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城市设计核心内容及核心技术方法应用——论总体城市设计中的特质空间表达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METHODOLOGIES D’ANALYSE DE CONCEPTION URBAINE
主要内容 sommaire
一、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THEORIES FONDAMENTALES DE CONCEPTION URBAINE
二、不同类型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
PRINCIPES ESSENTIELLES DE METHODES DIFFERENTES
例如:圣彼得教堂广场柱廊、 香榭丽舍大街沿街建筑、上 海外滩建筑群。。。
C、 面——整体形态、肌理关系
例如:佛罗伦萨传统街区、巴黎传统街区、北京四合院传统街区
(3) 对于虚性和空间序列等。
包括重要建筑入口前庭、街廓内虚 体、街道及广场网格、公园、庭园 以及线性开放空间系统等。
(2)取向:视觉的唯美主义,精神
象征的体现,对轴线、轮廓、对景 等视觉效果的追求、崇拜,“城市 可作为一个艺术品来加工”。
例:东方:元代以后的北京城 西方:朗方设计的华盛顿规划
1. 视觉秩序分析 (3)古典城市美学派人物西特(Sitte)的观点
整个城市应是一种激奋人心的、充满情感的艺术作 品,城市设计者就是表达社会抱负、激情洋溢的艺术家。
(2)观点之二:
实与空间互异构成了城市不同的 空间结构,建立了场所之间不同的形 体序列和视觉方位,城市中“空”的本 质取决于其四周实体的配置。
同时,这种“图底分析”还鲜明地 反映出特定城市空间格局在时间跨度 中所形成的“肌理”和结构组织的交叠 特征。
(3)观点之三: 空间印象转变
A.传统城市空间---连续性的街道、 围合性的广场、 标志性的建筑 以及整体性的街廓;
一、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1 图底理论
(Figure---Ground Theory)

试论城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应用

试论城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应用
2“ ) 特色片 区、 多样 节点” 的城市风貌 。 特色 片区——提炼原 有城 南 、 城北 、 来 以及 开发 区等各 片 仙 区的风貌特色 , 突出各个片区的特有 景观 特质 。 多样节点——分为 自然景观节点 和人 工景 观节点两 类 , 市 城
试 论 城 市 中 心 城 区 总 体 城 市 设 计 的 应 用



3 80 ) 30 0
( 新余 市规 划设计院 , 江西 新余
要: 以新余市城 市总体规 划为案例 , 通过对城市结构和城市形象两个方面进 行分 析 , “ 水、 城 ” 从 山、 园、 四个 角度等进行 论证
提出编制城市 总体城市设计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结合与应 用, 以期指 导今后 同类城市设计工作。
关键 词 : 中心 城 区 , 市 总 体 设 计 , 用 城 应
中图分类号 :U 8 .6 T 94 1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言
2 总体 城市 设计 规划 目标与 理念
城 市化发展迅速 , 城市 空间 急剧扩 张 , 城市规 模 的转变 使得 2. 规 划 目标 1 原来 的城市空 间结构 和布局越来越体 现出与现实情 况的不适 应。 1 有序之城 。 ) 梳理城 市的空间结构 与肌理 , 立具有 弹性 、 建 可持续 性 的城 1 城市快速 发展 与环 境保 护产 生 矛盾 ; ) 自然 环境 资源 被破 市结构 , 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 , 形成生 动有序 的空间形态 。 坏, 上风上水被产业空间 占据 , 给城市安全带来隐患 。 2 山水 之城 。 ) 2 城市整体特色缺乏 , 区建设 面貌平淡单 一。城 市 山水 资 ) 各 梳理景观要素 , 构建景观体系 , 城市建设 突 出山水 特征 , 提高 源优势 突出 , 但没 有得 到全 面 的发 掘。景 观要 素未 得 到有 效组 山体水系的可见程度和可达性 。塑造完善 的绿地系统 , 升城市 提 织, 城市建设面貌与城市的实力不符 。 环境品质 , 为市 民的活动提供优 良的空间环境 。 3 城市结构不清晰 , 乏明确的建设指导 。在 快速工业化 过 ) 缺 程中, 城市空间 四处出 击, 缺乏重 点 , 存在 空间失序 的隐患 。特别 是产业 空间的布局影 响了城市 空间拓展 的弹性 。 这些发展中的矛盾 迫切需要 解答 。城 市发 展建设 提 出 了更

从“拼贴城市”到“融合城市”:空间缝合理论在松江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创新探索

从“拼贴城市”到“融合城市”:空间缝合理论在松江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创新探索

