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物理初中所有知识点总结(汇总18篇)

物理初中所有知识点总结(汇总18篇)物理初中所有知识点总结第1篇功的两个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W=FS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率的计算:P=W/t =UI=FV( W=Pt )功率的推导公式:P=Fv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且运动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较大。
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物理初中所有知识点总结第2篇另: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焦距)当u=f时无法成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10kg 1kg=1010g 1g=1010mg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ρ=M/V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
(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物理初中所有知识点总结第3篇电话: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1)基本结构:主要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2)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电话交换机: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导体中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与运动1.力的概念及分类2.力的合成与分解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计算5.运动的描述与分析6.匀速直线运动7.变速直线运动8.抛体运动二、力的作用1.摩擦力2.压强与压力3.浮力与浮力原理4.弹力5.万有引力6.静电力和电场三、能量与能量转化1.能量的概念2.动能与势能3.机械能守恒定律4.能量与物质的转化5.热能与温度6.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四、光学基础1.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3.光的色散与全反射4.平面镜与球面镜5.透镜与光的成像6.光的干涉与衍射7.光的定向传播五、电学基础1.电荷与电场2.电流与电路3.电阻与电阻率4.电路中的功率与电能5.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6.导体中的电场分布7.磁场与电磁感应六、声学基础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性与参数3.声音的反射与共鸣4.声音的干涉与衍射七、物态变化1.固体的特性与性质2.固体的熔化与凝固3.液体的特性与性质4.气体的特性与性质5.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关系6.气体的温度与体积关系7.相变与气体压强八、核与辐射1.放射性与核能2.电离辐射与辐射防护3.核能的利用与应用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你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复习。
记得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并进行实际应用与实验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祝你学习顺利!。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一点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二、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物体所具有的能够进行物理作用的能力。
2. 能量的分类:-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内能: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3.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4. 功的概念: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
5.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三、机械1. 杠杆原理: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来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效果。
2. 滑轮系统:通过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达到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3. 斜面原理:通过增加作用距离,减小所需的力来移动物体。
4. 浮力原理:物体浸入流体中时,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所排流体的重量。
四、热学1. 温度的概念:物体热冷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3.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4.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一、运动和力1. 物体的状态:静止和运动2.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 力的概念: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4. 力的合成:合力和分力5. 弹力:弹性力的特点和计算6.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7. 重力:地球的吸引力、物体重力和重力的计算二、声光电1. 声的传播: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固体和液体中的声音传播2.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散射3. 光的颜色:白色光的分光、彩色光的混合和分离4. 光的反射:平面镜和弧面镜的反射特点5.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现象6. 电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和电流7. 开关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三、热学和能量1. 物体的温度:热量与温度的关系2. 热的传递:传导、对流和辐射3. 物体的热膨胀:热膨胀的原理和应用4. 功和能:功的定义和计算、能量的转化四、电学和磁学1. 电流和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伏特定律2.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的作用和计算、电功率的计算3. 磁学基础:磁铁的特性、磁力线和磁场4. 电磁感应: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原理五、力学和简单机械1. 机械运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2. 力矩和杠杆: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3. 滑轮组:滑轮组的力输出和力传递4. 斜面:倾斜面的力和力的分解5. 力的做功:功的概念和计算六、流体静力学1. 压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大气压和水压的概念2. 浮力:浮力的概念和计算、物体浮沉的条件3. 管道和流体:管道中的流体、伯努利定律4. 行星和卫星: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规律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总字数:xxx。
物理知识点大全归纳初中

物理知识点大全归纳初中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高,因为女高音发声体振动频率高。
-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的乐器发出相同音调、响度的声音,音色不同,我们能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B超检查身体等。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⁸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如平静的湖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如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初中物理50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50个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物质的分子组成:原子、分子。
3. 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6.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9.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
10.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11. 压力: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
12. 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13. 简单机械:省力或省距离的装置,如杠杆、滑轮、斜面。
