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确定方法研究
低渗透油藏边界层厚度测定新方法
![低渗透油藏边界层厚度测定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811cf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b.png)
低渗透油藏边界层厚度测定新方法张磊;陈丽云;李振东;徐显谋;梁伟【摘要】鉴于毛细管法测定油藏边界层厚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建立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毛管半径的岩心在不同驱替压力梯度下的边界层厚度,并绘制了边界层厚度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压力梯度下,随着毛管半径的增加,边界层厚度不断减小;对于相同毛管半径的岩心,压力梯度低于0.2 MPa/cm时,边界层厚度随着压力梯度的减小而增加迅速;但是,当压力梯度高于0.2 MPa/cm时,边界层厚度随着压力梯度的增加而减小甚微.【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2(026)003【总页数】3页(P99-101)【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毛细管法;压力梯度;毛管半径;边界层厚度【作者】张磊;陈丽云;李振东;徐显谋;梁伟【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1由于固体与液体的界面作用以及界面层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油层岩石孔隙的内表面存在一个原油的不动层,称之为边界层,边界层厚度越大,对流体的流动越不利,采收率越低。
对于高渗透油藏来说,边界层的厚度与孔喉半径相比较小,对渗流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来说,边界层厚度不可忽略[1-3]。
边界层流体具有一定厚度[4-5],这也为众多实验所证实,Dwyer-Joycea[6]利用超声波反射方法研究油膜厚度,发现稳定状态下油膜厚度达到1.0μm。
如何定量研究不同因素对边界层厚度的影响成为提高低渗油藏原油采收率的关键。
为了定量描述边界层厚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将建立一种新的实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岩心驱替实验来测定在不同的影响因素条件下的边界层厚度,对深入理解边界层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油藏开发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91d626dd36a32d73758130.png)
某井特低渗透长3夹层典型测井曲线组合特征图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3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
在该区特低渗透储层钻井过程中,泥浆柱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 其压力差驱使泥浆滤液向渗透性较好砂岩处渗透,它在井壁附近形 成泥饼和冲洗带,其泥饼厚度一般3~30mm,电阻率约为泥浆电阻 率1~3倍;泥浆冲洗带厚度100~150mm,电阻率约为泥饼电阻率5 倍以上。因此,在砂层渗透性相对较好并形成泥饼时,主要反映冲 洗带电阻率Rxo 的微电位Rmn 读数大于主要反映泥饼电阻率Rmc 的微梯 度Rml读数,微电极曲线呈现Rmn>Rml正差异,读数较低;而当砂层渗 透性差且泥浆侵入不足以形成泥饼(侵入量太小),极板直接贴在 井壁上,由于泥浆增阻侵或无侵,造成微梯度Rml读数大于或等于探 测较深的微电位Rmn读数,微电极曲线呈现Rml>Rmn的负差异或重合,
特低渗储层测井地质解释 系列报告之一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宋子齐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 710065)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BB油田长3、长4+5特低渗透储层测井中泥浆滤 液对地层侵入作用弱,直观指示油气层和水层的微电极及深、中、浅电 阻率的有序排列基本消失,储层中发育的微裂缝还造成井眼的不规则扩 径等,导致测井响应中来自油气的成分少,有生产能力的低孔隙度储层 与无效层段之间差异很小。通过确定特低渗透储层有效厚度下限,将地 层电阻率作为地质背景条件,分析岩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应的统计标准, 充分利用了测井资料分析、识别影响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变化特征及有效 油气成分。并采用测井与地质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对比研究,分析储层中 不同岩性的钙质、泥质夹层的定量统计、扣除方法及其对测井曲线造成 的背景值影响,特别是利用微电极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幅度、差异及其性 质,精细地评价和划分了特低渗透储层,有效地提高了该区目的层段特 低渗透储层测井解释和有利区预测精度,为该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 提供了可靠依据。
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有效厚度的确定_张庆国
![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有效厚度的确定_张庆国](https://img.taocdn.com/s3/m/97a67e72f5335a8102d22098.png)
刚性颗粒发生破裂。
1.3.2 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
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根据薄片鉴定结果统
计,姚一段葡萄花油层的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矿物、
自生粘土矿物及少量的硅质胶结等。碳酸盐胶结在研
究区比较发育,主要为嵌晶状方解石、微晶状方解石
泥、铁方解石及少量白云石。方解石的胶结一般呈连