从“拼贴城市”到“融合城市”:空间缝合理论在松江新城总
体城市设计中的创新探索
林可可;王雅妮;方澜;范衍;孙旌琳;李心蕊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22()2
【摘要】上海新一轮新城发展是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区域协同、优化超大城市区域空间布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为落实新阶段新要求,化解松江新城“拼贴城市”的现状困局,将空间缝合理论与手法引入宏观尺度,探索空间缝合理论在总体城市设计层面的运用。

聚焦生态、交通、功能和空间形态等关键要素,加强松江新城内各功能片区间的融合联动,为支撑松江新城建设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做出积极探索。

【总页数】8页(P72-79)
【作者】林可可;王雅妮;方澜;范衍;孙旌琳;李心蕊
【作者单位】上海市上规院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编辑部;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土规划设计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总体城市设计核心内容及核心技术方法应用——论总体城市设计中的特质空间表达
2.抓住重建机遇,创新城市特色空间——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中的总体城市设计探讨
3.总体城市设计思想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的应用探索——以新疆五家渠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4.探索生态文明理念下总体城市设计的规划创新\r——以滨海新区和谐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5.基于风貌特色营造与实施落地管控的城市设计方法探索
——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创新与技术应用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创新与技术应用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创新与技术应用摘要: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设计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背景下,城市规划不断呈现出创新的趋势,同时新兴技术的应用也在为规划师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资源。

本文将聚焦于城市规划中的创新趋势,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数字化建模和可持续基础设施等技术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旨在深入探讨创新与技术在塑造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可持续性、绿色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智能城市技术1.城市规划创新趋势1.1环境可持续性与绿色城市设计环境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绿色城市设计强调将自然系统与城市结构相融合,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一趋势促使规划师采用生态学原则,例如保护自然景观、增加绿地覆盖和保护生态多样性,从而创建更健康、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绿色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都在为城市提供更可持续的能源和资源利用方式,推动城市朝着更环保的方向发展[1]。

1.2灵活多样的土地利用和建筑设计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过于僵化,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经济环境。

因此,灵活多样的土地利用和建筑设计成为一项重要趋势。

规划师正积极寻求将不同功能融合在同一区域,提倡混合用途发展,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通勤和资源浪费。

此外,建筑设计也越来越注重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例如可拆卸的结构、可调整的内部空间,以及以材料的可再生性为导向的建筑设计。

1.3社会包容性和参与式规划社会包容性和参与式规划反映了人们对于城市未来的共同愿景。

传统上,规划决策往往由专家和政府主导,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倾听市民的声音,将社会参与融入规划过程。

这种趋势强调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和意见,致力于创造一个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城市环境。

市民可以通过公共参与会议、在线平台和社区活动,表达自己对城市发展的看法,从而共同塑造城市的未来。

2.技术应用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2.1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空间分析2.1.1数据驱动的规划决策GIS是一种集成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能够将地理信息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生成多维度的城市数据。

城市设计五要素

城市设计五要素

城市设计五要素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 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那么城市设计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店铺分享了城市设计五要素,一起来制作吧。

城市设计五要素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

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 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

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或关注。

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

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

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

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

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度的范围。

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

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

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

对于他们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这不仅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4. 节点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聚焦点。

它们主要是一些联结枢纽、运输线上的停靠点、道路岔口或会合点,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换的关键环节。

节点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

城市设计的层次及要素设计

城市设计的层次及要素设计
有三座主要建筑:礼拜日学校、教会行政楼、教会办公楼。
• (2)东京国际会议中心 • 东京国际会议中心位于日本东京的丸内地区,占地27400平方米,基地原为
旧东京都厅舍用地。该建筑总面积14000平方米,是一个为大型会议、展览 和信息交流提供服务的综合性中心,工程总造价约1亿美元。
大家好
14
• 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
• 2)城市生态要素的考虑 • 在生态要素方面,旧城更新改造重点需处理的是综合和妥善处理好新的和原
有的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建立一种良心循环的符合整体和生态优先准则的 新型城市生态关系。
大家好
11
• 南京夫子庙历史街区再开发
• 80年代初,南京夫子庙一代环境品质十分恶劣,1984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决 定开发建设以夫子庙为中心景区的“十里秦淮”风光带。
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性。
• (3)有机的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行使文化、教育、游憩等职能。 • (4)改善交通,便利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大家好
27
• 4.2开放空间的特征 • 开放空间一般分为两类:单一功能体系和多功能体系。 • 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结构体系方面具有如下特征: • (1)边缘:开放空间的界限。 • (2)连接:是指其连接功能的开放空间区段。 • (3)绿楔: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 • (4)焦点:帮助人们组织方向和距离感的场所或标志。 • (5)连续性。
大家好
5
大家好
6
• 2)堪培拉
• 用地背面是蜿蜒平缓的山丘,东、西、南三面则为森林覆盖的崇山峻岭,自 然地形很有特点。
• 1912年堪培拉举行了国际规划设计竞赛,美国建筑师格里芬的规划方案被选 中。该方案合理利用了基地山峦和水面,把城市的核心确定在首都山,并在 堪培拉西部建筑了一个水坝,将山下的莫朗格罗河流切断,并规划改造成一 个巨大的人工湖。城市中共有三条主要轴线。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三维空间观——浅析城市设计空间理念介入总体规划的动力及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三维空间观——浅析城市设计空间理念介入总体规划的动力及方法

