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综合实验2实验报告材料2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试验报告2(附答案)

机械设计试验报告2(附答案)

实验二、机械设计课程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减速器名称班级日期同组实验者姓名回答下列问题减速器拆装步骤及各步骤中应考虑的问题一、观察外形及外部结构1.起吊装置,定位销、起盖螺钉、油标、油塞各起什么作用?布置在什么位置?答:定位销:为安装方便,箱座和箱盖用圆锥定位销定位并用螺栓连接固紧起盖螺钉:为了便于揭开箱盖,常在箱盖凸缘上装有起盖螺钉起吊装置:为了便于吊运,在箱体上设置有起吊装置箱盖上的起吊孔用于提升箱盖箱座上的吊钩用于提升整个减速器油标:为了便于检查箱内油面高低,箱座上设有油标油塞:拔下即可注油,拧上是为了防止杂质进入该油箱,常在箱体顶部位置设置油塞2.箱体、箱盖上为什么要设计筋板?筋板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布置?答:原因:为保证壳体的强度、刚度,减小壳体的厚度。

作用:增大减速机壳体刚度。

布置:一般是在两轴安装轴承的上下对称位置分别布置较好。

3.轴承座两侧联接螺栓应如何布置,支承螺栓的凸台高度及空间尺寸应如何确定?答:轴承旁凸台高度h 由低速级轴承座外径确定,以便于扳手操作为准。

取50mm 轴承旁连接螺栓的距离S 以Md1螺栓和Md3螺钉互不干涉为准尽量靠近一般取S=D。

4.铸造成型的箱体最小壁厚是多少?如何减轻其重量及表面加工面积?答:大约10mm左右。

减轻重量主要是减少厚度,做加强筋来满足。

5.箱盖上为什么要设置铭牌?其目的是什么?铭牌中有什么内容?答:为了显示型号,基本参数,外国的产品还包含序列号,给厂家提供序列号,可以查到出厂时的所有参数,方便使用维护,比如用了几年,你要买备件或备机,提供名牌信息。

二、拆卸观察孔盖1.观察孔起什么作用?应布置在什么位置及设计多大才是适宜的?答:为了检查齿轮与齿轮(或涡轮与蜗杆)的啮合情况、润滑状况、接触斑点、齿侧间隙、齿轮损坏情况,并向减速器箱体内注入润滑油。

应设置在箱盖顶部的适当位置:孔的尺寸大小以便于观察传动件啮合的位置为宜,并允许手伸入箱体内检查齿面磨损情况。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 实验台。

2. 螺杆。

3. 螺母。

4. 力传感器。

5. 数据采集系统。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主要通过螺杆的力学原理,探究力的传递和变换规律。

当给螺杆施加一个力F1,螺杆将产生一个力F2,通过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可以获得F1和F2的数值,从而计算出螺杆的力传递和变换规律。

四、实验步骤。

1. 将螺杆和螺母安装在实验台上,保证螺杆和螺母之间的配合间隙适当。

2. 连接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确保连接正确并稳固。

3. 施加一个力F1到螺杆上,记录下力传感器显示的数值。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螺杆产生的力F2,并进行比较分析。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采集系统获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螺杆产生的力F2与施加的力F1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螺杆的力传递和变换规律,从而加深对力学原理的理解。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了螺杆的力传递和变换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在螺杆和螺母的配合下,施加在螺杆上的力F1能够产生一个力F2,且F2与F1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一结论对于机械传动和力学原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对机械基础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参考文献。

1. 《机械基础》,XXX,XXX出版社,20XX年。

2. 《力学原理》,XXX,XXX出版社,20XX年。

以上就是本次机械基础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大家的阅读!。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摘要实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材料力学的结论及定律、材料的力学的性质(机械性质)都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或测定;各种复杂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的研究,也需要通过实验才能解决。

故实验课能巩固、加强和应用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测定材料机械性能及测定应力和变形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有关的机器及仪表(如材料试验机、电阻应变仪等),初步培养独立确定实验方案、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通过实验还能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爱护财物的优良品质。

因此,实验是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新材料、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新型结构层出不穷,给强度问题和实验应力分析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因此,材料力学实验的内容,愈来愈丰富,实验技术也将变得更为多样并得以提高。

以后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现在扎实地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较快地接受新的知识内容,赶上科技浪潮。

关键字:实验材料性能实验一缝纫机头机构综合分析一.实验目的及意义1、了解缝纫机头的基本构造与组成,增强对机械零件及机构的感性识。

2、了解各个部件的运动及机构类型。

3、缝纫机机构中连杆机构的特点表现为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和多种多样的特性,通过对这一典型机构的运动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机构的认识。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缝纫机头;2、铅笔,橡皮,三角板等会图工具。

三.实验内容1、JA型家用缝纫机机头的组成机构及其工作原理(1、)JA型家用缝纫机机头从外形看由下列零件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缝纫机机头外观图1、调压螺钉2、面板3、挑线杆4、夹线器5、夹线簧6、面板线钩7、压脚8、推板9、针板10、下插线杆11、过线器12、针距调节螺钉13、绕线器14、上轮15、上插线杆16、针杆17、针夹18、机针(2、)工作原理:缝纫机的工作循环一般以机针处于最高点为循环的起始点。

