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二轮复习专题2(力与直线运动)汇总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一第二讲力与直线运动讲课文档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一第二讲力与直线运动讲课文档
第十一页,共81页。
[题眼点拨] ①“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 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说明 两车的运动情况;②由图象知交点代表相遇.
解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代表速度的大小,在 t1 时刻乙车的速度大,故 A 错误;交点代表相遇(达到同一 位置),0 到 t1 时间内,乙车的路程大,故 B 错误;t1 到 t2 时间内,两车路程相等,存在某一时刻,两图线斜率相 等,两车速度相等,故 C、D 正确.
(1)甲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2)甲冲刺阶段完成的位移大小.
第二十一页,共81页。
[题眼点拨] ①“他们同时、同地由静止开始运动, 都经过 4 s 的匀加速”说明 4 s 内两人均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②“甲的爆发力强”说明甲的加速度大;③“调节 时间均为 2 s,且速度都降为 8 m/s ”说明速度最后均减 为 8 m/s;甲、乙两人均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最后均以 8 m/s 的速度冲刺.
解析:由题图知,甲车做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其加速度 a 甲=10 m/s2.乙车做初速度 v0=10 m/s、 加速度 a 乙=5 m/s2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s 内甲、乙两车的 位移分别为:x 甲=12a 甲 t23=45 m,x 乙=v0t3+12a 乙 t23=52.5 m,由于 t=3 s 时两车并排行驶,说明 t=0 时甲车在乙 车前,Δx=x 乙-x 甲=7.5 m,选项 B 正确;
第十四页,共81页。
即下落过程中 a 甲>a 乙,选项 C 错误;下落相同的距 离,由 h=12at2 知,a 越大,t 越小,选项 A 错误;由 2ah =v2-v20知,v0=0,a 越大,v 越大,选项 B 正确;由 W 阻=F 阻 h 知,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更大一些,选项 D 正 确.

牛顿定律的应用(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二轮复习---冯不定项

牛顿定律的应用(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二轮复习---冯不定项

• (1)求B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2)现对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以 加速度a=0. 6m/s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从M到N的过程中,B的电势能增加了 △Ep=0.06J。已知DN沿竖直方向,B与水 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求A到达N点时 拉力F的瞬时功率。
三、热点题型解析
• 例1 某物体质量为1 kg,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粗 糙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 A.物体所受的拉力总是大于它所受的摩擦力 B.物体在第3 s内所受的拉力大于1 N C.在0~3 s内,物体所受的 • 拉力方向始终与摩擦力方向相反 D.物体在第2 s内所受的拉力为零
• 做后反思:
平板车类问题中,滑动摩 擦力的分析方法与传送带类似,但这类问 题比传送带类问题更复杂,因为平板车往 往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处理此类双体匀变速运动问题要注意从速 度、位移、时间等角度,寻找它们之间的 联系.要使滑块不从车的末端掉下来的临 界条件是滑块到达小车末端时的速度与小 车的速度恰好相等.
题型5 牛顿定律的综合问题
• 例5. (2013· 安徽· 14)如图3所示,细线的一端系 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 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 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 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 支持力F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T=m(gsin θ+acos θ) • FN=m(gcos θ-asin θ) • B.T=m(gcos θ+asin θ) • FN =m(gsin θ-acos θ) • C、T=m(acos θ-gsin θ) • FN =m(gcos θ+asin θ) • D.T=m(asin θ-gcos θ) • FN =m(gsin θ+acos θ)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物理(新高考)第二讲力与直线运动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物理(新高考)第二讲力与直线运动

2.(命题角度3、4)(多选)(2022全国甲卷)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滑块P、Q
置于水平桌面上,二者用一轻弹簧水平连接,两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动P,使两滑块均做匀
速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该拉力,则从此刻开始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前
( AD )
A.P的加速度大小的最大值为2μg
②建立直角坐标系时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可以正交分解
力,也可以正交分解加速度。
(3)斜面体与物体组成的连接体问题: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而
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
命题角度4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深化拓展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典例剖析
例2 (命题角度2)(2022山东卷)某粮库使用额定电压U=380 V,内阻R=0.25
2024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
GAO KAO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
第二讲 力与直线运动
目录索引
1 通览 主干知识
2 研学 核心考点
考点一
运动学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
分层突破——明要点
命题角度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记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类公式
(2)掌握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五种方法
图像对应的运动中,甲、乙两人在t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的是( BC )
解析 根据位移—时间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可知甲、乙两人在t0时刻之前
能再次相遇的位移—时间(x-t)图像是B,选项A错误,B正确;根据速度—时间
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乙两人在t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
遇的速度—时间(v-t)图像是C,选项C正确,D错误。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力与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微专题突破练(解析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力与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微专题突破练(解析版)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一小石块从空中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不计空气阻力。

经过b 点时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速度为3v ,则ab 段与ac 段位移之比为( ) A.1:3 B.1:5 C.1:8 D.1:92、如图所示,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他每隔0.4s 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小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成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210m/s g =)( )A.1.6mB.2.4mC.3.2mD.4.0m3、空降兵某部官兵使用新装备从260m 超低空跳伞成功。

若跳伞空降兵在离地面224m 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52m/s 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空降兵的安全,要求空降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m/s (g 取102m/s )。

则( )A.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125m,相当于从2.5m 高处自由落下B.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125m,相当于从1.25m 高处自由落下C.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99m,相当于从1.25m 高处自由落下D.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99m,相当于从2.5m 高处自由落下4、从塔顶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A 的时刻为计时零点,0t 时刻,在与A 球0t 时刻所在位置的同一水平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B ,若两球都只受重力作用,设小球B 下落时间为t ,在A 、B 两球落地前,A 、B 两球之间的距离为x ∆,则0xt t∆-的图线为( )A. B. C.D.5、取一根长2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

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 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 、60cm 、84cm,如图所示。

某同学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

二轮专题力与直线运动.doc

二轮专题力与直线运动.doc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知识要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 = v() + at(2)位移公式:X = —(3)位移速度关系式:” _v2= 2ax(4)关于平均速度的公式X =2⑸判别式:\s = e二、牛顿第二定律1、表达式及理解:a、合外力b、瞬时性c、同向性d、同体性3、正交分解法及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运用4、传送带模型及滑块滑板模型三、运动学图像理解运动学中x-t图象和v-t图象的含义,能够将其与E-t图像所描述的过程相互转化。

【思维点睛】1、X-t图象和V-t图象中能反映的空间关系只有一维,因此X-t图象和v-t 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图线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2、运动学图像问题应以理解图像的斜率、面积及交点的物理意义为重点。

四、电磁场中的直线运动问题。

处理电磁场中做直线运动的问题时,其分析方法与力学相同.首先进行受力分析,然后看粒了所受的合力与速度方向是否一致,写出相应的牛顿运动定律的表达式.【典型案例】1、(2014・新课标全国卷II,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0 到,=,1的时间内,它们的"一,图象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咛1啊PS—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中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2.(2015-西安八校联考)一质点在4、8两点之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当在刀点初速度为。

时,从力点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当在力点初速度为2v时,保持其他量不变,从力点到3点所用时间为心则()a. B-t D. t3.(2015-新课标全国卷II, 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

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Q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2大小为部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2讲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2讲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课件

B.t=0时刻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动摩擦因数μ为0.25
D.比例系数k为15 kg/s
2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解析 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物体开始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
线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在t=0时刻,图线切线的斜率即为
该时刻的加速度,故有a0=
12-0 3-0
OA直线是t=0时刻速度图线的切线,速度图线末段BC平行于时间轴,
运动员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比 例系数为k。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则( C)
A.物体开始时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
高考真题 考情感悟
-9-
1
2
3
4
5
3.(多选)(2015全国Ⅰ卷)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
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 为已知量,则可求出(ACD)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考点定位:牛顿运动定律 命题能力点:侧重考查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物理学科素养点:科学思维 解题思路与方法: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找到不同阶段的加速 度,结合受力分析和运动学规律是解答此类题目基本方法。
高考真题 考情感悟
-6-
1
2
3
4
5
解析 假设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相遇)行驶,由题图可知,在t1~t2内,甲 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则t2时刻甲在乙的前面,与题设矛盾,选项 A错误;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则在t2时刻两车才有可能并排 行驶,选项B正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题图可知,甲、乙车

