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纳米线的应用总结

合集下载

温石棉 硅纳米线

温石棉 硅纳米线

温石棉硅纳米线
温石棉和硅纳米线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温石棉是一种天然纤维矿物,化学式为Mg6Si4O10(OH)8,因发现于加拿大温石棉矿而得名。

它具有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不燃不爆、无毒无味等特性,是水溶性纤维,被广泛应用于防火保温制品和橡胶制品中。

硅纳米线是一种新型的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线体直径一般在10nm左右,内晶核是单晶硅,外层有一SiO2包覆层。

由于自身所特有的光学、电学性质如量子限制效应及库仑阻塞效应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在微电子电路中的逻辑门和计数器、场发射器件等纳米电子器件、纳米传感器及辅助合成其它纳米材料的模板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及应用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及应用

基本内容
结论: 本次演示综述了硅基AAO模板法制备纳米阵列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 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总结了研究结果和不 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虽然硅基AAO模板法制备纳米阵列在材料科 学、生物医学、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本内容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 探索更加高效的模板制作方法、深入研究纳米阵列的制备机理、拓展纳米阵列的 应用领域等。
基本内容
2、制备硅纳米线:将金属膜置于硅片上,放入腐蚀液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腐蚀。通过控制腐蚀时间和腐蚀液的浓度,可以制备出不同形貌和尺寸的硅纳米 线。
基本内容
3、去除金属膜:在制备完硅纳米线后,需要将金属膜去除。可以使用稀盐酸 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去除,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基本内容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以制备出结构完整、性能优良的硅纳米线。本实验中, 我们选择了最优的实验条件如下:腐蚀液浓度为2mol/L,腐蚀温度为80℃,腐蚀 时间为2小时,制备出了形貌良好的硅纳米线。
2、不同刻蚀方法的选择和分析
2、不同刻蚀方法的选择和分析
根据刻蚀剂的不同,刻蚀法制备超疏水金属表面主要分为化学刻蚀法和物理 刻蚀法两大类。化学刻蚀法主要包括电化学刻蚀和化学刻蚀。物理刻蚀法主要包 括激光刻蚀和等离子体刻蚀等。不同刻蚀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3、刻蚀工艺参数的优化和质量 控制
基本内容
引言: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阵列的制备已成为一个热门领域。硅基AAO模 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阵列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控性好等优点,在材 料科学、生物医学、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演示旨在对硅基AAO 模板法制备纳米阵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碳化硅纳米线;气凝胶

碳化硅纳米线;气凝胶

碳化硅纳米线;气凝胶
摘要:
1.碳化硅纳米线的概述
2.碳化硅纳米线的特性与应用
3.气凝胶的概述
4.气凝胶的特性与应用
5.碳化硅纳米线与气凝胶的结合应用
正文:
碳化硅纳米线是一种由碳原子和硅原子构成的一维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热导率和高电导率等特性。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碳化硅纳米线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复合材料、电子器件、能源存储和催化剂等。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纳米孔结构的轻质材料,其内部孔隙率高达90% 以上。

这使得气凝胶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优异的隔热性能和吸声性能等特性。

因此,气凝胶在保温、隔音、环保、催化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碳化硅纳米线与气凝胶的结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例如,将碳化硅纳米线均匀地分散在气凝胶中,可以得到一种具有高热导率、低热阻和高热稳定性的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在电子器件散热、建筑节能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另外,碳化硅纳米线与气凝胶的复合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由于碳化硅纳米线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将其与气凝胶复合可以有效改善气凝胶的力
学性能,使其在承受外力时不易破碎。

这使得复合材料在催化剂载体、摩擦材料和防护涂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碳化硅纳米线和气凝胶作为两种具有独特性能的一维纳米材料,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将两者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实现多种功能化应用提供可能。

硅纳米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硅纳米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硅纳米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硅纳米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纳米材料,在纳米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子学、光电子学和生物传感器等。

因此,研究硅纳米线的结构、性质和动力学行为对于深入理解其应用和生物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介绍硅纳米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背景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计算方法,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以研究它们的宏观性质。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已经广泛应用。

与实验相比,分子动力学模拟有如下的优势:1.可以控制条件。

实验状态受到许多限制,例如温度、压力、物质的纯度等,而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进行,使得研究更加灵活和可控。

2.可以对分子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

实验通常只能从宏观上观察样品的性质,而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提供大量的微观信息,例如原子的位置、速度和能量等。

