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竣工报告
基坑支护竣工报告-基坑支护验收
![基坑支护竣工报告-基坑支护验收](https://img.taocdn.com/s3/m/9f26311376c66137ee0619f4.png)
施工专项方案 的编制与审批
本工程材料均进行了进场验收,并按规范规定进行了见证取样: 1、钢材(钢绞线)原材料进场报审:6份,见证取样:原材料取样19组; 2、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报审:107份,见证取样共361组; 原材料、构 配件进场验收 3、水泥原材料P.S.A32.5、P.O42.5(散装)进场报审40份;见证取样共40组; 经对材料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的检查,进场材料均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筑业软件 50570464657415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制
本工程设计变更共:5份,分别为: 1、变更内容:关于取消原桩间双重管高压旋喷桩,在支护桩外增加一排双重管高压旋喷桩和原坑 顶400×400截水沟调整为Φ315PVC排水管,变更编号:BG-LQMD-01; 2、变更内容:因现场施工操作面及周边管网限制,有6口回灌井无法采用旋挖桩机施工,调整为 设计变更 情况 小直径机制钢管回灌井。原设计1口回灌井由4口机制钢管回灌井代替,变更编号:BG-LQMD-02; 3、变更内容:增加一排Φ48竖向注浆钢花管和一排Φ48水平注浆钢花管对6-6剖面冠梁后围墙及 基础进行加固,变更编号:BG-LQMD-03; 4、变更内容:关于锚索角度、长度及排数调整,变更编号:BG-LQMD-04; 5、变更内容:增加一排Φ48竖向注浆钢花管对9-9、10-10剖面冠梁后围墙及基础进行加固,变更 编号:BG-LQMD-05。
1、本工程所有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均按规范要求进行了见证取样检测,抽样数量和检测结 果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见证检测 专项检测 情况 2、混凝土按规范要求进行了见证取样361组,经检测全部合格(钢绞线)按规范要求进行了见证取样19组,焊接接头取样66组,经检 测全部合格; 3、上述见证取样检测结果全部合格,依据相关规范经评定全部合格。
市政工程构造物基坑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市政工程构造物基坑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6b7cc4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d.png)
市政工程构造物基坑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项目名称:市政工程基坑施工工程项目地点:具体地址施工单位:单位名称基坑类型:描述基坑类型检验日期:具体日期一、基本信息1.1工程概况根据相关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现场施工单位按照要求进行了基坑施工工程。
1.2检验目的为了确保基坑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了现场质量检验。
二、施工过程检验2.1基坑开挖施工2.1.1基坑开挖范围符合设计要求,并且没有出现明显变形和坍塌现象。
2.1.2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采取了相应的支护措施,确保周围环境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2.1.3基坑开挖完毕后,进行了清理和排水,确保基坑内部无积水。
2.2支护结构施工2.2.1支护结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并且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安装质量问题。
2.2.2支护结构的设置满足了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
2.3基坑土方回填2.3.1基坑土方回填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并且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压实处理,确保土方回填的稳定性。
2.3.2回填土方施工完成后,进行了测量和检查,确保土方回填的高程和平整度满足要求。
三、检验结果3.1基坑开挖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基坑内部无明显变形和坍塌现象。
3.2支护结构施工合理,满足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
3.3土方回填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土方回填的高程和平整度满足要求。
四、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4.1问题描述: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未按要求进行支护的区域。
处理措施:责成施工单位及时进行补救性措施,确保该区域的安全与稳定。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现场质量检验结果,基坑施工工程质量整体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并且存在的问题已经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建议施工单位在后续施工中继续加强基坑施工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检验人:姓名。
基坑监测竣工报告
![基坑监测竣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cc6e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2.png)
基坑监测竣工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们整理了关于基坑监测竣工的报告,详细记录了基坑监测的整个过程及结果。
一、竣工概述1.1基坑监测的目的与意义基坑监测是为了掌握基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变形和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以及周边环境的稳定。
本次基坑监测的目的是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2监测项目与方法本次基坑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基坑上下盘水平位移、竖向沉降、沉降速率、周边管线变形等监测内容。
我们采用了现场观测法、实测法和测量仪器监测结合的方法进行基坑监测。
1.3监测设备与仪器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选择了高精度测量仪器。
主要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测斜仪、挠度计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
二、竣工结果分析2.1基坑上下盘水平位移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基坑上下盘水平位移整体上呈现较小的变化,变形范围在安全范围之内,未出现严重的水平位移问题。
2.2竖向沉降通过对竖向沉降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上下盘的沉降量总体上略有增加,但在可接受范围内,没有超过设计要求。
基坑周边地面的沉降量也较小,未对周边建筑物和管线产生不利影响。
2.3沉降速率沉降速率是评估基坑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沉降速率整体上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说明基坑的沉降逐渐趋于稳定。
