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城镇体系规划》模拟题

合集下载

2015年下半年福建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镇体系规划模拟试题

2015年下半年福建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镇体系规划模拟试题

2015年下半年福建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镇体系规划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直接式变速车道过渡段长度由变速车道外缘线斜率计算得出,其驶入端外缘线斜率为。

A:1/10B:1/15C:1/25D:1/30E:经济政策2、提出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的是。

A:霍华德B:戈涅C:勒·柯布西埃D:索里亚·玛塔E:综合治理3、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方法的明确要求是。

A: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B:近期建设规划到期时,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新的近期建设规划C:城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D:凡未按要求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的,将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项目不符合近期建设规划要求的,城乡规划部门不得核发选址意见书,计划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议书,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E:综合治理4、城市供热管网的敷设中,半通行地沟的断面尺寸是依据运行人员能弯腰走路,能进行一般的维修工作的要求定出的。

一般半通行地沟的通道宽为。

A:0.3~0.5 mB:0.5~0.7 mC:0.6~0.9 mD:0.7~1.0 mE:经济政策5、在公共设施开发的阶段,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城市规划中所确定的各项公共设施分步骤地纳入到各自的建设计划之中,并予以实施,尤其是对于发展性公共设施开发。

A:项目设想B:可行性研究C:项目决策D:项目实施E:综合治理6、构成派是一战后新建筑流派,作品因而很像工程结构,称为构成派,其代表建筑是。

A:门德尔松设计的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B:第一劳埃德大厦C:彼得·贝伦斯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D: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E:经济政策7、城市的基本居住单元为。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0008.6E6B1CE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0008.6E6B1CE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0008
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是什么?1.制订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镇体系组织结构;2.协调和部署影响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确定开发建设管治区划;3.按照规划提出的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确定城镇体系组织机制建设方向;4.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落实()动态平衡的战略要求;5.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A:耕地总量
B:建筑规模总量
答案:A
都市圈并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而且是一种具有具体职能的社会实体。

A:地域构造
B:区域实力
C:环境条件
答案:A
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形式。

A:空间组合
B:经济组合
C:时间组合
答案:A
促进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应从改革入手,遵循市场经济的(),逐步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

A:价值规律
B:货币政策
C:市场经济规律
答案:A
区域经济的增长规律: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

研究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有助于判断一个区域所处的经济增长阶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把握具未来走向。

A:阶段特征
B:区域特征
C:局部特征
答案:A
要达到城乡一体化水平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城乡()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二是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均衡;三是城镇相当密集;四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能适应或超前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A:生产力。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0010.C70097C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0010.C70097C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0010
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1、();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4、工业化阶段;5、服务业输出阶段。

A:自给自足阶段
B:局部发展阶段
C:区域管理阶段
答案:A
区域经济的增长规律: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

研究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有助于判断一个区域所处的经济增长阶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把握具未来走向。

A:阶段特征
B:区域特征
C:局部特征
答案:A
都市圈并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而且是一种具有具体职能的社会实体。

A:地域构造
B:区域实力
C:环境条件
答案:A
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形式。

A:空间组合
B:经济组合
C:时间组合
答案:A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是:1、();2、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3、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4、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5、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7、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8、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A: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
B:评价城镇建设发展规模
答案:A
空间差异性:区域()性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各个城镇之间经济活动表现出空间差异性。

A:经济空间差异
B:环境空间差异。

2013年秋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

2013年秋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
A. 同时开发
B. 同时发展
C. 齐头并进
正确答案:BC
24. 项目管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鼓励投资和禁止投资的方向,()等。
A. 鼓励跨区域投资
B. 联合投资
C. 国际引资
正确答案:AB
25. 技术方法:设立有限的规划目标,根据(),确定规划内容;深入研究发展机制和宏观的、长期性的影响因素,排除短期行为和单方利益的干扰;在规划中增强和发挥工程学科的作用;保证合理的规划弹性,注重多方案比选和技术经济论证。
A. 经济利益主体
B. 区域经济主体
C. 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A
3. 促进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应从改革入手,遵循市场经济的(),逐步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
A. 价值规律
B. 货币政策
C. 市场经济规律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
1. 城镇空间管治与协调:是针对不同的城镇空间组织形式,提出相应的()等方面的措施与策略,引导和控制区域开发建设活动,其目的是保护空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5. 管治与协调的行政措施:1.规划制定;2、项目管理;3、环境管理;4、规划管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6. 规划的组织方法:规划是政府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7.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主体内容是:1、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2、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产的流转机制;3、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产收益及投入机制。
A. 计划
B. 规划

