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唐雎不辱使命词类活用归纳
![唐雎不辱使命词类活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2c4854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1.png)
《唐雎不辱使命》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5.愿终守之(它)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词类活用:1、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2、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知识点梳理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a9a02e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6.png)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知识点梳理【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⒇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6c788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f.png)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生字注音】唐隋不耻(J)ū(fū)使团秦王(fū)愤怒,光头(Xiǎn)用头(QI)ā(g)夺取土地休息(Jìn)下降到(g)每天ǎo)苏秦国王塞诺(nóo)[关键词的句意]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同义词:长跪致谢(古意:道歉,现代意:谢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多义词:① 光头和光头(空,这篇文章可以解释为裸体)学徒有一个绅士(只有,只有)② 得利于国王,得利于你的缺点(智慧)③ 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这位先生也会生气。
其他关键词的解读:?不辱使命(辱没、辜负)?易安陵(交换)?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大王加惠(给予恩惠)?故不错意也(所以)?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逆寡人者(违背)?非若是也(这样)?虽千里不敢易(即使)?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⑴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⑵布衣之怒(平民)⑶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⑷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⑸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⑹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⑺休:吉凶的征兆⑻秦王色挠(屈服)⑼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⑽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 我想把安陵改成500英里的地方。
安陵王有很多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国王的恩惠很好;虽然俞先生得到了这块土地,并最终愿意保留它,但傅先生敢不敢!*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虽然:既便如此。
③ 秦王非常生气,他打电话给唐炬说:“你也听到天子的愤怒了吗?”唐炬对他说:“我没听说过。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3c89a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0f.png)
10、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分国编次。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策略言论,分为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1国共33篇。
《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又名《国策》、《国事》。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动态。
《战国策》文辞优美,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安步当车”“门庭若市”等。
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线索。
《史记》(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编年体: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事实。
《春秋》《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战国策》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氏春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同“措”,置,放)2.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二、一词多义(一)使1.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出使)(二)徒1.亦免冠徒跣(裸露)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三)然1.虽然,受地于先王(代词,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四)夫1.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五)虽1.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2.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六)与1.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吗)2.与臣而将四矣(和、同)(七)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八)亦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也)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不过)(九)怒1.秦王怫然怒(发怒,动词)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之怒此庸夫之怒2.怀怒未发(愤怒,形容词)(十)之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代词,代“它”,指土地)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取独)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他,指唐雎)5.聂政之刺韩傀也(取独)(十一)于1.受地于先王(从)2.唐雎使于秦(到)3.休祲降于天(从)4.仓鹰击于殿上(在)5.何至于此(到)(十二)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以君为长者(把)4.徒以有先生也(因为)5.以头抢地耳(用)(十三)而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2、与臣而将四矣3、挺剑而起4、长跪而谢之曰5、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6、而君逆寡人者三、词类活用1.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2.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3.请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灭亡”)四、古今异义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2、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虽然如此(两个词)今义:连词3、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只是今义:直线4、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5、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古义:句首发语词,无意义今义:增加6、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7、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五、特殊句式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https://img.taocdn.com/s3/m/03bebed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8.png)
唐雎不辱使命刘向撰〔两汉〕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国君安陵君说:“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
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唐雎不辱使命》笔记
![《唐雎不辱使命》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ea86f5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70.png)
《唐雎不辱使命》笔记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
为国别体史书。
二、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三、一词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5.愿终守之(它)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虽: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于: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四、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完整版)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8a95fbf46527d3240ce0f0.png)
2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
为国别体史书。
二、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三、一词多义: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5.愿终守之(它)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四、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9a0b1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1.png)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梳理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品出处《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和辞说。
2、作者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安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
今义:常用作判断动词)(3)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3、一词多义(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第二个“使”,出使)(2)于:受地于先王(从);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3)徒: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4、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三、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译文: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小的地盘,很好;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文: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5、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译文: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6、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
![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0b408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e.png)
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
这篇文章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场激烈而精彩的外交斗争。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2、本文作者不详。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安放,安置。
(2)“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灰白色。
2、一词多义(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是派遣,第二个“使”是出使)(2)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以君为长者(把)(3)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3、古今异义(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2)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表判断)(3)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4、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三、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译: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小的地盘,很好;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的土地呢?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f3c8556529647d262852d2.png)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一、基础知识1.字音唐雎.( jū) 加惠.( huì) 怫.然( fú) 跣.( xiǎn ) 缟.素( ɡǎo ) 谕.( yù) 韩傀.( ɡuī)休祲.( jìn ) 色挠.( náo ) 要.离( yāo ) 以头抢.地( q iāng )2.通假字秦王不说.( 说:同“悦”,愉快,高兴)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同“措”)轻寡人与.( 与:同“欤”,语气词)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3.一词多义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徒徒以有先生也( 副词,只,仅仅)秦王佛然怒( 动词,发怒)怒怀怒未发( 名词,愤怒,怒气)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动词,派遣)使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以以君为长者(介词,把)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此庸夫之怒也(名词,读fū,成年男子的统称)夫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语气词,读fú,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连词,表转折,但是)而挺剑而起(连词,表顺承)愿终守之(代词,指安陵的国土)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助词,的)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从)于仓鹰击于殿上(到)请广于君(给,让)4.词类活用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请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小看)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5.古今异义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总结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0efae0bcf84b9d529ea7a32.png)
2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
为国别体史书。
二、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三、一词多义: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5.愿终守之(它)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四、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
![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0863c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d.png)
2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
为国别体史书.二、通假字:1。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
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三、一词多义:以: 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徒、 1。
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 1。
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 1。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
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
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
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
愿终守之(它)6。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然: 1.虽然(这样) 2。
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
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于: 1。
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四、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唐雎词语归类
![唐雎词语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b273af9251e79b8968022615.png)
《唐雎不辱使命》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2.仓鹰击于殿上
二.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徒以有先生也
4.以君为长者
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三、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
2.休.祲降于天
3.徒.以有先生也
4.长跪而谢.之
四、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
2.轻寡人与?
