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尊生 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4尊生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4尊生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4尊生 Word版含解析四、尊生[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葛(chī)蠹(dù)虫絜(xié)之百围衣(yì)皮毛液(mán)棺椁(ɡuǒ)恶(wū)乎掊(pǒu)击邠(Bīn)柤(zhā)泄(yè)剥(pū)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大王亶父居邠(“邠”,同“豳”)(2)见利轻亡其身(“亡”,通“忘”)(3)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旁”,通“方”,将近,大约)(4)女将恶乎比予哉(“女”,通“汝”)(5)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柤”,同“楂”,山楂)(6)实熟则剥(“剥”,通“扑”,击打)(7)小枝泄(“泄”,通“抴”,拖,用力拉)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适(2)事(3)执(4)且(5)以(6)之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连词(2)至于曲辕古义:到,到达今义:连词(3)秋收敛,身足以休食古义:收获敛藏今义:减轻,消失(4)故天下大器也古义:最珍贵的器物今义:能担当大任的人物(5)冬日衣皮毛古义:指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今义:带毛兽皮的总称;表面的东西(6)匠伯不顾古义:不转头看今义:不照顾,不考虑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冬日衣皮毛(名词用作动词,穿)(2)是不材之木也(名词用作动词,成材)(3)杖策而去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杖)(4)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名词用作动词,供奉)(5)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使动用法,使……被杀)(6)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使动用法,使……受伤害;使……劳累)(7)且得有此大也邪(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用处)(8)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9)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名词作动词,追逐利益)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四 尊生 教案7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四 尊生 教案7 Word版含解析

《尊生》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句式和虚词“以”的用法。

3、真正理解庄子的“尊生”思想,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句式和虚词“以”的用法。

教学难点:真正理解庄子的“尊生”思想,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教学过程一、导课: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虽然很多国人对此表示理解,但是有些人却表示刘翔对不起观众,他应该向阿赫瓦里学习,爬也要爬到终点。

你怎么看?很多人的意思是,这么多人在看,就算骨折了也要爬到终点,并自作聪明把这种其实是取悦国人的表演认为是体育精神。

甚至有某些一直接受假大空教育的体育评论员还认为刘翔应该走完110米,以便于取悦于他和某些观众,接受他为代表的那一类人对于体育的理解。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体育精神,这就是煽情,是超女精神。

——韩寒我不赞同他学习阿赫瓦里,刘翔退出比赛,是为了更好的复出,是对生命的尊重,他已经为国家挣得了很多的荣誉,他对得起任何国人。

在常人眼中,“天下”是最尊贵的东西。

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眼中,生命的价值才是无与伦比的。

他们提出了很值得重视、也很深刻的尊生思想。

那么庄子《尊生》有些什么思想呢?二、预习检测(解决本课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古今异义,虽然这样)夫天下至重也(形作名,贵重的东西)故天下大器也(古今异义,最珍贵的器物)冬日衣皮毛(名作动,穿;古今异义,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收获敛藏)逍遥于天地之间(状语后置)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名作动,侍奉;状语后置)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使动,使……被杀;被动句)杖策而去之(名意动,以……为杖)三、研读课文1 、被当时世人看做最高价值的天子之位,却是让都让不出去,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拒受天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子州支父:不以天下害生;子州支伯:不以天下易生;善卷:逍遥天地间,何以天下为。

2 、庄子认为拥有天下和珍视生命二者是不可得兼的,难道二者真的水火不容吗?这是庄子在有意凸显生命的重要性,而且通过生命跟天下的对比,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四尊生教案2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四尊生教案2Word版含解析

《尊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筛选重要语句,探究文章主旨。

2.能以《尊生》为论据,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评论。

3.强化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尊生》主旨,能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评论。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上最宝贵的无疑是我们的生命,可有的人却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假如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也绝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

一个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他的才学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反而越大。

所以,《尊生》是我们的必修课。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重点词语,疏通了文意。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尊生》,一起感受庄子的博大精深。

[设置依据]导语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生命至上的意识,认识到学习《尊生》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公布学习目标三、筛选重要语句,探究“尊生”丰富的内涵。

