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补偿控制策略_申荣卫

合集下载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转矩信号的补偿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转矩信号的补偿
s
m
o
a n
d C
i r
n
o m
s
pe
m

n s a
a m o
t io
de l
n
o
o
f To r q
le c tr i

u e
S ig n
a
l
s t e e r in
t
:I n
de
r
to
fu r t h e
w
im p r o
a
v e
th e
b i l it y
t io n
a n
d
pee d
r
a
b i lit y
系统 工 作 原 理 和 结 构

电动 助力转 向系统 ( E P S ) 电子 控 制单 元

就 是 在机 械 转 向系统 中

加入
以 电池 为能 源


用 电子 控 制装 置 来 调 整 电 机输

出 转 矩 协 助 人 力转 向 的 系 统 电动机 仅在 需要转 向助 力 时 工 作
驾驶 员在操 纵方 向盘 时

控制 器
口]

3]

对 于 传 感 器 而 言 容 易 受 路 面 的扰 动 而 产 生 干

向执 行 器 发 出指 令


控制执行 器 的动作


导 致 系 统 的 不 稳 定性

文 章 主 要 针对 这 种情 况 设 计 转 矩 信

结构

如图
1
所示
号 的补 偿 器

基于MATLAB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算法仿真研究概要

基于MATLAB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算法仿真研究概要

第25卷第4期2011年12月传动技术DRIVESYSTEMTECHNIQUEV01.25NO.4December2011文章编号:1006—8244(2011)04-33—05基于MATLAB/Simulink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算法仿真研究AStudyontheControlAlgorithmofElectricPowerSteeringSystemBasedonMATLAB/Simulink何字满n’顾梦妍心’(1.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200240;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HeZiman‘1’GuMengyan‘2’(1.NationalEngineeringLaboratoryforAutomotiveElectronicControlTechnology,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240;2.Shanghai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Shanghai201620)[摘要]简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组成机构和不同控制模式下的工作原理。

根据简化的物理模型,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划分为了三个组成部分,并分别陈列了各个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

针对汽车不同的行驶工况,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转向控制模式。

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不同控制模式,在MAT—LAB/Simulink中构建了控制器的仿真模型。

通过追踪助力电机的目标电流,分析转向轻便性和路感,验证了本文施加的基本PID和PWM控制策略较好地协调了汽车转向时“轻”与“灵”的矛盾,提高了汽车转向时的操作稳定性。

‘[Abstract]ThecomponentsofElectricPowerSteering(EPS)systemandtheworkingprinciplesbasedondifferentcontrolmodesweredescribedsimply.Accordingtothesimplifiedphysicalmodels,EPSsystemwasdividedintothreeparts.Themathematicalmodelsofeverypartwereestablishedseparately.Threekindsofsteeringcontrolmodeswereimroducedforadaptingdifferentoperatingconditions.OnthebasisofmathematicalmodelsanddifferentcontrolmodesofEPSsystem,thesimulationmodelofthecontrollerwasbuiltinMATLAB/Simulink.Throughtrackingthetargetcurrentoftheassistmotorandanalyzingthesteeringagilityandroadfeel.itisverifiedthatthecontrolstrategiesofPIDandPWMproposedinthispa-percanregulateconflictsbetween"roadfeel’and’steeringagility"whenthevehicleissteering,andthema-neuverabilityandstabilityarebothimprovedeffectively.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控制模式助力电流转向轻便性路感Keywords:EPSsystemcontrolstrategycontrolmodeassistcurrentsteeringagilityroadfeel中图分类号:U463.212文献标识码:B1前言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一种先进的汽车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相比起传统的机械式转向系统和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有着节能、环保、减轻自重、可移植性好、结构简单、布置灵活等诸多的优点‘1|,因此它已经成为当今中高档汽车转向助力系统广泛采用的技术。

纯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开发

纯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开发

纯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开发
林逸;申荣卫;施国标
【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7)004
【摘要】分析了纯电动客车装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缺点,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开发了基于DSP56F8346芯片为控制核心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逻辑电路模块和功率驱动电路模块两部分.重点介绍了功率驱动电路和驱动信号分配电路的设计.设计的控制器具有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和较高的控制精度,能满足纯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采用复杂控制策略时对实时性的要求.
【总页数】4页(P310-313)
【作者】林逸;申荣卫;施国标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北京,10008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河北,邢台,054035;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431.2
【相关文献】
1.湖北省首批县级市纯电动客车上线运营——中车时代电动“高铁级”纯电动客车入驻赤壁 [J], 林乐
2.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在纯电动客车上的应用 [J], 叶成友
3.安凯纯电动客车单车运营破11万公里创中国纯电动客车单车运营里程最高纪录[J], 程露
4.基于Freescale MC56F8346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开发 [J], 何泽刚;申荣卫;谢康;冯丽娜
5.纯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设计理论研究 [J], 申荣卫;台晓虹;赵剑锋;施国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策略

