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科学第一章第一节到第五节知识要点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二单元)

八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二单元)

八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二单元)
本文档回顾了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以及对科学的深入理解非
常重要。

第一单元:生命体的呼吸与营养
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构成的基本单位。

2.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有所不同,但都包含细胞膜、细
胞质和细胞核。

3. 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4.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着遗传信息。

5. 细胞质中包含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它们协同工作完成细胞的各种功能。

6. 呼吸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过程,它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
体中。

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主要以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储
存起来,供细胞使用。

7.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
同时释放出氧气。

第二单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包括生物圈、生态位、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2. 生物群落是同一生境中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3.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共有的生活层,包括陆地、水域和空气。

4. 生态位指的是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和所扮演的特定角色。

5.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有序排列,其中能量从一个物种传递给另一个物种。

6.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网络,更准确地描述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以上是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希望能帮助到你,祝学习顺利!。

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章提纲

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章提纲

科学八年级下学期提纲第一单元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应用一、符号表示的意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如:v(速度),○A(电流表),t(时间)等。

二、模型1.(1)模型方法:建立模型是为了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提示客观对象的形态和本质特征。

(2)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3)功能: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2.物质的三态变化的模型:如图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的冰,温度升高是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构成水的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一、原子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原子的性质:原子很小;原子是不断运动;原子间有间隔;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二、分子1.分子和原子都是可以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定义: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3.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键有引力和排斥力;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二、1.原子2.(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种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3.同位素同位素定义:同一类原子中,具有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第四节组成物质的元素一、元素的种类元素定义:科学上不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成为元素,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的总称。

注: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核电子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电中性)(带负电)组成物质的元素金属元素如:铁、铜、锌固态非金属如:磷、硅、硫稀有气体如:氦、氖、氩二、元素的分布地壳:氧、硅、铝、铁、钙海水中:氧、氢人体:碳、氢、氧、氮第五节表示元素的符号第六节表示物质的符号化学式: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

初二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初二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初二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班级姓名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3、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4、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5、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碳酸钙、等6、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氮气、氢气、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甲烷、氧气、蔗糖、酒精等7、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如: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8、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9、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10、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12、水电解时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是2:1,质量之比1:8。

13、原子是化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也有原子直接构成等等14、、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3、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5、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元素是个宏观概念。

元素是建立在微观概念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因此元素有只讲种类不论个数的特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整理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2)模型的分类:①物体的复制品②事物变化的过程③图片④数学公式、表达式或特定的词(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

[说明]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二、符号(1)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①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②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③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说明]在某种意义上说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三、化学模型的建立模型可以是实物的模型,一可以是事件的模型,模型能表达出研究对象的基本的特征。

如:(1)人们用水分子结构模型来了解水分子的构成:两个氢原子成104.5°角附在氧原子上:比例模型棍棒模型(2)分子聚集成物质四、分子的构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 分子构成的描述:以分子A m B n 为例,1个A m B n 分子由m 个A 原子和n 个B原子构成。

如1个H 2分子由2个H 原子构成;1个O 2分子由2个O 原子构成;1个H 2O 分子由2个H 原子和1个O 原子构成。

五、 物质的构成⎪⎪⎪⎪⎩⎪⎪⎪⎪⎨⎧⎩⎨⎧⎩⎨⎧离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粒子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分子构成物质的粒子[说明](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金刚石、石墨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八下科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八下科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和符号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③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氯离子质量几乎相等。

3、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判断是否为同一元素的标准就是看质子数是否相同。

4、同位素原子: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5、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两大类。

目前发现的元素有110多种。

6、元素的分布(识记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①地壳:O、Si、Al、Fe②人体:O、C、H ③海水:O、H、Cl、Na7、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8、物质的分类:9、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10、元素符号所表示的量①相对原子质量:以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这个标准的比值。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如: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质子数为11,则中子数为23-11=12②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③相关计算: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14×1+1×5+12×1+16×3=79N:H:C:O=(14×1):(1×5):(12×1):(16×3)=14:5:12:48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把水换成二氧化碳,上面四句话应该怎么表达……)公共邮箱:用户名:tyxxkx密码:kxtyxx。