硅纳米线是由硅原子组成的一维纳米材料,在实验中通常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

考虑到硅纳米线的材料的难以提供充足的理论分析,分子动力学模拟成为了研究硅纳米线的重要工具之一。

模拟方法硅纳米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原子的相互作用、表面张力和应力等。

通常情况下,硅纳米线的模拟可以使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来进行。

这个方法模拟所有原子之前的相互作用,包括键的形成、角度的变化和键长变化,通过功率法和NVD算法来计算。

在模拟之前,需要设定一定的模拟条件,如系统容积、温度、压力等。

硅纳米线通常在稳态条件下进行模拟,这意味着它的结构、性质和动力学行为不随时间变化。

在实际操作中,容器的边界是需要进行周期性的边界化,边界的作用是保证在模拟中的原子的对称性。

从头开始模拟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使用了一些现成的模拟软件,例如LAMMPS 和GROMACS等,可以充分利用并行计算加速模拟。

这样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可靠的模拟结果。

结果与讨论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坐标和速度的变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自由能和动力学性质等。

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硅纳米线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硅纳米线的制备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有电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和氧化法等。

1.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硅纳米线制备方法。

具体操作过程是将硅板放入电解质溶液中,然后通过外加电场控制氧化还原反应,使硅板表面逐渐形成纳米线。

该方法制备出来的硅纳米线形状规则、结晶度高、纯度高,同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2.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热蒸发硅源物质后,在惰性气体中加入反应气体,然后在基片表面化学反应形成硅纳米线。

该方法可以控制硅纳米线的长度、直径和密度等参数,操作简单,但是需要高温热源。

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合成硅源、添加助剂和催化剂,制备出硅纳米线。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不同形状、不同粒径、不同比表面积的硅纳米线,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来调控制备的硅纳米线。

4. 氧化法氧化法是一种通过将硅粉末加入到含钪、钛等氧化物混合物中,在高温下进行氧化反应生成硅纳米线。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较好高温稳定性的硅纳米线,在气体传感、光电器件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硅纳米线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硅纳米线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细胞成像硅纳米线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较强的荧光发射能力,可以作为细胞成像的探针。

通过对硅纳米线的材料和表面改性,可以实现对细胞生长、分裂以及相互作用的高分辨成像。

2. 药物传递硅纳米线可以作为药物传递的载体,通过改变硅纳米线的表面性质和尺寸,可以实现对药物的承载、稳定、释放和定向传递等功能。

同时,硅纳米线具有较好的生物医学安全性,可以被分解吸收,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硅纳米线的发光性能研究及其应用前景_李甲林

硅纳米线的发光性能研究及其应用前景_李甲林

第37卷第4期人 工 晶 体 学 报 V o.l 37 N o .4 2008年8月 J OURNA L OF SYNTHET I C CRY STAL S A ugust ,2008硅纳米线的发光性能研究及其应用前景李甲林,唐元洪,李小祥,李晓川(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2)摘要:硅纳米线是一种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的半导体材料,其独特的光致发光性能使硅纳米线有望在低维纳米材料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硅基纳米结构的光集成电路。

文中重点介绍了硅纳米线光致发光特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光机制的理论研究,最后对硅纳米线的应用前景加以展望。

关键词:硅纳米线;光致发光;量子限制效应;发光机制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5X (2008)04-901-07Photolu m i nescence Property and App licati on Prospects of Silicon N ano w iresLI J ia-lin,TANG Yuan-hong,LI X iao -x iang,LI X iao -chuan(C ollege ofM aterial s S ci en ce and E ngi neeri ng ,H unan Un i versity ,Ch angsha 410082,C h i na)(R ecei v e d 1N ove mber 2007,a c cepte d 3M arch 2008)Abst ract :A s a sort of se m -i conductive m ateri a ls ,silicon nano w ires (S i N W s)possess excellent physica,lche m ical and m echan ica l properti e s .W ith the deve l o p m ent of lo w -d i m ensional nano m aterials ,integ ratedoptical c ircuit based on silicon cou l d be possibly rea lized depend i n g on the un ique pho to l u m i n escence(PL)perfor m ance of Si N W 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 o n and theoretical i n vesti g ation upon the PLproperty o f S i N W s w ere m ainly i n troduced in th i s letter .A t l a st their pro m isi n g application prospectsw erediscussed.K ey w ords :silicon nanow ires ;pho tolum i n escence ;quantum con fi n e m en;t lu m i n ous m echanis m收稿日期:2007-11-01;修订日期:2008-03-03基金项目:国家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No .20040532014)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N o .NCET -04-0773)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李甲林(1984-),女,陕西省人,硕士。

硅纳米线 锂电池负极

硅纳米线 锂电池负极

硅纳米线锂电池负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电池的需求逐渐增大,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电池便是锂电池。

而在锂电池的构成中,负极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硅纳米线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其在锂电池负极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并且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可持续性。

