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9.1美苏争锋
2013人民版必修1《美苏争锋》word教案
(3)“冷战”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2、苏联的反击措施: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确立了社会主义阵营。
3、两极格局形成的简要过程:
(1)基本原因:
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加剧。
利用联合国,作为推行全球扩张的工具;经济上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危机,力图进
一步打开世界市场)
根源: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
(2)“冷战”政策的含义: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
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是美国由战前的局部扩张转变为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开始。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学案【巩固练习】部分。
教师对重难点阐释清楚后,可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提出疑问,学生讨论回答。
(2)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3)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人类陷入新的战争威胁中。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1、对德国的争夺:
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其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
重点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点
如何理解世界政治格局在向多极化曲折发展。
一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一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二战后美苏两国的总体对比和矛盾;2.理解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以及台湾、西柏林等地的争端;3.掌握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并探讨其领导地位的形成;4.探究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5.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深入思考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体系。
2. 教学重点1.美国和苏联在冷战初期的矛盾;2.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以及“超级大国”地位的形成;3.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4.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
3.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冷战初期美苏之间的矛盾;2.如何让学生系统了解美国和苏联两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3.如何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
4. 教学方法1.授课法:讲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别探讨美国和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并进行对比;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分析两种制度的优缺点。
5.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冷战初期美苏之间的基本知识,引发对主题的兴趣与探究欲。
步骤二:讲授利用PPT等教学工具,对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详细的讲解。
步骤三: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别探讨美国和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
学生应该收集到有关资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
然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与全班进行分享。
步骤四:互动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分析两种制度的优缺点。
在讨论中,教师采取引导和点拨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思考。
步骤五:总结汇总重点知识点,强调不同制度之间的差异、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估1.课前预测——学生了解与课题有关的内容并进行预测;2.课内表现——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做答情况,并对其中错误内容进行纠正;3.课后概括——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试题测试。
历史必修1人民版9.1美苏争锋教案
第一节美苏争锋【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难点: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展示一系列图片,说明由二战结束,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对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新确定进入本课。
〖讲授新课〗世界格局的含义所谓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和重新分化组合,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均势、稳定的结果。
首先,任何一种国际关系格局都是相对的,时时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也不可能长期不变;其次,在国际关系中,“极”的构成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等多方向的因素,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某一方面力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一、背景及形成(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1、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材料展示来说明)2、什么是冷战?3、阅读P138材料,理解丘吉尔演说的含义。
一 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一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的争锋及其影响;2.掌握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军备竞赛和技术竞争的主要内容;3.分析冷战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锋1.讲解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2.介绍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技术竞争;3.分析美苏之间争夺所谓“第三世界”的背景和原因;4.总结美苏争锋的影响。
2. 冷战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1.分析冷战对世界的影响;2.讲解中国在冷战中的立场和策略;3.分析中国在冷战中所受到的影响。
3. 探究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1.分析中国在冷战初期外交政策的演变;2.介绍中国参与联合国和第三世界运动的情况;3.总结中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成就和经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技术竞争;2.理解冷战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冷战对世界的影响;2.分析中国在冷战中的立场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锋和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2.讨论法:采用问答、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视听法:通过教学PPT和视频资料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细节。
五、教学评估1.组织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2.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3.开展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学PPT;2.相关视频资料;3.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七、教学扩展1.通过组织参观和访谈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在其他领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布置相关跨学科课程项目,让学生整合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历史9第1课 美苏争锋(教案2)含解析