八下科学第一章第一节到第五节知识要点复习

八下科学第一章第一节到第五节知识要点复习

物理性质的定义与实例
定义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等。
颜色
如铁是银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
状态
如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是气态,水在常温下是液态。
物理性质的定义与实例
01
02
03
04
气味
如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臭氧有 鱼腥味。
熔点
如冰的熔点是0℃,而铁的熔点 是1535℃。
书写规则
单质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化学式一般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 表示,化学式的排列顺序为: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化合价绝对值交叉约简, 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
化合价的定义与确定方法
化合价
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出的化合价数。
确定方法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以确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 合价。
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应用实例
80%
计算化合价
根据已知的化学式和化合价,可 以计算出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100%
书写化学式
根据已知的元素化合价,可以书 写出未知物质的化学式。
80%
判断物质类别
根据化学式可以判断物质所属类 别,如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 。
06
第五节: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与意义
原子
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原 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分子的概念与特性
分子
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 位。
特性
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之间 存在间隙。
元素、原子、分子的关系
元素是宏观概念,用于 描述物质的种类;原子 和分子是微观概念,用 于描述物质的结构和组 成。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第一节地球上的水12、水的分类3、水存在的形式:固态、液态、气态4水循环的环节:5、蒸发:河流、海洋等液态水直接蒸发转化为大气水蒸腾:植物释放水分的方式升华:固态水变成气态水(水蒸气)6、水循环的主要形式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7、我国水资源的状况: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②水资源的储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8、水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9、人体内储量最多的是水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用水量2.5毫升*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比为1:2,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是氢气比氧气易溶于水*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错误说法: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氧气+氢气3、水的微观解释4、化学反应的实质新物质第三章水的浮力1、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的方向相反3、测量方法:称重法4、浮力产生的原因(见图一)*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特殊情况5例题1:悬吊的实心金属球缓慢浸没于倾斜的盛满水的大烧杯中,,从大烧杯中溢出到小桶中的水和此金属球的关系是:。

根据公式可知浮力的大小止与 、 有关6、物质的沉浮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所受的浮力是最大的 *悬浮:指物体停留在液面以下的任何位置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态12、溶液的组成3、溶液中的计算①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②溶液体积≠溶剂的体积+溶质的体积4、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是均一稳定的不一定是溶液★5、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对比6、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合称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均为混合物★7、药品的取用①取用粉末状固体: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或先将试管水平放置,再把盛有固体粉末的纸槽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地竖直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②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夹住药品,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树立起来,使药品缓慢滑到试管底部③取用较多液体时直接倾倒注意*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标签朝向掌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塞子倒放在桌面上④取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使用完后用清水冲洗滴灌下方不要伸入容器里⑤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首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在接近刻度尺时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线*量筒选取时,所选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所量取的液体的体积,且越近越好*量筒读数时 要平视 俯视会导致读书偏大,仰视会导致读书偏小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1、溶解性的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溶质的量是有限的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包括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速率的因素振荡、搅拌、增加溶剂的量,固体物质碾磨3、氢氧化钠溶解放出热量;硝酸铵溶解吸收热量;氯化钠溶解既不吸收热量,也不释放热量4、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一种溶剂可以溶解多种溶质,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液里溶解能力不同 5、判读饱和和不饱和溶液67、浓溶液和稀溶液a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 、对于同种溶剂和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8、物质的溶解度a、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提纲_浙教版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提纲_浙教版

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
复习:1.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定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 化学变化中的 义 子数)同一类原子总称 最小微粒
区 元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 原子一般用于是说

宏观组成元素是同一类原子 ,的总称只表示种类不说明
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指微观粒子, 讲种类,讲个数。
个数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链接主页二
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分子原子 的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质子 决定 元素种类
原 子
原子核 (+) (+) 中子
(不带电)
决定 原子质量
结 构
电子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返回主页 一
化合物
也直接构成物质。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
联 系
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 数决定元素性质)。
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微观粒子
原子
(讲种类、讲个数)相 同
核 电 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不 元素
讲个数)
构成 构

组成
分子 构 成
二、组成物质的元素
地壳中→ O、Si、Al、Fe
自然界中分布 海洋中→ O
人体中→ O
与人体健康→ Ca、Fe、Zn、I、F 等对人体的影响
元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含义 表示一种元素