14.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量。
15. 能量: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和势能。
16. 动能:运动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17.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18.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19. 电流:电荷的流动。
20. 电压:电势差,驱动电流流动的力量。
21.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22. 欧姆定律:V=IR,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23. 串联电路:电阻或其他元件首尾相连的电路。
24. 并联电路:电阻或其他元件头尾相接的电路。
25. 电能:电流做功的能量。
26. 电功率:电流做功的速率。
27.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28. 磁力:磁场对磁体或电流的作用力。
29.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动势。
30. 直流电:电荷以单向流动的电流。
31. 交流电:电荷周期性反向流动的电流。
32. 电容:存储电能的能力。
33. 电容器:具有两个相对的导体板,能够存储电荷。
34. 频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35. 波长:波的一个周期内的空间长度。
36. 声波: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
37.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后返回的现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阴影、针孔成像、日食、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3×108m/s(8为次方)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老花镜用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 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一、运动学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和方向。
•加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的改变量和方向。
2.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移动的总距离与时间的比值,反映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
•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时的速度,反映物体在该时刻瞬间的运动情况。
3.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恒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计算公式为:$a = \\dfrac{v - v_0}{t}$,其中v表示物体最终的速度,v0表示物体的初速度,t表示物体加速的时间。
4.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指物体仅受到重力作用时的运动。
在同一地点的自由落体运动中,所有物体的下落加速度相等,为 $g = 9.8\\,m/s^2$。
5.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指物体在初速度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有速度的运动。
在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斜抛运动可以视为由自由落体和匀速直线运动叠加而成。
二、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上的合外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上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一力是另一力的作用力,而另一力则是这一力的反作用力,且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由于粗糙表面间的不平滑性而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又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5. 动能和势能•动能: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的大小为 $E_k = \\dfrac{1}{2}mv^2$。
•势能:指物体由于位置关系所具有的能力。
重力势能的大小为E p= mgℎ,其中m是物体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ℎ是物体高度。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一、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形态- 固态、液态、气态- 相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2. 力学- 力的作用:推、拉、挤、压- 力的合成与分解- 重力、摩擦力、弹力、浮力- 牛顿运动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功、功率、能量-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3. 热学- 温度、热量、比热容-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热膨胀和热收缩- 热机:内燃机、蒸汽机4. 声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回声、共振、噪声- 声波的反射、折射、干涉5.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平面镜、曲面镜- 光的折射:透镜、棱镜- 光的色散- 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纤通信6. 电学- 静电现象:摩擦起电、感应起电- 电流、电压、电阻- 欧姆定律-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能、电功率- 磁场、磁力线、电磁感应- 交流电与直流电二、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1. 实验器材的使用- 测量工具:刻度尺、天平、秒表、温度计、量筒- 力学实验器材:弹簧秤、滑动小车、斜面- 热学实验器材:热电偶温度计、热量计- 声学实验器材:音叉、共振管- 光学实验器材:光学实验箱、凸透镜、凹透镜- 电学实验器材: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灯泡、电表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模拟实验-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图表的绘制和解读3. 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 收集信息- 制定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三、物理公式和单位1. 物理公式- 速度:\( v = \frac{s}{t} \)- 加速度:\( a = \frac{\Delta v}{t} \) - 力:\( F = ma \)- 功:\( W = F \cdot s \)- 功率:\( P = \frac{W}{t} \)- 热量:\( Q = mc\Delta T \)- 电阻:\( R = \rho \frac{L}{A} \)- 欧姆定律:\( V = IR \)2. 物理单位- 长度:米(m)- 质量:千克(kg)- 时间:秒(s)- 电流:安培(A)- 电压:伏特(V)- 能量:焦耳(J)- 功率:瓦特(W)- 温度:摄氏度(°C)或开尔文(K) - 频率:赫兹(Hz)四、物理现象和应用1. 力学现象- 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滑轮和斜面在搬运中的应用- 浮力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2. 热学现象- 热机的工作原理- 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热膨胀在铁路铺设中的应用3. 声学现象- 声音的传播和隔音技术- 回声定位原理- 音乐和声学的关系4. 光学现象- 光的反射和镜子的使用- 透镜成像原理- 光纤通信技术5. 电学现象-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安全用电- 电磁感应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和应用五、物理学习策略。
物理知识点归纳初中全部

物理知识点归纳初中全部一、声学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秒。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4.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5.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二、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例: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漫反射反射面粗糙。
3. 光的折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 u >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
当 u =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 f u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投影仪。
当 u = f 时,不成像。