【 摘要】 有机 的三维空间规 划是城 市规 划的重要 特 色, 也是 与其他 “ 划” 大的 区别。 目前规 划设计 人 员在从 事城 市总体规 规 最
划过 程 中三 维 空 间观 缺 乏 。 时总 规 过 高的 法定 地 位 导致 的 三 维 空 间规 划 在 规 划 体 系 中缺 少足 够 的 调 整 空 间 , 些 原 因都 使 同 这
是 由于其 法定 身份 得 不 到 承 认 而 缺 乏 足 够 的 影 响 力 。同时 , 于城 市发展 作 用最 为直接 的 、 对 在城 市规 划 体系 中最具 有 代 表 意 义 的 、 律地 位 最 高 的—— 法
城 市总体 规划 却缺 乏 必 要 的 三维 空 间规 划 , 成 这 造 个 问题 的原 因有二 , 首先 , 划人员 在从 事城 市 总体 规
城 市 规 期 设 计

敏等 : 城市 总体 规 划 中的 三 维 空 间 观
的判断 。但是 , 如果在 本来 就极其 综合 的 、 系极其 体 庞大 的总体规 划编 制过 程 中 , 统化 的编 制 整体 城 系 市空 间设计 , 了难 以操作 以外 , 除 也会使 得工作 量指 数增长 。因此 , 于三 维 空 间 的设计 往 往 成 为 了所 对 有城 市 总 体 规 划 中 所 不愿 意 涉 足 的 禁 区。长 此 以
与 深化 , 这也 就造 成 了一 种思维 的定式 , 规划 者一旦 陷入 其 中 , 会丧 失 应有 的对 于城 市 整 体 空 间好 坏 就
57
仅仅 是生 活上 的便 利 , 时 也会 极 大 地 提 升 当 地居 同
城市 发展 研究 1 5卷 2 0 0 8年 5期 U bn Su isV 1 1 o 52 0 ra tde o.5 N . 0 8

(完整版)城市设计理论

(完整版)城市设计理论

现代城市论
内涵:城市布局严 谨、几何构图、追 求秩序,大尺度元 素界定城市空间, 功能分区,多层面 立体交通、高层低 密度、城市风貌反 映时代。
有机疏散论
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943 《城市—其发展.衰败与未来》
内涵:城市形体环境应放入社会、经济、 文化、技术和自然条件中考虑,提出表 现原则、相互协调原则、有机秩序原则。
城市设计目的——建立有强烈印象性的城 市或城市环境。
城市形象理论-环境形象性
环境形象性:个性、结构和意义 个性:主要指物体的外形或特征, 即可区别性和可识别性; 结构:主要指物体所处的空间关系 和视觉条件; 意义:主要指与观察 者在使用和功
能上的重要性。
城市印象的构成要素
城市印象是多种元素的 综合,是感知、感受和 实际当中的综合。 路径——Path 区域——District 边界——Edge 节点——Node 标志——Landmark
田园城市论
英.霍华德E.Howard 1896年《明日:走向真正改革
的和平之路》 内涵:”花园城市”同心圆模式
的基本空间,中心中央公园 围合的公共建筑中心,放射 性林荫道想外延伸,划分的 各个分区以环形道联系,针 对新城建设。
田园城市论
城市美化论
美.丹尼尔.伯纳姆Daniel Burnham19世纪末”城市美化运 动”
——70年代乔纳森.巴奈特 《城市设计概论》
——80年代哈德.雪瓦尼 《城市设计过程》
——80年代末城市触媒论
艺术原则论
奥地利.卡米罗.西特Camillo Sitte 1889年《遵循艺术原则进行城市建设》
内涵:城市空间设计、提出人体尺度的设 计技术原则,城市建设自由灵活、建筑 间和谐一致、广场街道构成有机围护空 间。