人教版高中物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一 第二讲 力与直线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一 第二讲 力与直线运动

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③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
已停止运动,另外最后还要注意对解的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2)常用方法 ①整体法与隔离法:单个物体的问题通常采用隔离法分析,对于 连接体问题,通常需要交替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②正交分解法:一般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进行分解, 有时根据情况也可以把加速度进行正交分解. ③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状态作为初状态,反向研究问题, 一般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比如刹车问题、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气阻力,则tt21满足 ( )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A.1<tt21<2 C.3<tt21<4 【答案】 C
B.2<tt21<3 D.4<tt21<5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思路分析】 根据关键信息将竖直上抛运动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建立联系,确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位移 所需时间之比:tⅠ∶tⅡ∶tⅢ∶tⅣ=1∶( 2-1)∶( 3- 2)∶( 4- 3).选 取题目涉及的第一和第四段时间:tt21=ttⅠ Ⅳ,代入数据得出结论.
第一部分
人教版高中物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1 考情速览 · 明规律 2 核心知识 · 提素养 3 命题热点 · 巧突破 4 专题演练 · 速提升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01 考情速览 · 明规律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优选]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篇课件专题力与直线运动

[优选]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篇课件专题力与直线运动
【 ( 名 师校 整课 理堂 课】本获专奖 题PP)T-高 考物理 二轮专 题复习 篇课件 专:题专力题 与力直与线直 运线动运动pp (t优最质新说版课本稿)(推精荐选)
【 ( 名 师校 整课 理堂 课】本获专奖 题PP)T-高 考物理 二轮专 题复习 篇课件 专:题专力题 与力直与线直 运线动运动pp (t优最质新说版课本稿)(推精荐选)
【 ( 名 师校 整课 理堂 课】本获专奖 题PP)T-高 考物理 二轮专 题复习 篇课件 专:题专力题 与力直与线直 运线动运动pp (t优最质新说版课本稿)(推精荐选)
【 ( 名 师校 整课 理堂 课】本获专奖 题PP)T-高 考物理 二轮专 题复习 篇课件 专:题专力题 与力直与线直 运线动运动pp (t优最质新说版课本稿)(推精荐选)
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 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③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 否已停止运动,最后还要注意对解的讨论分析。
【 ( 名 师校 整课 理堂 课】本获专奖 题PP)T-高 考物理 二轮专 题复习 篇课件 专:题专力题 与力直与线直 运线动运动pp (t优最质新说版课本稿)(推精荐选)
(4)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xt =v2t。 (5)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相邻的两段位移之差为常数, 即 Δx=aT2。
【 ( 名 师校 整课 理堂 课】本获专奖 题PP)T-高 考物理 二轮专 题复习 篇课件 专:题专力题 与力直与线直 运线动运动pp (t优最质新说版课本稿)(推精荐选)
【 ( 名 师校 整课 理堂 课】本获专奖 题PP)T-高 考物理 二轮专 题复习 篇课件 专:题专力题 与力直与线直 运线动运动pp (t优最质新说版课本稿)(推精荐选)

安徽庐江二中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力和直线运动(2)

安徽庐江二中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力和直线运动(2)

13 专题训练——力和直线运动(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1.如图甲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两个水平力F 1与F 2的作用,静止不动,现保持力F 1不变,使力F 2逐渐减小到零,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图象是图乙中的()2.用一根长1m 的轻质细绳将一副质量为1kg 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 ,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 )(g 取210m/s ) ABC .1m 2 D.m 43.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材料物体组成的连接体在斜面上向上运动,当作用力F 一定时,m 2所受绳的拉力大小( ) A .与θ有关B .与斜面动摩擦因数有关C .与系统运动状态有关D .等于4.质量为 0.5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下滑到斜面的底端后进入粗糙水平面滑行,直到静止,它的v-t 图象如图4所示。

(g 取10m/s 2)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斜面的倾角为60°B .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是5NC .物体与水平面的动磨擦因数为0.25D .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合外力是2.5N5.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方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

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 ;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压缩了x 。

试判断电梯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A .以大小为2g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 .以大小为2g 的加速度减速上升C .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加速下降D .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减速下降6.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

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A. 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 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 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D. 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7. 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

2016-二轮复习专题2(力与直线运动)

2016-二轮复习专题2(力与直线运动)

