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制度体系独具特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制度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多种多样,但最为著名的是封建君主制。
封建君主制是中国古代最长久、最为典型的政治制度,由君主、贵族和百姓构成。
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贵族享有特权,而百姓则从属于君主和贵族。
1. 朝廷制度:中国古代政权的核心机构是朝廷。
朝廷由君主领导,设立诸如丞相、大臣、御史等职位。
这些职位分工明确,负责管理国家的政务、司法和军事。
朝廷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基本框架相似。
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用于选拔官员。
科举考试分为殿试和乡试,殿试是在皇帝面前的考试,乡试则是在地方上进行的考试。
科举制度有效地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为官员选拔提供了公正的渠道。
二、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基于封建家族和等级制度,社会结构呈现出严格的等级划分和封建等级制度。
1. 家族制度:家族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家族是由同一血统的人组成的基本单位,具有强大的家族观念和约束力。
在家族制度下,血脉关系和亲属关系非常重要。
2. 等级制度: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等级制度,社会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如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
等级制度限制了不同阶层的交流和流动,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
三、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体系。
农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财富主要来源于土地和农业生产。
1. 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土地归属主要有皇权、官府、贵族和农民土地四种形式。
土地往往是由贵族和官府所有,而农民则以租佃的形式使用土地。
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民阶层的发展,并为贵族和官府垄断了大量资源。
2. 募役制度:募役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征兵制度,在国家需要时,向农民征召士兵。
这一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劳动力,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古代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古代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古代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了商朝、西周、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封建制度、统治阶级的变动、领导人物及其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就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一、商朝政治制度及其演变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政治制度主要由王制、宗法制、奴隶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制组成。
1. 王制:商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国君,他统治全国,领导各地公族。
国君的权力是绝对的,神圣不可侵犯的。
2. 宗法制:商朝政权的基础是宗法制。
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封制度、宗族血缘关系、家族宗族的重要地位以及家庭和宗族的权威等。
3. 奴隶制:在商朝,奴隶是统治阶级的私有财产,主要从战争中俘获的敌人和追随买主后代的奴隶。
4. 资产阶级民主制:商朝时期,统治阶级内部也存在一定的权力制约和分配,贵族宗族参与国政的机会也有所增加。
二、西周政治制度及其演变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禹、启、太康、周文王为代表的相关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
1. 禹:禹是夏朝时期的首任君主,他寻求人民的支持,加强国家的管理,使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取得了进步。
2. 启:启是黄帝的后代,他在继承夏朝的基础上,实施“三纲五常”的政治理念,提出“兴衰”、“不绝”和“神灭”等政治思想。
3. 周文王:周文王是西周时期的建立者,他改革了夏商时期的统治制度,实行了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统治制度。
三、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春秋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政治思想、国家制度、各地区政治组织、对外政策和国防等。
1. 政治思想:春秋时期主要有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和荀子的法家思想。
2. 国家制度:春秋时期政权主要是以分封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各诸侯国在周王的颁赐下自主独立,形成了各个封建国家。
3. 各地区政治组织:春秋时期,各地区政治组织形式有所不同,主要是大夫制和乡宇制,大夫制主要是以宗族为基础的领导制度,而乡宇制则是以地域为基础的领导制度。
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期,中华文明基本定型。
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上距今一万年左右,农耕经济取代采集渔猎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较大发展。
文化上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汉武帝时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文学艺术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点。
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初步形成。
阶段特征: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的大动荡,隋唐(581~907年)和宋元(960~1368年)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进入全面繁荣阶段,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得到全面开发。
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上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文化上思想上,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上,火药、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应用使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上,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阶段特征:明、清前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中国古代制度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制度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制度是中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制度进行归纳总结,从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1. 皇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皇权为核心,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皇帝制度建立了中国皇权专制的统治模式,统治者通过神权和家族血统来巩固其地位。
2. 封建制度:古代中国封建制度强调君主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封建王朝通过封授土地,以及设立官员系统来巩固统治。
3. 官僚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官员从县级到王朝级别,严格按照官阶和文化程度划分。
4. 考试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使人的才能决定了其地位和身份,有利于社会流动性。
5. 中央集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特点,各地政权由中央任命的官员来管理。
二、社会制度1. 家族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严格的家族制度,家族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血缘关系和家族法规定了个人的权益和义务。
2. 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以等级制度为基础,根据血缘、地位和财富等因素划分人的社会地位,分为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等级。
3. 社会法律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多种法律制度,如律令制度、官府刑罚、家族法规等,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进行管理。
三、经济制度1. 封建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统治者将土地分封给贵族和军事家族,农民依附于土地并服役。
2. 均田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中国采取了均田制度,平均分配土地给农民,增加平民的社会地位。
3. 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础,生产力低下但稳定发展。
四、文化制度1. 礼制:中国古代建立了严格的礼制,通过礼仪的约束来规范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
3. 文人墨客:中国古代文化重视文化人士,崇尚士族文化,文人墨客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学历史必备)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学历史必备)先秦时期(王制时代/青铜时代)★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商(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经济:刀耕火种,青铜器(作为权力、礼制的象征)。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出现牛耕、铁器, 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公元前594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
