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脂质体及其在化妆品体系中的表征

脂质体的水合粒径表征,应根据具体的样品体系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
41
包封率
.
42
方法
原理
特点与适用范围
缺点
HPLC法
参照磷脂含量测定
适用范围广,
/
可同时用于磷脂含量和包封率测定
透析法
利用半透膜分子大小差别,通过及时更换 简单,稳定性好,可处理大量样品,
外相达到分离的目的
适合小粒径,稳定性好的脂质体
Eric Betzig
Stefan W. Hell 2014诺贝尔化学奖
W. E. Moerner
STORM 技术的开创者庄小威
.
35
低分辨荧光显微镜和超高分辨荧光显微镜图片的对比
优点:突破光学极限的分辨率: 1nm 左右, 具有专属性,可作为通用的方法
局限性:外部资源少
北大工学院席鹏课题组 上海交大李小卫课题组
耗时较长,所耗介质较多
微柱离心法
凝胶柱层析 法
利用游离药物与含药脂质体的重力差异进 行分离,计算包封率
利用脂质体与游离药物分子质量和粒径大 小的差异进行分离
常规SEM
1. 将含有脂质体的样品滴在干净的硅片上面 2. 晾干或者烘干 3. 对其进行喷金处理(增强样品的导电性)
缺点局限性 1.脂质体干燥过程中会发生结构变化。 2. 对小颗粒分辨率不高。100nm左右。
1.只能看表面结构,不能区分脂质体和其它纳米颗粒 2.脂质体不导电,需要喷金处理。
AFM
1.把样品稀释为浓度1Wt%左右 2. 样品滴在云母片上 3. 放置待溶剂挥发干后进行测试
二、对于一些特例。比如低倍的Cyro-TEM或者切片法观测不到脂质体,不确 定是否稳定存在于体系中,可以尝试使用荧光法。该方法对样品纯度没有 要求。如果在共聚焦显微镜不能看到完整的脂质体形状,说明脂质体极大 可能已经被破坏,那么这样的脂质体在体系中发挥不了增溶的作用,已经 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脂质体的形成原理和应用(二)

脂质体的形成原理和应用(二)脂质体的形成原理和应用脂质体是由两层或多层脂质组成的微小体,它的形成原理和应用具有广泛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脂质体的形成原理脂质体的形成原理基于两层脂质在水中形成的稳定胶束结构。
在水中,磷脂通过亲水头部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相互靠近,形成一层或多层脂质结构,从而将疏水物质包裹在内部。
脂质体的应用1. 药物传递脂质体可以用于有效传递药物到目标部位,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通过改变膜的性质和结构,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途径,实现药物的控释和靶向释放,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
2. 食品添加剂脂质体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脂质体可以被用来包裹食品香精、色素等成分,使其更加稳定和均匀地分布在食品中,提高食品的感官品质和口感。
3. 化妆品脂质体在化妆品中广泛应用,可以改善化妆品的质地和效果。
脂质体可以包含各种活性成分,如维生素、抗氧化剂等,并将其释放到皮肤上,提供营养和保湿效果。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改善化妆品的光学性质,使其更加透明和自然。
4. 基因治疗脂质体可以作为基因输送工具,用于基因治疗和基因表达调控。
脂质体可以在细胞内释放负载的DNA或RNA分子,并使其稳定地进入细胞核,从而实现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5. 病理研究脂质体可以用于病理研究,通过模拟脂质体在体内的行为,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药物的治疗效果。
脂质体可以用于构建动物模型,观察脂质体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为病理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平台。
以上是脂质体的形成原理和应用的一些列举,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微小体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不仅能够改善药物的传递效果,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基因治疗和病理研究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脂质体在医学、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脂质体薄膜分散法

脂质体薄膜分散法脂质体薄膜分散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脂质体的方法。
脂质体是由磷脂等成分组成的微小球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基因治疗、化妆品等领域。
脂质体薄膜分散法是制备脂质体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原理脂质体薄膜分散法是通过将磷脂等脂质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将药物或其他活性成分加入溶剂中,使其与脂质发生相互作用,形成脂质体。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溶剂的挥发性,使脂质和药物分子在溶剂中相互混合,形成脂质体薄膜。
二、步骤1. 选择适当的脂质和有机溶剂。
常用的脂质有磷脂、甘油二酯等,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氯仿、二氯甲烷等。
2. 将适量的脂质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脂质溶液。
3. 将药物或其他活性成分加入脂质溶液中,充分混合。
4. 将混合溶液挥发干燥,使有机溶剂蒸发,形成脂质体薄膜。
5. 将脂质体薄膜重新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超声处理、高压均化等。
三、应用脂质体薄膜分散法在药物传递、基因治疗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 药物传递:脂质体薄膜分散法可以用于制备药物载体,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中,通过改变脂质体的性质和结构,实现药物的控释和靶向传递,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2. 基因治疗:脂质体薄膜分散法可以用于制备基因载体,将基因包裹在脂质体中,通过改变脂质体的性质和结构,实现基因的传递和表达,用于基因治疗和基因疫苗的研究。
3. 化妆品:脂质体薄膜分散法可以用于制备化妆品的载体,将活性成分包裹在脂质体中,通过改变脂质体的性质和结构,实现活性成分在皮肤上的释放和渗透,提高化妆品的功效和渗透性。
四、总结脂质体薄膜分散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脂质体的方法,通过溶剂挥发干燥的方式,将脂质和药物相互作用,形成脂质体薄膜。
该方法具有简单、灵活、可控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基因治疗和化妆品等领域。
未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脂质体薄膜分散法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改进,为新型药物和化妆品的研发提供更好的载体和传递系统。
脂质体

