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手段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一、引言微生物检测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环境等领域的重要检测方法,通过对样品中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判断样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操作规程1. 样品采集a.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例如,对于食品样品,可以采用无菌容器直接采集;对于空气样品,可以使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集。

b. 采集样品时应注意避免外界污染,避免手部接触样品,以免引入外部微生物。

2. 样品处理a. 根据不同检测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例如,对于固体样品,可以进行均质处理或稀释处理;对于液体样品,可以进行滤液处理。

b.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交叉污染,使用无菌操作器具和器皿,确保样品的纯净度。

3. 微生物培养a. 根据检测要求,选取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不同的微生物可能对培养基和培养环境有特殊要求,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b. 严格按照培养基配制方法进行操作,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纯度。

c. 在培养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4. 微生物检测a. 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涂布法、过滤法等。

b. 在进行微生物检测前,对检测仪器和试剂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c. 严格按照检测方法的步骤进行操作,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和误操作。

5. 结果分析a. 对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判断样品的微生物质量。

b. 结果分析过程中,应注意排除干扰因素,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6. 结论和报告a. 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给出结论和评价,判断样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或要求。

b. 撰写检测报告时,要求结果准确、清晰,并附上操作过程和结果分析的详细记录。

三、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操作台面和操作器具的清洁,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污染。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微生物水平要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步骤,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室工作台面和仪器设备,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取样:按照产品的取样标准,从不同批次或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3. 样品制备:将取样的产品进行样品制备,包括稀释、搅拌和过滤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查。

4. 培养: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要求进行培养,并进行恒温培养一定时间。

5. 计数: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结果的记录和确认。

6. 结果判定:将检查结果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比对,根据结果作出是否合格的判定。

7. 结果记录: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操作步骤、检查结果和判定等信息,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和验证。

3.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所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

5. 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3篇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3篇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概述1.引言微生物限度检查法(Microbial Limit Test, MLT)是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和化妆品等生物制品产品质量控制检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的意义在于保证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可控性,保障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本篇文章将围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标准操作规程,对其概述进行介绍。

2.主要内容2.1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定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Microbial Limit Test, MLT)是指对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和化妆品等生物制品产品中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数量进行检查的方法和标准。

它是评价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性的重要方法。

2.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目的在于评价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和化妆品等生物制品产品中的微生物数量是否在规定的限度范围内,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也可为制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2.3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适用范围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适用于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和化妆品等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检验。

其中,针对药品类,在我国《药典》中有详细规定。

3.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标准操作规程3.1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过程应密闭、无菌且保持无菌状态。

洗手、穿戴无菌工作服及手套等工艺应符合规定,以避免二次污染。

3.2 检验方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主要分为计数法和筛选法,具体方法可根据制品的特性进行选择使用,并符合规定的国家标准。

对于细菌,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薄膜过滤法等;对于真菌,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直接涂片法、薄膜过滤法等。

3.3 限度对于不同的制品,在药品中通常采用菌落计数法,在制品中微生物的限度规定一般标准分别为:细菌总数不超过10^3CFU/g或/mL,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超过10^2CFU/g或/mL。

3.4 结果判定若检测出的微生物数目符合规定限度,则判定结论为合格;若其中一个指标不符合规定,则判定为不合格。

谈谈微生物检验操作技能及注意事项

谈谈微生物检验操作技能及注意事项

谈谈微生物检验操作技能及注意事项微生物检验过程之中除了要保障检测环境的无菌以及工作器具的清洁之外,对于检测人员的技能操纵也有相当的要求。

为了全面保障实验室内检验操作的准确可信,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注意操作事项。

1.培养基的使用微生物的培养基础在于培养基的配置,每次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培养要重新确定培养基的配置配方与流程。

配置前要确定其生产日期与最佳使用时段,在开瓶前检验密封性,确保未变质、吸潮、发霉的情况下进行配置使用。

培养基配置时需要保障称量准确,一定要将配置和灭菌放在同时进行,没有及时进行灭菌措施的培养基绝不能长时间放置,尤其不能隔夜,否则一律以污染物处理。

灭菌操作以恒温恒压为主要条件,维持一定的灭菌时间。

灭菌完成之后要放置冰箱进行保存,但最好当天使用。

保存时间不应当超过三天时间,对于难以确定保存时间的培养基,一律以污染物处理。

在培养基的使用之中,需要根据班次安排使用量。

水浴加热培养基为液态,先化开的培养基能够取出放在锅盖上缓慢冷却,但是所有的培养基都不能长期处于高温加热状态下。

(没懂起什么意思)微生物在检测时培养基温度通常要控制在45℃,过烫的情况下会导致菌群死亡,过冷会导致培养基凝聚,无法观察。

检测做样要集中进行,培养基每次打开都有可能提升杂菌污染几率,出现实验误差。

培养基除菌群外均要流出空白位置,方便对照观察。

1.检测环境的维持检测环境的维持分为检测室大环境的维持和超净工作台小环境的维持。

检测室大环境之中,每当微生物样本检测之前需要关闭窗户、空调与风扇,然后用酒精等杀毒药物对空间内进行消毒喷雾,避免检测室内的空气运动对超净工作台内部环境产生影响。

如果在检测室内有紫外灯,需要定期打开紫外灯进行杀毒操作。

(酒精擦拭消毒仪器设备,含氯消毒制剂擦拭消毒操作台面)在小环境超净工作台之中,需要对初效过滤器进行定期清洁与及时更换,在检测前将工作台进行全面清洁,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擦拭消毒。