春秋后期:孔子仁,老子道。
封建社会(战国至1840年/铁器时代)★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政治:商鞅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经济: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秦)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垄作法。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土地私有制确立;出现土地兼并。
科技文化:百家争鸣;《诗经》楚辞《风骚》;出现火药、“司南”。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民间手工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艰难发展。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政治: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西汉时井渠法传入西域;牛耕普及全国,铁农具数量增加;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加重工商税收、抑制富商大贾。
文化:太学;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纸质地图;汉赋;秦汉绘画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典雅(类似印象画派)。
对外关系: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东汉(25年—220年)经济:出现一人一牛耕作方法;冶铁技术提高:煤为原料、水力鼓风;实行盐铁征税制,允许民间经营盐铁,笼络豪强地主;“市”有固定区域(时间、空间限制)。
文化科技: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楷书始于东汉;河南洛阳《夫妇宴饮图》充满生活气息。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一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一、生产工具的质的演变、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开始,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生产资料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一)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1、井田的由来:夏商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故称井田。
2、井田制的内容:①所有土地属于所有;②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③诸侯经济上要向国王交纳贡赋,政治上要跟随周王派兵打战;④劳动者。
3、井田的实质:是土地国有有制。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4、井田制与分封制:分封制是商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制是建立在制的基础之上的。
5、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间:时期过程: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的使用,私田被大量开垦,公田(井田)被抛荒,私田主人隐瞒土地,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②为了扩大政府收入,一些诸候国实行税制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实有数目收税,实质上承认了土地。
③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尤其是变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二)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的主体——土地私有制备注:春秋战国以来,政府手中也掌握着少部分的国有土地,但是主体。
1、两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几种形式:一是君主土地私有制,二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三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2、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兼并问题:(1)根本原因:制(2)后果:A、经济:影响国家赋税收入;B、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3)抑制土地兼并的典型措施:实行均田制①实施的朝代:北魏开始实施,隋唐沿用。
②内容:A、所有权:政府将部分国有土地按性别、年龄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B、使用权:这些土地只准使用,不准转让和买卖。
C、义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4)、作用:有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中国古代历史的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
中国古代历史的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中国古代历史是一部辉煌而复杂的篇章,其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演变和发展。
从先秦时期的封建制度到秦汉的中央集权,再到唐宋的专制帝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核心。
这一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天子封建诸侯,实行分封制度。
各个诸侯国在天子的统治下具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受到天子的控制和约束。
这种政治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君主权威和等级秩序。
孔子提出的“仁政”思想强调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以德化人。
这一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封建制度和统治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实行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统治。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君主集中了极大的权力。
同时,秦朝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家思想,以法律作为统治的工具,加强了集权统治的效果。
然而,由于这种制度对人民的压迫和统治者的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随着秦朝的灭亡,中国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期,但统治者们仍然试图寻求一种统一的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
唐朝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的一个高峰时期。
唐朝实行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但相对于秦汉时期,唐朝的制度更为宽松和开明。
唐朝的政治制度注重官员选拔,实行科举制度,使得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唐朝的统治思想则强调仁爱、德治和贤臣辅政。
唐太宗提倡的“贞观之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通过聚贤纳士,推行德政,使得唐朝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鼎盛时期。
宋朝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宋朝实行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但相对于唐朝,宋朝的政治制度更加官僚化。
宋朝的统治思想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注重礼仪和道德修养。
宋朝的统治者注重文化建设,推行文治政策,倡导文人治国。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化名流,如苏东坡、欧阳修等,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课本目录(全)
《高中历史目录》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秦汉政治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期的政治形态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和民主革命第3讲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权的斗争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伟大的抗日战争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 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 第8讲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第9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10讲 古代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古代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 第11讲 罗马人的法律罗马人的法律专题五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 与发展第12讲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完善与美国1787年宪法年宪法第13讲 民主政治的扩展民主政治的扩展专题六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14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动和俄国十月革命专题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趋势 第15讲 美苏争锋美苏争锋第16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与走向多极化新兴力量的崛起与走向多极化 必修二专题八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专题九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19讲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征服征服第20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世界“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世界 