9.1 美苏争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记住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基本过程和具体表现。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3、初步认识二战后至今世界和平的任重道远,由国家之墙的不断修筑到反思人与人之墙。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难点:对“冷战"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柏林墙的历史图片师:请同学们先看一组的历史图片,图片中是一座什么建筑?这是一堵墙,有同学知道这座墙的与众不同之处吗?一、德国——有形之墙(柏林墙)师:这是著名的柏林墙其中的一段,它活生生地将一座城市一分为二,在墙的两侧是法律制度,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相互对峙数十年,随时想吞灭对方。
..。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堵墙,是谁修了这堵墙呢?生:自由发言.(呈现学生已有的知识信息。
)师:阅相关的资料,老师发现一个与柏林墙密切相关的会议,我们一起来找找,看看有没有一些相关的线索?根据雅尔塔会议材料回答生:回答。
(考察从材料中概括和归纳能力)师:柏林墙的建立与谁有关?英法美苏,主要是美苏,可以这么说,柏林墙的建立是大国强权的产物,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在德国这座有形的柏林墙背后更是当时世界范围内的一座无形之墙--美苏冷战。
那么,什么是冷战呢?(过渡.)二、世界—-无形之墙(“冷战”)师:冷战是二战后美苏集团进行的除战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对峙和对抗。
师: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学习方法,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理解历史概念入手,理解了概念也就把握住学习的基本内容及其方向了。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概念,关键词一是“美苏”,说明主导者是美苏。
那为什么是“美苏"而不是其他国家呢?如传统的欧洲强国英国、法国等。
关键词二是“除战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对峙和对抗",说明形式是除战争外的一切形式,那为什么不发动战争呢?(老师通过对概念的逻辑推理,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探究的需求。
历史人民版必修ⅰ:9.1美苏争霸教学设计.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一课美苏争锋一、教学内容及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节指的是美苏争锋,其核心内容是两极世界的形成,理解它的关键在于掌握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对立的,由此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本课相关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内容由于与政治学科有一定的关系,在本学科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辩证的看待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1、教学目标: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雅尔塔体系、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冷战含义及表现。
掌握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目标解析: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雅尔塔体系、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冷战的含义及表现就是要记住本课的主干知识。
掌握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就是要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进行重点讲述。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基本知识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和点评。
问题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如何?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西欧衰落、美苏强大。
战后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具体表现由学生归纳)问题2:什么是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的内容有哪些?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什么?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根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的原则,处理战败国,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建立起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内容有:惩罚法西斯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东山再起;重划欧亚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实质是美苏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势力范围。
问题3:雅尔塔体制与两极格局有什么联系?雅尔塔体制为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表现形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9第1课 美苏争锋教案1 含解析 精品
9.1 美苏争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正确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材整理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形成过程(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2)表现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图解示意] 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教材整理2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特点美苏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2.表现(1)全面冷战①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②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
在美国的压力下,苏联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2)局部“热战”①朝鲜战争:1950年,美国操纵的所谓“联合国军”,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②越南战争: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这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3.影响(1)积极方面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课件(共27张PPT)
苏
军事
链接高考· 历史材料题答题方法
1、仔细阅读问题,明确问题主旨 2、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信息提取(关键词) 3、信息提取→概括、归纳→结合知识作答
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德国分裂 1949—1990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朝鲜战争 1950—1953 越南战争 1961—1973 全面 冷战
局部 热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德国分裂
方 占 法 领 区 占
区
英占区 西
美占区
分裂标志:柏林墙
2 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10月22日
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 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古巴导弹危机结局反映了什么?
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美国
苏联
2
1
【合作探究】“冷战”对世界产 生的影响?
恐怖的平衡:保证互相完全摧毁的能力
军事力量 总兵力 坦克 战略导弹 核弹头爆炸当量 军用飞机 大型军舰 美国 208万人 10000辆 1710枚 40亿吨 8500架 182艘 苏联 441万人 42000辆 2378枚 100亿吨 6100架 226艘
积极影响
政治: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借鉴学习 避免世界大战→世界和平、稳定 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发展 经济:世界经济恢复、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 思想:反战思想、和平思潮、反对霸权主义 军事、科技:国防科技、科学技术发展
【重点难点】
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 际关系中的地位
一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背景
雅尔塔体制
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 上,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VS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
赫鲁晓夫
肯尼迪
优势在哪一方? 从哪里可以看出?
图中两个人物 分别是谁?
