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
我个人粗浅的理解,生成大致可分为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内容的生成和教学过程的生成三大类。
教学目标的生成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与活动统一,它先于行动而且于行动之中产生;生成性目标强调的不是具体、细致的行为目标,而是一般的概略性目标,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宏观把握,并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调整。
教学内容的生成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是在已有经验与新信息不断作用逐渐生成的。
教学过程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等随时会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结合具体的教学场境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预定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并根据执行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不断修正和改变教学方案,或依据教学现场的实时特点而动态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具有互补性。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非常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而缺乏活力的。
“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必须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预设与生成既然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那么我们在预设时就不能不考虑生成的空间,在生成的过程中也不能只顾生成而不关注预设的目标。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精选教育文档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生成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项重要教学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它强调教学不是封闭的、单向的、静态的传递与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充满对话和交流、具有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的过程,但是,教学又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学的预设性和生成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根本上明白什么是生成性问题、课堂教学当中为什么要生成、生成的价值意义何在。
在此基础上, 才能对如何对待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生成性问题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指的是教师生成的问题,它包括两种情况: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或学生无意说出的、但是学生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亮点加以放大,主动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目标或者方式;学生存在困惑、认知冲突的时候教师要主动生成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其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点拨,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发展。
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师在什么时候主动生成问题来促进教学过程和学生认知的发展。
这和古人所讲的“不愤不启、悱不发”具有不谋而合之意。
其二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的问题,这就关系到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生成的问题,即学生生成的问题很有价值意义,教师要接应,如何接应,接应之后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学生生成的问题教师不打算接应,怎么处理?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判断哪些问题该接应,哪些问题不该接应?这两个核心问题也是老师们最大的困惑。
不管是教师主动生成的问题还是予以接应的学生的问题,都要能够在深层次上引发思考,同时这种思考也不是无止境的,要给学生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生成问题并且认真对待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社会性建构(问题的解决一般是通过讨论而解决的)而获得的知识对于个人来说更具有意义,并且还可以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问题的能力,可以体现对学生生命的关爱;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
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生成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强调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师生对话、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研究过程,优化研究效果。
与传统教学不同,生成性教学更为关注教学过程,认为学生的发展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生成性教学的含义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
它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动态、多样化、提升的教学方法,相对于预设式教学而言,更强调研究的自主构建和教学的动态生成,是对“接受性”和“预设性”的一种批判和超越。
在实施生成性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行为,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要获得和养成,更要注重过程的体验,追求在活动过程中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如以问题为纽带的研究、情境化研究、过程体验性研究、综合活动性研究、实践应用性研究、建构性研究、反思性研究等,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认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时,需要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
生成性教学并不是完全否定预设式教学,而是在预设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
预设式教学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方式,但要注意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构建和教学的动态生成,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因此,生成性教学是对预设式教学的补充和修正,是一种更加全面、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是生成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科知识的融合,将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营造生成性的教学氛围。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和创造性思考,与教师共同构建知识,实现自我发展。
本文将首先介绍生成性教学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学生主体性、互动性、情境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成性教学设计,包括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和实施步骤,以期为教师在实践中运用生成性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生成性教学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
二、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动态性:生成性教学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态性,认为知识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建构的。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实践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主体性: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互动性:生成性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过程,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和观点。
这种互动不仅限于师生之间,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情境性:生成性教学强调学习内容与真实情境的联系。
教师通过设计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评价的多元化:在生成性教学中,评价不再是单一的成绩评定,而是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
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生成性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探讨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二、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特点1. 学生主体: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
2. 互动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核心。