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第一章:导言城市规划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城市的有序、协调、协调发展为目的,对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设计、城市建筑、城市工程技术、城市环境保护等工作的总称,它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产生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

城市规划是从空间上对城市进行管理和设计,而空间分析则是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技术,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应用愈发广泛。

第二章: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空间分析是一种以空间为基础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强调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

主要方法包括空间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可视化等。

近年来,GIS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研究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第三章: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分析应用1.城市用地规划分析:空间分析在城市用地规划分析中具有显著的作用,例如,针对特定区域的地形、地貌、生态和交通等地理数据,可以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帮助规划师快速获取相关信息。

同时,结合空间分析技术,还可以对城市用地规划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预测和优化等。

2.城市环境规划分析:空气质量、水源、有害物质等环境因素也是城市规划中需要高度关注的内容,利用 GIS 技术,可以对环境因素进行精细化、大数据分析,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数据和资源分布。

3.城市交通规划分析:除了城市用地和城市环境的规划分析外,城市交通规划分析也是空间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城市交通规划分析中,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可以对城市的道路网络、交通流量、交通事故等关键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规划优化,实现城市交通安全和高效。

4.城市人口、经济与文化特征分析:针对城市居民的人口、文化、经济等属性,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可以进行集中分析,得出明显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关系,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四章:结论空间分析是科学的、高效的研究城市规划的手段,有效地促进了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讲解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讲解

• 5.5空间标记分析
• 这是现代城市设计空间分析中最有效的途径,它综合吸取了基地分析、序列 视景、心理学、行为建筑学等环境分析技术的优点,适用于设计者加深对设 计任务的理解,并有助于改善城市空间关系的视察效果。
• 所谓注记,指在体验城市空间时,把各种感受使用纪录的手段诉诸图面、照 片和文字,因而这是一种关于空间诸特点的系统表达。
• 他认为,改善环境不仅仅是指纠正由于技术与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污染及其在 害,它还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演进的创造过程。
4.相关线—域面分析方法
• 城市结构“线”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 1)物质线,是城市域面上各种实存的、可以清楚辨认的“线”。 • 2)心理线,是人们对城市域面上物质形体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形成的
会空间便交织在一起,构成名副其实的场所。 • 3)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城市设计者就可以做出设计和建设的对策研
究,同时结合了对若干规划设计辅助线、控制红线等“人为线”的分 析探讨。 •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将上述诸“线”叠加,便形成城市的各种网络,如道路结构网络、 开敞空间体系及其分布结构、空间控制分区网络等,对该网络进行综 合分析和研究,设计者便可最终理解给定的城市分析域面的种种特质 和内涵,并为下一步微观层次的空间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限制条件。
• 他的生态设计方法是: • 1)自然过程规划:视自然过程为资源。 • 2)生态因子调查:土地信息。 • 3)生态因子的分析综合:先对各种因素进行分类分级,构成单因素图。 • 4)规划结果表达:生态规划的结果是土地适宜性分区。
• 3.2西蒙兹和“大地景观”
• 西蒙兹是当代美国“受到最广泛尊敬的景观建筑师”。他的学术思想集中反 映在《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中。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

城市设计概念及特征

城市设计概念及特征
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相对于传 统的城市规划,偏重三维的、立体的、景观上的和城市结 构形式上的设计。(B.Goodey)
第1章 城市设计概念及特征
1.2.2 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
早期城市设计的特征,强调对城市空间的艺术处理。被看 作是创造性活动,通过创造性活动,设计、修改和控制城 市环境和特征,体现地方特色。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建筑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LOGO
课程概况
❖ 课程总课时为32学时,主要介绍城市设计的内涵、城市设 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西方城市设计发展史及其比较、 城市设计相关理论研究、城市设计编制体系及内容、城市 设计实施管理、城市设计实践评价及城市设计案例分析等 内容。
❖ 课程内容: ❖ 第1章 城市设计内涵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第2章 城市设计相关理论研究总结 ❖ 第3章 西方城市设计历史综述与分析 ❖ 第4章 中国城市设计历史综述与分析 ❖ 第5章 城市设计的编制内容及表达 ❖ 第6章 城市设计与城市特色塑造 ❖ 第7章 城市设计的实施运作机制 ❖ 第8章 城市设计的评价与我国的城市设计制度
凯文·林奇(K.Lynch),《城市设计与城市形象》:“城市 设计是对于一个广阔地区内的活动和物体的总体空间布局 ”,《好的城市形态》:“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 间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从城市空间结构上实现人 类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之共存”。
第1章 城市设计概念及特征
1.2.4 关注行为与环境互动的城市设计
图解城市设计余柏春教授华中科技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卢济威教授同济大学城市设计机制与创作实践朱自煊赵士修孟建民段进等第1章城市设计概念及特征14城市设计概念发展过程总结?城市设计最初定位于偏重视觉艺术实际上是建筑学方法在城市规划上的运用随后强调重视情感文化讲求文脉的设计手法进而强调人与环境社会与空间的互动关系现代城市设计还进一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注意城市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及相互作用

