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原始记录

合集下载

现场压实度试验原始记录

现场压实度试验原始记录

现场压实度试验原始记录试验:试验目的:通过灌砂法测试现场土壤的压实度。

试验装置及工具:1.试验装置:包括一个标准圆筒、大型圆筒、灌沙装置和水平仪。

2.试验工具:包括挖土工具、量筒、砂子、水桶、天平和计时器。

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清理试验场地,挖取现场土壤,并将试验装置清洗干净。

2.挖取土样:采取随机抽样法,挖取现场土壤,并用挖土工具将土样均匀混合。

3.预备试验装置:将标准圆筒插入大型圆筒中,并用面板夹紧。

4.灌沙:在试验装置的底部设置水平仪,然后将试验装置放在平整的地面上。

5.开始试验:量取一定量的干砂子,并放入试验装置中,使砂子达到一定的高度。

6.压实土壤:将土样均匀撒在砂子上,并用铁锹轻轻压实,保证土壤和砂子之间的贴合。

7.进行下一层压实:在第一层土壤上继续重复步骤6,直到试验装置填满为止。

8.排除气泡:用木棒轻轻敲击试验装置的边缘,以排除气泡。

9.称重:用天平称重试验装置和土壤,记录下质量值。

10.计时:用计时器记录试验开始后的时间,至少持续30分钟。

11.拆卸:将试验装置从大型圆筒中取出,并将试验装置内的土壤取出,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12.清洁:清洁试验装置,挖土工具和其他仪器设备。

实验数据记录:试验场地:XX地点土壤类型:XX土试验日期:XX年XX月XX日试验装置质量:XXXg试验装置+土壤质量:XXXg实验开始时间:XX时XX分XX秒实验结束时间:XX时XX分XX秒数据分析:通过试验得到的质量值可以计算出现场土壤的干密度和体积重。

干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干密度=(试验装置+土壤质量-试验装置质量)/试验装置体积。

体积重的计算公式为:体积重=干密度*9.8实验结果: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得到现场土壤的干密度为 XXX kg/m³,体积重为XXX kN/m³。

实验结论:通过灌砂法测试,我们获得了现场土壤的压实度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土壤的工程性质,例如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实验原始记录示范

实验原始记录示范

实验原始记录示范实验目的: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酸雨对环境的危害。

实验设备和材料:1.植物种子(例如小麦或玉米)2.盆栽土壤3.酸雨溶液(pH值为4)4.淡水5.测量器具(例如量杯、天平、pH计)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将盆栽土壤平均地填满6个装有排水孔的盆中,每个盆中都种下相同数量的植物种子。

b.将6个盆分成2组,每组3个盆。

c.为实验组的盆分别注入含有酸雨溶液的水,确保溶液覆盖植物根部。

对照组的盆注入等量的淡水。

d.每个盆中的土壤与溶液保持一致。

2.生长期观察:a.每天固定时间记录每个盆中植物的生长情况。

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和颜色。

b.每周测量植物的生物量。

将植物从每个盆中小心取出,并用天平称重,记录植物的重量。

c.监测酸雨溶液的pH值,确保酸雨溶液的pH值始终保持在4左右。

3.实验结果记录:a.记录每个盆中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和颜色的变化情况。

b.每周记录植物的生物量,并将结果绘制成图表。

c.记录酸雨溶液的pH值的变化情况。

4.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a.比较控制组和实验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生物量数据,分析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b.绘制图表展示植物生长的趋势和比较结果。

c.探讨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可能机制和原因。

注意事项:1.确保每个盆中的植物数量和品种相同,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2.确保每个盆中的土壤和水源一致,以保证实验的可比性。

3.确保酸雨溶液的pH值稳定,并及时调整至设定的pH值。

4.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要细心,避免误操作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加深对酸雨对环境的危害的理解。

希望通过本实验,能够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土工击实试验检验原始记录

土工击实试验检验原始记录

土工击实试验检验原始记录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土工击实试验来研究土壤的击实性能,并通过检验原始记录进行进一步分析和验证。

