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优秀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篇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一、夏商社会的政治制度1.基础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其死后,其子启即位。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的政治制度如何?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商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1、商王的权利是有限的;2、附属国的自主权相对大;3、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高于皇权,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巩固统治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④内容: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另一方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⑤影响:积极: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c.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d.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⑥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a.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b.表现;a.楚王问鼎;b.诸侯争霸。

2.宗法制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小儿子。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④内容: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制度;2、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⑤作用:1、宗法制度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教案(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教案(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基础知识: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②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⑵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单元序言分析: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

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

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

鳏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

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

1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导学案

1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案(教师用)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新授课)【论支持】据《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本课需要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些内容生通过初中历史的习以及影视作品已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可以依据以瑞士儿童心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习论在生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构建情景、设置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发挥生主动探究、主动构建的能力,帮助其完成对所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以此激发生的习兴趣、探究欲望。

同时还可以据布鲁姆的掌握习论(群体习并辅之以每个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和个别的矫正性帮助),在本课的教中,根据教目标组织教过程,根据教目标精心设计多层次练习,根据教目标组织习评价,及时反馈、矫正。

【教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内容及其意义;了解宗法制的内容,解其特点及深远意义;探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周武王广泛推行分封制是出于巩固统治需要,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教重难点】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课时安排】1课时【教设计】课前延伸预习思考题及答案: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制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哪个朝代,这一朝代王位是怎样进行传递的,与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有何不同?答案:夏朝;王位通过王位世袭制进行传递;“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一套怎样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制度?答案: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周王是如何进行分封的,受封者应尽哪些义务、享有哪些权利?答案: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unit1教案最终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unit1教案最终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unit1教案最终版课程介绍本节课程为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一个单元,旨在让学生们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变,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掌握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变- 人类的迁徙与生产方式的变革- 农业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文明的兴起与扩展2. 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文化交流与融合- 经济发展与贸易- 政治制度与社会秩序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

2. 授课:介绍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并重点讲解相关概念和事件。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5. 拓展:提供额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各个方面。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要求每个小组就一个特定问题进行展示和解答,评估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2. 书面作业:布置一篇关于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深度。

教学资源-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古代文明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 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额外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古代文明。

教学延伸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可以考虑以下延伸活动:- 参观博物馆或展览,亲身感受古代文明的遗存。

- 举办历史文化讲座或研讨会,邀请专家分享相关知识和观点。

- 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 相关历史学术著作和研究报告。

人教版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秦始皇》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秦始皇》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秦始皇》教学案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及其作用,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

一、秦统一六国
1、条件:
(1)客观条件: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迅速开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嬴政才略):①广泛吸引各国。

②采纳的建议,采取从弱小的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的统一方略。

2、过程:(1)对赵国采用计。

(2)对魏国引黄河水淹没魏都。

(3)对楚国请指挥全国之兵灭楚。

3、结果:灭燕灭齐,完成统一大业。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1、政治方面:
(1)创皇帝制:创立皇帝称号,自称。

(2)集权一身:加强制,设、太尉、,对负责。

(3)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立郡,郡下设县,实行制,强干弱枝防止重陷于四分五裂场面。

(4)奠定疆域:征服百越,北击,奠定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根本疆域。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以为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国内交流。

3、经济方面:
(1)统一度量衡,官府制作标准的,发放全国。

(2)统一货币。

(3)修建以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
(1)目的:对严加控制。

(2)概况
① 令,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焚毁。

②因一些儒生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结果活埋460名儒生。

2、修筑长城
(1)目的:阻止匈奴南下。

(2)概况: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西起、东至。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教课设计【篇一:高中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一教课设计】第 1 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Ⅰ。

教课目的1.识记:①夏商的王位世袭制、行政管理制度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③西周宗法制的内容2.理解:①夏代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对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直接影响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③西周宗法制的特色及其深远影响Ⅱ。

教课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色Ⅲ。

教课方法剖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研究、iv.教课过程[导入新课 ]不知大家看没看过赵本山主演的《落叶归根》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赵本山是个五十多岁的农民,他南下到深圳当民工,却因为挚友刘全有饮酒死在工地上,而他在生前恰好对刘全有承诺,就算刘全有死了,他背也要背着他回老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整个故事就是环绕赵本山千里背尸回乡,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在一路上所碰到的各种各种的人和事睁开的!从电影中能够看得出我们中国人有很深的落叶归根、认祖归宗的那种情结。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类情结?这类落叶归根、认祖归宗的情结是怎么来的?今日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迷团!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板书)第 1 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故事大家都不会陌生。