3. 创新性:生成性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实践性:生成性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个性化:生成性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问题情境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例如,在教授《红楼梦》时,教师可以提出:“如果你是贾宝玉,你会如何处理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成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络资料等,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2)设计学习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 互动交流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堂辩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评价与反思生成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进行反思。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一、概述1. 简述生成性教学的概念生成性教学是一种灵活、动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合作,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话、交流、反思等方式,不断生成和深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从而实现知识的生成和转化。
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学习资源和情境。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促进知识的生成和共享。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和创新发展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生成性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生成性教学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与深远的意义。
它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倡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反思和创造,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生成性教学有助于构建开放、包容、多元的课堂文化。
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参与者,他们共同参与到课程的构建和创造中,形成了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课堂氛围。
这种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生成性教学还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
生成性教学理念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生成性教学理念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一、生成性教学理念的内涵生成性教学理念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生成性教学理念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当创设有利于学生生成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情境和环境,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生成性教学理念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自己的学习体验,实现个性化发展。
生成性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提倡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片面追求结果。
生成性教学理念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多元化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当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寻找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高中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其特点主要包括:语言知识量大、学习内容丰富、学科的综合性强、学生的学习压力大等。
高中英语课程设计较为丰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素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信息获取和表达、跨文化交际等。
高中英语教学的学生群体普遍学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对学习效果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1. 情境创设生成性教学理念主张通过创设情境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选取一篇鲜活有趣的课文,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英语的生活气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此次出差北海,有幸观摩了几节区内外同行的现场课,聆听了来自华南师大历史系的黄牧航教授的报告,收获很大,感想很多,选取几点记录如下。
此次学习观摩的关键词是“课堂生成性教学”,何谓生成,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Wittrock,1986),它属于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这样的课堂要求教师对课堂要有预设,但又要求教师的预设是弹性的,开放的,在实施过程中是允许甚至必须有学生参与的空间的。
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应该是积极创设知识学习的情景,尽量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真实情景的辅助和催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持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是学习的伙伴,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了学习的过程之后,原来预定的教学内容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融入了自己的经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实现教学相长。
此次观摩的几节现场课都体现了这一点,用课改的词汇来形容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上时间还给学生两节初中现场课,一节《戊戌变法》、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师处理得相当大胆,学生在课堂上唱起主角,他们先是分组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预设),然后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让他组同学帮助解决。
这些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生成的了,是非预设的。
从两位教师的设计来看,非常好的诠释了“课堂生成性教学”一词,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课堂成为了学生的舞台,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相当有深度,抓住了这节课的中心,如果再能由学生来回答解决,那这样的一节课真可谓“圆满”了----- 课改理念尽体现,学生不但得到了思维表达等诸多方面的锻炼,还实实在在得到了知识。
在课后的点评中,学者专家的发言也明确表示了对这几节课的褒奖------ 生成的,学生为主体的,体现了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关注的课堂啊等等。
课堂教学的动态性与生成性
课堂教学的动态性与生成性课堂教学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课堂教学的动态性与生成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动态性指的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变化性,生成性则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思考和知识生成能力。
这两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学习效果。
首先,动态性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进行灵活应对,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和生气。
学生们对于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也更容易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其次,动态性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课堂上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这种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有利于学生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另外,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生成能力,而非仅仅是传授知识。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见解和认识。
这种知识的生成和创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综合以上,课堂教学的动态性与生成性是相辅相成的。
动态性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则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生成能力。
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活力和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动态性与生成性的结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其全面发展。
