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获得性肺炎防范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 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 HAP 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 0.2%的氯己定(洗 必泰)漱口或者口腔冲洗,每 2~6 h 一次。

2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 30°。

3.鼓励手术后患者(特别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 .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 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 .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 80~110 mg /d1.6 . 不 应 常 规 采 用 选 择 性 消 化 道 脱 污 染 ( SDD ) 来 预 防 HAP(VAP)。

7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 1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者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 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 )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 20 cmH 2O 上;(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 后,医务人员应做 手卫生;( 5 )呼吸机罗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 1~2 次,有明显分泌物 污染时应及时更换;罗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 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6 )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8 .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 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 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 2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 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者破损应当即将 更换。

动( 3 )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主要预防与控制措施如下: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和二重感染。

(2)对意识障碍或昏迷患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口腔护理,减少口咽部分泌物误吸,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风险。

(3)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抬高床头,防止食物反流进入气道,导致吸入性肺炎。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 30~45°。

(4)鼓励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5)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6)重视床单位的清洁消毒,加强病房通风换气,进行各种医疗护理操作和擦浴时避免着凉,以免诱发感染。

(7)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
①需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优先考虑无创辅助通气;
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气囊压力维持在 25~30 cmHLO)以上;
③吸痰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
⑤每周更换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有明显分泌物时及时更换;
⑥及时倾倒螺纹管冷凝水,湿化水为无菌水应每日更换;
⑦每日评估是否撤下呼吸机和拔管。

(8)对医务人员:
①定期进行相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②加强陪护人员的宣传教育,如手卫生、清洁消毒、排痰等基础知识的宣教。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如无禁忌症,抬高床头30-45度。

二、口腔护理2次/日;尽量减少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如H2受体阻滞剂或制酸剂。

三、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正确咳嗽排痰,病情许可每2小时予以翻身扣背。

四、严格掌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适应证,需要使用呼吸机时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五、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实施手卫生;吸痰管一用一弃,气道和口腔吸痰管及吸痰水应分开。

六、做吸入治疗的雾化器,不同患者之间或同一患者使用超过24小时,要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处理,雾化液必须无菌。

超声雾化器中使用的无菌药液仅限同一患者使用,每次喷雾后需对喷雾器消毒,无菌水冲洗,干燥保存。

七、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八、对使用机械性通气的脑外科、腹部外科术后等具有高危感染院内肺炎的患者进行监控。

九、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十、呼吸机管理:每周更换2次螺纹管,有明显污染随时更换;湿化水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及时倾倒冷凝水于有盖的感染性废物桶内。

十一、呼吸机配件消毒:
(一)外壳、面板、按钮每天以70-80%擦拭消毒,使用完毕终末消毒。

(二)螺纹管、湿化罐袋装密闭送供应室清洗消毒。

(三)每天评估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必要性,尽早予以停机和拔管,保持O以上。

气囊压力20cmH
2
(四)加强人工气道湿化和温化,湿化水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每天更换;呼吸机患者使用加热湿化器。

医院获得性肺炎肺炎预防与控制SOP

医院获得性肺炎肺炎预防与控制SOP

XXXX医院医院获得性肺炎肺炎预防与控制SOP一、医院内肺炎的一般预防措施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特殊预防措施三、其他预防措施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是指气管插管48~72h后或气管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肺炎。

一、医院内肺炎的一般预防措施1、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吸道感染病人,按标准预防SOP执行。

2、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3、限制应用抑制意识的药物治疗(镇静药,麻醉药)。

4、安置昏迷病人于避免误吸的体位,如平卧时头偏向一侧。

5、绝对卧床病人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

6、慎重给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以防误吸。

7、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8、对外科胸腹部手术病人术前做好卫生宣教,训练正确的咳嗽排痰方式。

鼓励手术后病人(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9、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10、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

11、气管内导管6~8小时消毒1次,尽量采取高压蒸汽灭菌,无条件时,建议用煮沸等物理消毒法。

12、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须注意口腔卫生,实施正确的口腔护理,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

13、做吸入治疗的雾化器,不同病人之间或同一病人使用超过24小时,要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处理,雾化液必须无菌。

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特殊预防措施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以减少胃液反流和误吸的发生。

2、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3、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4、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新制备的灭菌水,每天更换;5、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应作为污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应该如何预防?