Abstract: By the theory of reservoir geology, core analysis, well logging, mud logging, thin se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X diffrac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database of the first member of Yaojia formation. Then the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diagenesis, pore structure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 member of Yaojia formation is mainly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of delta front facies;the rock types are mainly lithic feldspar sandstone and feldspathic lithic sandstone, rock grain size are relatively coarse, mainly composed of silt and fine sand; reservoir porosity is mainly primary pores and secondary dissolution extension; reservoir porosity is mainly distributed between 10% and 20%, permeability is mainly distributed between 0.01×10-3 and 20×10-3 μm2. The limit of the lithology, physical property, oiliness, and electrical standards were determined by logging and geological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study and test data. Interpretation coincidence rate was increased by 10% by 442 layer test validation of 68 Wells in the regional reservoir. Key words: Changling depression; Putaohua reservoir;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Effective thickness
储层有效厚度物性标准确定方法分析
![储层有效厚度物性标准确定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37d417ee06eff9aff80714.png)
储层有效厚度物性标准确定方法分析作者:闫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3期摘要:有效厚度物性标准是储层评价和储量计算的基础。
本文系统阐述了目前确定有效厚度物性标准的常用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各方法的适用条件,为合理制定有效厚度物性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影响因素确定方法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是反映油层储油能力和产油能力的重要参数。
油层有效厚度物性标准是指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的下限截止值,其中,含油饱和度是基础。
然而,含油饱和度确实最难与石油产量建立量化统计相关关系的参数,这一方面是由于一般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难以求准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另一方面,试油作业不可能只以含油饱和度为准确量化的依据来选择试油层,同时,油气层试油产能的高低并不唯一或主要取决于含油饱和度,鉴于此,通常用孔隙度和渗透率来反映物性下限。
有效厚度物性标准是指储集层能够成为有效储层应具有的下限截止值,通常用孔隙度、渗透率的某个确定值来表征[1,2]。
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繁多,各有利弊,适用范围也各有差异,必须优选适用的方法。
对物性标准研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1,2]:测试法、统计学方法以及借助分析化验资料分析方法。
1 物性标准确定方法1.1 测试法测试资料是确定物性下限的最直接和最可靠的资料。
常用的方法包括:比采油指数与物性关系法和试油法。
(1)比采油指数与物性关系法若原油性质变化不大,建立每米采油指数与空气渗透率的统计关系,平均关系曲线与渗透率坐标轴的交点值为渗透率下限;若原油性质变化较大,可建立每米采油指数与流度的统计关系,平均关系曲线与流度坐标轴的交点值为原油流动与不流动的界限,该交点值乘以原油地下粘度为渗透率下限。
(2)试油法将试油结果中的非有效储储层(干层)和有效储层(油层、低产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等)对应的孔隙度、渗透率绘制在同一坐标系内,二者的分界处对应孔隙度、渗透率值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
一种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标准研究
![一种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标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0bf2245fe4733687e21aaae.png)
浅电阻率的有序排列基本消失。在储层 中普遍发育的
微 裂缝 可使钻 井 井 眼 呈 不 规 则 扩 径 ,导 致 密度 ( 减
利用该区长 3 、长 4+5储 层岩 心分析孔 隙度 、
渗透 率 ,结合试 油 产能分 析 ,分 别制作 孔 隙度 、渗透 率频 率分 布 图 。图 1 、图 2分 别是 该 区长 3储 层 渗透
论 J 。为此 ,通过测井与地质及试 油等资料综合对
比研 究 ,并充 分考 虑储层 中不 同岩性 夹层 的扣 除标 准
及其对测井曲线造成的背景值影响,按不同低渗透储
层 的 长 3、长 4+ 5岩性 分 别 建 立 了物 性 和 电性 下 限 标准 。 2 1 低渗 透储 层有 效厚 度 的物性 下 限标 准 .