超净工作台需要提前至少半个小时打开紫外光灯,对超净台内所有的环境进行杀毒操作。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与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与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与注意事项随着生物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医药、环境、食品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微生物鉴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微生物鉴定方法1. 直接显微镜观察直接显微镜观察是最简单直接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微生物的类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如真菌、细菌和原生动物等。

2. 培养和生长特性观察培养和生长特性观察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

通过将微生物样本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特点、菌落形态和色素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微生物的类型。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但可以识别更多种类的微生物。

3. 生物化学试剂盒检测生物化学试剂盒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不同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酶或代谢产物与试剂盒中的反应物之间的反应,通过观察反应结果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生物化学试剂盒检测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微生物,适用于临床检测和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

4. 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成为微生物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以通过扩增微生物特定的DNA序列,从而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另外,测序技术可以通过测定微生物的基因组序列,识别微生物的种类和亚种。

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方法准确性高,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操作技巧。

二、微生物鉴定的注意事项1. 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采集是微生物鉴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采集样品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使用无菌容器和工具,并避免直接接触。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采集方法和处理方式也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在样品采集后,应妥善保存,并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避免样品变质或污染。

2. 实验室安全措施在进行微生物鉴定实验时,实验室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微生物检验时的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时的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时的注意事项对微生物进行检验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检测环境一定要非常干净,同时实验室的器具也需要保持洁净,进行操作的有关人员一定要具备非常强的专业性,操作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错。

除此之外,还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1.微生物检验概述微生物检验指的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研究,借助检验手段和先进的技术将病原体检测出来,让临床诊断变得更加准确和科学,同时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思路,给接下来的用药提供科学指导,防止出现感染扩散。

2.培养基的灭菌及使用2.1在每一次进行配置前,都要保证生产日期在保质期的时间之内,检查开瓶日期以及瓶口的密封度是否完好,不可以出现变质和受潮等现象。

2.2在进行培养基的配置时,要保证称量非常准确,并且分装的盐水准确无误。

2.3必须做到现配置现灭菌,不能长时间没有灭菌地配好培养基,坚决不允许出现过夜的情况。

2.4灭菌的时候要保证恒定的温度,同时保证在恒压环境下进行,对灭菌时间也要有严格的要求,确保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灭菌。

2.5进行灭菌处理的培养基要放在冰箱中进行保存,时间最长可以保存一周,但是原则上不能超过三天。

并且要按照“先入先出”的原则,优先使用最先培养好的。

2.6使用的时候也要对使用量有着严格要求,先使用水浴锅把培养基溶化到液态,紧接着迅速调低水浴的温度,培养基一定不能长时间接触高温环境。

2.7对产品微生物进行检测的时候,将培养基温度保持在四十五度左右,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过高的温度容易将菌烫死,过低的温度则会造成培养基结块凝固,给观察结果制造麻烦。

2.8每瓶培养基都需要做空白。

2.9在集中的时间做样,对同一瓶培养基的打开不要过于频繁,造成培养基的污染,减少误差结果的出现。

2.10当培养基的数量很少时,可以先把少量的培养基倾倒成空白用板。

3.维持检测环境3.1检测室3.1.1进行检测的时候,要管好检测室的窗户和空调,用医用酒精对检测室进行消杀,避免检测室内的空气流动对超净工作台的内部环境产生影响。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生物安全与危险防范的使用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生物安全与危险防范的使用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生物安全与危险防范的使用注意事项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现代生物科学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检测和分析微生物的存在和类型,为人们提供了对生物环境和生物体的了解。

然而,使用微生物检测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和危险性。

本文将讨论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生物安全问题,并提供一些使用注意事项。

1.实验室安全措施在进行微生物检测实验之前,必须确保实验室具备适当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以防止微生物泄漏和传播。

实验室应装备有防护手套、实验室衣、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

同时,实验室应该配备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排出室内的污染物。

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设备故障引起的事故。

2.安全操作规范在进行微生物检测实验时,必须按照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a.实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实验流程,并掌握微生物检测方法的要点和技能。

