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次课(绪论第一章第一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绪论《行政管理学》ppt 课件

第一章 绪论《行政管理学》ppt 课件

二、国外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几个时期 (一)形成时期 (二)成长时期 (三)发展时期 三、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一)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是适应世界以经济、科技
为主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二)学习行政管理学是推进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改革的需要 (三)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是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素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需要
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一)系统研究法 (二)行为科学和心理研究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比较分析法 (五)历史研究法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满足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对国家行政管理提出的
要求 (二)“文官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三)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使管理科学成为传统公共行
政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四)西方近代政治学、行政法学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提
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概述
一、行政和行政管理的涵义 (一)行政的本质及特点 (二)行政管理的界定 (三)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1.阶级性与社会性 2.客观性和实践性 3.综合性与交叉性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
(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1节绪论高中第一节物理课(16张ppt)

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1节绪论高中第一节物理课(16张ppt)
新目标,新起点!
高中第一节物理课(绪论)
一、认识物理老师
1、基本资料 姓 名: 毕业院校:XX师范大学
2、联系方式 电话: QQ: E-mail: 办公室:X楼X室
时期 地域 代表 人物
主要 成就
主要 特点






从远古到16世纪中叶
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19世纪末到现在
中国,古希腊,阿拉伯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182021/3/182021/3/183/18/2021 1:55:47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182021/3/182021/3/18Mar-2118-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182021/3/182021/3/18Thursday, March 18,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82021/3/182021/3/182021/3/183/18/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无机及分析化学01.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无机及分析化学01.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 个人误差:又称主观误差,是由于分析人员的主观原因。(如个人对 颜色的敏感程度不同,在辨别滴定终点的颜色或偏深或偏浅)
Chapter One
32
(2) 随机误差:由测量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 素的微小的随机波动而引起的误差,具有统 计规律性,可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多次 测量时正负误差可能相互抵消。无法严格控 制,仅可尽量减少。
A. 精度高且准确度也好 B. 精度不高但其平均值
的准确度仍较好 C. 精度很高但明显存在
负的系统误差 D. 精度很差,且准确度
也很差,不可取
Chapter One
30
2. 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1)系统误差 由某种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是在测量过
程中重复出现、正负及大小可测,并具有单向 性的误差。可通过其他方法验证而加以校正。
Chapter One
11
传统化学按研究对象的内在逻辑不同,分为无机 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大分支。
现代化学已经渗透到很多领域,形成了许多应用 化学的新分支和边缘学科,如农业化学、生物化 学、医药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核化学、 等;另一方面,原有的“四大分支”中的某些内 容,已经发展成为一些新的独立分支,如热化学、 配位化学、化学生物学、稀有元素化学等。
Chapter One
31
系统误差的分类
➢ 方法误差:由所选择的方法本身(分析系统的化学或物理化学性质) 决定的,无法避免。
➢ 操作误差:操作者本人所引起的,可通过提高 操作者技能来消除或 减少(所选试样缺乏代表性、溶样不完全、观察终点有误、观察先 入为主等)
➢ 仪器及试剂误差:由仪器性能及所用试剂的性质(仪器准确度不够、 器皿间不配套、试剂不纯等)所决定

生理学ppt课件-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ppt课件-第一章---绪论

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 (reflex arc)
感受器
传入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Βιβλιοθήκη 神经调节特点:较迅速、精确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概念: 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
径作用于靶器官或细胞,调节其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 如激素→靶细胞受体
包括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等方式。
3、整体水平 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活动的协调
第二节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
体液: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约占体重40% 血浆 约占体重 5%
组织液 约占体重 15%
其它:少量淋巴液、脑脊液等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类型: 1. 全身性体液调节
2. 局部性体液调节
特点: 缓慢、持久、弥散
神经-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概念: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 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 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
控制部分不受受控部分的影响 单向控制
三、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n 动物实验
急 性 ( acute) 实 验 和 慢 性 ( chronic) 实 验 在 体 ( in vivo) 实 验 和 离 体 ( in vitro) 实 验
n 人体实验
n 其他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 如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2、器官和系统水平 如心脏射血机制

遗传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遗传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遗传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遗传学 (genetics): 遗传学就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世代间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heredity, inheritance)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生物个体间的差异叫做“变异”(variation)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2、微生物和生化遗传学时期遗传学 (1940-对 象从真核转到了原核,更为深入地研究了 基因的精细结构和生化功能。 重大成果有“一基因一酶”(Beadle and Tatum,1941)的建立.
遗传物质确定为DNA,而不是蛋白(Avery, 1944);
双螺旋模型的建立(Watson和Crick 1953)以及中心法 则的提出(Crick,1958)。
Frankling and wilkins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现在)
此期是遗传学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说成果累累, 月新年异,而且趋向于应用,大大缩短了转化为生 产力的周期。
乳糖操纵子模型的建立(Jacob and Monod,1961)
青山衬托之下,是一片金灿灿 的中国水稻梯田。2002年4月5 日以中国梯田为封面的« Science»杂志以14页篇幅率先 发表了一个重大成果—中国人 独立完成的论文《水稻(籼稻) 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序列》,显 示对中国科学家成就充分肯定。
第三节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 遗传学与农牧业的关系 无论是农林还是畜牧水产业都是和国计民生
遗传学:研究遗传物质(基因)结构、 功能、 传递和表达规律。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进化的素材,遗传只的 是简单的重复