道叠置型河口坝微相 ,储层受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 构造等 因素影 响,具有低孔 隙度 、低渗透率 、油层 薄 、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属典型的特低渗透非均质岩
性油 藏 。区 内储层 微 观孔 隙类 型多样 ,结 构复杂 ,残
2 低渗透油层 有效厚度下 限标准研究
该 区油层 有 效厚度 的下 限值 主要 包括物 性下 限和
宋子 齐 ,程 国建 ,王 静 ,路 向伟 ,潘
(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 06 ) 105
艇
摘要: 低渗透储层有着不同于常规储层的测井响应 低 孔 隙度 储层 与 无效层段 之 间 的差 异很 少 ,测 井解释 的 难度很 大 。针 对 白豹 油 田 长 3 、长 4+ 5低 渗
小) 、中子 ( 增大 )测井失真。因此 , 区低渗透储 该 层测井解释的难度很大。一是测井信噪比低 ,它是由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0 7 0 2 4528 )
低_特低_渗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确定的新方法探索
![低_特低_渗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确定的新方法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577852c79ec3d5bbfd0a747a.png)
·48·
钻 采 工 艺
DR ILL 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08年 9月
Sep. 2008
当 qA = qB = q时 ,式 ( 6)可简化为
v
=
2aq 2πr1 r2
=πar1qr2
(7)
式 (7)与一般的油气藏渗流力学文献上的等注
入量一源一汇表达式是相同的 。这说明推导的不等
(2)
而 co s∠AMB = cos∠CDM
(3)
由渗流速度与流量的关系可以得到
v1
=
qA
2πr1
(4)
v2
=
qB
2πr2
(5)
由式 ( 1) ~式 ( 5)可以得到渗流速度方程
v=
qA2 r22 + qB2 r21 - qA qB ( r21 + r22 - 4a2 ) 2πr1 r2
(6)
式 (6)就是无穷大地层中一源一汇同时工作
第
31卷
Vol. 31
第 5期 No. 5
DR
钻
ILL
采 工
ING & PRODUCTION
艺
TECHNOLO
GY
开采工艺
·47·
低 (特低 )渗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确定的新方法探索
陈家晓 1 , 黄全华 2
(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采气工艺研究院 2 西南石油大学 )
一 、一源一汇注采系统 稳定渗流速度的推导
假设在无穷大地层中 ,存在着一口生产井 A 和
一口注水井 B (实际上只要离边界相当远即可 ) , 相
距为 2a, M 为地层中任一点 , 如图 1 所示 。注水井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b2e11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d.png)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低渗透油藏是油气勘探生产中的重要类型,指的是渗透率较低、采收率较难、开发难度大的油气储层。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油田勘探区域逐渐向低渗透油藏转移,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研究备受重视。
本文将从低渗透油藏的特征、开发难点及现有技术等方面着手,探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研究。
第二章:低渗透油藏的特征低渗透油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渗透率低:一般指渗透率小于0.1mD,且更多的低渗透油藏渗透率甚至只有0.01mD以下;2.孔隙度低:低渗透油藏孔隙度一般在5%以下,甚至更低;3.孔径小:低渗透油藏孔隙中的孔径小且不规则,纵向和横向渗透性差异大;4.非均质性强:低渗透油藏地质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给开发带来了较大难度。
第三章: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等特征,给开发带来了一系列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低采收率:低渗透油藏常由于油气渗流受阻而出现采收率低的问题,由于渗透率低、孔隙度低的限制,开采困难度大;2.产量下降快:低渗透油藏产量下降快,油层压力下降后油井的产油量迅速减少,且经常面临产量不足的问题;3.经济可行性难以保证:低渗透油藏由于开发较为困难,可以提高采油索价,但是开发成本较大,难以保证经济可行性;第四章: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现状目前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产技术:采用注水、水驱、气驱等增产技术,通过提高油藏压力、增大有效渗透率,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2.多孔相储层注聚技术:通过油田天然水等途径,在多孔相储层形成胶体颗粒的定向注入,增加油水接触面,同时通过伸展和联通,形成高油饱和度的微小连通通道;3.压裂技术:通过在油井中压入高压水力压裂液,使压裂液进入储层中破裂部位,破坏岩石结构,从而增加油气渗流通道;4.水平井技术:通过在低渗透油藏垂直方向上打磨弯曲的井筒,实现在储层单位面积内切割出更多的井段,增加井筒周长,提高有效蓄能、生产能力,达到增产目的。
特低渗透储层可动原油饱和度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特低渗透储层可动原油饱和度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a8c45b0242a8956aece42d.png)
2019年第6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18-10-18作者简介:武晓鹏(1986-),男(汉族),河北邢台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岩石流体饱和度分析工作。
特低渗透储层可动原油饱和度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武晓鹏*(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心化验室,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近年来,大庆油田新增油气储量中特低渗透储量不断上升,如何高效动用这部分特低渗透储量对油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研究表明,特低渗透油藏具有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孔喉细小、粘土矿物含量高、构造裂缝发育等特征,有效动用难度大。