实验原理:土工击实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力学试验方法,用于研究土壤的击实性能。

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利用落锤的冲击力作用于土层,从而提高土壤的密实度,进一步改善土壤的工程性质。

实验中采用击实规范指导实施试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设备:实验中所需的设备有落锤、击实针、土柱、刻度尺、天平、室内水桶等。

实验步骤:1.准备土柱:将土壤样品装入环形模具中,保证土柱的高度和直径满足规范要求。

2.落锤冲击:将落锤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击实针,使其插入土柱中。

3.记录击实次数:记录击实针插入土柱的深度,以及每次冲击后击实针的回弹高度。

4.重复冲击:依次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击实针插入土柱的深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实验数据记录:冲击次数,深度1 (mm) ,深度2 (mm) ,深度3 (mm) ,深度4 (mm) ,深度5 (mm)--------,------------,------------,------------,------------,------------1,10,12,8,11,92,19,21,17,20,183,25,26,24,27,254,30,33,29,32,315,34,36,33,35,34数据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可以观察到每次冲击后击实针插入土壤的深度逐渐增加,并在一定次数后趋于稳定。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土壤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冲击后,已经较为密实,难以继续增加密实度。

进一步通过计算平均深度和回弹高度,可以得到更加具体的数据:平均深度,平均回弹高度------------,-----------------27mm , 7mm通过分析平均深度和回弹高度,可以评估和比较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击实性能差异。

深度的增加代表了冲击的力度和击实效果,而回弹高度则反映了土壤的弹性恢复情况。

实验原始记录问题答疑

实验原始记录问题答疑

实验原始记录问题答疑
1、什么情况下可以取消手写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不一定要手写的,实验室只要能控制记录就可以,这个不是硬性规定的。

2、原始记录可以写成电子版,然后打印出来签名吗?
是可以的。

原始记录是可以誊抄的,但是要保存原版,并能够提供溯源。

3、检测样品的图谱是不是不用打印出来,只写原始记录就可以了?
可以不打印出来,存放在电脑上,要在纸质上写明存放路径即可。

但是电子版记录要保存得到,且不能随意更改存放位置。

4、报告上包括的信息在记录上都必须有吗?比如经统计分析后计算的检测结果、绘制的曲线、结果判定等,原始记录上可以没有吗?
报告上必须有的内容可以到CNAS和CMA的认可准则中找。

原始记录上必须有的内容有:
1.样品的表述
2.样品的唯一性标识
3.使用的检测和校准方法
4.环境条件:温湿度等
5. 使用的设备、仪器和标准物质
6.观察到的记录
7.依据记录所进行的计算(写出计算公式就行,不必要把计算过程列进去)
8.实验/检测人员的签字
9.审核(复核)人员的签字
结论:依据现有的原始记录能够复现你的实验,这是记录的终极要求。

5、若是原始记录不用每页都签字,那具体应该如何操作,才能控制?只有在保证记录的完整性的前提下,才能只签首页。

可以标注页码的方式来保证完整性。

6、举例说明下什么是测量不确定度啊?
在测量和实验操作中产生的实验必然存在的误差,不是由于错误导致的。

研究实验原始记录填写规范

研究实验原始记录填写规范

研究实验原始记录填写规范在科学研究中,实验原始记录是获取数据的基础。

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原始记录填写规范,以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可重复性强。

本文将介绍实验原始记录填写规范并讨论其重要性。

一、实验原始记录的含义和重要性实验原始记录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所记录的关于实验对象、观测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等方面的详细信息记录,包括观察和测量数据,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和试剂等。

实验原始记录是获得科学数据的基础,通过它可以准确地描述实验过程,提取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进行结论推断,因此,实验原始记录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原始记录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到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中,因为人为因素和实验条件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往往会出现实验结果不准确或数据异常的情况,如数据偏差较大、测量不准确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会影响实验的可重复性,同时也影响后续的数据处理和结论推断。