专题十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一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3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第24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25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26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7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28讲 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9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形成第30讲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专题十四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第32讲 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局面专题十五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3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第34讲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代特色专题十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5讲 “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人性的复苏第36讲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和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政治启蒙专题十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 理论成果第3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8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39讲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十八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第4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1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第4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 专题十九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43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及科技事业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 的先哲的先哲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ⅠB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选修六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和欧洲文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及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清的宫殿、皇家园林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中国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的目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含义:又叫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③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的目的、含义、内容和影响。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①核心特点: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②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结合。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内容和影响。
(1)背景: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
(2)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内容①中央官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②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③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④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4)影响①积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影响后世。
②消极:加强了对人民的压榨,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5.三公九卿制的职责分工及其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1. 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与特点(1)概述: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史前文明主要集中出现在气候适宜、农业发达的地区。
(2)特点:以部落为单位,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
2. 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果(1)古埃及文明: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2)古印度文明:哈拉帕遗址等。
(3)古代中国文明:早期农业文明等。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概述:夏商时期以部落联盟为主,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
(2)影响:为后世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2.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文化(1)秦朝统一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包括地方行政体系与法律制度等。
(2)汉代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包括郡县制、州刺史制度等。
(3)秦汉时期的文学与艺术成就,如诗经、楚辞等。
三、古代西方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1.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起与发展。
(2)罗马法系的起源与发展。
2.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1)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基督教会的影响及宗教改革运动。
(3)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兴起。
四、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1.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流(1)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意义。
(2)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商品与人员往来。
2.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1)古代文明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2)文明冲突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篇2一、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1.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端。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表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是连续的,没有明确的界限。
这一时期,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体制。
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同时,学术繁荣,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的学术流派,为后续的政治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在文化上形成了独特的汉文化。
高中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全面总结[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历史标志性事件整理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封制: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宗法制:由血缘关系的亲疏,构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在每一等级中,都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权力。
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神权与王权结合(例如大规模祭祀活动);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例如宗法等级);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例如诸侯间相互兼并,周天子权威削弱)。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①秦的统一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先后兼并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结束了数百年来的割据混战局面。
②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
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确立皇帝制度。
皇帝地位至高无上,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③秦朝的“三公”制及其职责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办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查系统。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①汉朝州刺史的设置汉武帝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元朝的行省制度元代以行中书省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全国划分为10个行中书省和2个单列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区和宣政院辖地)。
