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拔罐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拔罐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拔罐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治疗各种疾病,促进身体健康等。
在使用拔罐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拔罐的临床应用:1.缓解疼痛:拔罐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减少痉挛来缓解疼痛。
它常用于治疗头痛、颈椎病、背痛、肩周炎等疼痛性疾病。
2.促进新陈代谢:拔罐可以刺激皮肤和组织,增加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它有助于清除废物和毒素,增强身体内部的清洁和排毒能力。
3.强化免疫系统:拔罐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它有助于增加白细胞的活性,提高抗体水平,对预防感染和提高身体免疫力非常有效。
4.促进气血循环:拔罐可以通过负压效应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
这有助于有效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组织和器官,以及帮助淤血等问题。
5.平衡和调整体内能量:拔罐可以刺激穴位,平衡和调整人体内部的能量流动。
这有助于修复和调整身体的各个系统,提高整体健康和平衡。
拔罐的注意事项:1.选择适合的拔罐器具:在拔罐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拔罐器具。
传统的拔罐器具主要有玻璃杯、竹杯和陶瓷杯等。
确保选择到的杯子质地坚固,无损伤和裂纹。
2.掌握正确的拔罐技巧:拔罐技巧非常重要,需要经验和专业的培训。
正确的拔罐技巧可以确保疗效,并减少不适和副作用。
应该确保选择专业和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拔罐操作。
3.注意卫生和消毒:拔罐器具需要保持清洁和消毒。
使用之前,应该确保器具无妨碍使用,无油脂和异物。
使用后,应该彻底清洗和消毒,以防止传播疾病。
4.避免引起皮肤损伤:拔罐时,一定要避免在皮肤有伤口、湿疹、出血或疼痛的部位上进行拔罐。
还要避免在脊柱、脊髓、心脏和其他敏感部位上进行拔罐。
5.注意拔罐时间:拔罐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5-20分钟左右,以防止损伤皮肤。
同时,应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有时可能需要多次拔罐来达到理想的疗效。
6.避免过度拔罐:拔罐时,要避免过度拔罐,以防止皮肤瘀血和疼痛。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药罐疗法操作流程——常见不良事件及其处理
皮肤过敏 1. 应立即终止药罐治疗,并向患 者解释说明。 2. 病情较轻的,外用抗过敏药膏 治疗,如氢化可的松等。 3. 若出现全身瘙痒、咳嗽、胸闷 等,应及时给予抗敏治疗或转 至皮科治疗。
特点与优势
特点与优势
药物的经皮渗透有许多优点,如避免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肝脏 的首过效应以及增加患者的接受性等。 药罐疗法选用的是中药煎煮的方法,使得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 的释放于水中,同时使得药物有效成分存在于蒸汽中。另外, 竹罐有一定的密闭保温功效。 留罐十分钟的时间可以使竹罐内存有的药物蒸汽充分与皮肤贴 合,且竹罐内始终保留一定温度,不仅使局部的毛细血管充分 扩张,同时在治疗时间内始终促使药物的渗透吸收,药物渗透 作用更佳。
适应证
慢性虚性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炎、直肠脱垂、 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脏 腑失调疾病
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
机械刺激
( 1 )表皮角化层断裂,细胞由复层变为单层,部分 细胞间隔破坏,可大大提高皮肤渗透作用,为皮肤 局部用药打下了基础。 ( 2 )真皮各级血管的扩张、渗出及细胞吞噬活动的 增强明显有利于药物吸收。 ( 3 )使皮肤局部酸度增加,帮助局部皮肤自洁,抗 感染。
分类
药物涂抹法:将药液、药膏或药糊均匀平敷在穴位上,面积略 小于罐口,然后在其上进行拔罐。 刺络药罐法:用药物水煮法拔罐之后,在拔罐部位常规消毒, 用消毒三棱针在皮肤上浅刺,以局部少量渗血为度,取煮热竹 罐在针刺部位再次拔罐,10分钟后取下竹罐,用消毒棉球擦净 针刺部位的血迹,再用药巾热敷即可。 药罐走罐法:将自制药膏均匀地涂抹在治疗部位,取合适型号 的火罐,用闪火拔罐法拔在起始点或特定穴位上,双手紧握罐 体沿各经脉自上而下或自左向右缓缓推拉,重点部位行旋转、 颠罐、按罐或抖罐等走罐法。
拔罐疗法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交融

拔罐疗法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交融拔罐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方式,自古以来在中医领域中广泛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拔罐疗法逐渐被纳入西医治疗范畴,成为中西医结合的一种重要疗法。
本文将探讨拔罐疗法在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交融的进程中的角色和意义。
一、拔罐疗法在传统中医中的地位与应用拔罐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疗法,早在古代就有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认为,通过拔罐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祛湿,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拔罐疗法通常采用玻璃罐、竹罐等容器,通过火烧或吸入空气的方式形成真空负压,吸附在体表特定穴位上,从而实现治疗的效果。
传统中医使用拔罐疗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疏通经络: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疏通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和气的流通,调节气血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 活血化瘀:中医认为,血液瘀滞是导致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拔罐疗法可以疏通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淤血和瘀血,促进血液循环。
3. 散寒祛湿:中医认为,寒湿是引起身体不适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拔罐可以散寒祛湿,改善寒湿体质,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二、拔罐疗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拔罐疗法逐渐被纳入西医治疗范畴,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代医学对拔罐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在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促进新陈代谢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