第3讲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第3讲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第三讲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1
教学重点
城市设计空间分析的三种研究方法: 图底理论 联系理论 场所理论
2
罗杰·特兰西克在《Finding Lost Space》(1986 )一书中提出图底关系理论(figure-ground)和联系 理论(linkage).
作为城市设计研究理论,都是经过对传统 城市空间以及近现代城市空间发展变迁的研究 分析之后,提出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视角不 同,思想各异,但综合归纳之后,有助于我们 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城市设计方法。
18
城市轴线的表现形态 A、有的呈显形状态 B、有的呈隐形状态
城市轴线的空间范围 城市轴线可分为城市整体轴线和城市局部轴线。 城市整体轴线(又可称为城市主轴)贯穿城市
的大部分地域,连接城市中的主要公共活动节点 和景观节点,往往既是发展轴线又是景观轴线, 由一条或以上的交通走廊来确保轴线的可达性。
19
城市局部轴线(又可称为城市次轴) 只贯穿 城市局部地段,往往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轴线。 常见的如市政中心的纪念轴线,集中了市政建 筑(政府机构)、公共建筑(如博物馆、美术 馆和大剧院),以及与城市的特定历史背景有 关的纪念建筑(如华盛顿的林肯纪念馆和巴黎的 凯旋门等),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
20
城市轴线的组织方式
28
北京的城市中轴线及延续
29
华盛顿中心区的城市中轴线
30
31
32
33
34
35
36
3、 场所理论 (Place Theory)
————是把文化、社会、自然和人的 需求等方面加入到城市空间研究中的理 论。
37
38
39
40
41
4、三种理论比较

(完整版)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完整版)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大体上,对城市设计的各种看法可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类。

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1,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控制。

2,系统设计,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形体。

3,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

K·Lynch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

Team10 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

特别强调了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题的微观层次。

A·Rapoport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的角度,认为城市设计是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

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更见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在现实背景中,这种解释常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机构和社区有关,具有显见的政策取向和工程取向。

J·Barnett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问题。

城市形体必须通过一个连续决策过程来塑造,将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

Designing Cities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

H·Shirvani教授指出,城市设计不仅仅与所谓的城市美容设计相联系,而且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齐康院士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

包含这样几个意义:1离不开城市;2离不开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城市设计考试题

城市设计考试题

城市设计考试题一、填空1、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2、城市设计的两种形式:政策过程型和工程设计型。

3、公园前后,古罗马逐步代替希腊成为欧洲地区的霸主。

它的城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享乐主义特征;实用主义特征和炫耀主义特).4、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城市设计,轴线都被用作营造秩序,突显帝王霸气的重要元素。

但具体处理手法不尽相同。

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剧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

而西方城市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性网络,轴线感自内而外。

5、卡伦认为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现,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视觉连续。

6、埃德蒙N培根提出评价、表达和实现是城市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7、城市景观可归纳为五大组成要素,分别是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

8、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时必须综合应用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

9、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中,空间—形体分析方法包括视觉秩序分析和图形背景分析。

10、意象是一种经由体验而认识的外部现实的心智内化,而认知意象分析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

11、国外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集中式,分散式,组织临时性机构12、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它们主要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不同的层次构成。

13、城市设计研究与编制的内容一般涉及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城市活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实施措施等7方面内容。

(P115)14、城市设计成果中,城市设计导则和城市设计图是城市设计实际运用性成果,城市设计研究附件是城市设计的依据与支撑。

(P121)15、城市空间格局的典型模式有中心集结型、条带延伸型、格网型、自由生长型。

城市设计专业 核心课程

城市设计专业 核心课程

城市设计专业核心课程
城市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城市空间设计、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城市设计的全面认识,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具体来说,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程序和方法,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技能;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介绍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城市设计的概念、原则、方法、程序和标准等;城市空间设计课程重点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及城市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城市交通规划课程主要涉及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规划流程,以及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城市生态与环境课程重点研究城市的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此外,城市设计综合实践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具体的城市设计项目,从选题到方案到成果展示等各个环节。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能够与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总体来说,这些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城市设计核心内容及核心技术方法应用——论总体城市设计中的特质空间表达