机针带着面线自上而下运动,穿过布料,到达最低点,与此同时,挑线机构自上而下摆至接近水平位置,摆梭逆时针摆动,到达勾线准备位置;当机针回升开始,先抛出线环,摆梭则开始顺时针摆动,勾住线环,进而带着绕由底线底梭心穿过线环;与此相配合,挑线机构先是在水平位置附近保持静止,以保证抛出的线环稳定,便于勾线,随后则迅速下摆,为摆梭穿越线环提供足够长的面线;机针继续上升,摆梭完全穿出线环,挑线杆便迅速上摆,收回放出的面线,并从线团中拉出下一循环所需的线,完成一个针迹;在机针退出布料和下一次刺进布料之间的空行程,则是送布机构的工作行程,送布牙被抬起后向前进,完成送布动作。

机械设计综合实践实验报告(新)

机械设计综合实践实验报告(新)

机械设计综合实践实验报告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姓名王超学号1010211523序号实验日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1年12月目录实验一: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分析实验 (2)实验二:机械系统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分析实验 (2)实验三:凸轮机构综合性能测试实验 (6)实验四:机械系统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分析实验 (10)实验一: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绘制实际拼接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理论的认识,熟悉杆组概念,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利用若干不同的杆组,拼接各种不同的平面机构,以培养学生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3.根据所拆杆组,按不同顺序排列杆组,分析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些,并能用运动简图表示出来。

4.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5.通过实验,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定方法;转速及回转不匀率的测定方法。

6.通过比较理论运动曲线与实测运动曲线的差异,并分析起原因,增加对运动速度特别是加速度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仪器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实验台三、认识实验中所有的配件。

四、按给定要求,设计如下三种机构1)设计刨床导杆机构,要求该刨床导杆机构刨刀来回速度的比值为:1.6、1.5、1.4、1.3(按组别四选一);部分尺寸要求为:导杆长度为350mm,导杆转动中心距刨刀滑轨距离为350mm,连杆长度200mm。

(可选定曲柄长度计算机架长度)。

2)双曲柄滑块机构,两滑块导轨相距210mm,两曲柄为同一构件,曲柄转动中心位于两导轨正中间。

滑块一的行程约为410mm ,行程速比系数约为1.7;滑块二的行程约为220mm,行程速比系数约为1.27。

两曲柄的相位角为300、600、900、1200(按组别四选一)。

五、画出三种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自由度。

1.刨床导杆机构F=3X3-2X3-2=12.双曲柄滑块机构F=3*4-2*4-2=2六、分析并拆分三个机构的杆组。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的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常见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

2、掌握机械零部件的测绘方法和绘图技能。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和精度分析。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实验设备减速器若干台。

机械传动实验台。

2、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千分尺。

钢板尺。

内、外卡钳。

3、绘图工具绘图板。

丁字尺。

绘图铅笔、橡皮、圆规、三角板等。

三、实验内容1、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分组拆卸减速器,观察其内部结构,了解各零部件的名称、作用和装配关系。

使用测量工具对减速器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减速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2、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在机械传动实验台上安装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装置。

改变输入转速和负载,测量不同工况下的传动效率、扭矩和转速等参数。

分析实验数据,研究传动性能与参数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1、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1)分组并熟悉实验设备和工具,了解减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按照正确的顺序拆卸减速器的箱盖、轴、齿轮、轴承等零部件,注意做好标记,以便装配时能正确安装。

(3)仔细观察各零部件的结构和形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加工工艺。

(4)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对主要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如轴的直径、齿轮的模数、齿宽等,并记录测量数据。

(5)根据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按照国家标准绘制减速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标注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

2、机械传动性能测试(1)选择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安装在实验台上。

(2)调整传动装置的张紧力或中心距,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启动实验台,逐渐增加输入转速和负载,记录不同工况下的扭矩、转速和传动效率等参数。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3)掌握齿轮基本几何尺寸的计算,并进一步了解基本参数 m、z、v、x 在齿轮设计和加工中的意义和作用。
渐开线齿轮加工
渐开线齿轮加工方法: 铸造、精锻、热轧、粉末冶金、切削等。
切削加工按切齿原理分类有:仿形法、范成法 仿形法加工齿轮的刀具(刀具的刀刃与被切齿轮渐开
线齿廓曲线形状完全相同)
盘 形 铣 刀
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偶数齿齿轮齿顶圆直径和齿根 圆直径的测量数据
奇数齿齿轮齿顶圆直径和齿根 圆直径的测量数据
实验2 齿轮啮合及加工原理
实验目的
1)巩固和掌握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观察 齿廓的渐开线部分及过渡曲线部分的形成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 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测定齿顶圆直径da′和齿根圆直径df′ 及计算全齿高h′
为减少测量误差,同一数值在不同 位置上测量三次,然后取其算术平 均值。
当齿数为偶数时,da′和df′可用游
标卡尺直接测量,如图6-2所示。
当齿数为奇数时,如图6-3所示,先量
出齿轮安装孔值径D,再分别量出孔壁到 某一齿顶的距离H1,和孔壁到某一齿根 的距离H2。则da′和df′可按下式求出;
齿顶圆直径da′ 齿根圆直径df′ 计算全齿高h 奇数齿全齿高h′ 偶数齿全齿高h′
da′=D+2H1 df′=D+2H2
h′=H1-H2 h′=(da-df)
偶数齿测量
奇数齿测量
五、实验步骤
1.任选两个齿数,查出齿数z1、z2。
2.分别测出da′和df′,要求每一组尺寸均测三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量和计算,掌握有关齿轮各几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机械设计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利用CAD软件进行零部件的建模和装配设计;
2. 对设计好的零部件进行强度及刚度的分析;
3. 利用实验台进行加工及组装。