一、硅纳米线的性质硅纳米线是由硅原子组成的一种纳米材料,尺寸通常在10纳米至10微米之间。

它的特点是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导电性能良好、硅骨架稳定、可逆性良好以及重量轻等。

这些优良的性质与硅金属的机械、热力学和电化学特性有关。

二、硅纳米线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由于硅纳米线具备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质,因此它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锂电池的负极中。

与传统负极材料相比,硅纳米线具有以下优点:1. 较高的存储容量硅纳米线具有较高的储存容量,其理论比电容达到4200mAh/g,比传统碳材料的理论比能达到近10倍。

2. 更高的导电率硅纳米线的导电率比传统负极材料高出许多,这使得其能够更快地将电能传递到正极。

3. 更好的循环性能由于硅纳米线具有良好的可逆性能,相较其他材料,其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

4. 稳定性较好硅纳米线负极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从而能够保证锂电池的长期稳定性。

三、硅纳米线在锂电池中的制备方法通过化学法、物理法和电化学方法等多种手段,可制备出不同尺寸、形状、结构和组成的硅纳米线。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和单体溶胶法等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制备方法。

四、硅纳米线锂电池的前景硅纳米线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寿命等方面具有优势并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硅纳米线锂电池能够克服锂离子电池的瓶颈限制,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容量。

同时,硅纳米线锂电池还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制和可规模化生产等优势。

总之,硅纳米线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在锂电池负极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尽管该技术还需要更多的改进和研究,但是它的优良性能和可持续性,将极大地推动电池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硅纳米线 离子束蚀刻

硅纳米线 离子束蚀刻

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硅纳米线是一种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纳米材料,它具有很好的电学、光学和力学性能,因此在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离子束蚀刻技术则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微纳加工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微纳结构。

本文将介绍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如化学气相沉积法、热蒸发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法等。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在高温下通过化学反应在硅衬底上生长出硅纳米线。

这种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生长速度快等优点,但是硅纳米线的直径和长度难以控制,且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二、离子束蚀刻技术的原理离子束蚀刻技术是一种利用离子束轰击材料表面,使其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从而实现微纳加工的技术。

离子束蚀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高能离子束轰击硅衬底表面,使其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从而形成硅纳米线。

离子束蚀刻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无污染等优点,可以制备出直径和长度均匀的硅纳米线。

三、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技术的方法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制备硅衬底:选择高纯度的硅衬底,并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光滑、无杂质。

2. 离子束蚀刻:将硅衬底放入离子束蚀刻设备中,利用高能离子束轰击硅衬底表面,使其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从而形成硅纳米线。

3. 后处理:将制备好的硅纳米线进行后处理,如清洗、干燥、热处理等,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四、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技术的应用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技术在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微电子学领域是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硅纳米线可以用于制备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微电子器件。

离子束蚀刻技术可以制备出直径和长度均匀的硅纳米线,从而提高微电子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硅纳米线还可以用于光电子学领域。

硅纳米线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可以用于制备光电器件,如光电探测器、光电调制器等。

硅纳米线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硅纳米线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硅纳米线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硅纳米线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在纳米电子学、生物传感、光电子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硅纳米线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进行系统的介绍。

1. 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1.1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硅纳米线制备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在高温下将硅源蒸发,使硅蒸气在载气气氛中分解并形成硅纳米线。

气相沉积法有热氧化物化学气相沉积法(HOCVD)、热物质气相沉积法(HTCVD)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反应条件和控制因素来制备不同形态的硅纳米线。

1.2 液相沉积法液相沉积法是将反应溶液中的硅源和还原剂混合,并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通过还原和沉淀等过程制备硅纳米线。

液相沉积法具备较好的可控性和成本优势,但需要在较严格的反应条件下进行,且对硅纳米线的形态和结构控制性相对较低。

1.3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是将反应气体引入等离子体体系中,并在等离子体体系中进行反应形成硅纳米线的方法。

其具备快速制备、可控性好等特点,是硅纳米线制备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2. 硅纳米线的应用研究2.1 纳米电子学硅纳米线在纳米电子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硅纳米线具有尺寸很小、电子传输能力强、电容性能好等特点,可以用作半导体器件上的电荷传输通道和OI-FET管道,能够增强器件的速度和功耗比等性能,已成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制造的有效手段。

2.2 生物传感硅纳米线具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多重信号特征等生物传感应用上的优势。

通过表面修饰,使硅纳米线与生物分子或生物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实现对生物分子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同时,硅纳米线还可以起到信号转换器和引导介质的作用,在生物传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3 光电子学硅纳米线在光电子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和LED发光器件领域。

硅纳米线的高比表面积和高光电转换效率在太阳能电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总结

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总结

太阳能电池的量子效率是指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载流子数目与照射在太阳能电池表面一定能量的光子数目的比率。

