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72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72张)](https://img.taocdn.com/s3/m/9075e4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1.png)
流水、海浪、风力是流体,其侵蚀地貌常有 柱 崖 沟 洞 等特征 流水作用主要存在于东部季风区 风力作用主要存在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外力作用
搬运是过程
没有地貌
风化
岩石
搬运
堆积
固结 成岩
侵蚀
外力作用
岩石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 成岩
堆积
流水 海浪 风力
流体:堆积过程具有分选性
流速下降 风速下降
搬运能力渐弱 搬运能力渐弱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释放的过程,是一种强烈 的岩浆活动形式,属于内力作用,故选C。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火山喷发形成的山体一般特点是
A.高大绵长 C.山顶有积雪
B.多直立的陡崖
√D.锥形山体
火山喷发后,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挟带的固体碎屑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堆积形成 锥形体,故火山山体大多为锥形山体,D正确。
12.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①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 ②岩浆在冷却过程中 ③地壳抬升,
风化侵蚀 ④其他物质围绕石核层层凝聚 ⑤与周边环境成
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石核
√A.①⑤④③
B.①⑤③④
C.②③⑤④
D.②⑤④③
由材料可知石球是风化作用形成的,所以最后一个为③,故排除B、C。 石球和石蛋易碎,不可能为岩浆岩,A正确。
岩石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 成岩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作用力 风 | 流水 | 冰川 | 生物
表现形式 风化 | 侵蚀 | 搬运 | 堆积 | 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
搬运是过程
没有地貌
风化
岩石
搬运
堆积
固结 成岩
侵蚀
外力作用
岩石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 成岩
堆积
流水 海浪 风力
流体:堆积过程具有分选性
流速下降 风速下降
搬运能力渐弱 搬运能力渐弱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释放的过程,是一种强烈 的岩浆活动形式,属于内力作用,故选C。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火山喷发形成的山体一般特点是
A.高大绵长 C.山顶有积雪
B.多直立的陡崖
√D.锥形山体
火山喷发后,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挟带的固体碎屑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堆积形成 锥形体,故火山山体大多为锥形山体,D正确。
12.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①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 ②岩浆在冷却过程中 ③地壳抬升,
风化侵蚀 ④其他物质围绕石核层层凝聚 ⑤与周边环境成
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石核
√A.①⑤④③
B.①⑤③④
C.②③⑤④
D.②⑤④③
由材料可知石球是风化作用形成的,所以最后一个为③,故排除B、C。 石球和石蛋易碎,不可能为岩浆岩,A正确。
岩石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 成岩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作用力 风 | 流水 | 冰川 | 生物
表现形式 风化 | 侵蚀 | 搬运 | 堆积 | 固结成岩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4-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4-地表形态的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4da88a2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d.png)
地貌:三角洲
3. 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石灰岩广布的湿润地区,在广西、贵州、云南分布 较为广泛。 (1)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3. 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2)岩溶地貌的类型
(二)冰川地貌
1. 冰川地貌的类型
2. 冰川作用及一些地貌现象 (1)冰川侵蚀作用 ①包括挖蚀和磨蚀作用,通过冰川运动实现。 ②冰川中部速度快于两侧,自冰川表面向下运动速度递减。 ③从时间上看,冰川的运动速度夏季快而冬季慢,白天快而夜间慢。 (2)冰碛物 ①凡是被冰川搬运的经冰川侵蚀作用、山坡上的块体运动等获得的各种物质统称为 冰碛物。 ②根据冰碛物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表碛、侧碛、中碛、底碛、里碛、终碛。 ③冰碛物原地堆积,其堆积物结构疏松,没有分选性和层理,大小悬殊,磨圆度差。
侧蚀
溯源 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河流向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谷向源头方向伸长
1. 河流侵蚀地貌 (2)河谷 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河谷
1. 河流侵蚀地貌 (2)河谷 发育成熟的河谷断面示意图
1. 河流侵蚀地貌 (3)河流阶地