三、实验器材
1. 计算机及CAD设计软件;
2. 材料强度测试仪器;
3. 机械加工设备;
4. 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
1. 使用CAD软件设计并建模所需的零部件;
2. 进行强度及刚度的分析,优化设计;
3. 将设计好的零部件进行机械加工;
4. 对加工好的零部件进行组装。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加工了一个机械零件,经过实际测试,零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机械设计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一定的设计和加工
技能。

六、实验结论
本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机械设计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的
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机械设计能力。

至此,本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完毕。

感谢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
配合和支持。

愿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机械基础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综合实验》
“工程材料物理-机械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第组年月日
项目一:金属材料硬度测量
1、简述布氏和洛氏低硬度试验原理。

2
3.
考勤记录:实验老师签名年月日
项目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1、名词解释: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

2. 简述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的含碳量及组织特点。

3. 画出所观察过的组织,并注明材料名称、含碳量、浸蚀剂和放大倍数。

显微组织图画在直径为30mm
的圆内,并将组织组成物名称及特点以箭头引出标明。

材料名称:材料名称:材料名称:
含碳量:含碳量:含碳量:
浸蚀剂:浸蚀剂:浸蚀剂:
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放大倍数:
考勤记录:实验老师签名年月日
说明:1.本表中的所有实验数据应是学生亲自动手获得,必须真实,严禁弄虚作假;
2.每个实验的实验数据必须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并填写本表,现场上交实验老师,签字生效,不能补交。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引言:机械基础实验是大学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和基本工具操作。

本次实验探索了机械基础中的几个重要实验内容,包括力的平衡、杠杆原理、简单机械、力的分解等。

通过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对机械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

实验一:力的平衡在力的平衡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力的平衡条件和方法。

首先,我们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了不同物体的重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随后,我们将重量负载于吊秤上,并利用杆的平衡条件测量了吊秤的杆长,进一步验证了力的平衡。

实验二: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机械学中重要的基础原理之一。

通过杠杆原理实验,我们了解了支点之间的力的平衡关系和杠杆的作用原理。

我们设置了不同大小的力臂、力矩臂和力矩,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条件下的力的平衡点和力矩。

实验结果表明,力的平衡点受力臂和力矩臂的比例影响,力的大小与力矩的乘积成正比。

实验三:简单机械在简单机械实验中,我们研究了滑轮和倾斜面两种常见的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力量下的物体的移动距离和力的大小,验证了简单机械的力倍增原理。

同时,我们也对不同重力条件下斜面的斜率和摩擦力进行了测量,加深了对摩擦力和斜面作用的认识。

实验四: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机械学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

在力的分解实验中,我们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并通过测量和计算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验证了力的分解定律。

实验结果显示,实际的分力大小和计算的数值非常接近,说明通过力的分解可以准确地求得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总结:通过机械基础实验,我们了解了力的平衡、杠杆原理、简单机械和力的分解等基本内容。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数据分析的技巧。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证明了机械基础原理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机械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基础的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的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的实验报告机械基础的实验报告引言:机械基础是工程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机械原理和运动规律的理解。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机械基础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并验证其正确性。

一、杠杆原理的实验验证杠杆原理是机械基础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根长杆和一个测力计,通过改变杠杆的长度和测力计的位置,来验证杠杆原理。

实验步骤:1. 将长杆水平放置在两个支点上,确保杠杆平衡。

2. 在杠杆的不同位置处,使用测力计分别测量施加在杠杆上的力。

3. 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和杠杆的长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两个支点之间的力和力臂之间的乘积相等。

二、简单机械的力比实验简单机械是机械基础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力的放大和缩小。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螺旋桨和一个测力计,通过改变螺旋桨的半径和测力计的位置,来验证简单机械的力比原理。

实验步骤:1. 将螺旋桨固定在一个支架上。

2. 在螺旋桨上施加一个力,使用测力计测量施加在测力计上的力。

3. 改变螺旋桨的半径和测力计的位置,重复步骤2。

4. 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和螺旋桨的半径。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在简单机械中,力和力臂之间的乘积相等,即力比保持不变。

三、滑轮组的力比实验滑轮组是机械基础中的又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力的传递和转换。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滑轮组和一个测力计,通过改变滑轮组的组合方式和测力计的位置,来验证滑轮组的力比原理。