脂质体的分类
• 按脂质体的结构和粒径分类
– 单室脂质体: 药物溶液仅仅被一层类脂双分子 层膜包裹。根据直径大小,单室脂质体又可以 分为小单室脂质体和大单室脂质体。 – 多室脂质体:又称多层脂质体是药物溶液被几 层脂质双分子层所隔开形成的不均匀聚集体。 – 多相脂质体:指的是以单室或者多室脂质体为 主,包含少量油包水或水包油型乳剂的多相分 散体系。
脂质体对皮肤有以下几种作用
1.吸附 吸附在细胞表面的脂质体仅在蛋白溶解酶的 作用下才能与细胞脱离, 吸附使细胞周围的包封物 的浓度升高, 这样包封物可慢慢渗透到细胞内部。 2.接触释放 脂质体与细胞接触引起脂质体通透性的增加, 脂质体包封物“ 接触释放” 。这样释放的包封物 在细胞膜附近形成高浓度。
3) 脂质体的电荷。 生理条件下细胞表面带负电荷, 因此脂 质体带正电有利于包封物存留于皮肤, 并且 当脂质膜表面电荷与包封物带电相反时, 包 封物与膜产生静电作用而紧密结合, 减少渗 漏。此外带电荷的脂质将增加脂质双层间 的阻力, 这样既可以得到较大的包封体积, 又能提高稳定性。
4) 载体。 由于脂质体的特性决定了其体外通常不 能直接给药, 须加入一定的添加剂, 即适当 的载体。一般是以高分子材料为主, 尤其是 亲水性凝胶材料, 如甲基纤维素(MC) 、丙 基甲基纤维素(HPMC) 、卡波姆(CP) 及其 衍生物制备的凝胶剂。
几种著名含脂质体化妆品
迪特伊雅索焕颜紧肤滋养乳
Mary Kay蓓丽香膏
清妃赋活更新晚霜(EsteeLauder)
欧莱雅 L‘Oreal 卡诗强化
Avene雅漾清爽倍护无香料防晒霜 雅漾清爽倍护无香料防晒霜SPF30+ 雅漾清爽倍护无香料防晒霜
• 按用途和给药途径分类 根据作用和给药途径,可以把脂质体分 成口服给药脂质体、静脉滴注脂质体、粘 膜给药脂质体等。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者:陈云灿刘帅刘小虎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7期【摘要】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一种闭合囊泡。
利用特殊的脂质材料或将脂质体进行修飾,从而赋予脂质体不同的特性使其作为药物载体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研究领域,是涉及基础理论较多的一项新技术。
脂质体携带药物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半衰期长、运载量大等优点。
有关其研究很多,本文主要阐述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脂质体药物载体靶向早在60年代初,英国Bangham等[1]发现,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能形成多层囊泡,类似于洋葱结构,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小囊称为脂质体(liposome)。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脂质体的工艺逐步完善,脂质体在稳定性差、包裹药物量少等方面的问题逐一被克服。
本文对脂质体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脂质体近来的应用。
1 脂质体的简介脂质体是磷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相中,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泡。
在囊泡内水相和双分子膜内可以包载药物,类似于超微囊结构。
其一般由磷脂和胆固醇构成,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药物递送系统。
制备脂质体的膜材料主要为类脂类成分,有磷脂和胆固醇等。
其中磷脂最常用。
胆固醇主要与磷脂结合,阻止磷脂聚集成晶体结构。
胆固醇趋向于减弱膜中类脂与蛋白质复合体间的连接,像“缓冲剂”一样起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
脂质体的制备技术较为成熟,传统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乙醇注入法、高压均质法、超声法等;新开发的有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动态高压微射流一冻融法、动态高压微射流—乙醇注入法、加热法、冷冻干燥法等。
脂质体的传统制备方法比较简单,适合小剂量制备,而不适合工业生产。
新型制备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均一、无残留有机溶剂、可工业化大生产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行业[2-6]。
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

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领域也在不断进步。
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已经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力。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及其应用。
一、纳米脂质体的概念纳米脂质体是一种由脂质双层组成的微小颗粒,其大小一般在50-200纳米之间。
脂质双层可以将各种生物分子(如药物、DNA和蛋白质等)包裹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传输工具。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纳米脂质体已经成为药物传输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一种重要的递送手段。
二、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的原理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脂质双层的特性将生物大分子包裹起来并进行传输的技术。
通过调节脂质组成和结构,可以使纳米脂质体具有不同的性质,从而更好地适应药物递送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需求。
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无机颗粒模板法和溶液静态化学法。
无机颗粒模板法是利用纳米颗粒来引导脂质的自组装,形成纳米脂质体。
而溶液静态化学法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引起的脂质自组装形成纳米脂质体。
三、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的应用1. 药物递送纳米脂质体可以将药物包装在脂质双层间,形成一种非常稳定的载体,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的治疗需求进行定制。
例如,纳米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其脂质组成和结构,调节其在体内的释放速率和目标组织的定位效果,从而实现高效的药物递送。
2. 基因治疗由于纳米脂质体会被细胞膜认为是一种天然物质,因此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基因治疗领域。
将基因包裹在纳米脂质体中,可以在避免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的同时,促进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3. 疾病治疗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例如,可以将疫苗包裹在纳米脂质体中,以提高疫苗在体内的免疫效果。
此外,纳米脂质体还可以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用于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
四、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的优势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具有如下优势:1. 高效性:纳米脂质体可以随意设计,以满足不同治疗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治疗场景。
护肤化妆品配方中的脂质体种类选择

