日益激烈。

结论矿产资源储量是地球上的珍贵财富,对于国家的经济和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评估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储量,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国能够共同努力,合作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实现共赢发展。

第六章矿产储量计算

第六章矿产储量计算
一、表面为平面的矿体 (多面体)
V H (m M 4P) 6
二.表面为曲面的矿体
1.梯形公式
vi
Si
Si1 2
h
V
vi
h S0 2
S1
S2
Sn1
Sn 2
两个断面面积相差超过40%
2.棱台公式
v S1 S2 S1S2 h 3
3.抛物线公式
h v 3 (S1 4S2 S3 )
§6—4 面积的确定
平面面积的确定 1.透明点格纸法
2.透明平行线纸法
3.求积仪法
求积仪系列
QCJ-2A型 QCJ-2000型
QCJ-2A型数字式求积仪
最大测量 范围:ຫໍສະໝຸດ 宽300mm长 度不限的图 形
相对误差: ≤±0.3%
显示方式:
六位LCD显 示
重量:
0.75kg
尺寸:
250×160× 45(mm)
❖ 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 价。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 究提供决策依据。进行这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 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 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 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预可行 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 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各项参数,且论 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 远景储量 找煤报告提交,经储量审批机关 批准的储量,为D级。供作煤炭远景规划的 依据。
❖ 普查储量 普查报告提交,经储量审批机 关批准的储量,为c十D级。其中c级—般不 应少于20﹪一30﹪。
❖ 详查储量 详查报告提交,经储量审批机关 批淮的储量,为B十C十D级。其中,B十c 级一般不应少于70﹪,B级一般为20﹪一 30﹪,并分布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讲矿产资源分类体系与储量计算要点:1)理解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工业指标等相关概念;2)新旧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的内容与对比;3)工业指标的内涵4)储量计算方法与过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矿床工业指标类型以及相关确定的方法;重点掌握新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块断法储量计算的方法与过程。

1 旧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体系1.1 相关概念1)矿产储量:简称储量。

指已被地质勘探工程(探槽、井探、钻孔)揭露的并已基本控制的矿产资源的蕴藏量。

包括两部分:探明储量和远景储量。

2)探明储量:指地质勘查达到一定探矿工程控制程度,经过计算得到的储量。

包括:A+B+C+D3)远景储量:是指有一定勘探工程控制,但达不到D级储量条件的那一部分经过计算得到的储量。

4)预测储量(资源量):是基于一般地质知识和理论推测存在的资源(推测储量)。

5、表内储量:又称可利用储量。

是指符合当前的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和相关法规、政策,可以被工业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

6、表外储量:是指不符合当前的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和相关法规、政策,暂时不能被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

或因品位偏低,或因厚度偏小,或因开采条件复杂,或因外部条件不允许,或因工业加工技术未解决等。

7、可采储量:指能利用储量中(表内)扣除开采、设计损失的那部分储量后,可以实际经济开采的那部分储量。

1.2 分类依据地质可靠程度:主要指可度量的工程控制程度。

i)矿体外部形态要素(形状、产状、空间位置)的控制与研究程度ii)矿体内部结构要素(矿石类型、品级、品位变化及夹石种类产出特征、分布)的控制和研究程度;iii)对影响和破坏矿体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控制和研究程度。

1.3 固体矿产储量的分类分级分类:两类:表内储量、表外储量分级: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五级:A级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的,其矿体形态、产状、空间位置及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品级等均准确控制或完全确定,可以作为矿山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

B级储量:详细控制矿体的构造、形状、产状及空间位置,对矿石类型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经确定的、对破坏矿体的地质构造、岩浆岩体和夹石分布已基本查明的矿产储量,也是在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

C级储量:(1)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空间位置已基本控制;(2)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分布已基本确定。

(3)破坏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破碎带、褶皱构造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D级储量:用系统勘探控制的储量;C级块段外推的储量;对复杂类型的矿床,用较密工程勘探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

E级储量:已经过探矿工程证实矿体(层)存在,但达不到D级储量条件的为E级储量。

1.4 主要弊端1.在分类概念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无法进行国际对比。

2.在分类依据上,强调地质可靠程度,把经济意义放在次要地位。

3.各级储量比例的要求不符合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规律。

4.不同类的固体矿产标准不统一。

5.勘探类型的确定因素,矿种间有差异。

2 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体系2.1 分类依据1 地质可靠程度:主要指可度量的工程控制程度。

i)矿体外部形态要素(形状、产状、空间位置)的控制与研究程度;ii)矿体内部结构要素(矿石类型、品级、品位变化及夹石种类、产出特征、分布)的控制和研究程度;iii)对影响和破坏矿体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控制和研究程度。