因此,太阳能电池的量子效率与太阳能电池对照射在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各个波长的光的响应有关。

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EQE),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载流子数目与外部入射到太阳能电池表面的一定能量的光子数目之比。

内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IQE),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载流子数目与外部入射到太阳能电池表面的没有被太阳能电池反射回去的,没有透射过太阳能电池的,一定能量的光子数目之比。

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基于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金属箔进行了阐述【foil - 铝箔】。

此类设备的主要优点是讨论,通过光的反射率,电压,电流和外部量子效率数据一个单元的设计,采用薄非晶硅层上沉积形成的纳米线阵列P - N结。

一个有前途的1.6 mA/cm2的电流密度为1.8平方厘米电池获得,并广阔的外部量子效率测定的最大值为12%,在690纳米。

“。

2007年美国物理研究所。

近年来,一直存在一个显着的,复活在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兴趣。

太阳能转换特别感兴趣,因为是丰富的源。

今天的绝大多数鈥檚商业太阳能电池模块是基于晶体硅,但有越来越多的薄膜的兴趣,所谓的第二代太阳能电池,以及第三代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电池,一些需要使用的纳米结构的概念。

基于纳米线净重的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阶级由于几个性能和光伏太阳能设备处理启用的利益,包括直接路径这样的几何形状所带来的电荷传输纳米结构。

【photovoltaic - 光伏】纳米线和纳米棒,定义中的应用这里有宽高比5:1太阳能电池已试图在几个设备的配置和材料系统。

纳米线/棒功能的太阳能电池的最新展示已主要基于有机-无机混合材料或利用,如化合物半导体硒化镉。

黄长发等人。

作为electronconducting利用的CdSe纳米棒层孔导电聚合物基太阳能电池和生产效率AM1.5照射的1.7%。

利用硅纳米线做大面积可弯曲电子产品

利用硅纳米线做大面积可弯曲电子产品

利用硅纳米线做大面积可弯曲电子产品
 英国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干式接触印刷系统,能将多个硅纳米线移植于软性的大型基板上,从而开发出能够有效控制其电子特性的高性能超薄电子层。

这为大规模使用软性和可弯曲的电子产品开启了新机会,包括物联网(IoT)和智能城市等应用。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教授Ravinder Dahiya在接受《EE Times》采访时指出,“单晶硅是一种硬脆的材料,一旦将它弯曲,就会裂开。

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客制、闭路接触式印刷系统,能够印刷多个100纳米(nm)硅纳米线接脚,在软性基板上形成电子层。

这种电子材料能直接接触基板,因此是干式印刷而非湿式印刷。

我们可以实现高产量的一致纳米线,在较大面积上产生均匀的响应。


 这项研究由Ravinder Dahiya主导的可弯曲电子与感测技术(Bendable Electronics and Sensing Technologies;BEST)研究小组进行,最新成果就发表在《微系统和纳米工程》(Microsystems and Nanoengineering)期刊。

这一团队已经开发出许多创新技术,包括太阳能发电的软性“电子皮肤”,可用于打造义肢,以及可伸缩的健康传感器,用于监测用户汗水的pH值。

 将硅纳米线用于大面积电子产品的一大挑战在于实现均匀的组件响应。

较。

硅纳米线在微电子方面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硅纳米线在微电子方面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2 场发射特性 场发射是利用肖特基效应, 将指向导体表面的强电场作用于导体的表面,使 其表面势垒降低、变窄,当势垒的宽度窄到可以与电子波长相比拟时,电子的隧 道效应开始起作用,部分高能电子就可顺利地穿透表面势垒进入真空。 评价材料的场发射特性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阀值场强、场发射电流密度、场 发射电流稳定性、场增强因子等指标。 场发射材料在真空微电子和场发射显示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硅纳 米线的场发射研究对于开发新一代场发射材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研究尺寸对硅纳米线的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对不同直径的硅纳米线进行 了场发射表征(图 5)。平均直径分别为 10 nm(直径分布 7~12 nm)、20 nm(直径 分布 18~22 nm)及 30 nm(直径分布 27~32 nm)的硅纳米线的阀值场强分别为 4. 5、 13 及 23V/μm。以上结果说明硅纳米线的直径对其场发射特性具有很重要的影 响,随着硅纳米线直径的减小其阀值场强随之减小,场发射性能增强。
图 1 能带结构图 3 微观形貌结构 3.1 化学气相沉积法形貌结构 使用具有紧密排列的六角形纳米孔道的氧化铝作为模板, 先在模板的六角形 孔道中电化学沉积金粒子, 使得金粒子保持着模板孔道的尺寸和形貌,然后在金 粒子的催化下高温分解硅烷生长硅纳米线, 成功地合成了单晶硅纳米线 (SiNWs) 的有序阵列(如图 2 所示) ,纳米线的直径与模板孔道的直径一致。
3.2 热蒸发法形貌结构 在 1350 ℃温度下热蒸发 SiO 粉末,使产物沉积在位于 890~1320 ℃范围 内不同温度区域的长为 85 mm 的硅片上,制备出了硅纳米线、章鱼形、钉形、 蝌蚪形及链形等不同形状的硅纳米结构(见图 3) 。