护肤化妆品配方中的脂质体种类选择打开文本图片集脂质体在化妆品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脂质体的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层,实际上存在多种类型的脂质体,而在皮肤护理领域也有多种衍生的脂质体。
不同配方、不同工艺制备的脂质体的成层性、均匀性、粒径等均不同,既影响了其包封率、稳定性等理化性质,也影响其与皮肤的相互作用,并决定了渗透入皮肤的量及程度。
本文仅就在化妆品配方中如何选择这些脂质体进行分析。
一、皮肤护理中脂质体传统形式根据脂质体的形态和大小,可以分为四类:小单室脂质体,含有单一双分子层泡囊,平均粒径在20到200纳米之间;由于丁达尔现象,平均粒径小于100纳米的时候,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蓝色透明或半透明状。
根据经验,平均粒径低于200纳米的时候,在液体状态下容易保持稳定,但也要看粒径的分布情况,在液体状态下,这类脂质体的稳定性高。
该类脂质体的制备一般需要微流射等均质技术。
大单室脂质体,含有单一的双分子层泡囊,平均粒径在200到1000纳米之间;由于可能存在的融合,平均粒径大于200纳米的大单室脂质体的稳定性降低。
多室脂质体,含有多层双分子层的泡囊,平均粒径在1到5微米。
诸如注入法、薄膜蒸发法、逆相蒸发法等制备的脂质体,一般都是多室脂质体。
由于穿透角质层的能力高,而且可以同时携带疏水和亲水有效成分,制备方式简单,这类脂质体在化妆品应用较多。
多囊脂质体,多囊脂质体存在多个水性腔室,各水性腔室之间以脂质双分子层相隔,中性脂质作为支持物分布在相邻水性腔室的交接点处,形成牢固的拓扑结构,构成非同心圆。
构成粒径一般为5~50微米。
多囊脂质体包封率高,包封体积大,药物渗漏少,适合包封水溶性小分子和生物活性大分子。
多囊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和储库效应。
二、在皮肤护理领域衍生的脂质体形式醇质体:乙醇脂质体通常含有2~5%的磷脂、20~50%的乙醇或其他醇类、水等,能够维持完整的囊泡结构,同时醇类的存在也能增加膜的流动性。
柔性脂质体:由脂质体原有配方改进而来,不加或少加胆固醇,同时加入膜软化剂,例如表面活性剂胆酸钠、吐温、司盘等,使类脂膜具有高度的变形能力。
脂质包裹技术

脂质包裹技术脂质包裹技术是一种将药物或其他物质包裹在脂质体内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和生物医学领域。
这种技术利用脂质体的特殊结构和性质,能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同时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脂质体是由一层或多层脂质分子组成的微小空泡,直径通常在10-1000纳米之间。
脂质体可以包裹水溶性、脂溶性和多肽类药物,形成稳定的药物载体。
脂质体的外层是亲水性的磷脂双分子层,内层是亲油性的脂质核心。
这种结构使得脂质体能够同时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的药物。
脂质包裹技术有多种制备方法,包括膜膨胀法、溶剂扩散法、超声乳化法等。
其中,膜膨胀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在膜膨胀法中,首先将脂质和药物以适当比例混合,并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然后,将混合物滴入含有水相的容器中,有机溶剂会扩散到水相中,形成脂质体。
最后,通过旋转蒸发或冷冻干燥等方法,得到固态的脂质体。
脂质包裹技术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
许多药物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往往存在溶解度低的问题,导致其在体内吸收不良。
通过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中,可以提高药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从而增加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
脂质包裹技术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一些药物容易受到光、热和氧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降解和失效。
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延长其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脂质包裹技术还可以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脂质体可以被吞噬细胞摄取,从而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释放速率和吸收速度,调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
脂质包裹技术在药物传递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用于治疗癌症、炎症、感染和遗传疾病等多种疾病。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脂质包裹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传递方法,通过利用脂质体的特殊结构和性质,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这种技术在药物传递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改善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

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在现代社会,化妆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对于化妆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化妆品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而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载体系统,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着重探讨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一、脂质体的概述脂质体是由一个或多个磷脂层组成的微型球状结构体,其外层由疏水性脂质形成,内层则由水性载体组成。
脂质体能够稳定地包裹水溶性和油溶性活性成分,并帮助这些成分更好地渗透到皮肤深层,从而提高化妆品的功效。
此外,脂质体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对皮肤和环境的安全性更高。
二、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优势1. 提高活性成分的稳定性:脂质体能够包裹药物或活性成分,防止其在化妆品中的降解和过早释放,从而提高了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 增强皮肤渗透性:脂质体作为载体,能够促进活性成分的渗透到皮肤深层,增加其在皮肤中的作用时间和强度,使化妆品的效果更加显著。
3. 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效果:脂质体还可以用于改善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刺激性,减轻对皮肤的负担,并增加化妆品的稳定性和延展性。
4. 增加产品的质感和触感:脂质体在应用中能够提供独特的质感和触感,使化妆品更加丝滑柔软,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三、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具体应用1. 脂质体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护肤品是化妆品中最常见的一类产品,脂质体在其中的应用广泛。
以乳液为例,脂质体可以被添加到乳液中,增加其质感,并提高活性成分的渗透性和稳定性。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用于制备各类面膜,如片状面膜、水凝胶面膜等,以增强面膜的效果和舒适感。
2. 脂质体在彩妆品中的应用彩妆品是化妆品中的另一重要类别,其中的脂质体应用也愈发广泛。
例如,口红、眼影等产品中的脂质体能够改善化妆品的质感和延展性,使妆容更持久。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提供唇膏、眼影等产品的丰满感和保湿效果。
3. 脂质体在防晒品中的应用防晒品是日常护肤的重要环节,而脂质体在其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脂质体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