因此,科学家必须遵守实验原始记录填写规范来规范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始记录填写规范1.实验记录需要详细而明确的描述实验过程,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及结果等细节。

应该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记录实验的方方面面,并代号在实验笔记本上。

2.实验记录要标明每次记录的时间,并注意每次实验记录之间要有恰当的间隔。

特别是需要连续观察和测量的实验,记录时间间隔要相同,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3.实验记录需要使用规范的单位和符号。

例如,长度单位使用米(m)而不是厘米(cm),质量单位使用克(g)而不是毫克(mg)等。

符号和缩写也应当具有专业性和明确性,不应该造成误解和混淆。

4.在实验记录中,应该及时记录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错误和变化,如实验结果异常或数据偏移等。

此外,记录者需要在记录过程中做出适当的解释和评价。

5.实验数据和结果应该单独存放在资料夹或文本文件中,并且在实验记录中标明对应的资料编号。

原始记录的填写范本

原始记录的填写范本

原始记录填写范本
一、实验基本信息
实验名称:XXXXXXXX
实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实验地点:XXXXXXXX
实验人员:XXXXXXXX
二、实验目的与背景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XXXXXXXX的原理及应用。

通过对XXXXXXXX的深入探究,期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XXXXXXXX
实验方法:采用XXXXXXXX法进行研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准备相关材料和设备;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并处理实验数据。

四、实验过程与观察
实验材料准备:XXXXXXXX
实验操作过程:XXXXXXXX
实验现象观察:XXXXXXXX
数据记录与处理:XXXXXXXX(请附上数据记录表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六、实验结论与讨论
本次实验成功验证了XXXXXXXX的原理,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XXXXXXXX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意见:XXXXXXXX。

通过不断地优化实验方案和方法,我们期望能在未来的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同时,我们也欢迎其他研究者对我们的实验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实验室原始记录12条原则

实验室原始记录12条原则

实验室原始记录12条原则实验室原始记录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记录。

它是实验的基础,也是研究的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室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科学家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实验室原始记录准则。

以下是实验室原始记录的12条原则:1.记录开始时间和实验的日期。

在进行实验之前,确保记录本身是干净、整洁和完好无损的。

2.记录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在实验之前明确实验的目标,以便能够衡量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详细记录实验的步骤,包括所使用的设备、试剂和实验条件。

4.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现象。

准确地记录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包括任何异常现象或实验失败的原因。

5.记录实验的结果和数据。

对于实验结果和数据,应尽量详细地记录,包括所得到的数字、图表和图像。

6.记录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的规格和性能。

确保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验证实验的可重复性。

7.记录实验中的控制变量。

对于实验中所应用的控制变量,如温度、湿度等,需要进行精确的记录。

8.记录实验中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

对于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需要详细记录所使用的方法和计算过程。

9.记录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和风险评估。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评估实验可能产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0.所有记录必须是清晰、易读和可理解的。

使用语言简洁明了、术语准确的文字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11.所有记录必须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确保实验记录的时序性和可追溯性,以便后续研究和分析。

12.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记录及时整理和归档。

保持实验记录的完整性和可检索性,以备后续的引用和审查。

总结:实验室原始记录的12条原则包括记录开始时间和实验日期、记录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的结果和数据、记录实验设备和仪器的规格和性能、记录实验中的控制变量、记录实验中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记录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和风险评估、所有记录必须是清晰、易读和可理解的、所有记录必须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归档。

外加剂抗压强度比试验原始记录

外加剂抗压强度比试验原始记录

外加剂抗压强度比试验原始记录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比试验,研究不同外加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 实验原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添加的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其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增加抗压强度、改善耐久性等。

本实验采用压力机对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加载,通过测量试件的破坏荷载和计算试件的抗压强度,来评估不同外加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 实验步骤3.1 材料准备•水泥:使用标号为P.O 42.5的硅酸盐水泥;•砂:选用细砂,筛分符合GB/T 14684-2011标准;•石子:采用直径为10mm的碎石;•外加剂:选择三种常用的外加剂,分别为减水剂A、增强剂B和延缓剂C。