2.4周边管线变形监测数据显示,周边管线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形,但变形量较小,未对管线的使用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我们已对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和修复。
三、竣工结论与建议3.1竣工结论基于对基坑监测数据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得出如下竣工结论:(1)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水平位移、竖向沉降、沉降速率等变形指标均在安全范围内,基坑稳定性良好。
(2)周边管线虽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形,但变形量较小,未对使用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3.2建议考虑到基坑竣工后的运营管理,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定期对基坑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基坑周边的排水和地质问题。
基坑监测报告
![基坑监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5259c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2.png)
报告编号:第页共页受控编号: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工程名称:检测代码及项目:检测单位名称委托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声明1、本报告无检验检测报告专用章及其骑缝章无效;2、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名无效;3、本报告涂改、增删无效;4、报告复印页数不全、未加盖检验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5、对本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检测单位提出。
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目录1工程概况 (4)2监测概述 (4)3监测结果 (7)4监测结论 (7)附表1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 (8)附表2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观测成果表 (9)附表3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表 (10)附表4锚索内力监测成果表 (11)附表5水位观测成果表 (12)附表6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 (13)附图1支护结构顶部位移监测点时间-累计位移值关系曲线图16附图2基准点及监测点平面位置示意图 (17)附图3现场检测影像资料(注1、项目大门照片;2、现场各监测内容监测照片) (17)附件工程质量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报告编号: 第页共页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基坑深度、面积:支护形式:基坑支护侧壁安全等级:周边环境描述:工程形象进度:2监测概述2.1监测目的、方法及精度2.1.1监测目的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基坑监测的目的如下:1)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2)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3)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2.1.2监测方法及精度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及精度采用全站仪,按自由测站法或极坐标法对埋设于基坑支护结构上的水平位移标志进行观测,每次观测所得的各个观测点坐标与基坑开挖前进行的初始观测相比较,所得的坐标差即为该观测点在本观测周期内的累计位移值。
竣工验收报告(完整版)
![竣工验收报告(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68ccd3240c844769eaee0b.png)
******综合住宅楼竣工验收报告审批:审核:编制:******有限公司******公司*****年*****月*****日******高层综合住宅楼竣工验收报告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高层综合住宅楼,位于******,该工程于2008年12月11日开工,2010年11月18日完成了合同约定的全部施工内容,并经我单位及监理单位组织了预验,具备了竣工验收条件,现将有关情况予以报告,请核验。
1.1建筑部分1.2 结构部分1.3 装饰装修部分1.4屋面部分1.5节能部分1.6电气部分:1.7给排水采暖部分:1.9 电梯部分二、施工所遵循的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三、本工程主要参建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四、质量监督及检测单位监督单位:材料复试检测单位:结构实体质量抽检单位:室内环境检测单位:建筑节能检测单位:建筑外窗“三性”检测单位:五、施工过程控制简介本工程于*****年12月11日开工,*****年4月2日地下室平口,*****年10月5日主体封顶;*****年9月22日对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进行验收,结论合格;*****年10月20日对本工程一层至十二层主体分部工程进行结构验收,结论合格;*****年12月17日对本工程十三层至二十五层分部工程进行结构验收,结论合格。
基坑支护工程竣工验收施工总结
![基坑支护工程竣工验收施工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3acf813b3567ec112d8a48.png)
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该项目拟建场地位于北侧。
项目总开发建设用地面积6026.28㎡,总建筑面积56282㎡。
拟建*办公塔楼23层,高度99.6m,3层裙房连接塔楼的北侧,高度15.3m。
拟建场地设计±0.00为黄海高程5.00m,设3层地下室,地下室底板标高为-9.80m,结合周边环境,基坑开挖深度为15.10m。
本基坑周长约300m,基坑面积约为5750m2。
基坑北侧隔7.8m宽市政绿化与10m宽市政道路与海滨大厦相邻,西侧为市政绿化,南侧隔市政绿化带与甲岸南路相邻,东侧20.0m范围内为空地。
根据业主提供场外市政管线查询图,基坑南侧管线复杂,南侧通讯管线距离支护边线仅1.2m,燃气管道距离支护边线仅3.8m。
同时周围布雨水、污水、电力等布置密集。
本基坑支护方案按照自地下室外墙线后退1.5m作为基坑开挖的底边线,根据各剖面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确定,根据《深圳市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2011),该基坑安全等级定为一级,考虑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施工便利性,本基坑各个剖面均采用排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
本场地基坑深度较深,受降水影响较大,需采取止水措施,通过支护桩及桩间三重管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以防止基坑开挖时坑外地下水向坑内补给。
支护桩采用旋挖成孔,桩径1000mm,桩间距1350mm,桩顶设1000*1000mm冠梁,桩身采用水下C30砼浇筑。
成孔前应先埋设钢护筒,埋设深度为3.0m,护筒中心与桩位的偏差不大于50mm,护筒内泥浆面高出地上水位为 1.5m。
桩内配筋采用均匀性配筋,钢筋笼制作和就位要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箍筋间距允许偏差为20mm,钢筋长度为50mm,孔底沉渣小于10cm,桩顶高出设计标高5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