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应该如何预防?

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应该如何预防?*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应该如何护理,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一、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预后差,死亡率高,除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外,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发病,已引起普遍重视,并有许多研究。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途径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前者与医院、病室的环境因素、各类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治疗操作等因素有关,后者则与机体自身因素有关,如呼吸道和胃肠道寄殖菌,基础疾病和免疫状态等。

因此应针对这些环节进行预防。

1、预防外源性感染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切实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是关键,应注意教育和管理。

医务人员进行接触病人和各项操作前应洗手,各项侵入性操作时应带消毒手套、口罩和隔离衣。

对于已有多药耐药菌感染的肺炎患者,应适当隔离以尽量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病室空气(层流室)和医疗器械消毒,尤其是各种呼吸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如雾化吸入装置,吸痰装置,氧疗装置等。

呼吸机肺炎发病率极高,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争取早日撤机,以尽可能缩短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可以明显降低发病率。

而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尤应重视呼吸道的无菌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机装置(虑菌器)可能减少吸入气体的带菌数量,并避免呼出气污染病室环境。

2、减少内源性感染口咽部和胃肠道定植菌吸入量是内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内容物误吸的发生,如经常变动体位,喂食时取口高位,胸部理疗,口腔护理,正确气管插管护理和胃肠引流技术,对长期卧床者可采用摇动床转动体位,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对于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的重危病员,采用制酸剂预防消化道出血,可能因为使胃液pH值增高,导致胃内发生定植菌大量繁殖,增加误吸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机会。

因此多建议采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

有3组荟萃分析对硫糖铝,H2受体阻滞药(西米替丁)和制酸剂的应用进行比较。

VAE(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控制制度

VAE(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控制制度

VAE(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防备掌控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获得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以下简称VAE)的防备与掌控工作,保护患者免受VAE的威逼,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标准。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全部科室和工作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定义1.VAE:医院获得性肺炎,指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肺炎。

2.机械通气:指通过呼吸机等设备对患者进行辅佑襄助呼吸。

防备掌控措施1. 机械通气操作规范1.医疗人员应遵从机械通气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

2.在机械通气开始前,医疗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佩戴手术手套和口罩,并依照消毒规范进行设备消毒。

3.定期检查机械通气设备的清洁和维护情况,确保设备运行良好、无漏气现象。

2. 患者管理和护理1.医疗人员应定期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肺部听诊和察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2.提倡患者尽早转入普通病房,避开过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减少VAE的发生风险。

3.严格掌控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管路使用,避开频繁更换和移动,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4.保持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卫生,定期清洁口腔和牙齿,避开并发口腔感染。

3. 环境卫生管理1.医院应定期对机械通气患者房间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达标。

2.对机械通气患者房间内的空气进行质量监测,及时排出空气污染源。

3.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确保正确处理机械通气相关的废物,避开交叉感染的传播。

管理责任和监督1. 质量管理部门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订立和修订VAE的防备掌控制度,并进行培训和宣传。

2.监督各科室和工作人员的制度执行情况,定期汇总和分析VAE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和防备。

2. 科室负责人1.科室负责人应搭配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在本科室内落实VAE的防备掌控制度。

2.负责对本科室医疗人员进行培训和引导,确保机械通气操作规范和患者管理措施的执行。

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控制措施

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控制措施

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控制措施为了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成为了医疗行业中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风险。

1. 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技能卫生意识和技能的提升是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基础。

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学习正确的手卫生、穿脱手术服以及使用消毒器械等操作技术。

同时,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课程,了解最新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术。

2. 强化医疗设施的感染控制管理医疗设施的感染控制管理是防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委员会,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流程。

这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定期检查和清洁医疗设备、控制环境污染等。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感染风险。