可动油饱和度是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重要参数,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求取可动油饱和度,结合宏观上和微观上对可动油分布特征研究,可以为特低渗透储量有效动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特低渗透储层;特征;可动油饱和度;求取方法中图分类号:TE3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6-0062-03我国特低渗透油藏油气资源丰富,随着持续的勘探,特低渗透储量在石油储量中占比不断上升[1]。
大庆油田东部扶余油层石油地质储量丰富,属于特低渗透储层,地层有效孔隙度在12%左右,渗透率在1.5×10-3μm 2左右,且裂缝较发育。
在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开发过程中,存在储层动用程度低、注水开发效率低、产量递减快等问题,制约了扶余油层勘探开发进程[2-3]。
为此,深入研究特低渗透储层特征,准确求取可动油饱和度,提高特低渗透储层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我国每年新增油气储量中,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储量不断上升。
特低渗透油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区别于常规的储层,具有以下特征:(1)特低渗透油藏孔隙度、渗透率低。
特低渗透储层最显著的特征是低孔、低渗。
特低渗透油藏中组成岩石的颗粒分选差,粒径分布范围广,且粘土矿物、碳酸盐岩胶结物多,导致储层中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4]。
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孔隙度多分布在1.2%~30.2%之间,平均孔隙度为18.6%,渗透率在(10~1)×10-3μm 2,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27cf85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a.png)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1.引言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0毫达西(md)的油田,其压裂和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相对困难。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研究是提高油气产量、减少资源浪费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重点探讨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2.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岩性、渗透率、孔隙度和裂缝发育等。
低渗透油藏常见的储层岩性有砂岩、白云石和页岩等,渗透率通常在1-10 md之间,孔隙度往往较低,大多数低渗透油藏的孔隙度在5%以下。
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发育情况复杂,对油田的开发提出了挑战。
3.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1)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施工注入液压力将岩石破碎裂开,增加储层连通性,提高孔隙中的油气流动性。
常用的压裂技术有液体压裂、气体压裂和酸压裂等。
(2)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通过钻探一条倾斜井眼并延伸至储层中心,增大油水接触面积,提高井眼周围储层的采收率。
水平井技术能有效改善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果,提高生产速度和生产率。
(3)油藏改造技术油藏改造技术是通过注入石油烃类、表面活性剂等物质来改变低渗透油藏的物性,提高渗透率和孔隙度。
常用的油藏改造技术有溶解烃改造、表面活性剂改造和聚合物改造等。
4.低渗透油田地质研究低渗透油田地质研究是为了深入了解储层特征和裂缝发育情况,为油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特征、渗透率和孔隙度的测定、地层分析和沉积地质学研究。
(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研究是低渗透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
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油藏周围的断裂、背斜和沉陷状况,为压裂设计和井网布置提供依据。
(2)岩性特征岩性特征是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关键因素。
通过岩芯分析、测井和岩石矿物学研究,了解储层岩性、孔隙结构和溶解特征,为压裂设计和油藏改造提供依据。
(3)渗透率和孔隙度测定渗透率和孔隙度是评价低渗透油田储层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实验室测定和地质工程方法,获取准确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数据,为油田开发和模拟提供依据。
特低渗-超低渗储层试油产能预测综合分析方法
![特低渗-超低渗储层试油产能预测综合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4fc7f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4.png)
特低渗-超低渗储层试油产能预测综合分析方法油层储层产能预测是重要的测井工作之一,通过对应的检测设备获取目标油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电阻率、储层厚度等产能参数,并根据产能计算公式对储层当前阶段的动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定,从而判断储层的实际开采品质以及状态,建立对应的储层评价模型,最终为油田勘探工作提供必要的储层数据。
课题针对超低渗储层各项特点,分析探讨符合超低渗储层产能预测精度需求的综合分析方法,旨在为我国超低渗储层试油产能预测方法的研究提供借鉴。
标签:产能分类;特低渗透储层;测井一、超低渗油层产能预测综合分析研究现状对油层开采效果以及产量情况的预测分析是油气田开采的首要工作,通过上述测试,确定油气田的开采价值以及相应的开采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化的开发收益。