灌注桩正式施工前进行试桩,以确定合适的成孔工艺。
试桩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相关人员现场确定,并提前做好应急预防措施和项记录事项,试桩过程做好各种监测及测量工作,为后续施工措施和方案的选择做指导,试桩数为3根。
监理单位基坑验收情况汇报
![监理单位基坑验收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e630e7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c.png)
监理单位基坑验收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
根据监理单位的要求,我们对基坑验收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汇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基坑验收工作,并就验收情况做出了详细的汇报。
以下是我们的工作情况汇报:
首先,我们对基坑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分析。
通过地质勘察,我们了解到了基坑的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等相关信息,为后续的基坑验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其次,我们对基坑的支护结构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和评估。
我们对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完整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确保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
在基坑验收过程中,我们还对基坑的施工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我们对基坑的土方开挖、支护结构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确保了基坑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此外,我们还对基坑的排水系统进行了检查和测试。
我们对基坑的排水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确保了基坑排水系统的畅通和有效性。
最后,我们对基坑验收情况进行了总结和汇报。
我们将基坑的地质情况、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排水系统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汇报,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我们的工作,基坑验收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基坑的后续施工情况,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我们对基坑验收情况的汇报,希望领导能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认可和指导。
谢谢!
此致。
敬礼。
基坑监测停测报告模板
![基坑监测停测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6ef60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1.png)
基坑监测停测报告模板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基坑工程A区项目地点:XXX市建设单位:XXX公司建设周期: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2. 监测概述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周围环境的稳定性,我们进行了基坑监测工作。
本次报告总结了基坑监测的停测结果,包括监测指标、监测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
3. 监测指标3.1 基坑变形监测指标- 沉降监测- 周边建筑物位移监测3.2 基坑水平监测指标- 渗流量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4. 监测方法4.1 基坑变形监测方法沉降监测: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和测量参照点的方法,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测量。
周边建筑物位移监测:使用全站仪和测量参照点,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建筑物的位移,并记录在案。
4.2 基坑水平监测方法渗流量监测:设置水位计和流量计,定期测量渗水量,并记录数据。
地下水位监测:采用压力式水位计和测井仪,将监测井布置在基坑周边,定期测量地下水位,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5.1 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分析经过对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基坑的沉降量基本稳定,未发现异常情况。
周边建筑物位移监测数据显示,建筑物的位移量较小,未超出安全范围。
5.2 基坑水平监测数据分析渗流量监测数据显示,基坑渗水量持续下降,说明工程施工后土壤逐渐固结。
地下水位监测数据显示,地下水位变化不大,未发现异常情况。
6. 结论本次基坑监测停测结果显示,基坑变形情况稳定,周边建筑物位移量较小,基坑水平监测指标正常。
建设单位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
监测报告的详细数据见附件。
7. 建议建议建设单位继续定期进行基坑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以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
附件:基坑监测报告详细数据以上是本次基坑监测停测报告模板的内容,供参考使用。
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基坑竣工验收报告
![基坑竣工验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33f61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d.png)
基坑竣工验收报告
本次基坑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验收报告如下: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XX市XX区,建设单位为XX公司,项目总投资XX亿元。
该基坑工程是为了建设XX大楼而进行的,建设面积约XX万平方米。
2. 工程质量
本次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全面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了工程质量的达标和稳定。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现场管理,对各项工程操作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同时,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了施工的高效、精细和安全。
3. 安全生产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重点,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安全生产。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对员工进行了专业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无事故。