脂质体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概述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分子构成的人工脂质结构,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和化妆品领域。
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性,可用于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传递效率。
本文将介绍脂质体的原理和其在药物传递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脂质体的原理脂质体是由一层或多层磷脂分子组成的球形结构,其主要成分包括磷脂、胆固醇和表面活性剂。
脂质体在水中形成双分子层结构,而在药物传递中起到载体和保护作用。
脂质体的核心是水溶性的,可以容纳各种药物并通过细胞膜传递到靶细胞。
脂质体具有以下特点: - 尺寸可调:脂质体的直径可以在20至1000纳米之间调整,适合不同体内外药物传递需求。
- 生物相容性:脂质体成分与生物体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减少了对生物体的不良反应。
- 输送效率高:脂质体能帮助药物跨越生物膜,提高药物的输送效率。
- 稳定性好:脂质体可以稳定地包装药物,延长药物的存储时间。
脂质体的应用1. 药物传递脂质体在药物传递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输送效率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脂质体在药物传递中的几个主要应用方向:•靶向传递: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实现对特定组织或细胞的靶向传递。
例如,通过在脂质体表面修饰靶向配体,使脂质体能够选择性地与靶细胞结合,提高药物传递的效果。
•缩减药物副作用: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的保护层,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改善溶解度:某些药物由于其低溶解度难以应用,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控释输送: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其结构和性质,实现药物的控释输送,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药物的频繁给药。
2. 化妆品应用脂质体在化妆品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湿剂:脂质体可以在化妆品中作为保湿剂,有效地锁住水分,滋润皮肤,改善肌肤干燥问题。
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

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是一种目前非常热门的生物技术,它可以将药物、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包裹在纳米级别的脂质体中,以实现更高效的传输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纳米脂质体的定义、结构、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
一、纳米脂质体的定义和结构纳米脂质体是一种由脂质双层组成的纳米级别的微粒,其直径一般在10-100nm之间。
它的结构类似于细胞膜,由磷脂、胆固醇、表面活性剂等组成,可以包裹各种生物分子。
其中,磷脂是纳米脂质体的主要成分,它由两个疏水性的脂肪酸基团和一个亲水性的磷酸基团组成,可以形成双层结构。
而胆固醇则可以增强纳米脂质体的稳定性和膜流动性,表面活性剂则可以调节其表面性质和稳定性。
二、纳米脂质体制备方法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薄膜法、乳化法、超声法、膜蒸发法等。
其中,薄膜法是最早被应用的制备方法,它是将磷脂和胆固醇等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制备成薄膜后用水溶液重悬,形成纳米脂质体。
乳化法是将磷脂和胆固醇等材料在水相中乳化,然后加入乳化剂,制备成纳米脂质体。
超声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将磷脂等材料制备成纳米脂质体。
膜蒸发法是将磷脂等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通过蒸发溶剂制备成纳米脂质体。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影响纳米脂质体的粒径、分布、稳定性等性质。
三、纳米脂质体的应用领域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在药物递送、基因治疗、蛋白质传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药物递送方面,纳米脂质体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其内部,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控释,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在基因治疗方面,纳米脂质体可以将基因包裹在其内部,通过靶向输送到细胞内,从而实现基因的治疗效果。
在蛋白质传输方面,纳米脂质体可以将蛋白质包裹在其内部,以实现蛋白质的稳定输送和保护,从而提高其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四、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的优势和挑战纳米脂质体包裹技术具有很多优势,如高效的药物递送、基因治疗和蛋白质传输效果、可控释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
化妆品功效成分传递载体

化妆品功效成分传递载体摘要:随着功效化妆品的出现,活性物质的传输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种各样的传输载体应运而生。
载体技术应用于化妆品生产中,赋予了化妆品优异性能。
简要介绍了化妆品:叻效成分传递技术及其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新型乳液、微胶囊、脂质体、纳米微粒、传递体等五种化妆品传递载体。
关键词:化妆品;传递栽体;微胶囊;脂质体;纳米微粒研究表明,护肤品中大量的营养成分,无论什么精华,什么营养,只要皮肤不能吸收,都是一种负担。
皮肤表面化妆品营养成分过剩,正是造成“皮肤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会使皮肤出现过早老化,代谢功能退化,皮肤变得干燥、敏感、皱纹、色斑、暗疮等。
研究表明,约有90%的抗皱霜营养成分过剩,非但不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反而会加速皮肤的衰老。
分析化妆品的成分,其中包括世界著名品牌的产品,发现其中维他命、油脂和氨基酸的含量已严重超标,这会遏制细胞分裂及新细胞的生成,对皮肤的危害极大。
长期使用油脂含量达11%的抗皱霜,就会加速皮肤细胞的老化,而我们通常使用的化妆品油脂含量平均高达15%。
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维生素、蛋白质和生物细胞营养物,这些正是营养化妆品的主要成分。
如果化妆品的营养成分不能被皮肤完全吸收,那么它就会成为寄生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床,而大量的细菌还会导致皮肤感染。
种种这些都说明我们应更重视化妆品功效成分“传递技术”的研究,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开发新原料,生产新产品。
只有建立在传递系统的基础上,美白、抗衰老等功效成分的开发与应用才有意义。
1化妆品传递技术研究现状化妆品功效成分的传递,是指化妆品中的有效成分作用于皮肤表面或进入表皮或真皮,并在该部位积聚和发挥作用的过程。
例如,防晒产品中的UV吸收剂应滞留在皮肤表面,起吸收和反射紫外线的作用;美白产品中的美白剂常作用于表皮中的基底层,阻断黑色素的产生;而抗衰老产品的功效成分则常作用于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使皮肤富有弹性。
对于渗透性不强的活性成分,传递技术研究的是如何打开皮肤通道,让其渗透至作用部位;对于渗透性太强而刺激皮肤的活性成分,传递技术研究的是如何控制其渗透速率,在达到功效的同时减小其刺激性;对于有些与空气接触容易氧化变性的活性成分,传递技术研究的是如何使其包封于体系中,从而隔绝空气,在使用时才发挥功效;对于有些与配方体系不相溶的活性成分,传递技术研究的是如何改善其溶解性质,扩大其使用范围。
棕榈酰三肽-8脂质体的制备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_概述及解释说明