实验步骤:1. 将滑轮组固定在一个支架上。

2. 在滑轮组上施加一个力,使用测力计测量施加在测力计上的力。

3. 改变滑轮组的组合方式和测力计的位置,重复步骤2。

4. 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和滑轮组的组合方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在滑轮组中,力比等于滑轮的数量,即力比随着滑轮数量的增加而增大。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机械基础中的杠杆原理、简单机械的力比原理和滑轮组的力比原理。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机械基础实验报告引言:机械基础实验是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入了解机械原理和基本操作。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力的测量和杠杆原理的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实验一:力的测量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弹簧测力计和称重器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首先,我们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台上,然后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方。

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拉伸程度,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重力大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线性的,即拉伸程度与重力大小成正比。

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读取刻度值来准确测量物体的重力。

此外,我们还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有限的,超过量程会导致弹簧测力计失效或损坏。

实验二:杠杆原理的应用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来验证杠杆原理。

杠杆装置由一个杠杆和两个不同位置的力臂组成。

我们在杠杆上放置了一个重物,然后通过改变力臂的位置来平衡杠杆。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力臂较长时,需要施加较小的力才能平衡杠杆;而当力臂较短时,需要施加较大的力才能平衡杠杆。

这表明杠杆原理中的力矩平衡成立,即力矩的乘积相等。

我们还发现,杠杆的平衡点与力臂的长度成反比。

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我们可以调整杠杆的平衡点,从而实现对力的平衡和控制。

结论:通过本次机械基础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力的测量和杠杆原理的应用。

我们通过弹簧测力计准确测量了物体的重力,并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线性刻度和量程限制。

同时,我们通过杠杆装置验证了杠杆原理中的力矩平衡,并观察到了力臂长度对杠杆平衡点的影响。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机械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机械基础实验是我们机械工程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能够深入了解机械原理和基本操作。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机械基础实验中心雷代明2017年3月第一部分机械设计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与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用的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以便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2、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基本构造及制造原理。

3、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实际使用情况。

二、实验内容通过观察,掌握常用的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及应用场合。

三、实验简介机械零件陈列观摩,共包括:(1)螺纹联接与应用(2)键、花键、销、铆、焊、铰接(3)带传动(4)链传动(5)齿轮传动(6)蜗杆传动(7)滑动轴承与润滑密封(8)滚动轴承与装置设计(9)轴的分析与设计(10)联轴器与离合器。

共10个陈列柜,罗列了机械设计内容中大多数常用的基本零件与标准件,并对相应的零件进行了结构和基本受力分析,联接和安装的基本方法的说明,有些常用的零件还给出了简单的应用举例。

通过本实验的观摩,学生可以对照书本所学的基本内容,初步领会机械设计的一些常用零部件的基本设计与应用原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对其所学的课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四、实验要求1、学生必须带上课本,以便于与书本内容进行对照观察。

2、进入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3、不得私自打开陈列柜,不得用手触摸各种机械零件模型.4、服从实验人员的安排,认真领会机械零件的构造原理.五、思考题1、常用螺纹联接的方法有哪些?2、说明无键联结的优缺点.3、在带传动中,带张紧的方法有哪些?4、轴上零件轴向常用的定位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第二章滑动轴承实验实验二滑动轴承基本性能实验一、概述滑动轴承用于支承转动零件,是一种在机械中被广泛应用的重要零部件.根据轴承的工作原理,滑动轴承属于滑动摩擦类型。

滑动轴承中的润滑油若能形成一定的油膜厚度而将作相对转动的轴承与轴颈表面分开,则运动副表面就不发生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减少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根据流体润滑形成原理的不同,润滑油膜分为流体静压润滑(外部供压式)及流体动压润滑(内部自生式),本章讨论流体动压轴承实验。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何俊冯鉴雷代明2008年4月第一章机械设计结构展示、分析与研究实验机械设计结构展示、分析与研究实验是分析机械结构的基本实验,它是了解机械发展历史、提高机械结构设计能力以及进行机械结构创新性设计的重要实践基础。

“机械设计结构展示、分析与研究实验”包括机械发展史、机械设计结构展示与分析、2大基本模块,根据实验要求不同又分为感知(认知)型实验、基本型2种类型。

实验一机械发展史展示实验(感知型)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械发展历史,加深与扩展理论教学内容。

(2)了解机械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律,增强创新意识。

二、实验内容(1)了解我国古代机械发展的历史。

(2)了解中世纪主要工业国家的机械发展历史。

(3)了解现代机械的发展情况。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采用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展示厅陈列的机械发展史陈列柜等装置。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 认真观察机械发展史陈列柜的各部分内容,聆听内容解说。

(2) 认真观察TVT-99C立体仓库模型及机械发展史陈列柜等现代机械装置的运动与工作过程。

(3) 根据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题1.简述中华民族在古代机械发展历史中的地位与贡献。

2.简述机械发展的历史。

3.简述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我国机械工业的现状。

4.总结由学习机械发展历史给你带来的思考。

实验二机械设计结构展示与分析实验(基本型)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联接件、轴系零部件的类型和结构,掌握其特点与应用。

(2)了解常用机械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

(3)了解常用润滑剂及密封装置的类型、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4)观察了解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加深与扩展理论教学内容。