4. 环境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我们严格执行环保相关法规和标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进行了妥善处理,确保了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5. 技术创新
在本次基坑施工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和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推广了新的施工方法和设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们建立了先进的施工管理系统和技术平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水平,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以上是本次基坑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为今后的工程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竣工测量报告
![竣工测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4b53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4.png)
竣工测量报告一、测量目的。
本次测量的目的是对工程竣工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测量,以便于核实工程的实际完成情况,并为后续的验收和结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测量范围。
本次测量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的面积、高度、体积,地基沉降情况,设备安装位置,管道走向等相关数据的测量。
三、测量方法。
1. 建筑物面积、高度、体积的测量采用全站仪测量法,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地基沉降情况的测量采用水准仪法,对各测点进行定期测量,以获取地基沉降的实际情况。
3. 设备安装位置、管道走向等的测量采用测量仪器和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测量结果。
1. 建筑物面积为XXX平方米,高度为XXX米,体积为XXX立方米。
2. 地基沉降情况,A测点沉降X毫米,B测点沉降X毫米,C测点沉降X毫米。
3. 设备安装位置、管道走向等相关数据如附表所示。
五、测量结论。
根据本次测量结果,工程竣工后各项数据符合设计要求,未发现明显的偏差和问题,可以进行验收和结算工作。
六、测量建议。
1. 针对地基沉降情况,建议加强对地基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地基沉降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对于设备安装位置、管道走向等方面,建议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确保设备安装位置准确,管道走向符合设计要求。
七、附表。
(表格内容)。
八、致谢。
在本次测量工作中,感谢所有参与测量工作的同事们的辛勤付出和配合,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上为本次竣工测量报告的全部内容,如有任何疑问或意见,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监理单位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本
![监理单位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本](https://img.taocdn.com/s3/m/b110ff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d.png)
监理单位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本一、项目概述本次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针对XX项目进行评估。
该项目位于XX地区,总建筑面积为XX平方米,主要包括XX建筑结构和XX装饰装修工程。
本次评估主要针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质量以及建筑工艺进行评估,以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二、施工质量评估1.基础工程:本次基础工程采用了混凝土浇筑,通过对地基沉降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基沉降情况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沉降不均匀的情况,基础工程质量良好。
2.结构工程:工程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经过现场测量和验收检查,发现结构的垂直度、平整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并通过了静力荷载实验。
结构工程质量达到了预期标准。
3.安装工程:本次安装工程主要包括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等工程。
现场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和质量验收,发现所有安装工程的接头牢固,电气设备运行正常,水暖管道无渗漏现象。
安装工程质量满足了相关标准和要求。
4.精装修工程:本项目的精装修工程经过验收检查和抽检样板房的评估,发现所有的装饰装修材料达到了质量要求。
墙面平整度、拼缝处处理等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
精装修工程质量良好。
三、材料质量评估1.混凝土:通过抽样和实验室测试,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且符合相关标准,不存在强度不足或其它质量问题。
2.钢材:经过抽样检测,钢材的成分和力学性能满足相关标准,不存在质量问题。
3.砂、石材:经过抽样检测,砂、石材的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无明显质量问题。
4.玻璃、陶瓷等装饰材料:经过质量抽检,这些材料的表面平整度、外观色泽等达到了设计要求,不存在质量问题。
四、建筑工艺评估本次工程采用了一系列的建筑工艺,包括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等。
经过监理单位的现场检查和质量抽检,发现这些工艺的施工质量良好。
基坑支护采用了符合规范要求的操作方式,施工方案能够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结论综上所述,经过对XX项目的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我们认为该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质量以及建筑工艺达到了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01地块基坑支护竣工报告
![01地块基坑支护竣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0ec7102cc58bd63086bd38.png)
厦门世茂X2014P01地块(01地块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基坑支护工程竣工报告2015年03月01日厦门世茂X2014P01地块(01地块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基坑支护工程竣工报告1.工程概况厦门世茂X2014P01地块(01地块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店。
拟建场地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南部新城区,场地北侧紧邻滨海大道,西侧紧邻新城中路,场地周边交通便利。
东侧与南侧分别是和美村与欧厝村的耕地。
1.1 相关单位介绍基坑支护概况介绍土钉设计概况一览表表1.2-1喷射混凝土设计概况一览表表1.2-41.3 场地地质情况据地质勘察报告钻孔揭露,场地地层按岩土性质自上而下可分为 7 个工程地质层,现分述如下:①素填土(Q4ml):褐黄、灰褐色,松散~稍密,稍湿~湿,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含约20~30%中粗砂颗粒,均匀性较差,为新近填土,未经压实处理,其底部20~30cm 一般为耕土。