当 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三、热学1. 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
2. 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使用方法:“一估二选三看四放五读六取”。
3. 物态变化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放热。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吸热,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放热,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放热。
4. 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1. 运动与力
- 运动和力的概念和区别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
- 摩擦力和重力
- 弹力和浮力
2. 能量与功
- 能量的概念和种类
- 功的概念和公式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功率和效率
3. 声音与光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传播速度
- 光的传播和折射
- 镜面反射和平面反射- 光的颜色和分光镜
4. 电学与磁学
- 静电现象和电荷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 静电场和电场线
- 磁场和磁力
- 电磁铁和电磁感应
5. 力学与浮力
- 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 弥散力和离心力
- 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 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 重力与物体的质量
6. 热学与能量转化- 热和温度的概念差异- 热传导和热辐射
- 物体的热膨胀与收缩
- 热量和热容量
- 热力学和热力学定律
7. 其他物理知识
- 压力的概念和测量
- 简单机械和机械优势
- 水密性和大气压力
- 密度的计算和变化规律
- 影子的形成和属性
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原理和应用。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一部分:声学部分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发生的条件: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生也就停止。
2.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播。
3.传播的速度:在15℃的空气中声速为υ = 340 m/s ( υ固 > υ液 > υ气 )二、乐音的三个特征(三要素)(乐音:和谐悦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三、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及危害:等级用分贝(dB)来划分3.减弱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音的应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医用听诊器、回声定位(测距)、医用“B 超”等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眼镜;用声波击碎人体的结石等第二部分:光学部分一、光的传播规律:光直、光反、光折二、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2.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物理研究方法:模型法);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3×10 5 km/s)。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5.应用:激光引直挖掘隧道;“三点一线”射击瞄准;把队伍站直等。
三、光的反射:1.条件: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反射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反射的种类:(1)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反射后想同一方向。
(2)漫反射:表面粗糙,反射后向各个方向。
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

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1.运动与力-运动的描述与属性: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的定义、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静止状态-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动力学-动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冲量的定义、冲量-动量定理-动能:动能的定义、动能定理-功:功的定义、功率3.压力与浮力-压力:压力的定义、压强、液压原理-浮力:浮力的定义、浮力原理、浮力与物体的浮沉关系、浮力的应用4.热学-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摄氏度与开氏度、热量的定义与传递-热传导:热传导的基本方式、导热系数、热传导的应用-热膨胀:热膨胀的原理、线膨胀、面膨胀、体膨胀、应用5.光学-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镜像与实物的关系-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的条件与应用-光的色散与光的成像:光的色散现象、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6.声学-声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声波的产生方式、声波的传播方式、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频率、倍音-声的反射与共鸣:声音的反射定律、共鸣的原理-声音的质量与音乐:声音的音质、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噪声的危害与防护7.电学-电荷与电场:电荷的性质、电场的概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体、负载)、欧姆定律-电阻与电功率:电阻的概念与分类、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静电感应与静电电荷的消除8.磁学-磁场与磁力:磁场的概念与性质、磁力的产生与应用-磁效应与电磁感应:磁效应的概念和应用、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磁场的力线:磁力线的定义和性质、磁感应线和磁场的关系9.相互作用及能量转化-弹力:弹簧的弹性力、胡克定律-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高度势能与机械能:高度势能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的守恒与转化10.常见仪器的使用与原理-显微镜的使用与原理-望远镜的使用与原理-电流计和电压表的使用与原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原理-杠杆原理与应用。
初中必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必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它涉及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
掌握好初中物理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1. 力学1.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
-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物体的速度、位置、形状无关。
-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1.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加速度: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三个基本规律。
1.3 力的作用-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1.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的等效力。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1.5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2. 能量2.1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 动能与势能:物体由于运动和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2 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机械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2.3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通过杠杆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距离。
- 滑轮系统:通过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3. 热学3.1 温度与热量-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3.2 热传递-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的过程。