(5)观察了解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准则。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常用联接件、轴系零部件(1)了解螺纹联接、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的常用类型、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受力情况、装配方式、防松原理及方法、失效形式及应用场合等。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验 证了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的正确性 ,并得出了可靠的结论。
建议
实验内容拓展
建议在未来的实验中,增加更多的实验项目和内容, 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
实验设备更新
建议学校对实验设备进行更新,以提高实验的精度和 可靠性。
实验指导完善
建议教师进一步完善实验指导,提供更加详细的操作 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减少实验中的错误和误差。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学术期刊
作者,年份,文章标题,期 刊名称,卷号,期号,页码 。
学术书籍
作者,年份,书名,出版社 。
专利
申请人,年份,专利名称, 专利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减速器装配后运行平稳,但长期使用后可能需要定期检 查润滑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0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实验目的达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完成 了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实践操 作,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标。
理论与实践结合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所学的理论 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 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
04
加深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 握。
实验要求
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 书,了解实验原理、方法、 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数据应准确记录,并及 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实 验结论。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注意安全,爱护实验 设备和器材。
实验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 书写,内容完整、条理清晰 、语言简练。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汇报人: 202X-01-08
目录
• 实验目的与要求 • 实验原理与设备 • 实验步骤与操作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机械基础认知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认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了解机械基础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通过实验,掌握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一门研究机械运动和力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机械系统中,各种机构通过运动副连接,实现力的传递、运动和控制的转换。

本实验通过观察陈列柜中的各种机构,了解它们的结构、类型、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从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JY-10B型机械原理陈列柜,共10柜,包含近80个常用机构。

2. 实验材料:实验报告纸、铅笔、橡皮等。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1. 观察陈列柜,了解各种常用机构的组成、类型、结构特点。

(1)观察第1柜:机构的组成,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2)观察第2柜:平面连杆机构,如铰链四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等。

(3)观察第3柜:连杆机构的应用,如鄂式破碎机、飞剪、惯性筛、摄影机平台、机车车轮联动机构、鹤式起重机、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插床模型等。

(4)观察第4柜:空间连杆机构,如RSSR空间机构、4R万向节、RRSRR等。

2. 分析各种机构的运动特性及应用。

(1)铰链四杆机构:通过观察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等,了解它们的运动特性及应用。

(2)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通过观察鄂式破碎机、飞剪、惯性筛、摄影机平台、机车车轮联动机构、鹤式起重机、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插床模型等,了解它们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空间连杆机构:通过观察RSSR空间机构、4R万向节、RRSRR等,了解它们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3. 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观察陈列柜,了解了各种常用机构的组成、类型、结构特点。

2. 通过分析各种机构的运动特性及应用,掌握了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

3. 本实验有助于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实验心得与体会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机械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机械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大工《机械基础实验(二)》实验报告

大工《机械基础实验(二)》实验报告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机械基础实验(二)》实验报告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学号:学生姓名:机械基础实验(二)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双曲柄机构主动件和从动件的角速度变化,了解四杆机构中的急回特性,并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进行交互式操作加深对其的理解。

2.通过交互式操作动态观察凸轮机构的分类,使学生对各种凸轮机构的典型类型有所认知。

3.通过交互式操作动态观察锥齿齿轮箱的运动特性,使学生了解锥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啮合过程,同时使学生了解锥齿轮实现双向输出的方式,而且还通过一个内齿轮使学生了解内齿轮的传动特性和啮合过程。

4.通过交互式操作动态观察蜗轮蜗杆传动,使学生了解蜗轮蜗杆的传动特点和运动特性。

二、实验习题1. 双曲柄机构的运动过程有哪些特点?答:普通的双曲柄机构中,主动曲柄作匀速转动时,从动曲柄作变速运动。

若是平行四边形机构,运动特点是两曲柄以相同速度同向转动,连杆作平动。

若是反平行四边形机构,当以其长边为机架时,两曲柄沿相反方向转动,角速度不等;当以其短边为机架是,运动特性与普通双曲柄机构相似。

2.针对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分别列举一种应用实例。

答:盘形凸轮: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移动凸轮:冲床装卸料凸轮结构圆柱凸轮:罐头盒封盖机构3.直齿圆锥齿轮主要应用在哪些场合?它有哪些特点?答: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一般应用于轻载、低速场合。

圆锥齿轮传动是用来传递两相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的。

它的轮齿是沿着圆锥表面的素线切出的。

轮齿是均匀分布在一个圆锥体上的,它的齿形一端大,另一端小,取大端参数为标准值。

工作时相当于用两齿轮的节圆锥做成的摩擦轮进行滚动。

两节圆锥锥顶必须重合才能保证两节圆锥传动比一致,这样就增加了制造、安装的困难,并降低了圆锥齿轮传动的精度和承载能力。

4.蜗轮蜗杆传动有哪些优缺点(100 字以内)?谈谈你学完本课程后对该课程的想法或者学习心得。

答:优点:(1)有比较大的传动比,非常紧凑的结构;(2)能都平稳的饿传动,噪声也非常的小;(3)其自身能够使用自锁性能。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 实验时间:2013.12.23 - 2014.1.3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机械10级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山东建筑大学实验报告纸实验报告、成型制件的实物图片冲压件图片塑料件图片锻造件图片KEAKUKX0«=、成型制件的测绘图祥见(附图一)、(附图一)、(附图一)1塑料件的工艺分析(1)材料:塑料件为电子产品的外壳,要求质量比较好,抗压,耐高温,聚苯乙烯的化学性能好,适用于塑料制件。