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策略

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策略赵万忠;施国标;林逸;孙培坤;刘顺【摘要】以增强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回正性能为目标,提出了模糊自整定PID回正控制策略.以转向盘转角传感器和转向盘转速传感器获取的转角和转速信号为控制信号,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方法进行回正控制,输出回正控制电压,使助力电机将转向盘迅速带到中位.综合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双重优点,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根据所设计的模糊规则在线修正PID控制器的参数,使控制器在不同工况下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提高了EPS系统的回正性能.仿真试验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改善车辆在低速时的回正不足,抑制了车辆在高速时的回正超调现象,使转向盘能够迅速回到中位,保证驾驶员的手感没有受到不良影响.%In order to enhance the returnability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 system of electric bus, the fuzzy PID control algorithm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angle and speed of rotation detected by related sensors, the aligning voltage is controlled as system output by fuzzy PID theory in order to make the steering wheel reset to the mid-position. The fuzzy PID controller for the system is designed, which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fuzzy control and PID control, and can amend the parameters of PID controller on-line. Using the designed algorithm, the returnability of EPS system is improved. The simulation and test show that the control strategy can improve the wheel returnability at low speed and restrain the aligning overshoot at high speed without any adverse effect on driver's steering feeling.【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2)001【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模糊PID;策略【作者】赵万忠;施国标;林逸;孙培坤;刘顺【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汀苏,南京,210016;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北京,10008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汀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汀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1.4汽车高速行驶时,回正力矩较大,转向盘在回正时容易越过中位,出现回正超调;汽车低速行驶时,回正力矩较小,转向盘有可能回不到中位,出现回正不足.因此,为了改善汽车转向系统的回正性能,使汽车在高速和低速转向时均有理想的回正性能,有必要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回正控制[1].目前,国内外对回正的控制主要应用传统PID控制方法,但这种方法存在参数修改不方便、不能进行自整定等缺点[2-3].由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存在非线性、时变性等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传统PID控制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4-7].针对传统PID控制存在的缺点,本研究提出模糊自整定PID回正控制策略,结合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双重优点,根据所设计的模糊规则在线修正PID控制器的参数,改善系统的动态效果和稳态精度,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1 普通PID回正控制进行回正控制时,需要加装转向盘位置传感器检测转向盘的位置.回正控制算法主要包括2部分:(1)汽车低速行驶时,回正力矩较小,转向盘有可能回不到中位,即出现回正不足.此时,利用回正控制算法可使转向盘能迅速地回到中间位置,保证驾驶员具有良好的回正手感.(2)汽车高速行驶时,回正力矩较大,转向盘在回正时容易越过中位,即出现回正超调.此时,利用主动阻尼控制算法在转向盘在回到中间位置前的适当位置加上阻尼,从而避免摆振.回正控制的作用是用来克服转向系统的阻尼、摩擦,确保转向盘能快速、准确地回到中位,可表示为式中U1为电机回正控制电压;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θh为转向盘转角;t为时间.回正控制策略实际上是一个 PI调节器,它对目标转向盘位置(0°)和实际转向盘位置之间的偏差进行比例积分调节,输出控制电压,使助力电机将转向盘带到中位.主动阻尼控制算法为式中U2为电机阻尼控制电压;Kd为阻尼系数.它根据转向盘回正时的角速度产生控制电压,使电机产生阻尼转矩.转向盘转动越快,产生的控制电压越高,阻尼转矩越大;反之,转向盘转动越慢,产生的阻尼转矩越小.因此,通过调节阻尼系数,可以调节转向盘的回正速度.实际应用中,将回正控制和主动阻尼控制复合成综合回正控制策略,即式中Ualign为回正时电机控制电压.通过调节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可获得不同效果的回正方式.2 模糊自整定PID回正控制策略本研究提出了模糊自整定PID回正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回正性能,改善驾驶员手感.设计的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和PWM模块[8].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是转向盘转角偏差及其偏差变化率,模糊控制器的输出是比例、微分和积分系数的偏差ΔKp,ΔKi和ΔKd.模糊控制器可以在线对PID控制器的比例、微分、积分3个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动态的优化控制.PID控制器总的比例、微分和积分系数满足下式:式中K′p为初始比例系数;K′i为初始微分系数;K′d为初始积分系数.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3.1 输入量、输出量的量化转向盘转角的论域为{-60,60}(把{-3π/2, 3π/2}扩大40/π倍,以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划分为13个等级,E={-6,-5,-4,-3,-2,-1,0,1,2, 3,4,5,6},其量化系数 K1=6/60=0.1.角速度的论域为{-60,60}(把{-3,3}扩大20倍),划分为13个等级,EC={-6,-5,-4,-3,-2,-1,0,1,2, 3,4,5,6},其量化系数K2=6/60=0.1.ΔKp的论域为{-20,20},划分为13个等级,ΔKp={-6,-5, -4,-3,-2,-1,0,1,2,3,4,5,6},其量化系数K3=6/20=0.3.ΔKi的论域为{-10,10},划分为13个等级,ΔKi={-6,-5,-4,-3,-2,-1,0,1, 2,3,4,5,6},其量化系数为K4=6/10=0.6.ΔKd的论域为{-10,10},划分为13个等级,ΔKd={-6, -5,-4,-3,-2,-1,0,1,2,3,4,5,6},其量化系数为K5=6/10=0.6.3.2 定义模糊集和隶属函数设输入、输出变量的语言值均为{负大,负中,负小,0,正小,正中,正大},记为{NB,NM,NS,Z, PS,PM,PB},NB模糊子集和PB模糊子集分别选择Z形隶属函数和S形隶属函数,其他各模糊子集均选择灵敏度强的三角函数.3.3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PID控制中:比例系数的作用是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系统的调节精度;积分系数的作用是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微分系数的作用是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抑制偏差向任何方向的变化.