行省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
高中历史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定义和特征2. 世界三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中国3.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4.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二、中国古代历史1. 夏、商、西周、东周等朝代的兴衰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3. 秦、汉、唐、宋等朝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4. 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与现代化进程三、世界古代历史1. 古代希腊与罗马的政治、文化、思想成就2. 古代印度与波斯的政治、社会、宗教特点3. 古代中亚与蒙古的政治、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4. 古代非洲文明的兴起与衰落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1. 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2. 法家思想与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3. 佛教的传入与中土的汇聚4. 儒释道三家的相互影响与发展五、世界古代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1. 古希腊城邦与民主政治2. 罗马帝国与帝制制度3. 埃及、印度、巴比伦等古代文明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制度4. 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对欧洲影响的对比六、现代世界史1. 清末中国与近代化运动2. 二战与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3. 国际社会与全球化的发展4. 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与挑战七、历史研究方法与历史观念1. 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2. 史实与史意的关系3. 历史教育与历史认同4. 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与思考八、历史名人与事件1. 古代历史上的显赫人物与重大事件2. 近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重大事件3. 当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重大事件4. 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与变革以上是高中历史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记得多做历年高考试题进行复习与总结,加强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上册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上册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与发展- 宗法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分封制的实施与作用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的推行与意义- 皇帝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三公九卿制的构成及其职责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世族制度的兴起与影响- 均田制的实施及其作用- 多民族融合对政治的影响4. 隋唐时期的政治体制-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三省六部制的运作与特点- 节度使制度的产生及其影响5.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两宋时期的政治变革- 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 明清时期的内阁制度与皇权加强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土地制度的演变- 农业经济对社会的影响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商业的繁荣与市场体系的形成 - 商业经济对社会的作用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士农工商的四民等级- 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变化- 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4. 人口与城市的发展- 人口增长的趋势与特点-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 城市文化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三、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与儒家学说的创立- 儒家经典的编纂与传播- 儒家思想在政治与社会中的作用2. 法家、道家及其他学派- 法家思想的特点与影响- 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 墨家、名家等其他学派的贡献3. 科技与医学的进步- 古代科技发明与创新- 中医学的发展与理论体系- 天文学、数学等学科的成就4. 文学艺术的繁荣- 诗歌、散文的创作与流派- 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 戏曲、音乐等表演艺术的兴起四、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1. 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作用- 东西方文化、商品的交流- 外来宗教与文化的传入与融合2. 海上丝绸之路与对外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与贸易 - 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影响- 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交流3. 朝贡体系与国际关系- 朝贡体系的形成与运作- 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变迁五、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转折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背景与影响-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后果 -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挑战2. 洋务运动与自强的尝试-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目标- 工业、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洋务运动的局限与失败3.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传播-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意义- 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与接受- 新文化运动与文化变革4. 抗日战争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背景与过程- 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团结- 战争对国家与社会的影响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上是对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以及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转折等方面。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史要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夏商与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朝:王位世袭制2、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占卜)——最能反映商朝的社会生活3、西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目的:拱卫周王室的统治分封制: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前代帝王的后代封国:齐鲁燕卫晋宋权利:周王将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口分封给诸侯王义务:①服从周王的政令②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③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作用: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②使西周成为当时的强国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周王室通过分封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控制缺点: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容易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宗法制度: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大宗、小宗相对而言。
作用:①保障了贵族的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把国和家相结合,防止了内部的纠纷,强化了王权。
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一些诸侯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诸侯间竞争激烈,各国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改革,秦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
3、秦朝:BC221年灭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①首创皇帝制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和军事等大全总揽于手。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军务御使大夫:副丞相,掌管律令,监察百官。
③地方:采纳李斯建议,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郡县两级长官均由皇帝任命。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④制定秦律:轻罪重刑。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政治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1、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