1.(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Ⅰ·20)如图1(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图1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2.(2015·江苏单科·5)如图2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加速到2 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图2A.关卡2 B.关卡3C.关卡4 D.关卡53.(多选)(2015·海南单科·9)如图3所示,升降机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物块.开始时,升降机做匀速运动,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图3A .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减小B .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C .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D .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4.(2015·新课标全国Ⅱ·25)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35)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4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m/s 2.求:图4(1)在0~2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 (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1.题型特点牛顿第二定律是高考中每年必考的热点内容,既会单独考查,又会与电磁学内容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规律及运动图象的应用,题型多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题目新颖,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考查直线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大多综合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等内容.2.应考技巧抓住“两个分析”和“一个桥梁”.“两个分析”是指受力分析和运动情景分析,“一个桥梁”是指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受力的桥梁.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考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1.(2015·新余二模)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Δv时发生位移x1,紧接着速度变化同样的Δv时发生位移x2,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Δv)2(1x1+1x2) B.2(Δv)2x2-x1C.(Δv)2(1x1-1x2) D.(Δv)2x2-x12.(2015·益阳四月调研)有一辆卡车在一个沙尘暴天气中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正前方十字路口有一个小孩跌倒在地,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0.6 s,刹车后卡车匀减速前进,最后停在小孩前1.5 m处,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已知刹车过程中卡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则()A.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小孩的距离为31.5mB.司机发现情况后,卡车经过3s停下C.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来的过程中卡车的平均速度为11m/sD.若卡车的初速度为20m/s,其他条件都不变,则卡车将撞到小孩3.(2015·上饶三模)2014年12月26日,我国东部14省市ETC联网正式启动运行,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5所示.假设道路上有并行的甲、乙两辆汽车都以v1=20m/s朝收费站沿直线正常行驶,现甲车过ETC 通道,需要在某位置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达EF处速度正好减为v2=4 m/s,在虚线EF与收费站中心线之间以4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收费站中心线后才加速行驶离开,已知甲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1=1 m/s 2,虚线EF 处与收费站中心线距离d =10m .乙车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在中心线前某位置开始做匀减速运动,至中心线处恰好速度为零,经过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行驶离开.已知乙车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2=2m/s 2.求:图5(1)甲车过ETC 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收费站中心线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2)乙车比甲车提前多少时间到收费站中心线.1.基本公式 v =v 0+at x =v 0t +12at 2v 2-v 20=2ax 常用推论 Δx =aT 2 v t 2=v 0+v t 2=v v x 2=v 20+v222.总结:应用运动学规律解题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第二步:分析运动过程,明确物体做什么运动,构建运动情景,必要时画出运动示意图.第三步:明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其关系,选用合适的运动规律.第四步:若运动包含多个阶段,要分阶段逐个分析,各段交接点处的速度是衔接各段运动的关键物理量,也是解题的突破口.第五步:选取正方向,由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考题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2015·盐城三模)用细线将篮球拴在升降机光滑的侧壁上,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出现如图6所示的情形.四位同学对此现象做出了分析与判断,其中可能正确的是()图6A.升降机的加速度大于g,侧壁对球无挤压B.升降机的加速度小于g,侧壁对球有挤压C.升降机的加速度等于g,侧壁对球无挤压D.升降机的加速度等于g,侧壁对球有挤压5.(多选)(2015·银川一模)如图7甲所示,用粘性材料粘在一起的A、B两物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A=1kg、m B=2kg,当A、B之间产生拉力且大于0.3N时,A、B将会分离.t=0时刻开始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推力F1,同时对物块B施加同一方向的拉力F2,使A、B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F1、F2方向保持不变,F1、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关于A、B两物块受力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图7A.t=2.0s时刻A、B之间作用力大小为0.6NB.t=2.0s时刻A、B之间作用力为零C.t=2.5s时刻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左D.从t=0时刻到A、B分离,它们运动的位移为5.4m6.(2015·山东临沂一中二模)如图8所示,在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固定斜面底端,一质量m =1kg的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上滑,一段时间后返回出发点.物块上滑所用时间t1和下滑所用时间t2大小之比为t1∶t2=1∶5,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图8(1)物块由斜面底端上滑时的初速度v1与下滑到底端时v2的大小之比;(2)物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3)若给物块施加一大小为55N、方向与斜面成适当角度的力,使物块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求加速度的最大值.1.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整体法和隔离法经常交替使用,一般是选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2.受力分析的处理方法(1)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应用力的合成法较简单,合外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多数情况下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此时有F x=ma,F y=0,特殊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3.运动情景分析法(1)程序法:对于研究对象按时间的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运动过程的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叫程序法.运用程序法时,要注意前一个过程的结束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的速度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图象法:图象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应用图象,不仅能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判断,也适宜于定量计算、论证,而且,通过图象的启发常能找到巧妙的解题途径.考题三运动学图象问题7.(2015·湖北八校联考二模)如图9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x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已知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则0~t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A.两物体在t1时刻速度大小相等B.t1时刻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8.(多选)(2015·泰州模拟)一物体以初速度v0从固定的足够长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9.一滑块从固定的斜面底端冲上粗糙的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返回斜面底端.下列各图分别表示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v、加速度a、重力势能E p、机械能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可能正确的是()1.x-t、v-t、a-t的关系2.图象问题的五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特殊点.3.注意:x-t图象和v-t图象描述的都是直线运动,而a-t图象描述的并非一定是直线运动.考题四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传送带问题10.(多选)(2015·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如图10所示,以速度v逆时针匀速转动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现将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轻轻地放在传送带的上端,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选项中能够正确地描述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是()图1011.如图11所示,有一条沿顺时针方向匀速传送的传送带,恒定速度v=4m/s,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将质量m=1 kg的小物块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块可视作质点),与此同时,给小物块施加沿传送带方向向上的恒力F=8 N,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运动到了离地面高为h=2.4 m的平台上.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sin37°=0.6,cos37°=0.8).问:图11(1)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2)若在物块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时,立即撤去恒力F,计算小物块还需经过多长时间离开传送带以及离开时的速度?1.水平放置运行的传送带处理水平放置的传送带问题,首先应对放在传送带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清物体所受摩擦力是阻力还是动力;然后对物体进行运动状态分析,即对静态→动态→终态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其全过程作出合理分析、推导,进而采用有关物理规律求解.这类问题可分为:①运动学型;②动力学型;③图象型.2.倾斜放置运行的传送带处理这类问题,同样是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再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是解题关键,正确理解题意和挖掘题中隐含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这类问题通常分为:运动学型;动力学型;能量守恒型.考题五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滑块—木板模型”问题12.(多选)(2015·安康二模)如图12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拉力向右拉木板,在物块相对木板运动过程中,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图12A.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B.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13.(2015·扬州模拟)如图13所示,一个长度为L=1m、高度为h=0.8m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质量M=0.4kg,一质量m=0.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置在其上表面的最右端.物块与长木板、长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给长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持续作用的外力F.(g=10m/s2)图13(1)若F恒为4N,试求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2)若F恒为5.8N,试判断物块是否能从长木板上掉下,如能,请求出小物块落地时距长木板左端的距离;如不能,求出物块距长木板右端的距离;(3)若F=kt,k>0,在t=0时刻到物块刚滑落时间内,试定性画出物块与长木板间摩擦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无需标注时间以及力的大小.1.抓住两个分析(1)对物体在初态时(静止释放或有初速度的释放)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分析.(2)二者达到共速时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分析,其方法是:假设刚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求出临界的加速度a0与实际的加速度a比较.①若a>a0则发生相对滑动.②若a≤a0则能相对静止.2.解题关键:以动力学分析为切入点,弄清物体的运动过程.专题综合练1.(2015·皖南八校联考)如图14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图象,在0~t2时间内甲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先做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2t1,关于两物体在0~t2时间内运动的位移大小关系正确的是()图14A.x甲=2x乙B.x甲>2x乙C.x甲<2x乙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2015·贵州八校二次联考)如图15所示,吊篮A、物体B、物体C的质量均为m,B和C 分别固定在竖直弹簧两端,弹簧的质量不计.整个系统在轻绳悬挂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在轻绳刚断的瞬间()图15A.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B.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为2gC.吊篮A的加速度大小为3gD.A、C间的弹力大小为0.5mg3.(多选)(2015·河北衡水中学三调)如图16是汽车运送圆柱形工件的示意图.图中P、Q、N 是固定在车体上的压力传感器,假设圆柱形工件表面光滑,汽车静止不动时Q传感器示数为零,P 、N 传感器示数不为零.当汽车向左匀加速启动过程中,P 传感器示数为零而Q 、N 传感器示数不为零.已知sin15°=0.26,cos15°=0.97,tan15°=0.27,g =10m/s 2.则汽车向左匀加速启动的加速度可能为( )图16A .4m /s 2B .3 m/s 2C .2m /s 2D .1 m/s 24.