根据上述原则和专家经验,制定的模糊规则见表1-3所示.表1 ΔKp的模糊规则表Tab.1 Fuzzy rule ofΔKpE EC NB NM NS ZO PS PM PB NB PB PB PM PM PS ZO ZO NM PB PB PM PS PS ZO NS NS PM PM PM PS ZO NS NS ZO PM PM PS ZO NS NM NM PS PS PS ZO NS NS NM NM PM PS ZO NS NM NM NM NB PB ZO ZO NM NM NM NB NB表2 ΔK i的模糊规则表Tab.2 Fuzzy rule ofΔK iE EC NB NM NS ZO PS PM PB NB NB NB NM NM NS ZO ZO NM NB NB NM NS NS ZO ZO NS NB NM NS NS ZO PS PS ZO NM NM NS ZO PS PM PM PS NM NS ZO PS PS PM PB PM ZO ZO PS PS PM PB PB PB ZO ZO PS PM PM PB PB表3 ΔKd的模糊规则表Tab.3 Fuzzy ru le ofΔKdE EC NB NM NS ZO PS PM PB NB PS NS NB NB NB NM PS NM PS NS NB NM NM NS ZO NS ZO NS NM NM NS NS ZO ZO ZO NS NS NS NS NS ZO PS ZO ZO ZO ZO ZO ZO ZO PM PB NS PS PS PS PS PB PB PB PM PM PM PS PS PB4 仿真试验模拟方向盘转到180°后释放,对有无回正控制状态下方向盘回正过程进行仿真,仿真过程中车速分别取为10,80 km/h[9].仿真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图1 低速时转向盘回正情况Fig.1 Returnability at low speed由图1可知,在车速为10 km/h状态下,若无回正控制时,方向盘在短时间内无法回到中位;相比普通PID回正控制,模糊PID回正控制下的转向盘转角响应更快,转向盘能够更好、更快的回到中位.由图2可知,在车速为80 km/h状态下,无回正控制时方向盘会发生严重的回正过头现象,采用回正控制后,回正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几乎无回正超调现象.而且施加模糊PID回正控制比普通PID控制下的转向盘转角响应更快.图2 高速时转向盘回正情况Fig.2 Returnability at high speed综之,加入模糊PID回正控制后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低速和高速状态下都不会发生回正不足或回正超调现象,较好地提高了汽车的回正性能.5 回正性能试验为验证不同车速下的转向回正性能,以BK6120EV型电动客车为试验对象[10],分高、低 2种车速(10,80 km/h)进行了转向回正性试验.试验过程中待侧向加速度达到(4±0.2)m/s2时稳定车速并开始记录,至少记录松手后4 s的横摆角速度响应.图3和图4分别为在车速10,80 km/h下,转向盘左转时得到的回正试验评价曲线,ω为横摆角速度.由图3和图4可知,应用模糊PID回正控制可有效改善系统在低速下的回正不足和高速下的回正超调,提高系统的回正性能.图3 回正试验评价曲线(v=10 km/h)Fig.3 Appraisal curve of returnability at10 km/h图4 回正试验评价曲线(v=80 km/h)Fig.4 Appraisal curve of returnability at80 km/h6 结论(1)以提高系统的回正性能,改善驾驶员手感为目标,结合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双重优点,提出电动大客车EPS系统模糊自整定PID回正控制策略.(2)模糊自整定PID回正控制策略可根据所设计的模糊规则在线修正 PID控制器参数,提高系统的回正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加入模糊PID回正控制后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低速和高速状态下都不会发生回正不足或回正超调现象,较好地提高了系统的回正性能.(3)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模糊PID回正控制可有效保证汽车在不同车速下具有良好的回正性能.参考文献(References)【相关文献】[1] Burton AW.Innovation drivers for electric power-assisted steering[J].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 2003,23(6):30-39.[2] 高勇,陈龙,袁传义,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7,38(5):6-10.Gao Yong,Chen Long,Yuan Chuanyi,et al.Study on return-to-center control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 ltural Machinery,2007,38(5):6-10.(in Chinese)[3] 林逸,申荣卫,施国标.纯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开发 [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7(4):310-313.Lin Yi,Shen Rongwei,Shi Guobiao.Development of electric control unit i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of pure electric power bus[J].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6,27(4):310-313. (in Chinese)[4] 何仁,李强,郭孔辉.LQG理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最优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7,38(2): 17-21. He Ren,LiQiang,Guo Konghui.Study on optimal control f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based on LQG theory[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 lMachinery,2007,38(2):17-21.(in Chinese)[5] 赵万忠,施国标,林逸,等.基于混合H 2/H∞控制的电动助力系统转向路感 [J].机械工程学报,2009, 45(4):142-147.Zhao Wanzhong,ShiGuobiao,Lin Yi,etal.Road feeling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based on mixed H 2/H∞control[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Engineering,2009,45(4):142-147.(in Chinese)[6] Parmar M,Hung JY.A sensorless optimal control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electric power assist steering system[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04,51(2):290-298.[7] Kemmetmu ller W,Muller S,Kugi A.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nonlinear controllerdesign for a novel electrohydraulic power-steering system[J].IEEE/ 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2007,12(1):85 -97.[8] Satake T,Kurishige M,Inoue N,et al.Evaluation of EPS control strategy using driving simulator for EPS[C]∥SAE Technical Paper A:SAE Publication Group,Paper Number:2003-01-0582.[9] 赵万忠.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策略的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学院, 2008.[10] 申荣卫,林逸,台晓虹,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补偿控制策略[J].农业机械学报,2007,38(7): 5-9.Shen Rongwei,Lin Yi,Tai Xiaohong,et al.Research onmodeling and compensation control strategy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 ltural Machinery,2007,38(7):5-9.(in Chinese)。