1. 改善血液循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拔罐疗法可以通过负压的作用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废物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 缓解肌肉疼痛:拔罐疗法可以通过负压吸附的方式,刺激皮肤和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和疼痛,放松肌肉,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3. 促进新陈代谢:拔罐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皮肤和经络,增加局部温度,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废物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帮助身体恢复正常代谢状态。
三、中西医结合中的拔罐疗法应用案例中西医结合是目前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拔罐疗法在中西医结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补气血的中医拔罐疗法

补气血的中医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其中,补气血的拔罐疗法在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补气血的中医拔罐疗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疗法。
一、拔罐疗法的基本原理拔罐疗法是通过利用罐内的负压效应,将气流抽入局部皮肤血管,产生刺激,进而调动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经络,调和气机。
搭配中药药物可以进一步加强药效,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二、拔罐的适用范围1. 气虚血瘀型贫血:贫血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拔罐可以刺激经络气血的循行,促进血液供给,起到补充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2. 针灸配合的疗法:在针灸疗法中,通过拔罐可以在穴位上产生负压,增加针刺的刺激效果,对一些慢性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如颈肩腰腿痛等。
3. 风湿病:风湿病是由于寒湿内盛,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拔罐疗法可以调动体内气机,温通经络,达到驱风湿、舒筋络、活血止痛的目的。
三、经络拔罐法经络拔罐法是一种常见的拔罐疗法,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调、经脉瘀阻等病症。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调理体表:使用温水擦拭患者的背部、颈部等部位的皮肤,使之温暖,以便拔罐罐口贴合皮肤。
2. 熏罐:先将罐口放置在火上一烤,待罐内燃烧过后,立刻迅速按在患者所需拔罐的部位(如肩部、背部、腰部)。
3. 拔罐:根据疾病的需求,可选择一至多个拔罐器同时使用。
拔罐后,观察患者的体感变化,如皮色变深、血泡出现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拔罐时间。
4. 医师操作:操作者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体质、经络情况等因素来选择拔罐的时间和具体位置。
四、药物拔罐法药物拔罐法是指在拔罐前蘸取一定的中药药物,然后进行拔罐。
通过药力的渗透作用,达到调理气血、温通经络的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中药选择:根据疾病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如补气养血的黄芪、当归,活血化淤的桃仁、红花等。
2. 药物准备:将选择好的中药研成粉末状,放入容易清洗的容器中备用。
拔罐疗法在临床中的运用PPT课件

六、常见疾病的拔罐方法
1、感冒:外感风寒、风热邪气、邪伤肺卫所致。
外感风寒取穴:大椎、肺俞、身柱、大杼。使用留罐法,
留罐10~15分钟,咽痒、咳嗽加天突、膻中穴。 外感风热取穴:大椎、风门、身柱、肺俞,采用刺血拔 罐法,刺血隔日一次,拔罐每日一次,退热效果明显;
2、哮喘、素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风寒,饮食不 当,生气着急,痰气交阻,气道不利而导致。
3、闪罐法: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地 拔住起下,直至皮肤潮红。如面瘫时在面部闪罐治 疗。 4、血罐法:又称刺血拔罐法,在所拔部位或穴位 上点刺放血,再将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 刺血后拔罐10-15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 发热、疼痛等。如大椎穴点刺放血拔罐治疗发热。 5、针罐法: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 心的部位,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时,将 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如呃逆时在膈俞穴采用针 罐法治疗。
四、拔罐的治病原理
根据现代临床研究,拔罐可使局部组织处于
高供氧低消耗状态,促使局部血液循环,改 善缺氧状态,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和白细胞吞 噬能力。
五、注意事项
1、拔罐可使局部出现一些局部反应,阳证,热证、 实证,多呈鲜红色淤斑反应;阴证、寒证,血瘀多 呈紫红色、暗红色瘀斑反应;寒证、湿证多呈水泡 水珠;虚证多呈潮红、淡红色;局部无淤血反应, 或虽有潮红现象,起罐后立即消失,提示病邪较轻, 病情不重或病已接近痊愈。 2、拔罐的禁忌症:皮肤有溃疡,水肿,高热抽搐 及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 亦不宜拔罐。 3、避风,室温适宜,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 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4、治疗时应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痕,棉球 湿度适宜,防止烫伤皮肤。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拔罐的顺应证及禁忌证
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痛苦悲伤后果,外科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软组织毁伤,或是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都可以用拔罐疗法.