2019秋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 参考答案

2019秋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 参考答案

下载前先核对是否是你需要的一套题目,如不是,可能随机出题,下载然后复制
题目在该题库里面查找辅导答案。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8 道试题,共 16 分。


1. 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1、();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4、工业化阶段;5、服务业输出阶段。

A. 自给自足阶段
B. 局部发展阶段
C. 区域管理阶段
参考标准答案:A
2. 要达到城乡一体化水平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城乡()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二是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均衡;三是城镇相当密集;四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能适应或超前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A. 生产力
B. 环境保护
C. 基础建设
参考标准答案:A
3. 都市圈并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而且是一种具有具体职能的社会实体。

A. 地域构造
B. 区域实力
C. 环境条件
参考标准答案:A
4.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是:1、();2、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3、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4、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5、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7、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8、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A. 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
B. 评价城镇建设发展规模
参考标准答案:A
5. 区域经济的增长规律: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

研究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有助于判断一个区域所处的经济增长阶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把握具未来走向。

A. 阶段特征
B. 区域特征
C. 局部特征
参考标准答案:A。

福师2012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答案.doc1

福师2012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答案.doc1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答案一、单选题(共 8 道试题,共 16 分。

)1. 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位是什么?1.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

2.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

3.引导()流动、集聚。

A. 群体B. 生产要素正确答案:B2. 相对独立性: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城镇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城镇都有其自身的经济利益。

由此决定了城镇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竞争。

但是,区域经济又包含在国民经济系统之中,其发展必然受制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国民经济全局利益的约束,并在一定程度上要服从于国民经济全局利益。

A. 经济利益主体B. 区域经济主体C. 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正确答案:A3. 促进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应从改革入手,遵循市场经济的(),逐步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

A. 价值规律B. 货币政策C. 市场经济规律正确答案:A4. 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形式。

A. 空间组合B. 经济组合C. 时间组合正确答案:A5. 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是什么?1.制订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镇体系组织结构;2.协调和部署影响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确定开发建设管治区划;3.按照规划提出的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确定城镇体系组织机制建设方向;4.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落实()动态平衡的战略要求;5.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A. 耕地总量B. 建筑规模总量正确答案:A6. 区域经济的增长规律: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

研究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有助于判断一个区域所处的经济增长阶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把握具未来走向。

A. 阶段特征B. 区域特征C. 局部特征正确答案:A7. 都市圈并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而且是一种具有具体职能的社会实体。

A. 地域构造B. 区域实力C. 环境条件正确答案:A8.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是:1、();2、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3、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4、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5、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7、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8、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奥鹏福师大《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0010

奥鹏福师大《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0010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
0010
空间差异性:区域()性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各个城镇之间经济活动表现出空间差异性。

A:经济空间差异
B:环境空间差异
C:区域空间差异
答案:A
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位是什么?1.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

2.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

3.引导()流动、集聚。

A:群体
B:生产要素
答案:B
都市圈并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而且是一种具有具体职能的社会实体。

A:地域构造
B:区域实力
C:环境条件
答案:A
促进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应从改革入手,遵循市场经济的(),逐步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

A:价值规律
B:货币政策
C:市场经济规律
答案:A。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地理科学”《城镇体系规划》网课测试题答案2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地理科学”《城镇体系规划》网课测试题答案2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地理科学”《城镇体系规划》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有关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平衡,区域引水工程及城镇供水方针、区域性污水治理方案及城镇污水治理方案应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