只有经过训练的人员才能进行实验操作,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b.实验人员应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不得擅自操作和调整实验设备。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意外发生。

c.实验物品和废弃物应正确处理。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和处置,避免对环境和周围生物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3.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在进行微生物检测实验之前,必须对实验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对微生物的病原性、扩散性、传染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a.根据微生物的分类和危险性,将实验室分为不同的生物安全级别。

不同级别的实验室拥有不同的生物安全措施要求,从而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b.在进行高风险微生物的实验操作时,应采取额外的生物安全措施,如穿戴空气过滤面罩或防护服等。

实验室应制定紧急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以防万一。

4.实验后的生物安全控制实验结束后,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对实验室进行清理和消毒,以避免微生物的传播和污染。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水质、环境等样品中的微生物存在情况。

微生物检验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及操作标准。

一、样品采集1. 样品的采集需要采用无菌工具,并保持样品在采集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2. 样品的采集过程应尽量避免接触到任何可能引入外源微生物的物质,比如皮肤、空气等。

3. 采集的样品应标明正确的标识信息,包括样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

二、样品处理1. 样品收到实验室后,需要尽快进行处理,避免样品内的微生物增殖或死亡。

2. 样品处理过程需要保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

3. 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检验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

三、培养基准备1. 培养基的制备需要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步骤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3. 制备好的培养基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确保培养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接种操作1.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无菌的接种环、移液器等工具。

2. 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处理好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避免接种时引入外源微生物。

3. 接种操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培养物受到任何污染。

五、培养与观察1. 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

2.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数量和形态,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3.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六、鉴定与结果解读1. 当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2. 鉴定过程需要参考相关的鉴定手册和标准,进行适当的试验和测试。

3. 根据鉴定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判断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使用指南与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使用指南与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使用指南与注意事项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现代生物科学、医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确认特定微生物群落的存在和测量微生物的数量。

本文将为您介绍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使用指南和注意事项。

使用指南:1. 样品采集和处理:在进行微生物检测之前,正确的样品采集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确保使用干净、无微生物污染的容器和工具来采集样品。

如果是液体样品,使用无菌技术采集,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对于固体样品,使用无菌力量进行采样,并尽快送到实验室。

在采样过程中,避免与环境微生物接触,以防止污染。

2. 适当的培养基选择:为了有效地检测微生物,选择适当的培养基非常重要。

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来生长和繁殖。

根据您要检测的微生物类型,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保存条件符合标准。

3. 高效的分离技术:在进行微生物检测之前,通常需要将微生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传统的筛选法、铺平法和充盈法等。

根据样品的特点和微生物的目标,选择适当的分离技术。

在分离过程中,务必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防止样品被外部微生物污染。

4. 可靠的定量方法:准确地测量微生物的数量对于研究和检测非常重要。

传统的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和过滤法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也被广泛应用。

选择适当的定量方法,并确保其灵敏度和准确性。

5. 数据解读和比较:在进行微生物检测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解读和比较。

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和显著性。

同时,将检测结果与适当的标准和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注意事项:1. 实验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在进行微生物检测之前,确保实验室和设备的清洁。

遵循规范的清洁程序,定期清洁设备和工作台面。

此外,为了避免交叉污染,不同样品之间应严格分开处理,并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耗材。

2. 避免污染源:在进行微生物检测时,避免与其他微生物污染源接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指对车间环境、设备和产品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能够匡助企业及时发现和控制微生物污染问题,保障产品质量和员工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检验前准备1.1 清洁车间环境车间环境的清洁程度对微生物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检验前,需要确保车间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尽量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

定期清洁车间地面、墙壁和设备表面,使用合适的清洁剂进行消毒。

1.2 准备检验设备和试剂进行微生物检验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设备和试剂,包括培养基、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等。

在检验前,需要检查这些设备和试剂的完好性和有效期,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

同时,要做好试剂的储存和保管工作,避免受潮或者受污染。

1.3 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基础,其制备需要严格按照像关标准和规定进行。

在制备培养基时,要注意消毒操作,避免细菌污染。

同时,要根据检验需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类型和配方,确保能够有效检测出目标微生物。

二、样品采集与处理2.1 样品采集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方法。

常见的样品采集方法包括空气采样、表面刷拭法、冲洗法等。

要注意采样器具的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样品污染。

2.2 样品处理与制备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验。

对于液体样品,可以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获得微生物。

对于固体样品,可以使用稀释液进行稀释,然后进行培养。

同时,要注意样品的保存和标识,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

2.3 样品保存和运输采集到的样品需要及时保存和运输,以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和可检测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可以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如低温保存、添加保护剂等。

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以及震动和挤压等对样品的不利影响。

三、微生物检验方法3.1 培养方法培养方法是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的营养成份和条件,使细菌能够生长和繁殖。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采样方法:1.采样工具选择:采样工具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菌性,通常使用无菌的试管、无菌吸棉签、无菌棉签和无菌采样袋等。

2.采样部位选择:医院环境中的潜在污染源主要包括空气、表面和液体,需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