3.2 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和试验室现有材料,设计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

具体配合比如下表所示:配合比水泥(kg) 砂(kg) 石子(kg) 外加剂A(kg) 外加剂B(kg) 外加剂C(kg)1 400 800 12002 1 02 400 800 1200 2 0 13 400 800 1200 0 1 23.3 制作试件按照设计的配合比,将水泥、砂、石子和外加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5分钟,直至混凝土均匀一致。

将混凝土倒入试模中,每个配比制作3个试件,共计9个试件。

3.4 养护试件将试模中的混凝土试件放置在恒温恒湿室中进行养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

试件养护时间为28天,保证混凝土充分硬化和强度发展。

3.5 试验加载在试验室压力机上进行试验加载。

使用加载速率为0.5MPa/s,加载至试件破坏。

3.6 记录数据在试验加载过程中,记录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并在试件破坏时记录试件的破坏荷载。

4. 实验数据记录根据实验过程,记录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配合比试件编号破坏荷载(kN)1 1 801 2 851 3 822 1 902 2 922 3 953 1 1003 2 1053 3 985. 数据处理与分析5.1 抗压强度计算根据破坏荷载数据,计算每个试件的抗压强度。

混凝土试验结果原始记录

混凝土试验结果原始记录

混凝土试验结果原始记录实验项目:本次试验针对混凝土样品,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包括强度试验、韧性试验、抗渗试验和含气量试验。

实验材料:- 水泥:XXX牌水泥- 砂:标准河砂- 石子:直径10mm的骨料- 混凝土添加剂:XXX牌添加剂试验步骤和结果如下:1. 强度试验为了评估混凝土的强度特性,我们进行了压力试验,得到了如下结果:- 试验编号:001- 强度等级:C30- 抗压强度:30MPa- 抗折强度:25MPa2. 韧性试验为了评估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和延展性,我们进行了韧性试验,得到了如下结果:- 试验编号:002- 最大位移:10mm- 断裂荷载:100kN- 韧性系数:103. 抗渗试验为了评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我们进行了渗透试验,得到了如下结果:- 试验编号:003- 渗透深度:5mm- 饱和系数:0.754. 含气量试验为了评估混凝土中的气孔含量,我们进行了含气量试验,得到了如下结果:- 试验编号:004- 混凝土中的气孔含量:2.5%结论: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混凝土样品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符合C30强度等级要求。

-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韧性特性,能够承受一定的位移和荷载。

- 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渗透深度较浅,饱和系数较高。

- 混凝土中的气孔含量较低,质量较好。

备注:本次试验结果仅针对所使用的试样和实验条件,结果仅供参考。

如需更准确的评估,请进行更多的实验和测试。

以上为本次混凝土试验的原始记录,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食品报告原始记录模板

食品报告原始记录模板

食品报告原始记录模板一、实验目的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某种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安全指标,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设备和试剂2.1 实验设备•电子天平•食品加工机•原子吸收光谱仪2.2 试剂•重量法标准样品•高纯氮气三、实验步骤3.1 样品预处理将待测食品分别使用食品加工机加工成细碎的样品。

3.2 测定样品的总固形物含量取样品3g,放入干燥室中干燥至恒重,记录质量M1,将样品放入烘箱中烘烤2h后冷却至室温,再记录质量M2,总固形物含量=(M2-M1)/M1×100%。

3.3 测定样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将样品送入某权威实验室进行化验,获取样品的水分、脂肪、蛋白质、糖类含量。

3.4 测定样品的安全指标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样品中的重金属、细菌、菌落总数、致病性微生物等安全指标。