3. 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流程为了规范操作,医院应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流程。

这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无菌技术、穿戴一次性手套、医用口罩和帽子、严格执行手术室准入和流转控制制度、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

医院还应加强对高风险患者、手术前后和器官移植等特殊操作的感染控制。

4. 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医院可以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辅助感染控制。

例如,通过使用自动洗手液器和消毒仪器,可以提高手卫生的效率和质量。

智能化的感染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医院内的感染风险并进行预警,帮助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5. 加强患者教育和参与患者是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参与者。

医院应加强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

患者应被告知正确的手卫生方法、自我管理技巧和环境卫生措施。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患者参与感染控制的机制,例如设置咨询热线或设立在线平台,接受患者的咨询和反馈。

6. 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持续的监督和评估对于保证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至关重要。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通过例行巡查、感染事件报告和医务人员的评估等方式来监测感染控制的执行情况。

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实施开窗通风等净化空气的措施,每日通风二次。

二、如无禁忌症,患者床头应抬高30~45。

做好口腔护理,每4-6小时1次。

三、鼓励患者术后(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定时翻身、拍背、变换体位。

协助排痰和保持呼吸通畅。

四、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4.5—6.Immol/L,不应常规使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O
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或二重感染。

六、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征,有机械通气尽量采用无创通气措施。

七、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八、使用中的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保持清洁,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积水杯内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得使之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日更换。

九、每日评估是否停用镇静剂、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十、当运转患者、改变患者体位或插管位置、气管有分泌物积聚时,应及时吸引气道分泌物。

十一、鼓励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至少对接受大型心脏手术的患者应实施此措施。

十二、对医护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控制措施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I。

参考文献
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感控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M].参考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

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CRAB、CRE等)感染/定植患者采
取接触隔离。
1.关注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1.保持环境清洁。 2.诊疗器械严格清洁消毒。
进行吸痰等操作后及时对周边环境进行 清洁消毒。 2.关注吸痰设备、吸氧设施、听诊器等
的清洁消毒。
手卫生
医务人员、陪护家属均应严格 执行手卫生。
戒烟 其他措施
择期手术患者至少术前1个月开始。
患者、陪护人员、医务人员均 包括正确咳嗽、手卫生、喂养方式、抬 应接受预防 HAP 的相关知识。 高床头、下床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选择性口咽部去污
不常规推 荐
应用益生菌
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无禁忌证者,术后第2天下床活 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
术后尽早下床
动,包括坐到床旁椅子上或行 走,每天至少1次。
尽早下床活动。
术后镇痛方式改良:采取局部镇 改良术后镇痛 痛或患者自控镇痛。 方式
目标性监测 健康教育
1.感染危险因素目标性监测。 2.防控措施依从性监测。
1.如有条件,可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病 种或不同类型手术开展 HAP 目标性监 测,了解其感染率和危险因素,从而针 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2.开展如床头抬高、口腔护理等防控措 施依从性监测并及时分析、反馈监测结 果。
1.也可使用生理盐水、聚维酮碘 等制剂作为护理液。 2.择期手术患者,术前1周即应 保持口腔清洁。
1.去除危险因素:及时纠正低蛋
白、高血糖、电解质紊乱。
2.气道廓清技术: 呼吸训练、
体 位1.引保流护、性手隔法离技:针术或器机官械移装植置、 粒细胞减少等严重功能抑制患
者。
2.对多重耐药菌(MRSA、CRPA、
患者应抬高床头 30°~45°。 可能抬高床头>30°或坐起。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化和传播,肺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共卫生威胁。

为了保护患者和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有效防控肺炎的传播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套适用于医院内部的肺炎预防与控制制度。

二、制度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肺炎传播,确保医院内病患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通过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肺炎传播的风险。

三、制度内容1. 员工宣教与培训- 针对所有医护人员,定期开展肺炎预防知识的宣教与培训,包括肺炎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 具体培训方式包括线上学习、内部讲座和小组讨论等,以确保医护人员对肺炎预防的了解和掌握。