比较常见的部位有空气中的悬浮微粒、表面物体如门把手、工作台、地板、墙壁等以及液体如水、消毒液等。

3.采样时机选择:采样时机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常建议在人员活动最频繁的时候进行采样,如在工作日的上午和下午。

4.采样方法:根据不同的采样部位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

-空气中微生物采样:常用的方法有空气质量测定仪、肉眼判定及移液法等。

可将培养基注入无菌风尘采样器,在采样过程中,将采样器连续运转一段时间,在培养基上形成可计数的菌落。

-表面微生物采样:可使用无菌的湿润棉签或无菌的涂片进行采样,擦拭表面,将其置于培养基上培养。

-液体微生物采样:采用无菌试管或瓶口放线菌采样器在表面取样,直接靠近水源进行采样。

5.采样数量和频率:根据需要选择采样数量和频率。

通常在特殊情况下,如新冠疫情期间,采样量和频率较高。

二、注意事项:1.无菌操作:在进行微生物采样前,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包括对采样工具和采样人员的无菌处理。

2.防止交叉污染: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采样工具和采样人员接触其他物体,以防止交叉污染。

3.避免潜在的干扰源:在进行微生物采样时,要尽量避免潜在的干扰源,如大风、空调通风口、各类动植物等。

4.保持培养基质量: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分析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确保培养基的质量,避免受到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5.填写详细记录:采样时要详细记录采样部位、时间和采样方法等信息,以便后期数据分析和比对。

6.采样后的处理:采样完成后,要注意将样品妥善处理,保证其无菌状态,并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7.风险评估:采样前要对采样现场进行风险评估,确保采样过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总之,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是评价医院环境卫生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选择采样方法和遵循相应的注意事项能够获得可靠的数据结果,为医院的环境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微生物组测序分析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组测序分析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组测序分析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微生物组测序分析是一种快速、高通量的技术,用于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组测序分析的基本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微生物组测序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下:1. 样品采集和保存样品的采集是微生物组测序分析的第一步,样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分析的结果。

采集样品时应严格遵循卫生和安全规定,并使用无菌采集器具。

在采集之后,将样品迅速转移到低温环境保存,以保持微生物组成的相对稳定。

2. DNA提取DNA提取是微生物组测序分析的关键步骤。

有效的DNA 提取方法能够提取到所有微生物的DNA,而不会对其造成明显的破坏。

此外,还应注意去除样品中的DNA污染。

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包括基于柠檬酸盐、硅胶膜和磁珠等。

尽可能选择适用于样品类型和目标微生物的DNA提取方法,并进行合适的质量控制,以确保DNA的质量。

3. DNA文库构建DNA文库构建是将提取的DNA片段转化为测序库的过程。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通常使用DNA片段扩增、连接接头、文库净化和PCR扩增等方法。

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文库构建方法,例如PCR扩增应使用高保真的DNA聚合酶,并且要采用优化的参数和条件。

另外,对于微生物组测序分析来说,建议使用低通量PCR,以减少属于每个微生物的模拟序列。

4. 下一代测序在DNA文库构建完成后,下一代测序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下一代测序技术如Illumina HiSeq、MiSeq和Ion Torrent等已经成为微生物组测序的主要选择。

在进行下一代测序时,应选择合适的测序平台和测序深度。

测序深度取决于所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通常,对于较为复杂的样品,建议使用较高的测序深度。

5. 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分析是微生物组测序分析的最后一步。

通过对测序数据进行质量过滤、去宿主序列、聚类、物种注释和功能注释等操作,可以获得关于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丰富信息。

微生物检测手段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手段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手段及注意事项微生物检测手段及注意事项微生物的检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生长量测定法、微生物计数法、生理指标法和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简要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重量,体积,大小,生理代谢物等指标的二十余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微生物检测手段及注意事项的知识,欢迎阅读。

1. 微生物计量法1.1 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通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 mL)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 min)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

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1.2称干重法可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

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

在离心法中,将一定体积待测培养液倒入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和转速,进行离心,并用清水离心洗涤1~5次,进行干燥。

干燥可用烘箱在105 ℃或100 ℃下烘干,或采用红外线烘干,也可在80 ℃或40 ℃下真空干燥,干燥后称重。

如用过滤法,丝状真菌可用滤纸过滤,细菌可用醋酸纤维膜等滤膜过滤,过滤后用少量水洗涤,在40 ℃下进行真空干燥。

称干重发法较为烦琐,通常获取的微生物产品为菌体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活性干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体为活性物质的饲料和肥料。

1.3 比浊法微生物的生长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值,判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对某一培养物内的菌体生长作定时跟踪时,可采用一种特制的有侧臂的三角烧瓶。