在01地块北部01-2#、01-3#楼和南部01-24#、01-28#楼,该层底部混有淤泥或充填泥砂,呈饱和状态。
该层直接出露地表,一般厚度0.50~2.50m,局部原始地形沟塘范围厚度达6.00m以上。
②-1砂质粘土(Q3al-pl):褐黄色、灰黄夹灰白色,可塑~硬塑,湿,主要成分为粘粉粒,其中粘粒含量约40~50%,粗砂颗粒一般达25~35%,粘性较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值为15.0~25.0击,平均值20.0击,校正后为12.0~24.0击,平均值为18.5击,标准值为17.5击。
该层冲洪积阶地范围,钻孔揭穿厚度为2.20~3.80m,层顶埋深0.50~0.60m。
②-2砂质粘土(Q3al-pl):褐黄夹灰白色,硬塑~坚硬,湿,主要成分为粘粉粒,粗砂颗粒一般达20~30%,粘性较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值为28.0~65.0击,平均值35.0击,校正后为24.0~58.0击,平均值为33.5击,标准值为32.0击。
地基基础竣工报告
![地基基础竣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189e5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7.png)
地基基础竣工报告一、项目背景和概况本项目位于[XXXXX],总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主要用于住宅和商业用途。
该项目的地基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对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地基基础工程主要包括桩基、地下室及土方开挖等内容。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我们进行了详尽的勘察和设计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勘察阶段,我们对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了深入了解,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根据勘察结果,设计人员制定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并选定了适用的材料和施工工艺。
同时,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本地区适用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施工过程及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关键技术和方法,以确保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我们采用了桩基施工方法,通过打桩机将桩基打入地下,以承受建筑物的重量。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桩基的位置和垂直度,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在地下室施工中,我们采用了土方开挖和支护技术,以防止土方坍塌和滑坡。
同时,我们采用了混凝土浇筑技术,以确保地下室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在地基处理方面,我们采用了注浆技术,通过注入浆液改善土层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四、安全生产与环保措施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安全措施。
首先,我们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我们还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可控。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重视环保工作,采取了多种环保措施。
首先,我们对施工产生的废弃物进行了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噪声、尘土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基坑监测年度总结范文
![基坑监测年度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e58f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2.png)
基坑监测年度总结范文基坑监测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工程安全、质量及进度。
本文以某基坑监测项目为例,提供一份年度总结范文,旨在梳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总结经验,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某城市中心区域,为一栋高层建筑的配套基坑工程。
基坑深度约为20米,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为确保工程安全,对基坑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测。
二、监测内容1.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2.基坑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3.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4.基坑围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5.基坑内部水位监测;6.基坑支撑轴力监测。
三、监测方法及设备1.采用全站仪、水准仪、测斜仪等设备进行现场数据采集;2.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实时数据传输;3.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四、年度监测成果1.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累计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内,未对周边建筑物及道路造成影响;2.基坑周边建筑物倾斜:倾斜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建筑物安全稳定;3.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位移量较小,结构安全;4.基坑围护结构竖向位移:位移量在合理范围内,结构稳定;5.基坑内部水位:水位变化平稳,未对基坑安全造成影响;6.基坑支撑轴力:轴力值在设计范围内,支撑结构安全可靠。
五、经验与总结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现场踏勘、方案制定、设备选型等;2.加强现场监测人员培训,提高监测数据质量;3.实施自动化监测,提高监测效率;4.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确保工程安全;5.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调整监测方案;6.做好监测资料归档工作,为工程总结提供依据。
六、展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基坑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监测水平,为我国建筑工程事业贡献力量。
本文为基坑监测年度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基坑工程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基坑工程监督检查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2474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5.png)