2 可行性(技术经济)研究程度3 开发经济意义2.2 分类方案按地质勘查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两大类查明矿产资源: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其形态、位置、产状、规模、品位、质量、数量已经查明。

潜在矿产资源:指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型类比的那部分资源量。

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将查明的矿产资源进一步划分为推断的资源、控制的资源和探明的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称之为预测的资源。

推断的: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自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其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控制的:是指在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已基本圈定,矿石质量、品位已基本查明,矿体的连续性及开采技术条件基本确定,其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探明的: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已经圈定,矿石质量、品位,矿体的连续性及开采技术条件均已详细查明,其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依据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概略研究: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预可行性研究: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 /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按照经济意义划分,将查明矿产资源又可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

经济的是指矿产的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阶段)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它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

或在政府补贴或其它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次边际经济的是指在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后方能变成经济的。

2.3 分类体系表中所用编码(111—334)说明: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l=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后的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111)是指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后可实际开采的数量。

预可采储量(121)是指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后的可采部分。

基础储量:是查明的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指在地质可靠程度上是探明的或控制的、同时在经济意义上是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查明矿产资源的那部分。

或者说是经详查或勘探且经过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其经济意义是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查明的矿产资源。

根据地质勘查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其经济意义,基础储量又可以:A、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lb);C、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2M11);D、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E、控制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2b);F、控制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资源量:查明的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是指仅经过概略研究推断的矿产资源或虽经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但其经济意义在边际经济以下(包括次边际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的探明的或控制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资源量有以下几种类型:A、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B、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C、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D、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E、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F、推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另外,潜在资源即预测的资源量(334)?3 新、旧储量分类体系对比1)分类标准的对比新分类标准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和矿产资源的经济意义来划分储量和资源量的类别,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的本质要求。

地质工作程度是基础,没有一定的地质工作,就不可能揭示矿体的存在,也不可能进行可行性评价,更谈不上矿床的经济意义。

2)分类体系比较3)新、旧标准下储量分类与勘探阶段4)新分类标准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影响A 、新的分类标准强调矿产资源的经济意义,把对矿产资源的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改变了过去只片面强调地质工作程度的分类办法。

要求提交的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同时包括可行性评价的内容。

B、新的分类标准不再作为验收地勘单位地质工作任务的标准,而是国家作为统计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标准。

为探矿权人进行矿权转让,提供了统一市场尺度。

C、探矿权人在新的分类标准出台后,有更大的自主权。

探矿权人是否进行勘探,是否进一步进行勘查以及对勘探网度的安排,取样和布点,采取何种勘探手段,都具有完全的决策权。

4 储量估算4.1 储量估算的一般过程1)资料的全面收集、检查与核对2)确定矿床的工业指标3)图件的制作与矿体圈定4)选择储量计算方法5)块段划分与参数的确定(包括工业指标)6)储量计算(不同方法计算、误差分析)7)编写矿床储量报告4.2 矿床工业指标概念:是指在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即衡量矿体能否为工业开采利用的规定标准。

是矿体圈定和储量计算的依据标准。

分类:第一类:与矿石质量有关的;第二类:与地质体厚度有关的;第三类:其他的。

常用的工业指标:(1)边界品位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作为区分矿与非矿的分界标准。

它直接影响着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矿石平均品位的高低、矿石与金属储量的多少。

(2)最低工业品位或称为最低可采品位,是指工业可采矿体、块段或单个工程中有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限。

它是划分矿石品级,区分工业矿体(地段)与非工业矿体(地段)的分界标准之一。

只有矿体的或块段的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时,才能计算工业储量。

若矿体或块段的平均品位达不到工业品位,则该块段的储量称为表外储量。

(3)最低可采厚度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对具有开采价值矿体(矿层、矿脉等)的最小厚度(真厚度)要求。

(4)夹石剔除厚度是指矿体内可以圈出并在开采时可以剔除的夹石(非工业矿石)的最低厚度标准。

若夹石小于此指标,则不予剔除而和矿石一样对待;否则,此夹石应单独圈定处理,计算储量时,则不能参与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