微生物检测简介介绍

微生物检测简介介绍
微生物检测简介介 绍
目 录
• 微生物检测概述 • 微生物检测的应用领域 • 微生物检测的技术手段 • 微生物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 • 微生物检测的注意事项
01
CATALOGUE
微生物检测概述
微生物检测的定义
微生物检测是对微生物进行鉴定的过程,以确定其种类、数量、活性等特征,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重 要手段。
免疫沉淀反应
通过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抗原的结合,形 成免疫复合物,沉淀后进行检测和鉴别。
色谱技术
质谱技术
通过质谱技术对微生物的化学成分进 行分析和鉴定,如气相色谱-质谱联 用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微生物的化 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如高效液相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04
CATALOGUE
行鉴别和溯源。
PCR技术
02 通过PCR技术扩增微生物的DNA片段,然后进行测
序和分析,以确定微生物种类。
基因芯片技术
03
将大量基因探针固定在芯片上,与样品中的DNA进
行杂交,以检测和识别微生物。
免疫学技术
血清学试验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反应,如ELISA、 免疫荧光等,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和鉴别 。
VS
微生物检测的目的
微生物检测旨在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环境卫生以及医学 诊断等领域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对微生物的检测,可以预防和控制食品、环境等 中的病原菌污染,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微生物检测的方法
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等。培养法是最经典的方法之一,通过培养基培 养微生物,观察其生长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特定种类的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方法则基于DNA或RNA的检测,通过 PCR、基因测序等技术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免疫学方法则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 检测。

浅谈微生物检测注意事项

浅谈微生物检测注意事项

浅谈微生物检测注意事项微生物是指一群体形细小,构造简单的微小的生物体。

它种类很多,按其结构、组成等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

它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中,有些是对人类有益的,如肠道菌群;有些则是对人类有害的,如病原微生物。

因此,在生活中,需要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对微生物进行检测,以确保我们的食品、饮水、环境等是安全的。

本文将浅谈微生物检测的相关注意事项以达到科普的目的。

一、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微生物检测是保障公共卫生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检测方法种类繁多,不同方法有其适用的检测对象、样品类型、灵敏度、特异性、成本和时间等方面的优缺点。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前提。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培养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酶联免疫ELISA法等,以下我将针对这几种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一)培养法培养法是微生物检测的传统方法,它主要通过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其生长和繁殖,其后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生化反应等多种方法进行鉴定和分类。

培养法的优点在于可检测出广泛的微生物,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较为可靠。

但注意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需要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到数周不等;对一些难以培养或缓慢生长的微生物无法检测到;存在交叉污染和误判的可能性;对某些微生物需要复杂的培养基和培养的条件,成本较高。

(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它可以通过扩增微生物的DNA序列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的优点在于快速、敏感、特异性高,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微生物,对难以培养或无法培养的微生物也能够进行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的缺点在于对样品的要求较高,需要纯化、提取DNA,还需要高昂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不能直接进行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需要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分析;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风险。

(完整版)微生物实验注意事项

(完整版)微生物实验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详细标清除产物和日期,实验做完以后要对以前的过度产品做个清理,以免东西积累过多。

2.实验后的DNA和RNA要及时放回冰箱,以免时间长降解,特别是用水溶解的时候。

3.要及时甘油保存你鉴定出的细菌,每个细菌保存两份,存放在-80度冰箱里。

4.实验用的酶类虽然在室温下放一段时间也没什么问题,但还是要及时放回冰箱,以免活性降低。

5.要及时清理实验台面,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6.无菌操作台用后及时清理干净,操作真菌和细菌等最好不要交叉使用。

7.培养基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无菌操作,移液器不要插入培养基中,之准许无菌枪头进入瓶子腔体,如培养基较少,可以倾斜瓶子,移液器取液体最好不要用到最大量程,以免吸液过猛导致与移液器接触。

8.灭好的培养基标签一定要写好,包括名称,日期,是否加抗生素,是否加抗生素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共用培养基的实验室。

9.实验用过的试剂盖子一定要盖好,以免挥发。

特别是有毒的物品,如氯仿,苯酚等,用完后的瓶子及时拿出实验室。

10.带手套接触有毒物品后,要及时处理掉手套。

不管是否接触过有毒物品,,不要戴着手套乱接触其他东西,如开窗等。

11.做实验过程中不要接电话,说话,考虑其他事情。

特别是3CR和配溶液的时候。

做PCR和配溶液的时候要把所用的试剂找全,一字排开,加完一种东西就把这种东西放到一边,可防止自己少加错东西。

12.同时作几个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有定时器,防止自己忘记,特别是在煮东西,加热溶化溶液等危险操作的时候,切忌。

13.饭前,有活动前不要做实验,这时候匆匆忙忙非常容易出错,特别是作有危险的实验更要注意。

14.作好试验记录,不管有没有结果,一定要坚持。

还有点用图片,测序结果等,如果不清楚记录东西多了,就乱了,混了。

这个一定要认真做好。

15.要随时写下自己的想法,因为有些想法稍纵即逝。

微生物实验注意事项一、无菌操作要求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微生物检测技术是指通过检测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类型来评估其卫生质量的方法。