棕榈酰三肽-8脂质体的制备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棕榈酰三肽-8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的化妆品成分,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彩妆产品和抗衰老化妆品中。
它具有出色的保湿、滋养和修复皮肤的功效,并且能够增强化妆品的渗透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棕榈酰三肽-8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不同类型化妆品中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研究主题进行概述,然后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描述棕榈酰三肽-8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沉淀法和超声乳化法。
第三部分将讨论棕榈酰三肽-8脂质体在不同种类化妆品中的应用情况,涵盖护肤品、彩妆产品和抗衰老化妆品。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该成分的制备方法和特点,并评估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此外,还将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棕榈酰三肽-8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该成分的特点和效果,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促进该成分在化妆品行业的更广泛应用。
2. 棕榈酰三肽-8脂质体的制备方法:2.1 描述棕榈酰三肽-8脂质体的结构和特点:棕榈酰三肽-8脂质体是一种在化妆品领域中常用的载体系统,可用于提高活性成分在皮肤上的渗透性和稳定性。
其结构由棕榈酸和三肽-8(也称为乙酸巴氏杜氏五肽)组成。
其中,棕榈酸部分通过与磷脂结合形成球形或者板状多层结构,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而三肽-8则是一种胶原蛋白类似物,在抗衰老、促进皮肤再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2 制备方法一:溶剂沉淀法:溶剂沉淀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制备棕榈酰三肽-8脂质体的方法。
其步骤如下:1)将棕榈酸和三肽-8按一定摩尔比例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如二甲基亚砜(DMSO)、乙醇等。
2)将溶液缓慢加入极性溶剂,如水或生理盐水。
在加入过程中,通过搅拌或超声处理使两相充分混合。
3)随着溶剂添加到一定程度,会形成沉淀物。
脂质体的原理和应用是什么

脂质体的原理和应用是什么一、脂质体的原理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微细球形结构,其外层是亲水性的磷脂头部,内层则是疏水性的磷脂尾部。
这种结构使得脂质体可以同时溶解脂溶性物质和水溶性物质。
脂质体的形成原理主要基于两种基本概念:胶束和鸟嘌呤。
1. 胶束原理脂质体的封装原理是通过胶束原理实现的。
胶束是由高度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中聚集形成的微小结构,通过疏水性尾部与脂质体内部以及疏水性物质相互作用,使得脂质体能够包裹住脂溶性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2. 鸟嘌呤原理鸟嘌呤是由疏水性的长链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双层脂质膜,它可以通过挤压和离心等物理方法形成脂质体。
在制备脂质体时,鸟嘌呤可以通过增强脂质体溶解性能、稳定性和相容性,实现对药物的稳定封装。
二、脂质体的应用1. 药物传递和靶向治疗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传递系统,在药物传递和靶向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尺寸和表面特性,可以实现药物的控释和靶向释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通过体内靶向、缓慢释放和增强的疗效改善药物的毒副作用。
2. 增强化妆品的渗透性脂质体在化妆品行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脂质体可以有效地改善化妆品的渗透性,提高其在皮肤上的分布和吸收。
脂质体还可以增加化妆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使得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有效和方便。
3. 食品添加剂脂质体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日益重要。
脂质体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用于改善食品的品质、口感和营养价值。
例如,通过将脂质体添加到乳制品中,可以改善其质地和稳定性;将脂质体添加到食用油中,则可以增强其营养价值和稳定性。
4. 研究生物膜和膜蛋白脂质体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膜和膜蛋白的研究中。
通过制备人工脂质体膜,可以模拟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探索膜蛋白的特性和功能机制。
脂质体还可以被用作载体,用于分离、纯化和研究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5. 其他应用领域脂质体还有许多其他应用领域,如生物传感器、基因传递、图像识别等。
脂质体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脂质体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药物制剂技术也日益成熟。
脂质体技术是近年来药物制剂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载体,已经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从脂质体的概念、特性、应用等方面探讨脂质体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一、脂质体的概念和特性脂质体是由一种或多种脂质分子聚集形成的小球状结构,其外表面和内部都是疏水性的,内部水含量为10-80%左右。
脂质体的结构和组成取决于其制备方法、所用材料等因素。
脂质体可分为阳离子脂质体、阴离子脂质体、非离子脂质体等。
其中,阴离子脂质体常用于制备药物制剂,因为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脂质体的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多样的制备方法。
脂质体可以通过膜法、胶束法、反高斯乳化等方法制备而成。
2.可用于药物负载。
脂质体中的脂质分子可以亲和某些药物分子,从而起到药物负载和传递的作用。
3.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由于脂质体的疏水性,它不会与生物系统产生不良反应。
二、目前,脂质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领域,尤其是在靶向药物输送、缓释制剂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靶向药物输送。
脂质体可以在体内针对性地向特定的细胞或组织输送药物,从而发挥针对性治疗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将靶向修饰的脂质体作为载体,可以有效地将药物输送至肿瘤组织处,避免药物流失和对正常细胞产生不良影响。
2.缓释制剂。
脂质体制备的缓释药物制剂在体内可以长时间释放药物,具有持续的治疗效果,从而减少用药频率和剂量。
例如,通过调整脂质体的结构和组成,可以制备出不同释放速率的缓释制剂,从而满足不同治疗需要。
3.提高生物利用度。
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脂质体包裹药物,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消失,从而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增强药效。
脂质体中的药物可以更好地和细胞相互作用,增强药物的药效。
例如,在肝癌治疗中,将多种药物负载到脂质体中,可以提高药物的药效,从而更好地抑制肝癌的生长和蔓延。
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