八年级科学(下)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第一章复习知识点1.液态水与气态水在微观上的区别;2.最先提出原子概念的人?3.水分子电解模型;4.一个水分子含几个氢原子?几个氧原子?5.一个氧分子由几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几个氢原子构成?6.生成一个氧分子至少需电解几个水分子?7.在电解水的反应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8.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9.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是什么?10.怎样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一些?12.构成分子的原子是否一定相同?(举例说明)13.原子结构模型:微粒名称、带电性、数目关系等;14.元素、同位素概念;15.“钠在氯气中燃烧”电子得失情况;16.离子概念;17.单质与化合物区别;18.对物质组成的两种讲法(宏观、微观);19.元素分类;20.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21.海水中主要元素;22.组成有机体的主要元素;23.常见元素符号记忆;24.元素符号的含义;、25.化学式的书写与读法;26.化学式表示的含义;27.常见根离子记忆(符号及化合价);28.常见元素化合价记忆;29.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确定;30.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3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32.计算和化学式中各元素质量比;33.计算各元素质量分数;温馨提醒:请先掌握上页知识点,再做下列习题。

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D、任何原子都是由原子核的电子构成2、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吨贫铀弹,不少人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

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

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应为()A、146B、92C、136D、238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两种单质组成的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二个氧元素构成的C 、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D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4、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10克冰受热熔化成10克水B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C 、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D 、化学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汞是金属单质B 、能嗅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C 、矿泉水是纯净物D 、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6、毒品危害人类健康,危害社会稳定。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章声第二章光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等大;③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3.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种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4.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6.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像的情况应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23 3(((正的否读(正的压读(直接连 接电源 不能 能量 程 0~和0~3A 0~3V 和0~15V 每大格 1A1V 5V每小格 分度值内阻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或导线 很大相当于断路同使用前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4.(1)电阻的单位:国际制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见的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 1M Ω=1000k Ω 1k Ω=1000Ω (2)电阻公式:SLR ρ= ρ——电阻率,与导体材料有关 L ——导体长度 S ——导体横截面积 5.6((((7.第七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主要包括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其中向性运动又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2、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着的调节作用;2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②具有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 ,胚芽生长快;向光面生长素分布少 ,胚芽生长慢 ;4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适当时,对植物的作用有: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当生长素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1、激素的部位:在内分泌腺中产生;2、作用: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3、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产生器官、功能及分泌异常的病变激素类别产生器官激素的功能分泌异常时的病症生长激素脑垂体 a.促进组织合成蛋白质b.控制人的生长发育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a.促进生长发育b.促进新陈代谢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成年分泌过多:甲亢2123一1234活二1神中234、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5、脊髓: 1位置: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2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脊髓灰质中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一般受大脑皮层控制;6、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用膝跳反射可检查人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四、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1.反射1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2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3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不能进行;如果有完整的反射弧,需要有适宜的刺激,反射才能完成;3、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低级反射 ,是先天性的行为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4、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高级反射 , 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第四节: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多样性是动物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的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一、先天性行为,即本能:1、概念:是动物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它们受遗传的控制;2、特点:1参与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和脊髓;2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3反射弧是永久固定的;二、后天学习行为:1、概念: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2、特点:1 参与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2 任何无关刺激都可变为条件反射的刺激;如狗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3 反射弧是暂时的、易变的、可消退的;应强化非条件刺激食物;4 适应的范围广,可以适应多变的环境;3、人与动物的学习行为:1动物的学习行为:对具体的刺激能作出反应;如望梅止渴;幼儿见到穿白衣的护士而哭闹;2人的学习行为:不仅能对具体刺激,也能对抽象的刺激,如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如谈梅止渴;第五节:体温的控制1、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37℃左右;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一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骼多温多。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将整理八年级下册科学课本中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复和掌握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半金属
- 物质的分离方法:筛分、过滤、蒸发、凝固、浮沉、沉淀、蒸馏
第二单元:运动的描述
-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距离 / 时间
-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与标量、矢量的关系
-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始速度)/ 时间
第三单元:力的作用和运动
- 力的作用和性质: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 阻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 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平衡和运动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第四单元:机械能与能量守恒
-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 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
- 抛体运动和简谐振动的能量变化
第五单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产生:共振和声学乐器
-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速度和方向
-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
- 声音的利用:通信、声学乐器和声波探测
第六单元:光的传播和成像
-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行走的速度
-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和光的反射成像
-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成像
- 光成像的应用:凸透镜和凹透镜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科学课本中的主要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更多详细内容和例题,请参考课本和教师的讲解。