2、君主专制脉络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
3、选官用官制度脉络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朝开始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
二、经济1、夏商西周时期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但缓慢毕竟也在发展。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比早期的遗址分布更为广泛,中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则比旧石器时代更密集,这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反映。
到了新石器时代,不仅氏族部落的定居营地已遍布整个中国大陆,在高山、草原、海岛都有发现,而且黄河流域的不少地方远古遗址的分布数量已与现代村落大致相同。
生产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十分丰富,每种工具的制作技术也不断提高。
新石器时代早期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磨光石斧、石刀、石铲,到了晚期发展成更为进步的石犁、有肩石锄、有段石锛等,工具的改进无疑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更多地得到开发,也有更多的野生动物被驯养成为家畜和家禽;矿产、森林、江河湖海成为人们索取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判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高中历史各专题综合整理
高中历史各专题综合整理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秦汉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位、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完善2、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时期选官制度标准汉朝察举制品行(孝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隋唐宋元科举制才学3、中国古代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制度宰相制内阁制相同(相似)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不同地位百官之首仅备咨询职权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不能制约4、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比较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推行时代推行与西周,春秋走向瓦解春秋战国至元建立前确立于元朝和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诸侯的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官吏都有皇帝直接任免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负责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5、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结构及工作流程1 6、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结构图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雏形雏形 建立建立 发展发展 强化强化 夏商夏商 西周西周 秦朝秦朝 中央(汉中央(汉 元)地方元)地方 明清明清 王 分封制分封制 皇帝制皇帝制 西汉中外朝制西汉中外朝制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明初废丞相明初废丞相 位 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 唐后期藩镇唐后期藩镇 世 三公九卿三公九卿 北宋二府三司制北宋二府三司制 宋地方分权制宋地方分权制 明朝内阁制明朝内阁制 袭 宗法制宗法制 元朝省院制元朝省院制 元朝行省制元朝行省制 郡县制郡县制 清朝军机处清朝军机处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土地制度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商周) 土地国有制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井田制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2、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名称相同点不同点时间目的 作用重农抑商 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穿封建社会始终封建社会始终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统治基础建统治基础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阻碍作用明代中期出抑制中外交有利于抵制外来侵略,维护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草拟草拟 审核审核 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执行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吏部吏部 户部户部 礼部礼部 兵部兵部 刑部刑部 工部工部闭关锁国步下降 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一步加强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建专制统治 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派别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代表 程颢、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主 体 哲学“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伦理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存在 “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中“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中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方法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去体会、的方法去体会、的方法去体会、贯通贯通贯通“理”“理”“理”就在心中,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理”就在心中,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地位 发展理学发展理学 集大成者集大成者 开创心学开创心学 集大成者集大成者明初取得统治地位明初取得统治地位 末取得统治地位末取得统治地位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 儒学创立和发展儒学创立和发展↓ 西汉时期西汉时期 — 董仲舒新儒学董仲舒新儒学 — 确立正统地位确立正统地位 ↓ ↓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 — 三教合一三教合一 — 进一步改造进一步改造 ↓ 两宋时期两宋时期 —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 — 转型与成熟转型与成熟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 明清之际明清之际 走向活跃走向活跃 儒家思想的活跃儒家思想的活跃专题四、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含现代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诗经》《离骚》《离骚》四大发明四大发明 文学文学 汉赋、唐诗、宋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元曲、明清小说天文历法天文历法 汉字书法汉字书法 书画书画 数学数学 中国画中国画 农学农学 元代杂剧元代杂剧 戏曲戏曲明代传奇明代传奇医学医学清代京剧清代京剧现代中国科学教育和文艺知识结构图开创基业开创基业现代中国教育现代中国教育 曲折发展曲折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现代迎接挑战迎接挑战两弹一星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载人航天现代中国科技现代中国科技 — 科技战略→科技成就科技战略→科技成就 杂交水稻杂交水稻 尖端科技尖端科技提出背景提出背景 “双百”方针“双百”方针 遭遇挫折遭遇挫折文艺春天文艺春天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三个标志性事件及基本概况改革 措施 奠基 梭伦改革(前6世纪初)世纪初) 财产等级制、财产等级制、废除债务奴隶制、废除债务奴隶制、废除债务奴隶制、恢复公民大会、恢复公民大会、恢复公民大会、设立四百人设立四百人议事会、成立陪审法庭议事会、成立陪审法庭确立 克里斯提尼改革(前6世纪末) 设立10个地域部落、轮番而治、成立十将军委员会、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实行陶片放逐法五百人议事会、实行陶片放逐法 顶峰 伯利克里改革(前5世纪)世纪) 扩大公民的参政范围、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鼓励公民参政法庭的地位、鼓励公民参政2、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与罗马国家政治发展的关系阶段 产生 发展 完备 成就 《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 万民法万民法 《民法大全》《民法大全》 背景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的扩张 积极改革内政积极改革内政3、比较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个性特征古代希腊(雅典) 古代罗马 古代中国地理环境 山多地少,濒临地中海山多地少,濒临地中海山多地少,濒临地中海山多地少,濒临地中海 大河平原,土地肥沃大河平原,土地肥沃 经济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小农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小农经济 政治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城邦制,民主改革确立直接民主政治民主改革确立直接民主政治 贵族共和制发展到帝制;建立法律体系以维护政治,影响深远律体系以维护政治,影响深远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文化思想 人文主义起源人文主义起源人文主义、专制主义人文主义、专制主义从宗法礼乐到百家争鸣再到独尊儒术从宗法礼乐到百家争鸣再到独尊儒术4、本专题知识网络古 地理环境→城邦民主—小国寡民地理环境→城邦民主—小国寡民 代 奠基奠基 → 梭伦改革梭伦改革 希 希腊民主制 确立确立 → 克里斯提尼改革 腊 雅典民主雅典民主 顶峰顶峰 → 伯利克里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罗 衰落衰落 → 被亚历山大征服被亚历山大征服 马 的 起源起源 — 习惯法习惯法 — 成文法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 政治形式形式 制 罗马制 结构结构度 发展发展 — 