那是一个脚踏实地、一心为公的大禹。

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也正是因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经过禅让制选举为部落结盟领袖。

那么今后的大禹还会是从前的那个大禹吗?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公元前2070 年,大禹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1.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代 1 时间 2 人物3 为何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4 最后一个王(启迪)大家看一下课本上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思虑这时的夏禹有何变化?这时的大禹因为权益的强盛,已经从部落结盟领袖转变成夏国王了。

2.商代的成立 1 时间 2 人物 3 政治统治 4 最后一个王启迪3.西周的成立 1 周的兴起 2 武王伐纣 3 国都 4 国人暴乱及西周的消亡二、三代的制度1、王位世袭制确实立看了课本上的插图大家想想成为夏国王的大禹还会连续推行禅让制,选出他的继任者吗?。

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篇

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篇

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篇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1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能力目标(1)正确理解阐释历史概念,如宗法制,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特定时期的政治制度概况。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2)通过比较落实知识,如商代的方国与西周的封国的区别。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3)通过认识宗法制是为了巩固分封制而实行的一种措施。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并锻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对夏、商、周三代各个部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社会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

二、三点剖析重点:商代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分封制何以难主要因为它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变革而选定的,这个社会变革就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

这个转变是使中国社会从早期古代向古代转变的关键,过去把这个转变说成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也是有道理的。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同一的,互相表里,讲分封制就一定要讲宗法制。

关系在下面具体还要讲。

三、教学方法初步尝试采用构建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协作会话,调动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大要素,力争使学生能主动完成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四、课标体现1.构建主义教学思想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靠主动地探求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

基于以上认识,本教案试图通过向学生提供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概念框架(脚手架),把复杂的重复性的事物分解、抽象出共性的东西,以便于学习者去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

2.为适应研究性学习和3+_考试的需要,本节课的讲述试图通过政治、历史、地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并适当介绍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简单的科研方法,使学生能把微观知识与宏观知识结合起来,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学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班级:姓名:【学习目的】知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目的、内容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难点】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梳理】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公元前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死后政治权利由变成,“”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的被所取代。

2、思考:洪水滔天。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从中可以提取什么历史信息?3、夏商统治者是如何巩固统治的?4、教材第5页学思之窗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武王伐纣,建立,为了,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武王把和分别授予、和,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对进行再分封;之后又将土地和人民赐给,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森严的登记制度“”。

思考:3、作用:思考:《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是说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请你议一议: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能够保证周王对广大疆域的统治永远牢固吗?为什么?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是用的亲疏来维系、巩固的制度,他的最大特点是。

2、内容:周王称,王位由继承,为,其他儿子封为。

诸侯的爵位由继承,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其他儿子分封为。

卿大夫的爵位也由继承,其他儿子分封为,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在自己的领地内是。

3、与分封制的关系是。

4、作用:思考:宗法制对我国有什么影响?【重难点突破】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何特点?【知识运用/课堂训练】1、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2、周初实行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A排除异性贵族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巩固统治 D掠夺地方百姓3、《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新课程标准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时空坐标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活的状况:(1)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

(2)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

2.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生活的变化:(1)表现。

①农作物培育:(请正确连线)②家畜驯养:羊、猪和牛等动物。

(2)影响。

①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②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④农耕生产需要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3.阶级的产生:根据课本知识,按一定逻辑关系填写下列图示:4.国家的形成:(1)背景。

①部落战争:为争夺土地和资源,部落之间爆发战争。

②阶级矛盾: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

(2)形成。

①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②部落首领演变为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

5.文字的出现: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古代文明多元特点的主要表现: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古巴比伦文明:(1)地理环境: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发展历程。

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②约公元前2900 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③约公元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3)文明成果。

政治制度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②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3.古埃及文明:(1)地理环境。

历史第一课—高中历史导言 教案-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历史第一课—高中历史导言 教案-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我的第一节历史课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历史,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和怎样学习高中历史。