所谓生成性课堂教学
所谓生成性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因此,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
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充满活力。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而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生成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生成性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媒介进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实现生成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效果。
本文就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案例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以供同行参考。
案例背景:老师执教的课目是湘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材《旋转卡》。
本课旨在利用视觉瞬间感受,让学生在厚纸片的两面画或贴出两个相关联的画面,并穿上绳子制成旋转卡,在拧转绳圈再使之快速旋转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卡片两面的图案融合成有趣的动态画面效果。
其中“两个画面的连接是否巧妙、有趣是旋转卡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卡片的正反面的画面内容相关联”是本课教学难点,为了解决此教学难点,执教人进行了精心的课堂预设:课前老师制作了一个自认为不具相关联的教具(猫与鱼缸相关联,狗与鱼缸不相关联),即卡片正面的画面是一只小狗,反面的画面是一个装有一条鱼的鱼缸。
目的是想从“预设的不美”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设计了一个提问“此张卡片美不美?”。
为了达到预设目标“不美”。
老师在制作教具时有意将卡片没有着色。
设想以此为重点进行引导,从而解决本课学习的难点。
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意外而精彩的生成。
老师边转动卡片边提问:“同学们,老师在旋转这张卡片时,你们觉得美不美”?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答到:“美”。
课堂教学的生成性20130922
故事——渔夫的故事
启示
预设过了头,就影响课堂 的生成。人生也是一样的,有 的人非要这样,非要那样,结 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就像这个 故事中的渔夫。
故事——教学实际
有一位非常年轻的小学数学教师,他说:“我通过思索自 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现以前自以为成功的教学是那样的误 人子弟:为学生设置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规划好教学过 程,想好切人点,设计好问题,一步步地把学生往里边引, 最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发言的学生十分窘迫,老师并没有急于否定,而是耐心地问 他:“很难用语言来表述,是吗?那就把你的想法画在黑板上。”
案例:4个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面 积一定是4平方米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
第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权利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有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 (2)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 (3)质问、怀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
而另一位教师则是这样处理的:“请知道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同学
举一下手。”全班竟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从书上看来的。”
“那么大家知道书上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 “不知道”。
这时教师及时肯定:“大家说的结论是正确的,你们能提前预
习,非常好!可是却不知道这个规律是如何得出的,想不想自己动手 设计几个方案,来验证结论?”“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 “接下来,可以几个人组成学习小组合作验证,看哪个小组能最先 证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教师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验证,在此基础上,组织 学生逐步概括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案例:《朝发白帝城》
生l:白帝城在哪里? 生2:诗人为什么从白帝城出发,他要去哪里? 生3:千里江陵怎么一日就能“还”? 生4:“轻舟”到底是什么“舟”? 生5:既然那么快,怎么还能数山有几重呢? ……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
我个人粗浅的理解,生成大致可分为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内容的生成和教学过程的生成三大类。
教学目标的生成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与活动统一,它先于行动而且于行动之中产生;生成性目标强调的不是具体、细致的行为目标,而是一般的概略性目标,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宏观把握,并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调整。
教学内容的生成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是在已有经验与新信息不断作用逐渐生成的。
教学过程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等随时会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结合具体的教学场境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预定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并根据执行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不断修正和改变教学方案,或依据教学现场的实时特点而动态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具有互补性。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非常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而缺乏活力的。
“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必须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预设与生成既然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那么我们在预设时就不能不考虑生成的空间,在生成的过程中也不能只顾生成而不关注预设的目标。
课堂生成
课堂生成的探索生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根据学生自身的经验产生对文本、对事物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所生成的新的资源。
这种以生成为手段的教学模式视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由学生自己来探究、来发现、来解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的火花能在教师巧妙地点击下不断燃烧,那么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就会呈现鲜活的文化氛围,这样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课程的学习。
这种教学理念提出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现今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更是落实课改的一个重头戏。
就现有的高中课堂来说,表面似乎师生互动得很热闹,就其实质而言,还是没有超越原有的教学模式,依然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甚至为了达到与“高考考纲”相融的目的,教师人为地对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加以固定。
这种“遵纲式”的教学设计自然就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
针对现状,就如何更好地促进生成性教学,笔者将从实际教学出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树立观念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学只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多采用传授新知、巩固已知、培养技能的途径和方法。
而新课程的改革,侧重于情感的培养、过程的优化、人格的健全、创造力的开发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学习。
而生成性教学的前提也必须在思想上彻底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观念,才能在课堂上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确定现场教学方法,促成课堂生成。
二、做一个新型的预设者有一则公益广告,画面是一个小女孩在放风筝。
生成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
生成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的。
各级各类教学,总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对象进行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师还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风格,形成一定的教学套路。
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学的生成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