飞度轿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与故障诊断

飞度轿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与故障诊断
由于 EPS 具有上述环保、节能和助力特性好等 优点, 国外越来越多的轿车开始装用 EPS, 预计在未 来的 10 年内, EPS 将逐渐取代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2005 年 第 9 期
文中以广州本田飞度轿车 EPS 为例, 详细介绍 EPS 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方法。
2 广州本田飞度轿车 EPS 的组成和工作原 理
Key wor ds: Car EElectr ic power steer ing systemEFaultEDiagnosis
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概述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EPS) 是目前轿车上最有发 展前景的汽车电子技术之一, 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 的热点。EPS 最早在 1988 年日本铃木公司的 Eervo 车 上 装 备 [1], 随 后 世 界 各 大 公 司 都 纷 纷 研 发 自 己 的 EPS, 如美国的 Delphi 公司、TRW 公司和德国的 ZF 公司等都先后开发了自己的 EPS。




6 3

4 1. 输 入 轴 2. 阀 芯 3. 蜗 杆 4. 齿 条 5. 小 齿 轮 6.蜗轮 7.输出轴 8.扭杆
图 3 非接触式转矩传感器组成
图 4 为转矩传感器的结构示意。扭杆 2 穿在中 空的输入轴 1 内, 扭杆的输入端通过固定销钉 3 和
— 40 —
1.输 入 轴 2.扭 杆 3.固 定 销 钉 4.阀 芯 5.斜 槽 6.线 圈 1 7.线 圈 2 8.输 出 轴 9. 蜗 轮 10. 小 齿轮 11.弹簧 12.滑动平键 13.固定销
2.1 组成 飞 度 轿 车 的 转 向 系 统 由 机 械 转 向 系 统 和 EPS
控制系统组成。机械转向系统如图 1 所示。

循环球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及补偿策略

循环球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及补偿策略

循环球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及补偿策略
循环球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它将汽车点动控制与液
体转向控制相结合,为车主提供一系列的方便、安全和舒适的行驶体验。

它将传统液体转
向控制系统优点—车辆操纵灵敏度高—与电子控制优点—自动调整角度和力矩—联合在一起,实现了新型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

循环球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一大特点是自动调整车辆的前进方向,以便延长车辆的转
向角度。

在液体转向控制中,汽车转向角度随车辆行驶速度的变化而改变,其最大转向角
也不是一个固定的参数。

而循环球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调整角度允许车辆的前进方向更改了,从而提高行车的效率和可控性。

循环球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自动补偿系统,将根据驾驶行为为车
辆提供恰当的补偿,以确保驾驶者能够安全、稳定的控制车辆。

调整角度后,车辆将会根
据车辆速度及其他外界因素,如坡度、地形等,来补偿可能存在的车辆侧移,使车辆稳定、可控,减少偏移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循环球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也可以用于汽车制动控制以进一步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


统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向角度来进行实时的力矩补偿调节,减缓车辆制动,保护
车辆的安全。

总的来说,循环球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结合了液体转向控制和
电子控制的优势,可以提高汽车转向灵敏度,并且拥有较好的车辆补偿能力和制动控制能力,弥补了传统液体转向控制系统的不足。

同时,循环球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架构也比传
统的液压控制技术更紧凑,更易于安装和维护,可以带来更低的整体成本支出。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稳定性分析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稳定性分析

( ,)
?( () )@( !0" = ( 0
2
( !,)
式中: @ 为比例系数; " = 为微分系数; " A 为积分系数;
!" !"
" 2 为延迟时间; 2 为自然常数。 式中 " = 反映了驾 驶 员 反 应 的 快 慢 , " = 越长则
汽 车 技 术
— !/ —
・ 设计 ・ 计算 ・ 研究 ・ 转向系统响应越滞后。因该研究的重点是不同控制 策略对转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此暂不考虑驾驶 员模型的延迟环节, 令 ! ! %"。如图 ! 所示, 驾驶员 模型的输入为参考转角信号与实际转向盘转角信号 之间的偏差。 通过整定上述比例系数、 微分系数和积 分系数,可以使转向盘实际转角较好地跟踪参考输 入转角。仿真时将 & 个参数调整到: " %"’(, ! !% 时,转向盘转角与转矩传感器检测的转矩之间的关 系如图 $ 所示。由图 $ 可见,转向盘转动角度相同 时, 随着助力比例系数 $ % 的增加, 转向盘上的转矩 逐渐减小, 转向轻便性提高; 但当 $ % 增加到较大值 时( , 将引起转向盘振动, 使手感变差。 $ %!"’()
( !) ! ""#$% 图( ( &) ! ""’
度相同时, 随着 ! " 的增加, 转向盘的转矩逐渐减小, 转向轻便性提高; 同时, 在 ! " 较大( 时也不 ! "!#$%) 会引起转向盘振动, 获得良好的手感。
比例控制时系统零极点分布情况
由此可知, 当 ! "!#$% 时, 由于系统的不稳定将 引起转向盘的振动。 由于比例控制在大助力比例系数时会引起转向 盘的振动,因此考虑采用比例微分控制来解决该问

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发明专利]

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11]公开号CN 1647984A[43]公开日2005年8月3日[21]申请号200510055247.4[22]申请日2005.03.17[21]申请号200510055247.4[71]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地址100081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72]发明人林逸 施国标 王建华 申荣卫 [51]Int.CI 7B62D 5/04B62D 3/08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54]发明名称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器[57]摘要一种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器。

除了包括螺杆、螺母、齿扇、钢球等机械零件外,还包括转矩传感装置、助力电动机、减速机构、电子控制单元等。

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向盘转矩与车速确定电动机的目标电流,然后对电动机电流进行反馈跟踪控制。

减速机构输入端与电动机连接,减速机构输出端与循环球转向器中的螺杆或齿扇轴(摇臂轴)连接。

本适用新型可节约能量、在各种行驶工况下提供合适的助力、零件少、质量轻、结构紧凑、装配自动化程度高,是一种节能、安全、环保的车辆动力转向器。

200510055247.4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器,采用循环球式转向机构。

其特征是:采用电动机直接提供助力,助力大小与方向由电子控制单元E C U控制,并经减速机构作用到循环球转向机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是:电子控制单元ECU采集转向盘转矩、车速及电动机的电流等信号,通过控制电流实现对电动机输出力矩的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是:转矩传感装置中设有一扭杆,通过机械装置,将扭杆的变形放大成角位移或线位移,由角位移或线位移传感器间接测得扭杆的变形,以此得到作用在扭杆上的转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矩测量机构,其特征是:扭杆变形的大小通过滑套上的螺旋槽放大后,传感器将轴套的轴向位移转换为传感器的电角度,由电位计测得。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_施国标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_施国标

第37卷 第1期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Vol.37 No.12007年1月Journal o f Jilin Unive rs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 gy Edition ) Jan.2007收稿日期:2006-03-16.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D0305002040111).作者简介:施国标(1972),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车辆系统动力学与电子控制.E -mail :sgb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施国标1,申荣卫1,2,林 逸1(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北京100081;2.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河北邢台054035)摘 要:概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设计方法。