我国石油行业已经进入开采末期采油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进入微利时代,在该背景下上述测试工作的价值尤为凸显。
产能分析是对油气储藏一定时间阶段内动态特征的直接评价体系。
通过对应的测试数据以及计算工作,确定油气储层的开采潜力以及开采特征。
我国对油气储层的产能预测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如欧阳健老师提出了基于储层渗透率以及饱和水含量计算储层产能指数的综合评估方法。
王义中教授提出了利用中西带电阻率和地层电阻率对储层动态进行判断分析的设想。
毛志强教授对渗透率与产能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
封立香教授对储层的产能进行了对应分级,通过儲层的孔隙密度以及压力改造的关系确定储层的相应开发级别。
郭振华教授将储层内流体的流动渗透划分了五个级别,并基于不同级别储层的测试层密度和孔隙间距制定了差异化的开采方法。
并提出了无阻流量的计算方法,该理论为全新的产能综合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但上述研究成果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以对储层产能状态进行综合的评断分析,近年来业内学者整合了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利用静态资料预测动态变化的全新综合储层产能语塞方法。
低渗透油藏储层识别及有效厚度下限的确定
![低渗透油藏储层识别及有效厚度下限的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095fc182cc22bcd126ff0cc7.png)
解释 模 型 。 并 总 结 出一 套地 质 和 地球 物理 的 综合 研 究 方 法 : 以单层 试油资料 为依据 , 对 岩 心 资 料 进 行 充 分试 验 和
本吻合 的¨ 叫 。
为 老油 区的进 一步 挖潜稳 产提 供充 足 的技 术 手段 和 理论 支持 。经 过测 井二 次解 释 , 建 立孔 隙度 、 渗透率 及其 相关 参数 的数 据 库 , 确 定 单 砂 体储 层 有 效 厚 度
及 油层 界 限。
一
、
测 井 资料 环 境 校 正 及 数 据 标 准 化
钻
・
采
工
艺
2 0 1 3年 5 月
Ma v 2 0 1 3
6 2・
DRI L L I NG & PR0DUC TI ON TEC HN0L 0G Y
低 渗 透 油 藏 储 层识 别及 有 效 厚 度下 限 的确 定
程 东风 , 耿秋红 , 贾福 东 , 杨 柳
( 中原油 田分公 司采 油二厂 )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 储层物性 ;储层识别 ; 有效厚度下 限;解释模 型 ; 二次解释
D0I : 1 0. 3 9 6 9/ J . I S S N. 1 0 0 6—7 6 8X. 2 01 3 . 0 3 . 】 9
濮 城油 田沙 三 中 1~ 5油 藏 已经进人 开 发后期 , 寻找 和评价 薄储 层及 区域性 储层 的二 次评 价成 为当 前 油气 开 发 的主 要 工 作 。受 老 油 区测 井 资 料 的 限 制, 包 括测 井方 法 、 测 井系 列 的不 完善 , 因此 , 测 井二 次评价 的关 键任 务之 一是 提升 测井信 息 的有效 性和
基于低渗、特低渗透油田全面质量管理的探析与研究
![基于低渗、特低渗透油田全面质量管理的探析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f11a3b0066f5335a812138.png)
基于低渗、特低渗透油田全面质量管理的探析与研究【摘要】我国大型油田在经过长期开采后,含水量升高,出油量降低,使我国石油资源的储备量急剧下降。
为了“弥补”我国石油资源的短缺,国有大型石油企业把开采目标转向了低渗、特地渗透油田,这类油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其形成多为河流相沉积,砂岩的厚度较大,油层的连片性差等特点决定了其开发的高难度系数,复杂的开发过程决定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因此,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需要全面质量管理的“保驾护航”。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特低渗透油田质量管理1 低渗、特地渗透油田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提出1.1 低渗透、特地渗透油田在当前开发背景中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石油资源越来越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政治军事实力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和战略保证。
我国石油资源总量为940×108t,低渗透及特低渗透资源量为210.7×108t,占22.41%;常规储量为530.6×108t,占56.45%;重油198.7×108t,占21.14%.可见,低渗及特低渗油气田在我国油气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未来石油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低渗、特低渗储量所占的比例还将持续增加。
近年来,我国探明和开发了大量特低渗透油气储量(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和延长油田),特地渗透储层在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无疑是我国石油勘探与开发的主战场,因而如何经济有效且高质量地开发低渗和特低渗油气资源对我国石油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低渗、特低渗油田的特点我国的低渗、特低渗油田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呈现出非达西渗流特征。
本文以我国发现最早、动用和投入开发最早的低渗、特地渗透的延长油田为例,其在开发管理中的特点表现为:首先延长油田属于罕见的低渗、特地渗透油田,其油藏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的三低特征,渗透率主要分布在10×10-3μm2,且集中分布于5×10-3μm2左右,初始投产一般无自然产能,需大型压裂后投产;其次人力资源结构矛盾突出,科技人才比例小。
《2024年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3eb44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5.png)
《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日益重要。
低渗透储层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地质条件,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然而,由于其渗透率低、开发难度大,低渗透储层的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储层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期为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低渗透储层特点低渗透储层具有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