(多选)(2015·湖北八校联考二模)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17甲所示,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 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 、m 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 ,斜面仍保持静止.对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7A .轻绳的拉力等于MgB .轻绳的拉力等于mgC .M 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sin α)gD .M 运动加速度大小为M -m Mg5.(2015·沈阳四校联考)如图18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物体m .现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静止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 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图18A .物体从A 到O 先加速后减速B .物体从A 到O 加速运动,从O 到B 减速运动C.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D.物体从A到O的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6.(2015·福建·20)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19所示.求:图19(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7.(2015·重庆五区二模)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木块放在足够长的固定的水平长木板上,如图20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 f随拉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木块质量为0.78kg,取g=10m/s2,sin37°=0.60,cos37°=0.80.求:图20(1)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木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斜向右上方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以a=2.0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丙所示,则拉力F的大小应为多大?(3)在(2)中力作用2s后撤去拉力F,木块还能滑行多远?8.(2015·皖东三校5月联考)如图21所示,传送带水平部分长L=23.5m.以v=12m/s向右匀速运行.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v0=2 m/s的速度从传送带水平部分的左端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图21(1)求物块通过传送带水平部分的时间;(2)若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传送带即以a=1m/s2的加速度制动(其他条件不变),求物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9.(2015·青岛质检)如图22所示,质量M=5kg的木板A在恒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0=12m/s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在其右端无初速度地放上一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B.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6,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物块可看作质点,木板足够长,取g=10 m/s2)试求:图22(1)放上物块后木板发生的位移;(2)物块与木板之间产生的摩擦热.答案精析专题2 力与直线运动真题示例1.ACD [由v -t 图象可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0t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即g sin θ+μg cos θ=v 0t 1.同理向下滑行时g sin θ-μg cos θ=v 1t 1,两式联立得sin θ=v 0+v 12gt 1,μ=v 0-v 12gt 1cos θ,可见能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 、C 正确;物块滑上斜面时的初速度v 0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0,那么平均速度为v 02,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x =v 02t 1,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为x sin θ=v 02t 1×v 0+v 12gt 1=v 0(v 0+v 1)4g ,选项D 正确;仅根据v -t图象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选项B 错误.]2.C [由题意知,该同学先加速后匀速,速度增大到2 m/s 用时t 1=va =1s ,在加速时间内通过的位移x 1=12at 21=1m ,t 2=4s ,x 2=v t 2=8m ,已过关卡2,t 3=2s 时间内x 3=4m ,关卡打开,t 4=5s ,x 4=v t 4=10m ,此时关卡关闭,距离关卡4还有1m ,到达关卡4还需t 5=0.5s ,小于2s ,所以最先挡住他前进的是关卡4,故C 正确.]3.BD [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物块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则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 f =μF N 可知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增大,故A 错误,B 正确;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块的质量为m ,当匀速运动时有mg sin θ=μmg cos θ,即sin θ=μcos θ,假设物块以加速度a 向上运动时,有F N =m (g +a )cos θ,F f =μm (g +a )cos θ,因为sin θ=μcos θ,所以m (g +a )sin θ=μm (g +a )cos θ,故物块仍做匀速下滑运动,C 错误,D 正确.]4.(1)3m /s 2 1 m/s 2 (2)4s解析 (1)在0~2s 时间内,A 和B 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f1、F N1是A 与B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 f2、F N2是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 F f1=μ1F N1① F N1=mg cos θ② F f2=μ2F N2③ F N2=F N1+mg cos θ④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F f1=ma 1⑤ mg sin θ-F f2+F f1=ma 2⑥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 a 1=3m/s 2⑦ a 2=1m/s 2⑧(2)在t 1=2s 时,设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 v 1=a 1t 1=6m/s ⑨ v 2=a 2t 1=2m/s ⑩2s 后,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此时A 与B 之间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a 1′=6m/s 2⑪ a 2′=-2m/s 2⑫由于a 2′<0,可知B 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 2,B 的速度减为零,则有v 2+a 2′t 2=0⑬ 联立⑩⑫⑬式得t 2=1s在t 1+t 2时间内,A 相对于B 运动的距离为 x =⎝⎛⎭⎫12a 1t 21+v 1t 2+12a 1′t 22- ⎝⎛⎭⎫12a 2t 21+v 2t 2+12a 2′t 22=12m <27m ⑮ 此后B 静止不动,A 继续在B 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 3后A 离开B ,则有l -x =(v 1+a 1′t 2)t 3+12a 1′t 23⑯ 可得t 3=1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⑰ 设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t 总,有 t 总=t 1+t 2+t 3=4s考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1.D[如图所示 Δv =aT x2-x 1=aT 2 解得a =(Δv )2x 2-x 1.]2.D [已知反应时间t 1=0.6s ,x 1=v 0t 1=9m 刹车时间t 2=0-15-5s =3s ,x 2=0-1522×(-5)m =22.5m所以卡车经3.6s 停下, x =9m +22.5m +1.5m =33m , v =x 1+x 2t=8.75m /s ,若v 0=20 m/s , x 2′=0-2022×(-5)m =40m>33m所以会撞到小孩.] 3.(1)202m (2)3.4s解析 (1)甲车过ETC 通道时,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 甲=v 21-v 222a 1可得x 甲=192 m所以总的位移:x 总=x 甲+d =202 m (2)甲车减速过程的时间t 甲1=v 1-v 2a 1=16 s 甲车匀速过程的时间t 甲2=dv 2=2.5 s乙车过人工收费通道减速过程的时间t 乙2=v 1a 2=10 s乙车过人工收费通道减速过程的位移x 2=v 212a 2=100 m乙车在甲车开始减速后匀速过程的位移x 1=x 总-x 2=102 m 乙车在甲车开始减速后匀速过程的时间t 乙1=x 1v 1=5.1 s则乙车提前甲车到中心线的时间为Δt =(t 甲1+t 甲2)-(t 乙1+t 乙2)=3.4 s.考题二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C [设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若细线有拉力,则F T cos θ+mg =ma ,可知a >g ,此时侧壁对球有支持力,选项A 错误;若细线无拉力,则mg =ma ,可知a =g ,此时侧壁对球无支持力,升降机的加速度不可能小于g ,故选项C 正确.]5.AD [设t 时刻AB 分离,分离之前AB 物块共同运动,加速度为a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则有:a =F 1+F 2m A +m B =3.6+01+2m /s 2=1.2 m/s 2, 分离时:F 2-F =m B a ,得:F 2=F +m B a =0.3N +2×1.2N =2.7N ,经历时间:t =43.6×2.7s =3s , 根据位移公式:x =12at 2=5.4m ,则D 正确; 当t =2.0s 时,F 2=1.8N ,F 2+F ′=m B a ,得:F ′=m B a -F 2=0.6N ,A 正确,B 错误.当t =2.5s 时,F 2=2.25N ,F 2+F ″=m B a ,得:F ″=m B a -F 2>0,C 错误.]6.(1)5∶1 (2)0.5 (3)2.5m/s 2解析 (1)设物块上滑的最大位移为L ,根据运动学公式上滑过程:L =v 1+02t 1下滑过程:L =0+v 22t 2整理得:v 1v 2=5∶1 (2)设上滑时加速度为a 1,下滑时加速度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上滑时:mg sin θ+μmg cos θ=ma 1下滑时:mg sin θ-μmg cos θ=ma 2由位移时间公式得:L =12a 1t 21=12a 2t 22联立三式代入数据得:μ=0.5(3)设F 与斜面的夹角为α,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α-mg sin θ-μ(mg cos θ-F sin α)=ma即:F (cos α+μsin α)-mg (sin θ+μcos θ)=ma整理得:F 1+μ2(11+μ2cos α+μ1+μ2sin α)-mg (sin θ+μcos θ)=ma令tan β=1μ,则:F 1+μ2sin(α+β)-mg (sin θ+μcos θ)=ma sin(α+β)的最大值为1,设加速度最大值为a m ,得:F 1+μ2-mg (sin θ+μcos θ)=ma m代入数据得:a m =2.5 m/s 2考题三 运动学图象问题7.C [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则在t 1时刻,甲图象的斜率大于乙图象的斜率,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 、B 错误;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故C 正确,D 错误.]8.ABC [设斜面倾角为θ,若斜面光滑,则物体上滑及下滑的加速度相等,都等于g sin θ,当物体上滑到最高点时,又能以同样的加速度下滑,故选项A 正确;若斜面粗糙,则物体向上做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后静止于斜面上,故选项B 正确;若斜面粗糙,则物体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 1=g sin θ+μg cos θ;到达最高点后物体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1=g sin θ-μg cos θ,即上升时加速度大于下降时的加速度,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9.B [滑块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由于存在摩擦力,机械能不断减小,经过同一点时下滑的速度小于上滑的速度,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比出发时的初速度小.故A 错误;设斜面的倾角为α.滑块在上滑与下滑两个过程中,所受的合力方向均沿斜面向下,加速度方向相同.设上滑与下滑两个过程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α+μmg cos α=ma 1;mg sin α-μmg cos α=ma 2;则得:a 1=g sin α+μg cos α,a 2=g sin α-μg cos α.则有:a 1>a 2,故B正确;上滑过程中:上滑的位移大小为:x 1=v 0t -12a 1t 2,重力势能为:E p =mgx 1sin α=mg sin α(v 0t -12a 1t 2),E p -t 图象为抛物线.下滑过程:重力势能为:E p =mg [H -12a 2(t -t 0)2sin α],H 为滑块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t 0是上滑的时间,此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方程,故C 错误;由于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其机械能不断减小,根据功能关系得:E =E 0-F f1x =E 0-F f1·(v 0t -12a 1t 2),可知0~t 1时间内E -t 图象应为抛物线.故D 错误.]考题四 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传送带问题10.CD [木块放上后一定先向下加速,由于传送带足够长,所以一定有木块速度大小等于传送带速度大小的时刻,此时若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大小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则之后木块继续加速,但加速度变小了;而若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大小小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木块将随传送带匀速运动,故C 、D 正确,A 、B 错误.]11.(1)43s (2)6-233s 433m/s 解析 (1)对物块受力分析可知,物块先是在恒力作用下沿传送带方向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直至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 ma 1=F +μmg cos 37°-mg sin 37°,计算得:a 1=6 m/s 2t 1=v a 1=23s x 1=v 22a 1=43m 物块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物块未到顶端,物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改变,对物块受力分析发现,因为F =8 N 而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之和为10 N ,故不能相对斜面向上加速.故得:a 2=0 t 2=x -x 1v =23s 得t =t 1+t 2=43s (2)若达到速度相等后撤去F ,对物块受力分析,因为mg sin 37°>μmg cos 37°,故物块减速上行,ma 3=mg sin 37°-μmg cos 37°,得a 3=2 m/s 2物块还需t ′离开传送带,离开时的速度为v t ,则:v 2-v 2t =2a 3x 2,x 2=x -x 1 v t =433m/s t ′=v -v t a 3=6-233s考题五 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滑块—木板模型”问题12.AC [由题知: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时物块的速度小于木板的速度,两者之间存在滑动摩擦力,物块受到木板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与其速度方向相同,向右做加速运动,而木板受到物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向右做减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13.(1)3m/s 2 (2)能 1.56m (3)见解析图解析 (1)对长木板与物块,假设相对静止,最大加速度a 0=μmg m=5 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F 0-μ(M +m )g =(M +m )a 0,得F 0=5 N长木板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m =0.5×(0.1+0.4)×10 N =2.5 N因为2.5 N<F =4 N<F 0,所以物块与长木板共同加速运动,对整体有F -μ(M +m )g =(M +m )a。