基坑工程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基坑工程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地下土层进行开挖和支护的工程,是建筑工
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基坑工程监督检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基坑工程的监督检查工作中,首先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技术水平进行审核,确保施工单位具备开展基坑工程的能力和资质。
其次,要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能够满足工程的要求。
同时,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土壤情况、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安全措施的落实等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基坑工程的监督检查工作中,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了解并
掌握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和要求,确保基坑工程的监督检查工作符合法规要求。
同时,要加强对监督检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监督检查能力和水平,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的来说,基坑工程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基坑工
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只有加强基坑工程的监督检查工作,才能确保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基坑工程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基坑验收情况汇报表
![基坑验收情况汇报表](https://img.taocdn.com/s3/m/6f9cbf4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f.png)
基坑验收情况汇报表尊敬的领导:根据相关规定,我单位对基坑验收情况进行了汇报,具体情况如下:一、基坑验收情况。
1. 基坑土方工程验收。
根据设计要求,我单位对基坑土方工程进行了验收。
经过测量和检测,基坑土方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土方工程验收合格。
2. 基坑支护结构验收。
基坑支护结构是基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验收尤为重要。
我单位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了验收,经过检测,支护结构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
3. 基坑排水系统验收。
基坑排水系统是保证基坑排水畅通的关键设施。
我单位对基坑排水系统进行了验收,经过试运行和检测,排水系统正常运行,验收合格。
4. 基坑安全设施验收。
基坑工程的安全设施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单位对基坑安全设施进行了验收,安全设施齐全有效,验收合格。
二、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在基坑验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如下:1. 部分基坑支护结构存在渗漏现象,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2. 基坑土方工程中发现部分区域土质不稳定,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加固。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单位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意见和措施:1. 对于基坑支护结构渗漏问题,将采取加固措施,并加强排水系统,确保基坑内部排水畅通。
2. 对于基坑土方工程土质不稳定问题,将进行土壤加固处理,并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基坑土方工程的稳定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加强基坑验收管理,确保验收程序规范、合理。
2. 加强基坑验收过程中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3. 完善基坑验收记录和报告,建立健全的档案资料。
四、结语。
基坑验收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我单位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基坑验收工作,确保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我单位将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确保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
特此汇报。
此致。
敬礼!。
基坑竣工验收自评报告
![基坑竣工验收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166602b52acfc789ebc9d1.png)
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基坑支护工程安全验收自评报告福建闽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六月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基坑支护工程安全验收自评报告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厦门海投新阳开发公司设计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核工业华南工程勘察院监理单位:厦门海投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福建闽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基坑支护工程,位于海沧新阳工业区,海新路西侧。
二、施工依据1、本工程的施工图;2、本工程的地质报告资料;3、建筑基坑支护施工验收规范,技术操作规程;三、施工情况基坑支护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基坑深度5.6-7.45m,基坑周围附加地面超载按10KPa考虑,施工中基坑周边地面堆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
且3m范围内不得有堆载。
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加砼支撑支护体系;内支撑体系600*600钢筋混凝土梁组成,结合井点降水,支护桩桩长14-17m,桩径1000mm,砼强度等级C35,主筋采用Ⅱ级钢HRB335,螺旋筋采用Ⅰ级钢HPB235,加强筋采用Ⅱ级钢HPB335,钢筋保护层50mm。
焊条:E43系列(Ⅰ级钢之间)E50系列(Ⅱ级钢之间或Ⅱ级钢与Ⅰ级钢之间)。
沿基坑侧壁方向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长,笼长偏差不大于200mm,主筋偏差不大于20mm。
桩顶设1200*800mm冠梁,砼和钢筋级别与灌注桩一致,保护层25mm。
桩间土喷射C20砼厚100mm,内挂6.5@300*300钢筋网。
冠梁上东南侧为喷射C20砼厚50mm,内挂6.5@200*200钢筋网、西北侧为砌砖墙厚370mm。
本工程在桩基施工全过程中,通过施工单位自检,自查,自控和现场监理工程师的旁站质量控制,严把质量关,达到了预期的质量目标。
四、基坑支护施工质量控制资料:1、钢筋:本工程钢筋型号全部送检,合格证共4份,检验报告4份,检验结果均合格。
基坑验收情况报告