刺络拔罐的镇痛后果尤为明显.中医以为“公则不痛,痛则不通”,痛苦悲伤多因经络阻滞,气血瘀阻.刺络拔罐能有用地去瘀行血,通经活络,临床经常应用于治疗各类痛苦悲伤.现代医学也以为,刺络拔罐刺激了某一局部的神经,调节了响应部位血管和肌肉的功效,反射性解除血管和腻滑肌的痉挛,产生了明显的止痛后果.
别的,用本法治疗的顺应症还有:伤风.风行性腮腺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冠芥蒂.心律不齐.中暑.肺水肿.急性胃肠炎.胃痛.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头痛.胁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腰背痛.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术后肠粘连.荨麻疹.带状疱疹.产后缺乳.牙痛.扁桃体炎.面瘫.毒蛇咬伤.疮疡初起.近视等.
1风湿痹痛及各类神经麻木
2脏腑功效杂乱
3急慢性痛苦悲伤
4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疾病.
禁忌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觉性出血偏向或毁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应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轻微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损掉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怀胎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段也应轻柔.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5.肺结核运动期.
6.重度心脏病.心力弱竭.呼吸衰竭及轻微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中医康复技术:拔罐疗法

治疗作用
1.血液循环的加快,可以加速患者体内的新陈代谢和毒素排,加速乳酸代谢和有害物 质代谢; 2.拔罐疗法对肌肉组织的张力改变,从而降低肌肉僵硬度,最终减轻肌肉疼痛。 3.是物理性压力通过刺激免疫系统、增加干扰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免疫因子来发挥 疗效,以提升人体免疫功能,起双向调节作用;
适应症
玻璃罐
用透明玻璃制成,中央呈球形,罐口厚实平滑。 分大、中、小3型。 优点:质地透明,能直接观察罐内皮肤充血、
瘀血等情况,吸附力大。 缺点:容易破碎。
陶罐
陶土烧制而成。罐口平滑厚 实,大小不一。
优点:吸附力大,易 于高温消毒。
缺点:质重易碎。
抽气罐
由抽气唧筒和带有活塞 的透明塑料罐组成。
优点:可随意调节吸附 力,不易破损,不会烫伤。
拔罐疗法
原理
1.疏通经络; 2.调整气血; 3.平衡阴阳; 4.祛病健身;
特点:
1. 适应症广,安全高效; 2. 方便易学,便于推广; 3.双向调节,异病同治; 4.反映病症,协助诊断;
拔罐的起源与发展
玻璃罐
用具:兽角→竹罐→陶罐→金属罐→ 抽气罐
电拔罐
方法:燃火排气 → 煮水排气 →抽气排气
拔罐法的演进
单罐 → 多罐
拔罐形式
闪罐
留罐 →
形式:
走罐
药罐
单独拔罐 → 综合运用 针罐
刺血拔罐
种类:
1.竹罐; 2.玻璃罐; 3.陶罐; 4.抽气管; 5.易罐;
竹罐
用直径3~5厘米坚 固无损的竹子,截成 6~10厘米不同长度磨 光而成。
优点:取材容易, 制作简便,轻巧价廉, 不易摔碎。
缺点:易燥裂而漏气。
• 1.降低血脂,血压,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 • 2.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肌肉疼痛和偏头痛; • 3.感冒、哮喘、胃疼等内科疾病治疗; • 4.美容、减肥和慢性疲劳综合征;
拔罐实训案例分析总结报告

一、引言拔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理念的重视,拔罐疗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我国拔罐技术水平和临床应用能力,我校开展了拔罐实训课程。
本文通过对拔罐实训案例的分析,总结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拔罐实训案例分析1. 案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45岁,因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就诊。
经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取穴:腰阳关、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部,选用玻璃火罐,点燃酒精棉球,迅速投入罐内,待罐吸附于皮肤后,留罐10-15分钟。
治疗1次/日,连续治疗10次。
经过拔罐治疗后,患者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扩大,疗效显著。
2. 案例二:颈椎病患者,女,35岁,因颈肩部疼痛、僵硬,头部活动受限就诊。
经检查,诊断为颈椎病。
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取穴:大椎、肩井、曲池、合谷、阿是穴。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颈肩部,选用玻璃火罐,点燃酒精棉球,迅速投入罐内,待罐吸附于皮肤后,留罐10-15分钟。
治疗1次/日,连续治疗10次。
经过拔罐治疗后,患者颈肩部疼痛、僵硬症状明显改善,头部活动范围扩大,疗效显著。
3. 案例三:肩周炎患者,男,50岁,因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就诊。
经检查,诊断为肩周炎。
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取穴:肩髃、肩贞、曲池、合谷、阿是穴。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肩部,选用玻璃火罐,点燃酒精棉球,迅速投入罐内,待罐吸附于皮肤后,留罐10-15分钟。
治疗1次/日,连续治疗10次。
经过拔罐治疗后,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三、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1. 严格掌握拔罐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盲目治疗。
2. 拔罐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3.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感染等并发症。
4. 拔罐后,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温通拔筋罐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温通拔筋罐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评价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拔罐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温通拔筋罐技术成为一种结合了传统拔罐疗法和现代理疗技术的新型疗法。