高中物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物体的运动 第2讲 力和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物体的运动 第2讲 力和直线运动

8
核心要点·高考必备
研透命题·精准备考
解析 (1)设飞机装载货物前质量为m1,起飞离地速度为v1;装载货物后质量为m2, 起飞离地速度为v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飞机起飞离地应满足条件
m1g=kv21① m2g=kv22②
由①②式及题给条件得v2=78 m/s③ (2)设飞机滑行距离为s,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所用时间为t。由匀变速直线运 动公式有 v22=2as④ v2=at⑤
①运动规律的应用 ②追及相遇问题
【例1】 (2020·全国卷Ⅰ,24)我国自主研制了运-20重型运输机。飞机获得的升力 大小F可用F=kv2描写,k为系数;v是飞机在平直跑道上的滑行速度,F与飞机 所受重力相等时的v称为飞机的起飞离地速度。已知飞机质量为1.21×105 kg时, 起飞离地速度为66 m/s;装载货物后质量为1.69×105 kg,装载货物前后起飞离地 时的k值可视为不变。 (1)求飞机装载货物后的起飞离地速度; (2)若该飞机装载货物后,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1 521 m起飞离地,求飞机在滑 行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所用的时间。
答案
(1)会相撞
85 (2)16
m/s2(或 5.31 m/s2)
14
核心要点·高考必备
研透命题·精准备考
1.建筑工人常常徒手抛砖块,地面上的工人以 10 m/s 的速度竖直向上间隔 1 s 连续两次
抛砖,每次抛一块,楼上的工人在距抛砖点正上方 3.75 m 处接砖,g 取 10 m/s2,空
气阻力可以忽略,则楼上的工人两次接砖的最长时间间隔为( )
代入数据并经过分析可知再经过t=4 s甲、乙两车会相撞。
13
核心要点·高考必备
研透命题·精准备考

新课标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02-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解析版)

新课标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02-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解析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内容02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知识网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12a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v20=2ax。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v t2。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x n+1-x n=aT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x-t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④四看点:明确图线与横、纵轴交点的意义。

两个图线交点的意义⎩⎨⎧x -t 图交点表示相遇v -t 图交点表示速度相等 ⑤五看面积:v -t 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⑥六看象限:面积在时间轴上方为正;在时间轴下方为负。

(2)两点特别提醒①x -t 图象和v -t 图象描述的都是直线运动,而不是曲线运动。

②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典例分析【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0.2~0.5小时内,甲、乙均做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A 项错误;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为速度,由题图可知,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B 项正确;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大2 km ,C 项错误;在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路程大4 km ,D 项错误。

3.相关类型题目某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正弦曲线)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整个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B .0~t 1时间段内,物体所受外力越来越大C .0~t 4时间段内,物体的位移为零D .t 2时刻物体速度为零,此时加速度也为零 【答案】C【解析】因v -t 图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由图可以看出加速度大小方向均改变,0~t 1与t 1~t 2加速度的方向相反,t1~t2与t2~t3加速度的方向相同,t2~t3与t3~t4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项错误。

(全国通用)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2讲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课件.pptx

(全国通用)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2讲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课件.pptx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真题示例1】 (2016·全国卷Ⅲ,1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 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 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s
3s
A.t2
B.2t2
4s
8s
C. t2
D. t2
7
解析 动能变为原来的 9 倍,则物体的速度变为原来的 3 倍,即 v=3v0,由 s=12(v0+v)t 和 a=v-t v0得 a=ts2,故 A 正确。 答案 A
8
【真题示例 2】 (2017·全国卷Ⅰ,25)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大 小为 E1 的匀强电场,一带电油滴在该电场中竖直向上做匀 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 v0,在油滴处于位置 A 时,将电 场强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变。持续 一段时间 t1 后,又突然将电场反向,但保持其大小不变; 再持续同样一段时间后,油滴运动到 B 点。重力加速度大 小为 g。
3
5.必须辨明的“4个易错易混点” (1)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取决于速度与加速度方向间的 关系。 (2)“刹车”问题要先判断刹车时间,再分析计算。 (3)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4)物体的超重、失重状态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 方向无关。
4
备考策略 1.抓好“两个分析、两个桥梁”,攻克动力学问题
(1)两分析 ①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同时画出受力示意图; ②物体运动情况分析,同时画出运动情境图。 (2)两个桥梁 ①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②速度是各物理过程相互联系的桥梁。
5
2.解决图象类问题“四个注意”、“一个关键”
(1)“四个注意” ①x-t图象和v-t图象描述的都是直线运动,而不是曲线运动。 ②x-t图象和v-t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③x-t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而v-t图象中两 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速度相等。 ④a-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v-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而x-t图 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则无实际意义。 (2)“一个关键” 要将物体的运动图象转化为物体的运动模型。

浙江专用2016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力与直线运动课件.ppt

浙江专用2016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力与直线运动课件.ppt

规范解答:(1)列车从静止加速至最大速度过程所用时间为 t1= vm =20 s, a
运动位移为 x1= vm2 =200 m, 2a
故列车加速至最大速度后立即做减速运动, 列车在两站间运动总时间为 t 车=2t1=40 s, 他在地面道路奔跑的最长时间为 t=2ta+2t1-tb=50 s,
最小平均速度为 v= x =8 m/s.
g
g
= d + 2h ,解得 h=1.25 m,选项 A 正确. vg
2.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2015宁波效实中学模拟)物体的运动可以用图象描述,在如图所示的x-t 和v-t图象中,分别给出了a,b,c,d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所对应的图象 1,2,3,4.则关于这四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a,b一定在t1时刻相遇 B.c,d一定在t3时刻相遇 C.a,b运动方向相同,c,d运动方向相同 D.a,b运动方向相反,c,d运动方向相反
锁定考点·高效突破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典例 (2015郑州市第一次质检)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式触式橄 榄球球员赫普顿斯托尔在伦敦成功挑战地铁速度.他从“市长官邸站” 下车,在下一地铁站“景隆街站”顺利登上刚下来的同一节车厢.已知 地铁列车每次停站时间(从车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为ta=20 s,列车加速 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1 m/s2,运行过程的最大速度为vm=72 km/h.假 设列车运行过程中只做匀变速和匀速运动,两站之间的地铁轨道和地面 道路都是平直的且长度相同,两站间的距离约为x=400 m,赫普顿斯托尔 出站和进站共用时tb=30 s.问:
t (2)列车在郑州地铁两站间运动总时间为
t
总=2t1+