在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组成部分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im ulink 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

采用了PID 和直流斩波控制策略对电动机目标电流进行闭环跟踪控制。

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助力特性较好地协调了转向轻便性和路感之间的矛盾,同时,电动机实际电流较好地跟踪了目标电流,从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车辆工程;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特性;建模;仿真中图分类号:U4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497(2007)01-0031-06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Shi Guo -biao 1,Shen Ro ng -w ei 1,2,Lin Yi 1(1.S 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Beij ing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Beijing 100081China ;2.Department of Automobile ,X ingt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 ingtai 054035,China )A bstract :The structure and w orking principle of the electric pow er steering (EPS )sy stem w ere summa rized and the desig n metho d of the assistance characteristic of the EPS sy stem w as introduced.Fro m the analysi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com po nent m odules of the EPS sy stem a simulatio n model based o n Sim ulink w as built.The close -loop control strategies of PID and PWM were adopted to contro l the ta rg et current of the m otor o f the EPS sy stem.The simulatio 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 ned assistance characteristic alleviat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 een the steering agility and the road feel ,and the actual current of the mo to r fo llow s precisely the target current ,proving the validity o f the control strategy.Key words :vehicle engineering ;electric pow er steering (EPS );assistance characteristic ;modeling ;simulatio n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一般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建模仿真、试验台试验、实车试验、性能优化等环节[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补偿控制策略_申荣卫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补偿控制策略_申荣卫

2007年7月农业机械学报第38卷第7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补偿控制策略*申荣卫 林 逸 台晓虹 施国标 【摘要】 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M atlab /Simulink 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

构建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两层控制策略,上层控制策略采用基本助力控制和补偿控制的方法确定目标电流,下层控制策略通过P ID 调节器完成对目标电流的准确跟踪控制。

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解决了转向轻便性和路感的问题,同时改善了转向的动态效果和回正能力。

关键词:车辆 电动助力转向 数学模型 补偿控制中图分类号:U 463.4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Modeling and Compensation Control Strategy of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Shen Rong wei 1 Lin Yi 1 T ai Xiaohong 2 Shi Guobiao1(1.B eij ing I nstitute of T echnology 2.X ingt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bstractThe mathematic m odels o f electric pow er steering sy stem w er e analyzed and the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M atlab/Simulink was built.Tw o layers contro l strategies w er e pro posed,w hich are top layer co ntrol strateg y and botto m layer contro l strateg y .T he top layer co ntrol strateg y calculates the target current by the methods o f basic assist control and compensation contro l ,and the botto m layer co ntrol strategy regulates the actual curr ent to tr ack the tar get current by the PID controller.The sim ulation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problem s o f steering easiness and ro ad feel w ere solved ,the steer ing dynamic effect w as impr oved ,and the return ability w as increased .Key words Vehicle,Electric po wer steering ,M athematic model,Compensation control收稿日期:2006-03-07*北京市科委奥运用电动客车项目(项目编号:D0305002040111)申荣卫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博士生,100081 北京市林 逸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台晓虹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师,054035 河北省邢台市施国标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讲师 引言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由于具有节能、环保和助力性能好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补偿控制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补偿控制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补偿控制王任瑞;阮米庆;赵又群【摘要】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运用控制理论,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补偿控制策略,并结合PID控制理论,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补偿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仿真模型的动态转向效果和回正能力得到了改善,解决了转向轻便性和路感的问题.【期刊名称】《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补偿控制;状态空间;车辆【作者】王任瑞;阮米庆;赵又群【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44+40 前言目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国产乘用车上的应用还不是非常广泛,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技术还不够成熟。

但是节能、环保和成本低的特点使得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成为了乘用车的理想选择[1-2]。

乘用车安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后,电动机和减速机构会带来额外的惯性、阻尼和摩擦,转向系统的动态转向效果和低速回正能力都会变差。

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控制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立状态空间方程,运用补偿控制的方法来抵消系统在转向活动中惯性、阻尼和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系统的动态转向效果和低速回正能力。

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建模及原理图1为轴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模型,该系统由机械转向系统、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控制器、助力电动机及减速机构等组成。

图2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仿真模型。

图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图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框图1.1 转向系统模型对转向盘和转向输入轴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动力学方程:对转向输出轴和电动机输出轴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动力学方程:对齿条和齿轮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1.2 电动机模型对电动机机械部分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假定齿轮齿条接合部为一等速万向节,α=β,则式中 Js——转向盘、转向输入轴的等效转动惯量,kg·m2;Bs——转向轴的粘性阻尼系数,N·m/(rad/s);Ks——扭力杆的刚性系数,N·m/rad;θs——转向输入轴转角,rad;Th——转向盘上的转矩,N·m;θe——转向输出轴转角,rad;Je——转向输出轴的转动惯量,kg·m2;Be——转向输出轴的阻尼系数,N·m/(rad/s);Ts——转矩传感器测得的转矩,N·m;G——减速机构减速比;Ta——电动机输出转矩,N·m;Tw——输出轴上的反作用转矩,N·m;mr——齿条及小齿轮的等效质量,kg;br——齿条的阻尼系数,N/(m/s);xr——齿条的位移,m;rp——小齿轮半径,m;Fzu——转向阻力,N;Jm——电动机的转动惯量,kg·m2;Bm——电动机粘性阻尼系数,N·m/(rad/s);θm——电动机转角,rad;Km——电动机输出轴的刚性系数,N·m/rad;Mr——减速机构、小齿轮和齿条等的当量质量,kg;Br——减速机构、小齿轮和齿条等的当量阻尼系数,N/(m/s);Kr——小齿轮、齿条和轮胎的等效弹簧的弹性系数,N/m。