- 对流: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3.3 热膨胀- 热胀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 4. 光学4.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

(一)物理学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史国籍物理学家画像贡献内容英国牛顿力学:1.牛顿第一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宇宙间的任何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光学: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焦耳焦耳定律(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德国欧姆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意大利伽利略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发现“摆的等时性”单摆摆动时,完成一次摆动所用时间与摆动的幅度、摆锤质量无关。
摆绳越长,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周期)越长。
伽利略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托里拆利首先测量出大气压的数值标准大气压为1.013×105Pa 。
法国安倍1.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2.发明电流计1.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 极;2.电流在线圈中流动时表现出的磁性和磁铁相似,由此创制出第一个螺线管,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电流计。
丹麦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存在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
古希腊阿基米德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条件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二)常考物理量的估测、估算数值长度①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cm ;②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③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宽度约为18cm ;④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⑤教室的高度约为3m ,长度约为10m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⑥成年人腿长约为1m ;⑦成年人正常的步幅约为0.5m ;⑧头发直径约为70μm ;⑨一拃的长度约为18cm ;⑩手掌宽度约为8cm ;⑪成年人小臂的长度约为30cm ;⑫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⑬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mm 。
最全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

最全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力学1.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力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在直线运动中,我们需要了解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掌握$v=s/t$、$a=\Delta v/\Delta t$等基本公式。
在曲线运动中,我们需要了解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概念,掌握$a_c=v^2/r$等公式。
在圆周运动中,我们需要了解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掌握$\omega=2\pi/T$等基本公式。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石,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力的作用中,有时会出现多个力同时作用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指的是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合力,力的分解指的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这在解决物体受力平衡和运动问题时很有用。
4. 力的矩力的矩是力矩变化的物理量,定义为力对某一点的作用线与该点间距的乘积。
力的矩与力和力臂有关,是描述力矩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是解决物体受力情况的重要概念。
力矩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方向由力和力臂的方向决定。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质点之间引力的大小与质点质量和质点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定律,它是描述质点之间引力作用的基本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为$F=G\frac{m_1m_2}{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m_1$和$m_2$分别为两个质点的质量,$r$为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温标来表示,常见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
热量是物体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热能的传递和转化的载体,通常用单位焦耳来表示。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牛顿第一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4. 牛顿第三定律5. 摩擦力6. 弹力7. 重力8. 浮力二、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2. 运动的图示3. 匀速直线运动4. 加速直线运动5. 自由落体运动6. 斜抛运动7. 圆周运动三、声和光1. 声的传播和性质2. 光的传播和性质3. 光的反射4. 光的折射5. 光的色散6. 镜子和透镜四、电和磁1. 静电2. 电流和电路3. 电阻和电功率4. 磁铁和磁场5. 电磁感应6. 电磁铁和电动机五、热和能1. 热和温度2. 内能和物质的状态变化3. 热传递和传热方式4. 热量和机械功5. 能量守恒定律6. 能源和能量转换六、能源利用1. 能源的种类和特点2. 能源的转换和利用3. 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七、科学与技术1. 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2. 科学实验和观察3. 发明创造和科技应用4.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八、物理与社会1. 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物理学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影响3. 科学素养和科学伦理总结初中物理涵盖了力和运动、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热和能、能源利用、科学与技术以及物理与社会等多个知识点。
通过学习物理,学生对世界万物的运行和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培养了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知识不仅在学科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因此,初中物理的学习既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伦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点盘点声现象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光现象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着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9、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透镜及其应用1、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2、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3、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放大镜4、光路图: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6.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7.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8.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物态变化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物质的物理属性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3千克/米3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米=10-1米1厘米=米=10-2米;1毫米=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