(3)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与之抗衡 的政治军事大国。
根本原因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形成原因 2、形成过程:
标志着美苏冷 战的正式开始
①揭开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3)
美 国 推 行 “ 冷 战
②政治:杜鲁门主义
(1947.3)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苏
(1947.9)
“热战”
二、“冷战”下的国际关 (系一)总体形势
(二)具体表现
(三)“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 响1、:消极影响: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2、积极影响:
A.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并用 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结合材料回答:“合理经济的再生”指的什么?马歇尔 提出援助欧洲的目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合理经济的再生”:指资本主义经济的复兴。 目的:是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以遏制苏联。
作用:使西欧经济很快恢复,有利于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 势力,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德国的分裂:
一 九 柏 林 墙 六 一 年 修 筑 它成为德国和欧洲分裂的重要标志,东西 的
C.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 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美 苏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 争 锋
揭开冷战序幕 冷战开始标志 马歇尔计划 冷战形成标志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表现 影响
课堂检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九教学课件:9.1 美苏争锋(共21张PPT)
6.北约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 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 “北约”成为战后初期美国“遏制” 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
7.华约 为了对付美国咄咄逼人的扩张和威胁,苏联于1955
年5月与东欧7国代表在华沙缔结了《华沙条约》,
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直接 “希土危机” 原因 内容 政治、经济援助 地反共反苏 马歇尔计划 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 荡、资本主义秩序面临威胁 经济援助 主义资本
合西欧反共反苏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影响 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 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 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 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 为主的孤立主义,由 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 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 欧,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经 张,标志着“冷战” 济的增长 的全面开始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课 美苏争锋
课堂导入
美苏街面对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 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营的两极对峙。 美苏两国为什么由盟友变成了敌人?什么是“冷战”? “冷战”的表现有哪些?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对世界 造成了什么影响?
的结果,属于“冷战”影响的一部分。二者的相同之处
在于都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导致了世界的动荡不安。
2.柏林危机 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1948 年6月,美英法决定在合并后的德国西占区和柏林西占区 实行货币改革。这个行动成为引发“柏林危机”的导火 线。作为反击措施,苏联于6月24日起全面切断西方占领 区同西柏林的水陆联系。1948年的柏林危机由此产生。 这是战后东西方关系出现的第一次“冷战”高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霸教案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霸名师说课课标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为“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战后美苏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而引起一系列“交锋”,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特别要重视冷战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共有两个子目“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第一目从如何形成冷战,冷战表现方面作了具体阐述;第二目主要讲述了冷战在亚洲的表现是“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最后,教材总结分析了美苏争锋的影响。
学习中注意几个概念“冷战”、“热战”、“杜鲁门主义”、“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
学情分析世界史让学生感觉陌生,晦涩难懂,教学中注意概念教学法。
教材处理上,注意依据课标要求,围绕核心知识大胆取舍,合理整合教材资源。
再次,注意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感悟霸权主义的危害,珍惜和平与发展。
教学建议1.教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
2.学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案导学,以学定教。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雅尔塔体系、丘吉尔“铁幕”演说、冷战局面下国际关系的总体表现(冷热交织: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知道冷战的概念和美苏冷战的重要史实: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以及“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简述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3.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学生可以运用丰富的历史想像力,再现战后国际大舞台上美苏争锋两极对峙的广阔画面,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主动参与,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人民版 历史必修一 专题九第一节 美苏争锋 教案.doc
美苏争锋教案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概念:“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古巴导弹危机等。
2.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认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3.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美苏“冷战”造成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
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及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感。
5.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通过补充阅读材料和加强对课文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难点美苏争锋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由二战结束,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对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新确定进入本课。
教学:(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1)背景与条件背景:美苏两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
条件:经济、军事、科技水平等居领先位置。
目的:实现称霸全球的野心(政治上,美国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球各国,控制利用联合国,作为推行全球扩张的工具;经济上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危机,力图进一步打开世界市场)根源: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
(2)“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
“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是美国由战前的局部扩张转变为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开始。
(3)“冷战”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史料链接材料一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九一 美苏争锋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九一美苏争锋教案专题九第一节美苏争锋【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美苏两极对峙的形成过程,通过研读史料,问题探究比较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2、通过冷战的产生和过程,理解国家利益是美苏冷战形成的根源。
3、通过图表,合作探究,理解冷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图表,合作探究,理解冷战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冷战实际上是一场新的条件下的战争”,启发学生要爱护和平,珍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2、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知识检测】1、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峙,其原因有①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②美苏军事上处于均势状态③国家利益的冲突④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③④2、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