导入语:同学们好,欢迎大家,特别是来到我的历史课堂。

历史的第一节课,按照惯例不上新课,首先做个自我介绍。

鄙人硕士毕业,绝对货真价实,遥想当年本可以读博士,大概是由于下凡投胎时错过了良辰吉时吧,没有成为富二代,更没有成为官二代,所以只好早早结业,自谋生计。

吹牛皮的话暂且不说了,我们先来聊聊正题。

我们的今天的话题是围绕历史这门学科的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和怎样学习高中历史。

一、什么是“历史”?(板书)活动设计1: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认为历史是什么。

三四位学生边回答,老师边进行点拨、概括。

材料1:历史的“史”,是一个象形文字,一个人站着,手里拿一块板,这就是记录,这就是“史”。

材料2:李世民: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列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材料3:培根:“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讲述: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根据大家的发言,我们可以将“历史”的概念归纳为两点:1、过去发生的事→客观性如我们常说的“以史为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等等,这里的历史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

同学们要记住的是,历史作为过去发生的事是客观的,是不能再改变了的。

所以,著名学者王学典称之为“实在的历史”。

2、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即历史著述。

→主观性比如培根的名言,“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这里的“史”就是历史著述的意思。

著名学者王学典称之为“描述的历史”,“描述的历史”体现了历史的主观性。

怎么体现的呢?其一,人们对历史的记载具有选择性和主观性。

人们虽然希望能够完全客观准确地记录历史,但是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你一天24小时,每一秒每一分钟都要么在做一些事情,要么是在想一些事情。

从古至今,人类总数大概800亿人。

1然而历史记录了几个人每时每刻的所做所想了呢?即使是那些留下了很多历史记载的大人物,他在哪一天哪一刻做了什么梦,吃了什么饭,想了什么事,又记载了多少呢?所以,历史记录都是有选择的,往往只有那些被人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才会被记录下来,在不经意间,历史记录就掺入了记录者自己的看法。

新版(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

新版(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1----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2----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4----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会史料解读,问题探究,多角度认识历史问题法制教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继承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学情分析学生基础差,对古代知识不熟悉。

3重点难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联系生活习俗,导入新课:【3分钟】老师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你的姓是怎样起源的?幻灯展示:祠堂,族谱视屏播放:皇陵祭祖片断老师:同学们,无数姓氏构成了无数宗族,但我们都是华夏儿女,一脉相承,血浓于水。

也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带着这一问题来学习幻灯展示课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活动2【导入】二、自主探究,交流展示:【10分钟】幻灯展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精读教材,并由各学习小组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问题一:夏商主要的政治形式是什么?有何特点?问题二:西周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是谁?其理由呢?有何影响?是否有隐患?问题三:西周宗法制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影响.试举一个与宗法制相关的生活现象。

活动3【导入】三、合作探究,突破重点【13分钟】重点突破一:分封制幻灯展示:西周分封形势图师: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新研究,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在今天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相传建都在河南登封;商朝则是世界上的大国,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到了西周更是地域空前广袤,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怎么来巩固广阔的疆域呢?师:(①概念)周朝实行分封制。

那么,何谓“分封制”呢?简单来讲就是“封邦建国”,古书称:封建。

它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把一定的(王畿之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臣属,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师:(②目的)为什么分封?通过刚才的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分封制实际上是奴隶制国家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和巩固统治,在西周广阔的疆域内实行有效统治就是目的。

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高中精选

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高中精选

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高中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周的更迭》,内容包括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更迭过程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掌握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历史规律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

重点:夏商周的更迭过程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更迭过程及其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夏商周更迭的原因及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夏商周更迭的高考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关于夏商周历史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夏商周的更迭2. 内容:夏商周历史背景夏商周政治制度夏商周更迭过程夏商周更迭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夏商周的历史背景。

(2)分析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及演变。

(3)论述夏商周更迭的原因及影响。

2. 答案:(1)夏商周历史背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国家。

(2)夏商周政治制度特点: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3)夏商周更迭原因:统治者的暴政、社会矛盾的激化、周边部族的侵扰。

夏商周更迭影响:推动历史发展,促进民族融合,为国家制度演变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深入了解夏商周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部分;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及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人教版高一上历史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高一上历史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高一上历史教案设计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历史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高一上历史教案设计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高一上历史教案设计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历史必修1的第2课。

秦朝开创的君主-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形成的,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本课的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三、说学情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四、说教学方法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来设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性思考。