微生物检测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饮用水、环境等领域,对于确保公共卫生和防止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微生物的微小和快速繁殖特性,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以下是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详细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与处理:a.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例如从食品表面刮取样品、从空气中吸取微生物、从液体中取样等。

确保采样器具干净且无微生物污染。

b. 将采样器具中的样品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避免样品交叉污染。

确保容器表面无微生物污染。

c. 样品处理前,根据需要进行稀释。

确保样品浓度适宜,能够在检测中获得准确的结果。

2. 样品预处理:a. 对于含有大量杂质或抑制物质的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来去除干扰。

预处理的方法包括过滤、离心、稀释等。

b. 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微生物的检出限和降低干扰物的影响。

确保预处理方法不会影响微生物的存活和增殖。

3. 微生物检测方法选择:a.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等。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操作复杂度,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b. 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可以选择相应的培养基、控制参数和检测条件来增强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操作:a. 根据选择的检测方法,准备必要的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确保设备和试剂的清洁和消毒,并按照操作说明进行使用。

b.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无菌培养器皿、移液器和培养基等。

c.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和pH值等,以保证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的正常生长和增殖。

5. 结果解读与报告:a.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微生物是否超过卫生标准,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注意结果的可靠性和误差的范围。

b. 对于阳性样品,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测或确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56医药健闻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刘洋 (河南京城皮肤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血、骨髓、静脉导管标本,痰及下呼吸道标本,尿液标本,大便标本,生殖道系统标本,眼、耳、鼻、咽拭子标本。

血、骨髓、静脉导管标本正确采集方法:(1)先用75%酒精对静脉穿刺部位擦拭消毒30 s 以上,用一根碘棉签从穿刺点向外1.5~2 cm 的直径范围内再次消毒60 s 。

(2)使用75%酒精对血培养瓶和橡皮塞子消毒60 s 。

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前,先用无菌纱布或者棉签将橡皮塞子表面的残余酒精清除干净。

(3)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佩戴乳胶手套将静脉进行固定,防止滑动,但是不可接触穿刺点;使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可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在血标本进入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并立即送检,以免血液凝固。

(4)成人的采血量是8~10 ml ,儿童的采血量是1~3 ml ,骨髓采血量是1~2 ml 。

注意事项:(1)静脉采血的部位通常为肘静脉,不建议从动脉采血。

患者疑是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可以选择肘动脉或者股动脉采血,勿要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时进行采血。

(2)使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如果需要进行第二次穿刺,需要更换针头。

(3)多次采血时,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丛污染的可能。

除非无法从静脉穿刺处取血,否则不能从静脉植入管内取血。

(4)若是从静脉植入管内取血,应该同时自外周静脉采集血液进行培养,以协助判读血培养阳性结果,同时在申请单上注明标本类型。

(5)采血前,应该将患者信息、采血时间、部位、采血量写在标签上,并贴在培养瓶上。

(6)有血的培养瓶若不能立即送检,可放室温保存,切不可放入冰箱。

痰及下呼吸道标本正确采集方法:(1)能够自行取痰的患者,在清晨起床后未进食前,先用漱口水漱口,去除口腔细菌,再用清水漱口,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放置于无菌集痰器中并盖好瓶盖;无法咳痰或者不合作的患者,需要帮助其采取卧位,由上而下叩击背部,并戴好无菌手套,将无菌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器和无菌吸痰器,按吸痰法将痰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并盖好瓶盖,收集好后立即送检。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而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重点介绍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以及其检验技术。

1. 样品的代表性在采集样品时,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即所采集的样品应该能够真实反映出被检验食品的微生物状况。

要考虑到被检验食品的不同部位、不同批次和不同生产流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

2. 避免污染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要避免外界因素对样品的污染,尤其是手部和工具的污染。

在采样前要做好手部消毒,并使用清洁的采样工具进行采样,避免细菌的外源污染。

3. 样品数量样品数量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一般来说,每个样品点至少要采集3份样品,进行平行检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 采样容器的选择在采集样品时,要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

不同食品可能需要不同的容器,确保容器的密封性和易于保存,避免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的污染和变质。

5. 采样时间样品的采集时间也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在采集样品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如果是对食品原料的微生物检验,通常在货物到达时立即进行采样;如果是对成品的微生物检验,可在产品包装完成后采样。

6. 采样标识在采集样品时,要对样品进行标识,包括样品的采集日期、地点、批次号等信息,确保样品的追溯和管理。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保存注意事项1. 保存温度样品保存的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样品应该在低温环境下保存,避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不同食品可能需要不同的保存温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保存时间样品的保存时间也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一般来说,微生物检验的样品保存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24小时内送检。