纵观国内外关于生成性教学的理论成果,可以对生成性教学作出这样的界定: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的生成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它认为教学是一个焕发师生生命活力、关注生命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过程;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它指的是教学活动不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方案,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把教学中人的、物的、精神的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师生的对话与建构,生成鲜活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流程和教学附加价值的过程。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生成性教学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坚持以师生生命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强调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教学内容;倡导师生对话与建构的教学过程;重视挖掘与利用鲜活的教学资源;凸显处理“突发事件”的教学智慧。
一、坚持以师生生命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人们往往把生命的认知功能同生命的整体分割开来,把完整的生命体当作认知体来看待,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看成是特殊的认知过程,由此,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师生的生命力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生成性教学主张从生命的高度审视教学,把教学看成是师生生命存在方式,是一个流动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
因此,单一的模式只会扼杀生命活力。
体现生命性的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开放性的师生的生命发展过程.同时,要使教学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发挥,使教学具有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力,这样的教学,就不应完全遵循线性逻辑秩序,而要允许跳跃式发展状况的存在;不应是个精确的控制过程,而要允许不确定性,甚至是错误的出现。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改变,而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生成性课堂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
生成性课堂是指学生通过活动和讨论,积极参与、探索和建构知识的教学形式。
而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成性课堂,开发和利用合适的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1.视频资源。
由于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感性认识较强,通过观看生动有趣的数学视频,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这些视频可以是游戏化的故事,可以是有趣的数学实验,还可以是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和数学相关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游戏资源。
数学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开发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游戏资源,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并通过游戏的互动性和挑战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数学游戏可以是数学谜题、逻辑推理游戏、数学棋类游戏等,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3.案例资源。
教学案例是生成性课堂中非常重要的资源。
通过教学案例和问题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激发他们的探究与思考能力。
教学案例可以包括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数学概念的具体场景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等,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其中蕴含的规律。
4.图表资源。
图表是生成性课堂中常用的学习资源之一。
通过制作各种形式的图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表达数学问题。
图表资源可以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图表,学生可以提高对数据的理解能力,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利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利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中使用有趣的视频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以前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对应的变化”。
课堂教学应突出其过程性,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现、应用过程中,在问题的分析探索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完成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效果。
而传统教学注重的是教学结果,也即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或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教学目标是如何达成的,则略去不管。
生成性教学则更为注重教学过程,它认为,教学的核心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一、生成性教学的含义“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
它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
所以,“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是一种提升的教学。
生成性教学也是相对于预设式教学来说的,与预设式教学的被动接受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构建,与预设式教学的静态预设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
能够说,“生成性”是对“接受性”的一种批判和超越,是对“预设性”的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教学的提出,是对教学教学理解深化的结果,同时也为现代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生成性课堂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行为新课程的目标达成,除了要求学习结果以外,还要求学习的过程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所以,新课程的教学应该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但仅要获得和养成,更要注重过程的体验,追求在活动过程中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上,除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以外,还应该使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如以问题为纽带的学习、情境化学习、过程体验性学习、综合活动性学习、实践应用性学习、建构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
这些方式不但使知识目标全面、有效地达成,还能够促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是一种全方位的生成。
(二)准确理解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
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预设性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都是课堂的基本属性。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它会随着课堂的生成而有效地调整,生成是预设的更高境界,它也会随着预设的注重而更加精彩。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需要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的基础上,依循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张弛及情感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各种水平的目的,让课堂教学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
(三)反思教学过程使生成价值最大化生成性教学同时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
课程开放了、生成了,就可能会出现一生成就乱等无序的状态。
持续地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反思,不但使学生的学习受到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实践中增强了对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自我意识,有效建立对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理解。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及调控自身的教学行为,并善于反思提炼、积极探索,教师既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又找到了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那么生成性课堂教学就能适时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生成性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构建(一)达成生成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是创造性活动,教学中存有很多没有被预料到的,没有被辨认出来的潜在目标。