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三节 人体机能的调节
一、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定义: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机能 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为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 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reflex arc)。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 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 和效应器。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4
反射弧模式图
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较为固定。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建立在非条反射的基 础上。
三、填空
1、生理学的三个不同研究水平:



3、反应的基本形式有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 、

第二节 人体与环境
一、外环境与适应 外环境:是指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适应:机体随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机能的
过程称为适应。
二、内环境与稳态
体液: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水及溶于其中的多种物质构成的人体液体部分。 人体含水量:平均60% 婴幼儿70%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一方面,许多医学问题的研究要以生理学的 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另一方面,医学的发展与实践不但能检验生 理学理论的正确性,而且还不断对生理学提 出新的课题。
生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医 学生只有学好了生理学,才能为下一步学习 病理学、药理学等其它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坚 实的基础。

一章绪论ppt课件

一章绪论ppt课件

多糖+过碘酸 氧化 醛基+雪夫试剂
钙—钴法显示碱性磷酸酶 2)免疫组化:
紫红色沉淀
Picture
原理: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显示某种物质 在器官组织内的分布。
5、生物体视学(显微测量技术)
图象分析仪(大小、长度、数量、面积)
6、其他技术
同位素示踪技术、显微分光光度计、流式细 胞仪等
四、常用术语与计量单位 1、计量单位
第一章 绪 论
• 组织学:是继大体解剖的又一门细微解剖,研 究机体正常的微细结构及相应功能的 科学。
• 胚胎学:研究个体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
本章主要回答:Why, What, How
一、本课程的重要性 1、专业基础课之一
• 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繁殖学等学科基础
2、科研及应用领域 • 组织工程 • 胚胎工程
3、电镜技术
(1)透射式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基本原理
技术特点
Pictrue
(2)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基本原理
技术特点
Picture
4、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技术 1) 组织化学:
PAS反应(过碘酸 系统 胚胎学: 配子发生 精卵结合 早期胚胎发育
三、学习方法
统一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
四、研究方法(技术)
1、体外培养技术(细胞、组织、胚胎)Picture 2、光学显微镜技术
显微镜:普通生物、相差、荧光、倒置、暗视野、 偏振光等显微镜
观察对象:需要作切片、染色处理 石蜡切片: 冰冻切片: H.E染色:苏木素(Hematoxylin)、伊红(Eosin) 特殊染色:HE以外的染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㈠、粒配曲线(级配曲线、颗分曲线,或累积频 率曲线)
22
20
㈡、粒配曲线的意义 ⒈ 表征泥沙颗粒的粗细和沙样的均匀程度。 ⒉ 可直接查出小于某粒径的泥沙在总沙样中所
交通出版社,1981
3
2
绪论
一、河流动力学的研究范畴
河流动力学是研究河道水流、泥沙运动和 河床演变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河流动力学是研究冲积河流在自然状态 以及受人工建筑物影响以后所发生的变 化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
3
㈠、河流对人类的重要性 ㈡、天然河流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河流的变化和发展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 结果。
20
18
3、水利工程界分类
表1-2
泥沙颗粒分级标准