总体城市设计核心内容及核心技术方法应用——论总体城市设计中的特质空间表达

总体城市设计核心内容及核心技术方法应用——论总体城市
设计中的特质空间表达
单峰;刘朝晖;韩笑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10(026)006
【摘要】总体城市设计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处理城市空间景观问题的重要依据,其主要任务是把握城市整体的环境风貌特色,明确城市未来物质空间形态的格局特征,创造出以公众感知为核心的特质空间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抓住核心问题,明确城市特质空间结构,有效利用城市设计的核心技术,依据城市空间感知体系制定规划策略.
【总页数】6页(P9-14)
【作者】单峰;刘朝晖;韩笑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特色塑造初探--以蓬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J], 顾京涛;尹强
2.基于开放空间体系研究的总体城市设计初探——以涿州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J], 李婧;王冉;郭海鞍
3.山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观r——以奉节县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J], 杨圆圆
4.总体城市设计思想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的应用探索——以新疆五家渠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J], 马嵩
5.简论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的总体城市设计--以西宁市为例 [J], 张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总体规划-总图方案设计的技术路线与表达

城市总体规划-总图方案设计的技术路线与表达
13
现状
14
规划总图
15
规划绿化
16
规划道路-1
17
规划道路-2
18
发展时序
19
3.3.3 方案比选
方案一:尊重现状和全部既
有规划,在此基础上完成全 区规划
20
方案二:适当尊重现状和现
有规划,对铁路以北未实施 部分有所突破,增加科技产 业用地比重
21
方案三:原铁路以北基本尊
○沿城市轴布局城市功能区
67
68
69
70
71
72
3、在已有思考的基 础上,加入更多因 素提出综合方案。
36
方案分析
强调内部的“合”,则路网体系应是2 再+3;强调外“延”(呼应),则下 面的5(大图)重要,4也有一点意味。 同时,4更重要的在于“美好边界”的 “延展”——更多公共面——另一个 方面的考量。其最终方案实际上结合 了 4 和5
37
方案分析
4
原理
• • • 性质: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规划 内容:战略、空间、基础设施等 机制/逻辑:
– – – – 战略空间基础设施 同时,三者又是一体于整个思考过程中的、一体于战略的形成过程中的 (附片1)。 之所以有上述,是因为相互之间存在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是总体 规划更深层次的原理,是关于城市形成、发展与调控的理论。 同时,不仅内容之间存在逻辑关联,规划内容同时又是不同的目标(规 划的目标是什么?)与条件的结果,这是更基本的逻辑关联。(自然、 经济、社会、空间、基础设施…同时处于空间范围分类的框架下,从全 球、区域、市域…) 逻辑关联包括客观的和价值判断,更多是介于二者之间! “方案/现状 线索/问题 信息搜集方案…‖循环往复的分析过程, 其结果是规划方案的实质内涵。 方案的表达手法。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总体特质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总体特质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总体特质
孙全胜
【期刊名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3)2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些原理和西方传统法学的一些特质,呈现出理论形态的多样性、伦理导向的自由性和逻辑演化的人本性。

与西方传统法学相比,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更关注实践性的法学理论,更注重用历史辩证法分析现实法律现象,更强调对现实法律制度的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不太强调物质生产对法律的决定作用,不承认法律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不认可法律是一种意识形态等。

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和马克思主义法学在阶级立场和研究方法上不同,但两者都是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获得理论创新,挖掘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实现人的总体解放。