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脂质体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释放性的纳米粒子。
它由一层或多层脂质分子组成,内部可装载药物或其他活性分子,可用于制备药物纳米载体、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
本文将从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脂质体的制备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膜溶法和乳化法。
膜溶法是将两种或多种脂质在适当的溶剂中混合,使其形成可溶的薄膜,再通过一定的方法使膜状脂质分子团聚为球形的脂质体。
这种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出不同的脂质体结构,如单层脂质体、多层脂质体、脂质体纳米囊泡、异构脂质体等,各种结构的脂质体在载药和释药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但这种方法制备出的脂质体的形状和大小比较难控制,存在着较大的批次差异性。
乳化法是将一定的脂质、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等成分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进行超声波或机械搅拌等加工,制备出直径约为50~200 nm的脂质体。
由于该方法制备的脂质体比较均匀,易于批量制备,成本较低,因此是制备脂质体的常用方法之一。
二、脂质体的应用脂质体作为一种优良的药物纳米载体,在药物传递、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分别从药物纳米载体、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方面进行阐述。
1. 药物纳米载体脂质体可作为药物纳米载体来输送药物,可用于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药物副作用和缩短药物作用时间等。
临床上,脂质体已得到广泛应用,如含有异丙肾上腺素的脂质体制剂,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脂质体氟替卡松乳剂,用于治疗儿童哮喘等。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结合靶向纳米技术,通过修饰脂质体表面的靶向物质,使其“找到并粘附”在靶细胞上,进一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效果。
2. 化妆品脂质体还可用于化妆品的制备和应用。
与普通化妆品不同,脂质体化妆品能够带来更好的修复效果。
这是因为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渗透入皮肤细胞、发挥长时间的药效;同时脂质体尺寸小,能够更好地适应皮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脂质体还能够改善化妆品中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如纳米透明质酸脂质体化妆品,能在保湿的同时降低透明质酸分子的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保湿效果。
脂质包裹技术

脂质包裹技术脂质包裹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传递系统,通过将药物包裹在脂质层中,以增加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这种技术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脂质包裹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脂质的特殊结构和性质,将药物分子包裹在脂质层中形成纳米级的脂质体。
脂质体由磷脂、胆固醇等组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药物分子通过与脂质层相互作用,被包裹在脂质体内部,形成稳定的药物载体。
脂质包裹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其次,脂质体能够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半衰期。
此外,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脂质的组成和结构,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靶向性,提高药物的疗效。
脂质包裹技术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药物研发方面,脂质体可以用于制备口服、注射、局部和靶向等多种给药形式,以满足不同药物的特殊需求。
在治疗方面,脂质体可以用于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传染病等多种疾病。
通过调控脂质体的性质和结构,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脂质包裹技术的进展为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型的脂质体,并将其应用于药物研发和治疗中。
例如,利用改性脂质体可以实现药物的控释和靶向输送,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另外,利用纳米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然而,脂质包裹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脂质体的制备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控制多个参数,如脂质的组成、比例和制备条件等。
其次,脂质体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此外,脂质体的负载量和药物释放速率也需要进行精确调控,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脂质包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药物传递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改变脂质的组成和结构,可以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靶向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然而,脂质包裹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护肤化妆品配方中脂质体种类的选择探讨

护肤化妆品配方中脂质体种类的选择探讨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群体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美,对于美的追求也不断提升,化妆品是每一个女性在一定阶段都会用到的产品,其不仅可以保养皮肤、防晒、防变黑、保湿、变白,也可以让女性群体变美、永葆青春。
在化妆品市场需求的提升下,化妆品产业不断研发和生产新的产品,并对化妆品配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对于脂质体种类而言,类型较多,在很多化妆品配方中都含有,且含有量也是不同的。
为了更好的发挥化妆品的作用,本文主要浅谈护肤化妆品配方中脂质体种类的选择探讨。
关键词:护肤化妆品;配方;脂质体种类;选择引言:当前市场上的护肤化妆品类型较多,配方各不相同,不同的配方含有不同的脂质体种类,其作用和护肤效果也是不同的,比如逆糖明肤剂可以保护和修复皮肤蛋白质、淡化色斑、提亮肤色、提高紧致度。
油脂作为化妆品配方中重要的组分部分,根据对产品肤感要求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油脂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如何筛选关键护肤油脂?要做不同肤感的配方,油脂应该怎么选择搭配?如何建立护肤油脂与乳化剂的特定组合?等等问题都是需要人们和生产方思考的。
一、护肤化妆品概述脂质体类型的护肤化妆品是一种常见的化妆品类型,其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层,类型较多,在不同皮肤护理领域应用后也出现了多种脂质体,且因为配方和生产工艺、制作过程的不同也会导致脂质体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层次性、均匀性、颗粒性等。
这些特点和类型对化妆品的包装效果、产品稳定性,以及皮肤的互溶作用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涂抹在皮肤表层后的渗透性、渗透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脂质体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小单室脂质体,其是一种单双分子泡囊,粒径范围广,在光线的影响下是蓝色透明状态的,其在200粒径下较为稳定,对此这种类型的脂质体稳定性强。
第二,大单室脂质体,其平均粒径非常大,但是因为融合性强,稳定性在一定粒径下会受到影响。
第三,多室脂质体,其是一种多层双分子的泡囊,粒径非常小,穿透角质层的能力高,疏水和亲水性强。
脂质体技术在化妆品制剂中的应用