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送检,样品需要保存在低温环境下,避免微生物的生长。

3. 样品保存容器样品保存容器的选择也是保存样品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测手段及注意事项微生物的检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生长量测定法、微生物计数法、生理指标法和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简要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重量,体积,大小,生理代谢物等指标的二十余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不断的吸收营养物质,并按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

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的生长现象。

如果这是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

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这可从其体积、重量、密度或浓度作指标来衡量。

微生物的生长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在科研上有一定困难,通常情况下也没有实际意义。

微生物是以量取胜的,因此,微生物的生长通常指群体的扩增。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

因此生长繁殖情况就可作为研究各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时,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对致病,霉腐微生物的防治都和他们的生长抑制紧密相关。

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检测方法。

既然生长意味着原生质含量的增加,所以测定的方法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次为根据,而测定繁殖则都要建立在计数这一基础上。

微生物生长的衡量,可以从其重量,体积,密度,浓度,做指标来进行衡量。

1. 微生物计量法1.1 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通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 mL)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 min)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

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称干重法可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

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

在离心法中,将一定体积待测培养液倒入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和转速,进行离心,并用清水离心洗涤1~5次,进行干燥。

干燥可用烘箱在105 ℃或100 ℃下烘干,或采用红外线烘干,也可在80 ℃或40 ℃下真空干燥,干燥后称重。

如用过滤法,丝状真菌可用滤纸过滤,细菌可用醋酸纤维膜等滤膜过滤,过滤后用少量水洗涤,在40 ℃下进行真空干燥。

称干重发法较为烦琐,通常获取的微生物产品为菌体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活性干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体为活性物质的饲料和肥料。

1.3 比浊法微生物的生长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值,判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对某一培养物内的菌体生长作定时跟踪时,可采用一种特制的有侧臂的三角烧瓶。

将侧臂插入光电比色计的比色座孔中,即可随时测定其生长情况,而不必取菌液。

该法主要用于发酵工业菌体生长监测。

如使用UNICO公司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00 nm处用比色管定时测定发酵液的吸光光度值OD600,以此监控E.coli的生长及诱导时间。

1.4 菌丝长度测量法对于丝状真菌和一些放线菌,可以在培养基上测定一定时间内菌丝生长的长度,或是利用一只一端开口并带有刻度的细玻璃管,到入合适的培养基,卧放,在开口的一端接种微生物,一段时间后记录其菌丝生长长度,借此衡量丝状微生物的生长。

2. 微生物计数法2.1 血球计数板法血球计数板是一种有特别结构刻度和厚度的厚玻璃片,玻片上有四条沟和两条嵴,中央有一短横沟和两个平台,两嵴的表比两平台的表面高0.1 mm,每个平台上刻有不同规格的格网,中央0.1 mm2面积上刻有400个小方格。

通过油镜观察,统计一定大格内微生物的数量,即可算出1 mL菌液中所含的菌体数。

这种方法简便,直观,快捷,但只适宜于单细胞状态的微生物或丝状微生物所产生的孢子进行计数,并且所得结果是包括死细胞在内的总菌数。

2.2 染色计数法为了弥补一些微生物在油镜下不易观察计数,而直接用血球计数板法又无法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的不足,人们发明了染色计数法。

借助不同的染料对菌体进行适当的染色,可以更方便的在显微镜下进行活菌计数。

如酵母活细胞计数可用美蓝染色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为无色,而死细胞为蓝色。

2.3 比例计数法将已知颗粒(如霉菌孢子或红细胞)浓度的液体与一待测细胞浓度的菌液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在显微镜视野中数出各自的数目,即可得未知菌液的细胞浓度。

这种计数方法比较粗放。

并且需要配制已知颗粒浓度的悬液做标准。

2.4 液体稀释法对未知菌样做连续十倍系列稀释,根据估计数,从最适宜的三个连续的10倍稀释液中各取5 mL试样,接种1 mL到3组共15只装培养液的试管中,经培养后记录每个稀释度出现生长的试管数,然后查最大或然数表MPN(Most Probable Number)得出菌样的含菌数,根据样品稀释倍数计算出活菌含量。

该法常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例如饮用水和牛奶的微生物限量检查。

2.5 平板菌落计数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将待测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与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在凝固前均匀混合,或将菌液涂布于已凝固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

保温培养后,用平板上出现的菌落数乘以菌液稀释度,即可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数。

一般以直径9 cm的平板上出现50~500个菌落为宜。

但方法比较麻烦,操作者需有熟练的技术。

平板菌落计数法不仅可以得出菌液中活菌的含菌数,而且同时将菌液中的细菌进行了一次分离培养,获得了单克隆。

2.6 试剂纸在平板计数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小型商品化产品以供快速计数用。

形式有小型厚滤纸片,琼脂片等。

在滤纸和琼脂片中吸有合适的培养基,其中加入活性指示剂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无色)待蘸取测试菌液后置密封包装袋中培养。