概念 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由基岩组成的地面, 经风化作用、暂时的水 流冲刷及长期的风蚀作 用后,不断缩小,最后 残留下来一些孤立的小 丘,称为风蚀残丘
1. 风蚀地貌 (5)雅丹地貌
成因: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 成的地面,主要为经风 蚀作用形成的与盛行风 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 蚀残丘和风蚀谷地(垄
槽)的组合地貌
分布: 罗布泊洼地西北部 的古楼兰附近雅丹
工程建设
背斜适合开凿隧道 各类工程建设回避断层
三、外力作用与地貌
1. 侵蚀作用
2.沉积作用
3. 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石灰岩广布的湿润地区,在广西、贵州、云南分布 较为广泛。 (1)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3. 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2)岩溶地貌的类型
(二)冰川地貌
1. 冰川地貌的类型
2. 冰川作用及一些地貌现象 (1)冰川侵蚀作用 ①包括挖蚀和磨蚀作用,通过冰川运动实现。 ②冰川中部速度快于两侧,自冰川表面向下运动速度递减。 ③从时间上看,冰川的运动速度夏季快而冬季慢,白天快而夜间慢。 (2)冰碛物 ①凡是被冰川搬运的经冰川侵蚀作用、山坡上的块体运动等获得的各种物质统称为 冰碛物。 ②根据冰碛物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表碛、侧碛、中碛、底碛、里碛、终碛。 ③冰碛物原地堆积,其堆积物结构疏松,没有分选性和层理,大小悬殊,磨圆度差。
侧蚀
溯源 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河流向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谷向源头方向伸长
1. 河流侵蚀地貌 (2)河谷 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河谷
1. 河流侵蚀地貌 (2)河谷 发育成熟的河谷断面示意图
1. 河流侵蚀地貌 (3)河流阶地
概念 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由基岩组成的地面, 经风化作用、暂时的水 流冲刷及长期的风蚀作 用后,不断缩小,最后 残留下来一些孤立的小 丘,称为风蚀残丘
1. 风蚀地貌 (5)雅丹地貌
成因: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 成的地面,主要为经风 蚀作用形成的与盛行风 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 蚀残丘和风蚀谷地(垄
槽)的组合地貌
分布: 罗布泊洼地西北部 的古楼兰附近雅丹
工程建设
背斜适合开凿隧道 各类工程建设回避断层
三、外力作用与地貌
1. 侵蚀作用
2.沉积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04814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1d.png)
子。
玄喷武出岩岩
1.绘图说明这俩种岩石的形成过程
花侵岗入岩岩
2.复习:地球的内部列表格的填写
玄武岩
花岗岩
坚硬,做建 筑材料
分类
侵入岩
岩 浆 喷出岩 岩
颜色
混色
单色
结构
形成
典型岩石
斑状矿物结晶 有气孔构造
岩浆侵入地壳上部缓慢 冷却凝固形成
岩浆喷出地表迅速冷却 凝固形成
外力作用
堆积固结成岩 2.结合图文材料说出沉积岩的特点
搬运
常见沉积岩 砾岩 页岩
煤炭 砂岩 石灰岩
1.绘图并说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
岩石的故事三由老变新的 岩石
这是一种被挤过或烤过的岩 石,经过内部矿物的重新结晶 和组合,变成“新”的岩石。 你能想象到图中美丽的大理石 是由灰白色的石灰岩变质形成 的吗?还有我们熟悉的一部分 宝石和玉石也开采自变质岩矿 床。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风、流水、等外力作用 将岩石碎屑物由高处搬 运到低处沉积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侵入型
沉积岩
变质岩
接触岩浆后熔化、再生
岩浆
听过这三组岩石的故事后,你能把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
过程概括到一幅示意图里吗?喷出型:玄武岩
侵入型:花岗岩
岩浆岩
三进一出是岩浆
石灰岩、页岩、 砂岩、砾岩
A. 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 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固结成岩—岩浆活动 C. 变质作用—岩浆活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D. 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变质作用
变质——抬升——外力
小结
岩石的故事一欲火而生的岩石
这是一块花岗岩,它的故乡在地下很深处,那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2c8384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7.png)
(2022年山东潍坊期末)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东缘地质构造与地貌。
早期,随着板块挤压,现今乌兰盆地地区由北向南流动的河流开始形成,
并向东流入现今共和盆地的低洼地带。之后因鄂拉山的隆升,水系逐渐
分离。据此完成第1~2题。
1.形成图中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外力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岩浆活动
2.图中地理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意大利西西里岛北部的利帕里群岛中,有一个圆锥形的小岛。岛上
有一座斯特龙博利火山,海拔926米,火山口直径约580米。
数百年来,这座火山每隔两三分钟就响起一阵轰隆声,随即喷发出
巨大的烟柱、蒸汽和碎屑,升到数百米的天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烟柱,
黑夜里被沸腾的熔岩的深红色回光映得通红,一明一暗,在离火山100
多千米的海上都能看到,成了过往船只明辨方向的标志,被人们誉为
“地中海的天然灯塔”。
想一想1:
黄土高原的成因与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的成因相同吗?