脂质体技术在化妆品制剂中的应用
杨桂明;谷健梅;宋丽艳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
【年(卷),期】2009(18)3
【摘要】脂质体(liposome)技术是将化学成分包襄于脂质小球内的制备技术,由此制成的化妆品脂质体具有皮肤护理和功能性成分载体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研究和应用价值,是目前化妆制剂的研究热点.本丈着重对脂质体在化妆品制剂中的皮肤护理作用、脂质体作为功能性成分的载体在化妆品制剂中的作用和脂质体制剂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总页数】3页(P396-398)
【作者】杨桂明;谷健梅;宋丽艳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91
【相关文献】
1.生物技术制剂及其在化妆品的应用:(五)各类生物技术制剂在化妆品的应用[J], 裘炳毅
2.生物技术制剂及其在化妆品的应用:(二)化妆品用生物技术制剂的种类,组成,
功 [J], 裘炳毅
3.化妆品乳液及乳化新技术(Ⅴ)——脂质体包载技术在经皮输送中的应用 [J], 张雅琪;梁蓉;杨成
4.生物技术制剂及其在化妆品的应用──(六)各类生物技术制剂在化妆品的应用[J], 裘炳毅
5.生物技术制剂及其在化妆品的应用──(三)各类生物技术制剂在化妆品的应用[J], 裘炳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摘要:脂质体包载技术是将功效成分包裹于脂质体囊泡内的制备技术,由此制成的化妆品脂质体具有皮肤护理和功能性成分载体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研究和应用价值,是目前功效性化妆品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引言: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
1976 年Gregoriadis等鉴于脂质体的特殊结构和磷脂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研究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包裹药物,发现载药脂质体体内分布与单纯药物有所不同、在血循环中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毒副作用明显改善,药物的溶解性也发生了变化。
后经多年研制,人们发现各种脂质和脂质混和物均可用来制备脂质体,而磷脂最为常用,如卵磷脂、丝氨酸磷脂和神经鞘磷脂以及合成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且脂质体具有粒径小、剂量小、稳定性强、靶向性高、缓释可控和安全无毒等特点,便将脂质体广泛用于多个领域。
1986 年,Dior为法国Lancome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叫做“capture”的脂质体化妆品,随后在各个国家逐渐推广。
目前,含各种脂质体的化妆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一:脂质体的结构和性能脂质体的结构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类脂质小球体,由一个或多个酷似细胞膜的类脂双分子层包裹着水相介质组成.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多层囊泡,而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台囊泡称为脂质体,由于它的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为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的这种结构使其能够携带各种亲水的,疏水的和两亲性物质;它们分别被包人脂质体内部水相,插入类脂双分子层或吸附连结在脂质体的表面。
脂质体是一种封闭的双分子层(或单分子层)膜的空心小球。
它在结构上类似于人体细胞,对人体细胞具有高度的亲和性。
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构成的脂质体和不同的制备方可以制成不同大小的脂质体。
脂质组成各种脂质和脂质混和物均可用于制备脂质体,而磷脂是最常用的。
磷脂的主要成份是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胺酸(Ps),磷脂酰甘油,磷脂酸(PA)等。
其结构可简述为由一个短的离子型(至少是强极性链)的“极性头”和两条疏水性的高级脂肪烃长链(非极性尾部)组成,在某一特定浓度的条件下,其极性头与极性头部份相接合,非极性尾部与非极性尾部相接台,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双分子层结构。
构成脂质的另一类物质是胆固醇,它在膜中主要起着改变纯磷脂层性质的作用。
它象“缓冲剂”一样起着调节膜结构“流动性”的作用构成化妆品用脂质体的表面活性荆主要用卵磷脂,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卵磷脂。
天然卵磷脂主要从大豆和蛋黄中提取。
卵磷脂的主要成分是磷脂酰胆碱。
另外含有少量的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磷酯酸。
脂肪酸的组成多为部分加氢和加氢脂肪酸,称为氢化卵磷脂。
氢化卵磷脂制成的脂质体作为化妆品组分,稳定性很好。
脂质体的结构夏其双分子层膜。
双分子层厚度为300—500nm,为亲油性区域。
双分子层内部和外部可以是亲水性区域。
因而脂质体能够包埋亲油性和亲水性物质脂质体的作用功能主要表现在其双分子层膜上。
双分子层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功能:(1)透过双分子层膜的物质传递功能。
泡内物质可以通过双分子层向泡外缓慢释放:脂质体化妆品正是利用双分子层的物质缓慢释放功能,增加皮肤对释放物质的吸收时间,同时保持皮肤水份(水份也可由脂质体缓慢释放出来)。
(2)双分子层膜的能量传递功能;(3)双分子层膜的电子和质子传递功能。
二:脂质体的制备很多年前,人们在研究各种生物膜的过程中就发现,膜脂类的两亲分子都能在人为条件下形成球形的脂泡,即脂质体,如将磷脂酰胆碱悬浮于水介质中,通过声波作用即可得到大小均匀的闭合泡分散体系,这就是早期获得的脂质体。
到目前为止,在脂质体制备方面已研究出多种方法,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薄膜分散法:是将膜材和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后置于烧瓶中,减压除去溶剂,使成膜材料在瓶壁上形成薄膜,再加入含水溶性药物的缓冲溶液,振摇,除去未包封药物,即得脂质体悬液。
此法适用于水溶性药物。
脂质体粒径为 1~5μm,可通过超声波处理或挤压通过固定孔径的聚碳酸酯膜降低其粒径。
超声分散法:是将膜材和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后置于烧瓶中,减压除去溶剂,残液用超声波处理,除去未包封药物,即得脂质体。