2. 病房管理- 患者病房的定期清洁与消毒,包括床铺、桌面、地面等的清洁工作;- 定期更换床单、被褥等物品,确保病房内的卫生环境;- 加强病房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3.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 所有医护人员佩戴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高风险岗位的医护人员需佩戴防护服,并及时更换;- 定期进行医护人员健康状况监测,一旦出现症状,立即隔离并进行检测。

4. 患者管理- 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将疑似肺炎患者与其他患者隔离;- 针对病患及时进行肺炎病原体检测,确诊后立即安排隔离治疗;- 严格执行患者就医过程的防控措施,包括体温监测、手卫生及常规消毒等。

5. 药品管理- 保证医院内充足的肺炎防治相关药品的供应,避免短缺;- 对药品进行合理分类、储存和使用,防止药品失效或过期;- 建立药品的使用记录和调配流程,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构- 设立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工作小组,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依靠医院内部的监督机构,对肺炎的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

2. 纪律与处罚- 按照医院规定,对违反肺炎预防制度的医护人员进行纪律处罚,以保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人工气道通畅(1)正确吸引分泌物吸痰管的选择,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50%,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保证能吸出气管,支气管中的分泌物。

吸痰管硬度要适中;普通吸痰管一用一换;吸痰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来进行,动作要轻柔,吸痰管插入合适深度,如遇阻力向外退出1cm后再吸引,调节适当的吸痰压力,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拉吸净痰液;时间不能过长,每次不能超过15s,以免发生缺氧。

吸痰后再用纯氧吸入1~2min后再把吸氧浓度调到吸痰前水平;在吸痰时要先吸气管的,然后再吸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

(2)气管导管的护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固定要牢固,避免导管上下滑动,损伤气管黏膜。

导管气囊充气要适当,对于气囊充气与放气的操作要正确,在放气前应充分吸净气管内的分泌物,以避免咽喉部的分泌物在气囊放气后进入气道,造成感染加重。

应调节好导管气囊的最小封闭容积,一般不需要反复充放气。

气管切开口周围的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更换,防止污染。

(3)气管的湿化、雾化、冲洗在使用呼吸机时对气道进行有效的湿化,雾化,冲洗非常重要。

气道干燥,痰液过稠不易吸出时,可先向气管内注入3~5ml 生理盐水,停留5min后再行吸痰,可间断反复多次冲洗,但一次冲洗时间不能过长。

雾化吸入药物,利于局部炎症的控制和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可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2、加强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1)加强口腔护理经口插管患者每日两次口腔护理,防止口咽部细菌下行感染,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口腔真菌菌感染、黏膜溃疡等。

气管切开患者换药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每2h翻身,拍背,叩击震荡气管内的分泌物,使附着于肺泡及支气管的痰液松动,并及时吸出。

(2)选择适当的营养方式加强营养,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进和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几率。

营养的补充,应采用消化道和静脉相结合的途径。

肺炎预防工作制度及流程

肺炎预防工作制度及流程

肺炎预防工作制度及流程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肺炎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中的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门诊、急诊、住院、重症监护室等各个环节。

三、肺炎预防工作流程1.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肺炎的危害、预防知识和治疗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 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因素,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肺炎风险。

3. 感染源控制严格掌握感染源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对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

加强对患者的诊疗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4. 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操作、接触病人前后认真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使用一次性手套进行相关操作,避免手部污染。

5. 呼吸道卫生教育患者正确咳嗽、咳痰,鼓励使用纸巾或臂弯遮挡口鼻,避免随地吐痰。

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进行隔离,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6. 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细菌滋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空气质量。

7. 消毒灭菌对医疗机构内的设备、器械、物品等进行定期消毒灭菌,特别是呼吸机相关装置、雾化器等。

对地面、桌面等表面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8. 医源性防护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和感染风险,合理选择和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9. 健康监测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发现疑似感染病例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患者进行体温、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0. 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医务人员肺炎预防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防控能力。

四、肺炎控制措施1. 早期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因素,早期诊断肺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2. 合理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合理选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手段,确保治疗效果。