【总页数】9页(P25-33)
【作者】孙全胜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治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89.1
【相关文献】
1.总体城市设计核心内容及核心技术方法应用——论总体城市设计中的特质空间表达
2.海岛地区女护士群体总体幸福感与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3.从总体性层面把握广西文化特质——广西桂学研究会赴云南文化考察思考
4.打造江南鱼米之乡的田园生活特质--青浦区练塘镇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介绍(2015-2040)
5.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总体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后十多年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各种名 目的整体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概念性城 市设计等。原因有三:其一是对应因城市物质 空间破碎化、城市环境恶化、城市问题丛生的 发展现状而产生的综合改善城市环境的需求; 其二是由于现代化过程中“千城一面”现象日 益严重,备城市寻求特色发展的冲动逐渐增 强;其三是进行总体城市设计可以规避法定规
urban spatial hierarchies.and provide planning strategies with useful techniques.
咖瑚帅嘲Comprehensive urban design,Characteristic urban space.Urban design approach and technique
CI规口划广 师论U 坛m
总体城市设计核心内容及核心技术方法应用
——论总体城市设计中的特质空间表达
口单峰,刘朝晖,韩 笑
[摘要]总体城市设计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处理城市空间景观问题的重要依据,其主要任务是把握城 市整体的环境风貌特色,明确城市未来物质空间形态的格局特征,创造出以公众感知为核心的特质空 间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抓住核心问题,明确城市特质空间结构,有效利用城市设计的核心 技术,依据城市空间感知体系制定规划策略。 [关键词]总体城市设计;城市特质空间;城市设计方法与技术
总体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
随着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城市 设计的工作内容不断充实,表达形式 也越来越多样化,但作为一种技术方 法的城市设计始终都将人的活动放在 核心位置,强调入对城市空间的感知。 也就是说,城市感知空间是城市特色 塑造的本源,也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工 作对象。凯文·林奇在‘c城市意象》一 书中提出城市空间的“可读性” (Legi bi]1 ty)是城市设计所追寻的 目标,也就是在城市设计工作中强调 公众对城市场所的认知。戈登·库伦 在《城镇景观简编》一书中强调城市 景象之间的对话,特别是“视觉序列” (Srial Vsion)的构成。他认为眼睛 就像照相机,连续而又断续地去观察 四周,也就是所谓的视觉感知(Vsual Snslbi]1ty)[41。追根溯源,城市设
万方数据
2010年第6期第26卷9
划的冗余程序和漫长过程,直指城市 发展的核心问题,找出城市未来发展 的核心动力。
可以说,总体城市设计理论及其 实践工作的出现是因应了现实建设 发展的需求,是城市规划学科生命力 的体现。然而,在总体城市设计实际 发展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 题,比较突出的有在规划对象和规划 内容的选择上过于求大求全等。
4总体城市设计中核心技术方法 的应用
4.1城市设计方法与技术的独特 性
城市设计与一般城市规划工作
在方法论上具有较大的相似之处,同 样是遵循帕特里克·格迪斯的格言: “调查、分析和规划”,一些学者对这 一方法进行了扩充,将其描述为一个 注重逻辑合理性的循环往复的过程[5】 (图3)。
与现代城市规划学科注重逻辑 性、综合性、科学性的发展趋势西不 同的是,城市设计是一个更加偏向艺 术性的过程,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城 市空间景观,因此在方法与技术体系 中也有着较多从视觉景观角度出发 所特有的组成部分(表1)。
可以说,城市特质空间是城市中 不同子系统在城市感知层面的叠加。 感知活动由需求产生、感知对象,感 知路径等~系列过程构成。感知活动 依附于城市特质空间,恰如“神”需 附着于“形”之上。这些空间包括了 感知需求的产生点,如导致人流集中 的各种功能性空间,作为感知对象的 城市关键性地段,以及感知过程发生
哦呐啪伽In geneml.urban design primarily addresses issues of urban space and landscape.It includes issues.cla嘶 general cityscape design and the spatial layout of a city.Urban designs should also address key
硒希空间格妇 宴然环境利旦—_j
塑意象粝i厂]
丽蒺嘲口
丽嘲坌圈 垂蔓窒塑墼盐丝鲴
鲡雨殛塑塑:]
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设计
城市竖向设计与高度分区J
城市建筑特色分区I

一——----——---·----—-.一
城市色彩分区
城市标志与雕塑
城市广告与街道设施
塑鱼重塞丝堕巧舅意咆 ●●●●●●●●●………●●●●●●--●●●●●●●●●●●…●……●●●●●●●●●●●●
1引言
城市设计作为人类塑造自身生存环境的 手段古已有之,其形成完整的学术流派和理 论体系则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随着“西学东 渐”的历程,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城市规划理 论同时传入了我国,但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 《城市规划法》的颁布,各地城市总体规划基 本编制完成后,我国的城市设计理论探讨与 编制实践工作才得到各方的重视[1l。
感知活动 :
●‘……’’’‘’。。。‘‘’。……‘‘●●