本文将对温通拔筋罐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二、温通拔筋罐技术介绍温通拔筋罐技术是将传统的拔罐疗法与理疗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引起局部组织的负压效应,增加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以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
该技术可以通过热罐、冷罐和膨胀罐等方式实现,具有简便、安全、效果明显等优点。
2.1 热罐技术热罐技术是利用加热的罐体,通过热力作用,将热量传导到皮肤和肌肉组织中,刺激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温经通络、疏散寒湿的作用。
2.2 冷罐技术冷罐技术是通过使用低温罐体,使局部皮肤和肌肉组织受到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2.3 膨胀罐技术膨胀罐技术是通过利用罐体内的负压效应,使罐体内形成一定的真空环境,使罐子贴合于皮肤表面,从而通过引起局部组织的牵拉和拉伸,起到温通经络、松筋活络的作用。
三、温通拔筋罐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温通拔筋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其疗效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验证,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3.1 治疗效果评价3.1.1 病症选择准确性温通拔筋罐技术的治疗效果与选择病症的准确性密切相关。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择热罐、冷罐或膨胀罐等技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3.1.2 物理治疗效果温通拔筋罐技术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温热、冷敷或罐体负压效应的刺激,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新陈代谢,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该技术对于神经痛、肌肉酸痛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2 安全性评价3.2.1 操作安全温通拔筋罐技术的操作相对简单,操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拔罐疗法舒缓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智慧

拔罐疗法舒缓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智慧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
中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通过拔罐疗法可以改善体内的气血流通,缓解症状。
下面将介绍拔罐疗法在舒缓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
拔罐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使用罐具,形成局部负压,以吸引皮肤和肌肉组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拔罐疗法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拔罐疗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
中医理论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多由气滞、血瘀引发。
通过拔罐疗法,可以刺激穴位,改善气血运行,促进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例如,可以在腹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拔罐疗法,刺激肠道的经络,增加气血流动,改善腹部不适感。
其次,拔罐疗法可以缓解腹部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常伴有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通过拔罐疗法,可以刺激腹部穴位,促进腹部肌肉舒张,缓解症状。
同时,拔罐疗法还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腹部肌肉的供氧情况,减轻疼痛感。
此外,拔罐疗法还具有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通过在腹部和背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拔罐疗法,可以调整肠道的蠕动功能,增强排泄能力,缓解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总之,拔罐疗法作为中医智慧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缓解腹部症状和调节肠道功能等方面来舒缓肠易激综合征。
但需要强调的是,拔罐疗法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因此,在面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时,中医医生可以考虑采用拔罐疗法辅助治疗。
当然,拔罐疗法也需要结合其他中医疗法,如针灸、中药等,综合施治,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总而言之,拔罐疗法在舒缓肠易激综合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调节气血、缓解腹部症状和调节肠道功能等方面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然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拔罐疗法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结合其他中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拔火罐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拔火罐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或突出引起。
该病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随着人们对中医传统疗法的认可度日益提高,拔火罐疗法被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
本文将对拔火罐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
一、拔火罐疗法的原理拔火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主要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上气压变化来达到治疗目的。
其原理基于中医学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络与脏腑相通,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能量循环系统。