【答案】不同。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沟
壑地貌的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画一画:
在图中添画箭头,描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之
间的关系。
常见岩石
花岗
玄武
(2)沉积岩。
①形成过程。
流水
压实、固结
砾岩
页岩
②常见类型:按照颗粒大小分为 _______、砂岩、
______等。
石灰
③特殊类型: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 _______岩。
(3)变质岩。
高温、高压
①概念: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 ____________等
概念
表面的方向运动
早期,随着板块挤压,现今乌兰盆地地区由北向南流动的河流开始形成,
并向东流入现今共和盆地的低洼地带。之后因鄂拉山的隆升,水系逐渐
分离。据此完成第1~2题。
1.形成图中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外力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岩浆活动
2.图中地理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意大利西西里岛北部的利帕里群岛中,有一个圆锥形的小岛。岛上
有一座斯特龙博利火山,海拔926米,火山口直径约580米。
数百年来,这座火山每隔两三分钟就响起一阵轰隆声,随即喷发出
巨大的烟柱、蒸汽和碎屑,升到数百米的天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烟柱,
黑夜里被沸腾的熔岩的深红色回光映得通红,一明一暗,在离火山100
多千米的海上都能看到,成了过往船只明辨方向的标志,被人们誉为
“地中海的天然灯塔”。
想一想1:
黄土高原的成因与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的成因相同吗?
【答案】不同。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沟
壑地貌的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画一画:
在图中添画箭头,描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之
间的关系。
常见岩石
花岗
玄武
(2)沉积岩。
①形成过程。
流水
压实、固结
砾岩
页岩
②常见类型:按照颗粒大小分为 _______、砂岩、
______等。
石灰
③特殊类型: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 _______岩。
(3)变质岩。
高温、高压
①概念: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 ____________等
概念
表面的方向运动
5_1_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课件
![5_1_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4440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c.png)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 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 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1)雅丹地貌的形成受到了内外力共同的作用。目前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根 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在各个过程中分别受到了怎样的地质作用。
湿平缓润,地水带流,速因度气减候慢干,旱泥,沙加沉之积人,类形活成动山影前响平,原河,流故出山现前多平年原断为流流。水在作风用 力形成作的用地下表,形山态前,堆B积正的确泥。沙构不造断运被动吹主蚀要、表搬现运为,造逐山渐运形动成和风造蚀陆洼运地动,,随构 着造运时动间营的造推了移该,区洼域地的不整断体增构多造增地大貌,C,对而;流地水面沉沉积降则通主常要是促从成地了下山向前地平面原 传的形播成,,洼故地A是错由误地。表冰向川地作下用不多断形侵成蚀高而原成、,冰A错斗;、河角流峰断、流冰期川间谷流等水地侵貌蚀, 作故用C错、误冻。融风作力用作微用弱不,能B形、成D错冲。积平原,故D错误。
问题2:什么原因导致了景观差异的形成?