()A、错误B、正确2.都市圈并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而且是一种具有具体职能的社会实体。

A、地域构造B、区域实力C、环境条件3.工业化阶段:以()为先导,区域工业兴起,并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A、矿业B、制造业C、工商业4.传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是制定城镇发展战略和规划城镇地域空间结构、职能组合结构与规模等级结构。

()A、错误B、正确5.分区管治与协调规划的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分区,规划的核心是空间资源的()使用,其载体是区域土地。

A、合理B、有效C、集约D、规模6.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方案的主要内容:1、城市定位及发展目标;2、城市规模;3、城市发展方向;4、城市结构;5、都会区建设政策;6、城市生态建设;7、城市交通建设。

()A、错误B、正确7.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1、开发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衰退阶段。

()A、错误B、正确8.随着区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加速,区域性宏观调控日渐体现出了其无法替代的巨大价值。

()A、错误B、正确9.发挥城市化的引擎作用有哪些?()、有利于农业现代化。

A、推动就业结构调整B、有利于保护耕地C、促进经济结构升级D、有利于改善环境条件10.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管理办法适用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

A、市B、县C、城镇11.区域开发模式有:()、优势区位开发模式、梯度开发模式、跳跃开发模式。

A、联合开发模式B、据点开发模式C、点轴开发模式D、网络开发模式12.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对()提出明确的管治与协调要求。

A、影响区域的环境因素B、基础设施条件C、违规行为13.城镇体系中所研究的区域属性是:()活动关联性、系统整体性。

福师2012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答案.doc2

福师2012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答案.doc2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答案一、单选题(共 8 道试题,共 16 分。

)1. 都市圈并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而且是一种具有具体职能的社会实体。

A. 地域构造B. 区域实力C. 环境条件正确答案:A2. 区域经济的增长规律: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

研究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有助于判断一个区域所处的经济增长阶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把握具未来走向。

A. 阶段特征B. 区域特征C. 局部特征正确答案:A3. 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形式。

A. 空间组合B. 经济组合C. 时间组合正确答案:A4.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是:1、();2、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3、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4、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5、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7、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8、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A. 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B. 评价城镇建设发展规模正确答案:A5. 促进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应从改革入手,遵循市场经济的(),逐步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

A. 价值规律B. 货币政策C. 市场经济规律正确答案:A6. 相对独立性: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城镇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城镇都有其自身的经济利益。

由此决定了城镇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竞争。

但是,区域经济又包含在国民经济系统之中,其发展必然受制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国民经济全局利益的约束,并在一定程度上要服从于国民经济全局利益。

A. 经济利益主体B. 区域经济主体C. 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正确答案:A7. 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1、();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4、工业化阶段;5、服务业输出阶段。

A. 自给自足阶段B. 局部发展阶段C. 区域管理阶段正确答案:A8. 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是什么?1.制订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镇体系组织结构;2.协调和部署影响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确定开发建设管治区划;3.按照规划提出的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确定城镇体系组织机制建设方向;4.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落实()动态平衡的战略要求;5.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模拟题---精品资料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模拟题---精品资料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经济地区及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

2. 区域开发:开发利用区域所能支配的资源(包括区内资源和可以利用的区外资源),建立高效的经济结构,消除经济发展障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过程。

3. 城乡一体化:指城市与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

既是一个城乡融合的理想模式,也是一个长期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状态。

两个基本特征——经济上整体协调和空间上整体协调。

4. 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3代产业。

生态产业是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

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转化,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

生态产业,横跨--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服务部门。

(定义在后面)5. 生态城市:将城市置于生态系统之中,把人的活动看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一个过程,强调自然界其它生物和各种生态支持系统对稳定生态系统的意义,把人类活动统一到生态系统的复杂循环之中6. 走廊城市:走廊城市是一种新兴的城市群空间发展策略,是城市走廊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新发展。

走廊城市不仅强调空间形态上的线状发展特征,而且更加强调城市群交流的效率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和城市功能的整合。

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相互联系、关联互动、正向促进、经济利益同向增长、经济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和状态。