通过拔火罐,可以改善气血循环,调节经络活络,促进患者体内的阳气流动,达到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消除疼痛的目的,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二、拔火罐疗法的应用拔火罐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选择拔火罐的不同部位和数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进行拔火罐疗法之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拔火罐疗法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治疗作用:1. 活血化瘀:拔火罐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血液的流动,促进病灶部位的新陈代谢,加快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除。
这有助于减轻腰痛和炎症反应。
2. 理气止痛:拔火罐疗法可以刺激患者的经络,调节气机,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气滞。
这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痛苦,减轻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的程度。
3. 调节免疫功能:拔火罐疗法可以刺激患者体表的穴位,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三、拔火罐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观察与效果评估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拔火罐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
在临床观察中,拔火罐疗法能够显著缓解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拔火罐的作用与功效

拔火罐的作用与功效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表面的特定穴位上使用罐子产生负压,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调整气血平衡的效果。
以下是拔火罐的主要作用与功效:
1.促进血液循环:拔火罐可以通过负压的作用,增强皮下组织
的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提高免疫力。
2.疏通经络:拔火罐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增加经络通行,调整气血流动,改善痛经、经闭等症状。
3.舒缓肌肉疼痛:拔火罐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局部血液供应,
缓解肌肉的僵硬和疼痛,特别对于慢性肌肉疼痛和肩颈部位的僵硬效果显著。
4.祛除湿气:拔火罐可以通过负压的作用,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减轻湿疹、湿疮等湿气相关的皮肤问题。
5.调理内脏功能:拔火罐可以通过外界的刺激,影响相关穴位,从而调理内脏器官的功能,缓解消化不良、胃痛、腹泻等症状。
6.舒缓压力和焦虑:拔火罐可以放松身体和神经系统,促进血
液循环,释放身体中的紧张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心情和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拔火罐虽然有诸多功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群,如孕妇、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等应慎重使用。
同时,在进行拔火罐时,需要由专业人士操作,掌握适宜的拔罐时间和力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副作用。
拔罐中医案例

拔罐中医案例拔罐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通过在皮肤表面使用负压,使得局部组织充血、瘀血消散,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下面列举10个拔罐中医案例,以展示拔罐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1. 头痛: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头痛症状严重。
中医通过拔罐疗法,针对头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疏通经络,舒缓瘀血,缓解了头痛的症状。
2. 颈椎病:患者因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颈椎病症状明显。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颈椎部位进行拔罐,通过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颈椎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3. 肩周炎:患者因工作需要频繁使用肩膀,导致肩周炎症状明显。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肩膀和背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了肩周炎的症状。
4.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长期吸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症状较为严重。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背部和胸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肺部功能,减轻了咳嗽的症状。
5. 腰肌劳损:患者因长时间久坐,导致腰肌劳损症状明显。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腰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舒缓瘀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了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6. 痛经:女性患者经期前后痛经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腹部和腰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调理经络,疏通血气,缓解了痛经的症状。
7. 消化不良:患者经常出现胃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胃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了消化不良的症状。
8. 肺结核:患者因肺结核导致咳嗽、疲劳等症状。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背部和胸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抵抗力,缓解了肺结核的症状。