这些特点导致储层中油气的流动性能差,增加了开发难度。
然而,通过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准确识别储层的特征,预测油气资源的潜力,为后期的开采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三、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针对低渗透储层的特征,本文提出以下综合评价方法:1. 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通过收集并分析地质资料,包括地层结构、岩石类型、储层物性等,全面了解储层的地理环境与物理性质。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储层的沉积环境、成藏条件等进行分析,为后续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 测井资料分析利用测井技术获取的资料,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分析。
通过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等特征,判断储层的类型、厚度及连续性,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 岩石物理实验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如岩心分析、物性测试等,获取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参数。
结合测井资料,对储层的渗透率、孔隙结构等进行评价,为后期的开采工作提供指导。
4. 数值模拟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低渗透储层的数学模型,模拟储层的流体流动过程。
通过模拟结果,预测储层的产能、采收率等指标,为开发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5. 经济评价与风险分析综合考虑开发成本、经济效益等因素,对低渗透储层的开发进行经济评价。
同时,对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四、综合评价流程低渗透储层的综合评价流程如下:1. 收集并整理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及岩石物理实验数据;2.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储层的基本特征;3.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流体流动过程模拟;4. 根据模拟结果及经济评价,制定开发方案;5. 对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6. 对开发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整,确保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致密砂岩储层中优质储层的划分及识别方法研究
![致密砂岩储层中优质储层的划分及识别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43531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9.png)
致密砂岩储层中优质储层的划分及识别方法研究王团大庆油田测井公司摘要:辽河油田清水洼陷沙三段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具有致密、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因此准确的划分及识别优质储层已经成为提高油气储量和采收率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基于试油投产数据、岩心分析数据、测井响应数据和压汞数据,通过研究取心井的“四性”关系,利用测试法、压汞参数法、经验统计法、测井曲线法,给出了优质储层的测试、物性和电性划分标准,并且根据所划分的标准,优选出识别优质储层的敏感测井响应,分析了优质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特征,建立了两种识别优质储层的模型。
利用建立的两种模型对该区块齐232井进行优质储层识别,将识别结果与试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模型可很好的用于该区块优质储层识别。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优质储层;划分标准;“四性”关系;压汞数据0引言随着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清水洼陷沙三段致密砂岩储层已经成为辽河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目的储层。
由于该区块致密砂岩储层致密、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
因此如何准确的划分及识别优质储层,对于提高油气储量和采收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许多学者对优质储层做过深入的研究,但大多是集中在研究优质储层的成因机理和优质储层的预测[1-4]等方面,很少有学者具体研究优质储层的划分标准和识别模型。
本文借鉴了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的确定方法[5-11],基于试油投产数据、岩心分析数据、测井响应数据和压汞数据,通过研究取心井的“四性”关系,利用测试法[10-11]、压汞参数法[10]、经验统计法[10-11]、测井曲线法,给出了优质储层的测试、物性和电性划分标准,并且根据所划分的标准,优选出识别优质储层的敏感测井响应,分析了优质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特征[12],建立了两种识别优质储层的模型,还利用该区块的实际测井资料数据,从实际应用效果方面评价了这两种模型的适用性,使之满足油田生产需要。
1储层的四性特征及其关系储层的四性是指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它们两两之间的关系称为储层的四性关系。
特低渗透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特低渗透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2e9e7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3.png)