公民法公民法 — 万民法万民法 :《民法大全》《民法大全》第二部分 近代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1、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代表人物 作品 主要观点 备注伏尔泰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路易十四时代》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政体上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论法的精神》反对封建专制,倡导天赋人权,提倡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掌握,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君主、法院掌握,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三权分立为防止专制,确立民主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天赋人权,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他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 康德《纯粹理论性批判》判》提出人非工具观点,宣扬科学和理性,倡导人权、自由、平等自由、平等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主体地位2、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项目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相同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同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 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出了批评 形式 借助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借助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抛弃宗教外衣,利用无神论思想抛弃宗教外衣,利用无神论思想 武器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理性主义 内容 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现世的幸福高举理性的旗帜,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影响 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的宗教改革浪潮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世俗的专制主义统治,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产阶级革命的浪潮联系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3、 古希腊人文主义与中国先秦儒家思想 古希腊人文主义中国先秦儒家背景 信封多神教,相信神;奴隶制民主政治繁荣,人的地位的提高的地位的提高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变革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变革条件工商业经济发达,鲤鱼产生自由、平等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希腊的辩论则促进人对知识的崇尚和人的才智的发挥对知识的崇尚和人的才智的发挥农业经济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管理,强调统治者实施“仁政”;春秋战国的社会巨变中,春秋战国的社会巨变中,不同阶级、不同阶级、不同阶级、阶层从不同阶层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观点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观点内容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观的感受孔子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苏格拉底 重视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重视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舍生取义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舍生取义 柏拉图鄙视奴隶制;提出“理想国”鄙视奴隶制;提出“理想国”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评价 树立了人的尊严,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树立了人的尊严,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专题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新航路开辟史实时间 人物 航线 支持者1487-1488年 迪亚士迪亚士沿大西洋东岸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沿大西洋东岸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葡萄牙王室葡萄牙王室1492年哥伦布哥伦布 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 西班牙王室西班牙王室1497-1498年 达伽马达伽马沿迪亚士航线绕过好望角,越过印度洋到达印度沿迪亚士航线绕过好望角,越过印度洋到达印度 葡萄牙王室葡萄牙王室 1519-1522年 麦哲伦麦哲伦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西班牙王室西班牙王室 雏形初现—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开始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雏形初现—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开始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2、资本主义世界进一步拓展—荷、英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进一步拓展—荷、英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基本形成—工业革命→蒸汽时代→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工业革命→蒸汽时代→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3、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18世纪中期—19世纪6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条件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2、劳动力:圈地运动;3、资本条件: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4、技术条件:手工工场发展积累经验;5、市场: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需要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需要 1、政治保障: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最终确立;2、经济基础: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资本条件:长期殖民掠夺、倾销商品;4、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突破,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5、市场: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 主要成就 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纺织机械发明、动力机械革新、交通工具革命力机械革新、交通工具革命电力广泛运用、内燃机的创制、新的交通工具的研制、通讯事业发展、石化工业的建立、钢铁工业的进步通讯事业发展、石化工业的建立、钢铁工业的进步科技地位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新兴工业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电力工业、电器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电力工业、电器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经济组织 工厂制度形成工厂制度形成垄断组织形成垄断组织形成影响1、生产力: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3、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4、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全球扩张);5、社会结构:产生两大对立阶级;6、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生产力: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经济格局:欧美多个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3、经济思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4、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成熟,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5、社会结构:垄断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渐控制国家政权;6、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体系最终形成专题八、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比较四个国家的代议制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元首 元首 国王国王 总统总统 总统总统 皇帝皇帝 产生方式 世袭世袭 民选民选选举选举世袭世袭任期终身制终身制 四年一届四年一届 七年一届七年一届 终身制终身制 实权无 有 有 有 政府 首脑首相首相 总统总统 总统总统 宰相宰相 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议会产生民选民选 总统任命总统任命皇帝任命皇帝任命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与议会的关系阁协调与议会的关系 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 总统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以解散众议院责,总统可以解散众议院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国家权力 中心 议会议会 总统总统 议会议会 皇帝皇帝 行政权 首相首相总统总统 总统与内阁总统与内阁 皇帝、宰相皇帝、宰相 立法权议会议会 议会议会议会议会议会议会2、本专题知识结构体系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共和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共和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 ↑ ↑↑ 1787年宪法→美国共和政体年宪法→美国共和政体 德国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宪法专题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本专题知识网络图示理论 实践 经济前提经济前提 民族矛盾民族矛盾 阶级基础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 原因原因 阶级矛盾阶级矛盾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 政治措施政治措施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措施措施 个人条件个人条件 经济措施经济措施 暴力革命暴力革命 经验教训经验教训 革命时机革命时机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旧民主主义革命)本专题知识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专题十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之比较 类别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相同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 反侵略反封建,追求独立与民主反侵略反封建,追求独立与民主不同 革命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先进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群众基础 充分而深厚充分而深厚 缺乏缺乏革命目标 争国权、惩国贼争国权、惩国贼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意义影响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2、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历程新三民主义 ↑ 萧条萧条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国共十年对峙国共十年对峙 → 较快发展较快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 ↓ 陷入绝境陷入绝境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洋务经济的兴衰洋务经济的兴衰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 → → →官僚资本主义的兴废官僚资本主义的兴废 2、近代中国经济形态对照表 经济形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历史影响自然经济 封建土地制度;封建政治制度政治制度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建国后被消灭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建国后被消灭封建性质;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平等条约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为主要表现形式,建国后结束建国后结束 凭其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经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忧外患的局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覆灭午中日战争中覆灭 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只学技术,不变制度;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洋务运动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发展曲折,1956年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年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和动力主要力量和动力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民政府的建立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抗战期抗战期间迅速膨胀,建国后又被人民政府没收间迅速膨胀,建国后又被人民政府没收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专题十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潮背景时间阶级派别代表主张或活动 特点 结果评价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束缚19世纪四五十年代十年代 地主阶级 抵抗派林则徐、魏源魏源设驿馆、编《四洲志》;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技以制夷”学习技术层次层次 没有实践没有实践中体西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兴起洋务派兴起 19世纪60-90年代年代洋务派奕 、曾国藩国藩 、李鸿章等鸿章等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为用” 最终破产;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国近代化的开端 新思潮早期 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年代 资产阶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观应提出建立君主立宪的要求,没有实践的要求,没有实践 学习制度层次层次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基础奠定基础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兴起(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短暂春天(一战期间)较快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政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经济、思想、文化的集中反映。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包括古代王朝更替。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统一、各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
农民战争等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社会最高首领的更替制度: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1. 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某某推选首领的制度。
2. 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建立: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确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2. 发展和演变:①西汉时汉武帝在汉景帝“削藩”的基础上,又颁布“推恩令”;后来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彻底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除此之外,汉武帝宣传“大一统”思想,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并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②隋朝时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继续采用,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另外,唐朝还进一步完备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可以凭借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从而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③北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北宋时,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并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编选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北宋政府把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了中央,有力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了割据局面的出现。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复习笔记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历史数轴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考点详解考点一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一)夏朝的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
2、特点: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二)商朝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2、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控制支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1)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2)外服,方国管辖的地区3、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2)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神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含义: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4)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5)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影响: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1)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导航]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主干核心知识]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天文学:《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_ _》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东汉的张衡:地动仪、水运浑象仪。