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 【讲】-2023年高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

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 【讲】-2023年高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

专题01力与直线运动【要点提炼】1.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技巧(1)常用方法①基本公式法,包括v t 2=x t =v 0+v2,Δx =aT 2。

②v ­t 图象法。

③比例法:适用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逆向思维法: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做反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追及相遇问题的临界条件:前后两物体速度相同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或最小。

2.物体的直线运动(1)条件:所受合外力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2)常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

3.动力学问题常见的五种模型(1)等时圆模型(图中斜面光滑)(2)连接体模型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m 1和m 2的相互作用力为F N =m 2·Fm 1+m 2,有无摩擦都一样,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

(3)临界模型两物体刚好没有相对运动时的临界加速度a =g tan α。

(4)弹簧模型①如图所示,两物体要分离时,它们之间的弹力为零,速度相同,加速度相同,分离前整体分析,分离后隔离分析。

②如图所示,弹簧长度变化时隔离分析,弹簧长度不变(或两物体运动状态相同)时整体分析。

(5)下列各情形中,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4.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由静止释放的物体,若能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同向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则加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必与物体和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相等,且等于传送带在这个过程中位移的一半。

在倾斜传送带(倾角为θ)上运动的物体,动摩擦因数与tanθ的关系、物体初速度的方向与传送带速度方向的关系是决定物体运动情况的两个重要因素。

5.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问题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关注:两个接触面(滑块与滑板之间、滑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关系,外力作用在哪个物体上。