八下科学第一章第一节到第五节知识要点复习

八下科学第一章第一节到第五节知识要点复习

●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重 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多样性是由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不同引起的。如:碳原子、 氧原子,既可以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也可以构成一氧化碳分子。 ●物质的种类、结构、性质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相同。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结构有关。
●原子结构:
1)原子中质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电子带的负电核总数电量相等、电 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电子的质量比质子、中子小得多,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2)带电的原子团由不同种类和数目的原子集合而成。
禁止机动车通行
注意危险
禁鸣喇叭
禁止向左转弯
易燃标志
自行车停靠点
A
节水标志
禁止驶入
要点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判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答:错!!!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 粒;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反应(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为原子。分子由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 子、氧原子构成。 ●判断: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结构一样?? 答:错!!!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的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 刚石、石墨、足球烯都由碳原子构成,即同素异形体。) ●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
例3.在①冰;②纯净的自来水;③啤酒;④铁;⑤二氧化硫;⑥甲烷;⑦氮 气7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化合 ②③ ④⑦ 物的是__________。 ①⑤⑥ 例4.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矿泉水,水 混合物,化合物 B.甲烷,石灰水 C.氮气,硫酸铜晶体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下第一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在一种认知体系中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

可以是图像、文字组合,也可以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

常见符号:物理量符号、数学符号、化学符号、生物符号。

一些交通标志(禁止鸣笛、禁止停车)。

符号的意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模型:按照实物制作的简化样品。

模型不是实物,但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物。

常见模型有航模、汽车模型、飞机模型、地球仪、眼球模型、分子、原子结构模型等。

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3、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在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主要是金属和固体非金属(碘除外)及稀有气体。

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电子云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它认为核外电子没有固定运行轨道,而是以概率的形式出没于某些区域,这个电子有可能出没的区域叫做“云”,这点在量子力学中是被认可的。

浙教版八下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八下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电与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

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

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感线环绕方向的方法:A: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的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它同样也适用于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B: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两种安培定则的话实际上都可以说成是右手螺旋定则,只不过四指环绕方向分别代表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而拇指方向则代表电流方向和通电螺线管的N极方向。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总结为:四指弯曲方向为环绕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通电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或者通电螺线管的N极方向。

3、电磁铁: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就是电磁铁。

原理:利用电流来控制电磁铁的磁性。

接通螺线管中的电流,电磁铁产生磁性;断开电磁铁中的电流,电磁铁就没有磁性。

应用:电铃、电磁继电器、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

4、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控制的自由开关。

作用:利用电磁继电器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实质:利用一个接低压电源的通电螺线管(控制电铃)控制由磁铁制成的开关的断开与闭合,从而达到控制高压电路(工作电路)的目的。

5、直流电动机:【问题】怎样使线圈在转过平衡位置后继续沿原来的方向转动下去?1. 直流电动机靠直流电源供电,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的现象制成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 直流电动机主要由磁铁和线圈组成,此外还有换向器、电刷等。

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知识点.doc

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知识点.doc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梳理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

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如:交通符号、电学符号、元素符号…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如:地球仪、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1.图2.表3.计算机图像4.公式5.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等等…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一.分子的定义与性质:1.分子的定义: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和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如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所以单个分子是不能表现的。

保持化学性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外,还有其他的粒子,如原子、离子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2)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如远处可闻到花香,樟脑球在衣柜中时间久了就不见了。

(3)分子间有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容易压缩(如可向轮胎中打气),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的原体积和等现象。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此处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二、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1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1章复习提纲

第1章第1节粒子的模型与符号1.为什么人们常用符号来表示事物?答: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示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 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例子构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

2.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

3.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4. 在水电解时,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他们不再保持评分,水的化学性质。

5.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6. 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7. 构成分子的原子土豆可以是片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8. 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ˉ10米数量级。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

2.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弹回。

3. 1913年,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4.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汤姆生——西瓜模型卢瑟福——行星模型波尔——分层模型现代科技——原子云模型5. 原子大多数结构都是空的。

原子核很小,带正电。

原子中原子核的质量占了很大一部分。

6. 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质子和种子构成。

7. 原子是呈电中性的,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8.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9. 原子分为核外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质量为9.1176×10ˉ31千克;质子带正电荷,质量为1.6726×10ˉ27千克;中子不带电荷,质量为1.6748×10ˉ27千克;原子不带电,显电中性。

科学八下册第一二两章知识点归纳

科学八下册第一二两章知识点归纳

各节知识点:一、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中的第一节到第五节已上过第一节:1.磁性,磁体,磁极在磁体的两端。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

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磁化: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永磁体。

4.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5磁感线:(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

(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

6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第二节1.奥斯特实验结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2直线电流的磁场的分布规律: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离直线电流越近,磁性越强,反之越弱。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很相似。