评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教案教案可以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教案1《艰巨经营的民间手工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成绩;了解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进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浏览教材自行归纳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概况,提高历史信息提取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高历史问题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民间手工业发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民间手工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成绩。

难点: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进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素纱直裾单衣”,并向同学们介绍其内涵的精深纺织技术:素纱单衣衣长160厘米,袖通常195里面,重仅48克。

经测算原料的纤度为10.2旦尼尔,即900米的纤维重1克,这种精深的缫丝技术让人赞美不已,目前现有的复制技术还打不到它的重量。

教师导入:如此精深的手工缫丝、纺织技术真的是让我们感遭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纺织技术是民间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就让老师来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古代民间手工业的光辉与叹息。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发展概况1.教师指导学生浏览教材,并摸索以下两个问题:(1)民间手工业分为几种?(2)其发展经历了怎样曲折的进程?2.学生浏览教材自行归纳,分享答案,师生共同总结。

(1)民间手工业分为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两种。

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是农户的副业;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进程(ppt展现)发展:年龄战国时期和秦汉→遭受摧残:魏晋南北朝时期→复原:唐朝→产量增多:元朝→显现雇佣关系:明朝中后期【设计意图】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出,能够锤炼归纳总结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课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课学案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按照知识结构及重难点复习教材)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二、西周的分封制: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2.作用及发展演变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目的 2. 特点及基本原则 3.实质及作用重点: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核心突破】1.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影响:2.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影响:3.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实战练兵】1.右图是《带冠冕的禹》。

关于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B.禹创立了王位世袭制度C.禹创立了宗法制度D.禹创立了分封制度2.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文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3.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A夏朝 B.商朝 C.西周D.春秋战国4.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A.宗法制度 B.古代地名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5.《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A.等级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7.《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A.财产 B.地域 C.信仰D.血缘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9.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民主推选 B.兄终弟及C.嫡长子继承 D.父死子继10.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因素是()A.家天下局面的出现B.国家机器的完善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历史人物的决策1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导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导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我们教材就是从夏商周讲起的。

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情景再现】:漫画中跪着接受象征权力的“帽子”的人,一看就没有手拿象征知识的“书卷”的站立者有出息,但没有办法,正如图中的长者所说“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

这就是对我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真实写照: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

纵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可奈何。

【思考探究】: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早期国家的诞生思考:中国早期国家大致在什么时间形成?在什么地域出现??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2.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2)制度:始创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3.商朝拓展阅读(商代)比起夏代的人来,更多的是原始部族的作风。

王权虽只能在子姓的家族内传承,但并未形成严格的礼仪规范确保嫡长子制的贯彻落实。

名义上王位的继承为父死子继,但王权的纷争又难免不在兄弟之间进行,从而使王权长期处在不稳定的状态。

——启良《中国文明史》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

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2)制度: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

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商王控制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

(3)特点:商朝是个弥漫着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

2.对象:、和功臣。

3.内容:(1)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

(封面)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课题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
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使学生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重点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

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修改意见
回顾上一课时内容
导入新课:以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共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学案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重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预习学案【知识梳理】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㈠夏朝:⒈时间:⒉制度:已出现了,开始出现了㈡商朝:⒈时间:人物:⒉制度: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建立:时间:人物(二)分封制:人物1.含义:是在的条件下,将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2.内容:(1)周王分封:A受封者:主体其他,B受封物品:C 受封者的义务:政治经济军事D 封国与王室的关系:(2)诸侯对下属进行分封:3.作用:(1)(2)(3)(三)宗法制:⒈核心:⒉目的:⒊实质:是周人把⒋内容:确立了严格的宗法体系:(1)大宗:小宗:(2)大小宗的关系:(如何理解?)⒌作用:(1)保障(2)有利于强化了(三)礼乐制度:﹝周礼﹞周礼的实质:【知识拓展】一.概括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分析其实质、以及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西周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用来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制度。

(2)在宗法制度下,通过大宗对小宗的层层分封,形成庞大的宗族网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

(3)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

(祭祀、占卜)(2)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

(宗法制)(3)最高统治集团尚末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诸侯国有一定的统治权)【体系构建】。

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教学设计1

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教学设计1

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1)广州市第一中学聂兰敏【学情分析】:由于刚接触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尚存在欠缺。