相对运动 地壳水平运动
背离运动
东非大裂谷 背离运动—张裂
绵延起伏的喜马拉雅山 相对运动—挤压
一、内力作用与地貌
1.地壳运动—水平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1)理论基础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 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 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 现在的位置。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 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 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冰川搬运 风力搬运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课件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课件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cefb78ec3a87c24128c4c4.png)
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
作用 ________等
送大量物质
堆积 ⑥________ 或 遇 到 ⑦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________
1作2/7用/2021 ________
第九页,共五十六页。
12/7/2021
第十八页,共五十六页。
6.a、b、c、d 对应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冷凝、外力、重熔再生、变质 B.冷凝、变质、外力、重熔再生 C.重熔再生、外力、冷凝、变质 D.重熔再生、变质、冷凝、外力
答案 5.C 6.A
12/7/2021
第十九页,共五十六页。
二、综合题 7.读甲、乙两图,思考回答问题。
(4)图乙中这些地貌主要是在什么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在我 国哪些地区可以找到这些地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能提升
12/7/2021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六页。
一、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016·江苏)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 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 -(2)题。
12/7/2021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六页。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①
B.②
第十四页,共五十六页。
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 运动,据此完成 2-3 题。
高中地理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 优质课件
![高中地理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 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20105ab84ae45c3b358c68.png)
有断层的地方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 而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把 “粗毛坯”塑造成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四种 主要的雕塑手法 。
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地表形态的影响
河流沟谷、峡谷 瀑 布
流水流水作冲用刷侵侵蚀蚀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丘 --风力沉积
新月型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
外力 地貌
流水
风力
侵蚀 地貌
黄土高原崎岖地表\ 风蚀沟谷 云贵高原流水溶蚀 风蚀洼地 沟谷\瀑布\峡谷 戈壁
裸岩荒漠
沉积 地貌
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山麓冲积扇
沙丘 沙垄 黄土高原
沙质海崖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沙漠地区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海浪侵蚀地貌
沟壑纵横的 黄土高原表
面形态
——流水侵 蚀作用造成
风力侵蚀 风蚀城堡、 风蚀柱、 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 --云贵高原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总结: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 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 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岩石圈物质循环
2.褶皱有几种基本形态?分别会形成什么地貌? 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一般来说,中间向上 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在 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 或盆地。
想一想,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 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地 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 能力较强,反而成为山岭。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 而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把 “粗毛坯”塑造成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四种 主要的雕塑手法 。
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地表形态的影响
河流沟谷、峡谷 瀑 布
流水流水作冲用刷侵侵蚀蚀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丘 --风力沉积
新月型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
外力 地貌
流水
风力
侵蚀 地貌
黄土高原崎岖地表\ 风蚀沟谷 云贵高原流水溶蚀 风蚀洼地 沟谷\瀑布\峡谷 戈壁
裸岩荒漠
沉积 地貌
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山麓冲积扇
沙丘 沙垄 黄土高原
沙质海崖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沙漠地区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海浪侵蚀地貌
沟壑纵横的 黄土高原表
面形态
——流水侵 蚀作用造成
风力侵蚀 风蚀城堡、 风蚀柱、 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 --云贵高原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总结: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 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 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岩石圈物质循环
2.褶皱有几种基本形态?分别会形成什么地貌? 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一般来说,中间向上 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在 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 或盆地。
想一想,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 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地 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 能力较强,反而成为山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类
能量来 源
内力
地球内 部的热
作用 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影响