四、实验结果4.1 总固形物含量样品1:12.5%样品2:14.2%样品3:13.8%4.2 营养成分含量样品名称水分脂肪蛋白质糖类样品1 70% 5.8% 12.5% 10%样品2 72% 6.1% 13.4% 8.5%样品3 71% 5.5% 13.1% 10.4%4.3 安全指标样品名称重金属菌落总数细菌致病性微生物样品1 0.01mg/kg 2000cfu/g 100cfu/g 不含样品2 0.03mg/kg 2500cfu/g 80cfu/g 不含样品3 0.02mg/kg 2200cfu/g 110cfu/g 不含五、实验分析5.1 总固形物含量样品2的总固形物含量最高,可能与样品的加工方式和配方有关。

5.2 营养成分含量从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来看,三个样品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相似,但样品1的糖类含量最高,可能与样品的糖分添加量有关。

5.3 安全指标从样品的安全指标来看,三个样品中没有检测到任何细菌和致病性微生物,但样品2的重金属含量最高,需要加强监测和控制。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样品2的总固形物和重金属含量较高,需要加强监测和控制;2.三个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相似,但样品1的糖类含量最高,可能存在添加量过多的问题;3.三个样品中未检测到细菌和致病性微生物。

iso标准砂筛分检验原始记录

iso标准砂筛分检验原始记录

iso标准砂筛分检验原始记录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根据ISO标准对砂筛分进行检验,确定砂的颗粒分布情况,为砂的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设备:1. 砂筛分仪:包括筛网、筛片和振动机构。

2. 电子天平:用于称量样品。

三、实验材料:1. 砂样:样品编号为X001。

2. 砂筛:筛孔尺寸依次为2.36mm、1.18mm、0.6mm、0.3mm、0.15mm、0.075mm。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样品X001用分析天平称量20g,并将其放入砂筛分仪的筛网上。

2. 筛分过程:打开砂筛分仪的振动机构,调节振幅和振动频率,使样品在筛网上均匀分布,并开始筛分。

3. 筛分时间:筛分时间设定为10分钟。

4. 结果记录:在筛分结束后,记录每个筛孔中的砂样的质量,并计算出每个筛孔的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

五、实验结果:筛孔尺寸(mm)|质量(g)|通过率(%)|累积通过率(%)2.36 | 10 | 50 | 501.18 | 7 | 35 | 850.6 | 5 | 25 | 1100.3 | 3 | 15 | 1250.15 | 2 | 10 | 1350.075 | 1 | 5 | 140六、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样品X001的砂的颗粒分布情况。

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的计算结果显示,随着筛孔尺寸的减小,通过率逐渐降低,而累积通过率逐渐增加。

这说明砂样中的较粗颗粒逐渐被筛出,留下的颗粒变得更为细小。

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的数据可以为砂的应用提供参考,例如在建筑领域中,较细颗粒的砂更适合用于砂浆和混凝土的制备。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按照ISO标准对砂的筛分进行了检验。

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的计算结果反映了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对于砂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砂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振动机构的振幅和频率,以确保样品的均匀分布和准确的筛分结果。

原始记录的填写范文

原始记录的填写范文

原始记录的填写范文标题:实验室酸碱中和实验的原始记录日期:2024年10月15日实验目的:研究不同酸碱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观察反应的变化和结果。

实验材料和器材:1.稀盐酸溶液 (0.1mol/L)2.稀氢氧化钠溶液 (0.1mol/L)3.容量瓶4.滴定管5.试管6.玻璃棒7.指示剂,酚酞实验步骤:1.用净化水冲洗并将试管和滴定管清洗干净。

2.用容量瓶分别准备50ml的0.1mol/L稀盐酸溶液和0.1mol/L稀氢氧化钠溶液。

3.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并用滴定管分别吸取2ml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4.将取出的试管放在实验台上,将滴定管的尖端放入试管中,缓慢滴入盐酸溶液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5.在滴定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试管中的溶液,直到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6.停止滴定,观察溶液的颜色并记录结果。

7.将步骤4-6重复3次,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8.计算平均滴定用量并记录。

实验结果和观察:第一次实验-试管中滴入盐酸溶液时,溶液呈无色。

-随着盐酸溶液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共滴入盐酸溶液7滴,溶液变为粉红色后停止滴定。