而这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

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料如小字注释.人物图像.实物图像.示意图等,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

【设计理念】:在本课的教学思路中,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实践体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在此过程中,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巧妙地将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课时计划】:一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分封制的内容及示意表;②西周实行宗法制的内容。

(2)理解①夏商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如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夏商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②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性质与作用。

(3)综合应用与拓展①通过分析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②通过探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从而研究这些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③通过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性质与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两面性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的方法.历史插图学习法.课文引用的文献资料的分析法.学生联想记忆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体现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政治制度的形成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所服务;②宗法制和分封制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教学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用具:地图册.课件.多媒体.历史文物遗物图片等搜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与拜祭祖先有关的图片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过年的时候有没有拜过祖先?有没有见过家谱?清明节有没有在祠堂参加过祭祖活动?那么你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开始有这样的活动吗?学生回答:略教师: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A)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 .①③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可知,材料反映
的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再根据“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的现象可知,公有制逐渐被私有制取代。

因此,“大道”是指禅让制和公有制,故选 A 项。

2.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C)
A .商夏周
B .商周夏
C .夏商周
D .夏周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 年,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 年,周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 年。

3.)商代时,神的权威性很高,凡事都要占卜;西周认为周王权力的确立
是“受命于天”,国王自称“天子”。

这说明中国古代早期
(C)
A .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B .政治统治借助社会人伦
C.王权神权紧密结合
D.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
[解析]封建迷信思想是指盛行于封建社会,人们相信星相、占卜、风水、鬼神等的思想和行为,材料仅提及统治者与神的关系,与封建迷信思想不符,故 A 项错误;社会人伦是封建社会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商周时期统治者借助神的力量维护自身权威,故 C 项正确;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是宗法制的内容,材料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

4.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

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B )
A .王位世袭
B .诸侯分封
C.宗法瓦解
D.中央集权
[解析]根据“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可知,晋、齐的姓氏源自诸侯国晋、齐,故 B 项正确;材料现象与王位世袭、宗法瓦解、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C、D 三项。

5.“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
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B)
A .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 .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
[解析]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6.《中国通史》中载: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诸侯不贡天子,庶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

其根本目的在于(A)
A .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
B .重视诸侯的态度
C.要求诸侯定期朝觐述职 D .加强对诸侯的礼仪教化
[解析]依据“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政治就乱了”分析可知,其目的是维护周天子的政治地位,B项为表面现象,
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 项为直接目的。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 项。

7.《孝经》记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忠孝观念在中国古代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的道德本位。

这一观念源自于(C )
A .王位世袭制
B .三公九卿制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解析]依据材料中“忠孝观念在中国古代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的道德本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C 项正确;王位世袭制是指按血缘关系传承王位,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8.“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A)
A .嫡长子继承制
B .神权色彩浓厚
C.政治等级森严D .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
[解析]“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说明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并成为同姓中的大宗,故 A 项与题意相符。

9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B)
A .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 .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 .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制。

宗法制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故选 B 项。

10.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B)
A .财产继承的原则
B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解析]“庶出,不得立”“虽幼,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位间的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11.吕思勉的《中国制度氏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

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

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

”材料反映的制度(A )
A .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
C.表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成熟
D .标志“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解析]从材料中“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可以看出,用血缘的亲疏来区分正、庶,维系大宗、小宗的政治等级,故 A 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无关,故 B 项错误;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是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行政管理制度还不够成熟,故C项错误;禹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是“家天下” 局面开始的标志,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

12.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B)
A .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 .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最突出的相同点”,分封制是将王国的土地分给宗室臣属以巩固统治的制度,而宗法制则是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族权和政权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因此最突出的相同点是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 B 项正确; C 项从属于 B 项,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分封制在西周后期削弱了天子的权威,故A、C、D 三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 分) 13.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
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南宋]郑樵《通志》材料二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

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

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

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解析]本问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
息,并将其与所学知识结合。

从材料内容可直接得出是分封制
[答案]分封制。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概括材料二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说明其特点和等级关系。

[答案]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

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制度基础:分封制、宗法制。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
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被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分析,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解析]根据材料“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

“核心内容”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2)材料二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解析]根据材料“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可知“封建”是指周朝分封制,即封邦建国的意思。

分封制下地方有较大的独立性,造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周王室
日益衰亡。

[答案]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

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