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3. 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4.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5、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A. 雅尔塔体制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6、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 第一课美苏争锋 教案
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锋教材分析本课是二战和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衔接课。
它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由战时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转向战后雅尔塔体系,实质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在两极格局发展过程中西欧、第三世界等力量的崛起,又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本课概念较多,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需重视概念的解读。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前高中的二战历史还未学习,导致知识上有断层,加之学生在选考科目未选前以学考为主,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这一块内容,所以以落实学考基础知识为主,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基础知识。
选考内容适当穿插,课外阅读内容不讲。
教学目标1.用表格梳理让学生掌握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史实。
2.运用史料理解、分析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3.运用史料解读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概念。
4.通过图片资料等展示美苏冷战下的世界,结合文字材料辩证的看待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之一,为称霸推行冷战政策是美国在世界追求和平中的战略选择,和平与发展才是世界的主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2.难点: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出示一组二战带来灾难的图片,反思二战,人们渴望和平。
实际上,一战后,和平主义盛行,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只维持了20年的短暂和平,二战冲垮了凡—华体系,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在二战后被一种新的格局取代,美国对苏共实施冷战政策,逐步形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锋局面。
讲授新课:美苏争锋活动一:美苏对峙格局形成过程简析学生阅读教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内容,完成下面表格的大事记。
引导学生从表格中找出美苏对应的举措。
美苏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对峙和对抗,我们称之为冷战。
结合P155教材知识链接,解释冷战的概念。
从大事中我们来简析美苏对峙局面(冷战)的形成过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 教案
《美苏争锋》人民版历史必修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引导学生多角度、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媒体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协作交流,主动探究,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理解美苏争锋的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进一步感悟实力决定地位;感悟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之间求同存异,深刻体会和平及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相关教学影像资料、图片,设计问题,编辑使用powerpoint 制作CAI课件;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小组,有分工地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程序】◎导入多媒体展示:二战后相关资料。
问题:以上资料获取哪些信息?(学生归纳二战带来的危害及战后各大国基本状况)由战后背景导入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
◎授课简介“格局”、“极”,并简介近代史上几次政治格局的变动,强调维也纳体系和凡—华体系以欧洲为中心,两极格局打破了这一格局。
对第九专题做一简介。
与学生共同探讨:美苏为何争锋?ppt展示问题:⑴什么是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名称是怎么来的?⑵二战后,新的国际格局为什么以美苏为主导?⑶美苏两国由二战中同盟关系到二战后转为敌对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阅读教材后,“战后美国组”、“战后苏联组”分组展示,解决问题。
一、为何争介绍战后美国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势均力敌。
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这段话强调战后世界局势。
突出: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联系中国实际可拓展)。
强调:联合的基础消失,不同的国家利益,不同的社会制度——美苏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节美苏争锋教案(精)
《美苏争锋》教案专题总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由两极走向多极化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锋”) 20世纪50年后期起:多极化趋势出现(“新兴力量崛起”)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一、美苏争锋考点考纲“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
⑵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主动参与,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其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
教学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世界政治格局在向多极化曲折发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美国国徽和俄国国徽。
同样都是鹰,不同的是美国国徽上的鹰两只爪分别拿着橄榄枝和箭,而俄国的是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国徽上的双头鹰,它的头上还有着皇冠。
鹰的身上有一种傲视万物、君临天下的王者之风。
这两只鹰在2008年的时候有过一场争斗。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对俄的政治讲话中说“美国对俄战略的目标,是联合一切负责任的国家向俄施压,进而改变俄国的行为方式。
”因此,2008年的政坛就出现了这么一个词“新冷战”。
那么“冷战”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它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乃至当今世界又有怎样的影响?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新课《美苏争锋》。
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冷战?(概念)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经济等方面的较量和对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分歧,美苏两国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相互对峙,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本课与前后内容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在世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和相关资料,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再现战后国际舞台美苏争锋,两极对峙的画面,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知道美苏冷战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培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意识;加深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外交方针上明确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依据: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的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2、难点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依据:冷战出现的背景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作用,理论性较强;冷战对世界的影响范围比较广,跨度大,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他们信息来源广泛,思想前卫活跃。
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要求和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自主讲授和感知历史,并能互相合作,交流探讨,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方法
本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问题探究法、图示法、材料例证法、谈话法、讲解法
依据:可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式问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轻松把握和理解知识脉络,通过分析、综合、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完成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2、学法:阅读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归纳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演变轨迹。
(板书)美苏争锋
二、讲授新课
(过渡)美苏争锋,重点在于“争”,争什么?怎样去争?争得什么?