(一)支父、善卷之尊生1.朗读文本,整体把握。

学生朗读第一则1-3段,完成以下题目。

(1)筛选语句:当尧舜把天下让给支父、善卷之时,他们都“▁▁▁▁▁”,其原因分别是:“▁▁▁▁▁▁▁▁▁▁▁”,“▁▁▁▁▁▁▁▁▁▁▁”。

(2)概括主旨:庄子写支父、善卷之事,是用天下来衬托▁▁▁▁▁▁的重要性。

[设置依据] 设置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明确1-3段是用天下来衬托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完成对这部分的整体把握。

2.细读文本,深入探究。

学生再读第一则1-3段,根据提示,思考以下问题。

支父与善卷把个人生命凌驾于天下之上,这岂不是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天下众人利益)之上吗?提示:勾画1、2段中写天下的句子,思考庄子是在比较个人生命和集体利益谁轻谁重吗?[设置依据] 设置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理解“天下”是珍器的代表,庄子写支父与善卷,旨在表达珍器害生则不取,珍器无益养生则不取。

(二)太王亶父之尊生1.朗读文本,整体把握。

学生朗读第4段,完成以下题目。

(1)筛选语句:太王作为部族首领,面对狄人掠夺土地,他没有发动战争,而是选择“▁▁▁▁▁▁”,原因是“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四尊生教案6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四尊生教案6Word版含解析

而几死之散人(“尔”)三、哲意探究1、朗读第1贝叽思考:许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为什么被让天下而不受?(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原句来回答)明确:①子州支父:“夫天下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天下纵使贵重之极,可是因为天下王位而损害本性,子州支父却说什么也不干,又何况其他事物呢?正如成玄英《庄子疏》所说:“夫位登九五,威跨万乘,人伦尊重,莫甚于此,尚不以斯荣贵损害生涯,况乎他外事物,何能介意也!”②子州支伯:“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成玄英《庄子疏》说:“支伯,犹支父也。

”俞樾《汉书•古今人表》有子州支父,无支伯;则支父支伯,是一人也。

这段文字的寓意,和上段一样,说明隐士眼里,本性和健康比王位更加重要。

要是拿王位和健康做交易,他不干。

这和一般人为争夺天下王位大打出手,恍如两个天地。

③善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看隐士善卷,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心满意足。

对于这种超然尘外的人来说,天下王位套在心上,简直像是枷锁,所以当虞舜想把王位让给他时,他要逃进深山,隐居而不知处所了。

2、大王亶父为什么要从邠迁都到岐?(用原文回答)明确:“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大王亶父又称古公亶父,他是周文王的祖父,周民族兴起的创始人。

邠这地方,古书里也写成为豳,在今陕西省彬县。

这段文字从大王亶父仁爱,说到尊重生命,从而反衬为官为利伤生者的迷惑。

成玄英《庄子疏》指出:“夫乱世浇伪,人心浮浅,徇于轩冕以丧其身,逐于财利以殒其命,不知轻重,深成迷惑也。

”3、小结:第一则在世人最看重天下面前,庄子从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和如何对待他人的生命两个方面,阐释尊生”的内涵,确定了生命的最高价值。

4、朗读第2则思考:匠石与栋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明确: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是散木也” “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得出的结论是栋树无用;栋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得出的结论是栋树大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四尊生教案8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四尊生教案8Word版含解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能翻译重点语句,能疏通文章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探讨庄子“尊生”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理解庄子的“尊生”思想,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真正接受庄子的尊生思想,并能运用到现实中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欲望
蒙田在《热爱生命》中说“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蒙田对生命充满赞誉,而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已经阐发了“尊生”的思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尊生》,感悟庄子对生命的哲思。

二、组内合作自学讨论
检查预习
1. 学习小组明确导学案上给出的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师点拨、补充。

2. 学生翻译重点句,教师点拨、补充。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
乎!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
3. 学生疏通文章大意:
全文两则,可分三个故事:“尧舜让天下”、“亶父迁岐山”、“曲辕栎树”
、班内交流确定难点
这两则选文各阐明“尊生”怎样的内涵?
四、点拨精讲解难释疑
高中语文
1.
2.
3.
4.
5. 6.
1.
2.
3.。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四、尊 生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四、尊 生含答案