医院内肺炎(HAP)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内肺炎(HAP)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内肺炎(HAP)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内肺炎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具体防控措施如下:一、加强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h~8h一次。

二、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45°。

三、对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四、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

五、积极控制血糖在4.4~6.1mmo/L水平六、加强病房管理,每日至少2次定时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洁净;定时清洁消毒空调过滤网;病室卫生宜采用湿式打扫。

七、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一人一用一消毒。

八、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避免滥用,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九、对患者及陪护等进行呼吸道卫生、咳嗽或打喷嚏礼仪的健康教育。

在流感流行时应限制探视。

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HAP重要的类型。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特别注意以下事项:(一)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二)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三)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四)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

集水器应处于管路最低处,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

(五)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外壳,按钮、面板用75%酒精擦拭。

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六)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七)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八)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定期进行分析与反馈。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1、目的:有效控制和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2、参考文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 年版)》《医院感染防控质量与控制实务(2019 年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509-2016)》3、内容:3.1定义3.1.1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住院患者没有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未处于病原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小时后发生的肺炎。

其中术后肺炎是指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30 天内新发的肺炎,包括出院后但在术后30 天内发生的肺炎。

3.1.2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小时后所发生的肺炎,包括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 小时内(撤机、拔管前接受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小时)出现的肺炎。

3.2处理:3.2.1如患者无禁忌症,将床头抬高30°-45°。

3.2.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纠正低蛋白、高血糖、电解质紊乱,以及气道廓清技术,包括呼吸训练、体位引流、拍背或雾化吸入。

3.2.3对有发生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常规做口腔护理,每日至少两次。

3.2.4 加强患者的管理,对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做好接触隔离,针对粒细胞减少等严重功能抑制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

3.2.5保持环境清洁,诊疗器械严格清洁消毒。

3.2.6对于无禁忌症患者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尤其是上腹部手术患者,包括做到床旁椅子上或行走,每天至少一次。

3.2.7术后镇痛尽可能采取局部镇痛或患者自控镇痛。

3.2.8严格掌握气管插管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3.2.9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每天应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3.2.10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的管理3.2.10.1 呼吸机的清洁消毒参照《呼吸机及附件的清洗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3.2.10.2 呼吸机螺纹管不推荐定期更换,有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3.2.10.3 内部管路消毒遵照厂家说明;3.2.10.4 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每24h更换一次;3.2.10.5 积水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倒弃,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

肺炎预防工作制度及措施

肺炎预防工作制度及措施

肺炎预防工作制度及措施一、目的和意义肺炎是我国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

为了预防和控制肺炎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及措施。

本制度及措施旨在指导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做好肺炎的预防工作,提高肺炎的防治水平,降低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肺炎预防工作制度1. 严格执行肺炎的诊断标准,加强对肺炎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2. 加强对肺炎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防止病情恶化。

3. 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4. 加强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肺炎的发病风险。

5. 加强肺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三、肺炎预防工作措施1. 加强肺炎患者的筛查工作,对于有肺炎风险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要加强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2. 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防止交叉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 加强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推广肺炎疫苗的接种,特别是针对儿童和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提高免疫力,减少发病风险。

4. 加强肺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肺炎的危害、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提高公众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5.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和肺炎防治能力。

6. 建立完善的肺炎防治网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肺炎的防控能力。

四、肺炎预防工作的组织实施1.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肺炎预防工作的领导,制定肺炎预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确保工作的落实。

2. 医疗机构要加强肺炎预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机构,制定肺炎预防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实施,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3. 医护人员要加强肺炎预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严格执行肺炎预防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积极参与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肺炎管理制度模板

肺炎管理制度模板

肺炎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规范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提高肺炎的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保障患者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进行肺炎诊疗活动时的管理工作。

三、组织管理1. 成立肺炎管理小组,负责肺炎的诊疗规范制定、监督执行和质量控制。

2.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肺炎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四、预防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2. 推广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炎预防的认识。