第二次实验-试管中滴入盐酸溶液时,溶液呈无色。

-随着盐酸溶液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共滴入盐酸溶液6滴,溶液变为粉红色后停止滴定。

第三次实验-试管中滴入盐酸溶液时,溶液呈无色。

-随着盐酸溶液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共滴入盐酸溶液7滴,溶液变为粉红色后停止滴定。

平均滴定用量:(7+6+7)/3=6.67滴分析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的中和反应。

当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时,酸性溶液逐渐转变为中性,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这是指示剂酚酞的颜色变化所致。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计算出平均滴定用量为6.67滴。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加深了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认识到在一定的条件下,酸和碱会互相中和并产生中性溶液。

砂相对密度原始记录

砂相对密度原始记录

砂相对密度原始记录实验名称:砂相对密度测定实验实验日期:2024年5月20日实验地点:土力学实验室实验设备:1.振实仪2.砂土样品3.土工计量筒4.试验土块实验步骤:1.将振实仪圆筒洗净,并将圆筒固定在振实仪的振动部位;2.将土工计量筒称重,记录称重质量M1;3.用土工计量筒装取一定质量的砂土样品(约1000g),称取质量M2;4.将砂土样品均匀地倒入振实仪的圆筒中;5.用模具将砂土样品压实,使其体积小于固定圆筒的容积,并平整土面;6.将固定圆筒与振实仪进行振动,振动时间约为5分钟;7.停止振动后,取出固定圆筒,并再次称重土工计量筒的质量M3;8.计算砂土样品的相对密度D。

实验数据记录:质量M1=50g质量M2=1000g质量M3=980g计算结果:砂土样品的相对密度D=(M2-M3)/(M1-M3)=(1000-980)/(50-980)≈0.02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砂土样品的相对密度为0.02、相对密度的数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大代表砂土的密实程度越高,反之越小代表砂土的松散程度越大。

根据测定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该砂土样品较为松散。

实验讨论:1.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砂土样品中的空隙,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在实际工程中,砂土的相对密度与其工程性质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相对密度来确定砂土的压缩特性、剪切强度等参数,从而进行工程设计和土体改良。

3.砂土的相对密度还可以用于判定土体的质量,相对密度高的砂土具有较高的质量,适用于一些对土体质量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

备注:以上只是一个示例的实验记录,实际的实验过程和数据可能与上述内容有所不同。

实验的最终结果应综合考虑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砂土的相对密度。

试验原始记录数据

试验原始记录数据

试验原始记录数据在进行试验时,需要记录一系列的原始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

以下是一个关于一些试验的原始记录数据,共计1200字以上。

试验名称:酸碱中和实验试验目的:通过向酸性溶液中加入碱溶液,观察酸碱中和过程中溶液的pH值的变化。

试验材料:盛装有酸性溶液的玻璃烧杯、盛装有碱性溶液的滴液瓶、pH计、计时器、实验台。

试验步骤:1.使用pH计测量酸性溶液的初始pH值,并记录下来。

2.将酸性溶液倒入玻璃烧杯中,注意不要让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3.开始计时,每隔10秒钟向酸性溶液中滴加1滴碱性溶液,并用磁力搅拌子均匀搅拌。

4.每滴加一滴碱性溶液后,使用pH计测量溶液的pH值,并记录下来。

5.重复第4步,直到溶液的pH值达到中性(约为7)。

6.停止滴加碱性溶液,记录此时滴加的碱性溶液的总滴数,并计算出每滴碱溶液对应的pH值变化。

7.使用pH计测量中性溶液的pH值,并与初始pH值进行对比。

原始记录数据:试验时间:2024年1月1日9:00AM酸性溶液的初始pH值:3.5滴加碱溶液的时间(秒),碱溶液滴数,滴加后溶液的pH值10,1,3.720,2,4.130,3,4.440,4,4.850,5,5.260,6,5.670,7,6.080,8,6.490,9,6.7100,10,7.0滴加10滴碱溶液后,溶液的pH值达到中性,中性溶液的pH值为7.0。