四尊__生对应学生用书P98[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葛(chī)2。

亶.父(dǎn) 3.邠.(bīn)4.岐.山(qí) 5。

栎.树(lì)6。

棺椁.(ɡuǒ)7.液(mán) 8.虫蠹.(dù) 9.柤.(zhā)10..果蓏.(luǒ) 11.掊.击(pǒu) 12。

几.死(jī)二、通假字1.大王亶父居邠.同豳2.见利轻亡.其身通忘,忘记3.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通方,将近,大约4.女.将恶乎比予哉通汝,你5.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同楂,山楂6.实熟则剥.通扑,击打7.小枝泄.通抴,拖,用力拉三、古今异义,我适有幽忧之病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故天下大器也..古义:最珍贵的器物今义:能担当重任的人物3.冬日衣皮毛..古义:用毛兽皮做的衣服今义:带毛的兽皮的总称;比喻事物的浅层或表面曲辕4.至于..古义:到达今义:表另提一事的介词5.匠伯不顾..古义:不转头看今义:不照顾,不考虑6.秋收敛..古义:收获敛藏今义:减弱或消失7.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四、一词多义1.适错误!2.作错误!3.去错误!4.事错误!5.以错误!6.且错误!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冬日衣.皮毛衣:穿2.是不材.之木也材:成材3.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利:追逐利益(二)动词的使动用法1.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杀:使……被杀2.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终:使……终(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虽贫贱不以利累.形累:使……受累2.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苦:使……受苦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是不材之木也(“也"表示判断)2.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者也”表示判断)(二)被动句1.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杀”为语意上的被动,使……被杀害)2.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杀”为语意上的被动,使……被杀害)(三)省略句1.而不以(之)害其生(“以”后省略代词“之")2.子皆勉居(于之)矣(“居”后省略“于之")(四)状语后置1.逍遥于天地之间(“于天地之间"作状语,后置)2.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乎俗”作状语,后置)3.若将比予于文木邪(“于文木”作状语,后置)(五)宾语前置句吾何以天下为哉(“何"作“以"的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而心意自得。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

四、尊生庄子申明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任何东西都不能也不应该损害和拖累生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生命。

庄子表明了生命的独立性,生命不能成为某种工具。

在整篇文章中庄子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你幽默,你滑稽,同时也是个大散文家、大哲学家。

在你浪漫的笔下,蝉、麻雀、斑鸠、甲鱼、虾个个都会说话,还个个都是讲故事、辩道理的高手;在你诙谐的笔下,许多哲学的大思想、大观点都轻轻松松地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生动。

你是个“真人”,不埋怨、不夸耀、不强求,不因事情顺利就自鸣得意,不为事情有差失而追悔丧气。

你内心平静,不以物喜,不以物忧,不求美食,不慕虚荣,精神【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庄子对生命的尊重庄子在极度关注人类生命之时,恰是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人的生命如同草芥,得不到任何的尊重和保障。

一方面,统治者贪得无厌,趁火打劫,“苛政猛于虎”,盘剥无度,随意掠夺和屠戮。

另一方面,又有百家之说蜂起,儒、法、墨等各家竞相推行自己的“独断论”思想。

儒家以仁义之说,规范社会,攫取人类个体生命的内在自然精神;法家更以虎狼之心直啖人生,吞噬生命,推行强权主义思想;而墨家则强调个体生命的外在有为,自励自苦,赴汤蹈火,严格律己,泯灭个性。

当时人类个体的自然本质已荡然无存。

只有庄子钟爱生命,痛感人类自然本性的丧失,于是,他以其超凡的智慧来拯救人类生命本质的沦丧。

在这一方面,庄子着重从现实出发,抵制统治者不断加深对人类个体生命的灭绝活动。

因此,在《尊生》中,庄子讲寓言,作讥刺,谈玄理,都是为了现实统治者能普遍遵循无为无欲,无言无名,无骄无傲,无物无囿,无仁无义等为政之道,即提供全面的无为政治思想。

希望通过自然无为的为政方式来保障人类生命本质的复兴与存在。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们珍惜生命,是因为生命里有死亡。

我们珍重爱情,是因为爱情会变成背叛。

可是,你珍重了,就会不死吗?爱情就会永恒吗?庄子说:“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生者,假借也。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五单元 四、尊生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五单元 四、尊生 Word版含答案

四、尊生释文题“尊生”一词出自《庄子·让王》,就是要尊重生命。

庄子在叙述了大王亶父为了保全邠地百姓的性命而主动拄着拐杖离开邠地,最终赢得民心的故事后,大发感慨:“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表达了自己对尊重生命的人的由衷敬仰与赞美之情。