电动助力转向电机补偿控制方法

电动助力转向电机补偿控制方法


右转 2

均值
0.07l1
0.0726
O.O7O2
O.O7l2
0.00103
O.oo128
O.0o110
O.oo108
3 EPS电机补偿控制
0.199
0.212
O.2O3
0.206
(,1)=[g ( ) ( ) f(,1)】∈R , =[ L R ∈R , (,1)=“ )∈R。相应 地 ,式(1)可 以写 成 :
号,控 制助 力 电机 驱动 器 ,实现 转 向助 力功 能 。
2 电机 电参数辨识
EPS增 加 了 电机 及 减速 机 构 ,增 加 了系 统惯 量 、 阻 尼 和摩 擦 ,可通 过 电机 惯 量 、阻尼 及摩 擦补 偿控 制 降低 其 对EPS汽 车转 向性 能 的影 响 。准 确 获取 电机 电参 数 , 利于仿真平台 中设计的控制 器在 实车上 的应用 ,缩短 EPS开 发周 期 。

应保证∑ ( )中各元素不为零;为了提高辨识准确


度 , 实 验 时 应 尽 量 使 ( )中各 分 量 具 有 较 大 的数
n=l
值 。 因此 ,实验 条件 将选 择 电机单 方 向旋转 且 载荷 逐渐

=sign(Oc) 如

friction /1

8l
一 ,
度 。具体 实验 方法 如下 : 1)EPS硬 件 在 环 试 验 平 台上 ,助 力 电机 驱动 器 以
80% 占空 比驱 动 转 向盘 右 转 5s, 同 时逐 渐 增 加 转 向 阻 力 ;
2) 以同样 的 占空 比 反 向驱 动转 向盘 左 转 ,其 余 条 件 与 步骤 1)一 致 ;重 复步骤 1)和2),各 实验 3次 。 电 机 电参数辨 识 结果 如表 1所 示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福建工程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丁志刚钟勇[摘要]本文介绍了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的基本结构,建立了E PS 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对动力学模型的分析得到E PS 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关键字]电动助力转向;动力学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汽车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

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经了无助力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线控转向系统(SBW )。

电动助力转向相比于液压助力转向,改善了汽车的转向助力特性,减少了能量消耗,结构紧凑,质量降低,维护方便,对环境的影响减少。

近20几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电机及其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完善,EPS 技术日趋完善,EPS 的助力型式也从低速范围助力型向全速范围助力型发展,并且其控制形式与功能也进一步加强。

新一代的EPS 则不仅在低速和停车时提供助力,而且还能在高速时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主要体现在模型创新与试验创新2个方面。

1EPS 系统的基本结构根据助力电机布置位置的不同,电动助力转向分为转向齿条助力式、转向齿轮助力式、转向轴助力式,如图1所示。

(a)齿条助力式(b)齿轮助力式(c)转向柱助力式图1EPS 的3种形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包括转向盘、转向轴、助力电机、减速机构、传感器、ECU 、转向器等部件(图2)。

ECU 根据车速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计算所需的转向助力,并通过功率放大模块控制直流电动机的转动,电动机的输出经过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驱动齿轮齿条机构,产生相应的转向助力。

1方向盘;2输入轴;3传感器;4扭杆;5蜗轮蜗杆;6输出轴;7转矩信号;8车速信号;9电机;10电流控制;11动力开关;12离合器;12小齿轮;14拉杆;15齿条;16车化图2EP S 的基本结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很容易实现在不同的车速下实时地为汽车转向提供不同的助力效果,减轻了汽车在低速时方向盘的操纵力,提高了操纵的灵便性和高速行驶的稳定性[1]。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冯丽娜;申荣卫;何泽刚;谢康【摘要】文章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目前的助力控制、回正控制、阻尼控制等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对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展望.【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4页(P131-134)【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策略;控制器;稳定性【作者】冯丽娜;申荣卫;何泽刚;谢康【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天津30022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天津300222;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300110;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410.16638/ki.1671-7988.2015.10.047CLC NO.: U463.4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5)10-131-04随着经济和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驾驶的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相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EPS)既节能环保,又能满足人们对汽车操控性日益苛刻的要求。

因此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具有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对目前的助力控制、回正控制、阻尼控制等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对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展望。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PS)主要的组成包括电子控制单元、转矩传感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助力电机及离合器和各传动轴,机械转向器为齿轮齿条转向器。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分析与建模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分析与建模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分析与建模程寿国【摘要】为了更好地从系统上研究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通过分析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工作原理并进行理论计算,建立了纯机械转向系统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绘出了汽车在车速低于60 km/h时,实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正常工作的控制流程图,并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对一款A级样车做EPS的匹配,路试结果证明,可较好地实现转向轻便性与平顺性.【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21)004【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作者】程寿国【作者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江苏江阴 214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40 引言由于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具有转向操纵轻便、灵活等优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的汽车就开始使用。

传统的助力转向系统采用液压助力,但是,这种系统在汽车行驶的时候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同时,它增加了液压油泵、液压缸、油管和一些辅助装置,还存在液压油的泄漏问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应运而生,虽然此系统优于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但它仍然存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某些固有的缺陷。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开始广泛被采用。

该系统根据汽车的转向状态,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动机直接驱动转向机构,使汽车的转向轮发生偏转。

此系统的动力来自电动机,不消耗发动机的动力,且只有在需要转向时才由电动机提供助力,避免了液压装置带来的问题,并可根据不同的车速提供不同的助力,提高驾驶员操纵时的路感[1-2]。

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分类EPS根据汽车前轴负荷的不同,助力电动机的安装位置也不同。