(2)精度:要求塑料制件的精度为IT13。

2塑料的结构分析(1)厚度:塑料的制件壁厚为2cm。

(2)分型面的确定:分型面3浇注系统设计(1)主浇道口的设计1)主浇道一般位于模具中心线上,其中心线需与注射机的喷嘴轴线相重合。

2)在卧式和立式注射机中,主浇道应设计成圆锥形,小端直径D>d+(0.5~1) mm (d是注射机喷嘴孔的直径)。

主浇道内壁的表面粗糙度&值小于0.4卩m3)由于主浇道要与髙温塑料流首先接触,同时与注射机的喷嘴发生碰撞,而容易损坏,所以,-般要设计主浇道衬套固定于定模座板内。

4工艺流程(三)锻造制件的技术分析1锻造制件的工艺性分析(1)材料:制件的材料为45号钢,塑性和可锻性比较好。

(2)加热:将锻件加热到锻造的温度范围之内,锻件具有较小的变形抗力和拥有良好的塑性能力,保证锻件更好的成型。

锻件的温度范围为800~1100摄氏度之间。

(3)分型面的确定:为下面镦粗部分,便于加工2工艺流程四、模具零件的测绘图详见(附图四)、(附图五)六、实验体会为期两周的专业综合实验周就要结束了,这期间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对有关冲压工艺、塑性成型工艺、锻压工艺等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和重新理解,提高了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和手册的能力,解决了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讨论和请教,认真研究了所有的实验项目,不仅提高了制图能力,而且强化了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模板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模板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模板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机械基础原理的理解,学习基本的机械加工操作和安全操作规范。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铣床、车床、钻床、磨床等- 实验材料:金属工件、刀具、夹具等三、实验原理机械加工是利用机床对工件进行切削、钻孔、磨削等加工过程的一种方法。

根据加工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加工效果。

四、实验内容1. 利用铣床进行平面铣削操作,实现工件的平面加工。

2. 利用车床进行圆柱加工,研究不同刀具和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3. 利用钻床进行钻孔加工,并测量孔径和孔位精度。

4. 利用磨床进行工件的精密加工,研究不同砂轮粒度对加工效果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机床状态,熟悉操作规程,选择适当的加工刀具和参数。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加工操作,注意安全操作规范,避免事故发生。

3. 实验测量:在加工完成后,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加工尺寸进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实验操作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数据,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平面铣削操作中,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的选择会影响加工表面的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2. 圆柱加工中,合理选择刀具和切削参数可以得到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

3. 钻孔加工中,刀具的几何形状和切削液的选择会影响孔径和孔位精度。

4. 磨削加工中,砂轮粒度越小,加工表面质量越好,但加工时间也会增加。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加深了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机械加工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提高了安全意识。

八、实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操作不熟练、测量误差较大等。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增加实验次数,提高操作熟练度;同时加强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保养,减小测量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综合实验II实验报告专业班级机械工程201班指导教师日期 201.10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带传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容(1)V 带传动设计所涉及的图表的程序化设计; (2)V 带传动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编制和调试。