![基坑验收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4ed6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3.png)
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为XX大厦建设项目,位于XX市XX区XX路XX号,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项目于2022年3月1日开工,预计2025年6月30日竣工。
本报告针对基坑工程进行验收。
二、验收时间及参与单位1. 验收时间:2023年5月15日2. 参与单位:建设单位(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建筑有限公司)、监理单位(XX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XX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单位(XX地质勘察研究院)、质监站(XX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三、验收内容1. 基坑支护结构及材料(1)基坑支护结构形式:采用土钉墙支护,土钉直径为φ28mm,间距为1.0m×1.0m,锚杆长度为5.0m。
(2)材料检验:所有材料均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进场检验合格。
2. 基坑排水及降水(1)排水系统: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1.0m×0.5m,排水沟底部铺设100mm厚碎石。
(2)降水:采用井点降水,井点布置间距为2.0m×2.0m,井点深度为8.0m。
3. 基坑监测(1)监测项目:基坑周边沉降、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地下水位。
(2)监测频率:每日监测一次,特殊情况加密监测。
4. 基坑施工质量(1)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2)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四、验收结论1. 基坑支护结构及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验收合格。
2. 基坑排水及降水系统运行正常,验收合格。
3. 基坑监测数据正常,验收合格。
4. 基坑施工质量符合要求,验收合格。
五、后续工作1. 施工单位继续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基坑工程安全。
2. 监理单位加强对基坑工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3. 建设单位做好基坑工程验收后的后续工作,包括验收资料整理、工程移交等。
特此报告。
建设单位: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建筑有限公司监理单位:XX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XX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单位:XX地质勘察研究院质监站:XX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日期:2023年5月15日。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精选(10篇)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7965d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7.png)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精选(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施工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精选(10篇)2023施工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精选(10篇)大部分人都对写施工单位的竣工验收报告很是头疼的,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监测竣工报告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目录基坑周1.工程概况基坑概况本工程为徐州美讯商业广场基坑,基坑东西长约71m,南北宽约61m。
基坑挖深为6.5m-6.8m。
基坑东、西、南三侧采用一级1:放坡开挖,坡脚采用2排粉喷桩加固,坡面挂网喷浆支护,基坑北侧道路为人行道路,采用重力式挡墙+放坡支护+坡脚加固。
基坑内部放坡平台上设置轻型井点降水,内部采用管井降水,基坑顶部设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
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开挖及基础施工期间,需进行全程监测。
受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监测工作,监测工作自2012年6月27日起至2012年12月10日结束,历时166天,共观测61次。
本监测工作总体依据《监测方案》进行,在监测过程中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了部分合理调整,现基坑已回填,基坑监测工程结束提交竣工监测报告。
基坑周边环境基坑位于煤港路与复兴北路交叉路口东侧,大众4S店北侧。
基坑西北角、东侧为建筑物,基坑距西北角房屋约2.7m,距离东侧房屋为12.9m,基坑西北角房屋及基坑东侧小区为重点监测区域。
2.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和监测执行标准1、徐州美讯商业广场基坑支护设计文件;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精密水准测量规范》GB/T15314-9406;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基坑施工监测监测项目本工程的监测由工程安全监测和周围环境监测两部分组成。
通过及时、准确的观测,掌握基坑及周围环境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及时反馈给设计和施工,确保基坑及邻近构筑物的安全。
本工程监测项目主要为:1、基坑内外巡检观测,2、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3、基坑支护结构垂直位移监测,4、基坑周边建筑沉降监测,5、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监测,6、深层土体位移监测,,7、基坑周边水位监测。
详见下表:基坑监测项目一览表观测点布置原则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结合现场情况来看,本次监测观测点除考虑基坑周边均匀性布置要求外,基坑西南侧为重点监测区域。
监测点具体布置详见附图(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监测方法3.3.1基准点布设监测本工程共布设观测基准点3个,基点均布设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并定期监测。
基准点埋设:在基点位置开挖0.5m,将测点埋石埋入,并用砼浇固,做明显标志,防止破坏。
3.3.2基坑内外人工巡检观察每次监测的同时,监测组指定专人对基坑支护结构、周边地面及邻近建筑物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摄像摄影保存,一并纳入监测资料。
3.3.3支护结构顶部位移及沉降监测测点布设: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要求,监测点均匀布设在基坑周圈支护结构顶部,各观测点位置均用红漆标注,共布设9个点。
监测方法:水平位移监测拟采用极坐标测量法监测,沉降监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极坐标法:设立假定基准点和变形监测点,基准点埋设于固定区域,稳定不动。
每次测量各观测点假定坐标值,通过比较各次监测所得的数值,即可求得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各基准点定期进行检测、校核,以提高观测精度。