根据电动机不同的安装位置可将EPS分为4类:转向轴助力式、齿轮助力式、齿条助力式、双小齿轮助力式。

当汽车前轴负荷较小时,电机及减速机构与转向轴相连,称为转向轴助力式,即C-EPS;当前轴负荷中等时,电机及减速机构与转向小齿轮相连,称为转向齿轮助力式,即P-EPS;当前轴负荷较大时,电机及减速机构则与方向机齿条轴相连,称为转向齿条助力式,即R-EPS;另外,为使方向机受力均匀,将P-EPS的助力电机、减速机构与转向管柱分开布置,称为双小齿轮式,即DPEPS [3-4](如图1所示)。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徐洪泽;谢暄
【期刊名称】《机械与电子》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从理论上分析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的非线性、时变特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智能决策-基础控制的控制模式,研究了EPS系统的控制策略及实现逻辑,讨论了电机控制目标电流的给定方式,针对系统特定时变参数,实现了实用的在线辨识算法.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徐洪泽;谢暄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5
【相关文献】
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与控制策略研究 [J], 栗明;邓召文
2.直流无刷电动机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J], 何泽刚;申荣卫;谢康;冯丽娜
3.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J], 梁志宏
4.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J], 刘成强;徐海港
5.轻型货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J], 刘清;林慕义;陈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平台设计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平台设计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平台设计
顾兰智;台晓虹;申荣卫
【期刊名称】《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年(卷),期】2007(34)4
【摘要】介绍了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了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平台。

其转向盘的驱动有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转向阻力的模拟由基于PLC控制的液压加载系统实现。

该试验平台适合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系统试验及性能评价。

【总页数】3页(P93-95)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硬件在环仿真;车辆模型;液压加载
【作者】顾兰智;台晓虹;申荣卫
【作者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444;U467.523
【相关文献】
1.基于Simulink与veDYNA联合仿真平台的AMT硬件在环试验研究 [J], 邓涛;孙冬野;秦大同;胡丰宾;刘永刚
2.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的设计与仿真试验 [J], 冯道宁;刘昭度;马国成;王宝峰
3.硬件在环秸秆切割仿真试验平台初步设计 [J], 刘军;谢守勇;陈翀;谢丹;杨明金
4.基于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平台的电动液压助力系统能耗分析 [J], 陈勇;常绿;夏晶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直流无刷电机的汽车EPS系统控制器开发

基于直流无刷电机的汽车EPS系统控制器开发

基于直流无刷电机的汽车EPS系统控制器开发
申荣卫;何泽刚;韩炯刚
【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年(卷),期】2015(23)5
【摘要】为了改善转向系统助力性能和降低系统功耗,基于直流无刷电机,研究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采用Freescale微控制器MC56F8346作为主控芯片,开发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将控制器分为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两部分,设计了转矩、电流等信号采集电路、霍尔位置传感器的转子位置信号捕捉电路及驱动电路;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控制器静态功耗低,动态响应快,能够满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转向灵活性、轻便性及可靠性的需求.
【总页数】4页(P1560-1562,1567)
【作者】申荣卫;何泽刚;韩炯刚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天津30022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天津300222;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山东临沂27600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
【相关文献】
1.基于RAppID的纯电动汽车直流无刷电机FlexPWM控制系统的开发 [J], 刘新磊;程增木
2.基于RAppID的纯电动汽车直流无刷电机FlexPWM控制系统的开发 [J], 刘新
磊;程增木
3.基于Freescale MC56F8346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开发 [J], 何泽刚;申荣卫;谢康;冯丽娜
4.汽车EPS系统控制器设计 [J], 胡刚
5.基于物联网的直流无刷电机生产线监控系统开发 [J], 高德欣;王凯;吕艺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7月农业机械学报第38卷第7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补偿控制策略*申荣卫 林 逸 台晓虹 施国标 【摘要】 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M atlab /Simulink 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

构建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两层控制策略,上层控制策略采用基本助力控制和补偿控制的方法确定目标电流,下层控制策略通过P ID 调节器完成对目标电流的准确跟踪控制。

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解决了转向轻便性和路感的问题,同时改善了转向的动态效果和回正能力。

关键词:车辆 电动助力转向 数学模型 补偿控制中图分类号:U 463.4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Modeling and Compensation Control Strategy of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Shen Rong wei 1 Lin Yi 1 T ai Xiaohong 2 Shi Guobiao1(1.B eij ing I nstitute of T echnology 2.X ingt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bstractThe mathematic m odels o f electric pow er steering sy stem w er e analyzed and the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M atlab/Simulink was built.Tw o layers contro l strategies w er e pro posed,w hich are top layer co ntrol strateg y and botto m layer contro l strateg y .T he top layer co ntrol strateg y calculates the target current by the methods o f basic assist control and compensation contro l ,and the botto m layer co ntrol strategy regulates the actual curr ent to tr ack the tar get current by the PID controller.The sim ulation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problem s o f steering easiness and ro ad feel w ere solved ,the steer ing dynamic effect w as impr oved ,and the return ability w as increased .Key words Vehicle,Electric po wer steering ,M athematic model,Compensation control收稿日期:2006-03-07*北京市科委奥运用电动客车项目(项目编号:D0305002040111)申荣卫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博士生,100081 北京市林 逸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台晓虹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师,054035 河北省邢台市施国标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讲师 引言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由于具有节能、环保和助力性能好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稳定性、转向轻便性和路感等方面[1~4],但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态控制效果研究的还比较少。

汽车安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后,由于电动机和减速机构具有惯性、阻尼和摩擦,因此增加了转向系统的惯性、阻尼和摩擦,引起转向系统的动态转向效果变差和低速回正能力的下降。

因此必须采取合适的控制策略,在解决转向轻便性和路感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动态转向效果和低速回正能力。

本文在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偿控制策略,对动态转向效果和低速回正进行优化控制。

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由机械转向系统、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控制器、助力电动机及减速机构等组成,如图1所示。