地壳活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大陆与洋底、 山脉与盆地等, 奠定地表形态的 基本格局,使地 表高低不平
外力 作用
内力作用的表现
地壳运动 ——主要方式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2、板块处于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 剧烈,多火山、地震。
安第斯山脉
1.(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 什么方向运动? 印度洋板块向东北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西南 方向运动。 (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将其挤压、 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褶皱有几种基本形态?分别会形成什么地貌? 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一般来说,中间向上 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在 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 或盆地。
想一想,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 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地 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 能力较强,反而成为山岭。
• 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①④⑤
• (2)若图中③、④地层分别含有哺乳动物化
石、恐龙化石,则反映该地区曾经发生强
烈的( C )
• A.搬运作用
B.岩浆活动
• C.地壳运动
D.变质作用
• (3)图中可作为建筑材料的硬质石材位 于( A)
• A.① B.② C.③ D.④
• 第(1)题,沉积岩层,一般是老的在下、 新的在上;①与⑤哪个先形成都有可能。 第(2)题,③、④地层产生倒转,说明此 处岩层曾经受过强烈挤压。第(3)题,硬 质石材指的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
地壳活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大陆与洋底、 山脉与盆地等, 奠定地表形态的 基本格局,使地 表高低不平
削低高山,填平 风化、侵蚀、 洼地,使地表起 搬运、堆积、 伏状况趋向于平
缓
● 风化作用
☆风化因素——温度、水、生物
花岗岩风化作用
● 侵蚀作用
☆侵蚀因素——运动状态下的水、冰川、空 气(流水/冰川/风力)
☆搬运意义——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 量物质
● 堆积地貌
☆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搬运力)减弱 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堆积而成。
沙质海崖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沙漠地区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丘 --风力沉积
新月型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位于宜宾和云南水富
县交界的金沙江向家
有断层的地方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 例3(2009·福州一中高考模拟)下图 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1)~(3)题。
• (1)图中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可能是( C)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坝水电站截流后,有
关部门近期将上下围
堰间长数公里、宽约
1、造成这种“石林”地貌的主要1公地质里作的用是河床积水抽
A岩浆活动 B风力堆积
干,不料在亿万年难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得一见的江底,出现
2、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石林了”一形成大作片用相“同石的是林”!
• 答案:(1)C (2)C (3)A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 而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把 “粗毛坯”塑造成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四种 主要的雕塑手法 。
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类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能量来 源
地球内 部的热 能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影响
海浪侵蚀
冰川侵蚀
角峰——冰川侵蚀作用
海浪侵蚀地貌
沟壑纵横的 黄土高原表
面形态
——流水侵 蚀作用造成
风力侵蚀 风蚀城堡、 风蚀柱、 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 --云贵高原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河流沟谷、峡谷 瀑 布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 搬运作用
☆搬运因素——风、流水、冰川等
☆搬运对象——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板块的这种相对运动使地形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地区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2.(1)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
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2)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 运动?
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西南方向 运动,与印度洋板块运动方向相反。 (3)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红海的形成是由于上述两大板块运动方向 相反,板块交界张裂扩张而形成的。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板 陆陆 块 相碰
形成巨大的 喜马拉雅山
山脉
阿尔卑斯山 消亡边界
碰 撞 陆海
相碰
大陆板块形成 岛弧和海岸山 脉,大洋板块 形成海沟南美安第 斯山脉, 太平 Nhomakorabea西 部岛屿
消亡边界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 和海洋
东非大裂 谷,大西 生长边界
洋和红海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地质构造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褶皱和断层。
背斜:良好的储油、 气构造;铁路隧道。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 水,常形成自流盆地, 水库坝址选择点
气 油 水
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 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 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石油、天然气: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盆地中;
练习1: 一、请根据下面地理信息,分析判断地壳
运动的基本形式。
1、 美洲大陆和欧洲、非洲之间的大西洋 每年加宽65厘米。
2、 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红 海每年以2—3厘米的速度在加宽。
3、 珠穆郎玛峰平均每年上升1.27厘米。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 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 主,垂直运动为辅。
运动形式——岩层平行地表运动
运动结果——地表岩层弯曲变形
巨大的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
地表岩层水平位移
绵长的断裂带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2、垂直运动:
运动形式——岩层垂直地表运动,即上升或下降
运动结果——岩层隆起或拗陷,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类
能量来 源
内力
地球内 部的热