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4.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五、判断下列特殊句式: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受地于先王
请广于君。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通假字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通假字](https://img.taocdn.com/s3/m/29bd94196c175f0e7cd1373d.png)
《唐雎不辱使命》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二.一字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5.以头抢地耳(用)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动词)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虽: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于: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上)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
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知识点梳理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060761172ded630a1cb649.png)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知识点梳理10.《唐雎不辱使命》【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⒇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5aa46cd5910ef12d2af9e757.png)
《唐雎不辱使命》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二.一字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5.以头抢地耳(用)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动词)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虽: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于: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上)三、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
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e2a9ff4693daef5ef73d51.png)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一词多义: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唐雎不辱使命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以君为长者4徒以有先生也1五十里之地易安陵2愿终守之3长跪而谢之曰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1受地于先王2请广于君3仓鹰击于殿上4唐雎使于秦5休祲将于天1免冠徒跣2徒以有先生也1此庸夫之怒也2天子之怒1此庸夫之怒也2夫韩、魏灭亡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与臣而将四矣1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2以君为长者3此三子者1虽然受地于先王2秦王怫然怒使之于徒二、古今异义词三、词类活用四、通假字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2倒装句 受地于先王 休祲将于天六、阅读分析1文章中唐雎列举了哪三个布衣发怒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唐雎为什么能出色的完成出使的任务?3秦王的神态有怎样的变化?表现了秦王怎样的性格特点?有什么作用?4唐雎反击秦王时,为什么要引出三个人?5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7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对,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
8你知道的古今中外的外交家还有哪些?列举他们不辱使命的事迹。
9唐雎在这次外交事件中的说话技巧给了你哪些启示?10文章主要刻画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举例分析他们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2.唐雎不辱使命
![2.唐雎不辱使命](https://img.taocdn.com/s3/m/3bf83431e2bd960590c67735.png)
《唐雎不辱使命》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
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二.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
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
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
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
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
今:抢夺)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
今:因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二.一字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5.以头抢地耳(用)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动词)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虽: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于: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上)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
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
今:徒弟)7.秦王色挠(古:屈服。
今:轻轻地抓)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
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9.以头抢地耳(古:撞。
今:抢夺)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
今:因为)词类活用: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
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
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特殊句式:非若是也——判断句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请广于君——状语后置仓鹰击于殿上--状语后置题目:1:在文章中找出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施恩嘉惠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礼,盛气凌人的句子。
答:“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与君”“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简析“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作用。
答: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了本国国土的利益。
3: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的潜台词。
答:你最好将你们的国土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后果将不堪设想。
4: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语言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5: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有很多,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例。
答:①蔺相如完璧归赵②晏子使楚,楚王自取其辱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连吴抗曹6:唐雎以“士之怒”回击“天子之怒”,表现怎样的精神?答:忠贞爱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7:唐雎反击秦王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的行刺故事?答:表明要效仿他们,刺杀秦王,同时表明和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8:唐雎反击秦王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怎么样的效果?答:①迫使秦王屈服②不辱使命,保全安陵国。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一、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A、渔人甚异.之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公将鼓.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0、译成现代汉语。
(2分)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一)18、①撞②道歉(2分。
每格1分。
) 19、C(2分)20、韩、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2分。
关键词“以”、“徒”、“以”各0.5分。
)21、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二、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秦王怫.然怒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秦王色挠. (4)长跪而谢.之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二、答案: 16.(1)盛怒、愤怒(2)曾经(3)屈服(4)道歉 17.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8.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三、9.(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逆:谢:10.(2分)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受.任于败军之际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11.(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2.(2分)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答案:9.逆:违背谢:道歉 10. C11.(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2.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四、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l )故不错.意也: ( 2 )长跪而谢.之曰: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 分)(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2 分)答:四、6、〔 1 )通“措”,置。
(2 )道歉 7 、B 8 、 ( 1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 2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9.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五、1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易:岂直五百里哉直:长跪而谢之谢:16.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
(2分)17.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8.简析划线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分)19.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2分)五、答案:15.(2分)加重语气的助词(可译为恐怕、大概、一定要)交换只(仅仅)道歉16.(1分)“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安陵君不听寡人言,何也,轻寡人与?”17.(4分)(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两个“使”1分、翻译通顺1分)(2)(2)胸怀愤怒尚未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
(“休祲”1分,翻译通顺1分)18.(2分)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19.(2分)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六、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9.填空。
秦国企图用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一事。
“”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20.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六、答案:17.C中的两个“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18.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19.易地出使秦国长跪而谢之20.语言(或“对话”)描写。
(1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