8.城镇体系: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Urban System),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它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城镇体系规划》作业考核试题参考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城镇体系规划》作业考核试题参考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城镇体系规划》作业考
核试题参考答案
城镇体系规划A卷
要答案:wangjiaofudao
一、(30分,每题3分)
1.城镇体系(3分)
2.非正式规划(3分)
3.雁行形态说(3分)
4.区域开发(3分)
5.梯度开发模式(3分)
6.城镇空间组织(3分)
7.城市群(3分)
8.中心镇(3分)
9.纳克斯陷阱(3分)
10.概念规划(3分)
二、(40分,每题5分)
1.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位(5分)
2.优势区及其基本功能(5分)
3.增长极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5分)
4.请说明不平衡开发战略的理论依据及其战略主张(5分)
5.世界城市及其特征(5分)
6.城镇群体空间发展的一般过程(5分)
7.都市圈的形成机理(5分)
8.评价区域规划编制和实施效果的准则(5分)
三、(30分,每题15分)
1.请阐述中心城市的作用、功能与特征(15分)
2.如果你们将承担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请列出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提纲(15分)。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0009.EDE1739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0009.EDE1739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0009
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位是什么?1.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

2.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

3.引导()流动、集聚。

A:群体
B:生产要素
答案:B
空间差异性:区域()性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各个城镇之间经济活动表现出空间差异性。

A:经济空间差异
B:环境空间差异
C:区域空间差异
答案:A
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形式。

A:空间组合
B:经济组合
C:时间组合
答案:A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是:1、();2、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3、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4、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5、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7、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8、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A: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
B:评价城镇建设发展规模
答案:A
区域经济的增长规律: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

研究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有助于判断一个区域所处的经济增长阶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把握具未来走向。

A:阶段特征
B:区域特征
C:局部特征
答案:A
促进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应从改革入手,遵循市场经济的(),逐步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

A:价值规律
B:货币政策
C:市场经济规律。

15秋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 答案

15秋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 答案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 8 道试题,共 16 分。

)1. 相对独立性: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城镇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城镇都有其自身的经济利益。

由此决定了城镇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竞争。

但是,区域经济又包含在国民经济系统之中,其发展必然受制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国民经济全局利益的约束,并在一定程度上要服从于国民经济全局利益。

. 经济利益主体. 区域经济主体. 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正确答案:2. 要达到城乡一体化水平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城乡()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二是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均衡;三是城镇相当密集;四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能适应或超前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 生产力. 环境保护. 基础建设正确答案:3.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是:1、();2、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3、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4、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5、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7、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8、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 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 评价城镇建设发展规模正确答案:4. 空间差异性:区域()性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各个城镇之间经济活动表现出空间差异性。

. 经济空间差异. 环境空间差异. 区域空间差异正确答案:5. 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位是什么?1.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

2.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

3.引导()流动、集聚。

. 群体. 生产要素正确答案:6. 促进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应从改革入手,遵循市场经济的(),逐步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

. 价值规律. 货币政策. 市场经济规律正确答案:7. 区域经济的增长规律: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

研究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有助于判断一个区域所处的经济增长阶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把握具未来走向。

. 阶段特征. 区域特征. 局部特征正确答案:8. 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形式。

2013年秋福师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

2013年秋福师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 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形式。
A. 空间组合
B. 经济组合
C. 时间组合
正确答案:A
2. 都市圈并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而且是一种具有具体职能的社会实体。
A. 地域构造
B. 区域实力
C. 环境条件
A. 矿业
B. 制造业
C. 工商业
正确答案:AB
13. 项目管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鼓励投资和禁止投资的方向,()等。
A. 鼓励跨区域投资
B. 联合投资
C. 国际引资
正确答案:AB
14. 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由于区域性基础设施面广量大,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且各有其主管部门及相应的(),但综合起来尚缺少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或实施机制(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规划区外对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事权。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9. 随着区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加速,区域性宏观调控日渐体现出了其无法替代的巨大价值。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0. 区域空间管治与协调:按照空间开发的条件,制定有别于其它区域,但在该区域值得共同遵循的建设原则和相关政策措施。
A. 错误
A. 法律法规应用
B. 整体利益
C. 长远利益
D. 制度保障优先
正确答案:BCD
2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一种高级状态,也是使区域分工与合作更为()的基本要求。
A. 科学
B. 合理
C. 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经济地区及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