9. 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偏高,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背部和头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调理经络,舒缓瘀血,降低血压,缓解了高血压的症状。
10. 痛风:患者因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关节疼痛明显。
拔罐的作用与功效

拔罐的作用与功效拔罐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丰富的功效。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的效果。
首先,拔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拔罐过程中,借助负压的作用,通过罐子在皮肤上产生的吸力,可以将局部的毒素、废物排除,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
这对于一些慢性病、肌肉酸痛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其次,拔罐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在拔罐过程中,负压的刺激可以改善皮肤的机能,通过增加肌肉的收缩,增强皮肤的弹性,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此外,拔罐还可以激活淋巴系统,加速淋巴循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再次,拔罐可以调节气血运行。
在中医理论中,拔罐被视为一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方法。
通过拔罐,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不畅的症状,如瘀血、气滞等。
这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疲劳倦怠等问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拔罐还具有镇痛、消炎的作用。
在拔罐的过程中,通过负压的刺激,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疼痛感,减轻炎症的程度。
在肌肉酸痛、关节炎等问题中,拔罐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最后,拔罐还可以促进内脏功能的调节。
根据中医理论,拔罐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调理内脏功能,改善消化、排泄等问题。
这对于一些胃痛、便秘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拔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丰富的功效。
通过负压的作用,拔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然而,在进行拔罐疗法时,应该遵循中医师的指导,因为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引起皮肤损伤或其他不适的症状。
拔罐作为一种疗法,应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中医拔火罐疗法促进人体淤血排除的功效

中医拔火罐疗法促进人体淤血排除的功效中医拔火罐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常见疗法,被广泛用于促进人体淤血的排除。
淤血指的是体内血液不畅通,导致血液滞留在一部分区域,进而引起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拔火罐疗法通过运用罐子产生的负压效应,刺激皮肤和经络,进而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排除。
本文将探讨中医拔火罐疗法促进人体淤血排除的功效。
1. 原理解析拔火罐疗法的原理基于中医学的经络理论。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经络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贯穿全身并与脏腑组织相连接。
当身体出现淤血时,经络中的气血会受阻,导致疼痛和其他症状的出现。
拔火罐疗法通过产生负压,在罐子内形成局部充血和充气的效应,刺激皮肤和经络,促进经络中气血的畅通,从而达到淤血排除的目的。
2. 拔火罐疗法的操作步骤拔火罐疗法的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但需要一定的专业技巧。
首先,选择合适的火罐器具,如玻璃罐或者硅胶罐。
然后,使用火机或者棉球蘸酒精点燃,火苗快速插入罐子内,迅速将火罐倒置放在患者体表适当位置。
由于罐子内的空气被烧燃,形成负压,将皮肤和组织吸附到火罐内。
最后,根据需要调整火罐的位置和时间,通常会直至皮肤呈现出深红色为止。
3. 拔火罐疗法的功效拔火罐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具有多种功效。
对于促进淤血排除方面,它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3.1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拔火罐疗法通过产生负压效应,促使周围血管扩张,增加血液供应。
这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淤血区域的血液流动,从而帮助排除积聚在淤血部位的废物和代谢产物。
3.2 刺激经络活络拔火罐疗法刺激皮肤和经络,有助于激活经络,改善经络的通畅性。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不通则淤血产生。
通过拔火罐疗法刺激经络,可以加速气血的循环,从而促进淤血排除。
3.3 消除痛症淤血常伴随剧烈疼痛,拔火罐疗法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气血运行,从而减轻病痛。
研究表明,拔火罐疗法可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疼痛感受。
3.4 免疫调节拔火罐疗法还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中医拔罐刮痧的原理和作用

中医拔罐刮痧的原理和作用中医拔罐和刮痧是常见的传统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拔罐和刮痧的原理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疏通经络:中医认为,拔罐和刮痧可以通过刺激皮肤,激发局部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达到通达经脉的目的。
拔罐通过制造负压,将罐体吸附在皮肤表面,形成局部充血、淤血和出血的效应,从而增加局部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经络畅通。
而刮痧则是通过磨擦皮肤,刺激经络,激发气血运行。
2.活血化瘀:拔罐和刮痧能够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医认为,疼痛和病变往往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通过拔罐和刮痧可以增加局部血液供应,清除淤血和瘀血,促进局部病变的恢复。