若外力作用在下面物体上,随着力的增大,两物体先共同加速,后发生相对滑动,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是下面物体的加速度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Ⅰ·20)如图1(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图1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2.(2015·江苏单科·5)如图2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 s和2 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 m/s2由静止加速到2 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图2A.关卡2 B.关卡3C.关卡4 D.关卡53.(多选)(2015·海南单科·9)如图3所示,升降机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物块.开始时,升降机做匀速运动,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图3A .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减小B .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C .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D .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4.(2015·新课标全国Ⅱ·25)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 37°=35)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4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 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图4(1)在0~2 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 (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1.题型特点牛顿第二定律是高考中每年必考的热点内容,既会单独考查,又会与电磁学内容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规律及运动图象的应用,题型多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题目新颖,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考查直线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大多综合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等内容.2.应考技巧抓住“两个分析”和“一个桥梁”.“两个分析”是指受力分析和运动情景分析,“一个桥梁”是指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受力的桥梁.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考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1.(2015·新余二模)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Δv时发生位移x1,紧接着速度变化同样的Δv时发生位移x2,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Δv)2(1x1+1x2) B.2(Δv)2x2-x1C.(Δv)2(1x1-1x2) D.(Δv)2x2-x12.(2015·益阳四月调研)有一辆卡车在一个沙尘暴天气中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正前方十字路口有一个小孩跌倒在地,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0.6 s,刹车后卡车匀减速前进,最后停在小孩前1.5 m处,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已知刹车过程中卡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则()A.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小孩的距离为31.5 mB.司机发现情况后,卡车经过3 s停下C.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来的过程中卡车的平均速度为11 m/sD.若卡车的初速度为20 m/s,其他条件都不变,则卡车将撞到小孩3.(2015·上饶三模)2014年12月26日,我国东部14省市ETC联网正式启动运行,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5所示.假设道路上有并行的甲、乙两辆汽车都以v1=20 m/s朝收费站沿直线正常行驶,现甲车过ETC通道,需要在某位置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达EF 处速度正好减为v 2=4 m/s ,在虚线EF 与收费站中心线之间以4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收费站中心线后才加速行驶离开,已知甲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1=1 m/s 2,虚线EF 处与收费站中心线距离d =10 m .乙车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在中心线前某位置开始做匀减速运动,至中心线处恰好速度为零,经过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行驶离开.已知乙车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2=2 m/s 2.求:图5(1)甲车过ETC 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收费站中心线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2)乙车比甲车提前多少时间到收费站中心线.1.基本公式 v =v 0+at x =v 0t +12at 2v 2-v 20=2ax 常用推论 Δx =aT 2v t2=v0+v t2=vv x2=v20+v222.总结:应用运动学规律解题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第二步:分析运动过程,明确物体做什么运动,构建运动情景,必要时画出运动示意图.第三步:明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其关系,选用合适的运动规律.第四步:若运动包含多个阶段,要分阶段逐个分析,各段交接点处的速度是衔接各段运动的关键物理量,也是解题的突破口.第五步:选取正方向,由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考题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2015·盐城三模)用细线将篮球拴在升降机光滑的侧壁上,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出现如图6所示的情形.四位同学对此现象做出了分析与判断,其中可能正确的是()图6A.升降机的加速度大于g,侧壁对球无挤压B.升降机的加速度小于g,侧壁对球有挤压C.升降机的加速度等于g,侧壁对球无挤压D.升降机的加速度等于g,侧壁对球有挤压5.(多选)(2015·银川一模)如图7甲所示,用粘性材料粘在一起的A、B两物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A=1 kg、m B=2 kg,当A、B之间产生拉力且大于0.3 N时,A、B将会分离.t=0时刻开始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推力F1,同时对物块B施加同一方向的拉力F2,使A、B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F1、F2方向保持不变,F1、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关于A、B两物块受力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图7A.t=2.0 s时刻A、B之间作用力大小为0.6 NB.t=2.0 s时刻A、B之间作用力为零C.t=2.5 s时刻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左D.从t=0时刻到A、B分离,它们运动的位移为5.4 m6.(2015·山东临沂一中二模)如图8所示,在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固定斜面底端,一质量m =1 kg的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上滑,一段时间后返回出发点.物块上滑所用时间t1和下滑所用时间t2大小之比为t1∶t2=1∶5,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图8(1)物块由斜面底端上滑时的初速度v1与下滑到底端时v2的大小之比;(2)物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3)若给物块施加一大小为5 5 N、方向与斜面成适当角度的力,使物块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求加速度的最大值.1.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整体法和隔离法经常交替使用,一般是选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2.受力分析的处理方法(1)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应用力的合成法较简单,合外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多数情况下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此时有F x=ma,F y=0,特殊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3.运动情景分析法(1)程序法:对于研究对象按时间的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运动过程的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叫程序法.运用程序法时,要注意前一个过程的结束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的速度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图象法:图象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应用图象,不仅能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判断,也适宜于定量计算、论证,而且,通过图象的启发常能找到巧妙的解题途径.考题三运动学图象问题7.(2015·湖北八校联考二模)如图9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x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已知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则0~t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A.两物体在t1时刻速度大小相等B.t1时刻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8.(多选)(2015·泰州模拟)一物体以初速度v0从固定的足够长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9.一滑块从固定的斜面底端冲上粗糙的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返回斜面底端.下列各图分别表示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v、加速度a、重力势能E p、机械能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可能正确的是()1.x-t、v-t、a-t的关系2.图象问题的五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特殊点.3.注意:x-t图象和v-t图象描述的都是直线运动,而a-t图象描述的并非一定是直线运动.考题四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传送带问题10.(多选)(2015·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如图10所示,以速度v逆时针匀速转动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现将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轻轻地放在传送带的上端,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选项中能够正确地描述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是()图1011.如图11所示,有一条沿顺时针方向匀速传送的传送带,恒定速度v=4 m/s,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将质量m=1 kg的小物块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块可视作质点),与此同时,给小物块施加沿传送带方向向上的恒力F=8 N,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运动到了离地面高为h=2.4 m的平台上.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问:图11(1)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2)若在物块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时,立即撤去恒力F,计算小物块还需经过多长时间离开传送带以及离开时的速度?1.水平放置运行的传送带处理水平放置的传送带问题,首先应对放在传送带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清物体所受摩擦力是阻力还是动力;然后对物体进行运动状态分析,即对静态→动态→终态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其全过程作出合理分析、推导,进而采用有关物理规律求解.这类问题可分为:①运动学型;②动力学型;③图象型.2.倾斜放置运行的传送带处理这类问题,同样是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再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是解题关键,正确理解题意和挖掘题中隐含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这类问题通常分为:运动学型;动力学型;能量守恒型.考题五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滑块—木板模型”问题12.(多选)(2015·安康二模)如图12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拉力向右拉木板,在物块相对木板运动过程中,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图12A.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B.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13.(2015·扬州模拟)如图13所示,一个长度为L=1 m、高度为h=0.8 m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质量M=0.4 kg,一质量m=0.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置在其上表面的最右端.物块与长木板、长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给长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持续作用的外力F.(g=10 m/s2)图13(1)若F恒为4 N,试求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2)若F恒为5.8 N,试判断物块是否能从长木板上掉下,如能,请求出小物块落地时距长木板左端的距离;如不能,求出物块距长木板右端的距离;(3)若F=kt,k>0,在t=0时刻到物块刚滑落时间内,试定性画出物块与长木板间摩擦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无需标注时间以及力的大小.1.抓住两个分析(1)对物体在初态时(静止释放或有初速度的释放)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分析.(2)二者达到共速时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分析,其方法是:假设刚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求出临界的加速度a0与实际的加速度a比较.①若a>a0则发生相对滑动.②若a≤a0则能相对静止.2.解题关键:以动力学分析为切入点,弄清物体的运动过程.专题综合练1.(2015·皖南八校联考)如图14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图象,在0~t2时间内甲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先做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2t1,关于两物体在0~t2时间内运动的位移大小关系正确的是()图14A.x甲=2x乙B.x甲>2x乙C.x甲<2x乙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2015·贵州八校二次联考)如图15所示,吊篮A、物体B、物体C的质量均为m,B和C 分别固定在竖直弹簧两端,弹簧的质量不计.整个系统在轻绳悬挂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在轻绳刚断的瞬间()图15A.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B.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为2gC.吊篮A的加速度大小为3gD.A、C间的弹力大小为0.5mg3.(多选)(2015·河北衡水中学三调)如图16是汽车运送圆柱形工件的示意图.图中P、Q、N 是固定在车体上的压力传感器,假设圆柱形工件表面光滑,汽车静止不动时Q传感器示数为零,P、N传感器示数不为零.当汽车向左匀加速启动过程中,P传感器示数为零而Q、N传感器示数不为零.已知sin 15°=0.26,cos 15°=0.97,tan 15°=0.27,g=10 m/s2.则汽车向左匀加速启动的加速度可能为()图16A.4 m/s2B.3 m/s2C.2 m/s2D.1 m/s24.(多选)(2015·湖北八校联考二模)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17甲所示,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对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7A .