此法适于制备小脂质体,但易引起药物的降解。
逆相蒸发法:是将膜材溶于有机溶剂,与含药缓冲液混合乳化至形成稳定的 W/O 乳液,减压除去溶剂,除去未包封药物,即得脂质体。
此法包封容积大,适于水溶性药物、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
脂质体粒径在~μm。
注入法:是将类脂质和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后,再用微量注射装置在搅拌下将其均速注入到含药水相中,搅拌挥尽有机溶剂,即得到脂质体。
根据溶剂的不同可分为乙醇注入法和乙醚注入法。
乙醇注入法优点是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
乙醚注入法操作过程中温度比较低,适用于对热不稳定药物。
表面活性剂处理法:是将脂质、表面活性剂(如胆酸、脱氧胆酸、脱氧胆酸钠等)与药物放入水中,搅拌或超声波处理,使成胶束溶液,除去表面活性剂和未包封药物,即得脂质体。
本法可制得平均粒径为30nm 的单层脂质体。
复乳法:是将含药水溶液加入膜材的有机溶液中,乳化得到 W/O 初乳,再将初乳加入到 10 倍体积的水中,乳化得到W/O/W 复乳,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去除有机溶剂,即可得到脂质体。
在使用本法时,通过控制温度可以制得粒径为400nm,包封率达到90%的脂质体。
超临界法:是将膜材的乙醇溶液与药物溶液一起放入高压釜中,将高压釜于恒温水浴中通入CO2,进行超临界态下孵化,即得脂质体。
本法避免使用有机溶剂,且可得到包封率高、粒径小、稳定性较强的脂质体。
离子梯度载药法:是先用适宜的方法制成包封质子化液体(能使亲脂性药物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物质)的脂质体,再将该脂质体置于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的药液中一段时间后,即得载药脂质体。
原理是亲脂药物分子具有自由通过脂质体膜的性质,而亲脂性药物的离子则不能通过。
因此,亲脂性药物分子通过脂质体膜进入脂质体内,在膜内受质子化物质的作用,转变成离子,滞留于膜内。
脂质体外的亲脂性药物分子不断地进入膜内,直至膜内质子化能力耗尽,最终在脂质体内聚集大量的药物。
常见的有 pH 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和醋酸钙梯度法等。
离子梯度法最大的优点是包封率高(弱碱性药物理论上可以 100%包入脂质体中),甚至有的脂质体不需清除外部游离药物。
三:脂质体对皮肤的作用机理目前对脂质体的作用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但一般主要有两种理论:(1)脂质体涂于皮肤上后,类脂双层膜破裂.在皮肤上形成一个封闭的薄膜,然后活性成份渗透到表皮中,而类脂留在皮肤上.(2)由于构成脂质体的主要成份是卵磷脂,它又是细胞的主要成份,其形态也与细胞相似,所以脂质体与细胞之问有很强的亲和力。
类脂双层膜与生物膜相互作用,活性成分被释放,吸收;或者完整的脂质体被细胞吞嗜,然后进人到细胞质中。
再吸收。
脂质体以化妆品或皮肤药剂的形式作用于皮肤上时,极易与皮肤表面或皮肤内部的蛋白质、糖类和类脂体形成缔合作用。
首先,磷脂表面上键接到角质层的角蛋白上,这一层膜使皮肤表面具亲油性,可降低皮肤表面水份舶损失。
多数脂质体化妆品可能是借助于磷脂——角蛋白的相互作用和在双层类脂物的浸渍作用来起作用的。
其次,脂质体中未键接的磷脂可能进入更深的皮层,而由磷脂组成的细泡膜使其本身粘结起来,并会很快形成细胞膜。
第三,在多元不饱和磷脂中化学键合的亚油酸可能提高了皮脂腺的功能,被角质层吸收的磷脂的部分水解,一定会产生一些游离亚油酸,并被分布于表皮中。
四:脂质体自身的皮肤护理作用表皮中的脂质是密集包裹起来的双层膜,它与角质层细胞相间排列,二者以共价交互结合,共同形成角质层的主体部分,是皮肤屏障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
有研究显示:只要从表皮角质层中去除脂质的主要成分神经酰胺,就能使皮肤屏障功能丧失;除去皮肤中角质细胞脂质,角质层中水分含量显着降低,皮肤发生干燥,停止除去皮肤中角质细胞脂质,则角质层中水分含量随之恢复,皮肤干燥得到改善。
皮肤脂质可重组受损的皮肤角质层有序的层状结构。
神经酰胺、胆固醇和棕榈酸3种脂质混合,也可修复小鼠皮肤的脂质屏障。
神经酰胺可明显增高皮肤电导率,因其具有很强缔合水分子的能力,在角质层中形成网状结构,以维持皮肤水分,改善皮肤弹性。
由此说明,脂质存在于皮肤角质细胞之间,填充了细胞间隙,起着粘合剂作用,阻挡皮肤内水分向外扩散,保持水分、柔软皮肤,同时也拒异物于皮肤之外,具有屏障和保湿功能。
脂质体中的某些磷脂可进入皮肤深层,并与皮肤深层细胞膜的磷脂起源物结合,而使细胞膜流态化。
如含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不饱和磷脂能增加膜的流动性和渗透性,从而增强细胞的代谢功能,起到活化细胞的作用。
化妆品中常用的脂质体原料神经酰胺,是表皮角质层脂质组分,对皮肤具有增白作用。
其增白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酰胺作为信号分子,能够调节细胞内的过氧化物和增强脂质的过氧化反应有关,也可能是因为脂质体颗粒本身就具有反射紫外线的特性。
另外,脂质体同时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减少多余脂肪和毒素在皮肤上的沉积,与传统护肤品相比,其护肤效力可强几十倍。
五:脂质体作为功能性成分的载体在化妆品中的作用脂质体在化妆品中不仅可作为添加剂,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而且可以作为功能性成分的载体,提高功能性成分的皮肤美容效果。
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功能性成分如果只是简单地与其它基质混合在一起,由于物质的相互作用、氧化、pH的影响等,在制备和贮藏过程中一部分便失去了活性。
有的功能性成分进入体内后受机体酶和免疫系统的作用而分解。
如果将功能性成分包藏于脂质体囊泡中,由于脂质体囊泡的分割包封作用,而使功能性成分与外界不稳定因素接触机会减少,稳定性提高。
例如维生素 A 结构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双键,对光与热稳定性较差,接触空气后很容易被氧化,维生素A神经酰胺脂质体则比较稳定。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C和维生素 E很不稳定,用脂质体包封后,其稳定性大大增强。
用脂质体包封辅酶Q10,在40℃下能稳定360天,脂质体包封维生素A可稳定 170 天。
化妆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必须透过角质层达到相应的作用部位,才能起到营养、改善皮肤状况的作用。
而人的皮肤的角质层具有极强的屏障作用,大分子的功能性成分难以通透。
将功能性成分装进脂质体囊泡中,由于脂质体与生物膜结构相似,功能性成分在脂质体的携带下经皮透过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