改变了电流方向,螺线管的磁极也发生了变化。

4电磁线圈的匝数越多,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线圈的磁性越强;插入铁芯,线圈的磁性大大增强。

5电磁铁――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由通断电控制,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的大小控制,磁极的方向可以由变换通电方向来控制.第三节1.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分为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第四节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时,.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2.当只改变电流方向或只改变磁场方向时,通电导体受到的磁场的力方向发生改变,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时,通电导体受到的磁场的力的方向不变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大小与磁场强弱、电流大小、导体长短有关。

第一章知识梳理-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

第一章知识梳理-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

知识点一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1.磁体和磁极(1)磁性:(2)磁体:具有的物体(3)磁极:(4)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5)磁化①概念: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②方法:用一个磁体在磁性物体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就可使这个物体变成磁体。

(不接触也可以磁化)2.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能使小磁针 ,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2)磁场的方向:科学上把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规定为其所处位置的磁场方向。

(3)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3.磁感线(理想模型法)(1)定义:磁感线上箭头表示的方向,即表示方向。

(2)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极出来,回到磁体的极,如图所示。

注意:磁体内部磁感线都是磁体S极发出回到N极。

知识点二(3)特点:①磁体外部的磁感线从N 极出发回到S 极。

(北出南入)①磁感线是有方向的,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①磁感线的分布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磁性的强弱,越密越强,反之越弱。

①磁感线是空间立体分布,是一些闭合曲线,在空间不能断裂,任意两条磁感线不能相交。

(4)几种常见类型磁体的磁场画法:特别提醒:磁场是真实存在的,而磁感线是一些假想的曲线,是形象的研究磁场的一种方法。

磁感线不会相交且是立体的。

4.地磁场:地球产生的磁场叫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 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 附近,如图 2 所示。

【答案】1.(2) 磁性 (3) 最强,南极,北极 (4) 排斥,吸2.偏转,北极3.磁场,北,南,4.地磁场,南极,北极1.直线电流的磁场(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发现了电流的磁现象。

为了避免地磁场的影响,实验时不要东西方向布设导线。

(2)方向: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 有关,改变其方向,磁场的方向也随之改变。

(3)分布规律:①直导线电流磁场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 ②距离直导线电流越近,磁场越 ,反之越 ③电流的强度越大,磁场越强。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电与磁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可用S和N表示;★自然界不存在单个磁极的磁体,磁体上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而且一个磁体也不能有多于两个的磁极。

拓展:磁体的分类:(1)从磁体的形状分:蹄形磁体、条形磁体、针形磁体等;(2)从磁体的来源分: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常见);从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分:硬磁体(永磁体)和软磁体;(3)磁体磁性强弱无法直接观察,要通过磁体对磁性材料的作用来反映,运用了转换法。

2、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若磁体与另一物体相互靠近时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有两种可能:一是另一物体是含铁、钴、镍等物质的物体;一是另一物体也为磁体,它们的异名磁极相互靠近。

方法点拨一:判断某物体是否有磁性的方法:(1)将被测物体靠近铁类物质,若能够吸引,则有磁性;(2)将被测物体用细线挂起,若静止时总是南北指向,则说明该物体有磁性;(3)把被测物体靠近已知有磁性的物体,若有一端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则被测物体有磁性。

方法点拨二:判断磁极的方法:(1)用已知磁极的物体靠近被测磁体一端,与已知磁极相斥的为同名磁极、吸引为异名磁极;(2)将被测磁体用细线挂起,静止时指向北面的一端是北极。

3、磁化是指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铁棒被磁化后不能长久保持磁性,而钢棒磁化(用磁体在钢棒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多次)后能较长久地保持磁性,用钢棒制造永磁体。