二.实验要求(1)完成 V 带传动计算机辅助设程序设计,输出设计结果(必作); (2)参数化绘制带轮结构图,结构任选(选作)。

三.实验已知数据带传动输入功率 P ,小带轮转速 n 1,传动比 i ,原动机种类,工作机载荷性质,中心距 a ,带传动每天工作时数。

要求确定 V 带型号,基准长度 L d 及根数 z ,确定大、小带轮基准直径 d d 2、d d 1,实际中心距 a ,安装初拉力 F 0,压轴力 Q 。

四.程序源代码Option ExplicitConst pi = 3.1415926 机械系15-7 庭川 03151073Dim afp#, p#, n1#, n2#, i#, ap#Dim pca#, v#, d2#, a0#, ld0#, a#, af1#, z#, f0#,fp#Dim dx#, ka#, d1#, ld#, kaf#, p0#, dtp0#, kl#,q#, dx1$Dim dxx#, kax#, d1x#, ldx#, kafx#, p0x#,dtp0x#, klx#, qx#Dim dxy#, kay#, d1y#, ldy#, kafy#, p0y#, dtp0y#, kly#, qy# Private Sub Form_Load() Dim xlapp As Excel.Application Dim xlbook As Excel.Workbook Dim xlsheet As Excel.WorksheetSet xlapp = CreateObject("Excel.Application") Set xlbook =xlapp.Workbooks.Open(App.Path &"\1.xls") Set xlsheet = xlbook.sheets1 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p = Text1.Text:n1 = Text2.Text:n2 = Text3.Text Set xlsheet = xlbook.sheets1 8-8kax = Combo2.ListIndex + Combo1.ListIndex * 3 + 1:kay = Combo3.ListIndex + 1 ka = xlsheet.Cells(kax, kay)pca = ka * p:i = n1 / n2 If n1 > (10 ^ 2.7228) * (pca ^ 0.9659) Then Text7.Text = "推荐选Z 带":dx = 3:End If If n1 < (10 ^ 2.7228) * (pca ^ 0.9659) And n1 > (10 ^ 2.13101) * (pca ^ 0.9659)Then Text7.Text = "推荐选A 带":dx = 5:End If If n1 <= (10 ^ 2.13101) * (pca ^ 0.9659) And n1 >= (10 ^ 1.7758) * (pca ^ 1.03366) Then Text7.Text = "推荐选B 带":dx = 7:End If If n1 < (10 ^ 1.7758) * (pca ^ 1.03366) And n1 >= (10 ^ 0.89902) * (pca ^ 1.21825) Then Text7.Text = "推荐选C 带":dx = 9:End If If n1 < (10 ^ 0.89902) * (pca ^ 1.21825) Then Text7.Text = "推荐选D 带":dx = 11:End Ifd1x = dx:d1y = 1:Set xlsheet = xlbook.sheets1 8-9:pv: d1y = d1y + 1:d1 = xlsheet.Cells(d1x,d1y):v = pi * d1 * n1 / 60000While v >= 5:GoTo pv:Wendd2 = d1 * i:a0 = 2.35 * (d1 + d2)ld0 = 2 * a0 + (d1 + d2) * pi / 2 + (d1 + d2) * (d1 + d2) / (4 * a0)Set xlsheet = xlbook.sheets1 8-2:ldx = dx:ldy = 2ld = 500 xlsheet.Cells(ldx, ldy):While ld < ld0 ldy = ldy + 1:ld = xlsheet.Cells(ldx, ldy) Wendklx = ldx + 1:kly = ldykl = xlsheet.Cells(klx, kly)a = a0 + (ld - ld0) / 2af1 = 180 - (d2 - d1) * 57.3 * aSet xlsheet = xlbook.sheets1 8-4p0x = 3While n1 > 1 xlsheet.Cells(p0x, 1)p0x = p0x + 1Wendp0y = (dx - 3) * 5 + d1x + 1If p0x = 3 Thenp0 = xlsheet.Cells(p0x, p0y)ElseIf p0x > 12 Thenp0 = xlsheet.Cells(12, p0y)Else p0 = xlsheet.Cells(p0x - 1, p0y) + (xlsheet.Cells(p0x, p0y) - xlsheet.Cells(p0x - 1, p0y)) * (n1 - xlsheet.Cells(p0x - 1, 1)) / (xlsheet.Cells(p0x, 1) - xlsheet.Cells(p0x - 1, 1))End IfSet xlsheet = xlbook.sheets1 8-5dtp0y = 11While i < xlsheet.Cells(2, dtp0y)dtp0y = dtp0y - 1If dtp0y = 2 Then:GoTo p2:End If:Wendp2: dtp0y = (dx - 3) * 5 + dtp0ydtp0x = p0x:dtp0 = xlsheet.Cells(dtp0x, dtp0y)Set xlsheet = xlbook.sheets1 8-6While af1 <xlsheet.Cells(kafx, 1)kafx = kafx + 1:Wendkaf = xlsheet.Cells(kafx - 1, 2) + (xlsheet.Cells(kafx, 2) - xlsheet.Cells(kafx - 1, 2)) * (af1 - xlsheet.Cells(kafx - 1, 1)) / (xlsheet.Cells(kafx, 1) - xlsheet.Cells(kafx - 1, 1))z = pca / ((p0 + dtp0) * kaf * kl)Set xlsheet = xlbook.sheets1 8-3:qx = dxq = xlsheet.Cells(qx, 1)f0 = 50 * (2.5 - kaf) * pca / (kaf * z * v) + q * v * vfp = 2 * z * f0 * Sin(af1 / 2)Text8.Text = " 基准长度Ld:"& ld &" 根数z:"& z &" 小带轮直径:"& d1 &" 大带轮直径:"& d2 &" 实际中心矩:"& a &" 安装初拉力F0:"& f0 &" 压轴力Q:"& q End Sub五.运行结果滚动轴承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容(1)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角接触球轴承(C 型、AC 型)、圆锥滚子轴承等五种类型轴承的结构尺寸和性能参数的数据处理;(2)滚动轴承设计所涉及的图表的程序化设计;(3)滚动轴承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编制和调试。