试验结束后,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根据实验记录,随着加入碱性溶液的滴数增加,酸性溶液的pH值逐渐增加,最终达到了中性状态。

从初始的酸性pH值3.5,到滴加10滴碱溶液后pH值为7.0,每滴碱溶液对应的pH值变化约为0.35、可见,滴加碱性溶液对酸性溶液的中和作用是明显的。

通过这个实验记录,我们可以观察到酸碱中和的过程,并了解到酸碱溶液在中和过程中pH值的变化。

这对于学习酸碱中和反应、了解物质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应用在很多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原始记录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原始记录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原始记录实验日期:2024年10月20日实验目的:测定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仪器:1.无侧限压力试验机2.弹性板3.抗压样品实验步骤:1. 将试样准备至规定尺寸,表面应平整无明显缺陷。

样品的直径为20mm,高度为40mm。

2.将试样放置在平坦的工作台上,确保试样与工作台底面接触良好。

3.将弹性板放置在试样上方,使其与试样表面接触紧密。

4.将试样加入无侧限压力试验机中,调整加载速率为0.5MPa/s。

5.开始加载试样,并记录加载的最大载荷。

6.继续加载试样,直至试样发生破坏。

记录破坏时的载荷。

7.停止加载试样,并将试样从试验机中取出。

实验条件:室温:25°C相对湿度:50%实验结果:1. 弹性板尺寸:直径20mm2. 试样尺寸:直径20mm,高度40mm3.试样编号:S14.试验加载速率:0.5MPa/s加载过程数据记录:时间载荷(N)应力(MPa)0s0010s5001.5720s10003.1430s15004.7140s20006.28......试样破坏时数据记录:破坏时间:960s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载荷-时间曲线和应力-时间曲线。

在加载过程中,试样的载荷逐渐增加,载荷与时间成正比关系。

应力也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应力与时间成正比关系。

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样截面积=π×(试样直径/2)^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试样截面积=π×(20mm/2)^2=314.16mm²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7.26MPa。

土工试验原始记录

土工试验原始记录

土工试验原始记录试验目的:通过土工试验,对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初步测定,为土地利用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试验时间:2024年5月1日试验地点:实验室试验设备:1.土壤含水量测定仪2.杨氏模量仪3.压缩试验仪试验材料:1.取自实际工程现场的土壤样本2.砂子试验过程:1.土壤含水量测定1.取土样本约100g,放入烘箱中以100℃烘干至恒重。

2.取出烘干的土样本,冷却至室温。

3.称取烘干土样本的质量,记录为m14.将称取好的土样本置于密闭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苯。

5.震动4小时,使土壤充分饱和。

6.取出土样本,将多余的甲苯通过纸巾吸干。

7.称取饱和土样本的质量,记为m28.将土样本放入烘箱中以100℃烘干至恒重。

9.得到烘干后的土样本质量,记为m310.计算土壤含水量:w=(m2-m3)/(m3-m1)。

2.杨氏模量测定1.取一小块土样本,放入池中加水饱和。

2.用细砂填充钢管,在钢管的顶部和底部各放置一个负载传感器,上面负载传感器的负荷不超过500N。

3.通过读数器记录水平刚度随应力的变化。

4.根据杨氏模量的定义,计算杨氏模量。

3.压缩试验1.准备一个圆筒形土样,直径为5厘米,高度为10厘米。

2.在加重机上加载土样,使负荷为0.1MPa。

3.使用千斤顶继续加载土样,记录负荷和变形的关系。

4.根据结果绘制一条压缩曲线。

试验结果:1.土壤含水量:w=15%2.杨氏模量:E=5GPa3.压缩曲线如下:负荷(MPa),变形(mm)------------,-----------0.1,0.20.2,0.40.3,0.60.4,0.80.5,1.0结论:通过本次土工试验,我们初步测定了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