特低渗透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特低渗透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规律研究背景和意义:特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小于0.1mD的油藏,这类油藏的油层厚度相对较小、油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储层压力低、产量少,导致开采难度和成本较高,开发生产存在很大的困难。
因此,如何降低特低渗透油藏的开采难度和成本是当前石油工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特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注水或压裂等方式增加储层渗透率,使储层产能提高。
但是这种方式存在成本高、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利用天然能量开发特低渗透油藏的方法。
天然能量指的是特低渗透油藏自身具有的地热能、地气能、地压能等形式的能量。
利用这种能量开发特低渗透油藏不但能减少开采成本、降低环境污染,而且能提高油藏开采效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
因此,本研究将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利用天然能量的方法,分析天然能量开发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对天然能量开采过程中的产量递减规律进行研究,以此为特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特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开采的方法探讨:包括地热能、地气能、地压能等天然能量的开采方法和可行性研究。
2.特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开采的产量递减规律研究:分析特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开采过程中,其开采量的递减规律,并与传统注水开采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3.实验研究:选择特定的特低渗透油藏进行实验研究,探究天然能量开采对比传统注水方式的效果。
预期成果:1.探索了利用天然能量开采特低渗透油藏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并提供了合理的开采方案。
2.分析了天然能量开采产量递减规律,并对开采过程中产量递减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研究。
3.提供了实验数据,为特定特低渗透油藏的天然能量开采提供了现场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1. Luo J.Y., Wei M., Zhang L. 2015.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of natural energy development in low-permeability formations. Petroleum Science11:1–10.2. 梁道行,王洪江.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1,23(2):56-59.3. Tang M, Li M, Shu L. 2018. Primary affecting factors for oil production properties in Yanchang Formation of Upper Triassic in Yulin oilfield,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67:851–865.。
利用饱和度中值压力法确定拖市油田有效厚度物性下限
![利用饱和度中值压力法确定拖市油田有效厚度物性下限](https://img.taocdn.com/s3/m/8c18c6d2aa00b52acfc7cae8.png)
利用饱和度中值压力法确定拖市油田有效厚度物性下限摘要:拖市油田含油层段为古近系新沟嘴组,储层岩性以粉砂岩、极细砂岩为主,粒度中值为0.064mm,平均有效孔隙度12.5%,平均渗透率14mD,为低孔低渗特征。
采用饱和度中值压力法确定了研究区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孔隙度下限为8.1%、渗透率下限为0.7mD,为油、水、干层的解释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储量计算的基础。
关键词:拖市油田饱和度中值压力物性下限油层有效厚度是指储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厚度,所以作为有效厚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油层内有可动油,二是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可提供开发。
也就是说油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并且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和可能达到的生产压差下原油能从地层中流出,还要求岩石具有一定的渗透率。
本文分析了拖市油田新沟嘴组为低渗透油藏的特征,选取饱和度中值压力法来研究有效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出油下限,最后确定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标准。
1 油田概况拖市油田地处湖北省潜江市和仙桃市交界处,全区地势广阔平坦,区域构造位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南部的拖市-谢家场背斜构造带中部。
拖市油田油气分布主要受断层和构造控制,油藏类型以断鼻油藏为主,少量岩性油藏。
油层分布在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含油层数多,单层厚度薄,主要受沉积砂体控制。
储集层主要有杂砂质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两类,以粉砂岩、极细砂岩为主,粒度中值为0.064mm。
平均有效孔隙度12.5%,平均渗透率14mD,为低孔低渗特征。
2 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研究方法岩心是认识储集空间的直接资料,可以直观地看见储集层内的原油,但岩心提供的静态资料,不能说明原油是否能产出。
因此,需结合物性分析、粒度分析、毛管压力曲线、试油、试采等资料作数理统计,分析物性参数和试验数据之间的规律,确定油层孔隙度、渗透率下限。
确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测试法、经验统计法、含油产状法和泥浆侵入法等多种方法。