【特性】 1 载流子浓度与迁移率 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是半导体材料最基本的电学特性。 研究发现随着硅纳米 线直径的减少其能带宽度增加, 直径为 7 nm 的硅纳米线的能带宽度为 1.1 eV, 而直径降至 1.3 nm 时其能带宽度增至 3.5 eV。 研究本征及掺杂硅纳米线的载流子的迁移率。图 4 为硅纳米线的 I-V 曲线, 其中图 4(a)中的 1~7 分别为栅极电压为-3O,-2O,-10,0,10,20 和 3O V 时 对应的 I-V 曲线,图 4(b)中的 1~8 分别为栅极电压为-2O,-1O,-5,0,5,1O, 15 和 2O V 时对应的 I-V 曲线。 通过以下公式可以估算出硅纳米线的载流子迁移率,dI/dVg =μ=(C/L2 )V 其 中:μ为载流子迁移率,C 为电容,L 为硅纳米线的长度。电容 C 可以通过公式 C≈2πεε0 L/ln⁡ ( r )得出,其中ε为介电常数,h 为硅纳米线中硅氧化物层的厚度, r 为硅纳米线的半径。 从图中可估算出本征及硼掺杂硅纳米线的斜率分别为 2. 13×10−11 和 9. 54 −9 × 10 ,所以本 征及硼 掺 杂硅纳米线 的载流 子 迁移率分别 为 5 . 9 × 10−3

氮化硅纳米线的制备与应用

氮化硅纳米线的制备与应用

氮化硅纳米线的制备与应用氮化硅(SiN)纳米线是一种非常有应用价值的新材料,它具有很高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和化学惰性,因此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氮化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氮化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氮化硅纳米线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气相沉积和溶胶-凝胶法。

气相沉积是一种通过将氮化硅前体分子在高温下分解生成纳米粒子,然后在其上形成纳米线的方法。

该方法有两种变体,即热蒸发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热蒸发法是在真空中将氮化硅前体分子蒸发并沉积至基底上,形成纳米线。

在化学气相沉积法中,氮化硅前体分子被输送到反应室中,并在高温下分解成Si和N原子,再在基底表面上生长成纳米线。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基于水热反应的方法,其过程类似于化学气相沉积法。

先将氮化硅前体分子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将其晶化生成固态凝胶,在高温下热处理,形成SiN纳米线。

二、氮化硅纳米线的应用领域氮化硅纳米线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1. 光电领域氮化硅纳米线可以作为太阳能电池中的材料,具有高光吸收率、高载流子迁移率、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

同时,氮化硅纳米线还可以用于制备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LD)等器件,其性能和效率都非常优异。

2. 传感器领域氮化硅纳米线的高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其成为了一种优秀的传感器材料。

例如,氮化硅纳米线可以用于制作气体传感器,检测环境中的氧气、氮氧化物等气体成分。

此外,氮化硅纳米线还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对于检测血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具有重要作用。

3. 储能领域氮化硅纳米线作为储能材料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由于其高导电性、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氮化硅纳米线可以用于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储能设备的制备,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4. 其他领域氮化硅纳米线还可以用于制备场发射器件、催化剂等领域。

场发射器件是一种基于场致发射原理制成的器件,其在显示器、伏安计等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硅纳米线是一种性能优异、结构简单的纳米材料,其制备和应用领域备受关注。

一、硅纳米线的制备硅纳米线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如电化学腐蚀法、热蒸发-凝固法、分子束外延法等。

其中,电化学腐蚀法是制备硅纳米线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在电化学腐蚀法中,由于硅与氢离子的化学反应,硅表面不断被腐蚀,逐渐形成硅纳米线。

该方法制备的硅纳米线具有简单、实用、可控制等优点。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掺杂物的方式控制硅纳米线的性质,如提高硅纳米线的导电性能、光电性能等。

二、硅纳米线的应用硅纳米线作为一种典型的纳米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传感、光电器件等。

1、光电器件硅纳米线具有很好的光电效应,可以制备出多种光电器件,如太阳能电池、LED等。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而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

此外,硅纳米线还可用于制备LED,其结构简单、发光效率高,可用于照明、显示等领域。

2、传感硅纳米线具有很好的传感性能,可用于制备各种传感器,如生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

