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预防及其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生物电阻抗法 B 使用BMI估计体脂肪 女士:脂肪公斤数=(0.713*BMI-9.74)*身高(m)2 男士:脂肪公斤数=(0.715*BMI-12.1)*身高(m)2 C MRI-脂肪测定 D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
WHO体脂百分比标准
•男性 30岁以下为14-20% 30岁以上为17-23% 超过25%即为肥胖
肥胖症的预防及其治疗
肥胖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 人口素质的重要公共安全问题
200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的超重 率为22.8%,肥胖率为7.1%,成人中大约有 2.6亿超重和肥胖者
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了我国其他慢性非 传染病的患病率和发病危险,导致这些疾 病呈上升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果不采取积极措 施,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肥胖大国
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型肥胖症)
1 起病于20-25岁,由于营养过度及遗传因素 而肥胖
2 以四肢肥胖为主,脂肪细胞单纯肥大而无 增生
3 饮食控制和运动的疗效较好 4 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
继发性肥胖
绝经期综合症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分泌雌激素和 孕激素减少,对下丘脑-垂体负反馈机制减 弱,出现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亢进,使得对饱 食中枢的刺激减少,交感神经系统不能适当 活动,最终导致代谢失常,进食过多而引起 肥胖。
脂肪细胞数量增加,或两者同时作用引起的
儿童期开始的肥胖是由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 脂肪细胞数量增加两者相互结合产生
成年期开始的肥胖是由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产 生,但是在过量体重增加的过程中,脂肪细胞的数 量也会增加
结论:人类和啮齿类动物成熟脂肪细胞数量的 增加只有当脂肪细胞体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生
3 脂肪细胞的组织结构受膳食和体重的调节
7-12个月体重(Kg) =出生体重(kg)+6*0.7(kg)+(月龄-6)*0.4(kg)
2-12岁儿童体重(kg) =年龄*2(kg)+8(kg)
正常同龄、同性别小儿的体重存在个体差异 一般不超过10%。
肥胖症的机制研究
(一) 肥胖的起因是机体能量的入超
导致能量入超的原因包括 摄入过多 消耗过少 既摄入过多而又消耗过少
按病因分类
单纯性肥胖
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 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型肥胖症)
继发性肥胖
由于某种原发疾病导致的症状性肥胖。 原发疾病包括脑垂体-肾上腺轴发生病变、内分 泌紊乱或代谢障碍及其它疾病、外伤引起的肥胖。 占肥胖病人的5%左右。
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
有肥胖家族史 自幼肥胖 呈全身分布,脂肪细胞呈增生性肥大 限制饮食及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不 敏感
(二) 脂肪蓄积机制
脂肪细胞的分类
白色脂肪细胞 棕色脂肪细胞
脂肪组织受脂肪体积和数量的影响 脂肪细胞的组织结构受膳食和体重的调节
白色脂肪细胞:血管、神经不发达
白色脂肪细胞的来源有三个: 食物中的脂肪 在肝脏由葡萄糖合成的脂肪 由脂肪细胞自身利用摄入的葡
萄糖和脂肪酸合成的脂肪
棕色脂肪细胞(功能异常)
C 内脏脂肪/皮下脂肪面积(V/S) V/S>0.4 为内脏脂肪型肥胖 V/S<0.4 为皮下脂肪型肥胖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
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 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腰臀比
小儿肥胖的判断标准
1-6个月体重(Kg) =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血液供应丰富,含有大量的细胞色素,呈棕色, 特性是可以产生大量热量,使全身体温增高
棕色脂肪分布在颈、肩、肩胛间区和腋窝等处 新生儿棕色脂肪占体重的2%—5%,出生第一年开始减 少 年老并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长期饥饿时,棕色细胞 又增多
返回来自百度文库
2 脂肪组织受脂肪体积和数量的影响
身体过多的体脂肪是由于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
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
与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失常有关。
按照部位分类
1) 中心性肥胖
脂肪主要分布在腹腔和腰部,腰围大于臀围, 又称内脏型,苹果型。
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
2) 周围型肥胖
脂肪堆积以臀部、下肢为主,又称梨型 对身体的影响相对较小
成人肥胖症的判定标准
BMI 脂肪含量 相对标准体重 脂肪分布
内容提要
➢ 概述 ➢ 肥胖症的病因及其机制研究 ➢ 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消化系统功能以
及代谢功能的改变 ➢ 肥胖症的危害 ➢ 肥胖的预防与控制 ➢ 肥胖症的药物治疗 ➢ 特殊人群的肥胖症
肥胖症
由于长期进食摄取的热量超过机体消 耗的热量,多余的热量便以脂肪的形 式贮存在体内,使体内脂肪的贮积量 超过正常标准,以致体内脂肪积聚过 多而造成的疾病,它是以体内脂肪积 聚过多为主要症状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女性 30岁以下为17-24% 30岁以上为20-27% 超过30%即为肥胖
相对标准体重
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 重
肥胖度为±10%属正常范围 >10%为超重,>20%肥胖
标准体重计算的经验公式 A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 B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适合亚洲国家采用; C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0.9
早期营养状况影响成年期脂肪细胞的数量---胎儿 期营养过剩导致儿童期和成年期肥胖;
成年期膳食控制几乎不能改变脂肪细胞的数量; 某些脂肪细胞可以完全失去脂质,并保持脂质耗 竭状态。 富含脂肪的膳食可以诱导脂肪组织的扩展和增加
描述脂肪分布的标准
A 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 男性大于或等于90cm 女性大于或等于80cm
B 腰围/臀围(waist to hip ratio, WHR) 男性WHR>0.92,女性WHR>0.81为中心性肥胖 男性WHR<0.92,女性WHR<0.81为周围型肥胖
BMI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此公式不适用于运动员与老年人 因为瘦体重差异很大
WHO对成人BMI的划分
WHO肥胖专家顾问组,在2002年提出亚 洲成年人体重指数
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标准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
中国上海市区40岁以上人群BMI分布频率
脂肪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