转向盘转矩传感器安装在转向轴上,用来检测转向盘上转矩的大小和方向。

控制器根据转矩传感器信号进行助力控制。

车速信号一般从仪表板上的车速表处获取,控制器根据车速信号对助力大小进行修正,以改善驾驶员在高速转向时的路感。

电流传感器安装在电动机电枢回路中,用来检测电动机的助力电流,控制器根据此电流完成电流的闭环控制,从而实现对助力转矩的控制。

图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图F ig.1 Schemat ic diagr am o f EP S1.转向盘2.转矩传感器3.减速机构4.齿轮齿条转向器5.电动机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构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整体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由机械转向系和电动机模型、驾驶员模型、电动机角速度估计器模型和控制器模型组成。

图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框图F ig.2 M o del diagr am of EP S2.1 机械转向系和电动机模型机械转向系统由很多具有弹性和阻尼特性的质量元件或惯量元件组成,在进行系统建模时,完全考虑所有元件的特性会使系统模型非常复杂,同时也没有必要[5]。

考虑到系统的基本特性是由低频元件决定的,仿真的目的主要是对助力特性和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建模时将机械转向系统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如图1所示。

考虑转向系各组成部分的转动惯量、刚度、粘性阻尼、库仑摩擦,并将两侧车轮到齿条端的部件简化成一线性弹簧,两侧弹簧的总刚度为K r ,并认为弹簧另一端固定不动,两侧车轮和齿条等效为一当量质量。

根据牛顿定理,转向系统各部分动力学方程为J c ・・c+B c ・c +T f c sg n( ・c )+T s =Td (1)T s =K c c -p r p(2)M r p+B r p ・+F f sg n(p ・)+K r p =K c r p c -p r p +K m i m r p m -pr pi m (3)电动机模型为J mm +B m ・m +T f m sgn( ・m )+K m m -pr pi m =T m (4)L i ・+R i +K f・m =u (5)T m =K t i(6)式中 J c ——转向盘、转向轴等效转动惯量,0.04kg ・m2J m ——电动机轴转动惯量,0.000452kg m 2B c ——转向轴阻尼系数,0.0225N m s/radc ——转向盘转角 m ——电动机转角Td ——转向盘输入转矩T s ——转矩传感器检测转矩T m ——电动机电磁转矩T f c ——转向轴库仑摩擦转矩F f ——齿条库仑摩擦力T f m ——电动机轴库仑摩擦转矩K c ——转矩传感器扭杆刚度,172N m /rad B r ——齿条阻尼系数,0.0225N m s/rad r p ——小齿轮半径,0.0071m M r ——齿条和车轮等效质量,32kg p ——齿条位移K r ——弹簧刚度,23900N/mK f ——电动机反电势系数,0.0345V s /rad K t ——电动机转矩系数,0.0345N ・m /A R ——电动机电枢电阻,0.035L ——电动机电感,0.9×10-6H u ——电动机控制电压K m ——电动机轴扭转刚度,625N ・m /rad i m ——电动机减速机构减速比,7.5i ——电动机电枢电流B m ——电动机轴阻尼系数,0.0033N m s/rad如图2所示,机械转向系和电动机模型的输入为T d 、u ,输出为T s 、 c 和i 。

2.2 驾驶员模型为了模拟驾驶员的转向操作,同时将转向系的输入由转矩输入变成转角输入,仿真模型中采用了驾驶员模型,模型为[6]6农 业 机 械 学 报2007年 H (s )=K p 1+K d s +1K i s e - Ls(7)式中 K p ——比例系数 K d ——微分系数K i ——积分系数 L ——延迟时间驾驶员模型的输入为参考转向盘转角 r 与实际转向盘转角 c 之间的偏差,输出为作用在转向盘上的转矩T d 。

通过调节驾驶员模型中的相应参数,可以实现转向盘实际转角对参考转角的准确跟踪。

3 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策略助力控制采用上下两层控制策略,如图3所示。

上层控制策略根据汽车转向工况信息确定合适的目标电流,上层控制策略包括基本助力控制、惯性补偿控制、阻尼补偿控制和摩擦补偿控制。

下层控制策略采用PID和PWM 控制方式对目标电流进行精确跟踪控制。

3.1 基本助力控制基本助力控制不考虑转向的动态效应,它根据图3 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策略框图Fig.3 Contr ol stra tegy diagr am of EP S转向盘转矩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信号决定基本助力电流I B (或助力转矩)大小和方向。

基本助力电流和转向盘转矩、车速之间的关系称为基本助力特性。

图4所示为常用的3种基本助力特性:直线型、折线型和曲线型。

由于直线型简单、容易实现和调节方便,被广泛采用。

对助力的基本要求是:随转向盘转矩的增加,助力应增加,以使转向轻便;随车速的升高,助力应减小,以保持高速转向时的路感。

基本助力特性要根据具体的车型参数和驾驶员对转向轻便性、路感的要求进行匹配设计。

图4 EPS 助力特性型式F ig.4 T ypes of assistance char acter istic o f EP S(a)直线型 (b)折线型 (c)曲线型 本文设计的直线型基本助力特性如图5所示。

图5 助力特性图Fig .5 A ssistance char acterist ic map3.2 转向盘转矩信号的相位补偿由于系统存在惯性、阻尼和摩擦,转矩传感器实际检测到的转矩和驾驶员实际输入转矩之间有一定的相位延迟,特别是转向盘快速转动时,相位延迟更多。

为了提高EPS 控制的快速响应性,要对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矩信号进行相位超前补偿处理,采用的相位校正模块为G c (s )=(1+aTs )/(1+T s ) (a >1)(8)图6为相位补偿前、后G (s )=T s (s )/T d (s )波特图对比。

图6 相位补偿前后波特图对比Fig.6 Bode diagr ams of co mpensated system andunco mpensated sy stem in phase可见,进行相位补偿后,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矩信号和驾驶员实际输入的转矩信号在驾驶员低频输入区基本同相位,从而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快速响7 第7期申荣卫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补偿控制策略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