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生物分子、DNA等,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安全等领域。

而气体传感器则可以检测各种气体的浓度、类型等,可用于环保监测、安全防护等领域。

3、储能器件硅纳米线还可以用于制备储能器件,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

硅纳米线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储能设备。

而硅纳米线超级电容器则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等特点,可用于快速充放电、瞬间能量输出等领域。

三、结语硅纳米线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结构简单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性能优化和应用领域将会不断拓展。

纳米硅的研究及应用

纳米硅的研究及应用

根据涂料应用场合: 1、外墙涂料
若用户需提高涂料的抗老化、耐擦洗、抗沾污性能,对于中高档涂料,建议单 用或与结合使用。前者加量为1—5%,后者加量为纳米氧化钛为0.5-3%,纳米硅 为0.5—2%,对于中低档涂料,纳米材料加量为1-2%,主要用纳米氧化硅,不用 或少用纳米氧化钛。一般而言,在成本允许范围内纳米材料用量尽可能用高的百 分比,在对成本有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建议客户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纳米材料添 加量使之有着很好的性价比。 2、内墙涂料
这表明经纳米siox浸轧整理后棉织物的紫外吸21212织物的紫外反射性能由上图可见在波长240400nm范围内与原样相比浸轧织物的紫外反射率在前半段有大幅度的提可见差分曲线位于零线之上且在波长240400nm范围内反射差分曲线整体上是递减的小结用丙烯酸做粘合剂将纳米粉体sio用于织物防紫外浸轧整理在波长320400nm范围整理后织物的紫外反射率有大幅度提高而透射率相应地大幅度减小
纳米硅的研究及应用
简介
• 纳米硅指的是直径小于5纳米(10亿 (1G)分之一米)的晶体硅颗粒。纳米硅 粉具有纯度高,粒径小,分布均匀等特点。 比表面积大,高表面活性,松装密度低, 该产品具有无毒,无味,活性好。纳米硅 粉是新一代光电半导体材料,具有较宽的 间隙能半导体,也是高功率光源材料。
• 全文摘要:
涂料用硅系杂化聚酯的原位制备 及性能表征
二、面向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太阳 电池研究新进展
• 以晶体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太阳电池和以非晶硅薄膜为代表的第二代 薄膜太阳电池目前是光伏市场主流。第三代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发目 标是在维持现有第二代薄膜电池沉积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基础上显 著提高电池性能及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太阳电池的价格。近年来,以晶 体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太阳电池(目前光电转换效率16 %~18 % ,占光 伏市场份额 85 %)产量以超过40 %的速度高速递增,2007 年全球产量 已达到GW ,2009 年超过 10 GW。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更加惊人,2007 年以 1 . 088 GW 的产量一举跃居世界首位2009 年的产量达到 4 . 0 GW ,稳居世界第一;无锡尚德在不到五年时间内已经跻身世界前三名, 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领跑者。

硅纳米线光催化

硅纳米线光催化

硅纳米线光催化
硅纳米线光催化是一种利用硅纳米线材料进行光催化反应的技术。

硅纳米线是一种一维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光吸收性能。

在光催化反应中,硅纳米线可以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例如,在光催化水分解反应中,硅纳米线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硅纳米线光催化的优点包括:高催化活性、良好的光吸收性能、易于制备和改性等。

此外,硅纳米线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目前,硅纳米线光催化已经在环境保护、能源转换和有机合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硅纳米线光催化可以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在能源转换方面,硅纳米线光催化可以用于制备氢气和氧气等清洁能源。

在有机合成方面,硅纳米线光催化可以用于合成一些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合物。

总之,硅纳米线光催化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它为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氮化硅纳米线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探讨

氮化硅纳米线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探讨

氮化硅纳米线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探讨氮化硅(Si3N4)纳米线是一种具有很大应用潜力的纳米材料,在光伏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氮化硅纳米线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以及制备方法。

首先,氮化硅纳米线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光吸收:氮化硅纳米线具有显著的光吸收能力,能够在宽波长范围内吸收光线,尤其对于红外光的吸收率较高。

将氮化硅纳米线应用于光伏器件表面可以增加器件对太阳光的吸收,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2. 提高光电转化效率:氮化硅纳米线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和较高的导电性能。

利用氮化硅纳米线作为电极材料可以降低器件的内电阻和电子传输损失,从而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3. 提高器件稳定性:氮化硅纳米线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抵抗光腐蚀和氧化等因素的侵蚀。

因此,在光伏器件中应用氮化硅纳米线可以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和寿命。

其次,氮化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碳源法:利用碳源和硅源的反应生成氮化碳前驱体,再通过高温热解得到氮化硅纳米线。