拓展:(1)只有铁、钴、镍等磁性物质才能被磁化;(2)被磁化了的物体与使它磁化的磁极相靠近那一端是异名磁极;(3)有磁性的物体受到强烈撞击或加热,磁性会消失。

4、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特殊物质称为磁场,其基本性质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在磁场中小磁针N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有元素 ④你认为各种类型的元素在每周期中排布有什么规律?
(1)原子序数从左到右增大
(2)每一周期的原子都有相同的电子层数(3)元素位于第几周期,原子 核外电子就有几层电子层………………
2、在同一族中: 第ⅡA族—以(金属)元素为主。 第ⅦA族—以(非金属)元素为主。 你认为同一族元素在性质上有什么规律? 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
)
例3.在①冰;②纯净的自来水;③啤酒;④铁;⑤二氧化硫;⑥甲烷;⑦氮 气7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化合 ②③ ④⑦ 物的是__________。 ①⑤⑥ 例4.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矿泉水,水 混合物,化合物 B.甲烷,石灰水 C.氮气,硫酸铜晶体
元素 氢(H) 同位素(符号) H、D、T C 12 、C13、 C14 O 16 、O17、 O18 铀(U) U234、U235、 U238 用途 D、T制造氢弹的原料,D 2 O 可作核反应堆中的中子减速剂 C12—原子量的标准 C14—考古学中测定年代
碳(C) 氧(O)
U235 —制造原子弹和核反应 堆的燃料
非金属元素:如:碳、硅、氧等(包括稀有元素:氦、氖、氩等)
●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匀:按顺序是:氧、硅、铝、铁。


2)人体):氧、碳、氢。(人体的顺序) 4)空气中:氮、氧。
例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有( BC ), 其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有( ABCD ), 含有氧元素的有( ABCD)。 属于单质的是( BEH ), 属于化合物的是( ADF ), 属于混合物的是( C )。 A.水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E.氢气 F.氯化钠 (食盐) H.铜 例2.经分析得知,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不可能是混合物 D.不可能是化合物.
●原子结构:
1)原子中质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电子带的负电核总数电量相等、电 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电子的质量比质子、中子小得多,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2)带电的原子团由不同种类和数目的原子集合而成。
●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重 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多样性是由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不同引起的。如:碳原子、 氧原子,既可以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也可以构成一氧化碳分子。 ●物质的种类、结构、性质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相同。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结构有关。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粒子(分子、原子)客观存在,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不同粒子 的质量和体积也不相同。
考点3.原子结构的模型 ●原子模型的发展
1)道尔顿原子模型(实心球模型) 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2)汤姆生的发现(西瓜模型)
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α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
3)卢瑟福原子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模型)
4)波尔的改进(1913年)(分层模型) n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 素原子。如:氧、氢的同位素原子结构。 同位素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只要质子数相同),不同的原子(由质 子、中子、电子组成) ●同位素的用途
1.说说下列符号的意义 O 2H Na 2Mg
nS
2.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 5个氧原子—— 氮元素—— 2个铜原子—— 3个磷原子——
●元素周期表 1、在同一周期中: ①每一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 金属元素 ②每一周期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 非金属元素
③每一周期结尾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
应用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把物质分为二类: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 定义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 。如:氧气、臭氧 元素为 一 种 都是纯净物 纯净物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 。如:二氧化碳、水等 元素为多种
区别 相同之处 判别依据
●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如:铜、铁、铝、汞等(金属元素除汞、金以外,常用 “ 钅”偏旁)
要点1.符号和模型的区别和举例 1)概念 ●符号是说明问题的一种简明易懂的形式,有些是该事物的英文或拉丁 文的第一个字母,如速度v、质量m等,有些是从该事物抽象出来的 “语言”符号,如电铃: ●模型可以是A. 某种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 B. 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公式。 C. 有的模型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具体事物,而是一个过程。 D. 有的模型是抽象的。 2)作用
3)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构成物质微粒共有分子、原子、离子。
考点4.组成物质的元素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定义 区 别 原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 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 成”.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 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 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 和氧元组成的”
禁止机动车通行
注意危险
禁鸣喇叭
禁止向左转弯
易燃标志
自行车停靠点
A
节水标志
禁止驶入
要点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判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答:错!!!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 粒;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反应(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为原子。分子由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 子、氧原子构成。 ●判断: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结构一样?? 答:错!!!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的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 刚石、石墨、足球烯都由碳原子构成,即同素异形体。) ●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 混乱;可以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模型: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过程
例题1.下列标志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
例题2. 将一块单晶糖(俗称冰糖)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 冰糖逐渐溶解不见了,这是冰糖分子逐个扩散到水中去了,画出冰糖 在水中扩散的模型。
B)
化合物,混合物
单质,化合物 D.一氧化碳,氢气 化合物,单质 例4.矿泉水的标签上印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如下(单位:毫克/每升): 钙,20;钾,39;镁,7;锌,0.6;氟,0.03等。这里钙、钾、镁、 锌、氟是指 ( ) A.单质 B.元素 C.金属元素 D.分子
B
考点5.表示元素的符号 ●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用该元素的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若有重复则取前两个字母,第二个小写 ●元素符号的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宏观)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 ●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