土壤含水量为15%,属于一定含水量下的标准土壤。

杨氏模量为5GPa,说明土壤的紧密度较高,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压缩试验中的曲线显示了土壤的压缩性能,随着负荷的增加,土壤的变形也在增加。

以上结果仅为本次试验的初步测定,仍需进一步的试验和分析,以得到更准确的土壤性能参数。

PCR实验室原始记录

PCR实验室原始记录
PCR实验室原始记录
实验项目: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热病毒诺瓦克病毒季节性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H7N9流感病毒中东呼吸症病毒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疟原虫抗原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痢疾杆菌
试剂厂家(批号):上海之江/
核酸类型:DNA/RNA
采样时间:
样本类型:全血血浆血清漱口水胸水腹水脑脊液尿液粪便咽拭子
实验方法:荧光PCR法
样本编号:
实验类型:定量/定性
实验时启时间:
生物安全柜:时分
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时分
ABI7500:时分
离心机:时分
仪器状态:
故障/良好/其它
故障/良好/其它
故障/良好/其它
故障/良好/其它
阳性对照
Ct值:
UNDET.
阴性对照
Ct值:
UNDET.
实验判读结果:
样本结果:
阴性样本编号:
阳性样本(Ct值):
备注:

单体燃烧试验原始记录

单体燃烧试验原始记录

单体燃烧试验原始记录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物质进行单体燃烧试验,探究各物质的燃烧性质与燃烧特点。

实验仪器:单体燃烧试验装置、称量仪器、点火装置、计时器、灭火器等。

实验材料:乙醇、木柴、纸张、塑料袋、布料、蜡烛等。

实验原始记录如下:一、乙醇燃烧试验:实验步骤:1.称量50g乙醇,并放入单体燃烧试验装置,将装置密封。

2.打开点火装置,在单体燃烧试验装置上方点火。

3.开始计时,并观察乙醇的燃烧现象与色度变化。

4.燃烧结束后关闭点火装置,用灭火器将火焰熄灭。

实验结果:-乙醇燃烧时火焰呈蓝色,并发出一定的热量。

-燃烧过程中乙醇迅速蒸发,形成蒸汽,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

-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二、木柴燃烧试验:实验步骤:1.准备一段干燥的木柴,并将其放入单体燃烧试验装置中。

2.点火装置点燃木柴。

3.开始计时,并观察木柴的燃烧现象与色度变化。

4.燃烧结束后关闭点火装置,用灭火器将火焰熄灭。

实验结果:-木柴燃烧时火焰呈橙红色,较为明亮,且燃烧较为旺盛。

-木柴燃烧产生大量热量,并伴随火苗、烟雾与尘埃的产生。

-燃烧结束后剩余的灰燃烧物表面发现余烬。

三、纸张燃烧试验:实验步骤:1.准备一张纸张,并将其放入单体燃烧试验装置中。

2.点火装置点燃纸张。

3.开始计时,并观察纸张的燃烧现象与色度变化。

4.燃烧结束后关闭点火装置,用灭火器将火焰熄灭。

实验结果:-纸张燃烧时火焰呈橙红色,比乙醇的火焰稍微大一些。

-纸张燃烧过程中,火焰较为稳定,有时会出现明亮的火星并伴有一定的爆裂声。

-燃烧结束后剩余的灰燃烧物表面发现较多的烧焦痕迹。

四、塑料袋燃烧试验:实验步骤:1.准备一只塑料袋,并将其放入单体燃烧试验装置中。

2.点火装置点燃塑料袋。

3.开始计时,并观察塑料袋的燃烧现象与色度变化。

4.燃烧结束后关闭点火装置,用灭火器将火焰熄灭。

实验结果:-塑料袋燃烧时火焰呈黑色,发出大量浓烟,且燃烧不稳定。

-塑料燃烧过程中,火苗较小,但燃烧时间较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