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2. 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高温反应使气相中的硅源和氨气反应生成氮化硅纳米线。

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线尺寸均匀,纯度高,适用于制备高质量的纳米线。

3. 水热法:将硅源和氨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硅纳米线。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制备形貌和尺寸可控的氮化硅纳米线。

4. 模板法:利用金属导电板或多孔氧化硅模板作为模板,通过溶胶凝胶法或电沉积法在模板孔道中填充氮化硅前驱体,再通过热解或溶剂去除模板制备氮化硅纳米线。

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线形貌可控性较高,适用于制备特定形状和结构的纳米线。

综上所述,氮化硅纳米线作为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纳米材料,在光伏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氮化硅纳米线的光电性能、稳定性和制备方法,以提高光伏器件的效率和寿命,推动光伏技术的发展。

高效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应用

高效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应用

高效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人的普遍关注。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太阳能电池中,硅材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

而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以其高效率、低成本、易制备等优点,成为了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也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一、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是基于纳米材料的太阳电池,在太阳能转换方面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采用硅纳米线作为光吸收介质,直接转换光能为电能。

硅纳米线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使得光吸收能力更强,同时,纳米线之间的微小空间也提高了光有机率分离出电子和空穴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一般为p-n结。

通过在硅晶体表面喷射金属催化剂,将气相沉积制备的纳米线生长在硅基底上。

纳米线的顶部涂上n型半导体(如氧化锌或氧化钛),形成p-n结,再用透明的导电玻璃或金属电极作为接触电极,制成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半导体p-n结中吸收到光子能量,激发出电子-空穴对。

由于p-n结的存在,使得产生的电子向n型半导体移动,空穴向p型半导体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不同于普通硅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面积的硅片才能达到较高的电流,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通过该结构将能量转换效率大大提高。

二、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始于近二十年前。

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硅纳米线制备工艺的探索。

由于杂化化学气相沉积(HWCVD)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如今已成为硅纳米线制备的主流方法。

同时,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对硅纳米线太阳电池的性能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纳米线的形态、表面涂覆不同的半导体,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硅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性能测试和表征方法,以及硅纳米线与其他材料的复合等方面涌现出了一批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硅纳米线在微电子方面的应用

硅纳米线在微电子方面的应用

3.2 热蒸发法形貌结构 在 1350 ℃温度下热蒸发 SiO 粉末,使产物沉积在位于 890~1320 ℃范围 内不同温度区域的长为 85 mm 的硅片上,制备出了硅纳米线、章鱼形、钉形、 蝌蚪形及链形等不同形状的硅纳米结构(见图 3) 。
【特性】 1 载流子浓度与迁移率 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是半导体材料最基本的电学特性。 研究发现随着硅纳米 线直径的减少其能带宽度增加, 直径为 7 nm 的硅纳米线的能带宽度为 1.1 eV, 而直径降至 1.3 nm 时其能带宽度增至 3.5 eV。 研究本征及掺杂硅纳米线的载流子的迁移率。 图 4 为硅纳米线的 I—V 曲线, 其中图 4(a)中的 1~7 分别为栅极电压=-3O,-2O,-10,0,10,20 和 3O V 时对 应的,一 曲线,图 1(b)中的 1~8 分别为 V 一一 2O,一 1O,一 5,0,5,1O, 15 和 2O V 时对应的,一 曲线。 通过以下公式可以估算出硅纳米线的载流子迁移率[1 ,dI/dV ,一 一(C /L。)V 其中: 为载流子迁移率,c 为电容, 为硅纳米线的长度。电容 c 可以 通过公式 C≈27r££。L/ln(2h/r)得出,其中£为介电常数,h 为硅纳米线中 硅氧化物层的厚度,r 为硅纳米线的半径。 从图中可估算出本征及硼掺杂硅纳米线的斜率 d,/d 分别为 2.13×1O.1 和 9.54× 1O 一,所以本征及硼掺杂硅纳米线的载流子迁移率分别为 5.9×10 cm。/
近年来微电子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由微电子学向纳电子学转变纳电子学有两重意义一是在现有的电子器件基础上把微电子器件尺寸推进到纳米范畴另一是发展新原理的纳米器件硅纳米线作为一维硅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除具有半导体所具有的特殊性质还显示出不同于体硅材料的场发射热导率及可见光致发光等物理性质在纳米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以及新能源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no Lett., VolLICATION IN SOLAR CELLS(LIGHT ABSORPTION)

Advanced photon management, involving both absorption enhancement and reflection reduction, is critical to all the photovoltaic devices. Si:H nanowire (NW) and nanocone (NC) arrays.
On(100)
On(110)
Nanotechnology 19 (2008) 365609 (4pp)
SILICON NANOTUBES