2. 区域开发:开发利用区域所能支配的资源(包括区内资源和可以利用的区外资源),建立高效的经济结构,消除经济发展障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过程。

3. 城乡一体化:指城市与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

既是一个城乡融合的理想模式,也是一个长期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状态。

两个基本特征——经济上整体协调和空间上整体协调。

4. 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3代产业。

生态产业是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

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转化,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

生态产业,横跨--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服务部门。

(定义在后面)5. 生态城市:将城市置于生态系统之中,把人的活动看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一个过程,强调自然界其它生物和各种生态支持系统对稳定生态系统的意义,把人类活动统一到生态系统的复杂循环之中6. 走廊城市:走廊城市是一种新兴的城市群空间发展策略,是城市走廊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新发展。

走廊城市不仅强调空间形态上的线状发展特征,而且更加强调城市群交流的效率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和城市功能的整合。

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相互联系、关联互动、正向促进、经济利益同向增长、经济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和状态。

8.城镇体系: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Urban System),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它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

9. 城镇体系规划:是国家或一定区域政府引导和协调区域城镇合理发展与布局规划。

10. 城镇规模结构:指区域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规模分布特征,是城市在地域上组合形式与分布情况。

11. 城镇功能组织:指按照城镇职能结构形成完善的客观规律和城市化战略中对城市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确定合理的中心城市体系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

12. 城镇空间组织:指按照城镇地域空间结构形成完善的客观规律和城市化战略中对空间城市化的基本要求,提出城镇空间规划及其操作方案,包括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13. 纳克斯陷阱:发展中国家贫困是由于经济落后、收入太低,导致供给方面储蓄水平过低,需求方面市场容量太小,投资引诱不足,从而造成贫困恶性循环。

14. 城镇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15. 梯度开发模式:区域开发中,应该利用客观的经济梯度推移机制,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地区间的经济梯度差,首先把经济基础较好、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作为开发重点,进行重点培植,等到这类地区发展起来了,再依次开发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最后,取得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平衡。

16. 非正式规划:非正式规划;即利用咨询、讨论、谈判、交流、参与等措施,在正式的规划途径之外,开辟一条不完全是官方的意见交流和协商行动的渠道。

17. 雁行形态说: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是以雁行形态来进行的。

他指出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

这个过程在图形上很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态说。

18. 城市圈:是城市群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以空间联系作为主要考虑特征的功能地域概念(单核心的都市圈和多核心的都市圈)。

19. 城市群:是近代城镇空间组织的一种形态,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数目城镇,它们之间大小规模不等,职能各异,彼此保持密切联系,而又相对独立,在距离上既相互分离,中间多有隔绿带,又易于交往。

20. 库兹涅茨法则:通过对各国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这些产业间分布结构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基本上是上升的。

然而,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与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他认为引起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因是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相对收入的差异。

二、简答题1.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位?(1)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2)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3)引导生产要素流动、集聚以上“三导”的效力并不是等同的。

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各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和其它基础设施主管部门对城镇体系规划的职责有别,因此,城镇体系规划的“三导”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演化发挥效力的程度依次递减,即城镇体系规划定位的层次以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为最高,以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为次,以引导生产要素流动、集聚为末。

2.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是什么?答:1.制订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镇体系组织结构2.协调和部署影响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确定开发建设管治区划3.按照规划提出的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确定城镇体系组织机制建设方向;4.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落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要求;5.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3.城镇空间组织的定义与作用意义?答:城镇空间组织的定义:按照城镇地域空间结构形成完善的客观规律和城市化战略中对空间城市化的基本要求,提出城镇空间规划及其操作方案,包括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城镇空间组织的作用与意义: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引导生产要素流动、集聚;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规划地区城市化和现代化。