二.实验要求(1)完成五种类型滚动轴承计算机辅助设程序设计,输出设计结果(必作);(2)参数化绘制轴承结构图,轴承类型任选(选作)。

三.实验已知数据轴承的径向载荷R1、R2,轴向载荷A,转速n,预期寿命L h,轴颈直径d,工作情况等。

要求选择轴承型号,计算当量动载荷,当量静载荷以及实际寿命。

四.程序源代码Option ExplicetDim afp#, p#, n1#, n2#, i#Dim pac#, v#, d2#, a0#, ld0#, a#, af1#, z#, f0#, fp#Dim dx#, ka#, d1#, ld#, kaf#, p0#, dtp0#, kl#, q#Private Sub Form_Load()Dim fr1#, fr2#, fa#, n1#, d1#, d2#, lh#Dim z1$, z2#, z3#, z4#, z5#, z6$Dim z12#, z22#, z32#, z42#, z52#, z62#Dim z13#, z23#, z33#, z43$, z53#, z63#Dim z14#, z15#, z16#, z64$, z65$, z66$Dim z17#, z56#, z526#, z67$, z55#, z525# Dim x#, y#, c#, p#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fr1 = Text1.Textfa = Text2.Textfr2 = Text3.Textn1 = Text4.Textd1 = Text5.Textd2 = Text6.Textlh = Text7.TextIf fr1 > fr2 Thenz12 = fa / fr1z22 = fr1Elsez12 = fa / fr2z22 = fr2End If If z22 > 2.5 Thenz33 = 1Elsez33 = 0End IfIf n1 > 1500 Thenz13 = 0Elsez13 = 1End IfIf z12 = 0 Thenz23 = 2x = 1y = 0ElseIf z12 > 0.4 Then z23 = 0x = 0.5y = 1.5Elsez23 = 1x = 0.4y = 1.2End Ifz43 = z13 & z23 & z33 Print z43If z43 = "000" Thenz1 = 7: z6 = "AC" ElseIf z43 = "010" Then z1 = 6: z6 = ""ElseIf z43 = "011" Thenz1 = 7: z6 = "c"ElseIf z43 = "020" Thenz1 = 6: z6 = ""ElseIf z43 = "021" Thenz1 = "N": z6 = ""ElseIf z43 = "100" Thenz1 = 3: z6 = ""ElseIf z43 = "001" Thenz1 = 7: z6 = "AC"ElseIf z43 = "101" Thenz1 = 3: z6 = ""ElseIf z43 = "110" Thenz1 = 6: z6 = ""ElseIf z43 = "111" Thenz1 = 7: z6 = "c"ElseIf z43 = "120" Thenz1 = 6: z6 = ""ElseIf z43 = "121" Thenz1 = "N": z6 = ""End Ifz1 = "N": z6 = "": z14 = 3: z64 = "": z15 = 6: z65 = "": z16 = 7: z66 = "c": z17 = 7: z67 = "AC"If z22 < 2 Thenz2 = 0z3 = 0ElseIf z22 < 3 And z22 >= 2 Thenz2 = 1z3 = 1ElseIf z22 < 5 And z22 >= 3 Thenz2 = 1 z3 = 2ElseIf z22 < 7 And z22 >= 5 Then z2 = 2z3 = 2ElseIf z22 < 10 And z22 >= 7 Then z2 = 2z3 = 3ElseIf z22 < 20 And z22 >= 10 Then z2 = 3z3 = 3ElseIf z22 < 50 And z22 >= 20 Then z2 = 3z3 = 4Elsez2 = 5z3 = 5End IfIf d2 > d1 Thenx = d1: d1 = d2: d2 = xEnd IfIf d1 <= 10 Thenz4 = 0: z5 = 1ElseIf d1 <= 12 And d1 > 10 Then z4 = 0: z5 = 2ElseIf d1 <= 15 And d1 > 12 Then z4 = 0: z5 = 3ElseIf d1 <= 17 And d1 > 15 Then z4 = 0: z5 = 4ElseIf d1 <= 50 And d1 > 17 Then z4 = 0: z5 = Int((d1 + 4.99) / 5)ElseIf d1 > 50 Thenz5 = Int((d1 + 4.99) / 5)End IfIf d2 <= 10 Thenz42 = 0: z52 = 1ElseIf d2 <= 12 And d2 > 10 Thenz42 = 0: z52 = 2ElseIf d2 <= 15 And d2 > 12 Thenz42 = 0: z52 = 3:ElseIf d2 <= 17 And d2 > 15 Thenz42 = 0: z52 = 4ElseIf d2 <= 50 And d2 > 17 Thenz42 = 0: z52 = Int((d2 + 4.99) / 5)ElseIf d2 > 50 Thenz52 = Int((d2 + 4.99) / 5)End Ifz55 = z5 + 1: z525 = z52 + 1: z56 = z55: z526 = z525Text8.Text = z1 & z2 & z3 & z4 & z5 & z6 &"~"& z1 & z2 & z3 & z42 & z52 & z6 & z14 & z2 & z3 & z4 & z5 & z64 &"~"& z14 & z2 & z3 & z42 & z52 & z64 & z15 & z2 & z3 & z4 & z55 & z65 &"~"& z15 & z2 & z3 & z42 & z525 & z65 & z16 & z2 & z3 & z4 & z56 & z66 &"~"& z16 & z2 & z3 & z42 & z526 &z66 & z17 & z2 & z3 & z4 & z5 & z67 &"~"& z17 & z2 & z3 & z42 & z52 & z67End Sub Private Sub Text1_Change() fr1 = Text1.TextEnd SubPrivate Sub Text2_Change() fa = Text2.TextEnd SubPrivate Sub Text3_Change() fr2 = Text3.TextEnd SubPrivate Sub Text4_Change() n1 = Text4.TextEnd SubPrivate Sub Text5_Change() d1 = Text5.TextEnd SubPrivate Sub Text6_Change() d2 = Text6.TextEnd SubPrivate Sub Text7_Change() lh = Text7.TextEnd Sub五.运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