3.散寒除湿:拔罐和刮痧具有散寒、祛湿的作用。
中医认为,寒湿邪气会阻滞经络,引起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疼痛和病变。
通过拔罐和刮痧可以温经散寒,驱除湿气,恢复机体的正常状态。
4.调整免疫功能:拔罐和刮痧可以通过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来达到治疗作用。
研究发现,拔罐和刮痧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同时,拔罐和刮痧还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达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
5.缓解疼痛:拔罐和刮痧可以通过刺激皮肤和神经末梢,改变疼痛信号的传导,缓解疼痛。
研究发现,拔罐和刮痧可以促使皮肤和皮下组织释放一些荷尔蒙和内啡肽等镇痛物质,从而减轻局部和全身的疼痛。
总而言之,拔罐和刮痧的原理和作用主要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整免疫功能和缓解疼痛等多方面来发挥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拔罐和刮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特别是一些与经络、气血、寒湿等因素有关的疾病,如感冒、风湿病、肌肉骨伤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拔罐和刮痧也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例如在体弱、孕妇、血液病人等人群中需要慎用,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中医拔罐刮痧的原理和作用

中医拔罐刮痧的原理和作用中医拔罐和刮痧是中国传统的疗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应用于中医的诊疗和保健领域。
拔罐和刮痧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以促进气血循环和调整身体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拔罐和刮痧的原理和作用。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原理,通过在人体的特定穴位或部位上放置罐具,使罐与皮肤之间产生真空效应,从而实现排疏风寒湿邪、活血化淤的治疗方法。
拔罐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干法拔罐是先在皮肤上点火,然后迅速将罐具置于烧灼的罐口上,使罐体与皮肤紧密贴合,在罐内产生负压。
湿法拔罐是在罐底放入燃烧着的酒精棉球,将烧灼的罐口贴在皮肤上,然后将罐体整体翻倒过来,罐口贴紧皮肤,使罐内产生负压。
拔罐后,由于负压的作用,皮肤和肌肉组织都会受到拉伸和刺激,从而起到扩张毛孔、排疏风寒湿邪、活血化淤的作用。
拔罐能够产生多种效应,主要包括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调整气血。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连接人体各个部分的通路,运行着气血和营养物质。
拔罐能够通过疏通经络,使得气血畅通,从而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此外,拔罐还能刺激皮肤和肌肉组织,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废物物质的排出,帮助恢复和修复受损组织。
拔罐还具有温通关窍、除风湿湿气、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头痛、肩颈痛、背痛、关节炎等疾病。
刮痧是通过刮擦人体皮肤,刺激经络和穴位,以调整气血、清除湿热和祛除病邪的方法。
传统刮痧通常使用刮痧板或其他具有刮擦表面的工具,如铜板、牛角、蜡石等。
在刮痧时,先在患者的皮肤上涂上适当的药膏,然后用刮痧板沿着经络或穴位的方向进行刮擦。
刮痧过程中,皮肤会被刺激,出现红肿和淤血,这是正常的反应,称为“痧”。
刮痧后,通过排除痧,可以使气血顺畅,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刮痧还具有活血化淤、清热利湿、舒筋活络、解毒止痒等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水肿、湿疹、肌肉酸痛等疾病。
中医拔罐和刮痧在临床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中医对于经络按摩与拔罐疗法的应用

中医对于经络按摩与拔罐疗法的应用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经络按摩和拔罐疗法作为中医的两种重要疗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本文将就中医对于经络按摩与拔罐疗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经络按摩的应用经络按摩是利用手法和器械对人体经络进行刺激,以调整气血流通,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按摩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按摩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推拿、揉捏、拍打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推拿,即用手法对经络进行按压和推动。
按摩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力度,以达到刺激经络、调和气血的效果。
经络按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于头痛、颈椎病等疾病,经络按摩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经络按摩可以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经络按摩可以镇定神经,缓解紧张情绪。
总之,经络按摩在中医治疗中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二、拔罐疗法的应用拔罐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通过在皮肤上放置罐子,并产生负压效应,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拔罐是在拔罐器上点燃火炭,迅速贴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使罐子内的空气加热,产生负压效应,吸附局部组织,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拔罐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中。
它可以用于祛湿、祛寒、祛风等方面的治疗。
例如,对于风寒感冒,拔罐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对于风湿疼痛,拔罐可以温通经络,散寒燥湿,缓解疼痛。
在近年来,拔罐疗法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认可和研究。