3. 加强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健康管理。

五、诊断与报告1. 严格按照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肺炎的诊断。

2. 发现肺炎病例应立即进行报告,并按照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六、治疗原则1. 根据肺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误用。

七、感染控制1. 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2. 对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八、患者管理1.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正确用药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2. 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九、信息管理1. 建立肺炎患者档案,详细记录诊疗信息。

2.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肺炎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十、监督与评估1. 定期对肺炎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流程。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疗机构负责解释。

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内容,以确保其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医疗实践标准。

肺炎防护管理制度

肺炎防护管理制度

肺炎防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有效防备和掌控肺炎疫情,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要求,订立本《肺炎防护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及患者。

二、疫情监测和报告1.医院设立疫情监测与报告小组,负责疫情监控和信息报告工作。

2.全部医务人员每日上班前需测量体温,并在工作时佩戴好口罩。

3.发热病人及有呼吸道症状者应立刻发送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并赶忙报告疫情监测与报告小组。

4.医院应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病例及疫情情况,确保信息畅通及时。

三、患者管理1.全部患者在进入医院时必需测量体温,如发现体温异常,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2.患者到达候诊区后,医务人员应引导患者适当保持距离,并提示他们佩戴口罩。

3.全部患者必需佩戴医用口罩,严禁随便离开本身的就诊区域。

4.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转达有关肺炎防护知识和个人卫生要求。

四、医务人员管理1.全部医务人员上班前需测量体温,如发现异常应自动联系相关部门。

2.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需佩戴医用口罩,特殊情况下需依照具体操作规程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医务人员间接触患者后,应及时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肺炎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本领和应急处理本领。

5.医务人员不得随便带回医院未经消毒的个人物品。

五、医疗废物处理1.医院设立特地的医疗废物处理区域,严格依照相关要求进行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理。

2.全部医务人员需依照规定将医疗废物投放到相应的容器中,并将容器密封。

3.医院定期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确保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六、环境清洁和消毒1.医院加强对各个区域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重点消毒门把手、扶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物体。

2.消毒物品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有效杀灭病原体。

3.清洁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定期接受消毒培训。

4.清洁人员应定时进行工作,并做好清洁记录。

七、教育宣传和培训1.医院定期开展肺炎防护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

医院新冠肺炎防护管理制度

医院新冠肺炎防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和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疫情防控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

2. 设立防控办公室,负责日常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协调。

三、防控措施1. 预检分诊(1)设立预检分诊点,对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码和行程码核查。

(2)对发热、咳嗽等症状患者,立即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2. 发热门诊(1)严格执行发热门诊“六不出门”原则,确保闭环管理。

(2)对所有发热病人进行核酸检测,落实“四早”措施。

3. 住院患者管理(1)入院患者须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方可入院。

(2)严格执行一人一陪护制度,陪护人员需持有健康码、行程码及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3)患者及陪护人员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4. 医务人员防护(1)医务人员需定期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方可上岗。

(2)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严格执行手卫生、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

(3)加强医务人员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观察。

5. 环境消毒(1)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2)对重点区域(如病房、电梯、走廊等)进行高频次消毒。

(3)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

6. 健康教育(1)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自我防护意识。

(2)利用医院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普及疫情防控知识。

四、责任与奖惩1. 各部门、科室要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责任到人。

2. 对违反疫情防控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3. 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和地方政策调整,将及时修订和完善。

医院新冠肺炎防护管理制度旨在保障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获得性肺炎防范管理制度
1.建立医院获得性肺炎风险评估表,在入人院、手术、病情发生变化时进行评估,≥10分进入高危监控系统。

2.对高危患者加强呼吸道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注意室温及保暖,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可根据医嘱给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3.对使用呼吸机或气管切开患者按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护理规范执行。

4.对大手术患者做好呼吸道术前准备。

如:术前戒烟,注意保暖、加强口腔卫生,预防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胸部手术患者,护士应指导患者学会深呼吸、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等。

5.对高危患者在作好呼吸道护理同时必须加强口腔护理、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