Growth of SiNTs is based on a dual RF plasma treatment technique: 1.Nitrogen gas as plasma generation & oxidized Si substrates as Si source; 2. This silicon substrate is heated to 500℃ after the chamber filled with N2; 3. Two RF plasma generators (1 and 2) are uesd for the growth SiNTs; 4. Bias voltages generated by the plasmas will induce bombardments of N2+ ions and initiate sputtering of these plasma wires and the substrates.
J. Vac. Sci. Technol. B 26(1)Jan/Feb 2008
ULTRATHIN SILICON NANOWIRES

AFM lithography:
1.Passivate the silicon samples with HF solution; 2. The negative voltage pulses applied at ambient to the conductive AFM tip removes the passivating H-layer and induces the local formation of oxide mask under the tip(displacing the tip according to a predefined design). 3. The oxide pattern is transferred to the silicon sample by selective wet etching in TMAH(四甲基氢氧化氨,不腐蚀SiO2),and remove the mask.

O2 andCHF3
Between 400 and 650nm:absorption >93%(nanocone), ~75%(nanowire), ~64%(thin film).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5, 243113 (2009)
APPLICATION IN SOLAR CELLS(LIGHT ABSORPTION)

Diameters ∼50–80 nm ; wall thicknesses∼10–15 .
Nanotechnology 21 (2010) 055603 (6pp)
SILICON NANOTUBES


Synthesis of silicon nanotubes with cobalt silicide ends using anodized aluminum oxide template. Open at one end and connected with CoSi ends of the same diameter.
width:95nm;thick:8nm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07, 096105 (2010)
ULTRATHIN SILICON NANOWIRES

Silver catalyzed ultrathin silicon nanowires by CVD :
1.Clean and obtain oxide free and hydrogen terminated surface; 2.Evaporate(Alfa-Aesar) less than a monolayer silver and elevate the temperature to form silver nanoparticales; 3.UHV-CVD process(below 500℃ ,indicating the vapor-solid-solid); 4.HF solution(1%)remove oxide; 5.铁氰化钾和硫代硫酸钠混合水溶液remove silver.
SILICON NANOTUBES
SiNT growth is manifested in a temperature window of 320 ℃-450℃ for AuNPs less than 15 nm in diameter and at 450 ℃ for AuNPs within 16-22nm. 硅纳米线采用tip生长模式, 硅纳米管采用bottom生长模式
SILICON NANOTUBES

The density and length of these SiNTs vary with the dc bias voltages on the substrates, and the techniques of supplying the Cu catalysts. VLS growth model.
The Applications of Silicon Nanowires
——Summary of the passing semester
CONTENTS:

Synthesizing Silicon Nanotubes & Ultrathin Silicon Nanowires Applications of Silicon Nanowires ,Nanotube ,etc. 1. Solar Cells; 2.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PEC); 3. An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4. Thermoelectric Properities; 5.Sensing;
For SiNWs with thickness of 5000nm ,its absorption is better than thin film with the same thickness when :P is set between 250-1200nm; And the ratio of D to P should be >0.5 (or more specifically ~ 0.8) for the optimized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On BSG & OnSiOx/Si subract
SiNT growth is manifested in a temperature window of 320℃-450℃ for AuNPs less than 15 nm in diameter and at 450℃ for AuNPs within 16-22nm.
Nano Lett. 2010, 10, 3823-–3827
APPLICATION IN SOLAR CELLS(LIGHT ABSORPTION)

Ge nanopillar arrays
D1=60nm; D2=130nm.
The Ge DNPL array : 95- 100%absorption for λ=900- 300 nm. What will happen if this structure of Ge Nanopillar is apllied to silicon?!
polycrystalline
ACS NANO vol. 4 ▪ NO. 4 ▪ 1805–1812 ▪ 2010
SILICON NANOTUBES



Si 1D structures on amorphous substrates via a NP-mediated route:
Growth via dissociative adsorption of SiH4 on gold NPs. In H2 plasma treatment,Si 1D growth happends below 320℃(above 480℃ for O2 plasma).
J. AM. CHEM. SOC. 9 VOL. 130, NO. 29, 2008 9225
APPLICATION IN SOLAR CELL
SiNWs core–shell radial p–n junction solar cell
Single crystalline n-Si NW core; Polycrystalline p-Si shell. Length:18 um; Core diameter:50-100nm; Shell thickness:150nm. First, aqueous electroless etchingsingle crystalline SiNW core; Then depositing Si shell using disilane(with dopant gas), crystallized with RTA. Voc=0.29V;Jsc=4.28mA/cm2;FF=0.33;Efficiency=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