泥 沙 分 类 粘 粒 粉 沙 沙 粒 砾 石 卵 石漂 石 粒 径 大 小 ( m m ) < 0 . 0 0 50 . 0 5 ~ 0 . 0 0 5 2 ~ 0 . 0 5 2 0 ~ 22 0 0 ~ 2 0> 2 0 0
21
19
二、沙样组成与粒配曲线
的再造床过程。 ⒋ 河床变形预测
研究预测水流、泥沙运动
及河床冲淤演变的方法。
6
5
二 、生产实践中的河流动力学问题
1、防洪及河道淤积问题 2、水库淤积及下游河床冲刷问题
水面
水库上游 上游淤积区
下游冲刷坑
下游河道
3、低水头枢纽及取水口泥沙问题 4、航道港湾与河口泥沙问题
7
6
三、学科发展简况
1、1938年,罗斯(Rouse,H.)发表泥沙紊动 扩散方程河流动力学脱离母体,成为一门独立 的科学。 2、上世纪50年代以前
D1
D2
筛析法示意图
两筛之间泥沙颗粒的粒径可以用两筛网孔径 的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计算。
17
15
㈢、沉降粒径(沉径)
粉沙和粘粒,难以用筛析法确定其粒径, 而必须通过测量颗粒在静水中的沉速,然后 按照粒径与沉速的关系,反求出与泥沙粒径。
这样所求出的粒径实质上是与泥沙颗粒密度 相同、沉速相等的球体直径。
❖1936年,希尔兹(Shields,A.)对泥沙起 动的研究 ❖1948年,梅叶-彼德(Meyer-Peter,E) 对推移质输沙率的研究
❖1950年,爱因斯坦( Einstein,H.A),利 用随机理论对推移质和悬移质输运的研究
8
7
3、20世纪50年代以后 ❖在前苏联,以维利卡诺夫为代表的学派
❖尺量法(称重法,适用于卵石以上的较大颗粒) 等容粒径
❖筛析法 (适用于砾石、沙粒) 筛分粒径
❖水析法 (沉降法,适用于粉沙、粘土) 沉降粒径
14
12
㈠、等容粒径
⒈ 定义 等容粒径是指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直径。 ⒉ 计算测量方法
① 测定泥沙颗粒的重量(或体积)
1
Hale Waihona Puke 1D 6V
3
6Ws 3
(1-1)
10年4月12日
河流动力学
1
讲授教材 河流动力学 王昌杰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版
2
参考书目
1. 河流动力学,陈立、明宗富编,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1.
2. 河流动力学,张瑞瑾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 版社,1998.
3. 河流动力学概论,邵学军、王兴奎,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5.
4. 河流泥沙工程学,北京:水利出版社,1981 5. 河流动力学, 华东水利学院等四校编,人民
我国:沙玉清;钱宁;张瑞瑾、谢鉴衡; 窦国仁;韩启为
❖欧美:恩格隆(Engelund,F.), Einstein,H.A.,雅林( Yalin,M.S.)
4、20世纪70年代以后 计算机时代,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进行回归 分析,得到阻力和输沙率公式
5、目前,筛选淘汰,去伪存真。
9
8
四、研究方法和学习特点
(1-4)
19
17
❖ 运用该方法,可以把变化相当大的粒径 范围用变化不大的整数φ来表示,φ值越 大表示粒径越细。
…2n …23 22 21 20 2-1 粒 径
………8 4 2 1 0.5
2-2
2-3 … 2-n …
0.25 0.125 … … …
Φ 值…-n …-3 -2 -1 0 1
2
3 …n …
㈠、研究方法
⒈ 现场观测
⒉ 室内试验 ⒊ 理论分析 ⒋ 数值计算
10
9
四、研究方法和学习特点
㈡、学习特点
①在研究中就不得不对问题做出某些假定,进 行一些简化,广泛使用半经验的或经验的方法。
②同一问题得到的公式各不相同。
③弄清物理概念,分析影响因素,注意建立条 件和适用范围。
④选定公式后进行计算时,要留意有关变量的 量纲及其相互关系,不可随心所欲地取用单位。
泥沙的几何特征指泥沙的形状和粒径。
泥沙的形状总的来说,颗粒越大,形状越圆滑; 颗粒越小,形状越复杂。常见的砾石、卵石外 形一般呈椭球体。
短轴 c
中轴 b
泥沙颗粒形状
长轴 a
13
11
一、泥沙的粒径
泥沙颗粒的大小,通常以颗粒直径来表示, 简称粒径,其符号为D(或d),单位mm。
泥沙粒径测量和计算方法:
15
13
㈠、等容粒径
⒉ 计算测量方法
② 将泥沙看成椭球体,直接测量其长轴a、中轴b、短轴c
用其算术平均值表示粒径
D abc/3 (1-2)
用几何平均值表示粒径
D 3 abc ⒊ 尺量法的适用对象
(1-3)
16
14
㈡、筛分粒径(筛径)
沙粒的中轴长度是比较接近等容粒径的,因此 筛析法所测的粒径可近似地看成等容粒径。
㈢、泥沙运动在河流发展变化中的作用
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它们之间的泥 沙交换来实现的,泥沙运动是水流与河床相 互作用的媒介。
5
4
㈣、河流动力学研究内容
⒈ 水流结构
研究水流内部运动特征 及运动要素的空间分布。
⒉ 泥沙运动
研究泥沙冲刷、搬运和 堆积的机理。
3.河床演变 研究河流的河床形态、演 变规律以及人为干扰引起
18
16
㈣ 泥沙按粒径大小分类
1、分类原则
❖ 表示出不同粒径级泥沙性质上的显著差异和性质变 化的规律性;
❖ 各级分界粒径尺度成一定的比例。
2、φ值分级尺度
把以mm为单位的粒径取以2为底的对数并乘以 “-1”,从而使得都是整数φ值。
每一分级粒径D可表示为
D=2-φ 或 lo2gD
( φ为整数,D的单位为mm)
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和 掌握第一手资料。
11
9
第一章 泥沙特性
泥沙的基本特性包括
1、几何特性
形状、粒径大小及群体泥沙的 组合特性
2、重力特性 泥沙的容重与淤积泥沙的干容重
3、水力特性 泥沙颗粒的沉降速度
4、细颗粒泥沙的物理化学特性
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机理
12
10
第一节 泥沙的几何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