(板书)原因过程影响
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学生自读1、2段,思考:是什么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是什么导致美苏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教师引导归纳。
(板书)雅尔塔会议、社会制度、国家利益
出示“美国实力”和“苏联实力”的材料。
让学生分别用课本上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含义。
(过渡)二战后美苏势均力敌,两国在推行对外政策的过程中针锋相对。
强调“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设问:“美苏怎样争锋?”
2.两极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学生自读课本,归纳两极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教师引导归纳并形成板书。
学生读“资料卡片・丘吉尔铁幕演说”思考“铁幕”的含义。
阅读分析“课本178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教师讲解“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结合板书分析苏联采取的相应对策,强调“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引导学生看176页地图。
指导识记两极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过渡)“争”的如此激烈,世界大战打起来了吗?这种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是怎样的?
3.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思考:什么是“冷战”?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总特征是什么?
自读教材。
归纳“冷战”和“热战”的表现。
引导分析177页思考题。
归纳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三、小结(根据板书进行)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美苏争锋》教学反思
关于“背景讲解”在《美苏争锋》一课中的地位几点思考
本次上课内容为《美苏争锋》,个人认为本课在专题九甚至是整本必修一中的地位都是相当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成为世界主角,两者在经济,军事,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所代表的就是世界格局的两个维度,所以了解两国的冷战使实际上就是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整体把握,将两者置于全球的角度分析,可以使得学生对于这一段历史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2)从文明史的角度看。
通过对于美苏之间争锋的具体过程的了解,以及两者之间选择以“冷战”的方式取代“热战”,可以看出人类的进步,这种进步是二战有鲜血换来的,是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在进步,但又要了解到进步的艰辛。
(3)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看。
苏联与美国之间的争锋最以苏联的解体结束。
一方面是由于苏联实力以及苏联内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美国的实力所在。
所以
在教学中,突出美苏争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以及对于世界发展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通过以上三点的可以得出,教师在上本课是应当进行准确定位。
本次上课环节中,产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关于美苏争锋的“背景”该不该详细讲解
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观点是:背景要讲,而且不应当略带的讲解。
原因有以
下几点: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高一新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一方面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对于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没有整体概念,再者对于二战的了解也是相当少的,所以对于
美苏两国之间为什么会争锋,会很片面的归咎于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别这一个原因上,
这就会产生知识偏差以及历史学习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所以在美苏两国背景分析上,
应当做详实的铺垫,以更好的是学生懂得美苏两国争锋多方面原因,以及两国选择冷
战的原因,个人认为这一环节对于学生了解美苏争锋的这段历史相当重要,史实性的
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归纳总结,史识性的知识却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以及学生积极的思考。
其次,重视“背景”也属于课标要求。
课标对于本课的知识明确指出的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都属于掌握内容。
因此可以看出“背景”在本课中的地位,实际上应当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
难点则
设置为:两极格局对世界格局所产生的影响上。
所以,对于背景的讲解不应当忽视。
如何进行恰当的背景分析呢?经过本次模拟上课,得出以下几点反思:
(1)问题设置要明确。
例子:关于资料卡片的运用上,文静设置的问题可取:从
材料中,你可以看出丘吉尔的态度是什么?明确的问题设置,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
思维,另一方方面也可是课堂针对性加强不会恍惚不定。
(2)课堂环节前后连续性加强。
例子:以故事开头却不见故事的结局。
所以在设
置教学环节的时候应当充分预设课堂反应。
另外,发现倘若故事不生动还不不要选用
故事导入为妙,因为毕竟导入在一堂课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3)板书设计需专门性的训练。
例子:本次板书一是表格使用不妥当,显得很粗糙;二是内容前后逻辑性不强。
所以在板书设计上应当体现出整洁,清晰以及有逻辑。
个人感觉这方面需要充分的加强,因为这对以后的教学以及比赛会有较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