水平位移测量等级为二级。
变形点的中误差小于等于±3.0mm。
二等水准测量,变形点的中误差小于等于±0.5mm。
3.3.4周边建筑沉降监测测点布置: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要求,基坑四周建筑沉降观测点共布设12个,监测点位置详见布置图。
监测方法: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变形点的中误差小于等于±0.5mm。
3.3.5深层土体位移监测测点埋设:共埋设3个监测点。
先用钻机成孔后将测斜管埋入,沿槽方向对准基坑方向,上下用盖子封好,并在管壁与钻孔空隙处填充水泥沙浆,埋设深度为10m。
测量原理:以孔口为基准点,用测量仪器每次测量孔口坐标,从上往下每间距0.5米测一个点。
规定面对基坑方向倾斜为正方向值,背离基坑方向为负方向值,仪器读数值单位为mm。
测孔时,正反方向各测一次,将正向测值V正、180°反方向值V负代入下式计算,即得到该点位置Δi的数值。
)(5.0负正VVi-=∆单位:(mm)5. 监测结果总汇基坑监测工作量监测工作自2012年6月27日起至2012年12月10日结束,历时166天,共观测61次。
基坑分段开挖,2012年6月27日基坑东北角开挖,开挖工作由北向南进行,土方开挖完成后即同步进行基础垫层及底板施工。
至2012年8月20日基坑东半部分全部开挖完成,2012年9月18日基坑东部基础底板完工并进行地下室浇注。
2012年9月30日基坑南侧全部开挖完成,2012年10月10日基坑西北角土方开挖,至2012年12月10日基坑回填完成。
基坑内外人工巡检情况基坑东北侧开挖后,2012年7月8日基坑北侧厂房地面出现裂缝,裂缝在基坑土方开挖期间快速发展,2012年7月15日支护结构加固处理后发展逐渐减缓,底板施工完成后趋于稳定。
2012年8月6日基坑东侧土方开挖后,基坑东侧支护结构及小区路面出现裂缝,此两处裂缝在基坑土方开挖期间发展较快,2012年8月8日支护结构加固处理后发展逐渐减缓,底板完工后趋于稳定。
在整个基坑监测期间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构筑物无其他重大变形和异常变化。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情况监测期间内,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加大,各监测点逐渐向基坑方向位移。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逐渐增加,各监测点变形逐渐加大。
基坑北侧及东侧各监测点水平位移相对较大。
基坑东侧开挖至底部后,在2012年8月6日、8月7日、8月8日出现连续降雨,基坑东侧及北侧支护结构出现较大位移,各监测点详细位移情况见下表:由上表可以看出W2、W3、W4测点位移速率均超过报警值,W3累计位移量超过报警值,W2、W4累计位移量超过总位移允许值。
至2012年12月10日最后一次观测,累计位移量及位移速率最大的点为W4点,最大累计位移量为77mm,最大平均位移速率0.46mm/d,日最大变形量24mm。
至最后一次观测累计位移量较大的监测点见下表:点号W2 W3 W4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日期位移量(mm) 位移量(mm) 位移量(mm) 位移量(mm) 位移量(mm) 位移量(mm) 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图5-1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累计变形曲线由图5-1可以看出W2、W3、W4在2012年8月初期出现较大位移,2012年8月8日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后期位移逐渐趋于稳定;至最后一次观测,其余各监测点累计位移及位移速率均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及设计要求。
(详细情况见观测成果表)支护结构顶部沉降情况在整个基坑监测期间,W2点在2012年8月6日单日沉降量20.15mm,2012年8月7日单日沉降量7.84mm,2012年8月7日累计沉降量为36.31mm,单日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均超过报警值。
图5-2 支护结构顶部沉降累计变形曲线由图5-2可以看出W2、W3、W4测点在2012年8月6日、8月7日、8月8日出现较大沉降,2012年8月8日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后期沉降逐渐趋于稳定。
至2012年12月10日最后一次观测累计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最大的点为W2点,最大累计位移量为50.16mm,最大平均沉降速率为0.30mm/d,日最大沉降量20.15mm (2012年8月6日)。
累计沉降量相对较大的测点见下表:点号本次累计沉降本次累计沉降沉降量沉降量速率沉降量沉降量速率(mm)(mm)(mm/d) (mm)(mm)(mm/d) W2至最后一次观测,除W2点外其余各观测点累计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均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及设计要求。
(详细情况见观测成果表)周边建筑垂直沉降情况在整个观测过程中基坑周边建筑各测点累计沉降量及沉降速率较小,未见异常沉降。
至2012年12月10日最后一次观测,累计沉降量及平均沉降速率最大的点为C6,最大累积沉降量为1.41mm,最大平均沉降速率为0.01mm/d。
至最后一次观测各监测点沉降均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及设计要求。
(详细见观测成果表)周边道路垂直沉降情况在整个观测过程中基坑周边道路各监测点累计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均较小,未见异常沉降。
至2012年12月10日最后一次观测基坑周边道路各监测点累计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最大的点为D5,最大累积沉降量为2.41mm,沉降速率最大的点为D5,最大沉降速率为0.01mm/d。
至最后一次观测各监测点变形均满足《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及设计要求。
(详细情况见观测成果表)深部土体位移情况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深部土体位移监测孔呈向基坑方向位移趋势,因施工原因,深部土体位移监测点逐步被破坏,各深部土体位移监测点被破坏后因场地限制无法再进行布设,故部分后续观测数据缺失。
图5-3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累计变形曲线由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累计变形曲线可以看出,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变形主要发生在基坑中上部。
至2012年12月10日最后一次观测,累计位移量最大的点为CX2点,最大位移量出现在深2m处,最大位移量为15.36mm。
其余各测点累计位移量较小。
至最后一次观测各监测点累计最大位移量及位移速率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及设计要求。
由于数据较多,上图中仅选取部分数据,详细变形数据见观测成果表。
基坑周边水位变化情况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各观测点水位有升有降,降雨时水位呈上升趋势,晴日水位呈下降趋势;至2012年12月10日最后一次观测各监测点水位变化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及设计要求。
(详细情况见附表)6.结论根据监测结果汇总来看:在基坑东侧土方开挖后,2012年8月6日—2012年8月8日出现连日降雨且雨量较大,基坑东侧及北侧支护结构出现较大变形,支护结构及外围路面出现裂缝,对应W2、W3、W4测点变形报警。
2012年8月8日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后,险情排除,该处支护结构变形逐渐趋于稳定。
其余位置各监测点累计变形及变形速率均很小,累计变形量及变形速率均未出现超过报警值的情况,均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及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