在常人眼中,“天下”是最尊贵的东西,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的眼中,生命的价值才是无与伦比的。

世间万物中,人的生命无疑是最宝贵的。

我们是否珍惜生命呢?假如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是否会同样珍惜他人的生命呢?从一般意义上说,“尊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珍重自己的生命,二是要珍重他人的生命。

这两篇故事,强调了要以生命为本,反对让世俗名利牵累和祸害生命。

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又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张扬了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庄子的“尊生”思想在一个把拥有天下视为最高价值、最高追求的时代里,无疑是对世俗观念的反叛。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从不同方面阐释了庄子的“尊生”思想。

第1则阐释了“尊生”的一般意义,即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庄子及其后学拿天下和生命相比,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来彰显生命的价值,主要是反对世人以养伤身,以利累形。

第2则阐释了“尊生”更深刻的意义,即尊生意味着不能使生命沦落为工具。

人既不能将自己变成某种工具,也不能将他人工具化,期望他人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庄子的这种思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沉痛感悟,也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极大关怀。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大王亶父居邠.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见利轻亡.其身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女.将恶乎比予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 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实熟则剥.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小枝泄.通“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①适⎩⎨⎧我适.有幽忧之病: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削足适.履: ②作⎩⎨⎧ 日出而作.: 一鼓作.气: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③去⎩⎨⎧ 于是去.而入深山: 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伪存真:④事⎩⎪⎨⎪⎧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工欲善其事.: 有事.则兵强: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无所事.事: ⑤惑⎩⎨⎧ 岂不惑.哉: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⑥执⎩⎪⎨⎪⎧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 执.其手而与之谋: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能执.大义,以身救民:(3)古今异义①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尊生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尊生含答案

四、尊生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创伤/悲怆收敛/眼睑棺椁/谆谆告诫......B.晕厥/晕车蠹虫/案牍絜驾/提纲挈领......积累/拾掇/辍学C.掊击/解剖日积月累......倾泻/水泄货舱D./沧桑不通闲暇/遐迩......项,yūn/yùn,dù/dú,xié/qiè;C项析解A,chuāng/chuàng,liǎn/jiǎn,ɡuǒ/zhūn;B项,pǒu/pōu,duo/chuò,lěi;D项,cāng,xiá,xiè。

答案D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你代词,认为、以为。

用、拿/D项,将要B项,都译为“到……去”。

A项,/况且。

C项,解析表修饰。

连词, B答案)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因杖策而去之例:. ,封府库.籍吏民A.而绝江河非能水也,B.假舟楫者,.深山中则四月花者,C.如平地三月花.吾得兄事之D.君为我呼入,.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项与例句相同、、A,:,D 解析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BC, D答案.4下列成语都出自《庄子》的一项是( )①越俎代庖②大相径庭③望洋兴叹④缘木求鱼⑤贻笑大方⑥小国寡民⑦井底之蛙⑧邯郸学步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⑤⑥D.②③⑤⑧⑨解析④出自《孟子》,⑥出自《老子》。

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以为柱则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先秦诸子选读尊生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先秦诸子选读尊生课件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供奉,敬赠) 事工 有 食欲 焉事.善 而则其 怠兵其强事.事((.事 特,情 指必战) 有事天) 殃(职务、工作)
无所事.事(做)
惑岂 所以不传惑.道哉受(糊业涂解) 惑.也(疑难问题)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拿)
执执 圣.人其执手.要而与,之四谋方来(握效着(掌) 握、控制) 能执.大义,以身救民(守、坚持)
消失。)
5.词类活用 因杖.策而去之(意动用法,以……为杖) 是不材.之木也(名词活用作动词,成材)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苦:使……受苦)
• 1.“尊生”的涵义是什么?有何现实意 义?
• 尊生指既要珍重自己的生命,又要珍重别 人的生命。
• 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说,尊生意味着不能使 生命沦落为工具。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 理解:一是反对自身的异化。如果一个人 被外物役使而不能主宰外物,那么他作为 人就不是目的了,而是被异化成了手段。 在现实生活中,人被异化的危险无处不在。 物质、技术、权力及其相关的欲求都可以 把人异化。面对这种困境,庄子学派提出
• 6.为什么木匠石和栎社树的认识会截然 相反?请谈谈你的看法。
• 木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 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出发点 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就不同,得出 的结论也就不同了。
• 7.如何理解栎社树用托梦的形式说的 “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 也?”这句话?
• 这句话里的潜台词是,我跟你都是平等的, 不要期求对方成为满足自己的某种工具价 值的物。庄子提出的不要让生命沦落为工 具的思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沉痛感悟, 也大大地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 了对人的关怀。
•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辞 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 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 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2017-2018学年高中新课标·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20尊生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新课标·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20尊生含解析