它随情境、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个体的首创性的反应等因素的变化持续生成新的结果、新的标准,具有不可见性、不可控性和不可测性。
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上,知识已不再是终点而仅仅一个载体、中介或是桥梁。
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单一或者唯一的,而应该是丰富的、多元的。
以学习掌握知识为手段,通过一定的方法,经历必要的过程,最终达成培育一个良好生命所必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选择生成性的教学内容。
对于规定教材实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即时注重教学中生成的内容,是生成性教学观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具体体现。
新教材不再是预先规定好的,等待学生去学习的教学内容,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资源,这种资源的价值只有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动态地生成,离开了学生富有个性的参与和体验,教材内容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对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依据自身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知识实行选择、重建和整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知识。
同时,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也要经过自己的个性化重组,使其成为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知识。
知识的生成过程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获得过程。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教材所体现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以此为出发点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材,而不要为教材所束缚,应使教学过程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意义建构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准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组织生成性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生命、注重发展,所以,我们组织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开放式”、“民主式”的,我们的生成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途径地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场合,满足其体现自我价值要求。
把课堂的触角深入到更加宽泛的视野,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为生成提供条件。
合作式。
“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将依据学生的需求,对于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理解的课文内容,从互补性出发设计合作学习。
质疑式。
“质疑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阅读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质疑中拓展思维空间。
体验式。
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我们强调让学生亲历英语实践活动,通过体验促动深层次的生成。
讨论式。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动英语课堂的生成。
2、教学中教师要将即兴评价和延缓评价有机结合,充分使用评价的激励功能,坚持正面引导,提倡无错原则,让每一位勇于回答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都毫无遗憾地坐下,激发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保护好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热情与水平,把这种热情与水平培养成学生的一种思维品质,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促使课堂教学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生成性和丰富性。
由此,生成性课堂促使教师知识与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观点的更新,促使教师反思、研究和完善.生成着自我,发展着自我,实现着自我的可持续发展,促使着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的见解,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打破自己的封闭状态,开阔视野,萌发创新意识。
(四)设计生成性的教学过程。
生成性课堂教学即教师通过预期设计、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实行分析探究,教师参与讨论、交流与总结;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水平。
1、生成在预设中孕育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升华。
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谋划,实行弹性预设,以实现英语教学的动态生成。
它不需要教师预计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和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等,更多的是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层不变的线性“教”案。
如学生对新知识比较熟悉,就没有必要按部就班地“复习铺垫”了;如果新课展开之后,发现学生知识有缺漏、方法有遗忘,也能够相机铺垫、补充不足。
“实验室制法”与“性质教学”、“课堂小结”与“巩固练习”或前或后,都能够视课堂上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定。
可见,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来讲,生成式的教学设计似乎要“粗”得多,但这为课堂实施的“细”留下了充足的弹性空间,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了余地。
同时教师还要着眼于局部环节的精雕细啄,实行精心预设。
生成不是盲目、被动的,不是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活动,而是需要教师深入发掘、积极引导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所以在一些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设置“陷阱”。
让学生形成思维的障碍,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探索发现、交流撞击,然后在课堂上自然形成一些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宝贵资源加以利用。
2、生成在情境中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生更有可能抽象概念的相关特征,发展更加弹性的知识表征。
使用经过挑选的对比案例能协助学生学会新知识的应用条件。
问题的抽象表征也有利于迁移。
”,并能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背景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即或学生的经历、理智和情感体验,。
最终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在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培养新技能,发展新水平,促使课堂生成。
所以说,创设情境是生成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能够通过展示媒体,抛出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想象探究等方式来创设情境,但要使创设情境达到英语课堂生成效果,作者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要求:第一,要把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确定合理的“最近发展区。
”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考虑的教学活动底线,也是实现课堂生成的基点和生长点。
生成是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的生成,如果过高或过低确定发展水平,会造成学生无所谓或无奈生成的情感情绪。
第二,好的教学情境应该与主题紧密吻合、具有全局性,它不是用来举例子说明观点的,它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和环境的。
它理应能贯穿整个课堂,并能成为课堂问题产生的源头,既是得整个课堂能围绕这个情境展开,又使得教学任务得意轻松实现。
第三,创设情境,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尤其是学生的实际来创设教学。
3、生成在“冲突”中提炼“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有某种差别而导致的心理失衡。
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冲突”,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冲突也是学生提升思维水平的原动力,是提炼课堂生成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即学生学业水平发展潜能和需要出发,从教材中精心提炼出适合学生水平发展要求并能启迪学生思维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巧妙地引导和点拨,使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聚焦点凝结在这些内容和问题上,于是二者发生了矛盾“冲突”,这时学生的情感高亢,思维活跃,讨论激烈,语言交锋犀利,千方百计想质疑辩难出个明白,从而使冲突迭起、达到高峰,所以说冲突是教学艺术的灵魂与精髓,课堂教学因冲突而精彩纷呈,闪现出教学艺术的光辉,最终提炼出教学生成的理想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