短期培养后在滤纸上出现一定密度的玫瑰色微小菌落与标准纸色板上图谱比较即可估算出样品的含菌量。

试剂纸法计数快捷准确,相比而言避免了平板计数法的人为操作误差。

2.7 膜过滤法用特殊的滤膜过滤一定体积的含菌样品,经丫叮橙染色,在紫外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荧光,活细胞会发橙色荧光,而死细胞则发绿色荧光。

3. 间接测定法微生物的生长伴随着一系列生理指标发生变化,例如酸碱度,发酵液中的含氮量,含糖量,产气量等,与生长量相平行的生理指标很多,它们可作为生长测定的相对值。

因此可利用生理指标等间接参数来测定生物量。

3.1 测定含氮量大多数细菌的含氮量为干重的12.5%,酵母为7.5%,霉菌为6.0%。

根据含氮量×6.25,即可测定粗蛋白的含量。

含氮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用硫酸,过氯酸,碘酸,磷酸等消化法和Dumas测N2气法。

Dumas 测N2气法是将样品与CuO混合,在CO2气流中加热后产生氮气,收集在呼吸计中,用KOH吸去CO2后即可测出N2的量。

3.2 测定含碳量将少量(干重0.2~2.0 mg)生物材料混入1 mL水或无机缓冲液中,用2 mL 2%的K2Cr2O7溶液在100 ℃下加热30分钟后冷却。

加水稀释至5 mL,在580 nm的波长下读取吸光光度值,即可推算出生长量。

需用试剂做空白对照,用标准样品做标准曲线。

还原糖测定法还原糖通常是指单糖或寡糖,可以被微生物直接利用,通过还原糖的测定可间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常用于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常规监测。

方法是,离心发酵液,取上清液,加入斐林试剂,沸水浴煮沸3分钟,取出加少许盐酸酸化,加入Na2S2O3临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溶液,继续加N a2S2O3至终点,查表读出还原糖的含量。

3.4 氨基氮的测定离心发酵液,取上清液,加入甲基红和盐酸作指示剂,加入0.02 mol/L 的NaOH调色至颜色刚刚褪去,加入底物18%的中性甲醛,反应数刻,加入0.02 mol/L的使之变色,根据NaOH的用量折算出氨基氮的含量。

根据培养液中氨基氮的含量,可间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3.5 其他生理物质的测定P,DNA,RNA,ATP,NAM(乙酰胞壁酸)等含量以及产酸,产气,产CO2(用标记葡萄糖做基质),耗氧,黏度,产热等指标,都可用于生长量的测定。

也可以根据反应前后的基质浓度变化,最终产气量,微生物活性三方面的测定反映微生物的生长。

如在BMP-2的发酵生产上,随时监测溶氧量的变化和酸碱度的变化,判断细菌的长势。

4. 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法微生物的检测,其发展方向是快速,准确,简便,自动化,当前很多生物制品公司利用传统微生物检测原理,结合不同的检测方法,设计了形式各异的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正逐步广泛应用于医学微生物检测和科学研究领域。

例如:4.1 试剂盒,培养基等手段抗干扰培养基和微生物数量快速检测技术结合解决了传统微生物检测手段不能解决的难题,为建立一套完整的抗干扰微生物检测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抗干扰微生物培养基,新型生化鉴定管,微生物计数卡,环境质量检测试剂盒等,可方便的用于多项检测。

4.2 借助新型先进仪器BACTOMETER全自动各类总菌数及快速细菌检测系统可以数小时内获得监测结果,样本颜色及光学特征都不影响读数,对酵母和霉菌检测同样高度敏感原理是利用电阻抗法(Impedance Technology)将待测样本与培养基置于反应试剂盒内,底部有一对不锈钢电极,测定因微生物生长而产生阻抗改变。

如微生物生长时可将培养基中的大分子营养物经代谢转变为活跃小分子,电阻抗法可测试这种微弱变化,从而比传统平板法更快速监测微生物的存在及数量。

测定项目包括总生菌数,酵母菌,大肠杆菌群,霉菌,乳酸菌,嗜热菌,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OD值是反映菌体生长状态的一个指标,OD是Optical Density (光密度)的缩写,表示被检测物吸收掉的光密度。

通常400~700 nm 都是微生物测定的范围,需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最大吸收波长。

用得最多的是:505 nm测菌丝菌体、560 nm测酵母、600 nm测细菌。

用测OD方法画微生物生长曲线时,同一株菌的起始培养浓度可以准备多管(根据检测点的需要,如需检测10个点,就准备10管),然后每个点取一管出来测OD值就行了。

一般测菌体密度的OD的波长范围是580 nm-660 nm,如枯草芽孢杆菌用600 nm,已经属于可见光区(200 nm~400 nm为紫外光区,400 nm~800 nm为可见光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