作用 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影响
地壳活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大陆与洋底、 山脉与盆地等, 奠定地表形态的 基本格局,使地 表高低不平
外力 作用
内力作用的表现
地壳运动 ——主要方式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2、板块处于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 剧烈,多火山、地震。
安第斯山脉
1.(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 什么方向运动? 印度洋板块向东北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西南 方向运动。 (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将其挤压、 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褶皱有几种基本形态?分别会形成什么地貌? 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一般来说,中间向上 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在 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 或盆地。
想一想,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 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地 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 能力较强,反而成为山岭。
• 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①④⑤
• (2)若图中③、④地层分别含有哺乳动物化
石、恐龙化石,则反映该地区曾经发生强
烈的( C )
• A.搬运作用
B.岩浆活动
• C.地壳运动
D.变质作用
• (3)图中可作为建筑材料的硬质石材位 于( A)
• A.① B.② C.③ D.④
• 第(1)题,沉积岩层,一般是老的在下、 新的在上;①与⑤哪个先形成都有可能。 第(2)题,③、④地层产生倒转,说明此 处岩层曾经受过强烈挤压。第(3)题,硬 质石材指的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
地壳活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大陆与洋底、 山脉与盆地等, 奠定地表形态的 基本格局,使地 表高低不平
削低高山,填平 风化、侵蚀、 洼地,使地表起 搬运、堆积、 伏状况趋向于平
缓
● 风化作用
☆风化因素——温度、水、生物
花岗岩风化作用
● 侵蚀作用
☆侵蚀因素——运动状态下的水、冰川、空 气(流水/冰川/风力)
☆搬运意义——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 量物质
● 堆积地貌
☆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搬运力)减弱 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堆积而成。
沙质海崖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沙漠地区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丘 --风力沉积
新月型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位于宜宾和云南水富
县交界的金沙江向家
有断层的地方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 例3(2009·福州一中高考模拟)下图 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1)~(3)题。
• (1)图中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可能是( C)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坝水电站截流后,有
关部门近期将上下围
堰间长数公里、宽约
1、造成这种“石林”地貌的主要1公地质里作的用是河床积水抽
A岩浆活动 B风力堆积
干,不料在亿万年难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得一见的江底,出现
2、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石林了”一形成大作片用相“同石的是林”!
• 答案:(1)C (2)C (3)A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 而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把 “粗毛坯”塑造成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四种 主要的雕塑手法 。
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类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能量来 源
地球内 部的热 能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影响
海浪侵蚀
冰川侵蚀
角峰——冰川侵蚀作用
海浪侵蚀地貌
沟壑纵横的 黄土高原表
面形态
——流水侵 蚀作用造成
风力侵蚀 风蚀城堡、 风蚀柱、 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 --云贵高原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河流沟谷、峡谷 瀑 布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 搬运作用
☆搬运因素——风、流水、冰川等
☆搬运对象——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板块的这种相对运动使地形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地区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2.(1)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
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2)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 运动?
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西南方向 运动,与印度洋板块运动方向相反。 (3)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红海的形成是由于上述两大板块运动方向 相反,板块交界张裂扩张而形成的。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板 陆陆 块 相碰
形成巨大的 喜马拉雅山
山脉
阿尔卑斯山 消亡边界
碰 撞 陆海
相碰
大陆板块形成 岛弧和海岸山 脉,大洋板块 形成海沟南美安第 斯山脉, 太平 Nhomakorabea西 部岛屿
消亡边界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 和海洋
东非大裂 谷,大西 生长边界
洋和红海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地质构造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褶皱和断层。
背斜:良好的储油、 气构造;铁路隧道。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 水,常形成自流盆地, 水库坝址选择点
气 油 水
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 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 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石油、天然气: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盆地中;
练习1: 一、请根据下面地理信息,分析判断地壳
运动的基本形式。
1、 美洲大陆和欧洲、非洲之间的大西洋 每年加宽65厘米。
2、 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红 海每年以2—3厘米的速度在加宽。
3、 珠穆郎玛峰平均每年上升1.27厘米。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 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 主,垂直运动为辅。
运动形式——岩层平行地表运动
运动结果——地表岩层弯曲变形
巨大的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
地表岩层水平位移
绵长的断裂带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2、垂直运动:
运动形式——岩层垂直地表运动,即上升或下降
运动结果——岩层隆起或拗陷,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