根据拖市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点,本次采用饱和度中值压力法来确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afbe2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e.png)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油层的渗透率小于0.2md的油田。
由于油层渗透率低,油藏中的油与水在地层中流动缓慢,使油井产能低、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
因此低渗透油田的勘探、开发和研究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和经济风险。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着眼于探明油藏的地质特征、储量分布、物性参数、油藏含水率等基本信息,进而确定开采方案、评估可采储量、设定注采参数,并采用适当的采收手段提高油藏开发效率。
在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中,必须依靠先进的地质学、工程学、物理学等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首先,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必须从沉积岩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角度深入了解油藏的地质特征。
通过对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烃源岩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探明油藏的成因类型、组成组合、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而确定油藏的储量潜力和可采程度。
其次,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应依托现代采油工程技术,优化采收方案,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采效率。
采用水平井、多级压裂、CO2驱、EHM等先进的采收手段,可以增加油井的产能,提高油田的开采率和复原率,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必须依托各类数据管理平台和数字化技术,实现精准管控和高效协同。
通过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多类型数据信息,建立三维模型,进行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预测油藏的储量和产能,指导采油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总之,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依托多学科交叉和环节相互衔接的方式,进行综合研究和探索。
在新时代下,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的要求下,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也必然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加速转型。
低渗透油藏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研究
![低渗透油藏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0446d980eb6294dd886c25.png)
Absr c : ta t Phy ia r p r y i d i o p r e bi t e e v i sc lp o e t sba n l w e m a l y r s r or,a d c mme ca i fo c n’ e o t i d i n o r ilo l l w a tb b ane wih ta i r c u e p o e s Lo n e p e a in i ifc l o o c ie r s r o r .Ba e n r s r o r t ou cd fa t r r c s . g i t r r t to s d fiu t f r pr du tv e e v is s d o e e v i c a a t rsiso n 6 b o k i a he Oifed.a s to t o t d e n n tpa hik s t n a d h r c e itc fLe g 4 l c n Lio lil e fme h d s u id o e y t c ne s sa d r wa s a ls e s e t b ih d.I r e o d tc ii i g p e ii n o e hik s ,5 we l n c rn l r ee t d n o d rt e e tdv d n r cso fn tt c ne s l i o i g wel we e s lc e s s
低渗透油层参数的确定方法
![低渗透油层参数的确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c60c3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5.png)
低渗透油层参数的确定方法
王俊魁
【期刊名称】《油气井测试》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目前,使低渗透储集层投入开发已越来越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属于这种储集层的如西西伯利亚的阿其莫夫砂岩层、秋明和巴曰诺夫层。
得到关于低渗透储集层渗流参数的资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由于不符合试井工艺,通常的水动力试井方法,如压力恢复曲线法和稳定试井方法,不适用于上述储集层。
液面测试法是得到关于低渗透油层特性资料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试井是按下述工艺进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王俊魁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7
【相关文献】
1.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注入参数的确定 [J], 吴婷婷;侯亚伟;张绍辉;刘向斌;徐程宇
2.一种与爆轰参数封闭的JWL方程参数确定方法 [J], 南宇翔;蒋建伟;王树有;门建兵
3.堆石坝堆石料抗剪强度参数及变形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 [J], 菊存全
4.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确定方法研究 [J], 王静
5.对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研究中出现某些特征性参数的认识 [J], 严衡水;皮广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