轻绳的拉力等于MgB .轻绳的拉力等于mgC .M 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sin α)gD .M 运动加速度大小为M -mMg5.(2015·沈阳四校联考)如图18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物体m .现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静止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 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图18A .物体从A 到O 先加速后减速B .物体从A 到O 加速运动,从O 到B 减速运动C .物体运动到O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D .物体从A 到O 的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6.(2015·福建·20)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19所示.求:图19(1)摩托车在0~20 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 (2)摩托车在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 .7.(2015·重庆五区二模)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木块放在足够长的固定的水平长木板上,如图20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 f随拉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木块质量为0.78 kg,取g=10 m/s2,sin 37°=0.60,cos 37°=0.80.求:图20(1)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木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斜向右上方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以a=2.0 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丙所示,则拉力F的大小应为多大?(3)在(2)中力作用2 s后撤去拉力F,木块还能滑行多远?8.(2015·皖东三校5月联考)如图21所示,传送带水平部分长L=23.5 m.以v=12 m/s向右匀速运行.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v0=2 m/s的速度从传送带水平部分的左端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图21(1)求物块通过传送带水平部分的时间;(2)若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传送带即以a=1 m/s2的加速度制动(其他条件不变),求物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9.(2015·青岛质检)如图22所示,质量M=5 kg的木板A在恒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0=12 m/s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在其右端无初速度地放上一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B.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6,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物块可看作质点,木板足够长,取g=10 m/s2)试求:图22(1)放上物块后木板发生的位移;(2)物块与木板之间产生的摩擦热.答案精析专题2 力与直线运动真题示例1.ACD [由v -t 图象可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0t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即g sin θ+μg cos θ=v 0t 1.同理向下滑行时g sin θ-μg cos θ=v 1t 1,两式联立得sin θ=v 0+v 12gt 1,μ=v 0-v 12gt 1cos θ,可见能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 、C 正确;物块滑上斜面时的初速度v 0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0,那么平均速度为v 02,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x =v 02t 1,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为x sin θ=v 02t 1×v 0+v 12gt 1=v 0(v 0+v 1)4g ,选项D 正确;仅根据v-t 图象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选项B 错误.]2.C [由题意知,该同学先加速后匀速,速度增大到2 m/s 用时t 1=va =1 s ,在加速时间内通过的位移x 1=12at 21=1 m ,t 2=4 s ,x 2=v t 2=8 m ,已过关卡2,t 3=2 s 时间内x 3=4 m ,关卡打开,t 4=5 s ,x 4=v t 4=10 m ,此时关卡关闭,距离关卡4还有1 m ,到达关卡4还需t 5=0.5 s ,小于2 s ,所以最先挡住他前进的是关卡4,故C 正确.]3.BD [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物块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则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 f =μF N 可知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增大,故A 错误,B 正确;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块的质量为m ,当匀速运动时有mg sin θ=μmg cos θ,即sin θ=μcos θ,假设物块以加速度a 向上运动时,有F N =m (g +a )cos θ,F f =μm (g +a )cos θ,因为sin θ=μcos θ,所以m (g +a )sin θ=μm (g +a )cos θ,故物块仍做匀速下滑运动,C 错误,D 正确.] 4.(1)3 m /s 2 1 m/s 2 (2)4 s解析(1)在0~2 s时间内,A和B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f1、F N1是A与B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 f2、F N2是B与C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 f1=μ1F N1①F N1=mg cos θ②F f2=μ2F N2③F N2=F N1+mg cos θ④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f1=ma1⑤mg sin θ-F f2+F f1=ma2⑥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a1=3 m/s2⑦a2=1 m/s2⑧(2)在t1=2 s时,设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v1=a1t1=6 m/s⑨v2=a2t1=2 m/s⑩2 s后,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此时A与B之间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a1′=6 m/s2⑪a2′=-2 m/s2⑫由于a 2′<0,可知B 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 2,B 的速度减为零,则有v 2+a 2′t 2=0⑬ 联立⑩⑫⑬式得t 2=1 s在t 1+t 2时间内,A 相对于B 运动的距离为 x =⎝⎛⎭⎫12a 1t 21+v 1t 2+12a 1′t 22- ⎝⎛⎭⎫12a 2t 21+v 2t 2+12a 2′t 22=12 m <27 m ⑮ 此后B 静止不动,A 继续在B 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 3后A 离开B ,则有l -x =(v 1+a 1′t 2)t 3+12a 1′t 23⑯ 可得t 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⑰ 设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t 总,有 t 总=t 1+t 2+t 3=4 s考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1.D [如图所示 Δv =aT x 2-x 1=aT 2 解得a =(Δv )2x 2-x 1.]2.D [已知反应时间t 1=0.6 s ,x 1=v 0t 1=9 m 刹车时间t 2=0-15-5 s =3 s ,x 2=0-1522×(-5) m =22.5 m所以卡车经3.6 s 停下, x =9 m +22.5 m +1.5 m =33 m , v =x 1+x 2t =8.75 m /s ,若v 0=20 m/s , x 2′=0-2022×(-5)m =40 m>33 m所以会撞到小孩.]3.(1)202 m(2)3.4 s解析(1)甲车过ETC通道时,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甲=v21-v22 2a1可得x甲=192 m所以总的位移:x总=x甲+d=202 m(2)甲车减速过程的时间t甲1=v1-v2a1=16 s甲车匀速过程的时间t甲2=d v2=2.5 s乙车过人工收费通道减速过程的时间t乙2=v1a2=10 s乙车过人工收费通道减速过程的位移x2=v212a2=100 m乙车在甲车开始减速后匀速过程的位移x1=x总-x2=102 m乙车在甲车开始减速后匀速过程的时间t乙1=x1v1=5.1 s则乙车提前甲车到中心线的时间为Δt=(t甲1+t甲2)-(t乙1+t乙2)=3.4 s.考题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C[设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若细线有拉力,则F T cos θ+mg=ma,可知a>g,此时侧壁对球有支持力,选项A错误;若细线无拉力,则mg=ma,可知a=g,此时侧壁对球无支持力,升降机的加速度不可能小于g,故选项C正确.]5.AD[设t时刻AB分离,分离之前AB物块共同运动,加速度为a,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则有:a=F1+F2m A+m B=3.6+01+2m/s2=1.2 m/s2,分离时:F2-F=m B a,得:F2=F+m B a=0.3 N+2×1.2 N=2.7 N,经历时间:t=43.6×2.7 s=3 s,根据位移公式:x =12at 2=5.4 m ,则D 正确; 当t =2.0 s 时,F 2=1.8 N ,F 2+F ′=m B a ,得:F ′=m B a -F 2=0.6 N ,A 正确,B 错误.当t =2.5 s 时,F 2=2.25 N ,F 2+F ″=m B a ,得:F ″=m B a -F 2>0,C 错误.]6.(1)5∶1 (2)0.5 (3)2.5 m/s 2解析 (1)设物块上滑的最大位移为L ,根据运动学公式上滑过程:L =v 1+02t 1下滑过程:L =0+v 22t 2整理得:v 1v 2=5∶1 (2)设上滑时加速度为a 1,下滑时加速度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上滑时:mg sin θ+μmg cos θ=ma 1下滑时:mg sin θ-μmg cos θ=ma 2由位移时间公式得:L =12a 1t 21=12a 2t 22 联立三式代入数据得:μ=0.5(3)设F 与斜面的夹角为α,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α-mg sin θ-μ(mg cos θ-F sin α)=ma即:F (cos α+μsin α)-mg (sin θ+μcos θ)=ma整理得:F 1+μ2(11+μ2cos α+μ1+μ2sin α)-mg (sin θ+μcos θ)=ma 令tan β=1μ,则:F 1+μ2sin(α+β)-mg (sin θ+μcos θ)=masin(α+β)的最大值为1,设加速度最大值为a m ,得:F1+μ2-mg (sin θ+μcos θ)=ma m代入数据得:a m =2.5 m/s 2考题三 运动学图象问题7.C [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则在t 1时刻,甲图象的斜率大于乙图象的斜率,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 、B 错误;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故C 正确,D 错误.]8.ABC [设斜面倾角为θ,若斜面光滑,则物体上滑及下滑的加速度相等,都等于g sin θ,当物体上滑到最高点时,又能以同样的加速度下滑,故选项A 正确;若斜面粗糙,则物体向上做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后静止于斜面上,故选项B 正确;若斜面粗糙,则物体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 1=g sin θ+μg cos θ;到达最高点后物体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1=g sin θ-μg cos θ,即上升时加速度大于下降时的加速度,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9.B [滑块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由于存在摩擦力,机械能不断减小,经过同一点时下滑的速度小于上滑的速度,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比出发时的初速度小.故A 错误;设斜面的倾角为α.滑块在上滑与下滑两个过程中,所受的合力方向均沿斜面向下,加速度方向相同.设上滑与下滑两个过程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α+μmg cos α=ma 1;mg sin α-μmg cos α=ma 2;则得:a 1=g sin α+μg cos α,a 2=g sin α-μg cos α.则有:a 1>a 2,故B 正确;上滑过程中:上滑的位移大小为:x 1=v 0t -12a 1t 2,重力势能为:E p =mgx 1sin α=mg sin α(v 0t -12a 1t 2),E p -t 图象为抛物线.下滑过程:重力势能为:E p =mg [H -12a 2(t -t 0)2sin α],H 为滑块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t 0是上滑的时间,此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方程,故C 错误;由于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其机械能不断减小,根据功能关系得:E =E 0-F f1x =E 0-F f1·(v 0t -12a 1t 2),可知0~t 1时间内E -t 图象应为抛物线.故D 错误.]考题四 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传送带问题10.CD [木块放上后一定先向下加速,由于传送带足够长,所以一定有木块速度大小等于传送带速度大小的时刻,此时若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大小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则之后木块继续加速,但加速度变小了;而若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大小小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木块将随传送带匀速运动,故C 、D 正确,A 、B 错误.]11.(1)43 s (2)6-233 s 433m/s 解析 (1)对物块受力分析可知,物块先是在恒力作用下沿传送带方向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直至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 ma 1=F +μmg cos 37°-mg sin 37°,计算得:a 1=6 m/s 2t 1=v a 1=23s x 1=v 22a 1=43m 物块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物块未到顶端,物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改变,对物块受力分析发现,因为F =8 N 而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之和为10 N ,故不能相对斜面向上加速.故得:a 2=0 t 2=x -x 1v =23s 得t =t 1+t 2=43s (2)若达到速度相等后撤去F ,对物块受力分析,因为mg sin 37°>μmg cos 37°,故物块减速上行,ma 3=mg sin 37°-μmg cos 37°,得a 3=2 m/s 2物块还需t ′离开传送带,离开时的速度为v t ,则:v 2-v 2t =2a 3x 2,x 2=x -x 1 v t =433m/s t ′=v -v t a 3=6-233s考题五 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滑块—木板模型”问题12.AC [由题知: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时物块的速度小于木板的速度,两者之间存在滑动摩擦力,物块受到木板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与其速度方向相同,向右做加速运动,而木板受到物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向右做减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13.(1)3 m/s 2 (2)能 1.56 m (3)见解析图解析 (1)对长木板与物块,假设相对静止,最大加速度a 0=μmg m=5 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F 0-μ(M +m )g =(M +m )a 0,得F 0=5 N长木板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m =0.5×(0.1+0.4)×10 N =2.5 N因为2.5 N<F =4 N<F 0,所以物块与长木板共同加速运动,对整体有F -μ(M +m )g =(M +m )a 解得加速度a =3 m/s 2(2)因为F =5.8 N>F 0,所以物块与长木板相对滑动,对长木板有:F -μ(M +m )g -μmg =Ma 1,加速度a 1=7 m/s 2物块的加速度a 2=μmg m=5 m/s 2. 至物块与长木板分离时有L =12a 1t 21-12a 2t 21,时间t 1=1 s 此时长木板速度v 1=7 m /s ,物块速度v 2=5 m/s物块做平抛运动,其落地时间t 2=2h g=0.4 s 平抛水平距离x 2=v 2t 2=2 m物块与长木板分离后长木板的加速度a 3F -μMg =Ma 3,得a 3=9.5 m/s 2在t 2时间内长木板向右运动距离x 1=v 1t 2+12a 3t 22=3.56 m 最终,小物块落地时距长木板左端的距离Δx =x 1-x 2=1.56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