4. 简述城镇体系结构与组织规划?将传统的“三结构”规划上升、扩展为包括制定实现结构优化的政策、措施在内的城镇空间组织、城镇功能组织、城镇规模组织规划,并在具体内容上根据政府职能进行相应扩充。

5.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方法?(1)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收集(2)城镇体系规划的步骤(3)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内容: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图纸6.简要说明城镇体系规划基本方法?(1)组织方法:规划是政府行为。

城镇体系规划必然是政府协调和引导区域开发的重要手段和决策依据。

(2)技术方法:设立有限的规划目标,根据需求、问题、条件,确定规划内容;深入研究发展机制和宏观的、长期性的影响因素,排除短期行为和单方利益的干扰;在规划中增强和发挥工程学科的作用;保证合理的规划弹性,注重多方案比选和技术经7.城镇群体空间发展的一般过程地域结构演变的空间动力学机制是什么?答:1独立城镇膨胀阶段(地形、交通、同心圆);2城镇空间定向蔓生阶段3城镇间向心发展阶段4城镇连绵带(区)形成阶段8.城镇群体空间发展的一般过程?(1)独立城镇膨胀阶段(2)城镇空间定向蔓生阶段(3)城镇间向心发展阶段(4)城镇连绵带(区)形成阶段(1)制订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镇体系组织结构(2)协调和部署影响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确定开发建设管治区划(3)按照规划提出的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确定城镇体系组织机制建设方向(4)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落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要求(5)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9. 简述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中制定城市化战略主导原则?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中制定城市化战略主要从体制、政策、宏观经济、资源环境、国际背景等全方位、多角度揭示城市化机制和作用,提出城市化的主导原则,制定城市化目标,确定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

制定城市化战略还应根据与城镇发展和城镇体系结构建立、完善直接相关、联系紧密、因果明显的原则,有重点的编制城镇发展目标;城市化的基本要求(对于省域以上范围的规划可提出城市化方针);城市化和城镇现代化水平;不同阶段的城镇发展方向等内容。

10.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1)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2)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3)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4)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5)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7)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8)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11.城镇体系中所研究的区域经济的定义及属性有哪些?城镇体系中所研究的区域经济是指与之对应的区域内各产业之间、城镇之间、经济区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共生互动关系。

它具有四个属性:(1)系统整体性(2)空间差异性(3)活动关联性(4)相对独立性区域经济的上述四个属性决定其在城镇体系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及研究的必要性和共同性。

当然,城镇体系规划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并不是纯专业性的区域经济规划,而是择其纲,确定与城镇体系相对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2.城镇功能组织的定义和内容?答:城镇功能组织的定义:指按照城镇职能结构形成完善的客观规律和城市化战略中对城市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确定合理的中心城市体系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

城镇功能组织的主要内容:中心城市体系规划,确定中心城市的不同等级;提出应发展的现代城镇功能;确定中心镇、一般镇发展布局的原则、标准和中心镇设置方案。

13.城镇规模组织的定义和内容?答:城镇规模组织是指按照城镇规模结构形成完善的客观规律和城市化战略中对城市规模的基本要求,确定合理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提出相应的引导、控制政策。

城镇规模组织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优化原则和方案;确定主要城镇的规划人口指导规模;确定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等。

14.城镇体系支撑系统的定义?答:城镇体系支撑系统是指与城镇体系建立与完善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15..城镇体系支撑系统发展理论有哪些?答; (一)先行论——优先发展基础设施,该理论认为遍及整个社会利益的公共设施投资,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为直接生产部门提供外部经济效果,从而达到收益递增的目的。

(二)滞后论——优先发展直接生产部门、滞后建设基础设施部门,该理论认为有限的资本应首先发展工业部门,然后再来建设基础设施部门经济学的角度:利用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

(三)同步论——基础设施与其它国民经济部门按比例投资、共同发展,该理论认为对工业、农业、外贸、消费品生产、资本品生产、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按不同比例进行大规模投资,实行平衡增长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