城市特质空间
慌三#型 I裂卜—刮嚣H_—砸 F];;f群f¨F司 广———] :
r_叫公 :
聚点
固—J
பைடு நூலகம்
L一;l{旧尹I卜{粤

蝈F二]
界 空面 间]
图2城市特质空间分类
市风貌格局,判断影响城市风貌特 征的特质空间,并对其做出相应的 空间营造方面的技术规定。
万方数据
2010年第6期第26卷11
的点和路径等(图2)。 对于不同的对象群体和不同的
城市来说,这种特质空间的类型及其 系统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总体城 市设计工作的核心正是通过其特有的 技术手段,将这种差异性显现出来, 形成作为研究对象的城市空间的特 质空间结构,体现每个城市独特的空 间感知格局,塑造城市特色。
图1总体城市设计的内容构成
关键解决方案解释的含混不清。一般 来说,总体城市设计的“泛化”现象 主要表现在规划尺度、规划内容和规 划表达三个方面。
(1)从规划尺度上看,总体城市 设计对应的是城市总体层面的研究 对象。如果在开展研究工作时过于 强调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体 系完整性,即从最广域的区域空间 格局到最细致的街道家具设计均包 罗在一次规划中,往往会导致规划 意图的模糊和语意不清。另外,规划 方案在不同尺度上的并置也有可能 会导致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缺乏,即 不同风格、不同历史特征的城市或 者地段经常有着相似的街道风貌、色 彩特征和类似的环境小品选型。这 种相似性容易导致地方发展的同质 化,甚至可能会造成城市原有特色 的丧失。
总体城市设计中之所以会产生 这种“泛化”现象,一方面原因是在 面对城市发展中错综复杂的局面时, 规划设计人员难以精确地抓住核心 问题,经常有挂一漏万之憾,为免对 城市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只能 在规划编制中求全责备,以罗列的 方式对与城市环境风貌相关的所有 问题均做出规定;另一方面原因是在 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地 规划设计技术力量分布不均的背景 下,难免有地方领导出于“~劳永 逸”的价值取向,在规划设计任务下 达之时即提出以一次规划覆盖城市 建设各个领域的要求。然而,城市本 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生命体,相 应的,为综合处理城市发展问题而进 行的规划工作也是一个动态过程,要 随着实践工作的开展不断进行自身 调整,有时甚至会对前期目标进行 修正。基于这一基本判断,本文认为 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的重点是厘清城
[文章编号】1006-0022(2010)06—0009-06[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硼A
Applying PrimaⅣUrban Design Prindples:the Expression of Urban Spaces/Shan Feng, Liu Chaohui,Han XJao
万方数据
在这种感知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城市 中使用频率最高、集成度②最高、最 能代表城市特色的特质空间,并确 定未来城市各特质空间的等级,空 间之间的联系和结构,明确特质空 间营造的各项规定。
(3)在总体城市设计的成果表达 中也容易出现相应的“泛化”现象, 经常表现为冗余信息过多,掩盖了 规划中的真知灼见,有时甚至会出 现一些前后冲突的现象,导致在规 划成果使用上产生误解,给规划管 理者造成困扰。总体城市设计的成 果一般被用于指导下一层次控规的 城市设计导则的制定,由于总体城 市设计规定过细,给进一步深化留 出的接口过窄,导致规划在编制完 成后经常被“束之高阁”,形成“为 规划而规划”的局面;即使是在规划 管理部门的强制要求下规划成果得 以贯彻实施,也需要在很多方面对 规划成果进行调整。
(2)与规划尺度上过于宽泛相似 的是,总体城市设计在规划内容的 划定和规划工具的选取上也容易出 现“泛化”现象。根据笔者的观察, 当前的总体城市设计一般都包括城 市社会文化环境设计和城市形体环 境设计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内容 又各自包含若干项内容(图1)。但在 现阶段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由于规 划设计周期的要求,设计人员对于 每项内容的研究往往都是浅尝辄止, 并且为了迎合任务委托方的要求,在 总体城市设计诸多研究项目中,设 计重点往往会放在重点片区、重要 景观带乃至更为具体的重点地段的 环境意向设计上,进而失去了编制总 体城市设计的本来意义。事实上,编 制总体城市设计时最为关键的是对 城市环境结构和意象特征的把握和 分析,而这种分析又需要建立在详 尽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也就是说, 总体城市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采 用尽可能科学的方法识别城市空间 使用者对于空间的感知结构,进而
2当前总体城市设计中存在的 问题
城市总体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 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 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全面环境安排的 综合性统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所独 有的统筹性和综合性使其具有与其
他类型规划不同的特点——城市总 体规划制定的优劣及实施的成败主 要取决于其能否协调好城市中各项发 展要求及各种利益诉求,找出城市未 来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性影响因素。同 样,在总体规划层面进行的总体城市 设计也具有类似特点①,其主要任务 应该是把握城市整体的环境风貌特 色,明确城市未来物质空间形态的格 局特征,以利于塑造城市所特有的环 境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