研究表明,拔罐可以通过负压效应,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同时,拔罐还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三、中医经络按摩与拔罐疗法的结合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经络按摩与拔罐疗法经常结合应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关于《中医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拔罐是中国古老的治疗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火力、直接抽取等方法将罐内空气排除,形成负压,从而使罐吸附于皮肤特定部位,产生局部充血,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与其他疗法相比,拔罐有着操作简单、副作用发生率低的优势,不仅适宜应用在各级中医院中,也是常见的居家自我保健方法。
本文就中医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展开分析。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中医;拔罐疗法;临床应用
拔罐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古法之一。
拔罐法又被称为“火罐气”或者“吸筒疗法”,在古代被称作“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利用热力除去罐中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吸着在皮肤表面,造成皮肤淤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古代,医者用它来吸血排脓治疗疮疡脓肿,之后又扩大到应用于风湿等内科疾病。
现代社会中,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中医针灸治疗中的一种疗法。
拔罐疗法操作
简单,成本低,效果好,逐渐被中医临床所应用和重视。
一、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
拔罐是以刺激皮肤,达到病者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解除疲劳目的的非药物外治疗法。
目前为止,拔罐使用的杯罐都是排除罐内的空气,使其吸着于皮肤使其邪气被排出。
如下是其治疗的原理:
(一)发汗为主,解除体内毒气
身体上的关节部位经过吸拔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达到除去湿气和体内邪气,散去体内寒气的功效,从而解决关节的病痛,发汗解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风寒邪气随气出”。
(二)平衡五脏六腑,调节阴阳
在中医里有句理论是“阴阳失衡,百病丛生”。
通过拔罐可以对人身体的神经系统进行良性刺激,使大脑达到平衡,加强大脑皮质对身体各个部分的调节和管制作用。
使局部皮肤和其相关的内脏及组织代谢活跃,从而促进发病部位的新陈代谢加强,使身体恢复正常,让身体损害康复。
(三)吸毒排脓,消肿止痛
拔罐可以将邪毒拔出体外,淤阻消散,气血通畅,吸毒排脓,使创口愈合。
拔罐法可以让有害物质排除体外,消除体内病邪,?亩?使体内血液循环加强达到消肿止痛的功效。
(四)扶正固本,增强身体免疫功能
拔罐可以吸出人体内的火、毒、风、寒等邪气,使机体代谢
旺盛,提高抗病能力,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二、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方式
中医治疗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主要在操作手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手法,实现不同的疗效。
(一)闪罐排毒法
闪罐法是利用火罐,将罐子拔在皮肤上后,立即取下,可以反复多次,直到皮肤出现潮红为止。
这种方法可以不间断的对皮肤进行温热刺激,可以一边理疗,一边拔除体内的邪气。
但是由于该法对皮肤的吸拔力量较弱,时间较短,病历深处的邪气不容易被彻底拔出。
因此,闪罐排毒法可反复多次,对皮肤造成一定频率的物理刺激,使皮肤局部一直处于开泻状态,拔除体内邪气。
这种拔罐方法可以帮助疏通经络,治疗皮肤因经气不足所致的感觉功能障碍。
(二)拔罐发泡治疗疑难杂症
此法顾名思义,拔罐时要拔出水泡,有时伴有血水,此时的水泡就是中医所谓的“邪毒”、“湿气”。
此法作用时间较长,一般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此法会对皮肤穴位带来长时间的刺激,使得长期顽疾得到缓解或者治愈,适合治疗慢性痰湿以及久病痰淤。
(三)留罐治疗法
现在被医疗界普遍应用的是留罐治疗法。
拔罐留罐后,置留大概5―15分钟。
过后皮肤的颜色深浅可以看出病情的严重程度,颜色越深病情越重。
随着拔罐的次数颜色也会越来越浅,说明了
病情的好转。
但有时拔罐使用也需要其他治疗的辅助,不能一味的依靠拔罐,病情没有好转说明方法上需要调整,应加之其他方法的辅助治疗。
三、拔罐疗法的发展前景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不仅五脏六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人与大自然也是一个整体,针灸通过整体辩证,在人体的十四经络及奇穴通过各种针刺手法,可以达到通行气血经络,调理脏腑阴阳的作用。
拔罐法作为中医治疗疾病古法之一,在现代医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是具有巨大潜力的。
虽然现代高新技术极大促进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医学难题被攻克,但是仍然有许多疑难杂症无法被彻底治愈。
中医拔罐成本低,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是,中医拔罐需要拔罐者具有专业的技术手法,目前我国这方面人才还存在很大缺口,需要国家引起重视,投入资金项目支持中医人才培养。
四、结语
中医拔罐治疗方法继承了中国民间传统古法,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将中医治病原理融入西医治疗手段,是当代中西医结合的有效医疗方式。
拔罐法包括发汗解表,调节脏腑,阴阳平衡,吸毒排脓,消肿止痛,扶正固本等医学原理。
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主要有闪罐法,拔罐发泡法和留罐法等等。
中医治疗拔罐技术作为我国传统医疗方法,不仅被用于临床医学治疗疾病,而且在民间普通百姓间也被广泛流传采用。
由于此古法对各种医学疑难杂
症有很好的的效果,不仅填补了西医治疗存在的缺陷,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今后的医疗技术发展过程中,中医治疗拔罐技术将会被更加广泛应用和推广,中医治疗技术将会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李霞,陈波,李春燕,陈泽林,郭义.拔罐疗法适宜病症初探[J].针灸临床杂志,2012(10):44-47.
[2]洪寿海,吴菲,卢轩,蔡青,郭义.拔罐疗法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针灸,2011(10):932-934.
[3]高慧.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J].中华针灸刺络疗法杂志,2008(1):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