唐代的僧一行:黄道游仪,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测定的黄赤交角值极为精确;编制的《授时历》是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2、数学:东汉时期《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3、农学:北魏贾思勰所著的《》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
明代编写的《农政全书》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医学:①《》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四诊疗法,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③华佗发明最早的麻醉药剂“”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④代表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书中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5、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造纸术: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的《》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火药: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②五代和宋朝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③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①战国时发明司南;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的起源演变
①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②演变脉络: (商代,成熟的汉字)—金文(商周)—小篆(秦朝)—隶书(汉代)—楷书
③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发展
3、中国画的发展
三、文学成就
1.《诗经》内容:汇聚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雅、颂三部分。
特点:四言体为主,重章叠句。
2.楚辞:代表作:战国时期屈原的《》,这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特点:句子参差不齐,形势自由活泼;采用楚国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3.汉赋:含义: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半诗半文)。
特点:手法夸张,辞藻华丽
4.唐诗: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忧国忧民,生活在唐由盛转衰时期。
中唐以后:白居易,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同情民间疾苦。
5.宋词:特点:长短句,句式灵活,可配乐演唱。
兴起原因: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市民队伍壮大,山河的破碎与民众的苦难。
流派:1)婉约派:柳永、李清照;2)豪放派:、辛弃疾
6、元散曲:在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形成的新诗体。
代表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小说发展脉络: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
①流行原因:a.商品经济发达,对文学的需求增多;b.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c.印刷术不断完善
②成就:明朝的“三言”、“二拍”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对象写入文学作品
揭露政治黑暗的力作有清朝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源头:傩戏
2.发展:宋代南戏。
民间创作、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3.成熟:元杂剧。
表演形式多样,故事情节完整。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大家”。
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
4.繁荣:清代京剧(京剧有“国剧”之称)
①京剧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为给乾隆帝祝寿,四大徽班进京唱戏,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徽调与汉调、昆腔、秦腔等融合兼收,形成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了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民国以来,京剧走向世界。
②京剧的特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唢呐等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均有一定的谱式;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表演有一定的程序,多以虚拟性的动作,达到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双基训练]
1.(2007广东文基历史)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2.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两宋时期并且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有①指南针的发明②子午线长度的测定③《授时历》的编定④活字印刷术的创制( )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2007广东卷单科)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4.宋代文学现象中与市民阶层文化审美要求有密切联系的有①词的广泛流行②话本的出现③散曲在北方的流行④风俗画的增多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④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首词反映出作者的创作特点是( )
A风格气象万千,语言平实而精练
B思想感情豪迈奔放,景物雄浑壮观
C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D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6.下列材料中不能直接相互印证的是()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行”与“昼观日,夜观星,晦观针”
B.天水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与《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
C.雕版印刷术与《金刚经》卷子
D.“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李杜诗篇万口传”
7.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
B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
C赋是战国后期出现的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D元朝时,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8.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成就最突出的是()
A诗歌和散文B小说和戏剧
C小说和诗歌D小说和散文
9.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历程不正确的是()A.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与后来成熟文字有渊源关系的刻画符号
B.夏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C.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出现了一字多形的混乱状况
D.秦始皇统一文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2007江苏历史)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
11.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B.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C.唐朝时期—宗教画—《送子天王图》D.北宋时期—风俗画—《洛神赋图》12.荆楚网-湖北日报2007年10月7 日报道:国庆节前夕,“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
下列作品中与该作品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 ) A.《五子夺莲》B.《送子天王图》C.《山径春行图》D.《松鹰图》
13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成熟阶段的是
A傩戏的出现B南戏的出现
C元杂剧的兴起D清代京剧的形成14.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主要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美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15.北宋时期不仅以山水花鸟画为主流的文人画繁荣,而且还出现了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残暴B.商品经济的发展C.知识分子的觉醒D.“西学东渐”的影响16.戏剧是文学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艺术领域一块魅力无限的瑰宝。
下列关于戏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元曲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并称
B.《窦娥冤》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喜剧代表作
C.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是著名的戏剧家
D.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17.下列文学形式不能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是
()A《诗经》中的“风”B汉赋
C宋代的南戏D元杂剧
18.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
C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19.要了解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最好去阅读一下哪位的诗歌()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陆游20.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A.产生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B.融合并吸收多个剧种和曲调的优点
C.广大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其他剧种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