课时作业20尊生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见利轻亡其身B.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C.事之以皮帛而不受D.女将恶乎比予哉【解析】A项“亡”通“忘",B项“旁”通“方”,D项“女”通“汝"。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其高临.山临:俯视.B.弟子厌.观之厌:厌恶。

C.因杖.策而去之杖:拐杖。

D.实.熟则剥实:确实.【解析】B项“满足”,C项“以……为拐杖”,D项“果实”.【答案】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错误!B。

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A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B项均为介词,因为;C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社树”;D项介词,被/介词,跟。

【答案】B4.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曲辕A.匠石之齐,至于..B.匠伯不顾..C.遂行不辍..,身足以休食D.秋收敛..【解析】A项“至于"古义为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B项“不顾”古义为不回头看,今义为不照顾;D项“收敛”古义为收获敛藏,今义为(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答案】C5.从文言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C.之二虫又何知D.吾何以天下为哉【解析】B项为判断句,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B6.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心意自得。

(2)以为舟则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不材之木也.【答案】(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2)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以为柱则蠹阅读鉴赏一、阅读下文,回答7~10题.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尊生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其高临.山临:俯视
B.弟子厌.观之厌:厌恶
C.因杖.策而去之杖:拐杖
D。

实.熟则剥实:确实
解析:选A B项,满足,“厌观"即“看够了”;C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杖;D项,果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
解析:选B A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B项,均为介词,因为。

C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树”。

D项,介词,被;介词,跟。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B。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C.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D.虽富贵不以养伤.身
解析:选A A项中的“尊"为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4。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B。

吾何以天下为哉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解析:选A 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

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

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

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舜以.天下让善卷(把)
B.冬日衣.皮毛(穿)
C.狄人之所求.者(得到)
D.遂.成国于岐山之下(于是)
解析:选D D项中“遂”意为“最终”。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错误! 错误!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选A①句中“以”,介词,“凭借”.②句中“以”,介词,“用”。

③句中“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④句中“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王亶父视百姓的生命高于一切,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大尊重,因此他也赢得了百姓的尊重。

B.大王亶父的故事实际告诉人们,生命是最可贵的,天下固然“至重",但也不能以此害生。

C。

选文从更深层上体现了道家出世无为的哲学思想,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思想,我们要坚决摒弃.
D.选文恰当地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使内容更明确,说理也更具说服力。

解析:选C C项,“坚决摒弃”不当,应为“辩证扬弃”。

8.善卷为什么拒绝天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他希望自己有一种自给自足、自由自在、逍遥自得的生活,不受世间事务的牵累。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①者承.蜩②,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橛株拘④;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也。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选自《庄子·达生》)[注]①痀偻:驼背。

②承蜩:取蝉.③锱铢:指极少。

④橛株拘:带枯树枝的树桩.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仲尼适.楚,出于林中适:到,去
B。

见痀偻者承.蜩承:用竿粘取
C。

犹掇.之也掇:拾取
D.孔子顾.谓弟子曰顾:只是,仅仅
解析:选D D项中“顾”意为“回头”。

1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错误!
错误!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解析:选C①句中“于”介词,“在".②句中“于”介词,“比”。

③句和④句中“而”
都是转折连词,“却”。

1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驼背老人有粘蝉的技术高超,是因为他“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B。

孔子以痀偻者“不以万物易蜩之翼”精神,教育弟子要“用志不分”。

C。

驼背老人有粘蝉的高超技术,是由于生于林中,对蝉极其熟悉。

D.孔子从树林中经过,看见驼背老人粘蝉,从而引出“痀偻者承蜩”这番话题。

解析:选C C项中原因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但我却只注意蝉的翅膀。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这句话难道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